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

《孟子》云“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封建时期,这样的表达被认为是没落奴隶主阶级腐朽生活的写照。而随着社会的开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发现,饮食并不仅仅指一日三餐的口腹之欲,与食物相关的食材原料、炊具种类、烹调方法、食物养生等等方面,也都蕴藏着有趣的、极为丰富的、可探究的新鲜课题,并且这些领域的发展和传承都与民族衍生发展、地域传统文化和文化间的包容平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于是“饮食男女”可以这样释义,“饮食”指文化和性,“男女”为众生你我,“饮食男女”就是指在充斥着欲望的大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饮食男女》正是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将新浪潮电影平实的纪实手法与电影戏剧性相结合,以亲情为线索,讲述了 20 世纪90 年代,一个台湾家庭中厨师父亲和三个女儿的故事。并由此表现出在东西方文化发生交融和冲突的特殊背景下,传统中国家庭内部关系的割裂与重组、家庭成员情感的抑制与释放、根植于民族性格中的传统文化在困境时期为家庭生活提供指导。

一、家庭理想的坍塌与重构

由于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定义和中华民族天性的中庸温润,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将家庭作为生活的重心。“家”在汉语中最早是以象形字出现的,“宝盖头”下一头“猪”,在坚固的庇护下饲养牲畜,并绵延不绝的繁育下去便是华夏民族对“家”最为原始和本质的定义。影片中便承袭着最为传统的东方家庭伦理观,以父亲为家庭的支柱和最主要叙述人物,三个女儿在日渐衰老的父亲的庇护下展开看似平淡实则各种矛盾交织的生活。整部影片一如平常的生活般平稳的推进,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三个女儿性格各异,并且随着成长,渐渐有了逃离旧家庭的愿望,父亲老朱想维系父女感情的愿望只能靠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来得到形式上的实现。影片**出现了六次聚餐,每一次的聚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次成员间情感的疏离。于是,传统的家族理想似乎正在破灭。

大女儿家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每次开饭前都会做祷告,而面对父亲辛苦做出的一桌丰盛的晚餐,她感谢的是“上帝”而不是“父亲”。而二女儿家倩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方式则是与前男友继续保持着性关系,并且与有妇之夫发生感情。三女儿家宁则是与自己好朋友的前男友最终结合。三个个性鲜明的女儿都在以极其“私我”的方式对家庭规则提出挑战,于是父亲费尽心机的维持于事无补,而后自己也在这种尴尬的境遇中选择着出路。

直到老三家宁和老大家珍先后通过婚姻的形式突然离开父亲的家,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结构被彻底瓦解。

影片结尾,新的家庭形式出现,老朱和锦荣组成了新的家庭。但家倩却在兜兜转转后依然生活在老房子里。影片这样安排正是为了说明,虽然人们对于传统伦理道德怀抱疑惑与不解,或就此徘徊,但传统家庭文化并未在隔阂与嫌隙中毁灭,而是在接受现代关系挑战的同时传承着它的血脉。

二、东西方文明、新旧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饮食男女》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影片,与前两部影片(《推手》和《喜宴》)不同的是,《饮食男女》的人物设置是颇具东方理念情怀的台湾人。而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原因,台湾这个地域才有了东西方文明交融汇合、新旧文化互渗共生的文化现象。故事只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更有关照现实的意义。

影片看似是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线索下叙述开来,实际是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入侵中寻找着传统文化的出路,并挣开旧伦理观念的束缚,转而去接受新时代的前沿的、多元的文化。片中,三个女儿便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众的人物缩影。无论是大女儿家珍对基督教的信仰,还是二女儿家倩与前男友依旧保持着性伙伴的关系,还是小女儿家宁在快餐店的工作,这些无一不是西方文化在东方地域内的投射。

而与其对立的是恪守中华传统伦理的父亲的形象。曾经是国厨的老朱在丧妻之后孤寡生活几十年,从没有为自己再婚的事情做打算,一心只为照顾好三个女儿的生活。他的分裂决定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所谓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典型的分裂态度: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发展成一种令人艳羡的艺术,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最终,父亲决定抛开世俗眼光,与忘年交锦荣组成家庭,离开了自己与女儿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东方文化最执着的承袭者显然已经在挣扎徘徊中渐渐地叛离了东方文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文化的冲突已经消退。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一次次的矛盾和一段段的偏执之后,曾经最渴望挣脱父亲管制和传统家庭束缚的家倩不仅成为了父亲厨艺的衣钵传人,更蜕变为父亲精神家园的终极守护者。所有人都在艰难地选择着坚守或接受,作为导演的李安同样如此。秉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安,在美国好莱坞的商业模式下阐述着自己对于文化二字的解读。他的作品正是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不同文明互相调和与碰撞后产生的火花。一双东方的眼睛在注视世界,而更多元的目光正从世界各个角落汇聚于中国。在融汇与冲撞下,文化间相互的侵蚀从未也永远不会消退,反而彼此在对方语境下熏陶的印记更为深刻,并且这种外在的冲突将更为剧烈和持续的精彩。

三、结语

将文化作为影片的内核,李安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导演。因为对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源,作为精神发祥的文化,有着深邃性、可探究性,并与历史的变迁相伴,每个人都无法摒除其深刻的影响与浸润。但在价值观混乱复杂的今天,更加需要一种主流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个社会人在嘈杂中受到召唤,在凋零的丛杂里抓住一线生机。尽管迫于好莱坞制作模式和西方文化观念的压力,李安还是试图寻求着在妥协中将中国本土文化注入国际影片的技巧。正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包容与自省,《饮食男女》才能够在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同时给我们一个重新审定自己和家庭的机会。也正是中国电影人的这份努力和执着,才使得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西方的国土上璀璨绽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