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曾国荃怎么死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曾国荃怎么死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曾国荃怎么死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键入文字]

曾国荃怎么死的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曾国荃是病逝死的。曾国荃(1824-1890 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

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 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

和高级干部。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 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1856 年(咸丰六年)率湘军赴援江西省吉安,对太平军作战,称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1860 年5 月围攻安庆。1861 年9 月攻陷。1862 年(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5 月围天京(今南京市)。

1863 年擢浙江巡抚。1864 年7 月攻陷天京,纵兵焚烧抢掠7 天7 夜,血洗全城。1866 年调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1867 年称病退职。

1866 年春调湖北巡抚,8 月奉命帮办军务,镇压新捻军,成为捻军最危险的敌人,次年5 月复称病退职。

1875 年(光绪元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陕甘总督,继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 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1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小大打印 2014-04-30 06:20:57 中国网 最近,一则《出身多么重要》的帖子在网间热传。该帖大致内容如下: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有个单恋林徽因的人叫徐志摩。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宪植的表兄的女儿的儿子叫蒋经国,他爸叫蒋中正。范文澜有两学生,一个叫郭沫若,还有一个叫汪兆铭。汪兆铭的老婆是陈璧君,陈寅恪的外甥女,这个兆铭兄脑子和别人不一样,总想填海,后改名为汪精卫。” 乍看这个帖子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但是仔细琢磨人物之间的连带关系却是胡编滥造,漏洞百出,让人贻笑大方。为了减少谬误流传,特寻根溯源、逐一澄清。 先看第一句:“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他曾多次在中国近海粉碎英国人的武装挑衅,“虎门销烟”尤称壮举。林则徐有四个女儿,次女林金鸾夭折。长女林尘谭,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妻,刘家在光禄坊;三女林普睛,两江总督沈葆桢妻,沈家在宫巷11号;小女林金銮,秀才郑葆中妻,郑家在宫巷。她们都在福建,与湖南的左宗棠、曾国藩有什么关系? 左宗棠娶妻周诒端,字筠心(1812-1870),湘潭黄荆坪辰山人;曾国藩娶妻欧阳氏,其岳父是欧阳凝祉,和左宗棠又怎么成的连襟? 再看第二句:“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给现代人以启示。曾纪鸿是曾国藩的次子,他不喜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可惜的是,由于曾纪鸿平时勤奋用心过度,事业未竟就因病逝世了,年仅33岁。曾广珊(1871-1949)是曾国藩的孙女,曾纪鸿的独生女。她自幼爱吟诗填词,亦可称清代著名女诗人。曾广珊是前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俞大维之母。而梁启超娶妻李氏、王氏,怎么会是曾国藩的孙女婿? 还有这两句:“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陈宝箴是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客家人。虽然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江总督曾国藩所赏识,但是他和曾家并没有婚姻关系,最大的官是湖南巡抚,从未做过宰相。陈寅恪是陈宝箴子陈三立继室俞明诗所生次子。 而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他的父亲叶钻祥(1871-1921),自幼随二哥叶钦祥习武,曾考取梅县武秀才。母亲陈秀云(1872-1944)。这和江西陈家、湖南曾家有什么关系?叶剑英夫人曾宪植倒是出生于显赫的曾国藩家族,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

历史趣谈: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导语:钟叔河先生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中下三册,足有七八十万字。这套书我买了数年,当年也曾看过一次,开卷即抛。不是书的内容不 钟叔河先生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中下三册,足有七八十万字。这套书我买了数年,当年也曾看过一次,开卷即抛。不是书的内容不好,我提不起兴趣,不然我何必破费去买?问题出在书籍的质量。 我买的书并非毛边,但这三卷书居然书页有无数处没有裁开。这个毛病,在我喜欢躺着阅读的人,真是要命。读上三两页,就不得不抬起身来,找可以裁页的尺子或刀子,而这些东西,床边照例不备,于是只能手撕,从上到下,往往撕得歪歪扭扭,大为丧气,不堪其扰,看不多久,就抛开了。 今夏重新拿出这三卷大书,决定从头到尾细看一番。看这书,大抵是学习曾国藩的齐家治国之道,看一个不世出的“古今完人”是如何自律律人,如何忠君爱国,如何忠孝两全,如何孝悌忠信,如何在身后建专祠,配享文庙吃冷猪肉。曾国藩这人,是坚定的孔孟信徒,儒家精神贯注其间,不但忠信孝悌,还不贪不淫,爱民如子,关心照顾族人,从品格上看,简直很少瑕疵,然而这种“完人”,生活中并不可爱,因为律己严,自然律人也比较严苛,左宗棠看不惯他,李鸿章与他也不能始终,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催李早起之事,他可知矣。咸丰同治间,曾国藩文治武功,声望高到极点,影响广被遐迩,为很多读书人效仿。其实,曾国藩是很难效仿的,即使是他的弟弟们,家书这么循循善诱,简直可说是絮絮叨叨,但听者不无邈邈也。试想,如何真的照他说的做,说一遍就可以了,何必反复三复直到无数遍呢?就拿澄弟(曾国璜) 生活常识分享

