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中段重叠移位双骨折122例

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中段重叠移位双骨折122例

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中段重叠移位双骨折122例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早期结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3~36个月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良好,改良UCLA 评分在31~35分之内,患者主观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效果满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形钢板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and indic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Methods 21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ised. UCLA score was adoped for evaluation at the latest follow up.Results UCLA score was between 31~35,the mean was 33.The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s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are satisfactroy. 【Key words】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AAOS)(转载)

JAAOS: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由于尺骨的解剖较为复杂,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有时也会比较困难。随着对肘关节解剖以及生物力学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进来对这一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新的进展。详细的术前评估非常关键,如果没能恢复尺骨近端正常的解剖形态,往往会对肘关节术后的功能会产生明显的障碍。治疗选择包括解剖钢板、髓内装置、强韧的张力带材料等。对于某个骨折而言,必须认真分析X线片和CT影像,包括三位重建,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冠突骨折、鹰嘴骨折以及相关的肘关节不稳都可能会影响某个特定内固定装置的指征。深入认识尺骨近端的解剖细节和生物力学特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结果。最近的一些概念,如尺骨近端背侧成角、冠突前内侧面的重要性以及鹰嘴的中间骨折块等,都对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肘关节解剖复杂,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神经伴行,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常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挑战。此外,由于软组织的覆盖较为菲薄,更需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谨慎处理。尺骨近端骨折复位不良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如挛缩、不稳、创伤

后关节炎以及功能障碍等[1-4]。很多骨折都需要手术固定,以便早期活动减少诸如关节僵硬、肘关节不稳以及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5]。 解剖 肘关节作为一个滑车关节(trochoid),由三个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肘关节的稳定性有赖于各个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协调一致。冠突是一个重要的稳定结构,作为骨性的阻挡,可防止尺骨向后的轴向移位[6,7]。内侧副韧带,尤其是前束,是对抗肘关节外翻应力最主要的结构,而尺骨的外侧副韧带可防止旋转移位[3,8]。一般认为,桡骨头对于对抗外翻和后外侧旋转应力是一个相对次要的结构[8,9]。尺骨鹰嘴和冠突组成大乙状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小乙状切迹,位于尺骨近端的外侧面,与桡骨头相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大乙状切迹的关节面上有一横行的“裸区”,分隔鹰嘴和冠突,除裸区以外,整个关节面均有透明软骨覆盖[10]。 尺骨近端的形态变异很大,尤其是其冠状位和尺状位上的角度。尺骨近端矢状面的生理弯曲称为尺骨近端背侧角(proximal ulna dorsal angulation, PUDA)[11,12]。PUDA 存在于96%的人群中,对于个体而言,左肘和右肘的度数高度相关(r=0.86)[11]。平均PUDA约为6°,通常位于鹰嘴尖端以远5cm处。有研究显示,PUDA与肘关节总的关节活动度(ROM)相互影响,背侧成角越大,伸肘的终点会明显的下降[12]。Puchwein等[13]对尺骨近端平均内翻角进行了研究,这一角度是指鹰嘴轴线与尺骨中段轴线之间的交角,约为14° ± 4°。作者还发现,平均前屈角为6° ± 3°。在临床上,为了更好地指导手术治疗,有必要拍摄健侧肘关节的X线片,这对于确定

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17 例,男11 例,女6 例;年龄17~56 岁,平均34.7 岁。根据Colton分类,Ⅱc 14 例,Ⅱd 3 例。新鲜骨折(受伤2周内)15 例,陈旧性骨折2 例。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行肘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从中立位开始,每天增加10°,1周后在健肢的帮助下加大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 min,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3周后去除三角巾,加强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出血量200~300 mL。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7周,平均13.6周。按照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9 例,良4 例,可3 例,差1 例;优良率为76%。结论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肘关节骨内固定术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多由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后侧所致,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肘僵硬、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AO组织推荐的张力带固定技术,但对于粉碎的骨折,可导致鹰嘴变短,疗效不佳。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

