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钟表的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的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的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的教学案例

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数学课堂上活用起来

——《认识钟表》磨课案例[案例背景]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到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起点都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

为了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于是我们尝试认真研读教材,以生为本,努力让学生学的扎实,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下面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尝试通过探究教学方法展开探索,记录下磨课过程,谈谈感悟。

一、磨课活动课堂片段实录:

【镜头一】:初步认识表钟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你们猜一猜它会是谁呢?你听……(收音机播放:钟表走动的声音)。

学生急切地说:钟!闹钟!……(老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1:我在家里见过。

生2:我在教室里见过。

生3:我在商店里见过。

生;我在电脑上见过。

……

师: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钟表,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在这个大盒子里,还藏着很多漂亮的钟表哩!想不想看?(学生边看欣赏边思考)

马上盒子里面飞出一个个漂亮的时钟(C A I:伴着音乐和清晰的解说,这是什么时候的钟,干什么用的,……)。

师:喜欢这些钟表吗?看了这么多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片刻)

生1:我觉得这些钟表很漂亮。

生2:钟面上能看到时间。

生3:钟面上有长有短的针。

师:这些钟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但作用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自然地引出了学习主题。这个教学片断是整节课的开始,前后时间总共不到2分

钟,但教师用动画新颖地呈现各式钟表,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镜头二】: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探索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自由讨论)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钟面上有12个数。

(老师板书:数---1、2、3、……12)

生2:我的钟面上有12大格,有3、6、9、12这些数,有一根长针、一根短针。

生3:我的钟面上一数也没有,只有12个大格和一根长针、一根短针。

生4:老师,我知道这根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师:那谁能在这个大钟面上指一指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一名学生指给大家看)

师:时针有什么特点?

生:时针比分针短,也粗一些。

(板书:时针——短、粗)

师:那分针呢?

生:分针就长一些,细一点。

(板书:分针——长、细)

(这一片断教师让学生自己对钟表的认识不断地进行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形成对钟表的认识。讨论之后发现学生已有的对钟表的认识非常的清晰,对入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整个流程很顺,学生表达流畅,超乎老师的想象。)

【镜头三:】开展动手操作,总结已有经验

伴着优美的音乐声,学生个个全情投入细心而又急切地自由创作各式钟面。

(这一片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上教师给了足够的时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画一个钟、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老师同时巡视,了解到:每个学生自己心目中的钟表都不尽相同。有的注重外形和精美的修饰,有的抓住了本质;有的画的是写意画,没有1-12这些数,只是用几笔勾成大体的钟面布局;有的非常认真,擦了又擦,为的是要把钟面画得更圆,把12个数排列得更均衡些;除了个别学生不记得添指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指针(包括长、短针)、12个数和圆形的钟面画出来。

【镜头四:】全班交流,挖掘潜能,系统梳理零散知识。

时间到!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画的钟表。

(1)小组内评一评。谁画的最好?哪个地方画得好,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组成员合作,自由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推荐的作品。(展示完贴到黑板上,其余学生也将已经画好的作品一并交齐)

(上面这个细节能避免一些学生会不停地画下去,反映老师有很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活动目标。交流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梳理和升华的过程,这时“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非常必要。从这些画的钟表老师看出:对于钟表,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还很不充足和系统,老师通过小组内相互的交流,以及个人作品在全班的介绍、展示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对钟表的认识不断地进行反思和修正,将生活经验升华为系统的数学知识,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形成对钟表的清晰认识。)学生很兴奋地把作品摆到实物投影仪上,并介绍:我画一个面带微笑的钟,让我每天看到它就很开心;我的钟面上还装上了三个按钮分别表示早上起床、中午起床还有晚上睡觉的;我的钟面装个摄像头,是防止有坏人来了可以拍照用的;我把钟面的外形设计成可爱的小动物。……

师:①原来大家知道钟表的知识可真多啊,我为你们感到骄傲!②可我们画的这些钟表上一定都要有什么?

