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硬盘各项参数C1详解

硬盘各项参数C1详解

硬盘各项参数C1详解
硬盘各项参数C1详解

IT168 评测】迅雷下载到底伤不伤硬盘?长期以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定论,大多数都是用户用自己的使用经验来做出结论,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电源或者主板质量差,也会造成硬盘损伤,因此很难确定到底是不是迅雷的过错。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次时间跨度为80天的详尽测试,希望以一个准确的结果来帮助大家认识这个问题。

我们这样做测试

测试仍然使用HDtune这款软件,毕竟其内置的各种监控功能非常全面,测试之前,我们利用HDtune对硬盘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扫描,此时HDtune会自动生成硬盘的扫描日志。之后的80天里,这台电脑一直用迅雷下载各种电影,其间电脑偶尔会关机。当测试结束,也就是80天之后,再次用HDtune检查硬盘的状态,看看经过如此长时间的迅雷下载后,硬盘的各项数值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

而在HDtune所提供的各项数据中,我们重点观察05、0A、C4、C5、C0、C1这6个值,因为也只有这6个值和硬盘健康关系最大。最后,我们还将通过DiskCountersView这款软件,随时观察在下载过程中,迅雷对硬盘的读取情况。

经过80天下载,硬盘总共工作时间为1067个小时,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13.4个小时。这其间总共下载的数据量约为1.5TB,因为下载时速度并不是满载,最高速度有300KB/S左右,而当网络比较拥挤时,经常都只维持在几KB的速度。

▲开始测试前硬盘通电4576小时

80天后硬盘体检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05:重新映射扇区计数

硬盘发现一个读、写或校验错误时,会将这个扇区重新映射并将数据转移到一个特殊保留的空闲区域,这些区域就称为重新映射扇区。也就是说,硬盘是无法通过检测来发现“坏块”的,所有的坏块都被隐藏到重新映射的扇区里面,当然这样读写速度会受影响变慢。更简单的说法就是告诉你,你的硬盘中的“增长缺陷表”还有多少剩余。

经过80天下载,硬盘的05数值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之前的检查结果,和下载完成之后的数据完全一样。可以说迅雷在这方面对硬盘并没有造成影响。

▲重新映射扇区计数没有显著变化

0A:马达重试计数

如果硬盘第一次启动并不能成功达到标准转速,就会重新启动马达。而这个属性存储的就是马达为了达到标准转速而进行启动尝试的总计数。如果数值高可能电路或是硬盘的保留区有问题,说明硬盘的机械系统出现了问题。

这个数值同样没有发生变化,其实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测试使用的硬盘,并没有受到电源质量的干扰。因为一旦外部供电频繁发生波动,0A值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为了尽可能保证稳定性,测试使用的是一台笔记本,其硬盘不会像台式机那样容易受到外部供电的干扰。

▲马达重试计数也没有显著变化

C4:重新映射的扇区事件计数

这个数值指硬盘内部发生坏块后,重新做映射操作的次数。其实只有当硬盘内部出现坏道的时候,才会重新做映射操作,如果这个数值越大,也就表明硬盘内部出现坏块,或者就是频繁地出现读写失败,这些都是硬盘故障的前兆。

测试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这80天的时间里,硬盘的这个数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重新映射的扇区事件计数没有任何变化

C5: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

这就是指等待映射的扇区数,也就是“不稳定的”扇区数。如果不稳定的扇区随后被读写成功,这个值会降低,扇区也不会重新映射。(P.s 这个值有时候会有问题,因为带缓存写入不会重新映射扇区,只有直接读写才会真正写入磁盘。)而如果读写不成功,那么就将被映射到保留扇区中。这个属性可以和前面所说的重新印映射扇区技术相结合进行判断。如果这个属性的数值异常,很可能表明硬盘的不稳定扇区太多,即将死亡。

这个数值其实指的是硬盘潜在的危险,但经过80天下载后,测试用的硬盘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没显著变化