7月采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17 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 例,男11 例,女6 例;年龄17~56 岁,平均34.7 岁。根据Colton分类[1],Ⅱc 14 例,Ⅱd 3 例。新鲜骨折(受伤2周内)15 例,陈旧性骨折2 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采用颈部肌间沟组织麻醉,取仰卧位,将前臂置于胸前,使用后正中入路,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在复位过程中,可先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复位后,将钢板置于尺背侧,钢板最近端的1~2枚螺钉呈90°垂直方向拧入[2],可加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有明显骨缺损者一期行植骨术。 1.2.2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安放镇痛泵。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白天行肘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活动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夜晚以石膏托保护。从中立位开始,每天增加10°,1周后在健肢的帮助下加大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 min,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2周后夜晚去除石膏托,3周后去除三角巾,加强主动功能锻炼。8~12周后开始力量锻炼(提重物锻

肱骨近端骨折康复的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方案 2014-08-09 22:51来源:丁香园作者:小小老虎 字体大小 -|+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Erin Singleton 医生根据骨折治疗方案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指南,发表在2014 年3 月的Techniques in Shoulder & Elbow Surgery 杂志,现全文翻译如下。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在不停发展,一般是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情况选择保守、手术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物理疗法是上述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分期干预以促进患者关节运动范围和肌力的最大程度的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无痛是判断是否治愈的最佳指标,因此,使患者保留肱骨头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恢复无痛下主动功能的物理治疗策略尤其适合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为物理治疗师的工作提供指导。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第三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近端骨折,发生比例几乎占到全身骨折的5%,对患者肩部功能及全身功能的有重要的影响。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适应症,是保守治疗、手术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仍在不断发展。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治愈。大约有80% 的肱骨近端骨折是由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轻度移位骨折,发生继发性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的风险非常低。而对于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则比较困难。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能力、影像学表现、骨折类型,评估血管损伤、骨质疏松以及肱骨头坏死风险选择治疗方案,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应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不同方案的物理治疗以促进患者最大可能的功能恢复。目前,尚无关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具体康复指导指南。因此,作者在本文将介绍保守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康复方案。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在日渐增高,预计到2030 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2 倍。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群中,男性摔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是女性摔倒后更多见的是肱骨干骨折。虽然已经明确一些特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如:近期健康状况下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行走较少、神经肌肉乏力、骨质疏松、体重下降、既往摔伤病史、平衡能力减弱、母亲曾有髋部骨折病史,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骨密度的下降。 年轻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通常由高能力损伤造成,而老年患者的受伤机制主要为平地摔倒,据文献报道平地摔倒已占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受伤原因的80% 至87%,是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愈合情况、血管和周围软组织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通常可以将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 3 个独立但又相互重叠的阶段:(1)炎症期、(2)修复期、(3)晚期重建塑形期。在重建塑形期,骨骼恢复到原先的形态、结构和机械强度后骨折才算是完全愈合。骨骼的塑形受到机械应力对骨的影响,非常缓慢,常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 骨折部位承受轴向载荷应力后,在需要的部分骨质沉积,不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虽然发生骨折后 3 至6 个月的时候,骨折部位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一般情况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受伤后 1 至2 周就开始进行物理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在术后1 周内开始物理治疗。 分型方法:Neer 分型- 金标准 Neer 分型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用的经典分型方法。Neer 分型系统是基于Codman 所做的早期观察,肱骨近端骨折分为4 个主要骨折块:小结节、大结节、关节面和肱骨干。根据骨折块数量和移位程度,结合关节面骨折和脱位情况进行分型。当骨折移位大于1cm 或成角超过45°时才可以被称为一部分骨折。根据Neer 分型理论,没有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在什么部位以及存在多少骨折线均被认为是一部分骨折。二部分骨折则是一处骨折块存在移位,可以是大结节、小结节骨折,或者解剖颈、外科颈部位的关节骨折。 三部分骨折则是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移位合并外科颈骨折,未骨折的结节受到肌腱牵拉造成旋转畸形。四部分骨折占到所有肱骨骨折的3%,是老年患者最难处理的骨折。4 个骨折块均符合骨折移位的标准,骨折端外翻畸形或侧方移位。当肱骨头关节面和肩胛盂关节不匹配时,被认为是属于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骨折亚型,但是通常发生在真正的四部分

