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杜凤慧

【导读:“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文学写作是语言和思维的艺术,是特定情境与独特情感碰撞的产物,是丰富美好的心灵的表达。指导高中生进行文学写作,就是踏上了发现母语之美,传承母语之魂的美好旅程。】

一、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七个必修课程之一。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轻视或漠视文学性阅读写作问题长期存在。直到高中毕业,大多数高中生很少进行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的写作。即使写,也问题不少:内容单调,思想情感单薄,艺术技巧单一,语言缺乏个性,甚至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从教学层面看,高中语文教学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急功近利思想、对文学性写作训练的畏难情绪是许多教师忽视文学类写作训练的根本原因。虽然高考作文对文体没有明确限制,但从近十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不太适合写文学类作品,或者写了也得分不高。在日常教学操作中,不少一线教师从高一就开始重点训练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而忽视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写作。上述做法不仅直接导致阅读和写作的分离,而且忽视了文学写作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意义。

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这样阐述的:“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可见,文学写作训练承担着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任务。高中生学习文学阅读与写作,是丰富写作经验和技法、形成学生个性化写作体系的自然、必要的过程。

二、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语言不必同样精确地去学会”,但母语“我们人人都应该彻底掌握”,而在“比较成熟的青年期”,学习目标是“漂亮地说话”。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就是学习“漂亮地说话”。

第一,着力于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的训练。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这种语言形象除了“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现实生活”之外,“富有思想内涵、情感色彩”和“丰富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形成和丰富富有思想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文学语言体系,恰是学生文学写作的短板,这就需要将阅读鉴赏和模仿写作结合。“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当学生理解了“厚大的”“乌黑的”“第一颗”等词语中的温暖和悲凉时,当学生眼前浮现出的大堰河形象与自己心中母亲或其他形象重合时,当学生感受到这回环往复的音节中的深情喟叹时,他们就进入了对语言的思想内涵、情感色彩和文化意蕴的学习。

但停留于鉴赏是不够的,实践运用才是语言学习之王道。语文老师上课,要尽量使用清新简洁、富有文采、表现力强的文学语言,营造锤炼、运用文学语言的氛围。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努力生动表达。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要及时通过写作来巩固。学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学生能写出“芙蕖初开,其华灼灼。于嗟蜻蜓,无立上头”的

句子,还会发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经典歌词的文学魅力。那么再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运用比兴手法写写歌词就水到渠成了。

文学写作还要着眼于形象思维训练。因为作家感兴趣,并引起他创作冲动的,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的本质,而是现实生活提供给他的丰富生动的感性印象。在文学理论上,认为“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形象的思维”是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所以,引导学生理解想象在文学写作中的意义并运用是形象思维培养的核心。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点生发”就是“善用联想义”。比如“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用象征思维来表达、感知形象是民族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的表现,“葱茏”和“猗郁”则带给读者更丰富的关于“爱”“幸福”“年华”的想象和联想,比如“爱的欢愉”“生的欢喜”……抽象和形象的巧妙转换,本质是善用联想因而丰富蕴藉,文学性也正在于此。

在文学创作中,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活动的文学形象是作者想象加工的产物,比如陶渊明笔下的超越了东晋时代特点和自身生活现实的田园美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村居生活的辛劳、烦扰一概被滤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田园生活不是“无忧”,只是受“追求‘质性自然”的意志活动的支配,田园生活通过想象被赋予“自由闲适、恬淡自然”的情感色彩罢了。教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就要激活想象,唤起学生情感深处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人物风貌、社会万象。

第二,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

教师不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建构语言体系,学生如何“无师自通”。不进行文学写作,怎能明晰并巩固阅读体验,获得思维、审美能力的提升。

《世说新语》记载谢安与子弟咏雪的文字,就是创设情境写作的典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是自然情境和书香气氛的融合;“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是激发思考与联想;“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是思维碰撞的开始;“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语言思維素养在特定情境中酝出的清酿。

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既要在语言与思维鉴赏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锤炼语言的要求,还要在形象与情感品味中唤起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书写心灵世界的强烈愿望。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形象与情感,联想体悟亲情后,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形象凝练和抒情性有了体会,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提升,有的学生边读边哭,有的学生边说边哭,这时,模仿《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写亲情,学写诗歌就水到渠成。

