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朝宗室世系表(DOC)

明朝宗室世系表(DOC)

明朝宗室世系表(DOC)
明朝宗室世系表(DOC)

德祖玄皇帝

懿祖恒皇帝

熙祖裕皇帝(祖陵安徽泗县)-2子

儿子:长子朱世珍-4子

次子(寿春王)-4子

长子(霍丘王)-1子

长子(宝应王)

次子(下蔡王)

三子(安丰王)-4子

长子(六安王)

次子(来安王)

三子(都梁王)

四子(英山王)

四子(蒙城王)

朱世珍仁祖淳皇帝(皇陵安徽凤阳)-4子

儿子:长子(南昌王)-2子

长子(山阳王)

次子朱文正

子朱守谦(靖江王)

子朱赞仪(悼僖王)

子朱佐敬(庄简王)

子朱相承

子朱规裕(昭和王)

子朱约麒(端懿王)

子朱经扶(安肃王)

子朱邦苎

子朱任昌

子朱履焘

子朱任晟

子朱履祜

子朱佐敏

次子(盱眙王)-1子

长子(昭信王)

三子(临淮王)

四子朱元璋(太祖)-26子

朱元璋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陵江苏南京)-26子

生于1328年,父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母为陈氏。于1368年称帝,年41岁,年号洪武。卒于1398年,享年71岁,在位31年。

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孝陵江苏南京)

皇子:长子朱标(懿文太子)-5子

长子朱雄英(虞怀王)

次子朱允炆(惠帝)-2子

三子朱允熥(广泽王)

四子朱允熞(怀恩王)

五子朱允熙(敷惠王)

次子朱樉(秦愍王)

子朱尚炳(秦隐王)

子朱志堩(秦僖王)

子朱志均(秦怀王)

子朱志邅(秦康王)

子朱公锡(秦惠王)

子朱诚泳(秦简王)

子朱诚澯(临潼王)

子朱秉欆(秦昭王)

子朱惟焯(秦定王)

从子朱怀埢(秦宣王)

子朱敬镕(秦靖王)

子朱谊澡(秦敬王)

子朱谊漶(秦王)

子朱存枢(秦王)三子朱棢(晋恭王)

子朱济熺(晋定王)

曾孙朱奇溯(西河王)

子朱表相(西河王)

子朱济熿(晋王)

子朱美圭(晋献王)

子朱钟铉(晋庄王)

子朱奇源(晋王)

子朱表荣(晋王)

子朱知烊(晋端王)

子朱表槏(新化王)

子朱知节(新化王)

长子朱新典(晋简王)

子朱新墧

子朱慎镜(晋王)

子朱慎鋷(晋王)

子朱敏淳(晋王)

子朱求桂(晋王)

子朱表檈(荥泽王)

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

孙朱钟镒(庆成王)

子朱奇浈(庆成王)

子朱表栾(庆成王)

子朱奇添

四子朱棣(成祖)-4子

五子朱橚(周定王)

子朱有墩(周宪王)

子朱有动

子朱有爝(周简王)

子朱子垕(周靖王)

子朱子驩(周懿王)

子朱同镳(周惠王)

子朱安横(周悼王)

子朱睦审(周恭王)

子朱勤熄

子朱朝堈(周庄王)

子朱在铤(周敬王)

子朱肃溱(周端王)

子朱恭枵(周王)

子朱睦楧(南陵王)

子朱安泛(平乐王)

子朱安涘(义宁王)

子朱安戍

子朱有爌

六子朱桢(楚昭王)

子朱孟烷(楚庄王)

子朱季堄(楚宪王)

子朱季埱(楚康王)

从子朱均鈋(楚靖王)

子朱荣戒(楚端王)

子朱显榕(楚愍王)

子朱英耀

子朱英佥(楚恭王)

子朱华奎(楚王)

子朱华壁(宣化王)

子朱英炊(通山王)

子朱显槐(武冈王)

子朱显休(崇阳王)

七子朱榑(齐王)

子朱贤爀

八子朱梓(潭王)

九子朱杞(赵王)

十子朱檀(鲁荒王)

子朱肇煇(鲁靖王)

子朱泰堪(鲁惠王)

子朱阳铸(鲁庄王)

子朱当漎

子朱健杙

子朱观定(鲁端王)

子朱颐坦(鲁恭王)

子朱寿爵

子朱寿鏳(鲁敬王)

子朱寿鋐(鲁宪王)

子朱寿镛(鲁肃王)

子朱以派(鲁王)

子朱当沍(归善王)

十一子朱椿(蜀献王)

子朱悦熑

子朱友堉(蜀靖王)

子朱友党(蜀僖王)

子朱悦爠(华阳王)

子朱悦菼(蜀和王)

子朱友垓(蜀定王)

子朱申鈘(蜀怀王)

子朱申凿(蜀惠王)

子朱宾瀚(蜀昭王)

子朱让栩(蜀成王)

子朱承龠(蜀康王)

子朱宣圻(蜀端王)

子朱奉铨(蜀恭王)

子朱至澍(蜀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

十三子朱桂(代简王)

子朱逊耑

子朱仕廛(代隐王)

子朱成炼(代惠王)

子朱聪沫(武邑王)

子朱俊杖(代懿王)

