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论文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论文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论文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论文

-3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第4期

过氧化程度、升高PGI2/TXA2比值等作用,减轻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3]。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人体试验表明,本品可增加尿量和氯化物的排泄,给予临床0.29g的剂量,尿量即可增加64%,排钠量增14.5%[4]。葶苈子提取物具有显著强心和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5]。

本临床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基础上配合中药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在临床综合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方面,均较纯西药组有显著性优势,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值提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三辑.2002:57-59

[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1

[4]康永,李先荣,程霞,等.黄芪口服液药理作用的研究[J].新中医,2005(3):62

[5]吴晓玲,扬裕忠,黄东亮.葶苈子水提取物对狗左心室功能的作用[J].中药材,2008,21(5):243-245

编辑:李妍编号:EA-13080396(修回:2014-02-09)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on treating morbid disease patients of hot and humid bet with the modified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农文芳

(广西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04-0035-02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同时保证患者具有大致相同的既往病史。中药治疗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的治疗方式;而西药对照组,则根据患者阴道感染的种类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中40例患者均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则采用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讨论其应用价值。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西药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同时两组患者带下病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加减龙胆泻肝汤;带下病;湿热下注;西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modified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on morbid disease patients of hot and humid bet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From July 1, 2010 to January 1, 2013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disease hot and humid bet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were chosen.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CM treatment group and mod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patient has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edical history. TCM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modified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while mod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select the right medicin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vagin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Among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were infec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then used metronidazole therapy.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nd discuss their application values. Results: TCM treatment group: markedly effective in 13 cases, effective in 25 cases, ineffective in 2 cases, the efficiency was 95.00%; mod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effective in 15 cases, ineffective in 5 cases, and the efficiency was 87.50%. While the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had good improvemen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has quite efficacy with the modern medicine on morbid dis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it should be widely used and promoted.

【Keywords】Modified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Morbid disease; Hot and humid bet; Modern medicin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04.015

带下病是中医学中根据患者带下量增多,产生异味,发生色变等症状而命名的常见妇科病。相对于西医,则是由于患者阴道受到大量细菌感染而致,通常有阴道炎,盆腔炎等病症[1]。中医学上解释带下病是由于湿邪所致。加减龙胆泻肝汤,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类极其重要的药材,主要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仁、当归等天热植物。具有清肝泻火,解毒消炎的作用[2]。现就我院收治患者为临床资料,探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

-36-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4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0年7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带下病症状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保证患者具有大致相同的既往病史。联合治疗组患者均在24~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0±10.50)岁。西药治疗组中,患者在24~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0±10.50)岁,此外该组40例患者,均为细菌性阴道感染,采用甲硝唑治疗。

1.2 方法

中药治疗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该药为处方药,龙胆草9g,焦栀9g,柴胡9g,黄芩9g,生地9g,泽泻12g,当归12g,白木通9g,甘草6g,银花50g,连翘15g,板兰根15g。热水煎服,剂/次,2次/d,连续10d。同时在用药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治疗带下病且有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西药治疗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甲硝唑(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g/片,生产批号:20100103)每次400mg,2次/d,连续10d。同样在用药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治疗带下病且有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

1.3 评定标准[3]

患者经治疗后,经过跟踪调查。患者带下量大幅减少,月经恢复正常,无异味异色产生,阴道炎症消失且无其它并发症产生为有效;患者带下量大幅减少,月经不调得到改善,无异味异色产生,阴道炎症基本消失且无其它并发症产生为显效;患者带下量未减少,严重月经不调,仍有异味异色产生,阴道炎症未消失或者有其它并发症产生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比较,发现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有效率均达到较高数值,分别为95.00%与87.50%。两组患者带下病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带下量大幅度减少,月经正常,阴道炎症消失等。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n(%)]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 40 13(32.50) 25(62.50)2(5.00) 95.00 西药对照组 40 20(50.00) 15(37.50)5(12.50) 87.50

3 讨论

繁衍生命是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使命。无论世界怎样沧海桑田的旋转,生命的延续从未断绝。女性同胞将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带到美丽的万千世界,然而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却在不断的折磨与困惑着她们[4]。带下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命名源自于国的《内经》,症状为带下量增多,月经不调,产生异味异色,阴道发生炎症等症状。在西医上,则是由于患者阴道受到细菌的入侵感染,常见的阴道炎症等。

