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案《中秋节的晚上》

语文教案《中秋节的晚上》

语文教案《中秋节的晚上》
语文教案《中秋节的晚上》

小学语文教学论

授课题目 《中秋节的晚上》

姓 名 李成建 专 业 小学教育 年 级 2010级

《中秋节的晚上》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二课《中秋节的晚上》(教材第62页)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学园进入到小学的,尽管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但是认知能力很有限,并且《中秋节的晚上》是整本书第一篇成文的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应该让学生多读,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生字,注意生子的写法,并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整篇课文只有短短6句话,却清晰地记录了中秋节的晚上小作者一家人围坐在花园里吃月饼赏月的情景,通过“月饼”和“月亮”两个重要的形象把中秋节时的核心给揭示出来,给人展现出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围坐一起吃饼赏月时的幸福甜蜜的情景。本课的教学,在进行识字教学和写字指导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字,学会笔画“卧钩”。了解“心”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句子。(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节日里家人团聚时的甜蜜,学会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读音,借助课文掌握生字,注意轻声的字。

(2)会写五个字,掌握一定的仿词造句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日、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与家人团聚的甜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是不是刚过完中秋节呀?大家过节的时候过的都快乐吗?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中秋节的快乐呢?(请同学站起来说)生:我中秋节的晚上吃月饼了。

生:我中秋节的晚上看月亮了。

生:我中秋节的晚上到奶奶家做客了。

师:同学们在中秋节的晚上活动还真是丰富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描述中秋节的晚上的?(展示多媒体课件)

粗读课文,识记生字

【在读书之前说明读书的要求】

(1)数一数课文共用几句话,提到了哪些人。

(2)将你不认识的生子找出来;

(3)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并把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书的时候要注重情感,避免出现唱读的情况)

师:好,现在老师想调查一下,同学们不认识的字都有哪些?

生:节、甜……

师: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生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展示生字,并要求学生按字组词)

师:同学们,老师要问大家第二个问题了。这篇课文共提到了几个人?分别是?生:4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像月亮(liang)这样没有声调的字呀?

生:发现了。

师: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生:晚上(shang)、里(li)月饼(bing)月亮(liang)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的字是什么字吗?

生:轻声。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样的字叫做轻声字,在特定的情境下他们都是没有声调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细读读文,理解文意【重点把握】

师:通过读课文第一句,从这句话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一家人在中秋节这天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月亮

师:好了,那么我们把一家人替换来说一遍。

生: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弟弟和我在花园里看月亮。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大声地改一遍。

师:天上的月亮什么样?妈妈端来的月饼什么样?(读课文的二、三句)你能听出小作者对月亮、月饼有什么感情?(喜爱的感情)你能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读,教师示范读)生: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比划比划什么是有大有圆。【采用手势直观引导,让学生模仿,便于理解。】又大又圆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香味是我们用鼻子闻到的,甜味是我们用嘴尝到的。【启发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亲自感知,强化生活常识。】师:“我”和“弟弟”在看月亮吃月饼的时候分别说了什么?你从这两句话中感觉到了什么?(找到感叹词,表达出的喜悦之情)

生: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我”)

生: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弟弟”)

生:激动的心情、高兴的心情……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以这种激动的、快乐的、愉悦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呢?你能不能模仿这样的句式造一个句呢?

生:好。

师:同学们,读完了前边的课文,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这家人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心情呀?

生:高兴,快乐、甜蜜。

师:那我们就来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为什么家里的每个人心里都那么甜蜜?

深化主题,陶冶情操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一定对中秋节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么今天的课是不是也有一种过中秋节时候的甜蜜呢?

生:是。

师: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要会享受节日的欢乐与甜蜜,而且还要会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

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月饼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熟读课文,读好重点句

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注意上节课我们重点强调过的词语和句子。师:我们上节课学的生字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展示生字卡片)

写字练习,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楷本,写一写这些生字,看哪位同学写的又好又快?【展示生字,注意书写方法,给予学生适当指导】

书写策略

1、先观察每个字在格中的位置,使学生对整个字的书写有整体认识;

2、强调个别字的关键笔画,使每个字的书写都有重点。

中:口要写扁一些,宽一些;注意竖的位置心:卧钩的位置也:笔画间的结构,横折钩的位置又:捺的位置个:竖的位置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师:下边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请大家齐声读一遍。

生:弟弟、每天、中心……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够用这些词语造一个句子呢?谁愿意起来尝试一下?

生:我和弟弟去超市买东西。

生:……

生:……

师:好,同学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月饼上的字吧。

师:我们下边有很多“又。。。又。。。”的短语,你都会读吗?你知道的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说类似词语、师生共同总结比喻句的特点、补充比喻句练习、学生模仿造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明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有很多因节日而产生的词语和诗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争取能把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背下来。

生:手足之情、家和万事兴……

总结归纳,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学完本课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吧?老师有两个小任务要给大家:(1)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以及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做一张中秋节贺卡;(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回家搜索相关的资料,有时间我们一起分享。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平叙(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与方法;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1)字音。 结(jiē)出场(chǎng)地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 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 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 五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公开课教案 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授课教师:游东华授课班级:初二(1)班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教师) 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学生) 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学生) 教学设想: 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 ..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六.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多写多记,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陈垣 七.课后延伸: 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 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XX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9年11月

