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4章 基因组与生物进化

第14章 基因组与生物进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知识框架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节内容通过对协同进化的学习,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对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进行了说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相对更加感兴趣,学习有热情,知识相对简单,可以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生命观念:说出协同进化的概念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共同进化的关系 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由一种特殊兰花与对应为其传粉的兰花蛾导入 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自然界很多植物都与为其传粉的生物有适应性。 生物在捕食与逃避捕食的过程中,2个物种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就是协同进化。“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从最早的生物出现,到进化到现在的状态,生物的形态,种类不断改变,这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直到寒武纪有性生殖出现,生物开始出现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的进化,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也因为不能适应环境改变而灭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总体来说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总结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原始异养厌氧到自养厌氧到自养需氧。 现阶段生物进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性学说与间断平衡学说也被提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生命史的解释: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中性突变理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随堂检测: 1.如果有两个小种群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A.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 B.它们的基因一定要相同 C.它们的毛色一定要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2.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 )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形态各异 D.不在同一水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理解其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相互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物界中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且这种结构和成分与其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关系。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片层的垛叠形式、基粒和基质的关系等,都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结构和成分,才能顺利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 (2)在第一章细胞部分,学生接触了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实际看到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内容,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因为: (1)光合作用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才能理解从光能、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到糖类等有机物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移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质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2)学生只有知道光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因此,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深入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 3.光合作用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光合作用的关系。知道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归根结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应该把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品种,发明提高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时间、空间的技术等途径作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积和质量,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等。这些,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意识的好材料,应充分重视。 (2)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绿色植物本身利用,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些,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4.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对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高二第一学期多数学校未学习到。对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电能、电能到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对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高中生物练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2.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能力提升 3.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的频率)( ) A B C D 图K25-1 5.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6.2011·南京调研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K25-2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自有生物以来,生物就不断地变化着;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它们都是不断改变着。然而,物种具体是如何进化的呢?最有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主要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为它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控制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因子有着五大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直接和间接作用性。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耐受范围,生物只有在耐受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旦超过生物在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同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生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它的发育情况、基因的表达情况等都不同,从而使生物对外面环境的需求、耐受能力发生变化。对于同一种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耐受范围也是不同的,其原因是每一种生物都有不同与其他生物的结构、生物特点。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地耐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可能。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受到这个地区生态因子的影响,并产生很好的适应性。但当环境条件改变,或迁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就会受到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果能忍受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就会产生定向的诱导变异,由不习惯到习惯,并逐渐在新环境里顺利生存下来;如果不能,就会从时间长河中被淘汰掉。 在植物的进化中,由于地壳的运动,一些海洋地区变成了沼泽、陆地,生存于这些地区的水生植物会在陆生环境的诱导下自组织产生适应于陆地环境的性状特征,并不断发展进化,形成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向陆生植物的进化,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脱离水环境的,而是生活在半水生半陆地的沼泽中,逐渐脱离水环境甚至适应干旱环境。 同时许多旱生植物的叶子很小甚至缩小成针刺状,而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子在干旱的沙漠中渐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蒸发,保存水分,同时依靠肉质茎进行光合作用。生活在沙漠中的豆科植物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而地下部分可以深达十几米,根系覆盖的面积达六七百平方米,发达的根系是旱生植物增加水分吸收的重要途径。 会飞的昆虫由于某种原因定居到海岛上之后,新的环境会改变它们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独特的物种。大风、恶劣的气候、潮湿的环境、新的食物、光照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昆虫翅膀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形成残翅或无翅的昆虫,这种影响持续存在最终使昆虫的翅膀趋于退化消失。非洲马德拉岛上的甲虫翅膀发育不全或退化消失,应该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人类穿上衣服、使用火之后,人类抵御寒冷的能力就在一代一代的退化,抗寒性逐渐降低,表现为与此功能相关的一些性状特征发生变异,如体毛、皮肤腠理、皮肤脂肪厚度、皮肤毛孔等。而且,这些组织器官的变化还会进一步诱导其它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变化,如肺脏、血管、体液调节系统、神经调节系统等。在人类的进化中,一系列的进化特征很明显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人的大脑、寿命、身高、牙齿和体毛等,这些特征的进化是在自然环境的诱导刺激下再经过人类自身生长发育的重新调整而完成的。这些都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又与物种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不断地变化着,它的遗传结构和特性也不断地变化着,当生物遗传结构和特性与其他生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时,新的物种就会出现。生物进化是通过繁殖而体现的。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互配生育,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物种是进化单位。任何一个物种在作为祖种进行系统发展中总是沿着纵横两条道路而展开的。开始是从少变多的渐变,当渐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最终造成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标准解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教学目标 ●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4)教学方法 ●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归纳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章第四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这样在一代代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6、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B 原因:自然选择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第七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