中医学,是指中国的医学,源自于上古时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病魔抗争的胜利结晶。中药,顾名思义,是指中医中的用药,通常是天然的动植物。中医中药讲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是中国的瑰宝。西医西药,是指以现代医学为基础,通过对细菌病毒等微观世界生物的研究,选取天然或者化学研制的药物,对以上生物生命发展采取抑制作用,从而消除病症。加减龙胆泻肝汤,包含龙胆草,当归等多种中药材,具有清肝泻火的疗效[5]。甲硝唑,是一类广谱抗菌药,对阴道细菌感染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无论是中医中药亦或是西医西药,其研究发展的目的,终归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疼痛,造福于人类。而对于带下病,日前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治疗正在逐渐成熟与发展,并可采用中医对其治疗并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本实验可知,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有效率高达95.00%,同西药有效率87.50%相近,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经受治疗后,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带下量大幅度减少,月经恢复正常,无异味异色产生,阴道的炎症消失且无其它并发症产生。此外,采用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添加其它中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综上所述,运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玉萍,李国芸.中医治疗带下过少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8(28):6970-6971

[2]王佳媚,徐文军,肖好霞.知柏地黄丸治疗妇人带下30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7,15(10):33-34

[3]夏坚.中药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2):60-61

[4]孔桂茹,朱莉.制霉止痒洗剂治疗念珠菌阴道炎2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23(1):46-47

[5]杜小利,朱宁娃.自拟方内服外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05

编辑:李妍编号:EA-13072317(修回:2014-02-09)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

带下病中医诊疗规范 概述 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的分泌物。润滑阴道,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过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腰酸,小腹疼痛者,为带下病。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为湿邪盛。湿邪之来源有二:内虚多因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湿性重浊,下注乃至带下。或因肾气虚弱,时其闭藏,伤及奇经带脉失约,滑脱于下,而成带下病。外湿多因经期、产后不洁,或房事不节,或久坐湿地,久居湿室,乃到寒湿或湿邪毒热乘虚内侵,伤及任、带之经,而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遂为带下。 西医诊断为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宫颈癌等,均可出现带下病的症状。 疾病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一、诊疗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带下量多,色黄、白、赤、或黄白相兼。质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或秽浊。 2、伴腰部酸痛,小腹坠痛,下肢酸软,或阴户灼热,或骚痒等症状。 3、舌体多虚胖,舌苔为白腻或黄腻,脉象多见滑、濡。 (二)、辨证要点(根据中医妇科第七版教材及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 1、脾虚湿注 带下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状,无臭味,绵绵不断,神疲乏力,肢体困倦,脘闷纳呆,或大便溏薄等,舌苔白腻或薄白,舌体嫩胖舌边有齿痕,脉象缓弱或濡。 2、肾阳虚衰 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异味,淋漓不断,腰部冷痛,小腹冷胀或坠痛,小便频数而情长,夜间尤甚,舌苔根部白腻,舌质淡,脉象沉迟,双尺尤著。 3、肾阴虚 带下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味腥,或无明显异味,多见于绝经期后,要点内干涩,或灼热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舌苔少或薄黄,舌质红,脉象细数,左尺弱。 4、肝经郁热 带下赤白相兼,或呈黄绿色,质粘稠,气味腥秽,伴偏头痛,口苦、性情急躁,小腹疼痛等症,舌苔薄黄,舌边红,脉象弦数。 5、下焦湿热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红相兼,或夹血或呈黄绿色。质如米泔,或如脓状,小腹疼痛或坠痛,腰胯疼痛,阴部灼痛或痒痛,小便短赤,大便燥

(完整版)沈绍功教授月经病的治疗

沈绍功教授月经病的治疗 中医治疗妇科呀,那优势就更大了,西医那是它的弱点。好多西医治疗妇科病就利用激素;另一个手术,这个危害都很大。尤其妇科医生,没有医德,对不对?一看囊肿,一看肌瘤,一刀切了,而且吓唬病人,你不切就麻烦了,容易转变成癌症。病人无知,一说要转成癌,那只能上在手术室上让你切了,叫任人宰割。切完以后呢,没有后果吗?第一女士的子宫和卵巢是重要的器官,受损以后,这些都拿掉了,能好吗?最后成了内分泌紊乱,比肌瘤囊肿还要痛苦。第二复发率相当高。我看过病人,切了几刀?切了五刀,还想切。我就问她:“人家五刀都宰了,怎么还要切呢”?她说:“我就怕得癌症,还不如切了好,切了就不得癌了。”我说:“你不能欺骗自己容易得癌了,我说癌症是增生的加速。良性肿瘤为什么长了?比正常细胞分裂加速了六倍,加速呀,分裂加速就长了良性肿瘤。再刺激,再增长三倍,那就细胞分裂10倍以上就恶性肿瘤了。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西医老师教我们学生的。你切得多,越刺激,越长着癌,到容易得癌了,这是一条。”另外功能紊乱相当痛苦,西医没办法。碰到神经它就软弱了,一提神经,西医就头痛了;一提病毒,头就痛了。我们安然自得,没要紧,神经病毒我们都心中有数,稳扎稳