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必须设计文学性、实用性强的写作题目。

设置文学写作题目,不能一味照搬现成材料,或盲目贴近高考,而要以贴近学生,文学性强为宗旨。比如,为《雨巷》写MV剧本;撰写《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分场景剧本;撰写“易水送别”分镜头剧本;以《夜空中最璀璨的那颗星》为题,选择历史人物人生某一时刻,写一篇记叙性散文;为某个逝去的亲人撰写悼词;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篇宣传本班的新闻特写。这些写作练习紧扣文学阅读文本,针对学生文学语言和形象枯燥干巴问题,围绕文学写作技法展开,有明确丰富的实践意义。

为什么选择剧本、悼词、新闻特写这些貌似难度很大的写作样式呢?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知识,是实用性强的知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该教给学生。”“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实践是语言学习的途径和目的,剧本、悼词、新闻特写既是实用性强的写作样式,又都富有文学性。实际写作中,学生对剧本等文学性、实用性并重的写作很感兴趣,且不乏佳作。

第三,评价与交流突出语言和个性化。

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习惯于突出思想情感和结构评价。这固然不错,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但是情感如何唤起,提炼,明晰,升华呢?不通过语言的推敲、琢磨和锤炼,还有其他途径吗?文学写作的评价,要紧扣语言表达,由语言而至形象,由形象而至情感。正如朱光潜所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作文讲评更可贵的一点,是尊重、肯定个性化的表达。读读范文未为不可,但让同学们照着一个模子写作大错特错。僵化了形式,也就僵化了思想,个性化的语言体系的形成與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系的形成是互相的。在文学写作中,有新鲜独特的感觉却不锤炼语言令人遗憾,不调动心灵体验而盲目模仿文字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在你把白色的碗放到白色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我被荆棘扯破的鞋之后/在你把我衣服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二颗鸡蛋之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文学是自我的表达、个性化的心灵世界的抒写。而“父亲/为了生活/在他稍纵即逝的假期之后/他就将他满是胡茬的脸刮净了/他转过身/熬夜整理必要的文件/他转过身/拿出偷偷为我们准备的礼物/他转过身/在凛冽寒风中将炽热的目光投向家乡/他转过身/更希望回到家乡的田埂上/料理那些大豆和高粱”,就是作者用情观察,用心构思的饱含真情、个性鲜活的作品,就是在“漂亮地说话”。

除了优化作文讲评之外,还应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比如,班级选择优秀剧本进行排练表演;依托学校文学社团进行诗歌原创和朗诵活动;将优秀作文在微信、QQ群进行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在校报、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等。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文学写作是语言和思维的艺术,是特定情境与独特情感碰撞的产物,是丰富美好的心灵的表达。指导高中生进行文学写作,就是踏上了发现母语之美,传承母语之魂的美好旅程。

【作者:杜凤慧,陕西宝鸡市长岭中学】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思维训练

小学一年级语文思维训练 一、选字填空。 1、把个棵只头座 一()狗(ɡǒu)一()牛 一()伞一()山 一()朋友一()小树 2、再在 放学了,老师站()门口和我们说()见。 3、做作 妈妈在()家务,我在写()业。 4、河和禾 小鱼在()里游。我()小文一起上学。()苗长得绿油油. 5、们门 我()上学要经过学校的大()口。 二、我会填。 呀吗吧呢 1、你吃饭了()? 2、今天,你怎么有空出来玩()? 3、下雨了,你快回家()! 4、妈妈正忙着做家务活()!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____________ ,也会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在学校里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有很多花。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一) 一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goals: short-term,medium-range and long-term goals.

Short-range goals are those that usually deal with current activities,which we can apply on a daily basis.Such goals can be achieved in a week or less,or two weeks,or possible months.It should be remembered that just as a building is no stronger than its foundation ,out long-term goals cannot amount to very munch without the achievement of solid short-term goals.Upon completing our short-term goals,we should date the occasion and then add new short-term goals that will build on those that have been completed. The intermediate goals bukl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short-range goals.They might deal with just one term of school or the entire school year,or they could even extend for several years.Any time you move a step at a time,you should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come discouraged or overwhelmed. As you complete each step,you will enforce the belief in your ability to grow adn succeed.And as your list of completion dates grow,your motivation and desire will increase. Long-range goals may be related to our dreams of the future. They might cover five years or more. Life is not a static thing.We should never allow a long-term goal to limit us or our course of action. 1.Our long-term goals mean a lot__. a.if we complete our short-range goals b.if we cannot reach solid short-term goals c.if we write down the dates d.if we put forward some plans 2.New short-term goals are bulid upon__. a.two years b.long-term goals c.current activities d.the goals that have been completed 3.When we complete each step of our goals ,__. a.we will win final success b.we are overwhelmed c.we should build up confidence of success d.we should strong desire for setting new goals 4.Once our goals are drawn up,__. a.we should stick to them until we complete them b.we may change our goals as we have new ideas and opportunities c.we had better wait for the exciting news of success d.we have made great decision 5.It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in the passage that ___. a.those who habe long-term goals will succeed b.writing down the dates may discourage you c.the goal is only a guide for us to reach our desination d.every should have a goal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内容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将在生态课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于高一和高二年级教学中侧重阅读教学。高一和高二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关键时期学生语文将在高一和高二时期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为高三语文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本篇目必修部分,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课堂学习精讲。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师引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课堂学习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对高考题的针对性题型练习,扎实的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课本篇目选修部分,采取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老师制定选修课文部分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自行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阅读。可以采取隔周阅读的方式,利用语文课堂连堂两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有总体规划,有具体要求,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四,主题单元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以课文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相关课外资料,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及组织活动能力的锻炼。老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目标,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