子朱充耀(代昭王)

子朱廷埼(代恭王)

子朱鼐铉(代定王)

子朱鼐钧(代王)

子朱鼎渭(定康王)

孙朱传齐(代王)

子朱逊燂(襄垣王)

子朱逊烇(灵丘王)

子朱仕塝(灵丘王)

子朱成鈠(灵丘王)

子朱聪滆(灵丘王)

子朱俊格

孙朱廷址

子朱鼐镰

十四子朱楧(肃庄王)

子朱瞻焰(肃康王)

子朱禄埤(肃简王)

子朱贡錝(肃恭王)

子朱真淤

子朱弼桓

子朱弼桄(肃定王)

子朱缙炯

子朱绅堵(肃怀王)

子朱弼柿

子朱缙贵(肃懿王)

子朱绅尧(肃宪王)

子朱识鋐(肃王)

十五子朱植(辽简王)

子朱贵烚(辽王)

子朱贵受(辽肃王)

子朱豪墭(辽靖王)

子朱恩稽(辽惠王)

子朱宠涭(辽恭王)

子朱致格(辽庄王)

子朱宪节(辽王)

子朱宠寰(光泽王)

子朱贵燮(远安王)

子朱贵煊(巴东王)

十六子朱旃(庆靖王)

子朱秩煃(庆康王)

子朱邃欻(庆怀王)

子朱邃塀(庆庄王)

子朱寘錖(庆恭王)

子朱台浤(庆定王)

子朱鼒櫍

子朱鼒枋(庆惠王)

子朱倪贵(庆端王)

子朱伸域(庆宪王)

子朱帅锌(庆王)

子朱倬纮(庆王)

子朱寘銂(巩昌王)

子朱秩炅(安塞王)

子朱秩炵

子朱邃墁

子朱寘鐇(安化王)

孙朱鼒材

十七子朱权(宁献王)

子朱盘烒(宁惠王)

子朱奠培(宁靖王)

子朱觐钧(宁康王)

子朱宸濠(宁王)

子朱奠壏(戈阳王)

五世孙朱多煌

子朱谋堚

子朱奠堵(石城王)

子朱觐镐

子朱宸浮

子朱宸浦

子朱宸潣

子朱拱梃

子朱宸澅

子朱宸浫

子朱拱概

子朱多量

子朱谋韦

十八子朱楩(岷庄王)

子朱徽焲

子朱徽煣(岷恭王)

子朱音瀼(岷顺王)

子朱膺丕(岷简王)

子朱彦汰(岷靖王)

子朱誉荣(岷康王)

子朱定耀(岷定王)

孙朱企崟(岷王)

子朱彦泥(南安王)

子朱膺铺(安昌王)

子朱徽煠

十九子朱橞(谷王)

二十子朱松(韩宪王)

子朱冲或(韩恭王)

子朱范圯(韩怀王)

子朱范仰(韩靖王)

子朱征钋(韩惠王)

子朱偕充(韩悼王)

子朱偕灊(韩康王)

子朱旭櫏(韩昭王)

子朱融燧(韩定王)

子朱谟典

子朱朗锜(韩端王)

曾孙朱亶脊

子朱旭肴(建宁王)

子朱冲秌(襄陵王)

子朱范址

子朱冲烌(乐平王)

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

子朱佶焞(沈康王)

子朱幼学(沈庄王)

子朱诠钲(沈恭王)

孙朱允桤

孙朱允栘(沈宪王)

子朱恬烄(沈宣王)

子朱珵尧(沈定王)

子朱效庸(沈王)

子朱幼予(清源王)

从子朱允杉

从子朱允柠

从子朱允析

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

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

子朱琼烃(唐靖王)

子朱琼炟(唐宪王)

子朱芝址(唐庄王)

子朱弥鍗(唐成王)

子朱弥钳

子朱宇温(唐敬王)

子朱宙栐(唐顺王)

子朱硕熿(唐端王)

子朱聿键(唐王)

子朱聿镆(唐王)

子朱芝垝(三城王)

子朱芝瓦(荡阴王)

子朱芝垠(承休王)

子朱弥鋠

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

二十五子朱彝(伊历王)

子朱颙炴(伊简王)

世孙朱諟钒(伊悼王)

世孙朱諟锊(伊定王)

子朱訏渊(伊庄王)

子朱訏淳(伊敬王)

子朱典楧(伊王)

子朱褒节

二十六子朱楠

朱允炆恭闵惠皇帝-2子

生于1377年,父为懿文太子朱标,母为懿文太子妃吕氏。于1398年继帝位,年22岁,年号建

文。因皇四叔燕王朱棣于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不知所终。在位4年。皇后:[马氏]

皇子:长子朱文奎(太子)

