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全校选修,参考学时:20学时)

一、课程简介:

《唐诗鉴赏》这一棵程,是为了加强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非中文专业各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唐代诗歌兴盛的原因,主要成就及各类诗体的鉴赏方法,并介绍唐代各时期的主要诗歌流派、著名诗人及其主要优秀作品。

二、教学目的:

对全校学生开《唐诗鉴赏》这一课程的目的在于:

1、提高非中文专业各系学生和文学鉴赏能力,让选修这一课程的青年文学爱好者们学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学更多的文学作品,并从中自觉而愉悦地攫取必需的、有益的知识营养。

2、引领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诗歌美感的同时,去了解那些幸运的或不幸运的各类诗人的美丽人生,去了解他们所思考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去体味他们思想的深邃、细腻与丰富。启发学生积极打开思路,从而在同先人对话、与伟人共鸣的快乐体验中,慢慢培养起自己对待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幸运与失意等多姿多彩生活机遇的诗意情怀,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起一种科学、乐观、积极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培养起自己独立而高尚的人格情操,以受益终身,也受益于各自的专业学习。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所选唐诗作品后,能够在思想情操上大有提高,在技能上学会完全靠自己的体悟写出讲授内容以外,自己较喜欢的任何一首唐诗的评论文章。

四、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为主,教师的作用象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要做的工作是:

1、提供专题内容、诗人简介、成诗原因,时代背景,解释语言难点和典故出处。

2、启发学生思考,创造讨论气氛,掌握教学节奏,导出正确结论。

五、教学基本内容和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节唐诗概说

1、教学要求:了解唐诗兴盛的原因、成就、主要分期及各期主要诗歌流派。

2、重点、难点:唐诗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初唐诗歌

1、教学要求:了解初唐律诗的形成过程中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伶期、宋之向的过渡作用;学会欣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重点、难点:《登幽州台歌》。

第三节盛唐山水田园诗

1、教学要求:了解山水田园诗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学会欣赏孟浩然与王维的主要山水诗。

2、重点、难点:王维《山居秋瞑》

第四节盛唐边塞诗

1、教学要求:了解边塞诗派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条件;学会欣赏四首著名的边塞诗。

2、重点、难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五节李白和他的流浪主义诗歌

1、教学要求: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学会欣赏李白的四首诗。

2、重点、难点: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六节杜甫和他的现实主义诗歌

1、教学要求: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学会欣赏杜甫的五首诗。

2、重点、难点:杜甫《石壕吏》、《登岳阳楼》。

第七节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的诗

1、教学要求:了解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在其中的作用;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

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学会欣赏白居易的四首诗。

2、重点、难点:白居易《卖炭翁》

第八节其他中唐诗人的诗歌

1、教学要求:了解柳宗元、刘禹锡、孟郊、贾岛等诗人的诗歌特点,学会欣赏他们的几首诗。

2、重点、难点:柳宗元《江雪》、刘禹锡《乌衣巷》

第九节晚唐诗歌

1、教学要求:了解晚唐文学概况;了解杜牧和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学会欣赏他们的几首诗。

2、重点、难点:杜牧《洒秦淮》、李商隐《锦瑟》

(二)课时安排

六、考核

(一)考核形式

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第五周和第九周各写一遍诗评。

(二)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分(第一篇诗评)40分+期末成绩(第二篇诗评)60=总成绩。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推荐参考书目:

《唐宋诗词探胜》,吴熊和主编,浙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二,游国恩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语文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二○○三年九月二十日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张,指金日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 1、这首诗其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 在联系。 2、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感事”,批判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请加以简析。 [赏析及答案] 左思,字太冲,西晋人。曾作《三都赋》,时有“洛阳纸贵”之誉。其诗感情激烈,用语朴质,在当时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左思风力”。左思曾作《咏史》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借“咏史”之名,对当时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用人上的“九品中正制”提出了批判和抨击。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兴手法,把百尺苍松和径寸之苗作了比较,一高一低,一贵一贱,这样对比,为下文评说积蓄了充分的声势。接着,揭露了处于寒门、贵族之分如此严峻的“地势”之下,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地位之低而终身坎坷的社会现实。总的说来,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无情地鞭挞和抨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第二层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相反的事例,具体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由来非一朝”。三个层次的中心是第二层。 2、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写一段文字,简要评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试作简要分析。 [赏析及答案]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孟浩然于唐玄忠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曾由湖北襄阳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宰相张九龄。此诗是他赠给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人推荐而做官从政的心情,诗的前四句既描绘了洞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势。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和希望得到张丞相推荐援引的期望。孟浩然的诗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此诗却写得雄浑壮逸,曾被人称为“唐五律之冠”。 1、这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版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三、古诗鉴赏(8分) 2008年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09年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0年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唐诗赏析-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唐诗三百首这部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署名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本,作为诗歌启蒙必备读物,说它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委实是一点都不夸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唐诗三百首的六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相关文章: 1. 2.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课标卷1)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标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课标卷3)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北京卷)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古诗赏析精选作文600字范文格式

古诗赏析精选作文600字范文格式 【篇一:古诗赏析】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白写过很多有名的诗,其中有就有一首古诗《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主要在讲诗人李白在抒发路途上坎坷的苦痛和忧烦,前两句是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然而,三、四两句是写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接下来两句,写出了自己在寻找人生的路上的急迫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困难险阻找出路。 读了这篇古诗我有很多感受,李白竟能在如此坎坷的情况下还下定决心冲破一切困难险阻,这让我想起我学自行车时的情景。 那次我姐姐为了能让我早点会骑自行车,早早的地醒了。一开始,我连车龙头都控制不住,它仿佛跟我有仇似的,不听我使唤,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直到后来,我摔了下来,摔了好几次,身上一块青,一块紫,都不成人样了。可是,我还是不放弃。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经过我的努力,几天后我终于会骑车了,我成功了,是用我那汗水换来的。 滴水能把石穿透,何况我们人呢?要想像滴水一样把石头穿透,

就必须先要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 【篇二:古诗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生性浪漫旷达,豪放不羁。 李白的许多诗都充分表现了他非凡的理想,及奔放的热情。他希望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权贵和凋射,而遭受排斥。《行路难》这首诗真是他遭受谗毁后,在被贬长安的途中所写的。全诗表达了他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终究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锋利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盘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政治理想,虽被贬谪,但他的报国之志并没有消退,他希望有“长风破浪”之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更表明了他旷达豪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虽屡受挫折,却难抵内心的悲愤,他仍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自己。

《大酺》杜审言唐诗鉴赏

《大酺》杜审言唐诗鉴赏 【原文】 大酺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赏析】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

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20200616011628)

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 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 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 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5. 错误的一项是()

古诗鉴赏精选作文

古诗鉴赏精选作文 今诗鉴赏做文(一) 赤壁 合戟轻沙铁已销, 皂将磨洗认前晨。 春风没有取周朗就, 铜雀秋深锁两乔。 合断的戟轻埋正在沙子外,虽少谦了锈,但借是出有烂失落,把它搁正在火外洗一洗,磨一磨,显现没它是三国时代留高的武器。诗人联念当始,正在这面领熟了赤壁年夜和,这时要没有是起了春风,让周瑜有隙可乘,水攻胜利,这么东吴便会得败,连年夜乔小乔也会酿成曹操的俘虏,锁正在铜雀台上让他纵情享用玩乐了。 那是一尾咏史诗,诗的前二句,写的是诗人正在少江边漫步偶然领现一只断了的戟,从那只断戟联念到了这次赤壁年夜和。后二句写诗人对此次年夜和的

观念。人们皆以为周瑜正在此次和平外的伟绩否佳,而诗人却片面天看答习题,若是其时出起春风助周,这么东吴便会得败,曹操就会年夜获齐胜,汗青便会改写。诗人用以小睹年夜的方式,使诗篇既有神韵又让人反思。 合断了的戟,令人反思,年夜和外的春风,更让人易记。若实的出有这春风,周瑜能赢吗?挨赢一场和平是多种综折果艳做用的成果。异样,咱们对待事物要主观片面天剖析,任何工作的终局皆取多种果艳联络正在一同。那尾诗的寄意通知咱们,要作胜利一件事,离没有谢必须的前提,不然,成果便会彻底纷歧样。 那尾诗虽欠,确让人读后颇有归味,否睹诗人敏钝的洞察力战不凡的刻画程度,尔深深钦佩今诗人。 今诗鉴赏做文(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高土。谁知盘外餐,粒粒都辛劳。 那尾诗是李绅青年时目击农人天天作农活缺吃没有饱,脱没有温,以异情战气愤的表情写没去的。 那尾诗刻画了农人耕田十分的辛劳的情形。农人正在烈日底高湿活,前提