打,能给你治好。第二个呢,西医还有办法就是用激素。比如肌瘤、闭经、囊肿,它就大量的用激素。黄体酮、孕酮,特别是打针用激素。你不知道激素人的差异很大,激素是个好药,但是副作用特别大,个体的差异不一样。比如书上讲了,这个人10g就能弥补,不一样,有的人用6g 就多了,有的人到10g也不多,你不好掌握,个体差异相当大,激素用多了,那全都转成癌证。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就是激素分泌的紊乱,这西医已经明白了,妇科的癌症就是激素紊乱。你为了调经,为了消瘤,你冒这个风险,所以西医治疗妇女病,它绝对是个劣势,中医是个优势病种,尤其我们家祖祖辈辈搞女科,里面包括妇科,那都有绝招,靠这个吃饭。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月经病的治疗,注重4个大法:1,必先调气。“百病皆生于气”。夫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3法。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大枣。2,调养脾胃。“脾胃为生化之源”。妇人以阴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胃之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故“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2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心得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体会 殷玉梅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昌吉市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为主方,根据带状疱疹发病部位、舌质舌苔等随证加减治疗。结果:观察36例患者发现,应用该方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94.4%。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于带状疱疹有治疗意义。 【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常沿体表一侧作带状分布,呈成簇小水疱,多伴有局部神经痛及淋巴结肿痛。本病属中医外科学“蛇串疮”之范畴,因其好发于胸部、腰部,故又名“缠腰火龙”、“缠腰火丹”。多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夏感风热时邪致肝火,湿热熏灼肌肤和脉络而发病。 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笔者采用自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月。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皮损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可伴见口苦咽干或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等症。 辩证:肝经郁热证。 3 治疗方法 本方由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6g、川木通g、生地15g、柴胡各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板蓝根15g、龙骨15g、牡蛎15g、生甘草6g组成。每日一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2次温服。1周为1疗程。 4 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痊愈:疱疹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后遗症;好转:疱疹消失5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2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痊愈2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未发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4.4%。 5 体会 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为内火,湿热为患,加外感时毒、风热而成。龙胆泻肝汤泻实火,清湿热,切中病机,是为主方。龙胆草为君药,可以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为臣助龙胆草清泄肝火,木通清下焦湿热,佐药为生地补阴血,柴胡疏肝。用元胡、川楝子疏

带下病的辨证治疗

带下病的辨证治疗 通过多年对带下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系统总结,认为带下的病机是湿浊内停,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下病因多种,但均缘于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化生气血,反而潴留为湿,流注下焦停滞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脉所致,其湿浊来源多因脾阳不振,湿浊不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或久而化热;外湿湿毒内侵。所以治法多端,当以祛湿为先,湿为阴邪,重浊黏腻,只有通过健脾、温肾、疏肝,才能使水湿清者输布,浊者排泄,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湿祛则带止。湿邪抑遏阳气,郁久化热生虫,故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也为本病所常用。带下质稠气秽,多以芳淡宣化以祛湿,参以外治;赤带多以苦寒燥湿,参以活血化瘀摄血;久带正虚,宜扶正固涩。只要辨证无误,用药中肯,则疗效可期。现对带下病提出8种证治。 1 脾气虚弱证 脾主运化,脾健则升,津液输布全身。若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肝郁气滞乘于脾土;或命火衰微不暖脾土,均能损伤中气,使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反聚为湿浊,流于下焦,损伤任带,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致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绵绵不断,劳累后加重,局部无瘙痒、灼热、疼痛。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气短神疲,腹胀、纳呆、便溏,或面肢浮肿。舌质淡胖而嫩,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苍白术各10 g、炒山药10 g、陈皮10 g、柴胡6 g、车前子12 g、党参15 g、茯苓15 g、芡实15 g、煅龙牡各15 g、鸡冠花15 g。带下量多加海硝,湿重重用二术、茯苓、加半夏,浮肿重用茯苓、车前子。 2 脾虚痰湿证 形体肥胖,脾虚生湿,积湿生痰,痰湿下注,而致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无臭秽。外阴无不适。伴形体肥胖,神倦嗜睡,胸膈痞闷,胃脘胀满,痰多泛恶,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沉滑。治宜健脾化痰,祛湿止带。方用苍白术各12 g、厚朴12 g、陈皮12 g、茯苓20 g、半夏15 g、藿佩梗各15 g、芡实15 g、炒薏苡15 g、鸡冠花15 g。带下量多加海硝、煅龙牡,痰多泛恶习加枳实、制南星,便溏加赤石脂、车前子。

龙胆泻肝汤的应用与实践及济量大小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3:龙胆泻肝汤临床广用 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一句龙胆泻肝汤记忆俚语伴我渡过了十几年。自我学习方剂歌诀时,我就开始使用龙胆泻肝汤,而且隨着临床时间的推移,越用越活,越用越爱不释手,且疗效显著。故而想谈一谈运用该方的体会。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泽泻、木通、当归(酒炒)、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临床上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治要点。本方的功能主治定位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极易掌握运用。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专泻肝胆之火……善清下焦湿热”(药品化义),故为主药,并用方名以树大旗;黄芩清肝肺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二味苦寒清热,共助龙胆草以泻肝胆经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木通、车前、泽泻利水祛湿,使肝胆湿热从小便而出;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必伤阴耗血,故用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柔肝,使祛邪而不伤正;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则肝气不舒,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经;甘草调和诸药,以免苦寒伤胃,并可缓肝之急,以制其横逆之性。诸药合用,泻中有补,疏中有养,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严谨,照顾全面,堪为泻肝之良方。

