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D,PDF临床意义

DD,PDF临床意义

DD,PDF临床意义
DD,PDF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

概要: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 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注1)

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是形成DIC,极少数为静脉血栓。白血病患者发病早期D—二聚体水平即升高,化疗后下降,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

4.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5.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6.正常妊娠后期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下,D-二聚体水平增高,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但低于妊高征孕妇(p<0.05),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7肺栓塞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以及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

8.肝脏疾病,研究发现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9.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

10.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

11.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时,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

12.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3.糖尿病时,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4.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几乎所有的DVT患者D—二聚体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排除DVT可能。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15.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时,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增高。

D-二聚体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注2)

国内外文献均报道了D-二聚体在肝病中的变化。一般认为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类型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肝硬化,肝癌和重型肝炎中的阳性例数和增高程度更为显著。肝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作为病情诊断,预后估计,出血预测,并发DIC的诊断,以及肝病癌变的一项有价值指标。肝病引发D-二聚体增高的机制大致有(1)肝细胞破坏,微粒子中的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到血循环中,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2)肝炎病毒和免疫反应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3)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损,对内毒素以及肠道的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下降或消失(4)肝脏合成a2-纤溶酶抑制物减少。D-二聚体的价值在于首先它的升高幅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于病情的监控,其次有资料表明,严重肝病患者血液中有纤维蛋白细丝,尸检时发现多个脏器存在微血栓,认为严重肝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DIC,而D-二聚体在并发DIC 时其血中的水平100%上升,特异性高,成为早期肝病并发DIC的重要的指标之一。还有研究表明通过D-二聚体和PAP联合检查可以鉴别止凝异常是来自并发的DIC还是肝脏本身缺陷。另外肝脏并发DIC时,D-二聚体通常呈现10倍以上的上升,其水平为9.35±4.4mg/L。D-二聚体对肝病癌变的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欧阳学农等检测85例原发性肝癌的血浆D-二聚体发现,Ⅰ、Ⅱ、Ⅲ期肝癌患者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在肝癌患者中升高的阳性率为73%-100%,

升高幅度5-15倍。动态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对于肝癌的病程判断,诊断治疗及以后更有临床价值。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在未转移期肝癌升高的阳性率为71%,在转移期肝癌升高的阳性率为100%,二聚体不仅对转移期肝癌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而且对未转移肝癌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D二聚体在骨创伤造成DVT中的临床应用:(注3)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骨创伤及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其血液常处于高粘,高凝及高聚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骨盆骨折,,多发伤及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以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生命。2004年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中有报道指出,骨创伤的病人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人,而在不同创伤中的,D二聚体的浓度相对纤维蛋白来讲,差异更大,最主要表现在下肢静脉栓塞,也就是说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浓度越高或逐渐升高,患静脉栓塞的可能性越大,对骨创伤后造成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具有排除诊断价值。

D二聚体检测对排除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意义:(注4)

监测老年卧床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含量,对预防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因此,监测结果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并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才能对患者的预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D二聚体对肺部感染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注5)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合并肺部感染慢支患者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管腔纤维化闭塞。肺部感染时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了凝血及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产生增加。通过监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病理及病情变化,对判断慢支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意义。

D二聚体对DIC的诊断:(注6)

DIC发生时凝血系统被激活,循环中产生了大量微血栓,继而激活了纤溶系统发生了纤溶亢进,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了大量的D-二聚体。Greenberg〔2〕用乳胶法检测了132例可疑DIC的血浆D-二聚体,发现FDP<10 mg/L 时,69%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当FDP>10 mg/L时,约90%的患者D-二聚体阳性。Boischair〔3〕对30例DIC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发现DIC患者血浆及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敏感性97%~100%,认为与以往诊断指标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DP等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对DIC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Carr用ELISA法测定了58例可疑的DIC,同时与FDP进行比较,如果以D-二聚体>0.5 mg/L作为诊断DIC的标准,则其诊断特异性达到97%,阳性预测率96%。FDP的敏感性较高,但缺乏特异性。Koyama认为D-二聚体的变化早于3 P和FDP,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国内刘氏报告24例DIC病人,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定量测定除1例,其余均在5 mg/L

