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摘要:情境语义学最初是作为外延模型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替代理论而创立的,它面向自然语言、面向信息和面

向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研究领域。早期情境语义学研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上来阐释语义问题。随着其哲学阐释的成功和解题功能的增强,情境语义学经历了一次研究方向的转折和研究范围的拓展,成为众多学科的关注热点。现在,情境语义学仍然具有巨大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仍在继续发展。

关键词:三个面向;逻辑全能;弹弓论证;研究转向中图分类号:B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8)05-0035-05

第11卷第5期2008年9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1No.5Sep.2008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贾国恒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8)

收稿日期:2008-05-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青年科研课题项目“面向自然语言的情境语义学研究”(C10)作者简介:贾国恒(1971-),男,河南上蔡人,浙江大学博士后,新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逻辑、语言与认知的交叉领域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巴威斯(JonBarwise)和心

理学家、语言学家佩里(JohnPerry)共同创建了一种新的语义学理论,即情境语义学(situationse-mantics)。美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德福林(KeithDevlin)对情境语义学的阐发较早,有许多自己的独

立研究,对情境语义学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

巴威斯和佩里认为,“

意义的自然家园是现实世界……我们相信,语言意义应该处于这个充满意义的大体世界图像中,这个世界中充满着生物体恰

当适应意义的信息。”

[1]16

他们认为,自然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传递信息,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处理,而语言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总是要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巴威斯和佩里努力从信息流动和信息内容的角度来构建一种意义理论,这种意义理论不但能够阐释现实世界中包括语言意义的所有种类的意义,而且能够为自然语言(比如英语)构建出一种语义学,以阐释语言的使用者处理信息的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情境理

论,把它在自然语言中的运用称为情境语义学。”

[2]177

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把把情境语义学构建为一种语义理论,以反映自然语言的意义,把情境理论构建为一种意义理论,以反映现实世界之中的所有种类的意义。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理论。情境语义学研究离不开情境理论研究,这可能会使人错误地认为“情境语义学”这个术语在情境语义学之中有广义和狭义用法之分。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实在论倾向的人工智能学家和语言学家,巴威斯和佩里创立的情境语义学是从现实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角度来考察自然界和自然语言中的意义的,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自然语言和信息来解决人工智能的瓶颈问题。所以,作为一种语义理论,我总结,情境语义学具有“

三个面向”的学科性质:面向自然语言、

面向信息和面向人工智能。可见,情境语义学是一个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因而,自创立以来,情境语义学的发展就受到多种学科和众多学者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情境语义学逐渐传

入国内,并于近两三年来呈现出热点之势。本文的主旨是厘清和评述国外情境语义学的发展,为国内逐渐升温的情境语义学研究状况提供它的一个清晰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适当评论。按照它的发展历史,我把情境语义学的发展分为下述两个阶段。

