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医学科SPECT技术操作标准

核医学科SPECT技术操作标准

核医学科SPECT技术操作标准
核医学科SPECT技术操作标准

核医学科SPECT技术操作标准

一、准直器选用: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γ射线的能量和显像项目选用适当的准直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通用型;静态图象、断层和全身扫描可用高分辨率型;动态图象可用高灵敏度型。

二、能量窗设置:按显像核素设置能量窗位和窗宽,通常采用对称于光电峰的15%或20%的窗宽,以使能量窗包括大部分光电窗。对发射多种能量的γ射线的显像核素可设置多个对应的能量窗。

三、图象采集:

1.静态采集:静态图象应有适当的分辨率和计数,通常采用较大的数字矩阵(如256*256或128*128)和字模式。静态图象采集可在下列三种条件下结束:手动结束、定数、定时。

2.动态采集:动态采集方式以预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图象。时间间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视察过程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定量功能参数为主要诊断依据时可采用较小的时间间隔;以图象为主要诊断依据时可采用较大的时间间隔。根据具体检查项目,可选择较小的矩阵(如64*64)和字节模式,以节省图象文件的存储空间,提高图象处理速度。基本方法是预先设定时间间隔进行采集,也可先以列表模式采集,然后以适当的时间间隔组成图象。

3.门控动态采集:以心电R波为标志,将多个心动周期内相同时相的动态图象相加,使综合图象有足够的计数,以获得心脏功能参数或参数图象。

每R-R间期的帧数:用于测量射血分数时不少于16帧:用于测

量时间相关参数(如充盈率)时应不少于24帧。

图象矩阵:用适当的模拟放大倍数使视野为25cm左右,采用64*64矩阵。

总计数:为了控制定量指标和功能参数图象的统计误差,图象总计数应不小于5000k。

4.全身扫描采集:通过探头与受检者的相对移动,以连续运动或拼接的方式,采集受检者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完整图象。

图象矩阵:图象沿受检者身高方向的像素数目应不小于512。

扫描速度:根据计数率和具体检查项目所需要的总计数决定。

总计数:根据具体检查项目需要决定。一般不应小于1000k。

5.断层图象数据采集:断层数据采集前应对机器进行均匀性和旋转中心校正。SPECT断层一般选用低能高分辨型准直器。

摆位:成像的靶器官原则上应位于视野中心,方位正确,患者舒服,无移动。为了使靶器官在整个断层采集过程中位于视野内,应使探头在0度和90度两个位置靶器官均位于视野内。

采集条件:采集矩阵64*64或128*128。采集总计数应保证每帧计数不小于100k。

断层数据处理和图象重建:滤波函数选择,首先应采用机器内提供的参考条件。如要变动,首选Butterworth滤波函数,取陡度因子小于10,截止频率取中间值,然后根据信息量及临床对病灶分辨的要求作适当调节。如要空间分辨好,截止频率往上调:如要图像平滑,截止频率向下调。

四、图象处理

1.显示:选择适当的色表并调节显示上阈和下阈,以便视觉图象分析。

2.图象运算:适当的图象运算如迭加、相减、增强、平滑等,有助于图象的视觉分析以及定量和半定量分析。

3.感兴趣区分析:方法包括比较感兴趣区的计数、分析感兴趣区时间-计数曲线、获取功能参数图象等。

五、数据存储

1.存储介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等。

2. 文件格式包括INTERFILE文件格式、DICOM文件格式、厂家专用文件格式、通用图象文件格式。

3.数据压缩对原始图象数据采用无损压缩方法;对结果图象采用有损压缩方法。

六、注意事项

1.及时记录显像项目所需受检者相关资料,如身高和体重等。

2.适当处理受检者佩戴或使用的可能影响现象的物品。

3.对体形大、体重高、体位受限的受检者,应注意SPECT的相关

极限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4.准直器和探头体积大、重量高,使用中应注意受检者和操作者

的安全。

5.使用平行孔准直器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其尽量贴近受检

者。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1、凡需放射性核素检查、治疗的病员,由医师填写申请单,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介绍病情,并经核医学科同意,方可办理预约手续。 2、核医学科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分装、投药,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差错事故。 3、病员服用放射性核素前,应严格核对品种、剂量、用法,准确无误后在高活性室内服用。对应用不同放射性核素的病员,应分开病室。 4、检查结果要定期出报告,统一保管资料,定期追踪观察。 5、经常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每月进行一次检修。 6、严格执行放射性核素制剂的有关管理规定。放射性核素应有专人保管,建立并执行来药登记,核对制度,存放于专用储藏室内,设立专用登记本,定期清点,严格交接手续。如有疑问,应马上报告主任和院领导,进行清查。 7、核医学科必须有急救药品、设备,医师要掌握抢救技能。 8、对防护用具、放射性废物及被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管理和处置。 9、按“放射保护规定”做好防护和保健工作。