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炼狱般的(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by小兔快跑 因为骨折后各种疼痛太难忘了,因为手术后康复期的无助,以及看到有几个病友因为治疗不当带来更大的疼痛或者已经致残。所以把受伤过程及康复训练都记录下来。 2014年11月13日,一大早,我框ci框ci的到了单位,一路小跑,奔赴饭堂。之后的半年,噩梦般的日子也就此顿早饭拉开了序幕。 拿好吃饭的家伙事,开开心心,去打饭。结果没瞅着脚下,一个约十五厘米高的铁壳(内包电线,用于给食物加热的线路)把我着实绊了一脚,一歪,栽倒在左侧,于是下意识的用左肘子支撑了一下,当时有点疼,但是又没那么疼,爬起来之后,有一种特别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就是这些反应。好在我是个喜欢带围巾的人,赶紧让大萌子用围巾把胳膊吊起来了,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怀疑自己骨折了,想办法固定起来,防止进一步错位。当时我感觉没辣么疼,那会还不知道已经骨折了。 接下来就是拍片什么的,大夫通知你各种噩耗。开始自己不接受,慢慢的事情摊到你身上,你就自然而然的想通了。 11月24日,做的手术,钢板加钢钉内固定手术。 给我做手术的是积水潭人很好的郭祁大夫,手术很成功。推我出手术

室的时候他专门跟我交代,说我这个切开近端是粉碎性质,定的已经尽力紧了,康复时要多注意。至此康复大计完成了40%,剩下的60%就是康复训练了。 手术后的难熬不再赘述,一个字疼。 术后第二天拆纱布,然后要求下床溜达,我的感觉是天旋地转,地好陌生啊。好在我有个胖墩子老公,结结实实的被我揪着。第三天,漂亮的护士美眉来给我做了一次胳膊康复锻炼。越早开始锻炼越好,越早锻炼越疼,要注意方式:缓慢再缓慢,慢慢伸直到极限,慢慢弯曲到极限。第四天,出院啦,因为后面还排了一堆子人做手术呢。 回家后,每天锻炼两次,每次练习伸直弯曲一次,因为对于这个可怕的康复练习疼痛和未来没有任何想法和心理准备,以至于我在最初的一周没怎么使劲练习,现在看来,那些疼痛真的是必须要忍的!疼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到今天已经是手术后快半年了,每一天还是疼(大于骨折当天的疼)。 因为无知,受伤后对于康复完全没有概念。去复查,被大夫狠狠批了一顿。(看见过几列因为无知或者治疗不当后来致残!最后不得不来博爱康复医院继续康复,但是希望渺茫,因为康复最佳期已经过了),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的解剖特点 尺骨冠突与尺骨鹰嘴构成尺骨半月切迹, 与肱骨滑车构成紧密匹配的屈戌关节。尺骨冠突不仅是肱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前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 起阻止肱二头肌、肱肌和肱三头肌牵拉尺骨向肘后移位的作用, 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同时, 尺骨冠突内侧缘高度1/2 处是尺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部, 当冠突骨折时, 常合并该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主要结构, 在对抗肘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 如该韧带损伤, 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对冠突软组织附着研究表明:Ⅰ型骨折区为冠突尖部, 并无关节囊附着;Ⅱ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前方关节囊附着点;Ⅲ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及肱肌的附着点。 四柱理论: 将肘关节结构性稳定系统称为肘关节的稳定环, 并将其分为内、外、前、后四个柱。内侧柱由肱骨内侧髁、冠突和尺侧副韧带组成, 外侧柱由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组成, 前柱由冠突、前关节囊和肱肌组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成。 其中任何一柱的损伤都将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由此可见, 冠突既是前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内侧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冠突是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其损伤时, 将致肘关节前方和内侧不稳定。因此, 在治疗尺骨冠突骨折时, 恢复或重建冠突的高度和形状, 以及