一早期情境语义学的发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巴威斯就开始研究语言模型论。但是,像其他人一样,巴威斯回避了超出源自一阶逻辑的数学难题。1975~1976年,巴威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了一个数学历史研讨班。在这次研讨活动中,巴威斯强烈感受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逻辑学家所说的数学活动本性对于自然语言的不足够性。于是,巴威斯就开始关注语言学。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和数理逻辑学家蒙塔古(RichardMontague)首创了自然语言的一个形式语义理论,即蒙塔古语法(MontagueGram-mar)。然而,巴威斯认为蒙塔古语法不能令人感到满意。他指出,蒙塔古语法虽然吸引人,但它有两个方面令人感到不满。一方面,它处在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框架内。但是,可能世界语义学以及其他基于“世界”的传统理论所提供的意义分析工具都不能处理自然语言的丰富语义。因而,他对基于“世界”的传统理论感到不满。“这种不满的根源……在于基于世界的传统理论对命题态度报道(propositionalattitudereports)的考察虽然有关但比较简单。”[3]61例如,可能世界语义学遭遇到逻辑全能(logicalomniscience)等问题,即它错误地断定,如果你看到、知道或相信φ,那么你也就看到、知道或相信与φ逻辑等值的或者由φ而合乎逻辑地推出的任何ψ。这是令人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支持蒙塔古语法的外延模型论(Ex-tensionalModelTheory)在计算上也毫无希望,即使在最初级的层次上也是如此,因为它使用的是武断的有穷类型的总体函数(totalfunctionsofarbitraryfinitetype)。所以,巴威斯就考虑怎样利用可遗的相容的部分函数(hereditarilyconsistentpartialfunctions)来重构蒙塔古语法。但是,他很快发现,可能世界语义学中潜藏着语义整体论(SemanticHolism),而语义整体论与利用部分函数来表达部分信息(partialinformation)是不一致的(incompati-ble)。语义整体论可以追溯到现代逻辑学先驱弗雷格那里。弗雷格认为,无论其所使用的情境(situa-tions)如何,句子的所指(reference)都是其真值,非真即假。实际上,自然语言中的绝大多数句子都不能一成不变地划分为真或假,它们可能在一些情境中为真,但同样的句子在其他情境中却可以为假。所以,巴威斯认为,弗雷格的这个技术决定把一种语义整体论偷偷带进了逻辑的核心,从逻辑学家那里剥夺了情境。

1979年秋,佩里举办了一次关于弗雷格和命题态度的研讨班。同年冬,巴威斯举办了一次关于感知报道(perceptualreport)语义学的研讨班。他们的研讨班都遭遇到他们后来称之为“弹弓论证(slingshot)”的问题。

弹弓论证其实是一种先验性论证。“弹弓论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意思是说这种论证的篇幅都很短小,使用的理论工具都很简单,仅包含一种摹状词理论和当时流行的逻辑等值概念,而没有长篇大论的篇幅和可以称得上“飞机导弹”的复杂理论工具。丘奇(AlonzoChurch)、奎因(W.V.Quine)和戴维森(DonaldDavidson)等人都以不同形式使用过弹弓论证。例如,对于下列句子:

(1)斯科特是《崴弗利》一书的作者。

(2)斯科特是那位总共写了29部关于崴弗利的小说的人。

(3)斯科特所写的关于崴弗利的小说的数目是29。

(4)犹他州的县的数目是29。

从事实上看,这四个句子都是真的。丘奇论证说,除了真值相同外,句子(1)与(4)没有任何共同点;因为句子的所指就是它的真值,所以从前一个句子过渡到下一个句子时,句子的所指总是相同的。因而,他得出结论说:“所有的真句子都有相同的所指,这至少是有道理的。”[4]25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弹弓论证。

但是,按照巴威斯和佩里的思想,这种弹弓论证存在巨大缺陷。直觉上,情境就是对象和关系的复合体。对于上述弹弓论证,从一种角度看,在(1)和(2)这两个句子所指示的情境中,唯一的对象是斯科特,但在句子(3)和(4)所指示的情境中,唯一的对象却是29。因此,句子(2)与(3)就不能必然地指示相同的情境。从另一种角度看,“《崴弗利》一书的作者”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斯科特,而是要把它所提及的对象和性质的复合体贡献给句子(1)所描述的情境;同样的道理,“那位总共写了29部关于崴弗利的小说的人”也把它所提及的对象和性质的复合体贡献给句子(2)。这样看来,句子(1)与(2)所指示的情境就不是必然相同的;同样的道理,句子(3)与(4)之间也存在类似情况。总之,这两种角度都不能保证上述弹弓论证的有效性。

佩里参加了巴威斯的关于感知报道语义学的研讨班,他注意到自己与巴威斯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在巴威斯的研讨班的最后一天,佩里向巴威斯建议他们之间进行合作,就弹弓问题合写一篇文章。

