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重症监护

危重症监护

危重症监护
危重症监护

危重症监护

第一节重症监护病房

一、重症监护病房的概述

(一)、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单位,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也可以这么说ICU是医院危重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在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为危重病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时机,使一些原来不能治疗的疾病或不能进行的手术变成了可能。ICU既要承担院前急诊、又要承担院内各科的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而且院内的危重病患者是ICU的主要病人来源。

危重病人生命支持技术水平,也就是ICU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医院的抢救治疗水平,是体现医疗功能强弱和形成医院之间技术水准差别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ICU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目前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标志之一。2009年,卫生部批准各个医院可以成立重症医学科,这标志着危重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发展,目前形成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更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在EMSS中的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ICU是EMSS的特有形式,全国各个医院有着不同形式的ICU。

(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形式

随着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几乎各个领域如心血管、呼吸、肾病、创伤等均有危重病患者,便于对危重病人实施更好的管理,以挽救患者生命和器官功能为目的,各个专科也成立了相应的重症监护病房。比如内科重症监护室(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ury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心脏监护病房(Cardic Care Unit, CCU),呼吸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等等。近几年,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大型综合型医院成立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要求,有些医院不断的扩大重症监护室的规模,发展为重症监护科。

1

二、重症监护室的设置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区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重症监护室的设置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了统一各地区重症监护室的规模,故出台了2008年重症监护室的指南。

根据指南,

三、重症监护室的收治对象

ICU着重监护病人的生命功能,并维持生命的稳定性,仅收治有生还希望的患者,不收治传染病、精神病和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尤其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因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学科,收治对象更应以急性起病为特点的危重病患者,多以可逆性患者为主。其中包括

1、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措施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在进行复苏

后生命支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主要针对其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脑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支持。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多器官的功能不

全,往往既有急性,序贯性损伤和可逆性的临床特点,进行积极的生命支持和监护对患者非常有好处。

3、休克:无论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均应进行积

极的监护和治疗。

4、呼吸衰竭,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无论是急性呼吸衰、慢性

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均需要通气功能支持,在监护室更能提供给患者良好的呼吸监护和通气支持。

5、致命性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肺动

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均需要进行积极的血液动力学监护。

6、单一脏器的急性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的凝血功

能障碍等。

7、急性中毒:各种由于化学性或神经性毒物所造成的重度中毒,如重度的有机磷农药

中毒,重度的镇静安眠药中毒、百草枯中毒、毒蛇、毒虫咬伤等。

8、严重的创伤:随着目前创伤的发病率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多发伤、联合伤等严重

创伤的患者均应进行有效的生命监护。

9、大手术后:实施全麻的患者,行移植术后、心脏手术术后、大面积烧伤患者等均需 2

要进行生命监护。

10、致命性症状诊断不清的患者:比如昏迷、胸痛、大咯血、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

等诊断不清需要进行生命监护和支持的患者。

11、其他:包括各种代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严重的水、电解

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营养不良合并其他合并症等。

总之,对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是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是可能危及生命需要进行多系统管理的患者,其中包括血液动力学管理、呼吸功能管理、体液和代谢的管理、肝肾功能的管理、神经系统的管理等诸多方面。

第二节危重症监护

对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进行监护,其主要是为了形成一个动态的观察患者变化,其目的主要是?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持续不断的测定患者关键参数的变化,形成动态观察;?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治疗的依据和判断治疗的效果。

一、血液动力学监测

(一)心率和心律:

1、心率

根据诊断学的知识,我们均知道心率值为60-100次/分。在监护过程当中,心率是一般的监测项目之一,但其却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平均动脉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1]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鼻塞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一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鼻导管 (3)将鼻塞置入鼻孔。 (4)将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及下巴(颏)下。(5)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固定好鼻导管。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 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二、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氧气面罩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面罩。 (3)选择合适的面罩戴在病人的嘴巴及鼻子上。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 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三、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 【目标】 病人经持续脉氧监测后准确测得动脉血氧含量,以反应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选择合适型号的感应器。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 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 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急诊和危重正护士的从业资格进行的认证制度,即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二、选择题 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 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 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 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 A.人工呼吸机 B.血液透析机 C.心电监护仪 D.除颤仪 E.输液泵 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E.1974年 4.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多少个学科(D) A.20 B.21 C.22 D.23 E.24 5.1983年,哪个学科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D) A.急诊医学 B.院前急救医学 C.灾害医学 D.危重症医学 E.急求医学

