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浅谈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浅谈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浅谈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浅谈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语言为人类所独有,是其它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大量事实证明动物是有思维的,有些动物的思维能力甚至到了较高的水平,进而讨论了动物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独具的特点,认为我们需要从动物本身而不是人类的视角出发,来建立一种动物的语言观。

关键词:动物;思维;语言

在地球这个孕育了众多生灵的伟大星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大量的动物,大到飞禽走兽,小至飞鸟鱼虫,和人类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获得了关于动物的起源、繁殖、分类等多方面的知识,还从动物身上得到了不少仿生学的启迪。但是对于动物究竟有没有思维、动物中是否存在语言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动物确实是有思维的,而且动物的思维十分丰富而全面。与之相应的是动物之间存在着与人类不同的、独具特点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要讨论动物中是否存在语言,可以从动物自身的这种信息交流方式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探讨。

一、动物的思维

动物作为不同于人类的另外的物种,它们的世界人类毕竟不能感同身受,但思维是有外在表现形式的,即内在的思维外化为外在的行为。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亲自深入到动物种群之中,或在实验室进行试验,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证明动物并非毫无感情、没有灵魂,动物也是有思维的,有些动物的思维水平甚至到让人类惊叹的地步。

黑猩猩的大脑是所有动物中最接近人脑的,人们对黑猩猩的研究也最多。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曾深入非洲坦桑尼亚丛林中对黑猩猩群进行了长达30年持久不懈的观察研究工作,留下的《非洲灵猿》《情同手足黑猩猩》等资料对我们探讨黑猩猩思维问题有很多启示,下面将以黑猩猩为例来说明动物具有表达情感、使用工具、学习技能等一系列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动物的思维的外化。

首先是表达情感的能力。同为地球上的生灵,动物和人类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事实证明动物并不是一个个封闭的个体,而是与人类一样,也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并且总会用一定的方式来将内在的感情、情绪表现出来,从它们身上人类仿佛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非洲丛林里的大猩猩,会用拥抱来向亲朋好友问候致意,用亲吻来表达爱意,用彼此理毛来交际……这些行为将个体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让同类能够感知得到,都是与人类极其相似的。在珍妮留下的影像资料中,小猩猩费林特守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替母亲驱赶苍蝇,最后因悲伤过度而死。亲子之情、手足之情、丧母之痛,这些通常所谓的“人之常情”在黑猩猩那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认

为,这些活动都是黑猩猩头脑中思维的表现,正是一定的思维过程导致了一定的外在行动。试想,如果思维过程并不存在,那么这些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

第二,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一直用来区别人类与动物,直到古道尔发现,黑猩猩把一根细细的枝条修理整齐,然后把它捅进白蚁窝里,等一会再拿出来,树棍上的白蚁就成了它的美味——这已经成为现在众所周知的黑猩猩会使用甚至制造工具的证据了。而另一个证据是黑猩猩将嚼过的树叶放在树洞中,用这种海绵似的工具来喝树洞中的积水。

在这些过程中,可以认为外部情境通过神经中枢进入到黑猩猩的大脑,黑猩猩在头脑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况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明确了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达到目的,最终找到了借助于外物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其中表现出的非凡的能力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第三,学习能力。人类发达的大脑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是学习的能力,从出生开始,人类就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父母及周围的人的教导而积累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慢慢成长起来。

动物和人类相似,在上述“钓白蚁”、“喝树洞积水”的行为就是年幼的黑猩猩借助于观察与模仿母亲而学习到的技能,是一代传一代学习而来的。这就说明,黑猩猩也具有学习的能力。借助于学习,年幼的一代掌握了生存所必须的技能,从而在遇到相似情况的时候应对自如。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有思维能力可以解释,而在其他相对低等的动物就不一定有思维了。但事实是从乌鸦喝水,到蚂蚁分工合作,再到屎壳郎搬运粪球,我们可以找到无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的各种动物拥有思维的例子,包括从较高等的哺乳动物,到低等的个别昆虫。在人类之外,各类生物的世界同样生生不息,动物拥有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动物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既然我们已经肯定了动物有思维,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动物中也存在语言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定义“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概念的界定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①“人类所特有的”表明在谈及语言时,普遍的观点是将动物排除在外的。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归纳了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六种本质的区别,即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以及结构的二层性,并指出“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事实证明动物确实拥有思维,有些思维甚至达到了让人类也惊叹不已的水平,但是在谈及语言时,又说动物没有语言,将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与“语言”