起初,他们都认为,1979~1980年冬春之交的那一周就可以把文章写好。可是,在具体合作中,他们很快就发现,“当我们把两种思想混合在一起时,却存在着激烈的反应,比我们的预料要大得多。”[1]8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但在拒斥弹弓论证上具有共同点,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互补的。巴威斯“关注与部分结构和部分信息的作用有关的东西,而约翰则关注从开始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效应(efficien-cy)时起我们拥有什么,关注句子和心智状态根据它们的语境来传达不同信息的能力。把这两种关注与我们对实在论传统的共同承诺放在一起,正如我

们在书中所展现的那样,就产生了情境语义学。”[5]xiii巴威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合作,他说:“今天的情境语义学,正如我们所理解,产生于我和约翰的合作成果。”[5]xii

《隐蔽的情境》(TheSituationUnderground)是巴威斯和佩里合作的第一篇有关情境语义学的成果,但它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甚至连“情境语义学”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出。

1981年,巴威斯在美国《哲学杂志》(JournalofPhilosophy)上独立发表一篇重要的开创性论文《情形和其他情境》(ScenesandOtherSituations)。在这篇论文中,巴威斯“首创了‘情境语义学’这个术语。”[7]xiii因此,可以说,《情形和其他情境》标志着情境语义学的正式诞生。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巴威斯和佩里合著的论文还有《情境和态度》(SituationsandAttitudes)(1981)和《语义质朴性和情境坚强性》(SemanticInnocenceandUncompromisingSituations)(1981),以及专著《情境与态度》(SituationsandAttitudes)。《情境与态度》出版于1983年,它是巴威斯和佩里对他们以前已有的情境语义学成果的总结和进一步发展。因此,《情境与态度》是他们关于情境语义学研究的早期代表作。

《情境与态度》很快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评论。因此,《情境与态度》出版一年半后,巴威斯和佩里以访谈录的形式撰写了论文《情境的转换和态度的转变》(ShiftingSituationsandShakenAttitudes),以回应众多学者。总的看来,巴威斯和佩里在论文中坚持了《情境与态度》中的基本思想,但他们也认真考虑了评论者的观点,吸取了一些有益意见。

从1981年巴威斯首创“情境语义学”到1989年大约10年期间,巴威斯自己也独立撰写了十几篇有关情境语义学的文章,并在“逻辑中的情境”名目下发表。1989年,巴威斯把自己这方面的文章汇编成册,即《逻辑中的情境》(SituationinLogic)。在这本书中,除《情形和其他情境》一文外,其他论文都写于《情境与态度》这本书出版之后,因而,巴威斯说,这些论文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佩里和我在那本书里试图说清楚的观点细节。”[5]vi

美国数学家德福林1991年出版的著作《逻辑与信息》(LogicandInformation)主要是从哲学层面上来考察情境语义学的,因而从内容上讲,按照我对情境语义学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它应当属于情境语义学的早期研究。

二情境语义学的研究转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情境语义学经历了一次研究方法的转向和研究范围的拓展。一方面,对语义和意义问题的哲学解释的成功促使它试图寻求解决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语义和意义问题涉及面极广,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信息内容和信息推理问题。正如巴威斯所指出,当前信息时代非常急需信息及信息处理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信息的语义学。这是人们寻求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所必需回答的问题,它促使巴威斯对原有情境语义学的研究计划进行一定扩充,“因为我们很快了解到,仅仅制定出各种语言片断的语义学,自己进进出出,不足以给我们所追求的理论奠定基础。我们需要更加活跃地思考推理和(信息)处理,从而思考表征(representation)的本性。”[6]391-392

对于情境语义学研究的发展来说,1985年是一个关键年头。这一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足以表明情境语义学研究出现了重要转向。第一,出于情境语义学的发展需要,在1985年左右,情境语义学的“非正式研究小组在CSLI成立了一个更正式的研究小组,即情境理论和情境语义学(SituationTheoryandSituationSemantics:STASS)小组,”[6]391-392聚集了来自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把情境理论和情境语义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特别方案(即STASS方案)而进行研究和探索。早期情境语义学侧重非形式化的哲学研究,而情境理论和情境语义学方案则侧重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研究。