6.在我国,急症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B)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7.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何年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D)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8.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B) A.上海中山医院 B.北京协和医院 C.广州珠江医院 D.北京304医院 E.四川华西医院 9.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C) 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E.终身 10.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始于(E)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E.2006年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主要经历了急救护理的建立,危重症护理的建立以及急危重症狐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相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有: (1)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随着战场救护的成功实施,急救护理得以建立。 (2)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伤员救护过程中,南丁格尔还首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的优点。从此,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建立了休克病房,以救护在战争中受伤或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战士。这些都标志这危重症护理的雏形建立了。(3)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被用于救治脊髓灰质炎病人,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建立。伺候,各大医院开始建立类似的监护单元。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危急重症护理学逐步建立和成熟。

ICU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书 医院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

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书

1.前言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现代医院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护治疗等医疗活 动的重要临床科室,是危重病患者集中的病区。由于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康复过程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连续性,决定了ICU是医院最繁忙的临床科室之一。在ICU中,医护人员对于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整体实力。ICU数字化系统应当作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将综合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讯网络和整合的医疗信息系统,如将ICU中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与CIS、LIS、PACS、HIS等实现无缝连接,对临床工作的流程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错伍,节省时间和费用。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临床护理信息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的网络化管理,使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的时间。通过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对检验护理工作,以及减少医疗纠纷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未来临床护理医学发展的主流。因此,一个科学、符合实际的《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其实用性和先进性应该是最值得具备的条件。 2.重症监护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需求 2.1临床诊疗、护理和实时监控的需要 处于ICU中的重症患者由于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肺、脑、肾、肝等功能失衡。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值常处于异常状态。因此,临床治疗中,对重症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神经、感染等临床信息的监测,成为整个医护工作的重点。同时,由于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重症患者临床信息的监测项目数和采样频率要远远多于普通的患者。数据量和信息量非常大。除了部分观察项目外,对于重症患者临床信息的采集愈来愈多的是使用床边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实时进行。 重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等临床业务主要在患者床边实施,同时源于患者的各种临床信息(仪器信息、观察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医护人员对临床信息的处理(查看、输入)也在患者床边进行。因而,重症患者的床边成为ICU数字化系统主要的目标指向和构成重点。 2.2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是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考核内容之一 根据收治患者种类的不同.ICU可分为综合性ICU和专科性ICU。后者包括:冠心病ICU(GCU)、呼吸ICU(MCU)、外科ICU(SICU)、急诊ICU(EICU)、儿科ICU(PICU)、新生儿ICU(NICU)等。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3月18日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该指南将ICU作为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主要专业部门。明确了ICU作为医院教治危重患者的基地(中心)的重要地位,并且把ICU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以及设备、设施.和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是否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作为考核内容,要求建立与完善ICU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LIS/PACS)等系统联网运行。

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520份标本测出致病菌46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82.61%;最为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菌比例最高的是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100.00%。多重耐药菌有77.91%分布于呼吸系统,其次为血液、泌尿系统等。护理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护理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出现。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需要应用高级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使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笔者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共有186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131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为(62.26±13.49)岁。 1.2护理方法 1)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健康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健康知识,准确判断临床上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等,提高重视程度。2)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工作,对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细菌感染的传播,并且在病床上悬挂隔离标志,对患者实施隔离护理措施,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护理工作内容,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交接班,医疗用品专人专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消毒杀菌;每位患者需要指定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看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需做好严格隔离措施。进入病房时需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待患者康复出院后,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杀菌措施,防止细菌残留。3)护理人员要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配备等进行严格消毒,与患者进行接触时要严格清洗、消毒双手,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申请报告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申请报告 我院ICU现有重症监护床位 10 张,ICU科现有医生4名、护22名。根据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危重病人较多,但医生、护士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卫生部中国重症医学建设指南中明确要求“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保证ICU及时获得医技科室检查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监控的信息”,可见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指标和医院电子病历评级中,对ICU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这些指标的管理,加强ICU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高ICU的医疗质量,从而带动全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根据兄弟医院ICU的管理模式,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将给ICU医生、护士、科室管理、医院建设带来极大助益,故特申请建立一套稳定实用、信息接口丰富、设备兼容性强的临床ICU信息系统,以实现下述目标: 1.减轻ICU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周转,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风险:电脑自动采集设备数据,形成相关医疗文书;排班、换班等电脑记录,实现过程全程监控,加快周转;将医生和护士从手工医疗文书操作中解脱出来,把时间与注意力都还给患者。 2.加强ICU质控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工具,对患者的抗生素用药、细菌感染、血糖监控、营养计算、危重评分等多维手段,进行质控管理。 3.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信息高度共享,与医院HIS、检查、检验LIS、影像PACS无缝衔接,支持通过趋势变化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等; 4.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支持:系统的建立,首次实现了医疗文书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数据的可利用性;可以对信息进行按需检索、分析,辅助科研教学。 5.为医院医疗管理提供手段:为管理部门提供工作数量与质量统计,以及ICU收治情况回顾与效率分析(比如单设备核算、床位周转率等)。 6.辅助主任、护士长完成科室事务管理:如人员流动、排班、出勤等,量化考核和管理医护人员; 申请人: 时间:2015年4月28日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招标参数