的含义划清了界限,这似乎和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观点相互矛盾。重新审视一下既有的语言观,我们发现在讨论语言问题时人类总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从人类语言的优势出发来与动物“语言”进行对比,颇有些唯我独尊的意味。不可否认,人类相对于动物而言,其大脑的发达程度无与伦比,有着超强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这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运用语言的根本目的即表达、交流思想这个层面来重新审视动物的表现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动物所独具的信息交换过程的一些特点。

首先,信息交流介质的多样性。声音是人类在语言交流中的主要介质,除此之外,眼神、表情、手势以及肢体动作等也起到了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作用,即我们所说的“体态语”。声音在人类语言交流中之所以占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与声音的清晰明确、省时省力、容量很大等优点密不可分的,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作交际的主要介质。而其他非语言性的交际工具可以弥补声音所不能表达的内涵,如很多不方便使用声音的场合,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完全能够传达意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动物那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声音的交流也很重要,但已不像在人类交流中占到那么重要的作用,而是呈现出介质多样化的热点。黑猩猩比人类的发音更少,更多是依赖体态来交流,如用摇晃树枝表示愤怒、互相拥抱表示问候等。一些能发出声音的昆虫会用不同的鸣叫声、不同的曲调来表达它们的喜怒哀乐;另一些不会发声的昆虫,则用它们的舞蹈、发光、动作来传递信息。按照严格的人类语言学标准,这些手段都不算是语言,所谓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是不存在的。但它们都是进行交流所凭借的介质,介质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动物和人类一样,只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了适合自身交流的介质。

其次,信息交流范围的有限性。相对于人类,动物的活动涉及的范围要狭小的多,无外乎是觅食、求偶、交配和抚育下一代,很多时候也会发生为了争夺地盘和在族群中的地位而发生的争斗。因而在动物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较少的信息要相互传达,动物信息的交流不像人类那么复杂。我们可以将这一点的原因归结为动物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人类大脑那样的发达程度,却不能因此而否认动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信息交流的过程,否则那些需要信息传递的行为诸如求偶、争斗等就根本无法发生。

第三,信息交流系统的单一性。人类的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是公认的观点。“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一个人掌握了符号,也就知道了符号所代表的东西。”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主观性,如我们常说鸽子代表和平,其实鸽子与和平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是我们人为地主观赋予了这种联系。因此符号系统属于理智的、高层次的信息传输形式。

传统观点认为对于动物来说,交流使用的一般只有信号,而没有符号。信号与所反映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因而客观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可以认为这是对动物交流系统的正确认识,虽然人们看到的动物交际活动中也有些行为可以认为是具有了符号的特征,如蜜蜂用不同形态的舞蹈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质量等,但毕竟同人类语言符号系统的深度和广度是无法比拟的。但也正因如此,动物的

交流方式才呈现出了与人类不同的方面,值得人类去探究、去了解。

以上从介质、范围和系统三方面浅谈了动物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可以看出,站在人类以自身为基础订立的语言观之外,从动物的视角出发,我们会对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有一个新的认识。至于这种信息交流究竟能不能称之为“语言”,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有别于人类语言的动物的语言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物中不存在语言,主要是被束缚在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建立的语言观之中了。我们不妨确定一个大语言的观念,即“任何用以信息交换的媒体和介质都可以被称之为语言”,这是一种立足于动物自身的语言观,可以解释在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前提下,动物的信息交流没有达到人类的高度却同样拥有思维的问题。

“动物的思维和生活也许没有我们的复杂,但是这并不说明动物就不能思考,不能感觉,不能做决定,不能以超乎我们想象的复杂方式进行交流。”动物世界的很多方面在现在仍然属于未知领域,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会越来越多,我们期待着更新的发现。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7年,1665页。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2).

[3][美]蒂姆·弗兰姆.动物也说话[M].重庆出版社,2003.

[4]蔡俊生.关于思维和语言起源的对话[J].哲学动态,1990(08).

[5]刘杰.在大语言中探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西安社会科学,2010(4).

[6]猿猴社会[C].知识出版社,1982.