其次,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图(PaloAl-to)地区的很多人,大多是与语言和信息研究中心有这样那样关系的研究者,“开始协同工作,把情境语义学运用到AI、自然语言语义学、以及计算和计算语言语义学的问题上。其基本思想是进行双向互动,将情境语义学思想运用于所有这些领域,并用这些领域的问题来指导情境语义学作为一种信息内容理论的一般发展,以足以回答像上述那样的问题。”[6]389的确,很多研究者都从情境语义学中发现了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都从各方面对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国际著名刊物《语言学和哲学》(Linguis-ticsandPhilosophy)汇编了一期专辑,集中了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众多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人工智能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有关情境语义学的文章,共同讨论情境语义学问题。

我们还可以在《情境的转换和态度的转变》中看到情境语义学研究的转向迹象。例如,《情境与态度》中的事件类型(event-type)和事件具有这种性

质:如果事件属于一个给定类型,那么任何属于该事件的事件也都属于该类型。但是,他们现在认为这种看待事件类型的观念未免太浅薄了,事件类型不应当具有这种性质。这就促使他们在保持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去寻求新的理解方式。再如,他们虽然怀疑他们当时使用的集合论的基础公理给他们带来一些问题,但对于基础公理是否是他们更丰富的情境语义学的部分,他们坦率地说他们还不能确定。因此,可以说《情境的转换和态度的转变》正处于情境语义学研究转向的交汇处或者转折点。

情境语义学的研究转向和拓展标志着情境语义学已经发展成为众多学科领域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学科(比如,人工智能科学)的关注热点。

情境语义学的研究转向,既有哲学上的,也有方法论上的和数学上的。从总体上看,情境语义学早期的哲学观点已经比较成熟,因而,情境语义学的这次研究转向在基本的哲学观上没有根本改变,至多只能说是一些细节调整。所以,巴威斯说,虽然情境语义学的早期发展遇到很多问题,但“这不是情境语义学提出的哲学视角问题”。[6]391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情境语义学研究者已经不满足于哲学阐释,开始更注重于它的实用价值研究。作为具有实在论倾向的人工智能学家或语言学家,巴威斯和佩里非常希望情境语义学能够解决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的众多实际问题。在情境语义学的发展早期,巴威斯就已经明确表示:“我坚信其真正价值在于解决形式细节问题。”[7]31请注意,这里的“真正价值”应该是指技术上的实用价值。可见,他们早期仅仅追求严格哲学阐释而不注重形式发展,其中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形式技术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找到足够好的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因此,巴威斯认为,情境语义学早期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是“在试图运用数学工具中,实际呈现在《情境与态度》中的技术问题。”[6]391

1986年3月,日本东京召开了一次语言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巴威斯在会上做了题为《情境语义学的新进展》(RecentDevelopmentinSituationandSemantics)的报告,主要就是从方法论和数学工具上来简单阐述情境语义学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他指出情境语义学的以后研究方向主要是为发展一种数学上严格的、公理化的、信息内容的非形式理论而构建它所需要的各种事物的理论。

研究转向后,情境语义学使用的原理论工具是阿泽尔(PeterAczel)集合论ZFC/AFA。由于阿泽尔集合论适于刻画自指和循环,所以巴威斯和埃彻曼迪(JohnEtchemendy)决定把阿泽尔集合论结合在情境语义学上试用于解决千年难题说谎者悖论。经过一年的努力,1986年,他们在《说谎者:论真与循环》(TheLiar:AnEssayonTruthandCircularity)中非常符合直观地成功解决了说谎者悖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与此前众多解决语义悖论的方案有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已往方案(从塔尔斯基到古普塔)都只是谈论说谎者‘语句’,而情境语义学方案却直面说谎者‘命题’。”[8]178也就是说,情境语义学方案为语义悖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