唐浩明曾国藩其人其事

唐浩明曾国藩其人其事 湘军有专门重的私家军队的味道。当时野史记载,关于湘军,朝廷的命令无法调动,但曾国藩的一纸手令,他的部属能够为之千里驱驰,可见湘军私家军队的性质。当时,从武汉到南京,千里长江江面数以万计的战船上,飘扬的差不多上写着斗大“曾”字的帅字旗,给人一种“东南已是曾氏天下”的感受。曾国藩内心所以明白如此的局面。一方面他需要如此,另一方面他又要提防由此而产生的负面阻碍。他是如何样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来确保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呢?他要紧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启用满人做湘军名义上的统领。私家性质的军队一向为当国者所防范,眼下的当国者又是满人,其防范又更进一步。满人是少数民族,他要统治汉民族,靠的确实是军队,他自己夺得天下靠的也是军队,因此军队是不能轻易授予汉人的。这一点,曾国藩作为一个满腹诗书的翰林专门清晰。 因此他要给朝廷造成那个印象:这支军队不是我的,这支军队是朝廷的,是爱新觉罗氏的工具。因此他在创立湘军时,就赶忙擢升一个满人塔齐布做那个湘军的第一号人物。那个人本来是一个专门小的官,大致类似现在军分区的参谋长,一下子擢升成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后来,他又把官文抬出来。曾国藩事实上最不喜爱官文,但因为官文是满人,就把他抬出来。打下南京的捷报上,第一个就挂官文的名字,让朝廷觉得攻打南京的第一号功劳是满人所立。 曾国藩如此做,有必要吗?朝廷难道确实对曾国藩如此不信任,事实上,当时的朝廷对曾国藩是专门不公平的。 第一,曾国藩创办湘军,咸丰四年(1854)七月打下岳州府,这是一个专门大的胜利,朝廷只赏他一个三品顶戴。这是专门可笑的情况。曾国藩那时差不多是二品官,创立一支军队,打下岳州府,立了专门大的功劳,朝廷反而给他三品官的赏赐。这专门惊奇!所以有个理由讲,曾国藩是在籍侍郎,他差不多没有官职,在家守制,是个老百姓,三品也不低。但从感情上来讲,一个二品大员给三品衔的酬劳,这无异于羞辱。

战天京湘军的大战略和小九九

战天京湘军的大战略和小九九 克复南京是天下第一大功,当时诸人没有不知道的。李鸿章诗云:“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无疑是当事诸人的心声。克复南京,可以名垂青史;倘若躬逢其盛,谁不攘臂而争,谁能袖手而让?于是,南京攻防战,不但是敌我之间的战争,也是清军内部的博弈,既有浴血坚城的壮举,也有兄弟阋墙的机心。 曾国荃对老哥说不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五日,回湘度假三月的曾国荃,率新募六千湘军至安庆,即日奉旨补授江苏布政使。整军十日后,曾国荃领兵沿长江北岸,连克巢县、和州。四月二十日渡江,次日,夺金柱关。此前,在江南作战的曾贞?忠芽宋吆?,两人会师入江苏境,又连克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诸垒,而彭玉麟率水师夺江心洲与蒲包洲,泊南京护城河。五月初四日,在水师配合下,曾国荃直逼南京城下,在雨花台扎营。同时,水师控制了头关与下关之间的江面,曾贞?衷诮?东桥傍水设垒,保护后勤通道。其时,金陵已被太平天国更名为天京。曾国荃之师,合水陆不足两万人,围住金陵的南面与西面,是为湘军战天京之始。 然而,九??洲未得手,不能防南渡敌军,不能保证粮道