该方原注未出药量,观现代大多数医生所用之量,我认为有些偏小,现根据自己临床习惯标出用量以供参考:龙胆草15g 车前子30g 木通10g 黄芩15g 栀子12g 当归15g 生地25g 泽泻30g 柴胡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特别要说明的是方中龙胆草的用药量一定不能小,3-6克无济于事,最好用到15-18克为宜。 现举几则我治疗高血压、脚痛、丹毒,皮肤病、带下病等病例,以看龙胆泻肝汤的显著效果和广泛运用。 一、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习惯上用天麻勾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实际上不必局限于上方,龙胆泻肝汤亦是很好很有效的方子。忆2003年5月间,西安市长安县(现巳改为长安区)一中年妇女经其姑介绍找到我治疗头痛病。姓刘名焕芳,约四十二三岁,中等个。刻诊:面红微黑,眼结膜红丝粗大,说话略快,易激动,舌红苔白,脉寸关浮滑有力,尺不足。口述,家中丈夫五年前去世,后遭婆家欺凌,患头痛病,已五六年了。现口苦,心烦,耳鸣,大便略干,休息不好,血压时高不稳。辨证:肝阴暗耗,肝阳上亢。治则: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出方:龙胆泻肝汤+白蒺藜30g 菊花30g 珍珠母30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0g 怀牛膝15g 川芎10g 三付水煎服。三天后复诊,头痛已减轻,说先生药量太大不好熬,我说好办,只要有效,改药罐为高压锅熬就是了。效不更方,又续方10剂,头痛,耳鸣诸症基本治愈,后以杞菊地黄丸善后至今未犯。临床上高血压最常见的是肝阳上亢,其具体表现常为头痛眩晕、耳鸣目赤、急燥烦怒、口苦咽干、或时觉热气上冲等;其次还有部分病人兼有水不涵木,肝肾阴虚之症。对于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带下病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四单元带下病 一、A1 1、治疗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五味消毒饮 2、完带汤治疗带下过多的适应证候是 A、肾阳虚证 B、阴虚夹湿证 C、脾虚证 D、湿热下注证 E、热毒蕴结证 3、治疗带下过多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肾气丸 4、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的带下特点是 A、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带下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D、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E、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 5、下列各项,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腰酸如折,畏寒肢冷 B、带下赤白相兼,有气味 C、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D、四肢倦怠,纳少便溏 E、烦热头晕,口苦咽干 6、带下过多者,治疗以 A、除湿为主 B、益气养血 C、治本调经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7、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带下的是 A、月经期前后带下量多

B、排卵期带下量多 C、妊娠期带下量多 D、绝经前后白带减少 E、带下黄绿色 8、肾阳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终日淋漓不断 B、腰酸如折,小腹冷感 C、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 D、畏寒肢冷,面色晦黯 E、烘热汗出,头晕耳鸣 9、下列哪一项不是热毒蕴结带下过多的主证 A、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面部烘热,烦热头晕,午后尤甚 D、小腹疼痛,腰骶酸痛 E、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10、脾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B、健脾益气,清热止带 C、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D、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E、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11、肾阳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温肾健脾,固涩止带 B、温补肝肾,固涩止带 C、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D、温补肾气,固涩止带 E、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12、阴虚夹湿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养阴清热,除湿止带 B、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C、滋肾养阴,清热止带 D、滋阴降火,清热除湿 E、滋肾养肝,清热止带 13、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清利湿热,佐以止带 B、清利湿热,佐以祛风止痒 C、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D、清利湿热,佐以止痒 E、利湿止带止痒