除了解悖,巴威斯还认为,这本著作对澄清他关于情境在逻辑中的作用的观点也非常重要。他感觉最令人满意的是“该书在数学和哲学问题上的结合”[5]vii。因此可以说,《说谎者:论真和循环》是情境语义学研究转向后的一部代表作。

情境语义学解悖的成功,增强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更浓的研究热潮。美国和欧洲很多大学开始把情境语义学作为专门课程来研讨。

20世纪90年代是情境语义学的迅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情境语义学基本上是沿着巴威斯所设想的那种严格公理化系统的数学理论目标前进,开始向实际运用的形式技术层面进行纵深发展,出现了很多复杂而艰深的技术手段。但是,发展这样一种数学理论显然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作,其困难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数学发展都要大得多,因为关于情境的基本直觉、制约和信息交流等都难以严格地数学化。巴威斯深知发展这种数学理论的困难,他说:“看来,唯一的道路就是进入似乎在信息内容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基本前理论概念,并与之作斗争……通过处理来自自然语言、计算机科学、AI、逻辑和心灵哲学的具体问题,人们发展和提炼它。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协同努力:超越传统学科,既要发展一种统一的意义和信息内容理论,又要把该理论运用到这些传统学科里产生的具体问题。”[6]390-391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根据巴威斯提出的发展思路,巴威斯等人在CSLI成立了一个正式的研究小组,即情境理论和情境语义学(STASS)小组。“这个小组的背后指导思想是利用情境理论的暂时版本,给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的语义学的详细分析,既打磨这种分析所需要的关于信息理论结构的直觉,又为这种结构的理论提供更严格的足够标准。其目标是使这些直觉和标准达到足以精确地为我们所追寻的信息内容的数学上严格的公理化理论提供基础。”[6]391

情境语义学这个时期的发展还体现在对信念

悖论和其他问题的处理上。在《信念悖论和策略理性》(ParadoxesofBeliefandStrategicRationality)中,孔斯(RobertC.Koons)以情境语义学为工具合乎直觉地消除了合信悖论(doxicparadox)和无穷递降链(infinitedescendingchains)问题,并对公共信息问题做出了深刻阐释。

有学者认为,由于构造严格公理化系统的数学理论非常困难,所以进入21世纪后,“情境语义学渐渐失去了动力,人工智能理论竟也仍然是几乎空白。”[9]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情境语义学也一样。如前所述,作为人工智能学家和语言学家,巴威斯和佩里非常希望情境语义学能够解决人工智能的众多实际问题。人工智能科学是个综合学科,当今人工智能的瓶颈问题是众多学科合力公关的难点。其他学科,比如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等,也在朝着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前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心理学因为没有解决人工智能瓶颈问题所以心理学研究就失去了动力,同样,我们现在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情境语义学研究渐渐失去了动力。实际上,从科学发展史上来看,困难问题的出现反而往往是一个学科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情境语义学研究所遭遇的困难也掩盖不了它的哲学价值。说到底,情境语义学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是将其哲学思想转变为人工技术的困难,而非策略性错误。虽然情境语义学研究面临艰巨困难,但这并没有阻止它在严格敏感数学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继续发展。实际上,迄今为止,情境理论及其运用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而且,情境语义学对其他一些理论语言学研究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当今西方比较有影响力的管辖约束理论(Gov-ernmentBindingTheory)、广义词组结构语法(Gen-eralizedPhraseGrammar)和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FunctionalGrammar)等都不程度地受到了情境语义学的影响。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鉴于其哲学上的解题功能和三个面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性质,情境语义学必将得到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arwise,Jon&Peery,John.SituationandAttitudes[M].LelandStanford:CSLIPublications,1999.

[2]Barwise,Jon.Situation,SetsandtheAxiomofFoun-dation[C]//Barwise,Jon.TheSituationinLogic.LelandStanford:CSLIPublications.1989.

[3]Barwise,Jon.OntheCircumstantialRelationbetweenMeaningandContent[C]//Barwise,Jon.TheSituationinLogic.LelandStanford:CSLIPublications,1989.[4]Church,Alonzo.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logic[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6.