畅通;常州与苏州被太平军控制,既让天京留有一条通路,也让湘军时刻担心东来的强袭。因此,时在安庆湘军大营的统帅曾国藩,并不赞成其弟曾国荃在外围未能肃清的情况下,贸然“长扎雨花台”。他说,即使南京以外的太平军不来骚扰,围城湘军因兵力太单,火力不猛,并未完全阻断南京与外界的交通,则不可能发动攻城,无非是“终岁清闲,全无一事”的局面;而一旦太平军内外夹击,攻打围师,这支孤寄的湘军很有可能遭致“归路全断,一蚁溃堤”的惨败。 果然,闰八月十九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自苏州率领大军来攻国荃,“号称六十万众”(实数或在二十万左右),九月初三日,侍王李世贤率十万大军自浙江来,“旗帜如林,层层排列”,将湘军围了个密不透风。太平军先以大炮与地道,继以肉搏,向湘军发起猛攻。幸亏曾国荃谨守“扎硬砦”的心法,墙高且厚,壕深且宽,兼之将士用命,严防死守,在敌军人数、火力俱占优势的情况下,战至十月初五日,总算保住了阵地。只是代价不小。太平军来攻之前,湘军营中发生疫病,“死者山积”,太平军既来之后,伤亡枕藉,事后点名,竟然减员五千人,曾国荃自己也受了枪伤,所谓“军兴来未有如此之苦战”也。 兄弟受到重创,曾国藩既揪心,更后怕。若非天气转凉,太平军未备秋衣,此役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于是,他写信给曾国荃,劝他“莫为浮言所惑,谓金陵指日可下”,不

试析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

试析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 摘要:同治三年(1864)七月 ,湘军主力一举攻克了天京 ,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就在湘军为清王朝剪除内患的盖世大功告成之际 ,湘军首领曾国藩却出人意料地奏请裁撤湘军,由此,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曾国藩为何要在功成名就的时候 ,选择裁军之路呢?这个问题有必要探讨。以往的学者只侧重于经济、军事或政治等某一方面。文章在分析湘军的兴起和特点的基础上,力图集各家之长,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入手,给此问题一个比较全面的解答。 关键词:曾国藩;裁撤;湘军;原因 在湘军为清朝剪除内患的大功告成之际,湘军首领曾国藩主动奏请裁撤湘军,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除湘军水师被改编为国家经制兵长江水师 ,鲍超、刘松山等陆营军万余人留存外 ,其他直辖军和所属湘军都相继被裁汰。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之时为何选择裁撤湘军之路呢?笔者以为曾国藩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曾国藩之所以裁撤湘军是害怕“功高震主”,故以裁撤湘军向朝廷表明他的忠心。清政府启用曾国藩,并不想他造就一支事实上已经取代了国家制兵——八旗与绿营的常规部队,而是想沿用乾嘉时期的办法,建立以靖卫地方为主的地主武装——团练,故当曾国藩“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1另立湘军之后,清政府对湘军及其湘军集团是即利用,又猜忌、防范和牵制,并且贯穿于湘军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当初曾国藩刚从衡州出师时 ,咸丰皇帝就心存戒备:“文宗以国藩一人兼统水陆军,心忧之,特诏贵州提督布克慎自黄州还,赴其水营,诏湖广总督台涌会其师”2。这是明显的提防与猜疑。1854年10月,湘军攻占武昌后,咸丰帝一时兴起,给曾国藩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就在咸丰帝授职曾国藩之后,一军机大臣便提醒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3咸丰听后 ,“默然变色者久之”4 ,于是又改变了他的即兴之作。咸丰帝的这一改变,令曾国藩在以后的几年里虽立不少战功,却办事多受牵制,极为不顺,特别是在江西筹措湘军粮饷,接连碰壁,令曾国藩心灰意冷,最后借父死丁忧回籍去了。曾国藩当时曾说:“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第二不能接见官员,凡省中文武官僚晋接有稽,语言有察;第三不能联络 1《曾文正公全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6页 2王闿运:《湘军志》,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页 3薛福成:《庸庵全集·庸庵文续编》下卷,第8页 4薛福成:《庸庵全集·庸庵文续编》下卷,第9页

