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专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编委会

主任委员:吴慧娟

副主任委员:赵宏彦王文艳

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左亚洲田有连孙英朱茜李雪佩李晓明

何玉如陈富生吴学敏杨仕超张树君张兢

罗继杰郎四维洪元颐贾苇舒世安温伯银

詹谊蔡镇钰

《建筑》

编写组负责人:朱茜张树君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卜增文王庆生韦延年冯金秋朱茜杨仕超

金峻屈兆焕张树君桂学文

主审人:何玉如蔡镇钰杨仕超

审查组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嘉懿车学娅冯雅林海燕赵冠谦胡麒祯

班广生顾伯岳崔永祥渠箴亮程明瑞

参编单位:(按章节先后为序)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前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是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以指导全国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文件,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节能设计部分内容的补充、深化、汇总和完善,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五个分册,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节能技术的全部内容。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行和实施建筑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工程建设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选择和应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本套节能技术措施可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可供有关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研、施工、监理等人员参考。

《建筑》分册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基本要求;3墙体;4楼地面;5屋面;6门窗、幕墙;7建筑遮阳;8太阳能利用;9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共10章,以及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等9个附录。

本分册内容特点是内容齐全,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涵盖了从建筑墙体、楼地面、屋面、门窗、幕墙等建筑各部位的建筑节能技术,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从建筑各部位建筑节能构造到建筑热工计算。在各部分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新材料,以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和发展。

由于本分册的编制工程量大,加之时间仓促,因此所涵盖的内容与深度还不够,有不少内容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8层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112

联系人:张树君

E-mail:zhangsj@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6054514.html,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6054514.html,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

《建筑》分册编写组

二〇〇七年一月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要求………………………………………………………………………………………

2.1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2 建筑总体布局………………………………………………………………………………………………

2.3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3 墙体………………………………………………………………………………………

3.1 一般规定……………………………………………………………………………………………………

3.2 墙体节能技术………………………………………………………………………………………………

3.3 典型墙体的热工性能参数…………………………………………………………………………………

4 楼地面……………………………………………………………………………………

4.1 一般规定……………………………………………………………………………………………………

4.2 楼地面节能技术……………………………………………………………………………………………

4.3 典型楼地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5 屋面………………………………………………………………………………………

5.1 一般规定……………………………………………………………………………………………………

5.2 屋面节能技术………………………………………………………………………………………………

5.3 典型屋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6 门窗、幕墙

6.1一般规定……………………………………………………………………………………………………

6.2 门窗、幕墙节能技术………………………………………………………………………………………

6.3 典型建筑门窗、幕墙热工性能参数………………………………………………………………………

7 建筑遮阳………………………………………………………………………………………

7.1 一般规定……………………………………………………………………………………………………

7.2 建筑遮阳技术………………………………………………………………………………………………

7.3 建筑遮阳构造………………………………………………………………………………………………

7.4建筑外遮阳系数计算及典型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8 太阳能利用

8.1 一般规定……………………………………………………………………………………………………

8.2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8.3 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8.4 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的应用…………………………………………………………………………………

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9.1 一般规定……………………………………………………………………………………………………

9.2 既有建筑节能技术…………………………………………………………………………………………10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10.1墙体热工计算………………………………………………………………………………………………

10.2屋面热工计算………………………………………………………………………………………………

10.3楼地面热工计算……………………………………………………………………………………………

10.4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附录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筑节能篇………………………………………………

附录2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附录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附录4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附录5 采暖居住建筑结构做法表………………………………………………………………附录6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7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8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9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10我国主要城市最热3个月和`最冷3个月太阳辐照量…………………………………附录11主要依据的设计标准、规范……………………………………………………………附录A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附录B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附录C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1 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措施。

1.0.2本措施为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要点和补充,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结合各地实践经验,针对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中共性问题所编制的全国性技术措施。

1.0.3本措施编制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为原则,贯彻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

1.0.4本措施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工程。

1.0.5采用本措施时应因地制宜。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技术做法、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传统做法,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技术,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并报请当地主管部门批准。

2 基本要求

2.1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1.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A、B、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A、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见表2.1.1。

表2.1.1 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

2.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A区、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的气候分区见表2.1.2。

表2.1.2 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

2.1.3 各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节能设计要点

1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相适应。

2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3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4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5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6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7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2 建筑总体布局

2.2.1总体布局原则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一般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

2.2.2选址

建筑的选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3 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人们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如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植被,可有效阻挡风沙,净化空气,同时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面平衡环境温度、湿度、防风沙及收集雨水。也可通过垂直绿化、屋面绿化、渗水地面等,以改善环境温湿度,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热舒适度。

2.2.4 规划和体形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如在沿海湿热地区,为有效改善自然通风,规划布局上可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使建筑单体得到一定的穿堂风。建筑高度、宽度的差异可产生不同的风影效应,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单体体量,防止出现不良风环境。

2.2.5 日照环境设计

1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及朝向。建筑的日照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其间距应以满足冬季日照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要求。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2.2.5的规定。旧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表2.2.5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室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

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式、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2.3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2.3.1 建筑单体体形设计要求

1建筑单体的体形设计应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严寒、寒冷气候区的建筑宜采用紧凑的体形,缩小体形系数,从而减少热损失。干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采用紧凑或有院落、天井的平面,易于封闭、减少通风,减少极端温度时热空气进入。湿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主面长,进深小,以利于通风与自然采光。