以上。表明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DIC诊断指标之一。本文22例DIC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定量明显增高,均值为7.34±1.72 mg/L,除3例<5 mg外(分别为3.2,3.87,4.72 mg/L),其余19例均>5 mg/L 。因此认为,血浆D-二聚体>5 mg/L对DIC有诊断意义,如<3 mg/L基本可以排除DIC,但要警惕DIC的发生。18例经治疗有效的DIC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下降,而4例无效患者血浆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DIC患者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附图DIC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恶性淋巴瘤和实体癌(肝癌和胃癌) :(注3)

在初诊时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疾病在发病期有出凝血机制的紊乱,存在DIC前状态。提示这类患者易发生DIC。AML和恶性淋巴瘤在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初诊时(P<0.05),这说明AML和恶性淋巴瘤患者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而变化。

附表各种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s

二,FDP:

FDP对肝脏疾病测定的意义:(注3)

国外有报道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纤溶激活物抑制剂(PNI)活性下降,PNI主要在肝脏合成,PNI活性下降,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反馈性增多,进一步降解纤维蛋白原,从而使血浆中FDP进一步增高,因此,肝脏疾病对PNI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加大,肝脏与纤溶关系甚为密切而肝脏疾病致使平衡关系改变较为复杂,但临床发现肝脏疾病伴发纤溶亢进者多见,其原因可能因应激状态或淤血而引起血管内皮释放大量的纤溶激活物,一般在短时间内被肝脏清除,而肝脏疾病患者对纤溶酶类激活物清除障碍,致使纤溶亢进,而纤溶亢进引起FDP在血液中剧增,抑制血小板的集聚和释放。很早以来就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纤溶亢进表现在优球蛋白溶介试验(ELT)缩短,血清FDP水平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其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增高,原因可能是肝脏对TPA的清除功能降低,而PAI特别是PAI1未能相应增高,这种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纤溶酶原降低,FDP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水平增高以及出现高溶状态。本组病例测定表明各类肝脏疾病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现象,其肝硬化的阳性率及概率高达到84.8%、P<0.05,其半定量值远远高达正常人。肝脏疾病出血是多因素的,当肝脏疾病患者出血及波及组织或手术后出血,特别是在输注新鲜血浆及血小板等不能奏效时,应注意到肝脏疾病伴纤溶亢进,其中检测患者血浆FDP对肝脏疾病引起的纤溶亢进可严重程度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FDP对原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意义:(注3)

脏器移植,手术创伤,胎盘早期剥离等均可引起纤溶激活物大量产生,诱发原发性纤溶亢进,但这些病因同样可诱发DIC,所以有必要进行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区别就在于前者FDP阳性而D二聚体阴性,继发性纤溶亢进时两者皆为阳性。此外,血小板计数,3P试验等也是鉴别的重要项目。

三,有关FDP和D二聚体检测的问与答:

1,问:同样一标本,使用血清和使用血浆检测值有时出现差异是为什么?

答:以往大多用血清来检测FDP和D二聚体,现在大多数采用较为方便的血浆检测,由于使用了单克隆抗体减少了和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单体的交叉反应,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达到了和血清检测的同样效果。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和血清检测出现偏差的情况,这主要是在FDP检查中,大多数表现为血浆的检测结果大于血清的结果,其理由为:标本中纤维蛋白形成时,容易将FDP吸收,最终导致血清结果偏低。另外,在抽血时如果损伤了血管内皮就会引发纤溶反应,导致FDP值升高,所以,在抽血时加强注意应能避免数据偏差。(注7)

2,问:纤溶检查取样时的注意点?