胸痛中心信息系统要求功能 为满足我院胸痛中心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需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与120急救调度系统对接 2、急救车改造 救护车采集到的监护心电波形信息需要不间断同步展示至院内工作站; 系统可采集心电图,并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远程传输心电图; 我院目前要求改造两台救护车,设备型号见图片。 3、胸痛中心软件 数据库覆盖全流程,院前/院内关键节点及不同入院方式患者进入抢救室、导管室等重点位置时实现自动触发记录患者进入时间。涵盖所有病种流程,包括STEMI及NSTEMI/UA 患者形成各种数据统计,D-to-B时间、FMC-to-B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等等。 手机调阅:手机客户端支持患者心电图的远程调阅等 时间管理平台:系统需要采用统一的急救时间,实现各个急救站点的时钟统一,杜绝因时间不统一给患者诊疗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时间窗病种,更要有严格的时间记录体系 胸痛数据分析:系统依托各个时间节点的记录,自动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内容可按照年月日进行分析,可选择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等。 胸痛数据直报:支持医院数据上报至国家胸痛平台,定时同步质控所需数据,减少人员手工录入与二次修改造成的不便; 4、其他功能:会诊中心能够实时查看到车载监护仪的波形信息;能够查看远程传输的心电图数据等。

两台救护车:心电图仪和心电监护仪型号如下

说明: 1、投标人需要现场了解的,请与招标方联系。 2、功能未提及到的,但胸痛中心认证相关管理规范要求的,系统必须支持。 3、有些系统建设配套的通用设备,可以由招标方单独购买的,如打印机、液晶电视、4G上网卡等,投标方均需一一单独列出其名称、品牌、型号、配置参数、数量等,以方便招标方及时采购,此类设备价格不含在系统报价之内。 4、胸痛中心信息系统运行所必须的,与招标方现行的HIS、电子病历、心电网络系统等接口,投标方可列出接口价格,供招标方参考。 硬件清单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3413048.html,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 作者:龚敏如赖开兰陈少霞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对不同的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结果:通过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不同的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了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从加强基础护理、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及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可以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重症监护室;评估;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53-01 压疮(Press Ulcer)是卧床和老年患者的一个灾难性合并症,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压疮一直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持续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压疮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严重者甚至引起继发性感染、败血症等,进而危及患者生命[1]。据统计,ICU诊治的患者中并发压疮的发病率为4%~51%[2] 。我院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1.1 Braden评分表凡是入住ICU的患者,均使用Braden评分表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在接受病人时,接收护士与转科护士之间做好病情、皮肤的交接。Braden评分﹤12分者,须与家属沟通说明危险程度和将要实施的预防计划,并要报告护士长,且在24小时内上报伤口护理小组。 1.2 皮肤的评估皮肤的评估内容包括皮肤的完整性、颜色、弹性、温度、感觉等。观察有无发红、破溃,有无水肿及紫绀,皮温有无降低,皮肤感觉有无减退等。 1.3 病情的评估评估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移动能力、原发病、既往史、并发症等。评估病人是否肥胖、水肿或消瘦;评估患者精神状况,对疾病本身是否了解;评估患者是否有大小便失禁等。 2.压疮的预防