修补或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 显得非常重要,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O'Driscoll认为, 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 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和桡侧副韧带复合体。 因此, 对冠突骨折的治疗应首先恢复骨性解剖结构, 其次应重视内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以期获得一个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 尺骨冠突骨折的损伤机制 肘关节主要为屈伸运动, 肘关节后脱位较其他方向脱位多见。尺骨冠突骨折多在跌倒时伸肘、前臂旋后位手掌撑地, 外力沿前臂传导至肘部, 使尺骨被推向后方, 冠突撞击肱骨远端所致, 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撕裂。尺骨冠突骨折和尺侧副韧带撕裂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极易引起习惯性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巩固近端钢板锁定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愈合时间在25~72周之间,平均愈合时间为(40.22±0.72)周。无损伤伸进血管、固定位置断裂松动、感染伤口等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52例优秀,约占86.67%;5例满意,约占8.33%;3例不满意,约占5.00%,未出现失败案例。结论: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方式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患者肩关节的理想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钢板锁定;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骨折类型,可发生于不同性别、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身上,这个部位发生骨折的概率是肩部位骨折的30%,约占全身部位骨折的5%左右。截止到目前,对于该部位骨折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医学的发展,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开始兴起,为进一步研究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方式的效果,笔者收集了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2~67岁,平均(50.20±5.32)岁。18例车祸伤,30例摔伤,12例重物压伤。对患者进行CT检查,Neer分型,其中18例患者Ⅱ型,约占30.0%,26例患者Ⅲ型,约占43.33%,16例患者Ⅳ型,约占26.67%。 1.2 方法 采用巩固近端钢板锁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臂丛麻醉,将患者仰卧并垫高,保护好患者的头部位置,分开胸大肌和三角肌间隙,显露肱骨上端和肩关节,检查巩固近端有无损伤情况。在结节肌腱处穿过ethibon线,有利于骨折位移控制方向[1]。复位骨折块时,尽可能降低对软组织剥离,选用手法推压以及撬拨方式推压骨折块[2]。在骨折复位完全后,在肱骨节后大约5~10 mm 处将钢板固定锁定,并利用细克氏针将肱骨与钢板头端临时进行固定,同时,在滑动孔位置钻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牢固,然后通过C臂肌进行观察、透视,效果满意之后,进行后钻孔(钻头导向器),远端位置用皮质骨螺钉和锁定螺钉进行固定。经检查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良好,钢板可靠固定,肩关节可以被动良好活动即可,结束手术后,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闭合切口。

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选择

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选择 手外科显微骨科Ⅱ胡晓雨 随着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由骨质疏松和外伤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0%及前臂骨折的75%,且50%~65%的桡骨远端骨折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影响下尺桡关节(DRUJ)的稳定性、是否需要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尺骨茎突位于尺骨远端尺侧缘皮下,是腕关节尺侧软组织的固定点,在腕关节的生物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尺骨茎突基底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尺侧缘之间连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结构,具有传导纵向负荷和缓冲外力冲击的作用,也是维持DRUJ稳定的主要结构,TFCC通过牵拉尺、桡骨远端来维持DRUJ 稳定性。因此,桡骨远端骨折时牵扯TFCC常常会导致尺骨茎突同时发生骨折,并损伤TFCC结构本身,进而丧失对尺、桡骨远端的牵拉作用,可能导致DRUJ不稳。1996年,Hauck等根据解剖学研究将尺骨茎突骨折分为2型:I型为尺骨茎突体部和尖端骨折,骨折位于TFCC附着点以远,DRUJ稳定;II型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骨折位于下尺桡韧带附着位置,TFCC附着于骨折片上,伴有DRUJ不稳。 桡骨远端骨折伴发尺骨茎突骨折时,如果仅对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治疗,术后可能产生DRUJ不稳、慢性腕尺侧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以及握力减少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被证明和尺骨茎突骨折有关,并且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目前临床上认为尺骨茎突骨折块的大小、部位和移位程度是影响DRUJ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移位明显、较大的尺骨茎突骨折块增加了DRUJ不稳的风险,建议对移位大于2 mm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以恢复DRUJ稳定性,对移位较小的行保守治疗。 尺骨茎突体部和尖端发生的较小骨折块以及粉碎性骨块,由于手术不易固定,我们一般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直接取出碎骨块。保守治疗的方法为石膏托固定4~6周。对II型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可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微型螺钉、骨锚及腕关节镜下经皮张力带钢丝固定等。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的解剖特点 尺骨冠突与尺骨鹰嘴构成尺骨半月切迹, 与肱骨滑车构成紧密匹配的屈戌关节。尺骨冠突不仅是肱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前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 起阻止肱二头肌、肱肌和肱三头肌牵拉尺骨向肘后移位的作用, 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同时, 尺骨冠突内侧缘高度1/2 处是尺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部, 当冠突骨折时, 常合并该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主要结构, 在对抗肘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 如该韧带损伤, 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对冠突软组织附着研究表明:Ⅰ型骨折区为冠突尖部, 并无关节囊附着;Ⅱ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前方关节囊附着点;Ⅲ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及肱肌的附着点。 四柱理论: 将肘关节结构性稳定系统称为肘关节的稳定环, 并将其分为内、外、前、后四个柱。内侧柱由肱骨内侧髁、冠突和尺侧副韧带组成, 外侧柱由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组成, 前柱由冠突、前关节囊和肱肌组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成。 其中任何一柱的损伤都将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由此可见, 冠突既是前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内侧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冠突是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其损伤时, 将致肘关节前方和内侧不稳定。因此, 在治疗尺骨冠突骨折时, 恢复或重建冠突的高度和形状, 以及