[7]陈小钰编著.探索昆虫“语言”[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各种观点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其实,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一) 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密切关系,但是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现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2.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则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与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联合活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海南中学高二一班:王徐生梁振彬 引言: 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 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的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 一.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由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哲学与文化心理不同而导致的思维的根本差异。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

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 (2)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说过的一句话之中我们就可见一斑: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 1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他相信拼搏而不是命运.诸多此类象美国人热衷于job-hopping(跳槽),美国人的梦想便是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 再比如,从东方人与西方人做事的动因也可以发现: The Chinese is always described a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before.And the American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done before.(中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有人做过;美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从未有人做过。)Americans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mostly because of a belief that newer maybe better.(美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认为更新的可能是更好的。)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 有趣的动物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曾银清 【教材解读】这次口语交际安排说和写两项内容,说与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通过交际的形式练说,与以往单纯的看图说话等不同,可以通过交流使“说”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更丰富。邂逅再读给同学说,听听同学的意见,实际又进行了第二次口语交际。学生在交流、写话、再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进步,使说与写的能力不断提高。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提出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崔峦老师说到:每个学生,都要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个诗人。关键是我们没有激发他们的潜能,没有给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节课就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绘本引起学生说得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接着顺势而导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动物、说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并设计出版绘本的情景由说学写,巧妙迁移,让学生对自己的动物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激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能围绕动物的样子、习性、趣事学会较具体、生动、有条理地表达。 3、由说学写,巧妙迁移,让学生易于动笔。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学会具体、生动、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难点】 由说学写,巧妙迁移,培养写话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感趣 1、初触绘本,激发兴趣:介绍绘本,齐读题目,播放四张绘本图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绘本,里面的动物可有趣了,大家想看吗?(播放绘本《动物绝对不能穿衣服》的四张图片)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本质区别

(1)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有什么本质区别?来源于百度文库 1、人类语言的单位具有明晰性特点,动物语言是囫囵一团,不能分析的; 2、人类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 3、人类语言具有结构的二层性,可以以有限的单位组成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二层性; 4、人类语言具有开放性,它是一种开放系统,虽然音位数量有限,可是经组合与替换,可以构成无限的句子,开放性还体现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断产生新词,吸收外民族的词语,一些社会现象的消失,语言中相应的词也隐匿或消失,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变化; 5、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它是可以传授的,掌握什么样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动物的语言则是天生的,不需要学习; 6、人类语言不受时、地的限制,它可以表达过去的事情,也可以阐述未来的事情。 上述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尽管蜜蜂可以用极其复杂的舞蹈,知告同伴花蜜的方位和距离;所有的动物都能以自己特殊的姿态或声音向同伴报告危险的来临或满足及痛苦的感受;有的灵长动物,如黑猩猩还能学会一些人类的手势语和特殊的符号语言。但是,没有一种动物,即便是脑结构和人类有极大的可比性的猩猩,能够象人类那样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尽管,经过严格训练的猩猩在特定的场合里能够使用其所学的“语言”。比如,见到主人做敬礼的动作。不过,这些条件反应式的语言使用离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还相去遥远。 人类语言的创性是它有别于动物语言的根本标志。猩猩不会说人话,鸟不会唱人歌,这都是由物种的生理特理所造成的差异,因为,猩猩和鸟不具有人类的发音器官,不能象人类那样发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动物只能表达与其本能相联系的或出现于眼前的事物和情景。而不能象人类那样表达抽象的,复杂的,非眼前的情景: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种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是坦诚相见地直抒已见,也可以委婉其辞,甚至装腔作势等等。大猩猩不具备人类这些语言 能力中的任何一项。因此,它们的语言,是不具创造性的。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交际,但这种交际只限于表达一些低级的情感,如高兴、威吓、屈从等等。动物不会抽象思维,当然也就不需要也不可能使用语言。 ?即使从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特征来看,两者之间也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人类的语言:功能、构造、习得 ? 1.功能的开放性 ?无限 ?巧妙:“很好”、“不错”、“难道是不好的吗?”;反语;熟语(何家姑娘嫁郑家——) ?(1)人类语言可通过替换和组合构成无限多的句子。 ?而动物的“语言”只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到动物本身所受刺激的限定的。人的语言甚至不仅可以有表面意义,还有“言外之意”。 (2)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动物的“语言”是受到刺激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发出的,特别是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而人的语言则可以由古到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虚幻,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 2.构造的灵巧性 ?人的语言是由底层和上层构成的,而动物的“语言”根本就不能分成明晰的单位,当然就更谈