带下病

带下病 定论: 正常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分泌物,滑润阴道粘膜,称为带下。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状的疾病。古代妇科病称之为“带下病”。是指从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腻的物质,如带一样绵绵不断。 病因: 中医认为,带下病多为肾气不足,带脉失司,使精液滑脱而下,包括妇女的多种生殖器炎症。或因脾失健运,湿浊积聚,蕴热下注而成。 临床辨证: 其症见可有带下过多,色质异常,腥或秽臭,并伴有阴部瘙痒,或掀热疼痛,或有腰酸,小腹胀痛等。历代医家根据带下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 青带”、“黑带”,“五色带”等。以前两色多见。 脾虚湿困症: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肾阴亏虚症:带下赤白、质粘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阳亏虚症:白带清冷、量多质稀、淋漓不断、腰酸腹冷、小便频数清长、夜间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湿热下注症: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有臭气、胸闷纳差、小腹作痛、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 治疗带下病总的原则是固肾健脾、除湿止带、清热利湿。 经络配方: 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穴位配方: 冲门、气冲、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长强穴、白环俞、肾俞、八髎。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 取经穴: 任脉行胸腹正中线 足太阴脾经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脉旁开第三侧线及下肢内侧前缘。 足少阴肾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第一侧线。 位置: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的外侧。 位置: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位置: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位置: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位置: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位置:三阴交、足内踝尖上3寸。 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红十字医院陈从勇 【摘要】龙胆泻汤乃(李东垣方条《古今医方集成》泻肝胆经湿热,疗效满意。 【主题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泻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经湿热,此方治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的病症。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阴痒、胁痛、月经不调、带状疱疹收到一定疗效。现举临床病案如下:一、阴痒 李某某,女,48岁,已婚,患者近两年来,月经周期紊乱,近半年来阴痒,有时痒痛交作难忍,白带呈水样、量多、有味,舌红苔薄黄,脉弦,此乃肝经湿热下注,治以清肝化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30g,黄芩、技子、生地黄、柴胡各15g,当归10 g,甘草3 g,泽泻10 g,前仁10 g,丹皮10 g,床子20 g,地肤子20 g。阴痒痛均减轻,舌红苔薄,原方再进三剂,诸证消失。 讨论:本例阴痒,其病因为肝经湿热下注,侵犯阴道以致阴痒,以湿丛热化,湿热并重是此例辩证要点,肝之经脉绕阴部入少腹,因此与肝经有密切关系。 二、胁痛 陈某某,女,38岁,干部,间断发作右胁疼痛近两年,多因

油腻饮食后发作,此次发作两天有余,无明显放射痛,腰部有胀感,口中干苦,嗳气泛恶,食不香,大便干,面色萎黄,舌苔白微黄,脉弦细,B超提示,胆囊炎。查体:体湿37.6℃,心率82次/分,律齐,腹平软。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白血球总数9600mm3中性80%,淋巴20%,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湿热内蕴,肝气失疏,胆府不利,治用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黄芩15 g、技子15 g、柴胡15g,龙胆草15 g,木通10 g,车前仁10 g,当归10 g,玉米须15 g,郁金15 g,槟榔15 g,丹参15 g,甘草3 g,服药5剂后,胁痛大减,有时作呕、头昏、小便稍黄此为性热,壅遏气机,故需加重理气化湿之品,原方中加沉香6 g,乌药10 g,再进三剂,诸证消除。 讨论:胆囊炎一般多归临床于“胁痛”范畴,胁痛包含疾病范围较广,可与肝、胆、脾等病变有关,本例符合于“胆瘅”,此由胆邪逆于胃、胆胃失降所致,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临床以口苦、呕恶、脘腹胀痛等为特征,治当遵循腑病宜通宜降之理。 三、月经不调 周某某,女,40岁,已婚,干部,患者月经失常已久,每月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来少,腹胀痛,伴有头痛头晕,午后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喜凉饮,失眠,小便黄有热感,面色萎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湿热郁闭三焦,络

龙胆泻肝汤治疗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偏头痛;急性鼻窦炎;带状疱疹;急性胆囊炎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偏头痛 李某,女,40岁。头胀痛或掣痛6周,心烦易怒,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属肝经火盛上炎。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各10g,车前子、菊花、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木通、甘草各6g.钩藤10克、石决明15克、夏枯草15克,7剂后头痛减轻,情绪平稳,再服7剂病愈。嘱调情志。 2急性睾丸炎 王某,男,25岁。右侧睾丸肿胀疼痛,伴重坠感,睾丸质硬有明显触痛,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属肝胆湿热下注。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g,栀子15g,黄苓15g,柴胡18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布包),泽泻9g,木通9g,滑石6g,当归15g。1周后睾丸肿胀消失,触及不痛,质软。再服2周后症

状体症消失。 3急性鼻窦炎 孙某,女,30岁。右颧骨疼痛2月,鼻塞,鼻涕黄浊如脓、量多、有臭味,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属肝经实火上炎。治以清肝泻火、清热利湿。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各10g,当归、车前草、茯苓、牛膝各15g,木通、甘草、大黄各6g.共服5剂,右颧骨疼痛减轻,流涕明显减少。继服半月症状消失,嘱避寒凉,禁食腥辣。 4急性中耳炎 孙某,男,22岁。突发左耳疼痛5天,发病前有感冒病史,伴耳胀、听力下降,左耳流脓。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肝胆实火,治以泻肝胆实火。予龙胆泻肝丸加减:龙胆草15克、黄芩15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9克、车前子15克、当归9克、柴胡12克、甘草6克、生地黄18克、茵陈15克,双花15克。服药3剂流脓自止,疼痛减轻,原方不变,再服6剂,左耳疼痛消失,口服龙胆泻肝丸半月后病愈停药。 5带状疱疹 张某,女,30岁。腰部疱疹3天,疱液清亮,患处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纳差口苦,大便4天未解,苔黄厚腻,脉弦数。辨证属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18g,川芎、枳壳、泽泻、白术、大黄、甘草各12g,黄芩、生地、车前、牛膝各15g,丹参、牡蛎各30g,蜈蚣3条。2剂后大便已

