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木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木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发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 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憧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木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日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2.分析错误意识产生的根源,说明意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3.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世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世界构成及其木质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世界的木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

人类改造门然的活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始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社会的发展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3)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

人足特殊的和高级的物质形式;人El身能力的发挥取决于对日身物质潜能(体能和智能)的开

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人的活动受门然界的制约,人们利用门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的活动受社会的制约,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料牛产方式是每一代人生产和生活的出发点。

人的活动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既从外部世界的客观实际出发,也从自身条件的客观实际出发。

2.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1)人的能动性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木特点。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为“想”和“做二

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使人得到真知;但是人的头脑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谬误和迷信观念。

(2)人的能动性的两种后果

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革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行动,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坐等、无所作为是不对的;否认客观规律性,不顾客观事实、客观条件主观蛮干也是不对的。

3.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

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爱护I'I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同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使现代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

青年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

(2)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依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个人又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青年学生要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现实,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木对立的世界观。

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1)用联系、发展和矛盾和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事物都址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憧得事物就是对立统一,就是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正确对待内闪和外因,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认清重点和主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要求认知

1.了解联系的涵义。

2.了解发展的涵义。

3.识记矛盾的涵义。

4.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5.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6.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运用

1.举例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二

2 .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一两个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学内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事物内部以及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青年学生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克服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倾向。

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根木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发展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推动事物发展要秩序渐进,把握“火候”(时机)。

(3)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

(4)刚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青年学生要学会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善于发现并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学会掌握“适度”原则,把远大目标和日积月累的努力结合起来。

正确看待前进和曲折的关系,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动力

事物门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学会正确看待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正确处理个人成长过程中主观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3)坚持重点论和两点沦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正确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坚持重点沦和两点论的统一,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问一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做到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自觉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运川科学思维的方法,透过现象认识木质;努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

2.识记实践的基本涵义及其特点。

3.识记现象与木质、偶然及必然、原因与结果的基木涵义。

4.理解对事物木质的认识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

5.理解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

6.理解创新能力与提高理性认识水平的关系。

运用

1.举例说明认识是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

2.举例说明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实际体验把握事物本质的关键,是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4.学习体验创新思维;结合实际开展“合理想象”的活动。

教学内容

1.实践出真知

(1)实践址认识的来源

实践及其特点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2)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3)注重实践、学会学习

青年学生要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要学会学习,努力把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变为日己掌握的知识。

2.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1)透过现象看木质

现象和木质。

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现象,识别假象,揭示木质。

(2)正确认识偶然与必然

偶然性和必然性。

认识事物要善于从大量的偶然性中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3)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

由结果追溯原因和根据原因预见结果,是认识事物、增强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预见性的重要方法。

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1)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充分认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木观点,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投身两个文明的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木涵义。

2.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木涵义。

3?识记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基础。

4.识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运用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先进生产力。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举例说明什么是先进文化。

4.举例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5.举例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木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教学内容

1.生产活动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木的活动

人类的活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物质生产活动足最基木、最具基础性的活动。

人类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墓木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受物质牛产活动的制约。

(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足人类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适应人类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索。

牢固树立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因素。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各个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以及由前两者所决定的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是适应一定生产力水平而形成的,生产关系形成后有相对的稳定性。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对生产力有阻碍和破坏作用。

(3)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牛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在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的思想、观点及观念形态。社会意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落后的文化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的作用。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四有”新人

建设精神文明包括推动教育、科学、文化的进少和促进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用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方针。

(%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木质和人生价值的木内容,理解人生的基木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实践中走好人生之路。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2.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3 .识记人生价值的内涵。

4.理解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5.正确理解集体主义行为准则。

运用

1.举例说明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性。

2 .分析判断在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各种错误观点。

3.实际体验集体主义原则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

教学内容

1.人生的基本问题

(1)人是社会的人

人的木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生的基木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利用社会条件使个人得到发展,通过个人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正确处理义与利、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

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

正确处理生与死的关系。

2.人生价值取向

(1)人生价值的内涵

人生价值不同于一般物的价值,它源于人自身的创造,并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各贡献,亦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意义;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亦即个的自我价值,体现了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不可分,享受和劳动不可分,尊重和页献不可分。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在于他需要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和|口1报,更重要的在于他为社会与他人尽了自己的责任,作了应有的页献。

(3)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人生价值不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

游戏人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陷阱。

实现人生价值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3.人生价值的实现

(1)坚持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在保障集体利益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精神,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并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集体主义要求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正确处理物质页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人生价值既包括物质贡献又包括精神页献。

努力为社会做出物质页献和精神页献。

(3)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定的社会历史基础、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因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提高个人素质、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想的含义、特征和作用,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在职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要求

认知

1 .识记理想的涵义、特征。

2.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3.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

4.理解人生理想实现的途径。

运用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理想对人牛的重要意义。

2.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说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对实现人生理想的作用。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在职业岗位上实现人生理想。

教学内容

1.正确看待人生理想

⑴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的涵义。

理想的特征。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门已的工作、学习和实现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2)瑚想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的远大理想、共同现想对个人人生的意义。