[5]Barwise,Jon.TheSituationinLogic[M].LelandStan-ford:CSLIPublications,1989.

[6]Barwise,Jon.RecentDevelopmentsinSituationSeman-tics[C]//NAGAO,Makoto.Language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North-Holland,1987.

[7]Barwise,Jon.ScenesandOtherSituations[C]//Bar-wise,Jon.TheSituationinLogic.LelandStanford:CSLIPublications,1989.

[8]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陈祖舜,周强,赵强.情境——

—组织/存放辞汇语义知识的恰当框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2002,7(2):1.

(责任编校朱正余)

OntheDevelopmentofSituationSemantics

JIAGuo-heng

(CenterfortheStudyofLanguageandCogni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Situationsemanticsfacesnaturallanguage,information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beinganintersectantandsyntheticsubject.Thestudyofearlysituationsemanticswasmainlyfromphilosophicalleveltoaccountlinguisticmeaningquestions.Situationsemanticsundergoesaresearchturnandrangeexpansionalongwithitssuccessinphilosophicalaccountanditsproblemsolvingfunctionenhanced.Situationsemanticsispaidmuchattentionbymanyprinciples.Nowadays,situationsemanticsstillhasgreatvaluetostudyandmagnificentlypotentialdevelopment,andisstillbeingdeveloped.