修补或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 显得非常重要,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O'Driscoll认为, 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 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和桡侧副韧带复合体。 因此, 对冠突骨折的治疗应首先恢复骨性解剖结构, 其次应重视内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以期获得一个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 尺骨冠突骨折的损伤机制 肘关节主要为屈伸运动, 肘关节后脱位较其他方向脱位多见。尺骨冠突骨折多在跌倒时伸肘、前臂旋后位手掌撑地, 外力沿前臂传导至肘部, 使尺骨被推向后方, 冠突撞击肱骨远端所致, 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撕裂。尺骨冠突骨折和尺侧副韧带撕裂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极易引起习惯性脱位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 尺骨冠突是尺骨近端干骺部向前方的延伸部分,能够对作用于肘关节向后的应力起到静力性限制,是一个稳定肘关节的重要结构,与肘关节后方的尺骨鹰嘴一起构成尺骨滑车切迹。冠突的外侧部分是构成一个较小的C形切迹的一部分,这个切迹与桡骨头结合形成上尺桡关节。 当肘关节屈曲至最大程度时,冠突与肱骨远端前方的冠突窝相接触。由于尺骨近端宽度明显小于桡骨远端宽度,因此冠突向内侧延伸从而增加尺骨近端宽度以与肱骨滑车相适应。这个由冠突延伸形成的所谓前内侧关节面,有大约60%的面积无尺骨近端干骺部支撑,在受到创伤时容易发生骨折。 冠突本身及其附近有众多结构附着。内侧副韧带(MCL)的前束附着于冠突内后侧18.5 mm处的突起顶端,肘关节囊前方附着于冠突远端6.5mm处,而肱肌-腱膜复合体止于离冠突尖11mm处。桡骨头环状韧带止于冠突外侧面,在桡骨头旋转活动时对其起到稳定作用。 冠突骨折一般在轴向应力通过肱骨滑车作用于冠突时发生,发生率相对较低。冠突骨折很少单独发生,而通常与肘关节周围其它骨性或软组织损伤相伴随。 由此有研究者认为冠突骨折是诊断复杂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标志。Doornberg和Ring描述了引起不同特性冠突骨折的4种独特损伤机制: 1.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小块的横形骨折; 2.内翻加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前内侧突起骨折; 3.某些特定类型的孟氏骨折合并存在通过鹰嘴的后方骨折脱位;

4.肘关节向前方的骨折脱位。后两种损伤机制通常会产生涉及冠突基 底部的大块骨折。 Regan和Morrey根据侧位X片上冠突骨折块的大小将冠突骨折分为三型:I型为冠突尖的撕脱性骨折;II型为骨折块<50%冠状大小;III型为骨折块大小超过冠突大小的50%者。 图1.Regan-Morrey分型 从标准侧位X线片或矢状位CT重建通过冠突最高点的层面上,以尺骨纵轴为基准,鹰嘴最高点与冠突50%的高度相当,其冠突最高点超过鹰嘴高度达到50%,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