科学、正确的个人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无用想或不科学、不正确的理想对人生的危害。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用社会理想指导个人理想,以个人耶想丰富和体现社会理想。

2.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1)投身社会实践是人生理想实现的根木途径

实践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

青年学生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2)在职业岗位上实现人生理想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论什么岗位,都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舞台。

正确的职业理想址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统一的重要环节。

立足木职,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I.教学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始终。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密切联系国际、国内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木理论观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哲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加贴近他们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强化哲学知识的运用。

(3)坚持知、信、用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教学要让学牛掌握最基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既启辿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哲学素养, 又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2.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沦式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牛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O 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教学实施。

3.活动建议

(1)课堂教要和会实践活动结合,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外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2)活动方试可以包括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进行社会服务、举行辩沦会等

4.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电影、幻灯、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教学,大力提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哲学基础知识课教学中的广泛使用o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四)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8

I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I 6 |

(六)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 6 |

I复习考试I 6 |

I机动I 3 |

I合计I 54 |

哲学基础知识课一般每周三学时,每学期16-18周,其中教学时间45学时,复习考试6学时,机动3学时。

五、教材编写和选用

哲学基础知识课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并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用后由教育部组织审定。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教材。

2.教材的范围

教材包括:课本(基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多媒

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

3.课本的规格

课本作为实施教学大纲的基本工具,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大纲规定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该图文并茂,既有正文也有辅文、事例,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

结合的叙述方式,提供新颖活泼的版式设计,文中穿插思考题、判断题,力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六、学习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学习评价,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控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手段。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和理解程度,更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途径

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考核、学生互评、社会评价和学生日我考核进行,具体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模拟测试和实践活动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评价分为“了解”、“识记”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知识和原理; “识记”指对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深入地把握。

运用能力评价分为“举例说明”、“分析判断”和“实践体验”三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Accounting 学时:4节/周学分数:3.5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本大纲是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重在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全面巩固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 2、任务: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组成及保管, 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过程及特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结构以及设置方法,掌握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 三、基本技能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规范、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严格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实验学时分配

五、实训内容 实训1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熟悉借 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准备 1、用品:钢笔(红、黑各一)、直尺、计算器或算盘、练习本等; 2、证、表:试算平衡表等。 (三)实训要点 1、账户开设和登记方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试算平衡方法。 (四)实训资料(略) (五)实训步骤 本项实训不分岗位进行。具体步骤为: 1、开设“T”型总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2、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逐日逐笔登记总账;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熟悉部分有代表性原始凭证样式,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操作技能。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耳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懂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本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2.分析错误意识产生的根源,说明意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3.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世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生活与哲学基本学习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汤阴一中周艳梅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 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 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条件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

电大《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新)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含普通大专、注册视听生、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憧、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2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不少于24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其中主要是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另外还有CA I课件。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务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C A I课件。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已经联合开发制作出《基础会计学》C A I课件,本课程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山于C A I课件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与其他两种媒体相比,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必须的。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电视录像课解决。而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的指导。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内容 2.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2019.9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作为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内容精炼,深入浅出,以理论够用为度,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并从实际出发,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缩短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实践的距离。并通过思考题和练习题和实训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在讲解到会计凭证后要安排相应的实训环节,内容是《会计基本方法实训教程》所列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从凭证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含义、对象和会计核算的方法2、教学内容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记账基础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会计的七种专门核算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会计要素、及资产、权益的关系,掌握会计恒等式,掌握会计科目概念、分类及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和账户2、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 (2)会计恒等式 (3)经济业务变化类型 (4)会计科目概念 (5)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6)会计科目分类 (7)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8)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相关内容,掌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的概念、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3)借贷记账法应用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记账基础,重点掌握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

中职学校《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 教学大纲 ( 1. 2.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 3. ( 1. 2. 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3.账户和复式记账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会计账户的概念及设置原则。 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过程。 5. 6. 7.成本计算 了解成本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和主要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理解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8.财产清查 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 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 9.财务会计报告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 了解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会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

1.账户和复式记账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能编制基本业务会计分录。 2.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 4. 5.成本计算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基本分配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掌握制造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了解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6.财产清查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30004 适用专业:会计 总学时数:54学时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旅游与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李家华 编制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及经济管理类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对该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该课程中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等重要内容将在以后专业课程中频繁涉及,是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和理论基础,要求重点掌握。 二、总体教学目标 《会计基础》是一门重要会计学理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核算、会计要素、账簿、凭证、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等基本原理和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等基本方法,能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和基本账务处理程序,具备学习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更专业课程的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基本运算知识基础和能力。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将为会计学今后的专业性课程《审计学》、《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等提供和奠定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从课程的难度、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适合于大一上学期开课、授课。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 第一章总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信息服务对象。 2、会计的对象、目的与任务。 3、会计的方法:方法的组成;核算方法。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5、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 6、会计职业与管理。 7、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二)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任务 本章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职能、特点、对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学科体系,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会计的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任务与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会计学科体系、会计职业与管理、会计法规体系。 2、重点、难点

最新哲学基础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知识点 1.了解哲学的含义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在世界观的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社会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通的规律。 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⑵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⑵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2.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⑴哲学上的运动概念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