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六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六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六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六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联考试卷

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

命题人:傅战来(株洲市二中)蒋平(衡阳市八中)刘伟明(浏阳市一中)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

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

2.宋代陈舜俞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以乐岁之收五之,……而仅食其一。……后虽有丰获,取之无所赢而食矣”。材料主要表明

A.小农经济的落后和脆弱性B.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

C.小农因借贷所受剥削沉重D.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盛行

3.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推动了理学思想形成B.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C.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4.“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是

A.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5.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C.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7.《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

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C.闭关锁国政策松动D.清王朝被动融入了世界市场

8.1873—1910年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以上统计材料表明

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中国出口货物比例逐渐协调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9.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B.宣传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D.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0.1928年5月,党中央通过《对湖南工作决议案》仍然重复3月10日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规模暴动的指示精神,强调衡阳和郴州是“打通湘粤大道”、“连接广东”举行湖南暴动的中心。这主要说明

A.中国革命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B.中央存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C.土地革命的开展中共得到农民支持D.中国革命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1.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A.迟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以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12.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材料说明我国

A.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B.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初步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D.初步完成生产资料的改造

13.毛泽东在1961年9月29日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有关各同志的信中写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一九五六年高级社成立时起),第七年应该醒过来了吧。”材料表明

A.认识到调整人民公社政策的必要B.决定彻底解决高级社的根本矛盾

C.完成了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认识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必要

1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D.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15.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B.限制公权滥用C.维护公民平等D.追求司法公正

16.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

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17.1796 年9月17 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说:“党派性总是在涣散人民的议会,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它以无理的猜忌和虚假的警报搅得社会动荡不安,煽动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仇恨和敌意,有时……挑起骚动和暴乱。”华盛顿对党派严厉的指责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美国两党制竞争激烈B.政府行政管理削弱

C.制衡体制有负面影响D.政党政治需要改革

18.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19.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作者试图说明

A.欧美工业化进程加速B.巴黎公社诞生的重要原因

C.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D.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

20.1927年12月,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继续对富农开展进攻,并采取种种新办法来限制农村资本义成份的发展,引导农民经济循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为此苏联政府A.开展农业集体化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余粮收集制

21.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l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22.1950年美国约翰·亚当斯说:“只有在实践上重申我们的价值,国内、国外皆然,我们方能保持自身的完整与正直,而这正是挫败克里母林宫真正的根本。”材料表明美国冷战的目的

A.传播美国价值观彻底改变苏联制度B.公开干涉世界各国内政以称霸全球

C.武力颠覆苏联政权以遏制共产主义D.以道德方式确保在欧洲的经济利益23.1961年5月,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希思在英国议会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明确指出:“今天我们看到欧陆正在崛起一个蓬勃发展的国际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它的力量通过其规模显示出来;他有1.7亿以上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人口只有5000万。他们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工业生产增长率是很高的。1960年六国的内部贸易提高了30%,相比之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内部贸易才增长了16% 。”材料主要表明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意图是

A.排斥法国对欧洲大陆的领导B.反对美国插足欧洲的事务

C.带动英国经济发展扭转颓势D.欧洲经济共同体实力雄厚

24.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B.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D.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自强事业大事记

时间自强大事

1861年恭亲王、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1864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1865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69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75年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1876年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0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

1881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1882年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1885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1887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750-1914年的100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年7月14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十多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由此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德国统一和迅速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最初发轫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机器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化更富有活力。……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

―――摘编自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洋务自强事业的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启示。(1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

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柴荣青年时代办事谨慎,为人厚道,曾与一商人到江陵(今湖北荆沙)贩卖茶货。柴荣的这一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深知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

姑父郭威死后,柴荣即帝位,是为(后周)世宗。他率军亲征,大败北汉刘崇军。战后,他针对战场上所暴露的问题,大规模整编禁军。“复命总戎者,自龙捷、虎捷以降,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

显德二年(955),柴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显德五年(958),他命按《均田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此外,柴荣在漕运和铸钱等方面也作了一些变革,减轻了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他审读后,尤对王朴的《平边策》中所提“先易后难”的主张最为赏识,并且随即付诸实践。

柴荣病逝于北伐之中,在位五年半。史评其文治武功:“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背景和措施。(9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意义。(6分)