次子朱文圭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那些人那些事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贵为天子,君临天下,当初迫不得已跟着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形势不由人,一步一步下来,他这个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当上了皇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群雄角逐,给了豪强们功成名就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朱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这个被时势造就的英雄最终也造就了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给赶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百年之后,帝国却一片狼藉,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他改变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废除了丞相,自以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首辅的官却比丞相还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竟然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给撤掉了,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大名鼎鼎的太监一个个比皇帝还风光;他还想不到,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试图给子孙们做个还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败家子挥霍着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荡平四海,自认此后边疆永固,但有明一代,边患迭起,最后还是被那个他没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给替补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动的人,这段好看的历史要是他能想到,那历史的未知性不就没了,还是得有后人来为我们书写这些。 历史很好看,我一直这么认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发现,历史可以有趣到这种地步。在我看来,一步有思想的书就是好书,而有思想,能让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实的,就算是好书了,这本书不但具有这些,还生动有趣,鲜活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轻的非专业人士,那只能说是非常好了,五体投地啊! 出于爱好,我比较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历史确实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着读着竟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而它确实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义,能把历史白活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当然,形式很重要,一种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还是得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称得上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内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胜。 读历史的作用有很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仅仅是这样,手头常备一些历史书籍,不管什么时候看看都有用,这部书出来之后,有这么一套摆在案头,经常翻翻,应该感觉不错吧。困难时,看看朱文正是怎么守住洪都,袁崇焕怎么千辛万苦击退

[最新]王氏家谱

[最新]王氏家谱 王氏家谱 《海曲王氏概述》(2009年1月发布) 日照一大族,分支亦颇多。我之一族除东港区三庄镇龙泉官庄外,西湖镇圈村、大白石村、小东台村及陈疃镇曹家官庄村之王姓均为同宗。乾隆四十年,咸丰七年,光绪十七年之《海曲王氏家谱》均已毁于“文革”,现仅存宣统元年及民国三十八年两卷本,但谱序中对迁徙等叙说近无,难以查证。族人对此亦非常惋惜。 据族中老人述,我族出自“三槐堂”,“文革”前村内所存两红灯笼所书“三槐王”可证。据传,始祖七兄弟因避乱自“三槐堂”出,至“七袄岭”分手,弟兄七人撕破一件棉袄,各执一块,共七块,相约日后以此为证。我之始祖一直逃到江苏东海定居。后明朝“壬午大乱”时,我支始祖携兄弟五人外逃,始祖定居现日照市东港区袁家庄(原坟茔均已淹于日照水库),兄弟五人中之长居圈村,之五居三庄镇龙泉官庄村,余二、三、四均已失传。据我考证,现诸城市芝灵乡王家巴山村之王姓一支可能乃我同宗。 上述情况多为口碑,无汉字可查。查阅家谱,我宗支传下来的字辈简述如下: ,、,、,世均已失讳;,世乃单字;,世为“进、之”;,世为单字;,世为“思、 成、清”;,世为“乾”或“氵”旁;,世为“进、守、振”;,,世为“儒、隆、庆”;,,世为“士、仕”;后,,辈为: 昭培庭训久,功业可同昌,建德积福禄,勤学裕文章,继传世代永,富贵乐安祥。 此情况提拱者之辈份应为“庭”字辈,按此推为,,世,据族中老人称,旧时修谱时,因谱本遗失,漏,—,辈,据此推应为,,世或,,世,有待考证。 (日照奥林匹克帆船)

(四) ——日照市情网——市志办之《海曲王氏溯源》( 发布时间: 2009-1-9 ) 王姓是我国五大姓之一,支脉甚多,发端有五。一是远族,出于上古时期,为古帝虞舜之后。二是出自商代。有王子比干,被纣王杀害,剖腹验心,子孙以其号为姓。三是出自西周时期。为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四是出自战国时期。信陵君无忌,因出自王族,子孙便以王为姓。五是贵族王者之子孙,好称王氏,常以“王”为姓,其他也有赐姓或冒姓者。王氏后来又分好多堂号,多以名人出生地或故居名之。如太原王、琅琊王、三槐堂王、临川王、九院王等等。 一、三槐堂王的由来 三槐堂王出自太原王氏,是东周太晋的苗裔,自西晋王昶兴胜至 唐朝高宗王皇后之兄王翼,反对武则天专权,遭镇压。王翼之后王言带领家人逃到山东莘县。经唐后期和五代十国二百多年繁衍后,有个叫王徹的,在五代十国后期中了状元。之后又出了个王祐。当官后,在朝野厚施而不图报,功显汉周之际。宋太祖夺取政权后,见其文武忠孝,封晋国公,委以重任,全国人民也希望他能当上宰相,但由于他直道不容于时,结果与宰相无缘。卸任后,在开封府东自己的府第内亲手栽了三棵槐树,并说我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不久,其子王旦果真当了宰相,辅佐宋真宗。期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享荣华富贵一十八年。被封为魏国公。王旦之子王素,为左督御史参知政事,以直谏事仁宗三十余年,被封懿敏公。王素之子王巩,德厚而有文,与大文豪苏轼是至交。于是,苏轼为其家写了一篇文章叫《三槐堂铭》,赞扬王家曰:“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势乃成。既相真宗,四方抵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唯德之符。”从此王祐之后,便以三槐堂为号。 二、三槐堂后裔迁日照