神阙穴贴敷联合完带汤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研究

神阙穴贴敷联合完带汤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神阙穴贴敷联合完带汤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神阙穴贴敷配合完带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8周观察组复发率为6.67%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阙穴贴敷联合完带汤治疗带下病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优势,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神阙穴;完带汤;带下病;贴服DOI:10.14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6327936.html,ki.11-5547/r.2015.32.133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多发病,有统计显示已婚育龄妇女31%以上人群患有此病,如果治疗不当,可引发阴道炎、盆腔炎,甚至肿瘤等疾病[1]。西医治疗虽见效快,但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因此,作者开展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完带汤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第9版)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5.7±10.6)岁,观察组平均年龄 (44.9±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5~75岁;②知情自愿参加本次观察;③无其他影响临床观察系统疾病。 1. 2. 2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本病;②4周内经过系统治疗;③妊娠哺乳期妇女。 1. 3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20 min/次,2次/d;浴后可涂抹紫草油。观察组给予完带汤(白术30 g、山药30 g、人参10 g、白芍15 g、车前子10 g、苍术10 g、甘草6 g、陈皮5 g、黑芥穗5 g、柴胡5 g)50 ml/次,早饭前1. 4评价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利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2结果指导原则》[3],评价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情况;总有效两组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为96.67%,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复发率比较,观察后随访复发情况。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一、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发热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 时疫感冒: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周身酸痛,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呈流行性。清热解毒解表。清瘟解毒丸。 体虚感冒:发热恶寒,无汗,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 二、咳嗽 风寒犯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疏散风寒,宣肺止咳。杏苏散。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咳痰黏,痰色白或黄,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 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舌红少津,脉细数。润肺止咳。桑杏汤。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肺肾阴虚: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肺肾之阴,止咳。百合固金汤。 三、喘证 风寒闭肺:喘咳气逆,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宣肺散寒平喘。麻黄汤合华盖散。 痰热郁肺:喘咳气涌,痰稠黏色黄,苔薄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肾虚作喘: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舌淡苔薄,脉沉弱。补肾纳气。金贵肾气合参蛤散。 四、不寐 心火炽盛证:口舌生疮。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朱砂安神丸。 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 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五、胃痛 胃寒胃痛:胃痛暴作,得温痛减,苔薄白,脉弦紧。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良附丸或良附汤。食滞胃痛:胃痛,脘腹胀满,嗳腐恶食,苔厚腻,脉滑。导滞和胃。保和丸。 肝气犯胃:上腹部胀痛,痛连胁肋,生气时胃痛加重,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多弦或弦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舒肝和胃丸。 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疏肝泄热,和胃止痛。化肝煎。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大便溏薄,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温中健脾。是阳虚。黄芪建中汤。 六、呕吐 外邪犯胃:突然呕吐,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饮食停滞:呕吐酸腐,大便秽臭,苔厚腻,脉滑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可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七、泄泻 伤食泄泻: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消食导滞。保和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 【摘要】目的观察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的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38例,占76%;好转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结论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易黄汤;带下病;脾虚湿热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代医书常按其性质分为肝经湿热、脾虚湿注、肾虚不摄等分型辨治,古代医书则常根据带下的色泽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带下,设立专家专治,如《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一书中的易黄汤即是治黄带而设,几年来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带下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门诊患者,以带下增多为主要表现,量、色、质、气味异常为主诉,其中带下色黄者25例,色白者18例,色赤者4例,色青者3例,年龄在18~30岁者35例,31~40岁15例。 1.2 治疗方法易黄汤:炒山药30 g,炒芡实30 g,白果20 g,炒车前子12 g(包煎)、黄柏10 g,加减,带下色黄稠厚者加败酱草

20 g,土茯苓20 g;带下色白清稀者加苍术10 g,防风10 g,川朴6 g;带下色青者加柴胡12 g,白芍10 g;带下色赤者加生地18 g,丹皮10 g,赤芍10 g。