群文阅读·有趣的动物

群文阅读·有趣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带刺的朋友》、《小虾》、《西瓜虫》,感受动物的可爱、有趣。 2、重点学习《小虾》,理解小虾有趣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3、在分享阅读感受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享阅读感悟和体会,积淀语言。 难点:拓展主题内涵,在围绕主题开展重点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升华主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回顾 师: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跟随课文观察了植物开花的时间、观察了蜜蜂和骆驼,还跟着列文虎克探索了微生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组有趣的动物。(板书课题) 二、阅读概览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主题丛书2的第23、24、25课,看一看,作者观察的是哪种动物,这种动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说,填表。 3、师总结:这三篇文章通过描绘几种有趣的动物,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以及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三、片段分享 师:在这几种动物中,你喜欢哪种动物?谁能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文章片段,分享阅读感受。 (有趣、好玩、可爱等都可)

四、精彩赏析 (一)赏析《小虾》 1、师:这三位作者,都把他们喜欢的动物写得这么有趣,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认真读一读《24小虾》,看看这些小虾有趣在哪儿呢?请你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2、交流: (1)这些小虾,有的…… 外形:才长大的、老的 (2)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吃东西:先、然后、接着、又、直到 吃饱了:有的、有的、有的 (3)小虾脾气不好。…… 动作 3、师总结:这样的小虾是多么有趣,多么可爱呀!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观察的多么细致。只要留心观察,大自然中处处有惊喜。 4、图画欣赏:齐白石的虾图。 (二)赏析《带刺的朋友》、《西瓜虫》 1、小组合作学习《带刺的朋友》、《小虾》,看看这两种动物有趣在哪儿?勾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 2、全班交流。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聪明、技术高明、性情急躁……) (2)突然,我眼前一亮,…… (3)小西瓜虫只有半粒赤豆那么大,…… (4)它的嘴巴只有笔尖那么大,最有趣…… (5)这时小西瓜虫就像一只小船一样,…… 3、课件展示:小西瓜虫 五、主题拓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从语言的符号性质方面对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进行比较。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本身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际所需要的语义。符号的意义是现实现象的反映,如果"人"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那么"人"的意义中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内容。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词是语言的一种符号,人们就是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认识现实的。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我们把语言中的句子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单位,每一个部分也都是音义结合体。语音和意义的这种密切关系,有人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好比一张纸,正面是语音,背面是语义,用剪刀剪也剪不开。"这个比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人类语言符号的特征: 1、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而长臂猿的叫喊与蜜蜂的舞蹈等动物“语言”是僵硬的,其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不能与人类语言的任意性同日而语,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低,都说明其符号性很弱。 2、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是通过发音器官一个一个先后发出的,而动物所谓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囫囵一团的,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所以,动物语言不具有明晰性的特点。 3、结构的二层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

幼儿园中班语言《有趣的动物尾巴》

幼儿园中班语言《有趣的动物尾巴》 教学目标: 能根据小动物尾巴猜出小动物,体验帮助的乐趣。 学会“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的交际用语 教学准备: 《有趣的小动物》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的交际用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活动 教师:你们看这是谁?(出示课件小狗图片) 教师:小狗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他的小伙伴被抓走了,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去就他的小伙伴,你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基本活动 (一)救小猴子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是谁抓走小狗的小伙伴呢?噢,是大灰狼,那我们听听大灰狼说什么?(播放灰太狼的录音) 教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怎么救他们?