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命题人:傅战来(株洲市二中)蒋平(衡阳市八中)刘伟明(浏阳市一中)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BCBBA 6-10:CBDCB 11-15:ABADB 16-20:CCACA 21-24:DACB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

(1)自强重点是创办军事企业以实现国防近代化;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技术人才;发展近代交通与通讯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筹集军事经费;由封建政府主导的国防军事近代化逐渐到交通、教育、经济领域。时间跨度较长;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以地方实力派督抚领导为主;对西方有较强的依赖性等。(任答五点即可得10分)(2)特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专制政治向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民主革命与民族运动相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任答五点即可得10分)启示:变革社会体制和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工业化的前提;改变思想观念,重视科技和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提高国际地位、塑造新的世界政治格局。(5分)

26.(12分) (阅卷参考示例)

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4分)

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4分)

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8分)

示例三: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分)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总之,行省制达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8分)

27.(15分)

(1)背景: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经济凋敝,他深知民生困苦。(4分)

措施:军事上:整编禁军,精简军费。经济上:鼓励逃户回归垦田;实行均田制;改革漕运和币制。政治上,虚心纳谏。(5分)

(2)意义: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稳定了政局,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6分)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四大联考)历史试题

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4.(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5.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材料中的“惠商”政策 A.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B.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 C.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初的抑商政策 26.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 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27.《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史官个人才识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D.史著编撰体例28.1870 年到 1880 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 20000 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 2000 千关两增长到了近 5000 千关两。这种情况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初步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29.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说明孙中山 A.坚持汉族的主导地位B.已有“五族共和”的思想 C.民族主义认识较狭隘D.将民族平等与反专制结合 30.1941 年蒋介石评论说:“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问题。老子强调“清静无为”,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两人的人生观A.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B.是不同时代背景的折射 C.体现出思想核心的差异D.适应了统治者统治需要 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分裂与分治如同后来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只是中华统一国家中的内乱与分治时期,秦始皇只是在经历了战国近四百年的内战与分治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该学者旨在说明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趋势B.西周分封制下己形成统一国家 C.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君主D.秦王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 3.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上述措施说明当时 A.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 C.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 4.唐中期,大臣刘晏改革盐法,在产盐区设官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区,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这反映了 A.官商勾结致使吏治败坏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5.“颜体”用笔浑厚强劲,气势磅礴,代表着盛唐气象。下列书法作品属于“颜体”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6.元代管民及理财之官由中书考绩迁调,军官由枢密院定议,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均由特旨任命。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简化选官程序 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人,……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洒评论政治得失。这反映出 A.士人干预政治的愿望B.黄宗羲不满宰相把持朝政 C.理学官方地位的沦丧D.明末清初政治的民主倾向 8.下图为“康熙时期的重要军事行动”,按照相关军事行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20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0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记载,与如图所示密切关联的是 A.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B.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C. 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D. 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答案】C 2.西晋初建,司马炎大行分封,想借此“历经长久,本支百世”,但事与愿违。这些皇族大权在手,相互倾轧,最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战火燃遍关中和大河南北,长达16年之久,以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据此,可以推知 A. 秦统一六国,分封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还未真正形成 C. 为强化中央集权,历代往往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 西晋统一汉末三国的混战局面不符合历史发展大势 【答案】A 3.南朝时,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注《三国志》。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也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所引史料凡一百五十余种,并抒发了他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 A. 《三国志》对史实的记述不一定比《三国演义》的描写更真实可靠 B. “正史”须经过不断地批注和修改才能具有研究历史的权威性 C. “以史证史”是进行史学勘误和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史料研究并非多多益善,有时会出现毫不相干而烂入之事 【答案】C