《中法兵事始末》清 罗惇曧

《中法兵事始末》 清罗惇曧 光绪七年,英人要求通商□南,谕云贵总督刘长佑议复。长佑复陈通商不便,议遂寝。是岁秋九月,长佑以法人志图越南,以窥滇粤,上疏,略云:“越南为滇粤之唇齿,国外之藩篱。法国垂涎越南已久,开市西贡,据其要害。同治十一年,复通贼将黄崇英,规取越南东京,思渡洪江以侵谅山。又欲割越南广西边界地六百里,为驻兵之所。臣前任广西巡抚,即命师往征。法人不悦,讦告通商衙门,谓臣包藏祸心,有意败盟。赖毅皇帝察臣愚忠,乃得出助剿之师,内外夹击。越南招用刘永福,以折法将沙酋之锋。广西两军,分击贼党,覆其巢穴,歼其渠魁。故法人寝谋,不敢遽吞越南者,将逾一纪。 然法人终在必得越南,以窥滇粤之险,而通楚蜀之路。入秋以来,增加越南水师,越南四境,皆有法人之迹。柬埔寨人感法恩德,愿以六百万口献地归附。越南危如累卵,势必不支。同治十三年,法军仅鸣炮示威,西三省已入于法。今复夺其东京,即不图灭富春,已无能自立。法人志吞全越,既得之后,必请立领事于蒙自等处,以攘矿山金锡之利。现时已有法人阑入滇境,以觇形势。倘法覆越南,逆回必导之内寇,逞其反噬之志。臣受任边防,密迩外寇,不敢闻而不告。“奏入,不报。 十月,驻英法使臣曾纪泽,以越事迭与法廷辩诘。福建巡抚丁曰昌,亦疏法越事,备告总署,总署以闻。谕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商办法。并谕沿边沿江沿海督抚密为筹办。光绪八年二月,法人以兵舰由西贡驶至海阳,将攻取东京,直督张树声以闻。谕滇督相机因应。三月,移曾国荃督两广。法人攻越南东京,破之。张树声令滇粤防军守于城外,以剿办土匪为名,藉图进步。并令广东兵舰出洋,遥为声援。五月,命滇督刘长佑遣道员沈寿榕,带兵出境,与广西官军连络声势,保护越南。旋召刘长佑入觐,以岑毓英署滇督。长佑奏法人破东京后,每曰增兵,悬万金购刘永福,十万金取保胜州。刘永福屡请越廷决战。广西提督防军统领黄桂兰屯谅山,永福自保胜赴越之山西,与总督黄佐炎筹御敌。经谅山谒桂兰,言方分兵赴北宁助守,保胜有所部扼防,法人当不得逞,惟兵力不足,丐天朝援助。 刘永福者,广西上思州人。咸丰间,粤西乱,永福率三百人出镇南关。时粤人何均昌据保胜,永福逐而去之,遂据保胜。所部皆黑旗,号黑旗军。同治十二年,法人破河内,法将安邺勾结贼首黄崇英,谋占全越。黄崇英拥众数万,号黄旗,势张甚。越南使谕永福归诚。永福率所部越宣黄光大岭,绕驰河内,一战而斩安邺。越命议和三大臣适至,法人囚之舟中。督师黄佐炎亟檄永福罢兵,旋就和,而授永福三宣副提督。黄崇英余党,为广西提督冯子材所灭。永福屡自备饷械剿匪,黄佐炎不上闻,越臣亦多忌之,永福积怨于佐炎。佐炎为越南驸马,大学士,督师督抚,均受节制,若清初之年羹尧也。冯子材为广西提督时,佐炎以事来见。子材坐将台,令以三跪九叩见,佐炎衔之次骨。越难已深,国王阮福时愤极决战,责令佐炎督永福出师,六调不至。法军忌永福,故越王始终思用之。及法人占东京后,焚而去。以兵舰东下海阳,分驰广南西贡。刘长佑奏谓山西有失,则法人西入三江口,不独保胜无障蔽,而滇省自河底江以下,皆须步步设防。非滇粤并力以图,不足以救越国之残局。非水陆并进,不足以阻法人之贪谋。廷谕长佑密为布置。长佑命藩司唐炯,率旧部屯保胜。曾国荃至粤,命提督黄得胜统兵防钦州,提督吴全美率兵轮八艘防北海。广西防军提督黄桂兰,道员赵沃,相继出关。法人要中国会议越事,谕滇粤筹备议。法使宝海至天津,命北洋大臣会商越南通商分界事宜。吏部主事唐景崧,自请赴越南招抚刘永福,中旨发□南交岑毓英差遣。

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感谢百度文库提供此交流平台 本文摘选自作者发表在百度阅读《曾国藩挺经智慧》一书。 欢迎致信作者陈少禹 nychenshaoy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3449158.html,斟误补正,研究探讨。 《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论“盈虚”: 1.[原典]: ?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 ?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 ?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 ?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 ?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 ?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何必全克而后成美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一、单选题(题数:30,共30.0 分) 1相比太平军,湘军最大的优势是()。(1.0分)1.0 分 A、 武器 B、 将领 C、 步兵 D、 水师 我的答案:D 2同文馆是()的机构。(1.0分)1.0 分 A、 宋代 B、 唐代 C、 清代 D、 明代 我的答案:C 3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提出,()是当时京官办事的两个通病。(1.0分)1.0 分