Keywords:three-facings;logicalomniscience;slingshot;researchturn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 一、文献综述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在1893 年首先提出来的。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从蒙塔古最初建立规范语义学到后来克里普克等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诸如类型理论,模态理论范畴语法,博弈语义学等新的学说,特别是后来帕蒂等人对蒙塔古语义学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了规范语义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而国内近十年的语义学研究也遍布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例如张辉的《认知语义学述评》;对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例如陶明忠、马玉蕾合著的《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语义学在对隐喻的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于莹的《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康灿辉的《试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对语义学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王向君的《浅谈语义学与语法教学》。而对于歧义现象的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研究,例如高桂莲、陈颖、王海岩合著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却鲜有对汉语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所以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二、歧义的成因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对歧义的主要成因进行分类和剖析。 (一)、语音歧义 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例句: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zhang。” 在这个例句中,zha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2、一词多音引起的歧义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 2012年3月英语习语凝聚了英语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英语语言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体现了英语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英语习语可以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可是,英语习语却因其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差异,涉及面广泛繁杂,大多与民族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关,而使学生深感习语语义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用法难以掌握.认知语义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意义与人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习语的意义也是在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认知机制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来揭示英语习语的本质,并运用概念隐喻、转喻与常规知识等主要认知机制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1 传统语义学对习语语义的阐释 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具有固定的结构,在语义和语法上能独立运用的词组.它的意义一般不能由各组成部分推断出来(王宗炎,1988).习语是独立于大脑理性思维和人类认知经验之外的抽象符号,它的本质是词汇,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概念性的. 习语语义具有完整性,我们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失去了它们独立的语义,正如构成单词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分开以后毫无意义可言.习语的意义不是构成它的各个单词的意义的相加;如果将其拆分开,尽管可以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但是仍然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义.比如,“I am under the weather ”一句中,un-der the weather 意指“unhappy ”,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毫无无法解释,一个人怎么能“在天气之下”呢?这也正是传统语言学家从习语的语义整体性来研究习语的原因. 习语具有结构的固定性,一般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即使是同义词也不可以,比如,have an axe to grind (另有打算),不能换成“have a hatchet to grind ”.还有,习语中冠词的用法,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动词的主动或被动形式等都是固定的,大部分都不能随便进行句法转换.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对于习语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模仿和记忆.2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习语意义阐释 2.1 习语是概念化的产物 针对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观点,Lakoff &Johnson (1999)提出了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义观.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并非符号结构,也不能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概念结构,是人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意义是基于体验的心智现象,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意义需依靠原型范畴,概念化、意象图示来限定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的.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范畴和概念,与此同时也就形成了意义(王寅,2007).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语也是人类认知和体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思维和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赖范畴知识、概念结构和认知方式,就无法接近现实.习语是人类概念体系的产物,不仅仅属于语言本身的问题.习语确实有它的特殊意义,我们应看到这些特殊意义正是来源于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概念体系正体现了这种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以head 一词为例,the head of deparment,head of state,head of government,head of page,head of queue,head of a flower,head of stairs,head of a bed,head of a tape recorder,head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 …在head 的所有例子中,所表达的概念都与“头”这一概念紧密联系,表达“the front part of …”或“the vitally important part ”. 比如,在英语中有大量这样以身体词汇概念,产生的习语,play it by ear(随机应变,见机行事),rack your brains (绞尽脑汁想),turn a blind eye (熟视无睹),a stiff upper lip (泰然自若,坚定不移),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your eyes open (多看少说),从这些习语的语义,可以看出人类的认知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李红珍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认知语义学;认知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50-02 250--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束定芳(1962—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隐喻学,现代语义学收稿日期:1999112118 2000年第7期 总第135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0,№7Serial №135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上海 210083) 提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 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而在句子层次上的研究则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认知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语义学;词义;认知语义学;形式语义学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majo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modern semant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Then the author focuses his discussion on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 as of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emantics ,which ,in the au 2thor ’s view ,are multi-disciplinary ,multi-level ,multi-perspective and cognitive in natur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exical semantics and formal semantics are heavily tainted with cognitive and logical concepts and the situation will not be likely to change any time soon. K ey words :semantics ,lexical meaning ,cognitive semantics ,formal semantic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7-0028-05 引言 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因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对语言意义的本质发生了兴趣。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规约论”和“自然论”的争论,中国古代的“名”与“实”之争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对语言意义问题的最早关注。中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小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语言文字意义的研究。 英语中现代意义上的“semantics ” (语义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语文学家Michel Breal 使用的。1894年,在美国语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Breal 宣读了一篇题为“被呈现的意义:语义学中的一个要点”的论文,第一次使用了“semantics ”这个词。其实,英语中的“semantics ”来自于法语中的“seman 2tique ”,其意思是“语义的变化”。也就是说,当时的语义学研究的是意义的变化。1900年,Breal 出版了英文版的《语义学:意义科学研究》,对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该书的法语原版出版于1897年。Palmer 在评价这本书时说过,“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很可惜被人们忽视 了。” (Palmer ,1976:Introduction )一、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根据语义学近10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把语义学研究概括为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二)词源学阶段;(三)结构主义阶段;(四)多元化阶段。 语义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1825年至1880年。19世纪末,两个重要的因素为语义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词语的特别兴趣。为了诗歌创作和评论的需要,他们对各种词汇,如古词、生僻词、俚语、长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都对语义研究的兴起、发展和自主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时在德国Halle 大学开设拉丁语文学的德国学者Christian Karl Reisig 曾提出过语法的三分说。他把语法研究的内容分为:符号学(semasiology )、词源学(tyemology )和句法学(syntax )。其中,符号学的目标就是研究语义变化及其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 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 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 分析。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