4.《唐六典》载: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府 ①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官员 ②市坊的界限已被打破 ③都市中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④对违法者严格处理,规范经营秩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5.下表所列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D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在唐代,由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为对财政问题直捷处理方便起见……而宋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全国的财政。这表明 A.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B. 唐代宰相专权现象明显 C. 宋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凸显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6省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6省12月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018.12 24.《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 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 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 25.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 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 26.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人士。这些现象反映了 A.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江南政治实力比重增强D.科举制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27.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28.据日军记载“敌舰(经远)内部火势愈发炽烈,中部及后部烟火冲天,舰体逐步向左舷倾斜……”经远舰在一片弹雨中沉没。2018年9月22日,国家文物局根据打捞舰“经远”木牌等信息确认发现了124年前的经远舰。材料体现出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二重证据法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9.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共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30.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1.下图为1978一2016年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曲线图。这可以说明中国即 A.农村就业人口逐年下降B.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吻合 C.城镇就业比率不断提升D.社会劳动力参与程度高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份联合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论及先秦某一流派思想时指出:其意谓道德与实利不能相离,利不利即善不善的标准。若此,吾得名之曰“义利一致观念”。据此可知,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据睡虎地秦律《仓律》记载:“(粟一)石六斗大半斗,春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集米九斗;九(斗)为糳米八斗。稻禾一石。”这段记载说明 A.秦代存在不同种类与形态的谷物 B.秦代存在着地区度量衡不统一的情况 C.秦代的法律体系已达完备的程度 D.秦代用重量单位作为谷物的价值单位 3.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承认中华正统的前提下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本都与中原汉族政权无大的区别。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 B.增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实力 C.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 D.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4.11世纪后期,“中国商人......拥有商品分级化的知识”;东南亚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也展现出逐渐分级化的倾向,分为高质量、低质量以及介于两者中间的若干级别。这反映了 A.中外贸易网络的复杂化 B.中国人商业知识的增加 C.中外贸易的繁荣与稳定 D.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5.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 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 6.1843年清政府在回复英国公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时说:关于鸦片的禁令只是针对中国人的,我们并没有强加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国民既然愿意按照新的规则进行贸易,那就以同样的方式按照法律阻止鸦片贸易。这体现了 A.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英国的核心诉求 B.《南京条约》内容得到各国普遍遵循 C.清政府仍固守华夷秩序的传统体系 D.清政府已开始具备近代化的外交理念 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新风。下表为三位近代历史人物的主张。

2020届4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届九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楚国不断面向中原。“再次变化”反映了() 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5.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私家授学发展兴盛 26.儒医始称于宋代。《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事亲”自附于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儒医的出现表明() A.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 C.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 27.下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 A.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 C.农业经济内部流动性较强D.租佃关系受阻碍发展缓慢

2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29.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30.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31.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32.柏拉图认为“美”和德行一样,也是因适度、调和、有序才会存在。一件艺术品应该像人的形体一般,头、躯体和四肢都以一个理念使其具有生机,使其统一。真正的“美”应该是智力的而非形体的美。这集中体现出柏拉图() A.追求人的智力与形体的统一B.认为“美”是人的终极追求 C.主张“思想是万物的尺度”D.强调理性对于人的重要作用 33.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 A.对专制王权的制约B.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对天赋权利的实践D.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34.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扩大B.工业革命方便了艺术家们的出行 C.钢琴艺术开始成为人们的休闲选择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

广东省2020届高三10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24.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这说明当时 A.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 B.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 D.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 25.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 A.强调天人合一 B.倡导大一统观 C.劝君主行仁政 D.宣扬君权神授 26.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 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 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 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8.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 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29.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30.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机关报《向导》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 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 31.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 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 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32.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移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材料意在论证雅典 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 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 33.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 A.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 B.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 C.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 D.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 34.1877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案,规定:专利所有者每年需支付专利保护费,第一年是50马克(高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按每年50马克的幅度递增,到第十五年费用为700马克,并且是专利保护的最后期限.这一规定 A.阻碍了德国工业发展 B.推动了创新技术共享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 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 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 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这两幅画像砖 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 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 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高考试卷-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 1、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 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2、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那只是部分真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韩非 C、荀况 D、孔丘 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A、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C、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4、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道” B、汉代的州部 C、唐代的“道” D、元朝宣政院 5、图1是元代吴镇的《芦滩钓艇图》,下图选项对该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注重客观景物的写实描摹 B、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C、技法上属于工笔画的范畴 D、苏轼开创了这种独特画风 6、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A、维护了自然经济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促进了海上贸易 D、巩固了专制统治 7、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城市属于19世纪末被迫开放的是 A、广州、上海、杭州 B、广州、厦门、宁波 C、重庆、上海、宁波 D、重庆、苏州、杭州 8、1923年梁启超在评价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最有可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