教师:那我们赶紧来救小动物们吧。你们看这个尾巴会是哪个小动物呢?(出示课件)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小猴子(教师操作课件,将灰太狼移开) 教师:我们来听听灰太狼要说什么(播放灰太狼录音)灰太狼说了什么? 教师:小猴子有话要和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猴子录音) 教师:小猴子说什么呀?你来说说看 教师:那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和小猴子打个招呼吧。 (二)救鳄鱼 教师:小猴子被救了出来,其他小动物被灰太狼抓着很难受,我们快点去救其他小动物吧!(出示课件,鳄鱼尾巴)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会是谁的尾巴呢?你来说说看?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鳄鱼(操作课件,移开灰太狼)很棒!我们又猜出来了,我们来听听看灰太狼这次还能说什么(播放灰太狼录音) 教师:鳄鱼也有话要我们小朋友说?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鳄鱼录音)鳄鱼说了什么呀?请你来说说 教师:那我们应该对小鳄鱼说什么呢?用我们刚才和小猴子说过的话完整的说给小鳄鱼 (三)救袋鼠 教师:真棒!又救了一个小动物,我们赶快来看看接下来救的会是谁呢?(出示课件,小袋鼠尾巴)你们都说是袋鼠,那我请一个小朋友过来将大灰狼移开看看是不是袋鼠?谁愿意?那你来吧。 教师:是不是袋鼠?这次我们又救出来一个小动物,灰太狼很生气,他心想下次一定不能给你们猜对了!可是,我们这么棒,怎么会难道我们呢?现在我就请小朋友猜猜小袋鼠会说什么话呢?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 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 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要点(杨永林, 2004:14-17)。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 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回顾语言与思 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 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 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 1.语言先于思维 以法国哲学家E.B.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没有语言,人们不能自觉地记住过去,比较两种感觉或指导思考的方向。语言使人类主动运用自然赋予的思考能力。他因此得出结论:野人没有记忆,他们有的只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的想象(Harris, 1997: 143)。 2.思维先于语言 思维先于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J. Piaget。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基本阶段(Piaget, 1969):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他认为对正常儿童而言,有音节的语言发生在其感知运动阶段的终端,这期间儿童仰仗动作与感知的协调来组织经验,探索、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是婴幼儿语言准备期,其准备包括发音准备和理解准备两方面。幼儿出生9个月后,虽然还没有语言,但已有动作思维(马福全,2005: 5-7),这表现为其能在手段和目的之间进行协调,从最初的图式中选取已知的方法用于新的情景,比如这期间的婴儿会抓住成人的手,向自己想取又取不到的物体方向拉动,或是要成人的手揭开被遮盖住的物体等。他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认为,这时候儿童还没有语言,但已有了思维,也就是说思维先于语言(肖少北,张文香,2000:106-110)。