C0:断点磁头缩回计数 C1:磁头伸出周期计数

注:读取错误率数值越小,硬盘越健康

C0和C1可以说明硬盘的使用情况,一般来说这两个属性的数值应该相差无几,如果某个属性明显高出,那么就说明硬盘可能存在机械故障。西部数据的某些绿盘中,由于其磁头复位技术的存在,“C1”值可能会出现异常。测试使用的硬盘同样为西部数据,但由于其型号比较老,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到这里,测试数据终于发生了明显变化,硬盘的C0和C1值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但要注意,硬盘在正常过程中,C0和C1值是必须增长的,因为硬盘磁头需要不断地定位以获得数据,因此这种增长是正常的,我们关键是注意其“当前”和“阙值”“最差”之间的关系,测试硬盘在这方面并没有变化,因此也就可以大致认为,迅雷下载并没有影响到硬盘。

▲断点磁头缩回计数正常增长

▲磁头伸出周期计数没有暴发性增加

写在最后:即时转存已下载的文件可显著减轻硬盘读写负担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使用DiskCountersView这款软件来观察硬盘的读写状况。在软件主界面上,会清晰地显示出硬盘的读写状态。

在开启迅雷之后,系统盘会一直处于读写状态,即便是此时没有任何其他操作,只有迅雷运行,也是如此。同时,迅雷的下载文件目标存储位置也会处于读写中,比如你设定迅雷下载文件放在D盘,那么D盘也会一直读写,但这个读写和下载速度有关系,当网络拥挤,迅雷中没有任何网络流量或者流量很小时,D 盘的读写就很少。

但是,存放文件的盘会一直读写,比如你下载后,所有的电影都是放在F 盘上,尽管这些电影已经下好了,也不在迅雷的“正在下载”任务列表中,但F 盘会一直读写,其实这就是迅雷在将下载好的文件进行上传。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文件转存一次,比如从F盘存到移动硬盘上去,此时文件就不会继续上传了。

经过80天的下载,这款硬盘在迅雷的重压下,整体仍然保持了健康状态,各项检查数据仍然正常,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迅雷下载对硬盘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经过80天测试硬盘健康状况良好

▲用DiskCountersView监测硬盘读写频率

硬盘个参数的含义及选择

菜鸟学堂专家解读内存硬盘参数含义 相关专题:技巧 时间:2009-09-03 05:22 来源:中关村在线 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学生们的暑期也已经结束。就在9月1日开学的当天,笔者就发现北京的交通变得更加拥堵,因为赶着送孩子上课的车都已经在路上。从往年来看,开学也意味着中关村装机高潮即将来临,毕竟很多外地来京上学的朋友不会把家里的电脑扛过来,而是选择就近组装一台新机器,毕竟现在DIY配件价格不断下跌,一台主流配置也就3000左右。 对于攒机高手而言,组装一台机器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大部分刚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菜鸟。由于之前的学业繁重,所以对于电脑方面比较欠缺,也是在所难免。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可爱的菜鸟们对三大件中的硬盘和内存做一个系统复习,并且由浅入深的通过讲解、评测看看参数与性能的关系,下面就开始上课了。 ●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硬盘背面PCB详解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 左右。 在了解完硬盘主要参数后,下面笔者教大家来通过硬盘标示来了解该块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等等。

硬盘参数

硬盘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硬盘 问:什么是硬盘? 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 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 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