行贿;拖延 B、 琐屑;拖延 C、 退缩;琐屑 D、 退缩;无为 我的答案:C 4下列选项中,()是“铁厂之开,创于少荃”中的“少荃”的含义。(1.0分)1.0 分A、 曾国藩 B、 胡雪岩 C、 彭玉麟 D、 李鸿章 我的答案:D 5()年,咸丰皇帝卒。(1.0分)1.0 分 A、 1850年

1849年 C、 1861年 D、 1851年 我的答案:C 6()省素有“芙蓉国”之称。(1.0分)1.0 分 A、 海南 B、 湖北 C、 河南 D、 湖南 我的答案:D 7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在()担任直隶总督的时期。(1.0分)1.0 分A、 李鸿章 B、 胡雪岩

曾国藩 D、 刘坤一 我的答案:C 8“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地”常被用于形容()的地形地貌。(1.0分)1.0 分 A、 湖南 B、 东北 C、 华北 D、 安徽 我的答案:A 9曾国藩曾在奏折中提出咸丰皇帝的美德及其流弊共有多少个?()(1.0分)1.0 分A、 2个 B、 1个 C、 4个

3个 我的答案:D 10天京事变发生在哪一年?()(1.0分)1.0 分 A、 1876年 B、 1886年 C、 1856年 D、 1866年 我的答案:C 11下列选项中,()是关于李秀成生平不正确的描述。(1.0分)1.0 分A、 广东人 B、 初名李以文 C、 出身农民家庭 D、 太平天国运动著名将领

晚清的慈禧与曾国藩 加藤彻

晚清的慈禧与曾国藩加藤彻 甲骨文ioracode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或内容,请事先与本公号取得联系。[日] 加藤彻| 文 董顺擘| 译 当代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西太后是特A级的坏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之所以败于日本,是因为她把海军的经费用来扩建颐和园。而曾国藩也是个难以正确评价的人物。中华民国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最差的。他是为了清朝而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汉奸,是西太后的走狗。或者评价说,如果太平天国之乱时曾国藩推翻北京的朝廷,就不用等到五十年后的辛亥革命,中国革命早早就成功了,等等。曾国藩受到了如同甲级战犯般的批判。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开始被认识,对其评价稍微转好。进入到21世纪后,曾国藩在部下管理方法等为人处世治家方面的成功受到关注,中国的出版界掀起了不小的曾国藩热。但是,即使现在,对他的全面评价也尚未出现。 关于如何评价曾国藩的问题暂且不提,在他活跃的前后,清朝的形势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从历代王朝的平均寿命来看,本来即使清朝在咸丰末年灭亡也并非不可思

议。但是,上有西太后,下有汉人的保守派主流,他们互相合作,支撑起将要灭亡的清朝,使其寿命延长了五十年,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汉人保守派主流的谱系从曾国藩开始,后被李鸿章、袁世凯继承。作为文官大臣的头目,他们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所组织的半私人军队性质的“军阀”为后盾,在中央政界隐然有发言权。像这样近代中国特有的政治版图的创始者是曾国藩,支持他的是西太后。 慈禧与太监李莲英(右),崔玉贵(左)等人在颐和园 洋务运动 从太平天国之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看,可以判定八旗和绿营(清朝从明朝继承的汉人的军队)等昔日的军队完全起不到作用。取而代之并被证明了实力的,是曾国藩的湘勇、李鸿章的淮勇等汉人官僚在地方组织的义勇军。 最初,对汉人官员的能力给予很高评价的是肃顺。通过政变打倒肃顺的西太后继承了重用汉人官僚的政策。她支援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义勇军、外国人组成的雇佣军队“常胜军”(名不符实,屡次输给太平天国的军队),于同治三年(1864年)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之乱。她为父亲报了仇。 在中国,从咸丰十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三十四年间,开展了被称为“洋务运动”的近代化运动。此运动的中心是曾国藩、李鸿

曾国藩简历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生平简介: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曾国荃围攻南京两年伤亡惨重,李鸿章却因一事不敢率淮军前来助攻