明朝那些事儿

一徐阶与严嵩的内斗 1.严嵩的倒台 严嵩与其子严世蕃被判贪污后,由于严党的势力强大(案子的处理由三法司会审,也即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被判其贪污八百两,发配雷州(也即今天的雷州,古代为荒凉之地,去了十有八九回不来的)充军。而这位兄台走到半路不知怎地就逃跑了,逃回了江西,并堂而皇之的住下来了。而严嵩对于嘉靖来说算是身边养了二十多年的狗,也有感情的,因而下旨免其罪行。 2.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 事情的关键人物罗文龙(此人为严世蕃的知交,严嵩倒台后他没有逃到江西,反而投奔了特德敌人倭寇。)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经常对人大声疾呼“必取邹应龙与徐阶首级,方解我心头之恨”而此话被徐阶听到,从而成为了徐阶诛杀罗文龙余严世蕃的利器。某日,严世蕃找来四千多名民工,为其修豪宅,刚好一个路人叫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被一名民工用砖头砸中,从而与其仆人大吵一顿,大祸从此中下。于是,郭将其饱受的其辱与愤怒写给其好友林润(著名的写弹词专家,高官都惧怕他三分)。于是,嘉靖大怒,逮捕严世蕃。 3、诛杀严世蕃 诛杀严世蕃与罗文龙,主要靠的是徐阶的那份奏疏,其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罗文龙勾结倭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亡日本,也即严世蕃也如此了;二,他们勾结汪洋大盗,图谋不轨;三,所占据的土地,是一块有王气之地。而事前,严世蕃曾大肆宣传杨继盛为其陷害之事,并声称其最害怕的就是此件事情,因此其他首辅上的奏疏内容既是如此。然而,他们并不是了解嘉靖皇帝。因为杨继盛虽为严氏父子所害,但斩首的旨意却是皇帝下达的。而嘉靖的秉性是从不认错的,吧这条罪状放上去的话,皇帝颜面何存?因而,很快两位被处决了。严嵩家也被抄了(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不计其数,抄了一个多月,其财务清单整理成册,取名为”天水冰山录”)。至此,严嵩彻底绝望,儿子死了,抓牙散了。此后,严嵩的被赶回老家,沿街乞讨维持生计,两年后荒野中悲惨死去。 由此,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上jian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 二、徐阶与高拱的时代 徐阶在斗倒严嵩后,势力渐渐壮大,此时的他的权势极大,也有力的把皇上控制在掌心之中,就连皇帝想修个大楼,没有徐阶的同意,也不准他从国库里拿钱。而此时的嘉靖皇帝也是无所作为,继续修炼他的神丹。。徐阶在位时,做过的最错的两件事情,有两件,一是力荐高拱入阁;二是,提拔海瑞。。这也因此使他的命运埋下了祸根。。高拱,此人为人傲慢,但他是太子裕王的讲官,与太子关系很好。因此,徐阶让他入阁的原因是等太子登上帝位后,为自己铺好活路。然而,高拱入阁后,他并不是一个能够随意操控的人,而高拱的目的就是取他而代之,他们之间的矛盾便是徐阶认为高拱欠他的人情,高拱认为没有。。 嘉靖44年,嘉靖病逝。病逝那天只有徐阶在场,然而他马上叫的人是张居正,并令他写下了著名的《嘉靖遗诏》(也即自己骂自己),从此张居正与高拱的关系破裂。嘉靖死后,继承皇位的是隆庆帝。后来,有一名著名的言官,名叫欧阳一敬,他写了一份关于高拱的弹劾,致使高拱主动辞职回家。隆庆2年,徐阶退休回家。不久,经过内幕的交易,高拱经一年后,重新回到政权。于是,他面对当时的旧势力的人,他全都一一给收拾掉了,剩下的只有徐阶了,然而斗到徐阶的人不是高拱而是海瑞。。当时的海瑞在应天查恶霸地主,没想到竟然查到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身上,他们仗着徐阶的势大,在地方肆意妄为。于是,海瑞给徐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幽默风趣的历史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廷和之子杨慎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明朝那些事儿》,很早就知道有《明朝那些事》这本书。而且知道这本书先是一本网络作品,由于广大网友们的追捧,好评如潮,作者当年明月把博客里的连载送进了印刷厂,一口气出版了5本,更多的人看了后还是好评如潮。我还知道当年明月的这套书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他把枯燥的正史写得生动、风趣,看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喜欢读这本书的,我还知道但年明月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才27岁!当然佩服之至啊!就想弄一套读读。于是,让妈妈买了一套,一睹为快。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有,那些不幽默的历史书都是给那些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因为现如今的人们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而当年明月就使得我们能看到这幽默的历史书,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该书内容以明史为蓝本,几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个别出自野史之处,皆注明,并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说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作者说,由于早年读了太多的学究书,所以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很好看,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而作者也的确证明了这句“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 这本书有7部,每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华之处。 先说第一部《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寅(即唐伯虎)考到第一名(解元)。在考试前,他和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吃饭,同时口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过几天,全省统考(乡试),给他说中了——解元。当时是全省应考的人一起考,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可以超过省内其余人,说明这个人强到邪乎。次年,他去考进士(会试,全国统考,即总决赛)。唐寅又犯了口出狂言的老毛病,在考试后的宴会上,他说:“我必

明清皇帝年号庙号谥号年代对照表.