硬盘数据怎么样拷贝出来

硬盘数据怎么样拷贝出来 硬盘数据拷贝方法一: 1、将硬盘装入台式机,通过台式机读取,拷贝至硬盘或移动硬盘。 2、购买使用3.5寸硬盘盒,将该硬盘组成移动硬盘,然后再任何电脑上读取并拷贝。 硬盘数据拷贝方法二: 电脑是可以用双硬盘的 1.硬盘排线的和电源插口之间有一组跳线槽(跳线槽里面有一个小胶塞,可以取出来,插到另外一组跳线),你首先要把新的硬盘的跳线改为主盘,旧硬盘的跳线改为从属盘,硬盘的表面有跳线的说明,英文:maoter主盘,slave从属盘, 2.改好后把排线接好,先插主盘,后插从属盘,可以同用一条排线,一般的排线都有两个插口,主盘要优先;如果你的电脑有两个ide排线接口,可以用两条排线,一条排线接一个硬盘 3.接好电源,固定,开机就ok啦 4.如果你的旧硬盘性能差的话,有时会影响新电脑速度,建议在拷贝完旧硬盘的文件后,关机把它卸掉,不要啦。 另外:如果你的旧硬盘是ide接口的(排线),新的是sata接口的(一条小线),就各自接各自的接口,都可以用哦 硬盘数据拷贝方法三:

前提是硬盘没有任何损坏,且要确保硬盘的接口是否正确,ide是较长的,sata接口较短) 1、在网上购买一个硬盘盒和电源(确保是兼容的接口,电源依照需求来看,3.5英寸硬盘必须供电,2.5英寸可以usb供电),使用usb数据线拷贝资料。 2、将硬盘从原主机上拆下(确保是兼容的接口)将其临时装入可以使用的台式机。使用u盘制作一个windows pe启动盘,在pe 环境下将资料拷贝出来。(如果台式机支持双硬盘,可以进入本身的系统拷贝)。 相关阅读: 硬盘简介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1.教你彻底删除硬盘中的数据方法

硬盘主要参数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作为电脑主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可以说在整个电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数据都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这些数据比硬盘本身甚至整台电脑都要宝贵许多。 探秘硬盘内部结构 而我们平时了解硬盘,主要是从外观以及容量、性能等各种参数去认识,它的内部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相信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笔者就通过工具把一块硬盘大卸八块,跟大家一起探秘一下硬盘内部精密的结构,一起来看下吧。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没事千万不要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是不能沾染灰尘的,否则立即报废。我们本次的硬盘是已经不能使用的了,所以看了本篇文章的童鞋拆硬盘后导致硬盘坏了可不要来找我,嘿嘿。

在实际动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硬盘结构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马达、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一般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同时在硬盘的一端有数据接口和供电接口设计。

要拆解硬盘,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硬盘的安装螺丝是使用特殊的内六角螺丝,而且螺丝中心呈凹形,所以使用普通螺丝刀是没法拧开的。 拆掉六个螺丝之后就可以将电路板分离出来,这时可以看到,电路板和硬盘体之间还有一层软垫,以减免两者间发生短路的几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硬盘采用了Marvell 88i8845E-BHY2主控芯片,内部集成了32MB缓存,而电机控制芯片则来自于SMOOTH的L7251。 出处:pconline 2010年09月09日作者:天涯为客责任编辑:lvke 要想打开硬盘,我们首先要把硬盘正面的9个安装螺丝拆卸下来。从上图可以看到,除了外围的7个螺丝外,硬盘的标签下面还隐藏有2个螺丝,大家拆卸时需要注意。

硬盘的基本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 一、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 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 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目前的主流硬盘的容量为10G和15G,而20G 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例如火球10G 的价格为1000 元,每G 字节的价格为100 元;而火球15G 的价格为1160,每G 字节还不到80 元。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硬盘的单碟容量为6.4G 以上,而更高的则已达到了10G。 ?二、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目前市场上主流IDE 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 或5400rpm,Seagate 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 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 硬盘中转速最快的。至于SCSI 接口的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7200rpm 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三、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

手把手教你如何彻底删除硬盘数据

对于本机删除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殊处理,系统只是把文件分表中的文件名删除,而真正的数据还在硬盘上,采用FINALDATA、RECOVERALL等软件很容易就可把已经所谓删除的文件恢复回来。所以,要真正地删除文件,要用软件对硬盘进行处理。原理就是生成文件内容随机(也可指定)的文件把硬盘的剩余空间填充一次(或多次),这样,用恢复软件恢复出来的文件就是无用的内容了。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硬盘进行彻底的清理。对于平时删除单个的文件或文件夹来讲,可以使用文件粉碎机如DA TAERASE、WIPE INFO等软件。下面分别就几个较好用的软件进行说明: 工具/原料: CleanDiskSecurity 诺顿系统工具中的Wipe info工具 CleanSpace 、Recoverall 瑞星杀毒软件文件粉碎功能 金山杀毒软件文件粉碎功能 360文件粉碎工具 软件一:CleanDiskSecurity 1---下载后双击进行安装(注意记住安装的目录): 2--- 安装安后从安装的目录中运行该程序(开始菜单中没有):