史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21日,湘军吉字营统帅曾国荃率部攻克了太平军设在金陵(太平天国称天京)钟山上的天保城,并分兵扼守太平门、神策门,实现了对金陵的合围。 同年2月24日,左宗棠率楚军克复杭州。3月7日,湘军悍将鲍超攻陷句容。4月6日,李鸿章指挥淮军攻克常州。至此,太平天国设在天京东南方向的防线全部瓦解。4月27日,惊恐异常的洪秀全病死天京。湘军将士血战多年,他们所期待的胜利看似近在眼前,但要取得最终的胜果却没那么容易,他们还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太平军经营天京日久,城墙坚固,守军困兽犹斗,一举攻陷绝非易事,更何况围城湘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进驻金陵外围已经两年多,攻城不下百次,却久攻不克,战损严重,大功迟迟不可到手,曾国荃急怒攻心,心气郁结,肝病愈来愈重。第二是军中欠饷太多,曾国荃对将士们许诺,若拼死攻下金陵,城中宝藏任其瓜分,但如果久攻不克,军队锐气受挫事小,假如士卒闹饷哗变溃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第三是弹药严重不足,尤其是攻城利器开花炮所剩不多,仅靠挖地道填炸药的方式轰塌城墙,面对守城太平军的紧密防守,挖地道者非死即伤,短时间很难奏效。第四是军中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甚多。 据说,自金陵合围起,曾氏兄弟没有一日能睡得安稳,虽然胜利指日可待,而患得患失之心,使其倍增忧虑。湘军围城的最后半年时间,也是曾国藩兄弟最忧心如焚的一段时间。

江浙两省的一些重镇屡被左宗棠、李鸿章攻克,捷报频传下,曾国荃嫉妒之心加惶急之情交替蒸腾,肝病愈发严重。清廷亦急不可耐,连连催促,并限期破城。不久,见湘军久攻不克,朝野又有调淮军助攻的呼声。朝廷指示李鸿章率淮军会剿金陵。曾国藩接令后左右为难。要知道湘军主力全部聚集金陵,主要目的是擒贼擒王,实为整个战局之中心。攻克金陵,即建立剿灭太平天国之首功。曾国藩在安庆督师,九帅曾国荃赤膊上阵,亲临前线,就是为了攻下金陵,抢得首功。其他各军,则不过是用来廓清外围的偏师。如此首要之地,自不欲他人越俎代庖,横插一杠子。其时李鸿章已经肃清江苏,立马就能挥师助攻金陵,曾国藩

曾国荃怎么死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键入文字] 曾国荃怎么死的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曾国荃是病逝死的。曾国荃(1824-1890 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 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 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 和高级干部。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 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1856 年(咸丰六年)率湘军赴援江西省吉安,对太平军作战,称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1860 年5 月围攻安庆。1861 年9 月攻陷。1862 年(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5 月围天京(今南京市)。 1863 年擢浙江巡抚。1864 年7 月攻陷天京,纵兵焚烧抢掠7 天7 夜,血洗全城。1866 年调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1867 年称病退职。 1866 年春调湖北巡抚,8 月奉命帮办军务,镇压新捻军,成为捻军最危险的敌人,次年5 月复称病退职。 1875 年(光绪元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陕甘总督,继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 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1

太平天国_第1集_凡人洪秀全

凡人洪秀全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被攻陷,急红了眼的曾国荃一把火点着了洪秀全的天王府,大火烧了几天几夜,这场大火不仅使得方圆十几公里的天王府化为灰烬,也使得太平天国政权瞬间灰飞烟灭。这个存在了十四年的政权,曾经疾风暴雨,曾经席卷江南的半壁河山而后又逐渐瓦解,最终轰然崩塌,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平天国的历史,似乎离我们既远又近,始终影影绰绰,国父孙中山曾经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而蒋介石、毛泽东对太平天国也都是褒扬有加,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似乎某些史实正在证明,这恐怕是一种误读,一种偏差,甚至有可能是一个谎言,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权,天王洪秀全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解说:1836年夏天,道光老爷子刚刚过完了55岁的生日,尽管这个已经运行了172年的王朝,无可避免的进入了它的衰退期,但是依靠着祖宗留下的严密皇权体系,帝国依旧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上千的读书人,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帝国几近腐朽的躯体,并迅速跟它合二为一,此时的广东青年洪秀全,就正在极力向这个政权靠近。 贺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因为他生存的那个年代,刚好也是中国,那个内忧外患的时候,然后清朝政府也比较腐败,在加上西方列强开始入侵我们中国,所以他的生活比较贫困,有一种说法叫做穷则思变,所以就与他走上以后这些道路都是有一些基础吧,这样说吧。这里呢,就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长大以后教书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这个村子里的一个私塾,叫做书房阁。 解说:1836年的青年洪秀全,是这里一名乡村塾师,同大多数乡村的读书人一样,洪秀全也是一面做塾师补贴家用,一面参加科举考试,希望入仕清廷。 李扬帆(北京大学副教授):他16岁就开始在私塾里面帮忙教书,那时候收入非常低,除了一些很少的钱财以外,农村孩子一般都是送一点食物,送点茶叶,盐巴等等,送这些东西给他家里面,他也算是补贴家用。 袁伟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教过私塾,但是文化不高,另外一方面,他不好的是他赌博,他喜欢赌博,那样一个人,你说全部是二流子,那不能这样讲的,他还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士子吧。 解说:洪秀全的故乡坐落在广东花都的郊区,在他被罩上神圣的天王光环之前,洪秀全曾经一直生活在这里,大约四百年前,洪秀全的祖上从广东梅县迁徙到了这里,并随后定居了下来。 崔之清(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会长):作为他的父亲洪金阳(应为洪镜扬),洪金阳(洪镜扬)在他的官禄布村子里面还是有地位的,虽然他不识什么字,当时大家都不识字,他还是一个长者,邻里纠纷呀,在宗族里面还是不错的,他有钱所以就给这个小儿子洪秀全,去读私塾的机会。 解说:尽管洪秀全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但洪秀全是家里唯一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唯一的读书人,从7岁开始,洪秀全就被送入村里的私塾读书,在这个客家人聚集的村庄里,洪秀全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李扬帆:他有两个哥哥,一个洪仁发,洪仁达,还有一个姐姐,那么都是务农,目不识丁,就他一个是读书人,所以可以想象他怎么样一种状态在当时。 解说:洪秀全一直被这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寄予厚望,他的家人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踏入仕途,出人头地,在当时,这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途径,因此从13岁开始,洪秀全就开始踏上了科举考试的征途,然后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接连几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洪秀全都未及第。 赵立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去有个说法,说是他是很有才华的,当时的考官都