ECT机房及操作室管理制度 1、ECT机房及操作室的仪器设备(包括空调)由ECT室技术人员负责保管及操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 2、ECT的技术资料由专人保管。 3、对病人耐心体贴,态度和蔼,工作严肃认真,不得在室内谈笑或谈论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显像时认真观察病人,若有异常,立即停止采集。(病情较重者送往急诊室)。 4、实行集体阅片制,经常研究诊断与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报告书写完整,叙述准确、客观,结论明确。 5、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谢绝进入机房。各科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者,每次不得超过两人。一般参观者(包括学生)请勿进入机房,可在观察窗观看。 6、任何人进入机房及操作室,均需要更换拖鞋(或穿鞋套)。注意维护机房及操作室整洁,严禁吸烟。 7、每天上午上班时倒除湿机水,记录温、湿度及仪器使用情况。 8、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检查病人时注意申请单上须有“已记帐”之标记(门诊病人须盖缴款收费专用章)。 9、督促工人,每天搞好ECT室及操作室卫生。定期清洗机房空调过滤网一次。

核医学科专业建设计划和建设总结

2013年核医学科专业建设计划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我科作为云南省最早创建的核医学专业科室,已有近50年的历史。在院领导的关怀下,通过我科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全科员工的不懈努力,我科已发展成为拥有SPECT/CT显像、化学发光和放射免疫体外检测、微量元素检测、核素治疗病房(20张床位)、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在内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并承担着昆明医科大学本科、成教大部份临床核医学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近3年来,我科在业务量,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上均取得了明显和进步。目前,我科有工作人员19名,包括医生7名,护士4名,技术人员 8名;具有硕士学位者2名,博士学位者1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4名,中级7名,初职8名。尽管我科人员构成正趋于合理,但高学历人才相对较少;在大型设备方面,目前附三院和43医院均已购买核医学最先进设备-PET/CT,而我科目前未购买,这对我科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影响。在教学方面,我科老师均是一边忙临床,一边承当教学,因此,在教学文章方面比较缺乏,此外我科的教学劥较陈旧,急需更新。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我院建设“国内先

进、省内领先、面向东南亚一流的综合性医院”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我科要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努力拓展核医学诊疗范围,进一步增加我科的业务量,加强与临床相关科室的合作与沟通,坚持促进自主创新,努力推动学科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三、学科建设目标 1、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选派1-2名教师外出培训。 2、成立科室科研小组,科室力争成为核医学硕士授予点,力争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 发表北大版核心期刊2-3篇。3、发表教学论文1-2篇,申报教改牙、项目1项。4、申报购买PET/CT 及回旋加速器各一台。核医学科 2013年核医学学科建设总结本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科员工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下,我科在学科建设目标方面基本上达到预定目标,具体如下: 1、在科室业务量方面,本年虽有等级医院迎评工作,但在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支持和合乎员工的努力下一,我科总体工作量与2012年相比,总体稳中有升,尤其在SPECT显你方面,9月和11月连续创造了我科SPECT显像的历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核医学科各种规章制度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服务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核医学诊断治疗工作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核医学专业诊断和治疗各环节工作的控制。 3.职责 3.1临床科室医师和核医学门诊医生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申请。 3.2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接诊。 3.3核医学工作人员依据各自职责并按照有关规程进行相应诊疗技术操作。 3.4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的结果回报及咨询,根据适应症确定治疗方案,并随时接受咨询。 3.5核医学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均应严格执行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4.工作程序 4.1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 4.1. 1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预约。 a.核医学实行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开诊,检查完毕后即发放诊断报告。 b.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或核医学门诊医师按规定认真填写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申请单需经核医学医师认定后,即可对病人进行检查或酌情进行预约,检查时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姓名、年龄、门诊或住院号、所用同位素种类、剂量、批号,并要由检查者签名。 c.对于进行核医学治疗的患者,由核医学医师接诊后进行临床体检,填写所需的其它检查项目申请单,嘱咐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完成检查,建立门诊病历,包括病史,体检,检查记录,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用同位素名称、剂量及辅助治疗方案。 4.1.2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 a.上岗工作人员资格的确定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和科内的帮带教培