答:比起凝血检查,FDP和D二聚体检测一般受取样影响较小,止血带扎绑5分以内所测定的值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在采血容器方面,FDP检测时,

使用一般采血管要比专用采血管(凝血酶-抑肽酶)具有低值的倾向,

另外一般采血管在长时间室温下保存,其值会偏高。D二聚体检测时使

用专用采血管和柠檬酸室温保存对结果没有影响,但用一般采血管在长

时间室温下会使检测值偏高。(注:用血浆检测时无需专用采血管)

FDP标本取样保存方法:最好是采样后立即离心分离,当天测定。当天无法检测的时候,冷藏保存(4-8℃)可保持一天,或冷藏保存(-80℃)

可保持一个月。(注8)

3,问:为什么检测同一标本,不同试剂会出现偏差较大的结果?

答:FDP和D二聚体由于其分子量的关系,目前几乎都是用免疫学方法,也就是说是使用抗体进行检测的,出现试剂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大致有三

种:(1)各试剂的抗体识别部位不同,(2)各试剂对高分子FDP和低

分子FDP的亲和力不同,(3)各试剂使用的标准物质不同。由于以上

原因也使得FDP和D二聚体的标准化很难实现。所以对临床上来说除了

检测值以外,还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注9)

4,问:FDP值越高,是否能代表DIC重症度?

答: FDP,D二聚体对DIC及血栓症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FDP 的上升程度并不能代表DIC的重症度,急性早幼细胞性白血病所引发的以纤溶为主的DIC时FDP有明显的上升,但像由败血症等引发的以凝血为主的DIC时FDP的上升并不明显,这时需要通过FDP/D二聚体的比值来确认纤溶的程度,当处于重度纤溶状态时FDP/D-D的比值变大,当处于轻度纤溶状态时,FDP/D-D的比值接近于1,所以在进行DIC检查时,FDP,D-D两项组合检查是必要的。(注9)

5,问:在深静脉栓塞症诊断中,D二聚体检测,静脉造影检测,CT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测有哪些特点,D-二聚体检测和这些检查相比有哪些优势?

答:深静脉栓塞症中有80%是发生在下肢,一般深静脉栓塞并不是一个急性致密的疾病,但如栓子进入肺静脉导致栓塞的话,将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对静脉栓塞的及时诊断是极其必要的,现在临床上检测方法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静脉造影检查: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能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枝循环的情况。其缺点是侵袭性和需使用造影剂,碘过剩和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施行此项检查。

2)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波检测:简单,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血栓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由于超声探头缺乏充分压力,故作为单一可靠的诊断尺度尚嫌不足。此外,该方法对下肢远端DVT的灵敏度较低。3)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对疑有血栓部位进行扫描,可显示血栓与侧支血管。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诊断静脉栓塞的阳性率更高,但费用昂贵。

4)D二聚体检查:作为辅助的筛查方法被广泛使用,也就是说D二聚体为阳性不能马上诊断为静脉栓塞症,但如为阴性则可以排除静脉栓塞的可能,并且没有必要进行超声波,CT等检查,节省费用,缩短检查时间。

(注3)

参考文献和资料:

注1:《临床诊断学》郑州大学出版社

注2:《D-二聚体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文献

注3:《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4:《D二聚体检测对排除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意义》北京丰台医院检验科文献