2 结果 显效:带下消除,38例,占76%;好转:带下明显减少,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服药最少5剂,最多15剂,平均9剂。 3 典型病例 患者,35岁,2006年4月23日就诊,自诉半年前月经干净后出现白带增多,经西医治疗后效果欠佳而来我科就诊,症见白带增多,夹有气味,伴见少腹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热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濡略数;妇科检查见宫颈Ⅱ度糜烂,宫颈举痛,白带量多,色黄,呈脓性,夹有臭气味。西医诊断:宫颈糜烂,阴道炎。中医诊断:带下病,证属湿毒蕴结,注于下焦,郁滞气机。治疗以清热化湿,健脾止带为主;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炒山药30 g,炒芡实30 g,白果20 g,炒车前子12 g(包煎),黄柏10 g,败酱草20 g,土茯苓20 g,金银花15 g,生甘草6 g,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药后复诊诉带下明显减少,少腹胀痛减轻,诸证好转,再续上方减金银花加炒扁豆15 g,连服5剂,带下止,诸证消失,舌脉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

带下病(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带下病 1、脾虚 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肾虚 肾阳虚:证候: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肾阴虚:证候:带下赤白,质稠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3、湿热(毒) (1)湿热: 症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具备两项可诊断。 (2)热毒: 症候: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带下量多,如脓样有臭味,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渴,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二)西医诊断 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第三版 1、急性盆腔炎 (1)症状: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下腹部疼痛,拒按。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

质稠,有秽臭。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尿道受累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直肠壁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 (2)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心率快,腹胀,下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剧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受限。 (3)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升高。 ②病原体培养: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的病原体。如败血症、菌血症时,血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④后穹窿穿刺:子宫直肠窝积脓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2、慢性盆腔炎 (1)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体征: 盆腔检查:子宫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可触及输卵管增粗,呈条索装,有轻度压痛。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脾虚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完带汤 药物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2、肾虚 ①肾阳虚

完带汤

4.结合病机分析完带汤的组方原理,方中配伍柴胡、芥穗、白芍有何意义?\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症。带下色白,清稀无臭,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证治机理】本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证……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脾虚则水湿内停,肝郁则疏泄失权,带脉不固,湿浊下趋,故带下绵绵、色白、清稀无臭。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故肢体倦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清气不升,故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濡弱为脾虚湿盛之象。法当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化湿止带。 【方解】: 方中重用白术、山药益气补脾,白术尤善燥湿化浊,山药并能补肾以固带脉,共为君药。 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之力。 苍术燥湿运脾,车前子利湿泄浊,以增君药祛湿之能。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为臣药。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既可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升散,使白术可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可舒达肝气郁滞,均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 诸药相配,使脾气健运,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清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配伍特点】:本方补脾与祛湿相配,浮土与抑木相合,肝脾同治,寓补于散,寄消于升,使脾旺则湿浊自化。 临床应用:带下病 带下病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带下病指带脉以下的所有疾病,而狭义则指与女性相关的疾病,即常说的带下病。相当于西医妇科疾病中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肿瘤等疾病。 《傅青主女科》阐述了带下的病因病机: “白带乃湿盛而火衰, 肝郁而气弱,青带乃肝经之湿热;黄带乃任脉之湿热;黑带乃火热之极;赤带亦湿病,火热之故也”。临床上带下病证型虽多,但以脾虚型为多见,《女科经纶·带下门》中记载: “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因此完带汤在带下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 临床表现: 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或粘稠无臭味, 面部浮肿, 脘闷纳呆, 腰膝酸软, 疲惫肢重, 少腹畏冷, 或大便溏泻, 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药用完带汤加减: 炒白术、炒山药、苍术各 30g, 党参、白芍各 15g,车前子 10g,甘草、陈皮、黑荆芥、柴胡各 6g。 白带如崩者加乌贼骨 10g,煅牡蛎 30g, 煅龙骨 20g, 赤石脂 30~ 50g; 阳虚腰痛者加鹿角霜、巴戟天、补骨脂各 10g, 杜仲 15g; 白带兼黄色或有气味者,加黄柏 10g;