姓名庙号谥号父亲年号开始年结束年 朱元璋明太祖高朱五四洪武13681398朱允炆明惠宗让朱标建文13691402朱棣明成祖文朱元璋永乐14031424朱高炽明仁宗昭朱棣洪熙14251425朱瞻基明宣宗章朱高炽宣德14261435朱祁镇明英宗睿朱瞻基正统14361449朱祁钰明代宗景朱瞻基景泰14501457朱祁镇明英宗睿朱瞻基天顺14571464朱见深明宪宗纯朱祁镇成化14651687朱祐樘明孝宗敬朱见深成化14881505朱厚照明武宗毅朱祐樘正德15061521朱厚熜明世宗肃朱佑杬嘉靖15221566朱载垕明穆宗庄朱厚熜隆庆15671572朱翊钧明神宗显朱载垕万历15731620朱常洛明光宗贞朱翊钧泰昌16201620朱由校明熹宗悊朱常洛天启16211627朱由检明思宗愍朱常洛崇祯16281644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高塔克世天命16161626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努尔哈赤天聪16271636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努尔哈赤崇德16361643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宪皇太极顺治16441661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福临康熙16221722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章玄烨雍正17231735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纯胤禛乾隆17361795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睿弘历嘉庆17961820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成颙琰道光18211850爱新觉罗奕詝清文宗显旻宁咸丰18511861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毅奕詝同治18621874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景奕譞光绪18751908爱新觉罗溥仪(无)废载沣宣统19091912

陵墓 孝陵 待定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景泰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永陵 昭陵 定陵 庆陵 德陵 思陵 福陵 昭陵(北陵)昭陵(北陵)孝陵(东陵)景陵(东陵)泰陵(西陵)裕陵(东陵)昌陵(西陵)慕陵(西陵)定陵(东陵)惠陵(东陵)崇陵(西陵)无(西陵)

明朝那些事经典句子

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733]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 行动。 5.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753]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755] 7.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755] 8.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67] 9.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768] 10.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768] 11.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771] 12.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772] 13.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775] 14.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780] 15.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780] 16.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788] 17.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789] 18.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793] 19.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803]

太原王氏 起源 世系 名人

太原王氏 起源于的,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的地位。 系姓始祖:太子晋,周灵王太子 姓名:姬晋,字子乔 出生日期:公元前565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549年 迁居:天下大乱太子晋儿子宗敬避居太原 缘由: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 世系:自华胥氏至太子晋共四十五世 1、起源 本支,系由而来,意指“之裔”或“之后”。,都是。,是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长于,故又改。其时,神农氏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暴虐。黄帝与蚩尤战于。伏诛,诸侯咸尊(姬)为,代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生二子:(即)、,之孙,是为。娶氏女,生,是为;娶有戎氏女,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长而佐治水有功,封于,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女,为,生,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邰,号,为先祖。 2、世系 ,乃公之后裔,自至共四十五世。天下,基本上都出于公之后。所以,太原是王氏家族最初的之地。 、、浙江王氏、、开闽王氏、菏泽王氏等,都是后裔,只是几经战乱,记载有某些地方不一致,但都为同源所出。 据民国二十六年堂刻本《余姚上塘王氏》载,其如下: 太原王氏得姓始祖是,为的,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

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诸侯从之。时使师旷见,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时,见太子色赤,不寿。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 因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记载,好吹笙,作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为系姓始祖。 改元,封禅嵩岳时封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现缑氏山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而娱戏。”亦写道,“吾爱,得道伊洛滨。”当代学者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明朝皇帝皇后谥号全表

大明皇帝皇后谥号全表 太祖_朱元璋: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太祖皇后_马氏: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兴宗_朱标:孝康皇帝(追封) 孝康皇后_常氏皇太后_吕氏 惠宗_朱允炆: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惠宗皇后_马氏: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成祖_朱棣: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成祖皇后_徐氏: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仁宗_朱高炽: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仁宗皇后_张氏: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宣宗_朱瞻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宣宗皇后_胡氏: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宣宗皇后_孙氏: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宣宗皇后_吴氏: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锡天圣皇太后 英宗_朱祁镇: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英宗皇后_钱氏: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 英宗皇后_周氏: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 代宗_朱祁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代宗皇后_汪氏: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宪宗_朱见深: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宪宗皇后_吴氏 宪宗皇后_王氏: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宪宗皇后_纪氏: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 宪宗皇后_邵氏: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孝宗_朱佑樘: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孝宗皇后_张氏:孝成靖肃庄慈哲懿扶天赞圣敬皇后 武宗_朱厚照: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皇后_夏氏: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睿宗_朱祐杬: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检敬文献皇帝(嘉靖生父,追封)睿宗皇后_蒋氏: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 世宗_朱厚熜: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世宗皇后_陈氏: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 世宗皇后_张氏 世宗皇后_方氏: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 世宗皇后_杜氏: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 穆宗_朱载垕: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穆宗皇后_李氏: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 穆宗皇后_陈氏: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 穆宗皇后_李氏: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神宗_朱翊钧: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神宗皇后_王氏: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神宗皇后_王氏: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神宗皇后_郑氏: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神宗皇后_李氏: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 光宗_朱常洛: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光宗皇后_郭氏: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 光宗皇后_王氏: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 光宗皇后_刘氏: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 熹宗_朱由校: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熹宗皇后_张氏: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毅宗_朱由检: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毅宗皇后_周氏: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中华王氏王导王羲之家族历代族谱的中心人物之接续