第六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成长故事”为主题进行编排。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后,第二次安排与童年生活有关的主题。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其中《牛和鹅》记叙了“我”对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记叙了扮演老虎给“我”带来的困扰。《陀螺》一文讲述了“我”玩陀螺的烦恼与欢乐。 本单元的第一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本单元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呈现了学习伙伴作的批注,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批注的方式阅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梳理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 第二要素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牛和鹅》引导学生勾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体会“我”交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陀螺》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达某种心情,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 习作要求“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教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游戏经历,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同时写出想法和感受。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学会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本单元侧重于让学生用文字批注自己阅读时的收获、困惑、见解。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三、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机动1课时。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_课外书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设计 天山初中徐照丽 课题: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方法指导,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帮助,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2、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1、讲座式教学法。 2、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1、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

2、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教学设想: 1、以《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2、课余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教师解读。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共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2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共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乡村儿童在乡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初步感悟由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喜爱之情,激发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2课时 《牧场之国》1课时 《古诗词三首》2课时 《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教师) 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学生) 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学生) 教学设想: 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作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作文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选择其一。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并根据图画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弄清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加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习作的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课标表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能进行合理的想象。 2、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 3、能够突出在生活中应乐于奉献爱心的主题。 4、能听取同学、老师的意见,并认真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合理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意,做到语句通顺,并按要求进行认真修改。 【评价方案】 1.根据具体内容,起一个恰当而新颖的题目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书写状况,评价目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3. 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达到规定字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回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些故事: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的一位 1 / 3

高考必备:语文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lan of open class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modern read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游东华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 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 习作写信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习写信。课本上给出了一篇书信范例,意在通过这样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信的格式是怎样的,知道信里可以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信的好处。此外,课文还告知了寄信之前需要写信封的事,让学生了解寄信的流程。教学时,不但要指导学生把握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写信的兴趣,鼓励学生与异地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一般来说,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敞开心怀,勇敢讲述自己的见闻、情感,再加上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学生写好一封信并不困难。培养学生写信的能力,不仅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应用文这一特殊文体,更能帮助学生维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写信及信封的方法。 2.能够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3.培养热爱写信的爱好,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正确的写作格式写一封信。 2.注意书信中语言表达的精确度、明确性及简洁性。 3.注意情感的真实动人。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提前安排学生思考想给谁写信。 学生:准备信封、信纸和邮票。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播放《见字如面》《信·中国》等朗诵名人书信的视频片段,师生共同聆

听故事。 2.说一说名人的书信带给自己的感受。 思考: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信中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让你生发出什么情绪?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信”这一文体的理解。 过渡: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不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情怀,还有报平安的深层含义。现在,交流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但书信仍然具有其特殊的魅力。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一文体,学习如何写一封信。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书信范文,分组讨论。 思考:(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交代了什么内容? (2)信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封信是小杰写给自己的叔叔的,他告诉叔叔自己搬进了新校园,很开心,同时传达了家人对叔叔的问候。 (2)①格式方面:书信可分为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第一行写称呼,应顶格。第二行空两格后写问候语。第三行开始为正文部分,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祝福语可以接在正文后,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另起一行时要注意,祝福词单独一行空两格,无标点;祝福的内容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后面一般加感叹号。署名和日期分别占一行,均写在右侧。 顺口溜: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②内容方面:书信的目的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那么内容就应该是告知收信人自己的消息,询问收信人的相关情况,传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情,所有自己想知道的或想让对方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信中。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书信的正确格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它的正文部分才是我们的写作重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完整版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内容:《语文读本》 阅读目标: 1.掌握并学会运用圈点勾画、读写批注等阅读方法,说出主要内容。 2.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重点: 1.运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方法:圈点勾画法、读写批注法 阅读指导: 一、读课文《五岁的出走》 (一)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A内容完整。B语言简洁。 C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2.引导学生运用“要素串连法”,找出本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并加以归纳总结。 时间:5岁地点:外婆家人物:“我”、外婆、舅舅、爸爸等 事件:出走 起因:“我”在外婆家吃螃蟹时,舅舅开“我”的玩笑,引起哄笑,使“我”的自尊心爆裂 经过:全家人十分恐慌,极力寻找“我” 结果:我”变得懂事了 归纳明确: 由于五岁时“我”的出走,引起了家中一大批亲人的恐慌,最终“我”变得懂事了。 (二)研读课文,理解主旨。 “那以后,我好像突然懂事了。”五岁的出走,究竟让“我”懂得了什么? 方法指导: 1.明确:文章主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

A 从文章标题。 B 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 C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 D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末尾“哪怕离开十分钟,也要告诉大人自己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关键句加以分析,进一步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亲人们寻找“我”时焦急、恐慌的表现,理解文章主旨。 结合关键语句: A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外婆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命令..……,命令.. …….。” B.“爸爸骑着……飞一般往家里骑去。” C.“三姨哇的一声哭起来。” 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写“我”的出走引发的外婆、舅舅、二姨、三姨、爸爸等一大批亲人的恐慌,表现了亲人对“我”的极度关心和爱。作为子女,无论在何时何地,首先要考虑父母和亲人的感受,牢记父母和亲人对我们的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本文语言质朴但饱含深情,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至爱亲情的语句,加以赏析。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从关键字、关键词入手,特别是文中对于亲人恐慌的描写性语句,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书写感悟,体会情感。 示例: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外婆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舅舅和邻家的几个小伙子带上网沿龙河去打捞,命令二姨到六里之外爸爸教书的学校里找他,命令三姨飞跑到我家看看我有没有回家。” 赏析: 这一系列的动词,可见外婆找不到“我”内心的恐慌、焦急、忧虑,而三个“命令”可见外婆考虑的周密,表现了亲人对“我”的极度关心和爱。 二、读课文《囚蚁》 (一)整体感知 套用读刚才《五岁的出走》的方法,概括本文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二)研读课文,理解主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 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修辞手 法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 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修辞手法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 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 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修 辞手法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 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 代通称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 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 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