3---选择相应的磁盘进行清除。根据重要程度选择是简单擦除还是采用NIS或GUTMANN 擦除方法。此软件还有清除文件列表,历史记录等功能。根把情况可以选用。 注:如果是磁盘是NTFS文件系统,使用此软件后用恢复软件是找不出任何东西的。如果是AT32文件系统,用此软件处理后文件内容已经没有,但文件名还可恢复出来。所以,如果是FAT32文件系统,请不要使用此软件,而可选用下面的软件。 软件二:诺顿系统工具中的Wipe info工具 下载后运行NU目录中的NUCD.EXE文件 点击Wipe Info 单击右下角的Option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Wipe type,如图所示: 在这里可以选择快速清除还是用采用政府级的清除,选用后者,安全级别高,可靠性好,速度稍慢,可对最后一次写入磁盘的内容进行设定。选择完后,点击OK回到主Wipe Info 主界面。 选择菜单Actions下的Wipe Free Space,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磁盘就可用在第五步中设定擦除方法对磁盘剩余空间进行抢擦除了。 此软件除了对磁盘剩余空进行清理外,还可对单个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安全删除。方法很简单,可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拖入Wipe Info窗口中再按Wipe All按钮就OK了。

硬盘黄色警告对照查询 硬盘检测参数详解

硬盘黄色警告对照查询硬盘检测参数详解一、SMART概述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就是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发生这种问题,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至少让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把重要资料转移到其它储存系统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9337硬盘阵列中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值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和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

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如何将一硬盘转接到另一台电脑上作为第二硬盘

你是不是说在你的电脑上运行别人的硬盘,读里面的数据? 那样得用IDE或SATA转USB接口 把主板上的线从硬盘口拆下来,换上转接口就可以像U盘那样读到了 每个硬盘线的线上不是都有两个插槽么, 你把想作为主硬盘的插在靠边的口上,然后把硬盘跳线插在master上 然后把从硬盘,也就是第二块非系统硬盘插在线中间的插口上,跳线插在slaver 上 这样就很简单了,电源线,任意都可以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原来的硬盘不动,把光驱数据线拔下来插在第二块硬盘上,也可以,这样比较简单,也不用动跳线 两块硬盘一块上有系统我想在另一块上装系统而原来的那一块作为备盘怎么做 很简单的,在BIOS里设置为用第二块硬盘启动,然后用光盘安装在这个盘上就行了,不会对第一块盘产生任何影响,完全可以作为备盘,我就经常这么做的。只要这块硬盘先启动,就会自动识别为C盘的,比如你第一块盘有3个分区,第二块有2个分区,则系统安装在第二块后,默认把第二块的两个分区识别为C、D盘,把第一块盘的三个分区识别为E、F、G,而且装好系统后,除了C盘编号不能改之外,其它的都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里面去修改盘符。等到什么时候你还需要用第一个盘启动,只需在BIOS里改回来启动顺序就行了。 这种办法与双系统不同的是,你卸掉任何一个硬盘,都不会对另外一块盘的系统产生影响。而且对分区编号的设置也比双系统灵活。 无法识别新装的硬盘,可能是以下原因:您现有的硬盘的跳线是副设备,而新硬盘的跳线恰好是主设备,所以系统引导时在新硬盘里找不到操作系统,此因无法引导成功。解决办法就是把旧硬盘设成主设备,