中华王氏王导王羲之家族历代族谱的中心人物之接 续(王氏家谱网) 作者:王氏家族出自:王氏家族浏览/评论:5,193/0 日期:2009年4月11日20:56 作者:王氏家谱网时间:2005-11-10 12:44:28字体:大小 一 《中华王氏通谱》、《琅琊王氏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的总撰、特约主编、南京旺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太子晋八十三世、王徽之五十世孙南山一樵(即王耿)先生家的祠堂谱,就是南京江宁山阴村王羲之家族的《琅琊郡三槐堂王氏宗谱》和南京溧水山阳乡王导家族的《江左王氏族谱》、溧水崇贤乡的《崇贤里王氏家谱》,这三个村庄相隔不到五公里垂直距离,宋代以来其中还有一些王姓为主的村庄相间,三个村庄总祠谱山阴村的《王氏宗谱》宋代以前为《琅琊郡王氏宗谱》,元代以后为《三槐堂王氏宗谱》和《山阴王氏宗谱》,所以我们在编这个通谱时,就统称其为南京山阴村《琅琊郡三槐堂王氏宗谱》,这样比较符合历史和现实整体观。并且,我们也非常谨慎地以这套谱的人物世系为线索,制出了这个琅琊王氏的世系和代表人物的通表。这套谱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编纂这套通表的依据呢?首先是因为这套谱形成的最早,其次是因为这套谱是在当时的江左王氏的大本营南京形成的。太子晋、鬼谷子、王翦、王陵、王融、王吉、王充、王祥、王导、王羲之、王褒、王方庆、王昌龄、王璧、王旦、王皋、王守仁、王原祁等中华王氏主流家族的代表人物构成了这个家谱的中心线索。 南山一樵的家谱最早形成于公元322年,即东晋永昌元年,这也是琅琊王氏的第一部谱牒。当时的首都就在今天的江宁山阴村一带,南京的江左王氏的掌门人、退休的宰相王导为了修家谱,便委托当时的宰相崔琳等人联名向皇上申请,经两任皇上晋元帝和晋成帝御准,由宰相庾亮等为皇上代笔成敕及序,当时成谱的名字有两本《江左王氏历世宗图谱》和《琅琊临沂王氏谱》,前者从太子晋至王导孙王珣等,后者从太子晋至王羲之子王徽之等,前者以像、像赞、铭、志为主(因王导王羲之等人均在世,所以只能以像赞、简志代传,逝者方可立传。此谱成书五年后王导逝。),后者则有了较为详细的世表格式,由于当时尚未有欧苏两式,所以谱牒较为朴实,均以散文式的文字为主,附有世系图,年表类格式(详见本志《王氏世谱》散页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世说新语》附本《琅琊临沂王氏谱》。)

说说《明朝那些事儿》

说说《明朝那些事儿》 在历史的篇章中,跳跃的文字在埋藏了朝代变更腥风血雨的同时,也隐藏了太多需要探索的秘密。我非局中人,不知局中事。但读史或者说读书,便可了解局中之事。所以我翻开了石悦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儿》,重温不一样的明史。 大明中国古史中的一抹缩影,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由盛到衰历经276年,传了12世,共计16位皇帝。最后一个在中原地区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将火器、航海、造船技术推向世界前沿的朝代。 明太祖迫于生计,参加义军。却因早年特有的人格魅力及军事才能,起于微末之中,却能外攘蒙元,内败张士诚、陈友谅等安定天下,更多依靠的是人和。李善长、刘基、徐达、常遇春……在一大批贤臣良将的辅佐下,和几代帝王(明成祖、明武宗、明英宗)努力下,建立了一个前期较为安定、国防力量强大,经济稳定发展的时代。当然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就会有向阳面和背阴的地方。一个废相、特务横行,太监掌权、权杖大臣、大杀功臣并由其子孙发扬光大的黑暗时代,也将悄悄得拉开帷幕。 总的来说从明英宗开始,权力的转变基本围绕三种势力进行着,以科举出身为首的内阁,特殊人种执笔、司礼太监等,皇帝及其直系亲属。为了站在权力的顶端,基本上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兄弟相残、

挖坑设陷、投毒下药、皇子早产都是小意思。比起那权倾朝野、八百徒孙、开宗立庙、买卖官位、自下屠刀而成千岁的魏忠贤魏大人来说,真的都只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卖弄都谈不上。魏大人的成名放在这天能够写一部血与泪的成名史,但是这血是烈士的血,泪是孤儿寡母的泪。有时候形势是吝啬的,但历史终会是公平的。所以遭世人的唾弃、仇骂总是那些背离广大人民怀抱、脱离人民群众只顾自己利益的好战份子。 比较悲哀的就要属崇祯皇帝了,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并非嫡传),大明帝国的新陈代谢就已经开始逆行了,坏人太多而好人活不长久。传到他这一辈已经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了,而努尔哈赤、皇太极带领女真部落也从不消停,后金的铁骑横扫了整个辽东防线,直逼北京。当然历史又一次证明,在危难时刻终会有英雄登场,袁崇焕这个扶即倾之大厦的小巨人,在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擅杀岛帅毛文龙为自己埋下了祸端。狡兔死、走狗烹,功高盖主总会有人妒忌,魏千岁的余党再加皇太极的反间计,最终送走了这位小巨人。小巨人没有了但叛乱开始了,农业减产、军阀割据帝国的经济基本崩溃,饭都没有的吃,那还有制度可言,所以农民暴动了,扛枪扯旗给吃的就参军,指哪打哪绝不含糊。最终崇祯皇帝煤山自缢,闯王李自成得了天下(当然也没坐多久)。 农民并非暴动不稳定因素的代名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哪种阶级、哪个种族都一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处于最底层,处于被剥削的最顶端。大都没有什么奇珍异宝、良田美榭之类,