重症监护病人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病人护理常规 一、ICU一般护理 1.备好床单为及所需物品和药品。交接病人及其携带的物品,了解病情;手术病人了解术中情况。 妥善安置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保证舒适安全。 2.遵医嘱给予因生活及特级护理,做好护理记录,病危者制定护理计划。专科疾病按专科疾病护理 常规护理。 3.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调节适当报警上下限。经常巡视病人,观察神智瞳孔变化,病 人生命体征每15分钟监测一次,每小时记录一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记录。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病情予鼻导管吸氧、面罩加压给氧或接人工呼吸 机辅助呼吸。根据病情调节输氧浓度或流量,记录输氧时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并下协助其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对人工气道者,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5.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时予输液泵、微量泵控制输液并及时调整。 6.病人入院时测体温一次,以后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2小时后复测体温;高 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物理或药物降温处理30分钟后复测体温同时做好降温记录。 7.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维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形状,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配合处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按时总结,及时汇报,协助处理。 8.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压部位;进行肢体被动活动每天1—2次,每次10—20 分钟;床上擦浴每天1次,口腔护理每天1—2次,会阴擦洗或尿道口擦洗每天1—2次。 9.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配合医师设定适当的呼吸模式:各工作参数及报警上下限;严密观察并记录 个参数,发现报警及时处理;及时添加湿化水,倾倒回路和积水罐内冷凝水;遵医嘱按时监测血气。 10.病人行动脉、深静脉置管时配合医师操作,妥善固定,确保连接牢固,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定时 用稀释肝素液冲洗管路,加强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和观察,每天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更换敷料。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输液器。 11.按医嘱准确及时留取各种检验标本,联系床边检查或护送病人外出检查,及时追回检查报告。 12.熟悉病情,掌握病人的“七知道”,做好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完成所有生活护理, 满足病人需要;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13.做好健康宣传工作,出院病人做好出院指导。

中南大学危重病监护学-在线作业三答案

急重病监护学_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共14题,共56分) 1. 重症中暑常用的降温药物是()。(4 分) A. xx B. xx C. 阿司匹林 D. 氯丙嗪 E. 异丙嗪 ★ 标准 答案: D 2. 眼部不慎溅入强碱后,不能采取下列哪种措施?()(4 分) A. 大量清水冲洗 B.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C. 冲洗后予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D. 5%稀盐酸冲洗眼部 E. 以上均不可 ★ 标准 答案: D 3. 多发伤伤员出现下列情况,应首先抢救()。(4 分)

A. 开放性气胸 B休克 C. 四肢开放性骨折 D. 昏迷 E. 肠膨出 ★ 标准 答案: A 4?某男,被汽车撞伤30分钟后入院,神志清醒,血压140/90mmHg,诊断骨盆骨折、左股骨骨折,据此可断定他属于()。( 4 分) A. 多处伤 B. 联合伤 C. 复合伤 D. 多发伤 E. 以上都不是 ★ 标准 答案: C 5.在心电监测下发生室颤时,应该注意()。(4 分) A. 2 分钟内除颤 B. 4 分钟内除颤 C. 5分钟内除颤

D. 7 分钟内除颤 E. 8分钟内除颤 ★ 标准 答案: A 6?用呼吸机时,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至() C (4分) A. 31~32 B. 32~33 C. 34~36 D. 36~37 E. 37~38 ★ 标准 答案: C 7. 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最好行()。(4分) A. 经口明视插管术 B. 经鼻明视插管术 C. 环甲膜切开 D. 气管切开置管术 E. 人工呼吸 ★ 标准 答案:

D 8. 抢救热射病病人时,病室温度以多少为宜? ()(4分) A. 5~10C B. 10~15C C. 15~20C D. 20~25C E. 25~30C ★ 标准 答案: D 9. 休克的适宜体位为()。(4 分) A. xx B. 头和下肢均抬高300 C. 端坐位 D. 头部与下肢各抬高400 E. 头低足高 ★ 标准 答案: B 10. 院内评分的特点不包括()。(4 分) A. 以解剖指标为主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助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映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时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力量垂直压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频率及深度,尽可能部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 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 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ICU-病人收治标准