新硬盘设成副设备即可。另外在cmos里设置的话,只是引导顺序而已,一般第一引导设备是光驱,第二引导是您的系统所在的那块硬盘hd0,其次是另外一块硬盘hd1。建议您把两种方法分别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些问题造成的。 正确安装双硬盘/双光驱 加装一块大肚硬盘或高速光驱,成为不少电脑玩家近来的实际行动。在实际安装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与身边的朋友们交流也积攒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就想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想装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安装双硬盘/双光驱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设备的空间。硬盘与光驱都是IDE接口的设备,而现在的电脑内一般都有2个EIDE接口,最大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来挂4块IDE 兼容设备。因此,如果你在电脑内没有增加过其它IDE接口设备的话,应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二个硬盘或光驱。 其次要当心机箱内电源功率大小。由于不少老式机内所提供的电源输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购机后又自行装上了其它一些新设备,如VOODOO类显卡(笔者就是)、网卡、内置MODEM等等,所以满负荷的老电源能否再为新硬盘或光驱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就很值得怀疑了。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它带来的后果轻则死机,重则会使你的硬盘或光驱提前光荣"退休"。因此,笔者认为最好把你的电源换成230W以上。 最后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设备。因为现在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标准。而要想发挥出它们速度快的优势,必须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按理说,Ultra DMA标准都已出来两年多了,现在的主板当然是没问题的了。但一些玩家限于条件还在使用一些老主板,如HX、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标准。这样一来即使装上了新硬盘或光驱,也只能降级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发挥不出DMA模式传输数据快的优势。所以,对于能够且有条件把主板BIOS升级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级再安装。 二、安装前的正确规划及跳线设置 为了能发挥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速度快的优势,在安装时应尽量把它们与老设备(不支持DMA模式)分开,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盘线)。可分以下二种情况: ①加装第二光驱:可让新光驱单接一个IDE接口,而把原硬盘和老光驱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硬盘设为主盘,老光驱设为从盘。(具体设置方法可参看硬盘或光驱面板上所印说明文字或图形)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 一:硬盘的组成 1、接口 IDE:IDE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的IDE接口,也叫ATA 接口,PATA接口、并行ATA接口,并口。 SCSI:SCSI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SCSI接口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度比ATA高,CPU的占用率很低,一般应用于服务器 SAS:即串行连接SCSI、兼容SATA、一般也是用于服务器。 Serial ATA:Serial ATA称为串行ATA接口(SATA接口),这是相对于IDE的并行接口来说的,与IDE接口比SATA接口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图从左至右分别为IDE-SCSI-SATA 2、控制电路板 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如下图! 3、硬盘部结构 磁头组件: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有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 磁头驱动机构:磁头驱动机构由声圈电动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新型大容量盘有防震动机构。 磁盘片:磁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硬盘的盘体有一个或多个重叠在一起并由垫圈隔开的磁盘片组成。 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马达等。如下图所示:

4、硬盘逻辑结构盘面 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即上、下两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面,也有个别的硬盘盘面数为单数的。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0”开始编号。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磁道从外向从0开始编号。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为柱面,柱面和磁道一样,由外向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首先在同一柱面从0磁头开始进行读/写操作,依次向下直到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都读写过数据将柱面读完写满之后,才移到下一个柱面 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在磁道上,按照一定的数据位长度截取的圆弧就是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的读出或写入。 簇:操作系统都是以簇为单位的文件来分配磁盘空间、每个簇只能由一个文件所占用、及时这个簇只有几字节、决不允许两个文件以上的文件公用一个簇、否则会造成数据的混乱。如下图!