皇帝谥号表

谥号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骨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书 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 时势造英雄! 朱元璋这个皇帝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只不过一个地主老财家 的放牛娃儿,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是年,父母双双被饿死:四 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 日母亲饿死。这一年是个灾年,黄河泛滥,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 为难民,继之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这种灾年在建国前 也算司空见惯。中国有句话“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即使 到了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全国共有个省(区、市)受灾,受灾面积3.亿亩,成灾面积1.亿亩,受灾人口2.亿人,死亡人,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解放军官 兵“严防死守”,守住了最后的防线。俗话说洪水猛兽,真是丝 毫不夸张。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朱元璋看到一个个亲人倒下,恳求地 主东家给一块地掩埋亲人而不可得。为了能活下去,为了能有口 饭吃,朱元璋出家了。但和尚也没有饭吃,要去化缘,其实就是 要饭。所以后世也有说朱元璋是要饭花子。后来,一位名叫汤和 的儿时同伴给他来了一封信,劝他去当兵,才迫使他开始从军。

因为这封信如果被检举,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自从追随了郭子兴,朱元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能再做 一名普通人。朱元璋这个名字也是在部队中取的。璋,一种尖锐 的玉器,诛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看来,朱元璋从军后就立下 了远大的理想,有点类似于毛主席在小学时就敢说“春来我不先 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鸿鹄之志。(注明一下,鸿鹄读作hong hu,呵呵)。 也是在军中,朱元璋娶了“马大脚”,好像评书《明英烈》中她被妖魔化了,说她不但害死了元帅徐达,火烧“庆功楼”,勾 结形成“韩马奸党”,架空了年老多病的朱元璋。简直和刘邦的 老婆吕后、李治的老婆武则天,属于一个级别的坏女人。但本书 中说的一件事,却让我印象深刻:朱元璋被郭子兴的儿子投入监狱,不给饭吃,马大脚把刚烙好的烙饼揣在怀里,每次胸口都会 被烫伤,救了朱元璋的命。这样的人,应该是个善良的人。到后来,真实的历史是马皇后在朱元璋诛杀忠良的时候,进行劝谏。“朱元璋要杀朱文正,她劝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 大功,请你不要杀他。朱元璋要杀李文忠,她劝告朱元璋,李文 忠是你外甥,也是您的养子,留他一条命吧。朱元璋要杀宋濂, 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师,老百姓尚且尊师,何况帝 王呢。”总体说来,她,是一个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 贤后。呵呵,演义不能随便相信的! 之后的朱元璋,先败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再灭不思进取的张

王氏介绍

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属山西)、琅邪(今属山东胶南县一带)等地,因晋及其后裔祖宗为周天子,因此人们便称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了。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灵王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时人呼之为王家,即周王家的人。其姓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因始于太原,故称太原王氏。后人尊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尊晋公子宗敬为太原王氏立姓始祖。宗敬逝后,葬于晋阳北五里。其后裔瓜瓞绵延,人才辈出,比如王翦(秦国大将)、王允(东汉名臣)、王僧辩(南朝将领)及其孙王圭(唐初大臣)、王勃、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王审知(五代国王)、王祜(宋代兵部侍郎)等,王氏成为太原地区最显赫的望族,太原也成为海内外王氏之祖地。 王氏衍派,为数众多,就现所知的有200多个。其中著称的衍派为“开闽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琼崖王”、“赣湘王”等。这些衍派的后裔,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如郎琊支派的王充(东汉哲学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东晋书法家),太原支派临川分

支的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兄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赣湘支派的王夫之(明末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等。据日本栗田宽《氏族考》说,日本“山田、山田御井志、广野、三宅等六氏皆为王氏传人。”王、游、尤,沈乃同宗,由于历史上遭困避难而换姓之故形成。 “太原王氏”根在太原,“技传海外”,与中外文化交流及开发南洋密切相关。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礼部主事王君政南下出访。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左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明太祖洪武八年,中国钦差大臣王三品娶文莱一世穆罕默德之女为妻,永结同好。明代宗景泰六年,马六甲王入关,明朝皇帝诏给事中王晖回聘。清代,南方民众渡洋南下日盛。至道光年间,有王晋卿者在泰国建别墅,办医局,设学堂,办矿场。随后,便有闽立、潮州、琼崖、赣湘、三槐等太原王氏的衍派子孙相继南下,有的远迁欧美,以东南亚为数最多,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一半。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先生也是王氏后人。历代王氏后人对开发南洋和加强中国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西太原已在著名的风景胜地,与太原王氏同属一脉的周室祠庙——晋祠,修筑了太原王氏宗姓始祖子乔祠,成立了“海外太原联谊后援会”,并于1993年 4月隆重举行“太原’93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活动”。