训,同时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b.认真核对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确定所用同位素种类及剂量。 c.向患者讲清楚可能的治疗效果,中间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4.2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操作 4.2.1依据《开放性放射源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同位素的抽取,给患者服用或注射。 4.2.2依据核医学科(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治疗。 4.2.3检查注意事项 a.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执行各项相关操作规程。 b.工作人员对老幼、重症、残疾患者应给予特殊照顾,检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上下检查台,主动告之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和定期复诊。 c.工作人员在检查治疗完成后应当注重嘱咐患者相关放射防护和排泄物的处理方法,避免亲属不必要的辐射或放射性的污染。 d.若出现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严格执行《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和登记报告制度》 e.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程序〉》 4.3核医学检查完成后结果回报工作和治疗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 4.3.1核医学检查结束后,应由核医学医师即刻填写或在计算机上打印核医学检查报告,完成后即刻交于被检患者或其家属。 4.3.2核医学治疗项目结束后,核医学医生应详细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对于在疗程期间定期来核医学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核医学医生要随时进行对病情的观察并记录。 4.3.3核医学工作人员检查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要认真保存,这样,有利于病人随访、复查、会诊,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借阅手续。 5.相关文件 5.1《核医学科各项工作制度》 5.2《核医学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5.3《核医学科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6.质量记录 6.1《核医学检查登记本》

新生儿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流程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早产儿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 三、硬肿症 四、肺炎 五、婴幼儿腹泻 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七、肾病综合征 八、病毒性心肌炎 早产儿护理常规 症状护理: 1.保暖 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则给予暖箱保暖。 ⑵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 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 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滴管喂奶。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能力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奶量。 3.密切观察病情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⑵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⑶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 ⑷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热水袋水温低于50℃,防止烫伤,随天气变化添减衣服。 2.减少探视,避免与感冒者接触,防止呼吸道感染。 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乳房的护理,勤换内衣,保持皮肤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2,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2。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2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放射科发展思路

本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科室建设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则是无形的软件建设。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医院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1问题 1.1 学科带头人方面科主任在本科室是学科带头人,素质要不断提高,发挥组织能力,领导协调全科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宣讲鼓励能者,防范妒贤嫉能,使科室健康有序发展。 1.2 个人素质方面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不同,工作的主动性也不相同。科室内也经常有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果没有量化指标考核,在每一个人的绩效、进修等方面,很难处理的公平。对待付出者如果处理不公平会挫伤积极性。 1.3 设备使用和保养现在医院使用的X线机、CR、CT、DSA都是集成电路,维修需要专职人员。设备维修和保养原则上医院由设备科负责,由公司派工程师来维修,机器出现故障能及时通知设备科。作为设备使用者科内设备由医生轮流操作,如何能落实责任,规范操作,才能使机器故障率降到最低。在涉及到开机时球管训练、机房内温度、湿度控制,机器外表清洁等诸多操作上的事情责任到人,才能保障规范操作,杜绝责任上扯皮。 1.4 放射防护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患者的防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医务人员需要放射防护,被检查者也需要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要当成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来做。医务人员自身的射线防护已做好,而对被检查者一方常常因为工作忙、患者多而被忽略。 1.5 绩效分配绩效分配是科室最敏感的问题,单纯按职称系数分配存在着同样职称工作量不同,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计件分配出现如科室管理、设备维护保养、防护等科室公共事情无人问津。 2 放射科管理实施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量化考核非常重要,科室要施行量化考核首先要有完整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科室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如下。 2.1 竞聘上岗竞聘上岗可以为量化考核创造条件,科室首先制定各个岗位考核的内容。科室内所有人员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备的资格,对竞聘岗位要求能否胜任,自己认为能完成本岗位工作,提出竞聘上岗的申请。 2.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 2.3 科室管理科室管理包括如下7个方面。 2.3.1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建立如下内容:个人情况、进修晋级、论文发表、业务学习、工作业绩、奖励处罚、年终评语。 2.3.2理财管理建立奖金分配评优制度,依据个人考核结果分配季度或年终奖。每一个人对自己当月量化考核应该大致有数,分管项目年终一次性奖励多少也一目了然。透明的分配制度增进工作积极性,也杜绝了人情方面的任意性及猜疑。 2.3.3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要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性能、使用情况、保养情况、记录每日使用记录本中记录的重大事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中的综合情况等。每天使用有使用记录、机房温度、湿度记录,使用交接班记录。 2.3.4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包括科室工作流程,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人员每日工作的具体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外出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专项主攻项目,突出其单项更高水准。并按月轮流讲课,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整体提高。 2.3.5 物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医疗用品管理、药品管理、消耗品管理、办公用品管理。 2.3.6 放射防护放射防护方面例行职业职能,做好定期检查记录,建全放射防护规章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通用版)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凡需放射性核素检查、治疗的病员,由临床科医师填写申请单,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介绍病情,办理预约手续。做好登记,定期追踪观察。 2、核医学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分装、投药,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造成污染和差错事故。 3、病员使用放射性核素前,应有严格患者识别规范,要核对品种、剂量、用法,准确无误后在实验室内使用。 4、按操作规程经常对机器进行清洁、保养和校正,并进行记录。 5、严格执行放射性核素制剂的有关管理规定。放射性核素应有专人保管。建立并执行来药登记、核实制度,存放于专用储藏室内。设立专用登记本,定期清点,严格交接手续,如有疑问,应马上报告科主任进行清查。 6、对防护用具、放射性废物及被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管理和处置,并有应急处理的预案。