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配置

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配置 重选概念和分类: 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指UE在空闲模式下通过监测邻区和当前小区的信号质量以选择一个最好的小区提供服务信号的过程。当邻区的信号质量及电平满足S准则且满足一定重选判决准则时,终端将接入该小区驻留。 小区重选过程包括测量和重选两部分过程,终端根据网络配置的相关参数,在满足条件时发起相应的流程 重选分为: 系统内小区测量及重选:同频小区测量、重选和异频小区测量、重选 系统间小区测量及重选 LTE中,SIB3-SIB8全部为重选相关信息 重选优先级 与2/3G网络不同,LTE系统中引入了重选优先级的概念 –在LTE系统,网络可配置不同频点或频率组的优先级,通过广播在系统消息中告诉UE,对应参数为cellReselectionPriority,取值为(0….7) 系统内同频优先级 系统内异频重选优先级

异系统优先级 –优先级配置单位是频点,因此在相同载频的不同小区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通过配置各频点的优先级,网络能更方便地引导终端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驻留达到均衡网络负荷、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UE信号质量等作用 重选优先级也可以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告诉UE,此时UE忽略广播消息中的优先级信息,以该信息为准。 消息块所在域对应载频 SIB3cellReselectionServingFreqinfo 当前载频,即服务小区载频 SIB5interFreqCarrierFreqLIst 某个E-UTRA异频载频 SIB6carrierFreqListUTRA-TDD 某个UTRA-TDD载频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 针对用户:一次性购买了多台机器,但是网络或者网卡不支持网络克隆的朋友们。 我们用:A代表没有系统的机器 B代表有系统的机器(母机) 前提1:我们在B机器上做好系统,把需要的软件、驱动、系统备份、确认都装好,而且还要确保能够正常使用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拷了。 前提2:A硬盘容量≥B硬盘容量、机器型号要保证一样)因为在硬盘对拷的过程中,是把B机器上所有的数据原封不动的拷贝到A机上。 前提3:要把A机器上的硬盘取下,挂到B机器上,组成双硬盘,并注意接口(IDE的还要注意跳线) 下面我们就讲一下硬盘对拷的具体步骤: 一键Ghost 要在B机器上安装好GHOST11.0(或更高版本),然后关机。 1:把A机器拆开,把A机器上的硬盘和数据线拆下来挂到B机器上面。(这里我用的是串口盘,如果是并口,一定要注意跳线)。 2:先启动A机,5-10秒钟后,再启动B机,当B机进入Windows和Ghost的选择界面时,我们选择GHOST,在里面选择GHOST 11.0。

3:进去后,,就是我们常见的GHOST界面。。。。我们选择Local——Disk——to Disk。 4:然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里面有两行,显示的是B 机和A机的硬盘大小,在这里,我用的两台机器都是160G 的硬盘,我们把B机选中点OK、再把A机选中点OK。 5:它会再弹出一个对话框,,就是我们给B机的分区,,在这之前,我给B机做系统的时候分的是三个区,我们只选择OK 即可。 6:点击 Yes就, 可以做 系统了。

*1: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做到6步的时候,点了YES以后,会出现这个对话框。这时我们就点“OK” *2:然后我们点击“con……” 。 *3:这样又可以继续做了。(出现这样的原因。 是由到B机对拷系统的次数太多了所以出现了。串口盘,它的插拨次数,是有限止的,一般在20次左右。所以硬盘对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母机做10-15台机器的时候一定要换母机。换的时候,只要是刚拷完系统的机器都可以拿出来做母机) 记住,,给A机导完之后,,,把A、B两台机器关机,,然后把A机插在B机上面的硬盘数据线拨下来,,,插到本机上面。这样就OK了 还有当A机的系统做好以后,一定要把电脑的名称改掉。(不要说,你不会改电脑名称呦,要是真的不会,,看下面)不然,A机和B机如果在同一个网段工作的话,会出现系统重名呦。HOHO,这样就完成了。 ghost 双硬盘对拷图解与使用小技巧

机械硬盘硬件参数及结构解析

机械硬盘硬件参数及结构解析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硬盘背面PCB详解: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

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在了解完硬盘主要参数后,下面笔者教大家来通过硬盘标示来了解该块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等等。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硬盘有好多牌子,但主要参数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手拿硬盘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防止被js忽悠。

