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入行论第73课讲解

入行论第73课讲解

入行论第73课讲解

以修习观察安忍:广说

颂词二: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解释:战场上搏斗时,有些人见到自己的血,反而更增加勇气和毅力,勇往直前奋战到底;而有些人自己毫发无损,看见他人流血也会惊慌失措,甚至晕倒在地昏迷不醒。这两种人的差别如此悬殊,完全是内心坚韧与怯懦所导致。

公案:上师在上学时打架,徐洪刚身中数刀,肠子都出来了还在继续追赶歹徒,美国18岁高中生汤姆森双臂被机器绞断,却仍忍痛想尽办法求救,没有被断臂所吓倒。

通过公案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有些世间人在遇到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时都能非常勇敢的去面对,那么我们修行人在修行中,尤为修安忍时,不管遇到寒冷、饥饿、世间人的毁谤等各种违缘,都应该将此逆境转为道用。世人为了一些暂时的目的,尚且英勇无比,我们修行人遇到困难时,更要以坚强的勇气来战胜。如果自己的心太脆弱,遇到一点坎坷就倒下去,没有办法站起来,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寅三:摄义

颂词: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解释:因此,我们应轻视一切危害苦难,不要被这些痛苦所转。有些人遇到苦难就爬不起来了,而修安忍、具智慧方便、学大乘佛法的智者们,纵然经历了千辛万苦,内心仍然非常明清,不受这些违缘干扰,一直保持清净的心态。

《华严经》中言:“为断除烦恼,应发起坚定之心;为断除实执,当发起胜他之心。”萨迦班智达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意思是智者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会迈步愚人苟且偷生的道路,违缘只会成为他的逆增上缘,犹如火上加

的干薪越多,火焰越炽燃一样,修行好的人遇到的违缘越多,修行境界越增上。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中记载,虚云老和尚112岁时经历了一场“云门事变”:虚云老和在传戒时,忽有百余人围困寺院,并且二次用棍棒毒打老和尚,但是老和尚对于两次毒打这颗清净心却无任何动摇,醒来时告诉侍者,这两天他在审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法,本来不想回来,但是菩萨说我尘缘未了,必须要回来!

虚云老和尚在遇到违缘时,自相续没有生起嗔恨心,以清净心不为所动摇来修安忍,反观我们修行人,在遇到违缘时,是否能象虚云和尚以清静心如如不动?

《月灯经》中云“恒具欢喜恭敬心,恒时安住寂静见。”意思为作为大乘修行人,对上等者要有恭敬心,对中等和下等者要以欢喜心对待,处于任何一种环境中,皆当保持寂静的心态。

米拉日巴尊者所言:“佛法就是要调伏自心,若能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正法!”大乘修行人如何安住调伏自相续的心?

1、学习《入行论》大乘修行人在修行时要经常串习,让自己的行为一点一点的改变。

2、尽量背诵《入行论》颂词,方便以其内容逐字逐句地对照自己。

3、大乘修行人心的力量非常关键,如果心的力量非常强大,遇到任何违缘都不会被

摧毁。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心”。

丑四:作意功德:

作意:心所名。相应于一切之心而起者,具使心惊觉而趣所缘之境之作用。俱舍论四曰:“作意,谓能令心惊觉。”成唯识论三曰:“作意,谓能惊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

颂词: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解释:在与诸多烦恼进行生死搏斗的过程中,虽然会遭受众多痛苦,然而我们应该轻视这些烦恼带来的痛苦,不要特别在乎,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励力克制贪嗔等一切烦恼的怨敌。能调伏烦恼才是真正的勇士,其余的只能象“弑尸者”那样,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谈不上真正的英雄。

轻彼苦:轻视烦恼带来的痛苦;力克:励力,努力克制,克服;制惑:能调伏烦恼;弑尸者:战场上杀死敌方者;

***在我们修行路上,魔王波旬为我们设置了种种违缘和魔难,阻挠我们的修行,想要在短时间内战胜庞大有力的敌军,断除我们的贪嗔痴是不可能的,修行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必须要有勇气和耐心,遣除纷至沓来的各种违缘。

首先要明白世间敌人:前世的业和现在的烦恼聚合体

一、如何断除?

教证:《妙臂请问经》中讲过对治烦恼的一些方法:“为断贪心,修持不净观与白骨观;为断嗔心,修持大慈大悲;为断痴心,观修十二缘起。”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来与贪嗔为主的烦恼进行殊死搏斗,否则,若没有制止这些烦恼,它们的危害是无量无边的。《亲友书释》中说:“眼等六根之对境,恒常动摇不定,若能对此如如不动,这种人与沙场上攻克敌军的人相比,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因为能做到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的人,在凡夫地阶段非常罕见,沙场胜敌在旁生中也有,而胜伏根境这一点,就连帝释天也很难做到。

二、世间人与修行人比较:1、世间人认为在杀场上斗战的勇士就是英雄,但是象法国的拿破仑,征服世界的伟大英雄;二战德国纳粹党首希特勒,杀人无数,但是他们在临死时都不能战胜自己。烦恼来了也无法控制和对制,最终的后果可想而知。

2、修行人弘一大师出家时,毅然决然的舍弃一切,,以此勇敢坚毅之心,获得果位。我们现在有些出家人虽然有地位、财产、名声,但为了众生解脱,为了战胜烦恼,前往寂静的地方,踏上菩提之路。值得我们去学习。

通过世间人与修行人的对比,我们能看出真正的勇士在菩提道上与烦恼作战,令己获得一种寂静的心态,而不是世间人认为的“弑尸者”才是大英雄。

上师开示:作为一个出家人,为了不损坏道心,除度化众生等特殊情况以外,应尽量安住在寺院中,与清净的僧众一起闻思修行,不然凡夫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一旦陷入则难以拔出。而作为在家修行人,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非常清净的环境,接触的人最好是见修行果一致的佛教徒,若经常跟邪知邪见的人同流合污,自己的修行也会逐渐变色的。

颂词二: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解释:再来说说痛苦的功德:痛苦能让人们生起厌离心,遣除傲慢的心态,对众生萌发大悲心,羞耻作恶而乐于行善。

苦难对我们修行是有帮助的,若能将其转为道用,就会成为修行的助缘,《本生传》中讲:佛陀与各位高僧大德均因经历了难忍的磨难,生起出离心,并一心修道,最终获得佛果。但是如果痛苦用得不好,很可能变成极大的违缘。学佛时身体中患病或者他人制造违缘,都有可能退失修持佛法。但如果意志坚强,就很有可能战胜痛苦。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一次实业家的聚会上,有位富翁讲道:“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一、苦难可以产生四种功德:

1、苦难是出离心的催化剂;

2、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3、苦难可令对众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4、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对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总结:痛苦并非不好,若能善于利用,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以大乘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来摄持,若能如此,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也一定会化为功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