注5:《宁夏医学杂志》2003年第25卷第08期

注6:《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解放军第252医院检验科首席医学网

注7:《FDPやD-ダイマーの測定法がいくつかありますが、血栓症やDICではどのように用いたらよいのでしょうか》横浜市市立大学附属病院臨床検査部

注8:《血液検査学(凝固、線溶検査を中心に)-適正なサンプリングによる検査結果を臨床に活かす》市立岸和田市民病院医療技術局中央検査部

注9:《線溶系マーカー》群馬大学医学部保健学科

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常规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血压、身高、体重、 2.内科:心率、心律、心音、肺部听诊、肝、脾、肾、腹部触诊、肠鸣音、神经系统检查 3.外科:脊柱、皮肤、淋巴结、四肢关节、乳腺、甲状腺、肛门指检、前列腺、泌尿生殖器、腹股沟 4.妇科:红外乳腺、外阴、阴道、宫体、附件、宫颈涂片、病理检查 5.眼科:一般检查:视力、辨色力、眼底、裂隙灯;特殊检查:非接触性眼压、显然验光(散瞳验光) 6.耳鼻喉科:听力、外耳道、鼓膜、外鼻、鼻腔、咽、扁桃体、喉 7.口腔科:唇、腭、牙齿、牙周、口腔粘膜、舌、颌下淋巴结、颞颌关节 8 .心电图 9.彩色B超:(1)肝、胆、胰、脾、双肾(2)子宫、附件、前列腺 10.胸部透视 11.化验 (1)血常规18项 (2)尿常规11项 (3)谷丙转氨酶(ALT) (4)乙肝两对半 (5)丙肝抗体 (6)血糖(GLU) (7)血脂:胆固醇(CH)、甘油三脂(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8)肾功:肌酐(Cr)、尿素氮(BUN) (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抗原(PSA)、尿酸(UA) 二、特殊检查项目 1. 影像学检查 (1)各部位数字化X线摄片及断层 (2) CT (3)核磁共振 (4)各部位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2. 超声波检查 彩超:心脏、脑、颈动脉、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睾丸等部位 3. 同位素检查 (1)心、脑、甲状腺、肝、胆、肾、肺血流灌注显像 (2)肿瘤显像:头部、肺、肝、乳腺、黑色素瘤、淋巴显像、全身骨显像 4. 远红外乳腺透视 5. 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肌电图 6. 循环系统检查:甲皱微循环、24小时血压观测、24小时心电观测 7. 骨密度测定 8. 各种内窥镜检查:纤维喉、气管支气管、膀胱镜,电子胃、肠镜(普通型、组合项无痛型)等 9. PET:全身各部位 10. 化验 (1)血液流变学检查(第1、2、3、4秒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 (2)生化全项(31项: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心肌酶等) (3)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测定、甲功五项、激素全项、降钙素、血清骨钙素 (4)其它检查:CA系列:CA125、CA242、CA19-9、CA15-3;自身抗体谱:ANA、ENA、抗dsDNA;病毒全项:EB-IgM、CMV-IgM、HSV-IgM、TOX-IgM、RUV-IgM、甲肝抗体-IgM、丁肝抗体-IgM、戊肝抗体-IgM;药物浓度:FK506、HBIg、环孢A浓度;乙肝病毒S1抗原、HBV-DNA、HCV-RNA、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CMVpp65 怎样看懂尿液常规十项检查的化验单? 1、尿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5岁,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1.002-1.03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 MA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200 , 100 2 ) ( 2 1 1 2 1 2= = - = - = -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比例环节1 ) ( 1 = s G和2 ) ( 1 = s G; ②惯性环节 1 1 ) ( 1+ = s s G和 1 5.0 1 ) ( 2+ = s s G ③积分环节 s s G1 ) ( 1 = ④微分环节s s G= ) ( 1 ⑤比例+微分环节(PD)2 ) ( 1 + =s s G和1 ) ( 2 + =s s G ⑥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1 1 ) ( 1 + =和s s G21 1 ) ( 2 + =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篇一: 体检报告异常解读——胰岛素偏高 健康生活,从看懂你的体检报告开始 1.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需要更详细的体检报告查询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ndonload 篇二: 胰岛素过高的问题及治疗 胰岛素的过高会出现的问题