明朝皇帝皇后列表

第1任洪武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3一1382),是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第2任建文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光禄少卿马全女。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册后为皇太孙妃。建文改元,立为后。生二子,文煃、文圭。靖难兵入城,而后崩于火,闻者哀焉。 第3任永乐成祖朱棣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九年(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朱棣称帝册封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去世,享年46岁。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玄宫落成,葬入陵园。 第4任洪熙仁宗朱高炽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 麒诚孝昭皇后画像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第5任宣德宣宗朱瞻基孝恭章皇后孙氏,他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第6任正统英宗朱祁镇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第7任景泰代宗朱祁钰皇后汪氏,北京人,祖父汪泉世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统十年(1445),郕王朱祁钰18岁,册封汪氏为郕王妃。授汪氏父亲汪瑛为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正统十四年(1449) 册封王妃汪氏为皇后。进汪皇后祖父汪泉为都指挥同知;进汪皇后父亲汪瑛为锦衣卫指挥使,旋又晋升为左都督,明武宗元年(1506)十二月,汪氏去世与景帝合葬金山。第二年武宗给汪氏的谥号是:“贞惠安和景皇后”。 第8任天顺英宗朱祁镇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 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第9任成化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上元人,中军都督追赠阜国公王镇之女。为宪宗皇帝第二位皇后(第一位吴氏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被废)。孝宗时,她被尊为皇太后,武宗时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号“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武宗好出宫游玩,王氏常涕泣相劝。她在宫内待人仁和,从不误罚一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日,王氏去世,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六月十六日葬茂陵。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广西贺县人,是当地少

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人物

朱元璋朱五四韩山童刘福通汤和周德兴郭子兴马皇后徐达冯囯胜(冯胜)李善长朱文正李贞李文忠 俞通海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傅友德赵普胜丁普郎常遇春刘基(刘伯温)邓愈薛显张定边王保保蓝玉傅友德朱允炆方孝孺朱棣宋濂齐泰(齐德)黄子澄道衍(姚广孝)席应真袁珙徐辉祖朱高炽朱高煦张信宋忠耿炳文张玉李景隆朱权郑和(马三保)平安郭英瞿能铁铉高巍王省盛庸朱能胡濙解缙李贯胡广王艮金忠陈祖义张辅邱福沐英杨士奇杨荣杨溥朱瞻基于谦朱祁镇王振王祐邝埜(野)朱勇樊忠王直喜宁袁彬朱祁钰徐珵(徐有贞)陈溢马顺王竑刘球王山郭登杨洪石亨石彪孙镗罗通哈铭高斌(下有金字)也先李实皮勒马尼哈马伯颜帖木儿杨善曹吉祥张軏许彬李贤逯杲马亮吴瑾牛玉汪直张敏朱见深朱祐樘尚铭杨晔怀恩王恕马文升杨廷和刘健李东阳谢迁李梦阳唐寅(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文征明徐经徐振之(徐霞客)刘大夏杨一清焦芳王岳王守仁(王阳明)王华张彩张永蔡震钱宁江彬朱宸濠王琼孙燧伍文定杨锐张文锦李士实刘养正乔宇王艮李贽徐阶钱德洪王畿朱厚熜张璁桂萼杨慎郭勋夏言严嵩聂豹严世蕃杨博陆炳曾铣高拱张居正仇鸾戚继光沈链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贞杨继盛胡宗宪俞大猷徐渭汪直徐海毛海峰王本固谭纶赵文华唐顺之李成梁李如松邹应龙何心隐蓝道行鄢懋卿罗龙文林润海瑞顾璘李时珍郭朴陈以勤胡应嘉欧阳一敬赵贞吉

潘季驯殷正茂王崇古赵全冯保陈洪 朱翊钧朱载垕刘台王锡爵申时行张四维张敬修丰臣吉秀岛津义弘李舜臣宋应昌石星沈惟敬吴惟忠骆尚志 李如柏查大受祖承训麻贵刘綎陈璘 邓子龙雒于仁朱常洛王家屏汤显祖 赵志皋张位顾宪成沈一贯叶向高努尔哈赤李三才赵南星杨涟熊廷弼王化贞孙承宗袁崇焕汪文言邹元标魏忠贤客印月朱由校朱由检左光斗许显纯周顺昌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马杰顾秉谦张傅皇太极多尔衮祖大寿张嫣张维黄宗羲范文程赵率教何可纲毛文龙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周延儒温体仁钱龙锡钱谦益柳如是吴襄孙元化徐光启朱大典吴三桂杨鹤李自成张献忠杨嗣昌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熊文灿郑芝龙郑成功黄道周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以诙谐幽默、近似小说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正史(注意,不是野史),包括帝王心术、战争、大臣间的党争,以及主要名人的生平事迹,通俗易懂而又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部:洪武大帝 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PK,谁将问鼎天下?卧榻之侧埋饿虎,铲除张士诚。鄱阳湖决战惊心动魄,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 第二部:万国来朝 第二部从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明帝国,但又随即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第三部:妖孽宫廷 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的大功臣于谦,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之后,相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孝宗和宪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第四部:粉饰太平 第四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到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 第五部:帝国飘摇 第五部分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均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