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_五大道_地区的空间文化

天津_五大道_地区的空间文化

city

城市文化

随着天津大规模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展开,天津市民正逐渐感受到这种改变带来的自信和愉悦。同时,这种新的城市建设也正在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及其独特的文化特性造成冲击。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形地区。由于五大道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区域物质环境的完整性、环境场所的丰富性等,五大道区域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文化。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五大道地区独特的空间形态及其历史背景,对生活、工作、行走其中的人们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暗示、引导等行为心理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五大道地区城市空间物质表层下的交往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天津

历史街区的保护及正在进行的天

津“五大道”地区的腾迁现有部分

居民、置换街区内部功能的改造提

供有益的参考,以便为天津在城市

发展过程中平衡历史街区文化效

应、经济效应及街区活力提供一个

参考支点。

一、一个“区域”、一个“家”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

区,是二维平面,由于它具备共同

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人们从心理

上有“进入”其中的感觉。“五大道”

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区域。二三层高

的砖木结构小楼、风格各异的围

墙、尺度宜人的林阴道、远离喧嚣

的街道环境,构成了“五大道”这一

区域的主题单元,从而成为标志性

的区域特征。在调研及访谈中,几

乎所有在天津居住或工作过的人

都认为,天津“五大道”地区是一个

特色鲜明的区域。

一个区域会因其边界的存在、

围合而更易被识别、界定。虽然现

在“五大道”的边界已不像建设之

初那样明显和容易被识别了,但在

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人对于东

西向的马场道、成都道作为“五大

道”的边界确信不疑,90%的被访者

在画心智地图时将马场道和成都

道作为“五大道”地区边界的作用

清晰地交待了出来。

因此,在访谈中,大多数被访

对象认为,每次下班回家或是从外

面办事回来,一旦进入本区域“边

界”内,就已经有了到家的感觉,这

种感觉的强烈程度与在此居住的

时间长度成正比。

李小娟

陈擎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空间文化

72

2009.3

城市

city

城市文化

“五大道”区域由于其物质环境、视听环境的统一带来的区域整体性,以及历史给予的区域完整性,成为天津市区意向性最强烈的地段之一,因此也无形中为长期居住在此区域中的居民带来一种强烈的区域归属感。“五大道”区域虽三面面临城市商务中心(南京路商务商贸带、小白楼、佟楼),但一旦进入“五大道”区域,就仿佛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安静、悠闲、舒适,闹中取静的环境为居民营造了一个大“家”。

二、一个“邻里”、一个“堡垒”

“五大道”在天津原各国租界中是居住建筑最集中、所占比例最大、住宅类型最丰富、风格最多样的区域。“五大道”的传统居住建筑类型主要是花园别墅和里弄住宅两种,均呈现院落式的布局特点,

而比较能够代表传统的邻里交往

特征的生活空间就是里弄,里弄内

丰富的交往场景反映了其与现代

住宅小区不同的交往规则,里弄的

空间特性和环境特征更多地被限

定,从而使各种行为类型,其中包

括现代居住小区或其他地区文化

中本应在室内出现的行为在此延

伸到室外。里弄的公共客厅性质使

邻里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经常照

面来区分熟人和生人,从而获得安

全感,使里弄形成一种“自我防卫”

的机制。

简·雅各布斯曾用社会学的方

法研究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她指出,

街道上有些人充当着街道检察员

的角色。“在里弄中,他们就是在弄

口的杂货店主,围观下棋的棋迷,

或是坐着晒太阳的老人,支弄中洗

菜的主妇”。当笔者走进一条里弄,

往往会感受到这些目光,因为对于

他们来说,笔者是外来人,一个“入

侵者”,不属于他们熟知范围中的

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警觉。

三、“静谧”与“活力”