关的参考资料的篇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资料的搜索、筛选和阅读。因为之前通过对课本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主题内容,所以在搜集资料阅读时倾向性会比较明显,单元教学目标会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老师每周利用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外搜索阅读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出最佳的课外资料和最优的阅读心得。 尔后,班级汇总。以班报的形式编排成阅读资料进行班内传阅。班报采取小组轮流编辑的方式,每周一期,报纸主题切合课本单元主题,版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资料搜索和整理,形式灵活多样。这种教学形式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知识于趣味中,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对教学领域的突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创造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新高。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李云韬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李云韬 发表时间:2017-01-11T11:37:08.2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作者:李云韬[导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 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416200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为此,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开放互动的“智能型”、“实践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我在教《窦娥冤》一课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结合课本内容与当今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我搞了一次以“穿越时空隧道的心灵碰撞”为题的《窦娥冤》探究学习讨论会。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1.窦娥有引经据典的文化吗?2.这折戏的开头,窦娥指天斥地,可结尾发出誓愿要感天动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却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我设计的意图是针对论题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因为通过探究这几个论题是为了深化理解作品——作品的主题,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关汉卿的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手法。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规律找方法,化知识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时生成出新的问题,有的说:“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惩贪没想到受干旱之苦的还是楚州百姓,未免有些自私之嫌吧?”有的学生提出:“我们不希望窦娥死,当初她可以选择嫁给张驴,然后再找机会伸冤报仇。”当这些问题生成之后,课堂掀起波澜,学生争先恐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大胆发言,学生与作家的心灵交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气氛更为活跃。着实让我颇感意外,这让我觉得课堂教学好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在旅程中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世界观、爱情观的探讨,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作品抨击社会黑暗反封建主题,体会关汉卿的剧作特色。 在预设与生成中整合三维教学目标,“问题”是切入点,“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找准问题切入点,就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而不是那种浅层的琐问碎问。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这篇课文,鉴赏剧作超越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一个难点。我通过预设的问题来解决这一难点。如:“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可以理解为:作者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超越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的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它于事于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这也正是本剧最为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为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而在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涉及到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如:“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惩贪没想到受干旱之苦的还是楚州百姓,未免有自私之嫌吧?”学生生成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生成”,在讨论中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为她而悲,为她而恨,已达到文学作品的教育目的。如果欣赏文学时用纯现实的观点来赏析,那么文学作品便没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实质上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既然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就不必那么现实主义地去分析问题。 生成是个性化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些生成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极为精彩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值得我们商榷。当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成出错误的结论,也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的老师在“预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一“错误生成”所带来的契机,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使学生“生成”出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问题重新审视,“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通过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问题”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兴奋中,并且有很多新鲜的创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课文的基本内容外,还体验了学习内容中隐含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人物的情感、态度甚至文化意义。教师如果能从问题的角度选择切口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就能真正把握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必须守住教学效益这个底线。以此为前提,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投石荡开水中天,真正地激活课堂,为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语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也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

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

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 实验方案 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第一小学 一九九七年五月

叶柏寿第一小学语文思维训练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根据语文学科教学性质、目的、要求、规律特点,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方法,针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有目的地研究学生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以思维训练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实验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系统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方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实验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省《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课题研究方案》,在思维训练过程中,要坚持五个原则: 1、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防止只注意知识结论,忽视知识发生过程;只讲正确的,不讲错误的,形式上启发诱导,实际上包办代替的现象。 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要把思维训练的理论和语文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维训练因素变为自觉实践,掌握思维方法和能力。 3、坚持自觉实践的原则。培养学生按要求自觉实践,掌握思维方法的能力。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验中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断规划,不断提高。 5、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挖掘三个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四、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弄清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2、正确处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关系,提高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熊轶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2010年四川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精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陈兆艺【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过程训练;段中教学训练;课文结尾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要操作过程,也是构成教学思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注意培训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有特殊意义,因为语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了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们的思维,说到底是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语文训练尤其注意思维训练。抓住思维训练,也就抓住言语的运用过程。从言语的运用中学语言,才能提高训练的力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望有真正的发展。 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我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思维训练的提高。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如课文《尊严》中有一幅插图,杰克逊大