李遇春教授治疗疑难杂病用方经验

李遇春教授治疗疑难杂病用方经验 李遇春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较多,临证时多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使用“经方”,临证时宜针则针,宜药则药,疗效满意。 标签:中医;金匱要略;经方 李遇春教授长期从事《金匮要略》以及针灸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对张仲景学说研究较多,临证时多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使用“经方”,尽量做到“药随证变”、“有是证则用是药,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则易一药”。除此之外,还特别喜欢针灸,故临证时宜针则针,宜药则药,针药并用往往可使疗效大大提高。 李遇春老师虽擅用“经方”,但决不排斥各家,对古今中医各家均有涉猎,上溯汉唐,下至明清,乃及近、现代各家精华无不汲取之,熔“经方”、“时方”于一炉。 李遇春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善治中医内伤杂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以下介绍几首李老临床常用的验方以及心得体会,供大家临床参考。 1清眩止呕汤 由生龙骨、生牡蛎、白术、泽泻、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天麻、生姜、藿香组成。 本方适用于梅民埃病眩晕呕吐者。梅民埃病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内耳迷路水肿,乎衡失调所致,属中医“眩晕”范畴。有关本病历代多有论述:《金匱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济生方》亦主张“胖人停饮而眩”,《内经》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根据临床观察,本虚标实是眩晕发作之根本,脾虚生痰,痰饮内停,加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风动,引动伏痰,痰湿内蕴,痰浊蒙蔽清阳而致本病。脾虚为本;湿痰壅遏,肝风上扰为标。 本方由泽泻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而成。泽泻汤方出《金匱要略·痰饮咳嗽病》,主治支饮冒眩证。冒眩,即头昏目眩。泽泻汤证的“苦冒眩”,言其头目冒眩之苦,有莫可言状之意,它异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状。这和梅民埃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泽泻汤药仅两味,由泽泻、白术组成,但功效甚捷。方内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且不伤阴;白术健脾燥湿,运化水湿:二药合用,使水湿浊阴之邪下降,清阳得清而病自解。清人林礼丰认为:“心者阳中之阳,头者诸阳之会。人之有阳气,犹天之有日也。天以日而光明,犹人之阳气会于头,而目能明视也。大心下有支饮,则饮邪上蒙于心,心阳被遏,不能上会于巅,故有头冒目眩之病,……故主以泽泻汤。盖泽泻气味甘寒,生于水中,得水阴之气,而能利水。一茎直上,能从下而上,同气相求,领水饮之气以下走。然犹恐水气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不寐”的心得体会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不寐”的心得体会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笔者从医30多年来,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不寐”,疗疚满意。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150例为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长者两年余,短者一周。 2 治疗方法 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根据具体病情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及用量,方药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川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肝火亢盛者去柴胡6克,当归3克,加朱砂10克,茯神10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以镇心安神。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去川木通9克,车前子9克,泽泻12克,加郁京12克,香附12克,以蔬肝开郁以安神。如心烦不寐者,去柴胡6克,当归3克,加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合欢皮12克,夜交滕15克,以养心安神。以上方加水300毫升煎3次分3次服。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轻者半月,重者一月即愈。 3 疗效结果 治疗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疗效评定。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治愈结果:治愈45例;好转9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3%。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0岁,于2009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失眠(不寐)两年多,性情急燥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燥,阴部潮湿,舌红苔黄,脉弦数。根据临床症状,以中医特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为“不寐”,属肝郁化火型,故治疗以疏肝清热,左以安神。故用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川木通9克,车前子9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甘草6克,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合欢皮12克,夜交滕15克,朱砂10克,茯神10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嘱服药一周,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诸症明显减轻。唯有不寐易醒,守原方再服两周。三诊诸症消失,再守前方服一周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 体会

完带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完带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第二组全体成员 关键词:完带汤举案 摘要:通过讨论完带汤在临床上的运用,让我们去发现它的灵活运用,发散我们的思维,敢于创新,大胆时心细,敢于灵活运用古方治今病。 完带汤首先出自于《傅青主女科》,由炒百术,炒山药,人参,白芍,炒车前子,制苍术,甘草,陈皮,黑荆芥蕙,柴胡组成,原治脾虚不运,湿浊不化,肝郁乘脾,带脉失摄所致的带证。本方肝脾同治,升降并用,消补兼顾,以健脾补气,燥湿运脾为主,兼疏肝解郁,补中寓散,化浊于升清之中。 傅青主对白带的解释: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并而带脉始病。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曰带弱则胎易坠,带上则胎不牢。……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补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病,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有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百带之患矣。方用完带汤。 据其舒肝,升阳化湿之功,效情化哉,治脾虚肝郁,湿浊所致并者,可收佳效,举案如下1. 肥胖 胡某,男,48岁。平素喜吃甜食,多生肥腻,近6个月来,胀闷神疲,体重逐渐增加,乏力而来诊。诊见形体肥胖,大腹便便,身高186cm,体重103kg,骨节酸软,腹胀痞满,大便不干但粘滞不爽,舌胖大,边有齿印,苔黄腻,脉濡细数。 证属脾虚湿阻,湿浊蕴于肌肤,且有发热之势,治宜健脾益气,渗利湿浊,佐以清化。 治以完带汤加减:炒白术20g,苍术10g,陈皮10g,荆芥6g,柴胡10g,荷叶6g,泽泻15g,生山楂15g,黄芩9g,甘草3g.每日一剂,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服药十剂,药已中病。 按:《素问·奇病论》中有:“素食甘美而多肥“的记载,谘食肥甘导致脾虚失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反为水湿,湿浊聚集于肌肤而致肥胖,且水湿郁久不化能发热,故治疗应健脾补气助运治其本,利水渗湿清热燥湿治其标。用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完带汤为主方治疗,且柴胡用量较重是取其:“推陈致新,久服轻身”。 2.过敏性鼻炎 单某,女,25岁。反复鼻流清涕,喷嚏鼻痒5年。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鼻痒,以后病情发福,多在天气转冷时发作,初则喷嚏鼻痒,继则鼻流清涕,晨起为著,伴有白带较多。诊见性情忧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