ICU-病人收治标准

ICU病房收治标准 ICU是收治各种危重病症患者的临床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等全身重要器官病理生理过程的监护和救治。虽然收治对象病情危重,常表现为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但经过ICU综合救治后有希望恢复。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属于ICU收治范围。 为了规范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手术后病人的麻醉恢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ICU收治病人范围及相关规定》,自2011年4月1日起执行。 ICU收治范围: 非手术科室系统: 一、心搏骤停: 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后。 收入指征:心跳、呼吸骤停需行心肺脑复苏或复苏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监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脓毒血症、低血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休克 收入指征: 1.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降低30%以上,并伴有下列四项中的二项:①意识障碍;②皮肤湿冷;③尿量减少,24h尿量<400ml或<17ml/h;④代谢性酸中毒。 2.各类休克,经扩容及初步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 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急性支气管哮喘合并呼衰、哮喘持续状态、慢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ARDS、格林巴利需呼吸机支持。 收入指征: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效果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10月15日 第12卷 第10期 中国护理管理 13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025 作者简介:顾秋莹,本科,主管护师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效果探讨 ◆?顾秋莹?冯琦蔚?李萍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是以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疗和护理提供服务,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已由医院信息系统(HIS)转向CIS,迫切需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CIS。据统计,美国拥有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有25%均建立了临床信息系统。但是,国内的临床信息系统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1-2]。 由于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高,生命体征数值变化快,各种检验、检查项目多,置入的各类导管多,医嘱调整频繁,致使患者病情信息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能实现及时传输、查阅、调用、分析、 共享是快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 [3] ,这也对医疗护理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手工书写文书记录方式不仅占用了ICU 护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快速、完整的采集,更使ICU 护士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守护在患者身边,影响了其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控及处置。手写文书记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需要。 我院外科ICU 病区率先进行了ICU 临床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使用。通过对监护过程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大大地提高了ICU 的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1 ICU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ICU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自动采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将其转换到重病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计算患者出入量;预设模板,简化记录;医嘱自动传输,避免转抄,优化医嘱的执行流程。 2 ICU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 自2010年初起,我科在PHILIPS 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汇总了ICU 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智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配置和调试,成功研发出一套ICU 临床信息系统软件即ICIP 软件(Intellivue Clinical Information Portfolio,ICIP)。2011年初,整套系统进入临床使用,运行稳定。2.1 ICIP 系统运行环境 我院计算机中心机房安装了3台HP DL 系列机架式CIS 系统服务器,进行临床设备及医院其他系统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报表,同时进行数据备份。外科重症监护室共有ICIP 系统终端13台,包括每张病床旁1台,中央护理站1台,以及2台移动临床平板助手(Mobile Clinical Assistant,MCA),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和使用。ICIP 终端与床边心电监护仪、床边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包括输液泵和微量泵都有接口相连,可以自动采集数据并进行记录。ICIP 系统与医嘱处理HIS 系统、实验室检查LIS 系统都有接口相连,可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 特别策划·护理信息化管理 Special Planning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种多,病因复杂,病程长短各异,医疗环境使患者与家属隔离;同时ICU患者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其心理因素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重要作用。如何在救治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对整个疾病的转归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此类病人的治疗上,根据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焦虑与紧张突然遭受意外创伤事件造成的危重病人,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识,思想上毫无准备,对于病痛难以忍受,加上生活不能自理产生焦虑心理,病人对其病情的发展及预防后感到渺茫,产生紧张心理。 1.2恐惧与害怕重症监护室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救治后,常需手术治疗,其一旦听到要“开刀”,即感到自己病情严重,这时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特别留意,心里十分紧张,并对手术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在他人的“疏忽、松懈”中突然死亡。 1.3绝望与抑郁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经过一段时间救治而无明显缓解,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死神即将来临,即产生抑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拒绝治疗。 1.4逃避与放弃有些患者因为家庭条件差,性格又内向,认为患病后会给家人增添无尽的麻烦,增加经济负担,而选择放弃治疗。