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高一生物导学提纲(24) 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课前导学: 1.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叫________。新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________机制。 2.由于高山、河流、沙漠、海洋等地理上的障碍造成的隔离叫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造成的隔离叫________________。隔离都会阻断_________交流,长期的___________隔离最终可能导致___________隔离。 3.生物进化的历程: ⑴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的进化历程:… …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生物进化的方向: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5.生物进化的证据: ⑴古生物学上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⑵分子生物学上证据:所有生物翻译时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多样性。 质疑探究: 1.新物种的形成是否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试举例说明。 2.基因频率的改变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例题精讲: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改变了基因频率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 2.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 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3.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 的概念; 4、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学习检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 D. 群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P115: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高中生物五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教案必修

第18课时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考点一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a/a) 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物种相异性 (1)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几大类,已知现存物种总数在200万种以上。 3.物种统一性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如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从细胞水平分析:真菌、动植物之间的细胞结构相似 ↓ 从器官结构分析: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从个体水平分析: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1.(2016·浙江4月选考)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 .稀有性 B .适应性

C.统一性D.竞争性 解析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相似,从器官水平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答案 C 狮虎兽的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b/b) 1.特创论观点 (1)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 (2)它们是天生完美的,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3)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2.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章在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物进化的基础内容,主要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中,分别阐述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达尔文的学说是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当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中,分别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个方面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了阐述。这些都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是: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 ③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说出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 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阐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以上可得出的推论是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而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得出的推论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多。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4)说明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不足。 意义:①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命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③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了有力武器。 不足: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5)说出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已经从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学习建议 (1)利用已经掌握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来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的进化离不开变异,而且是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出现可遗传的变异就必须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能遗传的。因此,拉马克提出的,并被达尔文接受的“获得性遗传”的理论是不科学的。 (2)要善于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达尔文学说相对拉马克学说在哪些方面更加科学;现代进化理论在哪些方面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施旺 D.孟德尔 2.下列各项中,不是拉马克观点的是()。 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自主学案】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2.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有和。 【思维激活】什么是同源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在进化上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4.1969年,美国科学家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将生物分为五界:、、、和,并称之为五界系统。 【思维激活】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典题精析】 重点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例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自养、需氧异养 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解析:最初的地球大气中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厌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进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D

重点二:生物多样性 例2.如图所示,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哪种植物的生存几率最大?( 栽培小麦野生小麦栽培玉米野生玉米 A.栽培小麦 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 D.野生玉米解析:由图分析可知,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当环境发生剧变时,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C 重点三:生物分类系统 例3.在五界分类系统中,蓝藻不属于植物界,这是因为()A.蓝藻是原核生物 B.蓝藻的生活环境与植物不同C.蓝藻的光合色素与植物不同 D.蓝藻可与真菌共生成地衣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知道蓝藻是原核生物。第二要明确五界学说中原核生物界与植物界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界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依据这一点,蓝藻不属于植物界。 答案:A 【学生自测】 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 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容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 B.个体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

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