试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试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陈慧媛 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自古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认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思维要靠语言而进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种观点被称为“载体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代码,即使没有语言代码,思维依然存在,这种观点被称为“代码说”。1争议的中心就是语言与思维是否会分离,是否存在不依赖语言的思维。有的语言学家比如邦文尼斯特就认为“我们理解的思想已经被语言框架定型了。语言之外有的只是以手势和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不明确的动机和意志冲动”o。这意味着语言之外没有思维可言。然而,也有一些哲学家持有相反的论断。在黑格尔看来,仿佛不能用语言来表现人们所思考的东西,因为语言似乎不容许称谓个别的东西。?叔本华以格言的形式写道:思想体现为词之日即思想消失之日。柏格森也认为活生生的思想和语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词有碍于把握概念的真正涵义。也有的哲学家如维特根斯坦则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无法说清,无法证明,因为思维是无法观察到的。不过,思维虽然观察不到,却是我们时时感觉得到,时刻都在进行的活动市且涉及现代语言学各分支领域的许多问题,所以仍有对其进行不懈探讨的必要。 本文要探讨的观点是语言与思维并不总是形影不离的。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并不等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应该大于或超越语言能力。如果人们在思维的时候总是以平时交流时的自然语言形式来思维那是不可思议的。仔细对语言及思维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可看出语言与思维作为大脑的两个运作机制并不总是相伴相随的。要进一步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必要把思维类型作出区分。另外,在语言与思维是否存在分离现象的争议之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否存在,其形式与功能如何?这是探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最后应该说明虽然思维与语言不能说截然不可分,但并不是要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一、思维与语言的特点 思维与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两个独特机制,也是两个有所区别的大脑产物。各自有其不同的功能与特点。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被认为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主观意识的活动,不总是受意识的控制和支配。思维有时受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而发生,有时也会自然发生。而语言是社会活动,交际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外在的。语言只有在习得后才成为以上各种活动的工具。而且语言的使用往往是自觉的和有意识的。我们常说,“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却不说“使用思维”。说明两者功能不一样,受主观意识的驱使程度不一样。 从语言与思维对事物的呈现方式来看,语言的表述只能是线形的,而思维作为一种心理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浅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081602126 刘子君关于语言的起源,古希腊有两种说法:“约定俗成”和“自然天成”,前者是“惯例派”所持的观点,后者是“自然派”所持的观点。“惯例派”认为除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也就是是说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并发展的。“自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着它们所指称的东西,例如象声词(onomatopoeia),虽然这些次不多,却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其它次是由此而发展来的。(上述部分文字引于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6074395.html,/publish/portal0/tab4933/info218209.htm)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都存在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之争。但是,这两个论断都是不成立的。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一个相互成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我们知道,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由语言最小的单位语素、字、词、词组、句构成的,而要说出这些东西,要靠我们的嘴,也就是发声体,如果没有了发声体,我们的思维无法得到全面的表述。除了说,思维的承载方式还有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语言是含有一定的主观意识的,就像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而表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尽相同的。但即使表述有再大的不同,通过语言这一基准,所表达的意义还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思维能够对语言进行完善。例如,写信,这是一种思维的成果,虽然说,有的时候写东西,一气呵成,这只能证明思路的流畅,不能代表写出来的东西不需要经过思维的过程。一般人写信或文章都是先构思好了要说的话,然后再考虑用什麽样的书面语写出来,写出来可能还要修正。这就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表达的过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语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肯定是用华夏文化的思维想好如何表达再套用英语的句法形式表述出来,这也是需要详尽的思维的。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表述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了表述的依托,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所以,语言是思维最有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人教(部编版) 《有趣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动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 向别人清楚完整的介绍自己喜欢的有趣动物,并说出有趣的地 方。 3、学会在交流中正确流利地表达,做到声音响亮,态度自信大方。 4、 在互相交流中,学习认真倾听。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有趣动物介绍给大家,并说出有趣在哪里。 2、 了解到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学会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 在互相交流中做到声音响亮,并学习认真倾听。教学用具: PPT、视频、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音频) 宝贝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老师邀请了一群有趣的小伙伴来跟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想见见她们吗?可是这群小伙伴说,只有聪明的孩子闯过了他设置的关卡才能见到他。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真棒,那咱们一起去闯关吧。关卡的名字叫做:听声音,猜动物这是什么样的小猫? 在听之前,老师要求:请同学们听完声音之后再举手抢答。能做到吗? 闯关成功,真厉害!快看,小动物们出来了。快翻到语文书11页,给小动物们打个招呼吧。二、教学过程 1、 书中的动物可真可爱啊,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告诉老 师,你在书中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分别是谁?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 (蛇、猫、小狗、长颈鹿、变色龙、熊猫、瓢虫、狮子、蜗牛、蜜蜂、兔子、小鹿、鹦鹉、狐狸) 2、同学们真是观察大王,找的真仔细。那你最喜欢哪个小动 物呢?能说说为什么吗? 3、 在宝贝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当 同学说话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坐姿端正、认真倾听)是的,我们要注意认真倾听,这是对回答问题的宝贝的尊重哦,只有懂得尊重的孩子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呢。 4、 听完这位同学的介绍,你们觉得他介绍的好嘛?好在哪儿?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浅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0 刘子君 关于语言的起源,古希腊有两种说法:“约定俗成”和“自然天成”,前者是“惯例派”所持的观点,后者是“自然派”所持的观点。“惯例派”认为除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也就是是说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并发展的。“自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着它们所指称的东西,例如象声词(onomatopoeia),虽然这些次不多,却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其它次是由此而发展来的。(上述部分文字引于)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都存在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之争。但是,这两个论断都是不成立的。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一个相互成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我们知道,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由语言最小的单位语素、字、词、词组、句构成的,而要说出这些东西,要靠我们的嘴,也就是发声体,如果没有了发声体,我们的思维无法得到全面的表述。除了说,思维的承载方式还有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语言是含有一定的主观意识的,就像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而表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尽相同的。但即使表述有再大的不同,通过语言这一基准,所表达的意义还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思维能够对语言进行完善。例如,写信,这是一种思维的成果,虽然说,有的时候写东西,一气呵成,这只能证明思路的流畅,不能代表写出来的东西不需要经过思维的过程。一般人写信或文章都是先构思好了要说的话,然后再考虑用什麽样的书面语写出来,写出来可能还要修正。这就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表达的过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语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肯定是用华夏文化的思维想好如何表达再套用英语的句法形式表述出来,这也是需要详尽的思维的。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表述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了表述的依托,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所以,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语言参与思维的新城与展示的全过程。所以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人类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需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维即使是在思维的时候,在形成思想的时候,在沉思默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把它固定下来,展示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所以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语言十分发达,而思维水平却很低;我们同样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二者必须互相适应。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必须能适应思维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 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个东西吗?它们有没有区别? 作者:胡吉成 来源:电大在线