作家冯骥才先生曾经用一个

字来概括“五大道”的建筑文化,就

是“藏”字。这个字不仅道出了“五

大道”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映

射出洋房主人的居住心态。建筑前

后都有花园,尽量与外边的街道拉

开距离,围墙多为实墙,较少透空。

这完全反映了原有居住者追求幽

静和私密的居住心理。

笔者就此对“藏”文化下的交

往场景展开实地调研,调研的对象

是“五大道”地区内的里弄——

—安

乐村,它位于桂林路、睦南道、马场

道围合的地段之内。原有的品字形

里弄空间被完好保存,在其周围沿

街建有三四层高的居民楼和办公

楼,与原有的里弄住宅围合出别有

特色的公共空间,虽然不属于里弄

住宅围合出的巷道空间,但为了研

究的完整性,笔者将其纳入研究范围。

里弄道路(如图1)没有明显的

主弄支弄之分,道路结构呈丁字形。

竖向道路宽度为4.8米,主要通过

院墙和院墙围合而成。道路向住宅

过渡序列依次为:道路-绿化带-围

墙-院落-入口楼梯-公共走廊(或

楼梯间)-住宅单元。建筑被郁郁葱

葱的树木掩护着,居住的私密性特

征得到加强。横向道路宽度为4.5

米,主要由建筑山墙和院落围合而

成。建筑围合出的空间宽高比约为

1.5(如图2),围合感强烈,空间感

受较舒适。

图1安乐村总平面

73

2009.3

城市

city

城市文化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建筑隐藏在绿树之中,被前后院落包围着,但这种私密、静谧的居住环境却有着丰富的交往场景,从而使整个里弄住区充满活力。笔者每次去都会被丰富的里弄场景所吸引:三三两两的家庭主妇们买菜回来的小型聚会、对门住户之间的嘘寒问暖、早餐时间里弄门口的小吃部。这些生活场景使里弄社区的邻里生活更加具有活力,随之而来的是更密切的邻里关系。交往空间多为前后院落和弄道。相对于其他小区,里弄小区院落的使用性更高,院落对于交往的支持程度更强,而发生在交往空间中的行为主要有:居民出入、停放自行车、择菜、晾晒衣物、倒垃圾、洗衣服等必要性行为;闲坐、看报、浇花、擦车、健身、遛狗等自发性行为以及出入家门口的寒暄、交谈、卖废品等社会性行为。交往场景非常丰富(如题图)。

相比较于现代居住小区中虽有精心设计的公共广场、公共绿地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五大道”中静谧的环境以及丰富的交往场景带来的活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一段“回忆”、一种“憧憬”

“五大道”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灯一柱无不透露着这片区域的异国风情,同时也诉说着它的殖民历史、殖民文化。现在居住在此的居民,大部分已经不是原住民的后代,以外来人口居多。而长期居住在此的原住民,依然保持着对“五

大道”深厚的感情。笔者在访谈中发

现,许多老者宁愿住在拥挤的里弄,

也不愿意搬到新楼房中居住。毕竟

这样独特的居住环境给他们带来

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还有深

藏于内心的一段回忆。

笔者在《冯骥才画天津》中体

会到作者对于收藏了他童年记忆

的“五大道”的深厚感情:“……洋

房、洋车、教会学校、回力球和赛

马、咖啡馆与黄油蛋糕、夜总会、溜

冰场、无声与有声电影、圣诞夜、专

卖舶来品的洋货店、钢琴教师、拜

尔药厂的阿司匹林、手摇电唱机、

三明治,以及常常写错了字母的英

文广告……上面所说的那些小洋

楼在半个世纪来革命大潮反复的

涤荡下,几易其主,如今只剩下褪

了色而黯淡的建筑躯壳。近代史上

赫赫有名的故居主人,如今连楼中

的住户也全然不知……心想天津

已没人能有声有色地叙述出历史

上那溢彩流光的一页了……”

对于被冠以“租界”二字的天

津小洋楼,如今其独特的城市空间

形态,独特的建筑语汇已经成为天

津重要的城市景观、旅游景点、标

签品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五

大道”的居民又有什么样的心理转

变?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

居民对于居住在此抱有强烈的自

信心和自豪感。随着现代社会对历

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新文化也随

着被创造出来,最初那些不耻的意

义在渐渐隐去,隐含着的其他意义

不断显现,而且还增添了新的意义。

在旧城保护过程中,我们不应

该仅仅注重建筑的外在形式,而更

应该关注建筑表皮下深层次的文

化内涵。重新唤起人们对特定时期

的记忆是保留历史街区的意义所

在,要体会“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

存”的如昔感受,依靠的不仅是物

质性的保留措施,还有对非物质文

化遗存的保护。天津“五大道”地区

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和空间文化

值得引起致力于城市建设有识之

士的全面关注。

[参考文献]

[1]阿摩斯·拉普卜特.常青等译.文化特性

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凯文·林奇.林庆怡等译.城市意向[M].

华夏出版社,2002.

[3]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

租界[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4]荆其敏,张丽安,邱上嘉.天津的建筑文

化[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5]刘志安.汉口老街区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D].武汉大学,2004.

[6]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

—一个

中国近代殖民空间在历史现实中的转义

[D].中央民族大学,2003.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8X(2009)03-0072-03

[收稿日期]2009年2月

[作者简介]李小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

划与建筑系;陈擎,天津中天建建筑设计

事务所。

编辑:吴平

图2里弄断面图

74

2009.3

城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