解读硬盘各项基本参数

前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电脑用户来说,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只是电脑系统中用来存储数据的一个载体,除了容量和价格上的差异以外好像并没有其它太大的区别。 硬盘 其实不然,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都影响着这个硬盘在各个方面的性能表现,与整个电脑系统的性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让大家在以后买硬盘时可以更得心应手,不再被忽悠。 -------------------------------------我是分割线 ------------------------------------ 温馨提示:如果您不了解硬盘内部结构,请阅读: 探秘硬盘内部结构: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6409470.html,/cpu/study_cpu/1009/2215404.html --------------------------------------------------------------------- --------------- 硬盘基本参数:容量 作为整个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不过由于硬盘厂商在标称

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往往会比标称值要小一些。 250G B硬盘可用容量为232.88GB 硬盘的容量参数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的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达到了250GB~750G B不等。

LTE常用参数详解

LTE现阶段常用参数详解 1、功率相关参数 1.1、Pb(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 功能含义:Element)和TypeA PDSCH EPRE的比值。该参数提供PDSCH EPRE(TypeA)和PDSCH EPRE(TypeB)的功率偏置信息(线性值)。用于确定PDSCH(TypeB) 的发射功率。若进行RS功率boosting时,为了保持Type A 和Type B PDSCH 中的OFDM符号的功率平衡,需要根据天线配置情况和RS功率boosting值根 据下表确定该参数。1,2,4天线端口下的小区级参数ρB/ρA取值: PB 1个天线端口2个和4个天线端口 0 1 5/4 1 4/5 1 2 3/5 3/4 3 2/5 1/2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PB取值越大,RS功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能获得更好的 信道估计性能,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但同时减少了PDSCH (Type B)的发射功率,合适的PB取值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 提高小区覆盖性能。 取值建议:1

1.2、Pa(不含CRS的符号上PDSCH的RE功率与CRS 的RE功率比) 功能含义:不含CRS的符号上PDSCH的RE功率与CRS的RE功率比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在CRS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该参数会增大数据RE功率 取值建议:-3 1.3、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初始接收目标功率(dBm)) 功能含义:表示当PRACH前导格式为格式0时,eNB期望的目标信号功率水平,由广播消息下发。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需要结合实际系统中的测量来进行。该参数设 置的偏高,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设 置偏低,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 网吞吐量。 取值建议:-100dBm~-104dBm 1.4、PreambleTransMax(前导码最大传输次数) 功能含义:该参数表示前导传送最大次数。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最大传输次数设置的越大,随机接入的成功率越高,但是会增加对 邻区的干扰;最大传输次数设置的越小,存在上行干扰的场景随机 接入的成功率会降低,但是会减小对邻区的干扰 取值建议:n8,n10

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硬盘中的数据

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硬盘中的数据 随着硬盘价格的持续走低,500G、1T、2T这样的大容量硬盘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买了大容量硬盘,自然要淘汰之前使用的小容量硬盘,可是这淘汰下来的硬盘该如何处理呢?一扔了之很可能造成冠希哥的悲剧,因为你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并没有被完全删除,即使格式化也是可以恢复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硬盘中的数据,保证淘汰的硬盘不至于泄露我们的隐私呢?下面小编整理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硬盘中的数据,仅供参考。 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硬盘中的数据 编辑提示:为什么删除的数据可以恢复? 有的朋友会感到奇怪:我明明把数据删除了,并且清空了回收站,为什么又能够找回来呢?这就得从硬盘记录数据的原理说起: 当我们向硬盘里存放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会在硬盘的文件分配表内写上文件名称、大小,并根据数据区的空闲空间在文件分配表上继续写上文件内容在数据区的起始位置,然后开始向数据区写上文件的真实内容,这样一个文件存放操作才算完毕。