(展示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成功乐趣的过程。学生的钟表自成一格,而他们的介绍更是充满创意,着实让老师和听课者兴奋不已。但老师很清楚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在一些学生只关注非本质东西的时候,老师及时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数学实质上来了。)

生:这个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12个数排成……,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钟表的知识。不时激起热烈的评价:他在排12个数时,前面松了,后面太紧;他画的钟面上长短针区分不明显;他把整个钟面都放歪了,他根本没有标出数,……还有学生肯定地介绍:我用只写3、6、9、12这几个数,其余的打上点,我在每两格中间都打了点,别以为这1和2中间只有四个点,但实际上有五个点。

有些学生知道的非常多,自信地介绍或评价别人的作品:你看,他这个钟时针对着12,分针对着6,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光靠时针不能说明是几点,必须是两根针配合;分针走完一圈回到了12,时针不能指到两个数中间,一定正对准一个数的;每次分针指到6时,时针必须对着两个数的中间;13时是下午1时,一天有24小时,等等。

老师:规范的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起看!(老师

拿出实物钟)

(虽然不少学生的表现会让老师为之震惊,但在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的时候,老师能很好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2、认读规范钟面上的时刻,梳理已有的零散经验。

(1)大家都能自己画钟表,那你会认钟表吗?我们试一试吧!老师在实物钟上拨出8:00,然后从8:00拨到8:30

师:你们知道指针是怎么走的吗?来!伸出你们的手指,大家试着一起比画、比画吧!(老师也背过身子,和学生一起比画)(感知指针的运行规律,这是以后学生正确认读时刻的难点和关键)

(2)由慢到快拨一些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学生直接认读,老师把刚才所拨的对应时刻定格为一些钟面教具,贴上黑板,排成一排。(方便学生分类整理经验)

分别拿出8:00,8:30的钟面,挑战学生:你们是怎么认的?(自己想一想,也可以跟同桌商量一下)

谁能把认钟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代表介绍认读整时、半时时刻的方法)

(3)刚才都是老师拨,同学们认的,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

老师说,学生拨,同桌检查、并互相帮助。(每人拨一个整点的时刻,每人拨一个半点的时刻。)

学生同桌我说,你拨。(只拨整时和半时的)

(4)教师拨钟,学生争先恐后地认读时刻。

(特别呈现12:00,6:00,8:30,9:30,12:30,1:30,5:30等时刻,澄清模棱两可的认识。)

3、小结整理:

(1)我想知道你们怎么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谁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好让大家都能又快又准的地认读钟面上的时刻。(2)同学们真了不起,不用老师介绍,你们就全都知道了。

(整时与半时的认读合在一起,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又便于区分,这样也不至于把教学过程分得很零碎;认时刻与拨时刻相结合,拨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感知钟面上指针的运行规律,在动态过程中认识钟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符合现实。自己动手拨,边看、边拨、边想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整时与半时时刻指针所在位置的不同。让学生教学生,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学生讲的方法更切合同伴的实际理解水平。)

【镜头五:】实际运用,提升认识水平。

1、小明跟同学们一样也会认钟,而且他还把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下来了。大家先看一看,谁能介绍一下,小明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课件:呈现教材中的连环画)

2、听了大家的介绍,我有一个疑问题:刚才我们不是说从8时走半个小时就到了8时半,怎么小明8:00还在上课,8:30就睡觉了呢?

3、这是淘气一天的活动安排,看了之后,你想给他提点什

么建议呢?(课件:呈现一组连环画,把练习内容柔和进去)

4、明天是周六了,说说你打算怎么度过这个周末?

(这个环节表明老师没有放弃教材,而是很好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实在的驾御教材。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也突出了对教材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很好地突出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还自然地融习惯的养成教育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尽魅力,体验学习即生活。)

【镜头六:】感悟学习,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1、现在我们已经认识钟表了,钟表可以给你哪些帮助呢?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那你们认为钟表最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

从今天起我们又多了一位好朋友,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和钟表成为朋友,做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人吧!

2、看看课前同学们画的钟,你们想不想再把自己的钟面修改得更好些呢?同学们把它带回去,把你的作息时间表也画在上面吧!

(老师鼓动学生与钟表成为好朋友,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交到了这个好朋友,所以非常高兴,相信很多学生回家后都乐意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家里人的,这样也就使学生从会认钟表到自觉的在生活中用钟表,培养了学生主动用数学的意识,深切感受钟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比过多的形式化的练

习产生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应该是这节课的突出亮点之一)【点评】

听完这节课,我特别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的感受是:

学生1:我觉得上课好好玩哦!

学生2:上节课,我很开心!

学生3:我认识了时钟,以后我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人!