2护理对策 2.1加强信息沟通主动关心病人,减轻其思想负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变化常由于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对文化素养高、性格开朗,乐观,意志坚强者,在适当时间,采用恰当方式,将病情如实告知,并做好心理救援的基础上,因人而异,视病情分段告知,避免增加其思想负担及刺激因素,对其作耐心解释,关心、安慰他们,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环境与人是分不开的统一体,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布置一个陈设简单、整齐、清洁、色调柔和、光线充足的房间,使病人置身于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以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并可减轻疾病产生的压力,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3加强非语言沟通,及时解决患者需求对于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患者,可借助沟通工具,如写字板、图片、床头呼叫器等。写字板的应用,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但存在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非常有效的。可以使护士更好的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图片的应用对于缺乏书写能力的老年患者,可以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喜好。自制图文并茂的卡片,让患者点头或摇头来表示确认或否认,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予以合理解决。病房卫生间、床头均应配备老年患者随手可及的呼叫器,方便患者使用,护士能够及时解决患者需求。非语言工具的应用可以使护患双方交流更有效和快捷。 2.4加强与患者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处处关心体贴病人,尤其从语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doc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1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 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 如下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 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中毒等。

危重病人的监护

23危重病人的监护 一、概述 1、利用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持续多方面的监测,根据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目的。 2、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二、内容 1、常规监护 2、分级监护 3、系统监护(其中的循环系统监护) 三、危重病人常规监护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作好24小时动态变化记录。 1)体温一、二级监护q2h,三级监护q4h测量 2)血压一、二级监护≤q2h,有条件者行有创血压监测 体温监测 1、正常体温 正常人体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37.8℃。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2、临床测量方法 (1)中心温度:临床常有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 (2)体表温度 1)口腔和腋下温度:腋下温度一般比口腔温度低0.3~0.5℃;因口腔温度在临床应用上有诸多不便,被腋下温度代替。

2)平均皮肤温度即: 平均皮肤温度=0.3(胸壁温度+上臂温度)+0.2(大腿温度+小腿温度) 3、温差的临床意义(中心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的差值)正常情况下温差应小于2℃。 连续监测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的指标。 1)温差增大:休克,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 2)温差减小: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 临床常用中心温度测量方法 无创伤性动脉血压测定 根据袖套充气方式的不同,分为: 手动测压法:搏动显示法听诊法触诊法 自动测压法:自动间断测压法自动连续测压法 手动测压法导致误差的因素有: (1)袖套:出现误差的最常见原因。袖套宽度应覆盖上臂长度2/3,婴儿只宜使用2 .5cm的袖套。 (2)放气速度:放气过快测量值偏低,尤其在心率偏慢时。以 3mmHg/s或每次心跳放气2mmHg放气速度可提高测压的准确性。 (3)校对:血压计定期校对,误差不可3mmHg 。 自动化无创测压法(NIBP) 自动间断测压法:优点:(1)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易于掌握)(2)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人;(3) 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4) 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5) 血压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能自动报警。 (二)严格无菌操作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引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 ( intensivecareunit,icu) 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单位。自40 年代开始建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特别是62 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导致危重症监护(criticalcare) 的概念应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为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治技术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根据医学现代化的要求和医院发展的规律,医院必须建立起icu ,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诊断,治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icu 系统的建立和发展】19 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为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提供住所,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 的起源。随着发展,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1923 年dandy 在hopkins 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不但促进医学专业化的发展,而且是较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二次大战前,dandy 和cushing 建立起第一个24 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1950 年前后由麻醉科医师向外科专业作了推广。20-50 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导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气支持的需要。美国洛杉矶医院用50 多台“ 铁肺” (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同期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人,高级麻醉师ibsen 在丹麦哥本哈根医院里组织其包括医疗等多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在高水平的实验室配合下建立起一个共 有105 张病床的抢救单位,给病人进行手动式通气。这个多学科的和先进的医疗单位就是现代完善的icu 的最早尝试。几年后,frank 和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 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58 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 也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症监护病房。至92 年,仅美国已大约有7434 个这样的治疗单位。随着icu 发展,根据医院各临床专科危重患者的需要,至今icu 常见的分类有呼吸监护病房(ricu) ,冠心病监护病房(cicu) ,外科监护病房(sicu) 和内科监护病房(micu) 。在少于200 张病床的小型医院中,一般只有中心性的icu 。现在,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其中2/3 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约90% 是肺科医生,但没有经过多专业的训练或在其他的专门的icu 内培训,因而90 年美国危重症监护学会建议资格委员会要求参加工作的医生必须有个月外科icu 轮训。 【危重症监护学(criticalcaremedicine) 和icu 】限度地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生命的质量而采取及时的高质量的和大医学监护模式。 80 年代就有学者估计在美国每年200 万死亡者中大约有危重政监护的定义是最大 量医学监护的一种1/3 是在“ 他的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