而当我们删除文件时,其步骤却比建立文件要简单的多。我们执行删除操作后,系统只是在文件分配表内在该文件前面写一个删除标志,表示该文件已被删除,他所占用的空间已被“释放”,其他文件可以使用他占用的空间。所以,当我们删除文件又想找回它(数据恢复)时,只需用工具将删除标志去掉,数据就被恢复回来了。当然,恢复的前提是没有新的文件写入,该文件所占用的空间没有被新内容覆盖。 方法一:完全格式化和低级格式化 通常我们想清除某一分区上的所有数据,一般会在格式化界面选择“快速格式化”,这样就可以快速清除分区里的所有数据。但是“快速格式化”用在旧硬盘上显然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仅仅是清除了数据,其效果和我们删除文件并清空回收站差不多,因此对付旧硬盘上的数据,需要采用强度更大的“完全格式化”和“低级格式化”。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完全格式化”不仅会清除硬盘上的数据,还会重新生成引导信息,初始化文件分配表,标注逻辑坏道等。而“低级格式化”则会将硬盘磁片划分一个个同心圆、半径不同的磁道,还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因此,“完全格式化”可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用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莫过于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现硬盘崩溃了。诸如RAID的备份和存储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候帮用户恢复数据,但为预防硬件崩溃造成数据丢失所花费的代价却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用户从来没有提前考虑过在这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时。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都属于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可预测的情况,如果能通过磁盘监控技术,通过测量硬盘的几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那么在发生故障前,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使用者把重要资料转移到其它储存设备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 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

值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以及设定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就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SMART的目的是监控硬盘的可靠性、预测磁盘故障和执行各种类型的磁盘自检。如今大部分的ATA/SATA、SCSI/SAS和固态硬盘都搭载内置的SMART系统。作为行业规范,SMART规定了硬盘制造厂商应遵循的标准,满足SMART标准的条件主要包括: 1)在设备制造期间完成SMART需要的各项参数、属性的设定; 2)在特定系统平台下,能够正常使用SMART;通过BIOS检测,能够识别设备是否支持SMART并可显示相关信息,而且能辨别有效和失效的SMART信息; 3)允许用户自由开启和关闭SMART功能; 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提供SMART的各项有效信息,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能发出相应的修正指令或警告。在硬盘及操作系统都支持SMART技术并且开启的情况下,若硬盘状态不良,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SMART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英文警告信息:“WARNING IMMEDIATLY BACKUP YOUR DATA AND REPLACE YOUR HARD DISK DRIVE,A FAILURE MAY BE IMMINENT.”(警告:立刻备份你的数据并更换硬盘,硬盘可能失效。)

常用重选参数解释

一、LTE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2.1小区重选相关知识: 2.1.1小区重选知识 小区重选指(cell reselection)指UE在空闲模式下通过监测邻区和当前小区的信号质量以选择一个最好的小区提供服务信号的过程。当邻区的信号质量及电平满足S 准则且满足一定重选判决准则时,终端将介入该小区驻留。UE驻留到合适的小区停留1S后,就可以进行小区重选的过程。小区重选过程包括测量和重选两部分过程,终端根据网络配置的相关参数,在满足条件时发起相应的流程。 2.1.2重选的分类: ?系统内小区测量及重选; ?同频小区测量、重选 ?异频小区测量、重选 ?系统间小区测量及重选; 2.1.3重选优先级概念: ?与2/3G网络不同,LTE系统中引入了重选优先级的概念: ?在LTE系统,网络可配置不同频点或频率组的优先级,通过广播在系统消息中告 诉UE,对应参数为cellreselectionPriority,取值为(0….7);(注:0优先级为最 低,现网同频设置为5;异频设置宏站加室分底层&高层设置为6,室分高层加宏 站为4,室分底层加宏站为5.) ?优先级配置单位是频点,因此在相同载频的不同小区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通过配置各频点的优先级,网络便能方便地引导终端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驻留达 到均衡网络负荷、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UE信号质量等作用; ?重选优先级也可以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告诉UE,此时UE忽略广播消息中的优先级信息,以该信息为准; 网络主动引导UE进行系统间小区重选,完成CS域语音呼叫等; 2.1.4重选系统消息: LTE中,SIB3-SIB8全部为重选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本文的相关内容。 图为:硬盘的内部结构 工作时,磁盘在中轴马达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而磁头臂在音圈马达的控制下,在磁盘上方进行径向的移动进行寻址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

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数据传输率(DTR,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 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