学生4:以前我只知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可是我自己不会认,都是爸爸妈妈告诉我时间的,现在我自己也可以看时间了,我好高兴啊!

……

作为同行,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轻松自然,师生愉快”。课上,学生的手“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探究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感悟方法,在“做”中悟,在“玩”中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自得其乐。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教师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生动的视频、熟悉的事物、伴着美妙的音乐引出钟表,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产生了跃跃欲试、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为开展下一步的探索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为教学服务,应该有效利用。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钟面,抓住了儿童爱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为

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调动了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钟面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创造,并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价,把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提高了生生、师生互动的效益。

四、切实落实了减负的任务。这里的学习活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在愉悦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钟表。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在学生真实的认识水平上展开的思考与交流,形成的认识是深刻的,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只有高效益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减负。

我们说,要深化课程课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是要一味地降低教学要求,也不会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相反地,数学新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有所提高,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容易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享受学习的快乐,切实落实减负的任务。

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90~91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语(钟表),引出课题: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出示钟面图) 指一指,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汇报: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 1、认识大格 动手数一数,钟面一圈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 (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 汇报小结:钟面一圈一共有12个大格。 2、认识小格 (1)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2)数一数、算一算:3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4个呢?6个呢? (3)钟面的一圈一共只有多少个小格? 汇报交流:生1:一格一格地数,有60个小格。 生2:5格5格地数,有60个小格。 生3:我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有60个小格。 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 3、认识时针和分针 复习回顾:时针短,分针长。 (1)认识分针 思考:你知道分针怎样计时吗? 课件演示,学生体会: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分针走1圈,就是60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2)认识时针 思考:你知道时针怎样计时吗? 课件演示,学生体会: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 时针走1圈,就是12时。 小结:钟面上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时与分的关系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明水小学 王晓囡

课题: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设计思路:结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简要写我执教此内容的思路。 (1)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晚会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探究,观察,合作中认识秒,理解新知:通过观察,摆弄钟表,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关“秒”的知识,从“1”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收获智慧: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听声音,拍手“1分钟任务”等方式,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体验时间的感受。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在二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1、贴近学生生活,质疑导入。 想见见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就热闹起来:想。我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常见的闹钟,问:它是谁?有什么作用?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环环紧扣,探索新知。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滴答滴答在动的闹钟,问:看着这个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再次进入学习的兴备状态,从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了复习。我再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中,当学生学会5分5分的数时间后,我就让学生说时间,并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具拨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失误更多。 1、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4、另外,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非常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自己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也有几次因为学生不明白,我多次重复讲解,使内容显的更为枯燥了。 5、没能很好的把握时间。 6、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三、再教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小钟表,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 2、课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么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程度。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情境激趣(播放课件):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面,(新年钟声的倒计时)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呢,学生举例,师课件演示:(马路上的红绿灯、比赛等)。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时钟朋友(又短又粗的那根针是时针,长的那根针是分针)。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秒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1秒。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点一下头) (3)你感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农五师小学马美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感知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多种感官参与,帮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 使学生知道1 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 分=60秒”。 3、经历观察、实践活动等探索新知的过程,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08 年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场景,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2、通过观看生活中的1 秒发生的事情,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时间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钟、各种类型的钟表。 学习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已对1 分、1 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觉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

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秒的意义。 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趣法、实践探索法、合作交流法、体验感悟法等方法,配合现在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的状态。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感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秒的认识》。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感受到时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本册“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 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 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 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 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吗? 生:记 得。

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微课——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官寨乡中心小学校张正武 【课题】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90页、9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知道1小时=60分钟。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体验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教师出示课件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请知道这个谜底的小朋友举起你们的小手,我看哪个小朋友的小手举得最好,(知道谜底的小朋友真多,你们真棒)请你们用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钟表 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生:时间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每天起床、上课、下课,都有铃声提示我们。这都是钟表的功劳。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想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情景图,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观察,图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上课。 师: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是什么时候上课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是早上的8:05上课,我是从图上的钟表时间知道的。 生:是8:01分 师:有同学说是8:01,也有同学说是8:05,那么到底是几点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你肯定会知道的。 师: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钟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钟表你见过吗?把你见过的钟表和老师说一说。(真好,你们的钟都很漂亮),请小朋友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教师,你发现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我发现了钟面上有数字、刻度、两根指针。 师:你真会认真观察。那个小朋友的小手举得最标准,请你说说你还发现什么呢? 生:钟面上的两根指针一根长,一根短。 师:你的小眼睛真的了不起,这都被你发现了。小朋友们想想长的指针表示什么?短的指针又表示呢? 生:因为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教案