曾孙曾昭柯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五期

曾国藩曾孙曾昭柯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五期 站长王坚整理 1857年,曾国藩亲自在富厚堂营建了思云馆。1865年天京攻克后,他又令子曾纪泽回乡,与曾国荃、曾国潢两叔商议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府第,其中有两栋三层2500平方米的大书楼。曾国藩及其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分别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楼。书楼建成后,曾国藩对书架怎么做,书籍怎么放,怎么收藏,管理人员怎么物色都有详细的交待。从书楼建成到解放后,先后有四任书楼管理人进入曾府,管理书籍档案。曾府兰台第四代传人王席珍至今尚健在,已84岁高龄。 曾国藩家府藏书及重学思想对后代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曾氏后裔作为封建社会的“高干”子弟,无论从军、从政或事业,皆能善始善终,各有建树,名人层出不穷。 后三代中,子辈有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著名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23岁中翰林院最年轻的进士曾广钧,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的母亲曾文珊;曾孙辈有著名教育家曾宝逊、曾约农,大学教授曾昭权、曾昭桓等。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故居所在的双峰荷叶镇域在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长沙郡湘南县,汉属长沙国,之后的1600年除隋时属衡山县外,从南朝宋起到新中国建立,荷叶一直属湘乡县范围,1951年起随双峰县析出而一直属双峰县,故至今人们习惯性认为曾国藩故居在湘乡。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荷叶白玉堂人。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礼、刑、工、兵、吏部侍郎。咸丰二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是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办湖南团练。湘军统帅。旋任两江、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拜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谥文正。 学术界认为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有《曾国藩全集》及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古文四象》等著作传世。 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麟书第四子。他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其为“九帅”。 曾国荃5岁入父亲“利见斋”读书。道光二十七年七月以府试案首入湘乡县学。咸丰五年考取优贡。按清廷制规,他可以去京师参加廷试,入国子监学习,不料此时长沙至京师的路途被太平军所阻,他失去了朝着科名仕途继续迈进一步的机会。从此一生无缘跻身于“翰苑”。于是他投笔从戎,招募“湘勇”,独成一军,号曰“吉字营”。日后,他拥有5万精兵,成为湘军中最强大的主力。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在“曾铁桶”的久困之下,终在同治三年六月被其攻破。曾国荃无缘科名跻身官场,却因武功累官至两江总督,署理礼部尚书,封一等威毅伯,死后谥号“忠襄公”。 曾国藩之子 1.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字吉刚,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一生没有进过正规的书院,主要靠自学成才。承荫出仕历任兵、户、刑、吏部侍郎,出使英法大使,袭一等毅勇侯。谥“惠敏”公。 曾纪泽在收复新疆伊犁的谈判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收复失地几千公里。 曾纪泽书法颇工。32岁始学英语,可与英人直接对话。有《曾惠敏公遗集》17卷行世。《清史稿》有传。 2.曾纪鸿 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曾国藩三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兵部武选司郎中,诰有奉政大夫。 曾纪鸿为清末著名的数学家。有《圆率考真》、《对数详解》、《栗布演草》等数学专著行世。另有《宏贲斋经解诗文》手稿,现藏湖南图书馆。 曾国藩之孙 1.曾广銮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纪泽三子。清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承袭一等毅勇侯,云骑尉世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绿大夫、建威将军。辛亥归田。 2.曾广钧 曾广钧(1866—1930),字重伯。曾纪鸿长子。清特赏举人一体会试,光绪十五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奉旨记名出使大臣,钦派湘鄂四十九营总翼长、奏派统领钢武马步炮队全营出关援韩。指省广西知府,辛亥归日田。著有《环天室诗钞》《河洛算术》等多种手稿,现存湖南图书馆。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销魂《名人名家联集》之曾国藩