叔端着一盘丰盛的饭菜给年轻人,年轻人摆摆手,我在这给学生质疑:是年轻人不饿而不吃吗,还是另有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去读课文,找出摆手的原因。 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我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抓住了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小战士的那句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去想象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样想,怎样说?于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号?(2)如果老班长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会讲些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空白”的地方合理的、恰当地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言语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 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1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

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1.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5-05-08T10:43:43.2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5期供稿作者:李正伟 [导读]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基础就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正伟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邵村小学26273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经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神,丰富其精神世界。 一、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基础就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想得远些,想得开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些,想得与别人不一样些。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独创性。所有这些都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1.观察为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 孩子们怎么能想得广、想得远呢?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认识为基础的,因此,指导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观察力往往是他们发现奥妙,激发创新动机,寻求创新思路的非常重要的品质。人对世界的认识,据统计90%通过视觉获取,因此观察对儿童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丰富童年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探究。不仅在课堂中,通过实物演示、图画以及电视屏幕的再现指导学生观察,而且还要在课外引导学生大量观察,让他们体验、认识周围世界。在有指导的观察中优光选择鲜明的感知目标,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设计启发性导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中儿童的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2.想象为创新思维插上翅膀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凭借想象,孩子们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到达小鸟都到不了的地方。 其实,激起孩子的想象并不是件多么玄妙的事,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动。想象往往是与儿童的感受紧密相连的。在优化的情境中,因为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种“直接印象”笼罩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意识,为儿童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 教学《冬天是魔术师》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画:大雪中一支腊梅凌寒怒放。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冰雪世界,孩子们仿佛闻到了腊梅的幽香。课文的描写伴随着学生的视觉所得,与他们在生活中曾经获得的冬天的感受很自然地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象。在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中,在“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的一吹的提示下,他们深情地、美美地描述着:雪姑娘把大地变白了,还领来了雪娃娃。”“把娃娃的脸吹红了”“把家里的暖气吹热了”“火锅店又热闹了”。这样把他们所获得的冬天的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到了课间,许多孩子还在我身边,争先恐后地表述他们的感受。所有这些都表明,想象本身不仅是创新的前提,还是进行持续创造的驱动力。有个孩子说:“冬天雪娃娃来了,春天它会走的,到明年还来,这是《雪娃娃和小兔》那本书里说的。”我马上表扬他:“你真棒,会读书了。”这时,有许多学生说起自己看到的有关冬天的文章。有些学生没有读到,急切地向这部分学生打听这些文章在哪儿有。我顺势启发他们:“多读书多好哇,可以知道那么多事情。我们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读书,这样大家就可以看许多书了。”之后,我发现班上总有书在传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独立阅读是有困难的,但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常有孩子在一起谈论书,也经常有学生向我请教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我认为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习惯,关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有了基础。 二、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这样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因此包办代替。而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这一切如果被教师包办代替,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何从谈起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三自”,即自己作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首先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自由选择相应的书刊阅读。在学习《大海》一文时,可以询问孩子们:“大海里有什么?”这时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书刊阅读,查找资料。有些同学看童话书,有的同学阅读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刊,最后展现在教师面前的阅读情况各不相同。其次,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态度,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这时我提出了三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最后,就是在阅读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进而获取知识,升华为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著名论断。从“行动”到“自悟”再到“行动”这一良性循环是创新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创新素养的开展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阅读兴趣。 总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只要老师引导有方,学生配合得力,就一定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承认和肯定,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得到尊重,并由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设置悬疑,引发兴趣 "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一个"引"字。"引"就是启发,就是暗示。要求教师"不发"是为了让学生"发",而且"会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引"的最佳方式是设疑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讲述5项链6一文时,我们只着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构思深意上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够没有兴趣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把握了小说全部构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华。 二、分层教学,注重钻研思考。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三、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标准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6T15:41:20.2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作者:古丽班·吾力合别克[导读] 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新疆托里县第一中学834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 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1.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2.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3.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二、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1.个性化阅读。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2.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 3.目的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