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在运动时,另外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Ⅱ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 治疗如下:加强体育锻练: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 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改善饮食结构: 如果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 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该病若要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边服药,边监测,以调节激素水平到健 康指数范围内。 一、案例: 我每次月经都会迟一二个月,今天查出来了,说我胰岛素过高,需要降低。这是什么 原因导致胰岛素过高的,是不是胰岛素过高,才会使月经推迟几个月才来的重要原因呢???怎么降低胰岛素 主要原因: 1、是胰脏功能失调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胰腺功能亢进,有可能是胰腺癌)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 。 (分数:1分)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正确答案:A 2、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分数:1分)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正确答案:D 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 (分数:1分) A. s(s+1)=0 B. s(s+1)+5=0 C. s(s+1)+1=0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正确答案:B 4、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 (分数:1分)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B 5、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分数:1分) A. E(S)=R(S)*G(S) B. E(S)=R(S)*G(S)*H(S) C. E(S)=R(S)*G(S)-H(S) D. E(S)=R(S)-G(S)H(S) 正确答案:D 6、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分数:1分) A. 判断稳定性 B. 计算输入误差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 求系统的根轨迹 正确答案:C 7、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分数:1分)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正确答案:D 8、 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分数:1分) A. 0 B. ∞

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the Haemorrhage Disease 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e and Thrombosis Diseases 一、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试验( CRT,90-100mmHg M<5 F<10) 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单纯性/其它血管性紫癜 血小板量和/质异常: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管性血友病(v WD) vWF:Ag测定(94.1%±32.5%)减低:vWD 增高: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脑血管病糖尿病妊高征肾小球病 6-keto-PGF1a 减低:同上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 TTPThrombomoduline antigen TM:Ag Endothelin-1, ET-1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T) 2、血小板粘附功能(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 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5、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6、血小板第三因子测定 1.Platelet count 参考值:100~300x10^9/L 临床意义:减少< 100x10^9/L 生成障碍: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AL;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 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TTP SLE 恶性淋巴瘤风疹 DIC 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增多>400x10^9/L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 2.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黏附率%) 原理 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妊高征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孕药 减低:vW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 AL 肝硬化 MDS 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蛋白血症 3.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方法:利用切变力或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检测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和循环血小板聚集。 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ADP:引起血小板外形改变,GPIIb/IIIa上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结合纤维蛋白原聚集。 血小板表面有三种ADP受体。 Col:引起血小板活化、粘附、颗粒释放、聚集。 低剂量聚集由释放引起。对ASA敏感。受体有GPIa/IIa、GPVI。胶原粘附需vWF和GPIb。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 试验和GM 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 3 -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 3 -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 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 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 (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 20pg/ml 。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I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 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 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 果综合分析诊断。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 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时可降至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 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饮酒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 有时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 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

此酶活力很低。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 速率法:0IU/L 30IU/L 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3)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4)烧伤时,血浆渗出;大出血时,血液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这些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化验介绍: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122.2g/L; 女性~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10*12/L 男性(~)×10*12/L 女性(~)×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10*9/L 新生儿(~)×10*9/L 6个月至2岁(~)×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1%)(0~)×10*9/L 淋巴细胞(LYMPH) ~(20%~40%)(~)×10*9/L 单核细胞(MONO) ~(3%~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习题解答