1 时、分、秒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重点难点】 1.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 【教学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钟表课件、实物钟表。 【情景导入】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米有这么长。(学生双手平举状) 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 师:连江到福州的距离是多少? 生:4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连江到福州很远的。 生2:连江到福州坐公共汽车要1个小时,坐小轿车最快也要40分。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 公里。离丹阳还有20公里。 生2: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千米。离丹阳还有20千米。 ……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米长的学校》、《2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200米。 (显示:学校跑道200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的学校。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1:100米。 (显示:至西向东长100米) 生2:我看到一位同学拿了一根米尺。 (显示:米尺长1米)

2017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一、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学生答出(钟表)后。我追问: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出(时间)。我接着问: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教学互动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2)认识时 演示: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也是1小时吗? (3)认识分 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 师:分针从12起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4)感受一分钟。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老师计时,学生分组活动。一组:读课文。二组:写字。三组:口算。四组:数数。 一分钟后,学生汇报:一分钟读多少字?一分钟写多少字?一分钟做多少口算?一分钟数多少数? (5)读写钟面时刻 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几时5分?(9时5分)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9:05) 出示第二、三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时分关系 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这说明了什么?1时=60分 三、教学效果检测 (1)口答: 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1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课堂形式。 因此,在教学《一千米有多长》时,我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结合学校环形跑道,通过让学生估一估,走一走等活动感受、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再引导学生把对千米的认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案例片断】 师:“一米有多长呢,大家比比看?” 同学们边把手伸直展开,边念着“这样子大约是一米”。 师:“那10米呢?” 生:“我一个人双手平伸大约是一米,我们刚好10个人,拉起来刚好是10米。” 师:“是啊,像我们这样子1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0米,那请同学估计一下,10米你大约能走多少步?” “10步”“9步”“12步”…… 师:“现在请大家走走,并记下自己走了几步?”

“18步”“16步”“15步”…… 师:“都是16步左右,像我们这条100米的跑道你能走多少步才能到达呢?” “160步”“168步”“175步”…… 师:“谁来说说你是凭什么估计的?” 生:“10米我刚好走了16步,100米有10个10米,所以我大约走160步。” 师:“说得真好!那大家试试自己走了几步?” “155步”“164步”“178步”…… 片断二: 师:“刚才大家走了100米、200米的跑道,你能估计一千米有多长吗?” 生:“100米的得走10次,200米的得走5次,刚好都是1000米。”师:“10个100米,5个200米都是1000米。那你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的,想一想,从我们学校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一千米呢?”生:“从我们学校到我们何家坊村委会。” 生:“学校到村委会没有一千米。”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啊?那你觉得有多少米呢?” 生:“我觉得大约200米,和我们操场跑道差不多。” 师:“好,你真是令老师佩服啊,懂得和我们学校操场比一比来估计它的长度!同学们要向她学习,根据已经知道的来估计还不知道的长度。从我们学校到村委会大约就是200米,那我们得走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第8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2)、本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有两个层次编排:一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时=60分,二是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学情分析情况: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建立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教师教的策略: 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本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去观察探索、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学生学的策略: 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60分。 在教学中的实施: 1、猜谜语、复习导入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旧知为教学新知做铺垫。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时分关系,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表一大格是5分,理解时和分的关系。 3、巩固练习 通过游戏的和结合生活中熟悉事例进行练习,让学生学得轻松,从练习中得到乐趣。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秒的认识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秒的认识》 潘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 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 放映课件(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1秒很短。 生2:1分钟就是60秒。 生3:滴答一下就是1秒。 [分析: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 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 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师:看来孩子们对秒并不陌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儿的?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 认识秒针走动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word教案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从教学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0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如果我们要测量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或表示从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的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 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 3.认识“千米”。 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学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如果跑道是200米,几个跑道是1千米?如果是250米、400米的跑道呢? 5.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认识时间优秀教案

认识时间 黄彩连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时、分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2.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相机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字、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启发提问:时针从1走到2时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