2015春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兵器”是“兵”的: A. 本义 B. 中心意义 C. 派生意义 D. 唯一意义 满分:2 分 2. 下列短语结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哥哥弟弟是联合短语 B. 牛皮鞋子是偏正短语 C. 管理公司是动宾短语 D. 说得明白是主谓短语 满分:2 分 3. 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B. 紧张与否 C. 气流强弱 D. 舌位高低 满分:2 分 4. 现代语言学建立于十九世纪初,以()的产生为标志。 A. 结构主义语言学 B. 转换-生成语言学 C. 历史比较语言学 D. 共时语言学 满分:2 分 5. 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核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 B.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切要素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D. 语言学有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分,历时比共时重要。 满分:2 分 6. 世界上的语种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 A. 英语 B. 汉语 C. 俄语 D. 法语 满分:2 分 7. 研究某个具体语言的语音,即研究某一种语言或某一种方言的语音情况的的语音学是: A. 普通语音学 B. 专语语音学 C. 历史语音学 D. 实验语音学 满分:2 分 8. 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满分:2 分 9.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 生理属性

10. 二、多选题(共 22 道试题,共 44 分。) V 1.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上层一般分为: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满分:2 分 2. 语言中的文化遗迹表现为: A. 从语词的出现证明古代文明 B. 从词义的变化看科学技术的进步 C. 从亲属称谓了解婚姻制度 D. 从借词看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

语言和思维的先后及决定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异同及先后关系 1、语言的两大功能:思维和交际。思维(想象思维、抽象思维) 2、语言功能,其交际的五个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构成。语言的底层是音位。音位是最小的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 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短语,第四级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臵,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它们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4、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 ◆二、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A、从认知学讲,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 2、语言离不开思维: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等与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吻合。 总之,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二语言和思维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 1、概念不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如梦话。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在19世纪初,语言学开始将语言和言语确定为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 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形态)。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 而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具。使用者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些,或读,这些说、听、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从概念我们便可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 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因为个别人的言语(由于缺乏统一性)不仅以偏离语言的标准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多人习惯等不同)。而且,同一个人的言语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之下会表现出的言语方式和风格的不同,因此,言语不同于语言就在于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语言与言语的不同,还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区别:语言即“话”,言语即“说”。 但是,这种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从19世纪初由德国的语言学开始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比较主要这样的区分,在西方心理学,则大部分统称为语言,不再做这种区分了。我国心理学家们的观点不一。 语言确实包括言语,而言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比较恰当. 语言特点 语言的特性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就大脑来说,语言分“脑语”和“嘴语”,脑语就是我们时时在大脑里产生称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维”的东西,脑语被嘴表达出来就叫“嘴语”。脑语和嘴语并不是一个东西,第一、脑语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摘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间题是语言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决 定着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长欺以来,学术界不断地对这个论题进行探讨。如今学术界一般有几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各自独立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同一的,即离开了语言人们无法理性思维。还有一种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但不是同一的。这几种观点都各有其正确性。想要弄清这几种观点,首先要了解语言与思维的本质与发展。 关键词:语言思维 就语言的生成、习得和发展而言,从19世纪到现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就语言的本质而言,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语言与思维没有根本区别,二者都可归结于言语习惯;言语是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外显方式,称为外显习惯;思维是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内隐方式,称为内隐习惯。另一位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从操作条件作用的立场出发,对华生的言语和思维观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是操作条件反射的结果,它与其他行为一样都受制于环境,并通过言语间接地作用于环境,最终由环境来表现出行为的结果。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他著名的“语言获取装置”他认为人的大脑里先天就有一种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和“语言获取装置”,这个“装置”的“开关”在后天的环境作用下被“启动”后,大脑中的“普遍语法”就朝着特定环境所需的“特定语法”规则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种族或民族的儿童能够获取母语的原因所在。 而什么是思维? 其本质是什么? 所谓思维,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借助言语(或肢体语言,如手势语 )、表象或行为对客观的感知、联想所形成的高级认知心理活动。这里的高级认知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及其内在和外在联系的心理反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大脑对通过各种感观器所获取的大量信息(符号的或非符号的)进行解码与整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加工与组织工作,在自身的语言结构和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利用已有的经验、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把事物的本质特性与其外部形式加以联系,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果。当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如讲故事、构思计划和策略等都需要使用语言。这类思维被称为“理性思维”、“直接思维”、“逻辑思维”或“命题思维”。这类思维涉及两种元素:一种是演绎法,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使用的就是演绎法;另一种是归纳法,我们在处理涉及数据统计方面的问题时,就使用归纳法。在这类思维上,语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形式特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