第1章 习 题 1-1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控制系统,其中洗衣机的控制是属于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卫生间抽水马桶水箱蓄水量的控制是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 解:洗衣机的洗衣过程属于开环控制,抽水马桶的蓄水控制属于闭环控制。 1-2 用方块图表示驾驶员沿给定路线行驶时观察道路正确驾驶的反馈过程。 解:驾驶过程方块图如图 所示。 图 驾驶过程方块图 1-3自动热水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T1.1所示。水箱中的水位有冷水入口调节阀保证,温度由加热器维持。试分析水位和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以热水出口流量的变化为扰动,画出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图T1.1 习题1-3图 解:水位控制:输入量为预定的希望水位,设为H r, 被控量为水箱实际水位,设为H。当H=H r时,浮子保持一定位置,冷水调节阀保持一定开度,进水量=出水量,水位保持在希望水位上。当出水量增加时,实际水位下降,浮子下沉,冷水入口调节阀开大,进水量增加,水位上升直到H=H r。同理,当出水量减少时,实际水位上升,浮子上升,冷水入口调节阀关小,进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直到H=H r。 温度控制:在热水电加热器系统中,输入量为预定的希望温度(给定值),设为T r,被控量(输出量)为水箱实际水温,设为,控制对象为水箱。扰动信号主要是由于放出热水并注入冷水而产生的降温作用。当T=T r时,温控开关断开,电加热器不工作,此时水箱中水温保持在希望水温上。当使用热水时,由于扰动作用使实际水温下降,测温元件感受T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 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

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 实验检测值<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详解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不少疾病可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而准确地体格检查即可得出初步的诊断,有些疾病虽掌握了化验检查,X线、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如无确实的病史和查体的表现,也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视诊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视诊方法简单但有时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双眼外突出应考虑甲状腺机能亢进。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因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漏诊。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如大小、轮廓、硬度、触痛、移动度及液动感等、它可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触诊时必把触诊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叩诊是医生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听诊(ausculation)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体内心、肺、胃肠等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以帮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耳鼻喉科(外耳道、鼓膜、耳疾、鼻窦、鼻腔、咽喉、扁桃体)

体检表中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体检表中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员工拿到体检结果后,对其中的化验项目的数值以及临床意义看不懂,编写以下体检中常见化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供员工参考。 1.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0ng/mL或“-”。甲胎蛋白升高或阳性常见于:(1)原发性肝癌,定量试验常大于400ng/mL;(2)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在300ng/mL以下;(3)其它肿瘤肝转移;(4)正常妊娠第12周至38周时可升高,多在40-540ng/mL之内;(5)急性失血后偶可升高。 2.癌胚抗原(CEA):正常值:<5ng/ml或“-”。癌胚抗原升高或阳性提示肝功能不良、肝内癌转移。 3.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正常值:<4ng/ml或“-”。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或阳性常见于:(1)老年人:60以上可有轻度升高;(2)良性前列腺肥大;(3)前列腺癌PSA往往大于10ng/ml。 4.肿瘤抗原125(CA125):正常值:<35ng/ml或“-”。肿瘤抗原125升高或阳性:(1)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60%-97%卵巢癌患者肿瘤抗原125明显增高;(2)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输卵管癌也有轻度增高;(3)在某些良性疾患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胰腺炎、胆囊炎病人也有轻度增高。 5.肿瘤抗原153(CA153):正常值:<28ng/ml或“-”。肿瘤抗原153升高或阳性主要见于:乳腺癌,尤其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1期、2期乳腺癌病人血清中肿瘤抗原153仅有10%-20%高于正常值;乳腺癌4期病人血清中肿瘤抗原153有70%明显增高。 6.肿瘤糖类抗原199(CA199):正常值:<37ng/ml或“-”。糖类抗原199升高或阳性主要用于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指标。80%-90%胰腺癌的病人糖类抗原199明显增高;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病人增高不明显;某些良性疾病如:胆石症、卵巢囊肿、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子宫内膜异位等也可有轻度增高。 7.谷丙转氨酶(CPT/ALT):正常值:5—40U/L。升高主要见于:(1)病毒性肝炎,但不能以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 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 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和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并联后总的传 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 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 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 与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均 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 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 小;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 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 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二部分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 2-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 控制系统优点缺点 开环控制简单、造价低、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差、无抗多因素干扰能力闭环控制抗多因素干扰能力强、调节精度高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 2-1-2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解】: 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 2-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 【解】: (1)线性定常系统;(2)线性时变系统;(3)非线性定常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 1