十分艰辛,然而不少人皆没有知叙食粮是农人用汗火换去的,也没有珍惜食粮。 诗的谢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高土”二句,是写诗人李绅正在野外面瞥见农人扛着锄头,正在太阴底高湿活,种食粮。因为十分酷热,汗火从农人的面颊不断不绝天流到农户天面,不由孕育发生了异情取恻隐之口。诗的后二句“谁知盘外餐,粒粒都辛劳”的意义是:有谁知叙人们碗面的米饭每一一粒皆是农人辛辛劳甜种没去的呢?那是一个反诘句,经由过程那个反诘句,诗人弱烈天抒发了疼恨没有珍惜食粮的人,异时要供人们珍惜食粮,珍惜农人的逸动结果。 如今农人种天没有再这么辛劳了,否是节约食粮依然是咱们外华平易近族优质的传统美德;而华侈倒是一种否耻的止为!节约食粮、没有华侈食粮,应该从小作起、从尔作起!“谁知盘外餐,粒粒都辛劳”那二句诗词的实邪含意,正在于糊口外点点滴滴的节约、没有华侈,异时它也包罗了一小我私家的艳量、质量!迟日山河丽,东风花卉香。泥融飞燕子,沙温睡鸳鸯。那尾《续句》是“诗圣”——唐代年夜诗人杜甫刻画春季美景的诗歌。春季阴光亮媚,山河奇丽如绘,东风送去阵阵花卉的馨香。衔泥筑巢的燕子飞去飞来,温温的沙岸上睡着鸳鸯——诗句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沉紧欢快的觉得。

王昌龄唐诗赏析

王昌龄唐诗赏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是出自诗人王昌龄的《送魏二》,是非常著名的唐诗,那么除了唐诗《送魏二》之外,王昌龄还有哪些诗句呢?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

最新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

杜甫唐诗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写出了无数经典诗歌作品,大家可以在习古堂国学网杜甫专栏中尽情欣赏:杜甫唐诗赏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著名唐诗鉴赏分析

唐诗·七言律诗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 作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 丞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送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帝城最高楼杜甫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选二)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 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

唐诗赏析-精选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

精选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 '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经典至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欢迎大家阅读!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在平时的登高望远中就能表现出来不凡的胸襟抱负,从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短短二十个字,却让人感觉到对友情的珍重,真可谓绝句之中的佳品。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二十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烘托出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以豪迈旷达之笔,描写了边关将士们的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突出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为唐诗开辟了新的风气,豪迈的气象离别之作首次出现在唐朝诗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是老杜的代表作。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整首诗苍凉慷慨,悲而不伤,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豁达广阔。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没有极力渲染送别的不舍,只是截取了一个片段,却让人感受到那份依依不舍的朋友情。 相关文章: 1. 2. 3.

端午节诗词鉴赏分析(详)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释】 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在拾遗时作。五月建午,故曰端午。端,正也。 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赏析】 《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意思在说,在端午节时期,皇上赐给我了名贵的官衣,在这样的端午节被恩宠。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思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精选王维经典唐诗赏析

精选王维经典唐诗赏析 【导语】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下 精选王维经典古诗词赏析【篇一】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 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

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 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表现“春意”闯入旧年, 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 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体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个联先 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 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个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 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

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个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 但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 之神”《姜斋诗话》卷上。能够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 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 过“风正一帆悬”这个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 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 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 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个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 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 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 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 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 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 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但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 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

《蓟中作》高适唐诗鉴赏

《蓟中作》高适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蓟中作》是五言古诗。高适的《蓟中作》主题非常明确,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为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 【原文】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赏析】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2年(天

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