2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相应的标准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3层或3层以下的建筑,应不大于0.55;4~6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0;7~9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26;10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0.24。

4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3层或3层以下的建筑,应不大于0.55;4~6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5;7~9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0;10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0.26。

5夏热冬冷地区:条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35,点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0。

6 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

7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严寒、寒冷地区应调整外墙和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2.3.2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要求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包括平面分隔与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等。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可将厨房、餐厅等辅助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北侧寒冷空气的缓冲区,以保证主要居室的舒适温度。

2.3.3 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遮阳的基本要求

1建筑设计中应对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下同)、遮阳进行合理设计,以调节建筑室内的通风、采光等,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气密性等级要求见本措施第6章。

2公共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相应的标准进行权衡判断。

2)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进行权衡判断。

4)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如在中庭上部的侧面设置排风机加强通风,改善中庭热环境。

5)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宜设置外部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7章。

6)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他地区建筑的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3居住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外窗(包括阳台们上部透明部分)与天窗面积不宜过大。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窗墙比不应超过:

a 严寒、寒冷地区:外窗北向0.30、东西向0.30、南向0.50。

b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北向0.45、东西向(无外遮阳措施)0.30、东西向(有外遮阳且太

阳辐射透过率≤20%)0.50、南向0.50。

c 夏热冬暖地区: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北向0.45、东西向0.30、南向0.50。

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5。

d 如窗墙面积比、天窗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

2)不同气候区、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不同的窗墙面积比,对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天窗的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见本措施第6、7章。

3)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空调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外部遮阳,遮阳的设置除能够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外,还应避免对窗口通风产生不利影响。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7章。

4)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5)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外窗窗地比不应小于1/7。离地面高度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

6)住宅应能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

a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b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小于0.60m2。

c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自然通风道的位

置应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

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外窗(包括阳台)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

8%或外窗面积的45%。

3墙体

3.1 一般规定

3.1.1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

1 居住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符合表3.1.1-1的规定。如不满足表中规定,必须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表3.1.1-1 居住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限值

2 公共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符合表3.1.1-2的规定。如果墙体的传热系数不满足表中规定,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3.1.1-2 公共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限值

1需保温的外墙应首选外保温构造.

2 采用外墙外保温构造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

3 当外墙有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时(如:阳台、雨篷、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的非透明构件、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

4 外墙外保温的墙体,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外窗尽可能外移或与外墙面平,以减少窗框四周的“热桥”面积,但应设计好窗上口滴水处理。

5 外墙保温不得已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充分考虑结构性热桥影响并符合以下要求:

1)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不大于表3.1.1-1及表3.1.1-2的限值。

2)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保温或“断桥”措施。

3)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和采取可靠的防潮措施。

3.1.3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时,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隔热验算,如不满足,则宜采用浅色饰面、设置通风间层等措施。

3.2墙体节能技术

3.2.1外墙外保温技术

1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见表3.2.1-1和表3.2.1-2。

表3.2.1-1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

表3.2.1-2 其他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

2 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要求

1)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2)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3)应能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4)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5)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6)用于高层建筑时,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

7)应具有防水渗透性能。

8)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规定。

9)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同时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10)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注:正常维护包括局部修补和饰面涂层维修两部分。对局部破坏应及时修补。对于不可触及的墙面,饰面层正常维修周期应不小于5年。

3外墙外保温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1)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见表3.2.1-3

表3.2.1-3 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2)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及部件性能应符合表3.2.1-4规定。

表3.2.4-3 不同厚度加气混凝土外墙性能指标

表3.2.1-4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及部件性能要求

5外墙外保温系统选用要点

1)选用外保温系统时,不得随意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所有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商成套供应(包括保温板、腻子、涂料、面砖等)。例如,不能只把EPS板换成XPS板,而简单地套用原来用于EPS板的配套材料。宜选用浅色饰面材料以降低太阳辐射对面层的影响。

2)进行建筑热工设计时,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封闭阳台以及女儿墙、挑檐等出挑部位,以减小热桥影响和避免墙体温度裂缝。

3)应做好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分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层。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4)高层建筑可有多种防火构造措施,图3.2.1为窗口上沿防火构造。这是欧洲采用的一种做法,在国内使用需经抗裂试验验证,确保系统面层不会开裂。

图3.2.1窗口上沿防火构造示意图

5)EPS板易受昆虫(如白蚁)、隐花植物和啮齿动物(如老鼠)侵害,设计时需加注意并采取可靠措施。例如在所有端头、孔洞部位做好密闭处理等。

6)外保温系统至少应在25年内保持完好,这就要求系统能够经受住周期性热湿和热冷气候条件的长期作用,选用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交耐候性检验报告。

7)应要求外保温系统供应商提供书面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施工方案和相关标准规定施工。

8)外保温系统宜优先选用涂料饰面。如贴面砖,需采取慎重态度,建筑物高度需有一定限

制,并应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验收指标,经各方认可方可施工。

9)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贴面砖施工要点

a 保温板粘贴面积至少60%,抹面层厚度5~10mm

b 按照面砖粘结性能选配粘结砂浆。

c 应选用不透水的面砖和勾缝材料。

d 贴面砖前基面应干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