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名人名家联集》之 曾国藩 《曾国藩联集》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等职。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胜军”、“常捷军”夹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对捻军作战,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7年授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

公联语选录》等。同科十进士; 庆榜三名元。题京师长沙会馆放眼瀛台小; 置身天地孤。题安徽宿松小孤山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销魂。赠妓女大姑时贤一石雨水; 古法二祖六宗。自题敬胜怠,义胜欲; 知其雄,守其雌。赠左宗棠石床润极琴丝静; 玉座尘消砚水清。题峨眉山广福寺水宽山远烟霞迥; 天淡云闲今古同。题湖口石钟山船厅长笛不吹江月落; 高楼遥吸好风来。题湖口石钟山船厅长笛不吹山月落; 高楼遥吸海云来。题南京燕子矶观音阁松云山下无多地;烟雨寺中第一楼。题南京鸡鸣寺高花风堕赤玉盏; 老蔓烟湿苍龙鳞。题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题焦山枯木堂微雨晴时看鹤舞; 小窗幽处听蜂衙。题徐州云龙山放鹤亭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赠孙琴西观察文涵万古江山气; 道续千年丝竹声。赠李竹吾组练三千朝踏浪; 貔貅十万夜观书。赠江西刘养素梦泛扁舟镜湖月; 身骑瘦马剑关云。赠吴莘畲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自题书斋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自题高花风堕赤玉盏; 老蔓烟湿苍龙鳞。题金陵鸡鸣寺豁蒙楼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慧眼识人的曾国藩为啥走眼

慧眼识人的曾国藩为啥走眼? 晚清名臣曾国藩,以独具眼光能够识人而著称。但是,任何人都有走眼的时候,曾国藩看人走眼也很著名。 曾国藩育有五个女儿,选择女婿时却屡屡走眼。 曾国藩长女曾纪静(1841—1871),嫁的是曾国藩翰林院同事、好友袁芳瑛之子袁榆生。袁榆生“豪迈善博饮”,父亲去世后终日放荡饮酒,以至负债累累。与曾纪静结婚后,袁榆生拈花惹草,是个烂人。曾国藩决定亲自管教,这女婿吞服鸦片自杀,弄得曾国藩颜面尽失。 曾国藩次女曾纪耀(1843—1881),嫁的是陈源兖之子适陈松年。陈松生科举不成功,脾气暴躁,经常打曾纪耀,二女儿“抑郁终身”,“无生人之欢”。 曾国藩三女曾纪琛(1844—1912),嫁的是罗泽南之子罗允吉。罗允吉脾气极为暴烈,稍不如意即对曾纪琛大发雷霆,还罚曾纪芬刷马桶。朽木不可雕,曾国藩教育不好女婿,又不准女儿回家,曾纪琛最后在罗家“忍气”到死。 曾国藩四女曾纪纯(1846—1881),嫁的是大清重臣郭嵩焘之子郭依永。但郭依永身体不好,曾纪纯结婚三年丈夫即病逝,曾纪纯守寡到三十六岁也早逝了。 曾国藩五女曾纪芬(1852—1935),十八岁时才许配给了聂缉椝。聂缉椝的父亲是个县官,聂缉椝并不出色,参加科举考试不断落第。在曾国藩提携下,聂缉椝在上海制造局谋了个差事,后来升到巡抚。这是曾国藩女婿中最好的一个,出色就谈不上了,全靠曾国藩扶持。 曾国藩一生用心识人,《清史稿》载:“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虽说有慧眼识人、知人善任之誉,女婿都选不中也是事实。 对部下的看法,也有非常不准的时候。方浚师《蕉轩随录·记程总兵事》载:“学启之勇非李公善用之不足显,李公之功非善用学启与学启之感李公知、尽心为其用,亦不能底成……浚师官总理衙门时,洋人持学启及戈登照像来视之,修眉方口,两颧微露,恂恂然中人资用,是知以貌取人之所失多也。” 由于以貌取人,曾国藩看程学启就严重走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