2 2-1-4 根据题2-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2)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a -d 连接,b -c 连接。 (2)系统方框图 题2-1-4解图 抽头移动,电动机获得一个正电压,通过齿轮减速器传递,使阀门打开,从而增加入水流量使水位上升,当水位回到给定值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又会回到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反之易然。 题2-1-5解图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概念: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的特征。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或全血(WB)中,加入致聚剂(亦称诱导剂)连续搅拌能诱发这种现象。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参考范围: 1.ADP0.5μm时最大聚集率(MAR)0.627±0.143,ADP1.0μm时MAR0.678±0.178(比浊法)。 2.肾上腺素0.4μg/mlMAR0.678±0.178(比浊法)。 3.胶原0.2mg/mlMAR0.717±0.193(比浊法)。 4.瑞斯托霉素1.5mg/mlMAR0.875±0.114(比浊法);玻片定性法大多数在++~+++。 5.玻片法30s不出现凝集为异常。 影响因素: 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 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反应。 3.必须在采血后3h内检测完毕。 4.必须避免用EDTA作抗凝剂,防止血浆中Ca2+的过度被螯合。首选枸橼酸钠抗凝。

5.由于是比浊法,故避免溶血、红细胞混杂及牛奶、豆浆等脂类物质对检测的干扰。 6.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双香豆素类药物在检测前1周内不能应用。 7.血小板聚集试验受当日的环境和试剂影响颇大,最好每次以正常人血小板作对照。 8.血小板聚集作用随血浆中枸橼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此在贫血患者中应加入较正常者为多的抗凝剂。 9.采血后的标本以放在15~25℃的室温下为宜,低温会使血小板激活,聚集能力增加。 临床意义: 1)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还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不同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对各种诱导剂的反应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小板无力症: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凝

教你如何看体检表和检验报告

教你如何看体检表和检验报告,太完整了,值得收藏一生!(ZT) 理解10个数字看懂体检表 ▌体检时,化验单上的一堆数值,总让你看得“云里雾里”。而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银行卡密码,你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其实,与身体有关的一些数字值得一生牢记。日前,美国《真简单》杂志发表了各科名医整理出的一组与健康有关的最完美指标,供您参考。 ▌1.血压:<120/80毫米汞柱 ▌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 ▌2.空腹血糖:<5.5毫摩尔/升 ▌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人过了45岁之后,每3年应查一次血糖。身体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 ▌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20岁后应该检查胆固醇。一旦检查结果异常,最好多锻炼,坚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饮食,每年查一次胆固醇。必要时,还应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4.坏胆固醇(LDL)<2.6毫摩尔/升,好胆固醇(HDL)>1.3毫摩尔/升 ▌有人把“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危险的罪魁祸首。LDL水平一般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顾名思义,这个数值应该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女性HDL低于1.3毫摩尔/升是心脏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而高于1.6毫摩尔/升则有助于保护心脏。 ▌为了提高HDL,应该戒烟,常锻炼,以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等)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饮酒不要超过1杯。 ▌5.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

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pdf

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中文 英文 自动控制 automatic control;cybernation 自动控制系统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自动控制理论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经典控制理论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智能控制理论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开环控制 open-loop control 闭环控制 closed-loop control 输入量 input 输出量 output 给定环节 given unit/element 比较环节 comparing unit/element 放大环节 amplifying unit/element 执行环节 actuating unit/element 控制环节 controlling unit/element 被控对象 (controlled) plant 反馈环节 feedback unit/element 控制器 controller 扰动/干扰 perturbance/disturbance 前向通道 forward channel 反馈通道 feedback channel 恒值控制系统 constant control system 随动控制系统 servo/drive control system 程序控制系统 programmed control system 连续控制系统 continuous control system 离散控制系统 discrete control system 线性控制系统 linear control system 非线性控制系统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定常/时不变控制系统 time-invariant control system 时变控制系统 time-variant control system 稳定性 stability 快速性 rapidity 准确性 accuracy 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微分方程 differential equa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