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1、词义的分类 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在自然语言中,我们把形如如果p,那么q 的语句称为条件句。而条件句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或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全部逻辑,至少是旨在刻画推理的逻辑,都建立在澄清和研究若 A 则 B的真值和涉及此类条件句的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之上。①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条件句分为直陈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条件句关注最多的就是后者,不仅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还由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条件句的自身特点。通常人们认为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为反事实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 ( 而客观事实是真的) 。客观事实上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例如,我为昨天开会迟到而感叹地说如果我没有迟到,我就不会被批评了。主观认定是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举行元旦晚会,张三很有表演才华,他的节目是压轴戏,最后我没看完提前回家,第二天见到张三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你参加了昨天的晚会,节目会更精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而言,我表达的是一个反事实条件句,尽管我所说的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本文中我们用□表示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符号,用 p□q 表示反事实条件句如果 p,那么 q。 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 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而从语用学角度刻画反事实条件句起步较晚,文献较少,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一、用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 我们知道,传统逻辑语义学对意义的理解就是它的成真条件,这种意义理论描述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静态关系,因此是静态语义学。实质蕴含理论、严格蕴含理论、可共存性理论和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属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 ( 一) 实质蕴含理论 实质蕴含源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其核心思想是: 不考虑前后件之间的联系,条件句的真值由它的肢命题的真值决定。它的逻辑特征是: 如果有 p,就必然有 q,而没有 p 是否有 q 不能确定。根据特征,我们知道,条件句在三种情况下是真的,即 p 真 q 真,p 假 q 真,p 假q 假。这条进路除了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 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一命题所蕴含) 外,还会与自然语言的使用不符。问题就出在后两行,因为根据真值表,如果前件假,而不管后件为真还是为假,整个条件句都是真的,而这与反事实条件句不符合。这样一来,所有的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因为反事实条件句前件假。如: ( 1)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2)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也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人们通常会认为 ( 1) 是真的, ( 2) 是假的,而不会根据实质蕴含的真值表认为两句都是真的,因为这样做太违反直观了。除此之外,运用实质蕴含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导

语义学和语用学练习1

Chapter 5 Semantics Ⅰ.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Dialectal(方言的)synonyms(同义关系)can often be foun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 such as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ut cannot be found within the variety itself, for example, within 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 F 2.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while the reference deals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F 3. Linguistic forms having the same sense may have different 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 4. In semantics, meaning of language is considered as the intrinsic and inherent rel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of experience. F 5. Contextualism is based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one can derive meaning from or reduce meaning to observable contexts. T 6. Behaviourists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form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it and the response it calls forth in the hearer. T 7.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the sum total of the meanings of all its components. F 8. Most languages have sets of lexical items similar in meaning but rank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formality. T 9. “It is hot.” is a no-place predication because it contains no argument. T 10. In grammatical analysis, the sentence is taken to be the basic unit, but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the basic unit is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T Ⅱ. Fill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one word which begins with the letter given: 11. Seman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12. The conceptualist view holds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what it refers to. 13.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14. Words that are close in meaning are called synonyms. 15.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 and meaning, they are called homophones(同音/形异义词). 16. Relational opposites are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ems. 17. Componential(指数)analysis is based upon the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vid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18. Whether a sentence is semantically meaningful is governed by rules called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which are constraints on what lexical items can go with what others. 19. An argument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the nominal element(s) in a sentence. 20. According to the naming theory of meaning,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are taken to be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Ⅲ. There are four choices following each statement. Mark the choice that can best complete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 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 2.1 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 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同形异义词又可以分为: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及同形异义词三种形式。例如: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这是摩尔牌香烟广告,该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而不产生混乱呢?认知语义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够说明其原因,“家族成员中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体态、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④。人们凭直觉既可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又可识别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细微差别。世界是由无限种类

语义学与翻译

语义学与翻译 【摘要】语义学是从哲学和语言学方面研究意义的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不同学科的相互影响,对语义的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对以后的语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卡纳普为代表的“学院派”语义哲学家认为,现代逻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理想”的语言作语法(句法)的语义描写和分析。所指“理想”语言的语义即联结语言符号和世界可见现实或可感知经验的纽带。在他们看来,自然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原始的、模糊的、不精确的和容易混淆的。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夫提出了语言相对论,认为说话者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说话者的感知和思想框架。到40年代,剑桥学派代表人物g.e.穆尔及l.维特根斯坦又提出了“普通语义学”理论。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乔姆斯基等创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自然语言的句法结构提出更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语义学;翻译;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一、定义 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里是这样给语义学定义的“semantics examines how meaning is encoded in a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meanings of words as lexical items, but also with levels of language below the word and above it, e.g. meaning of morphems and sentences.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he key concepts look like: semantic components, denotation of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