ECT核医学建设项目准备资料

一、基本情况 1. 医院概况以及核医学科概况、该核医学项目改建意义 2.核医学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筑设计单位: 建设地址: 项目性质:新建√(或改建、扩建) 项目定员:人 使用规模:最大日操作量Bq (若有项目的立项批复请附上立项批复的电子版) 2. 项目场址图及核医学科平面布局图 (1) 项目所在场址的平面示意图(在医院平面图上标出核医学科位置)

(2) 核医学科平面布局图详细 (3) 废水衰变池平面图 3.人员结构 核医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有人,包括核医学医师人(职称)、核医学技师人(职称)、医学影像医师人(职称),护士人。并有人取得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 核医学人员构成表 注:表中职业健康体检、防护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填写年份

二、工程分析 1工作流程图 图3-1 放射性核素诊疗工作流程图

核医学主要工作流程 (上述二图仅供制定参考,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订) 2. 核医学诊疗项目(以下仅供参考) (1)SPECT显像: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肾动态显像、肿瘤显像、淋巴显像(含术中淋巴探查)、消化道出血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泛氧显像、放射免疫显像等核医学常规开展的项目。 (2)功能检测:甲状腺摄碘功能检测。

(3)体外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腺系列、甲状腺系列、pro-BNP等。 (4)内照射治疗:甲亢、甲癌及骨转移癌等内照射治疗。 三、辐射源项分析 1.放射性核素应用情况 表1 放射性核素应用情况

表2 放射性核素应用情况2(供参考) 2. 成像装置 拟购SPECT-CT,生产厂家:型号:

核医学科防范差错事故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5763 核医学科防范差错事故制度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核医学科防范差错事故制度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防范意识。 2、发出报告前做好审核工作。 3、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人应向科室领导作口头或书面报告,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害控制到最小程度。并要及时寻找差错原因。 4、定期在科会上报告讨论,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加强防范意识,防止再度发生。 5、经常进行安全医疗教育,避免差错事故的发

生。属于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应及时报告医务处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湖北省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2、皮内注射术 3、肌内注射术 4、静脉留置针技术 5、吸痰 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 7、口腔护理 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 10、徒手心肺复苏术 11、电除颤技术 12、鼻饲(肠内营养) 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14、导尿术 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16、胃肠减压技术 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8、痰标本采集法 19、轴线翻身法 20、血糖检测技术

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 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 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 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护理_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一、手卫生 二、无菌技术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四、口腔护理技术 五、导尿技术及护理(女病人) 六、灌肠技术 七、氧气吸入技术 八、雾化吸入疗法 九、血糖监测 十、口服给药法 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四、静脉采血技术 十五、静脉注射法 十六、肌内注射技术 十七、皮内注射技术 十八、皮下注射技术 十九、物理降温法 二十、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三、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二十四、患者入/出院护理 二十五、膀胱冲洗的护理 二十六、患者跌倒的预防 二十七、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一、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手干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83 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设立专职、兼职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放射性药物及受检者的安全、防护。 2、从事放射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及健康条件,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并定期进行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 3、定期对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4、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被盗和损坏,未经审批,不得私自转让、转移放射源。 5、放射源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账目清楚、相符,记录完整。 6、应配备并坚持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能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她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经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精心整理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2,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2。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2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精心整理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标准版)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79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标准版) 1、凡需放射性核素检查、治疗的病员,由临床科医师填写申请单,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介绍病情,办理预约手续。做好登记,定期追踪观察。 2、核医学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分装、投药,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造成污染和差错事故。 3、病员使用放射性核素前,应有严格患者识别规范,要核对品种、剂量、用法,准确无误后在实验室内使用。 4、按操作规程经常对机器进行清洁、保养和校正,并进行记录。 5、严格执行放射性核素制剂的有关管理规定。放射性核素应有专人保管。建立并执行来药登记、核实制度,存放于专用储藏室内。设立专用登记本,定期清点,严格交接手续,如有疑问,应马上报

告科主任进行清查。 6、对防护用具、放射性废物及被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管理和处置,并有应急处理的预案。 7、每天由上级医师主持的集体读片制,确保诊断质量,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8、按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核医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9、进修或实习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