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

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

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
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

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

作者:魏钰洁, 潘清, 何晓川, WEI Yujie, PAN Qing, HE Xiaochuan

作者单位:魏钰洁,WEI Yujie(装备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潘清,何晓川,PAN Qing,HE Xiaochuan(装备学院信息装备系,北京,101416)

刊名:

装备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cademy of Equipment

年,卷(期):2013,24(2)

参考文献(10条)

1.STEELE J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grated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2009(01)

2.IAE Central IAE quarterly 2012

3.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Integrated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2012

4.CLIFF L;STEEL J 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E-Gov initiatives:Part Ⅰ 2007(03)

5.IAE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 Integrated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change control board charter 2007(02)

6.CLIFF L;STEEL J 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E-Gov initiatives:Part Ⅱ 2007(04)

7.FORNECKER C The changing integrated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portfolio 2012

8.DAVIDSON B Federal procurement data system next generation 2008

9.Integrated Defens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life cycle management framework 2005

10.IAE Central IAE standard trasactions 2012

引用本文格式:魏钰洁.潘清.何晓川.WEI Yujie.PAN Qing.HE Xiaochuan美国国防部集成采办系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装备学院学报 2013(2)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介绍

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 D o D介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介绍 摘要:DoDAF是由美国国防部的USUndersecretaryofDefenseforBusinessTransformation 工作小组所制定的系统体系结构框架(ArchitectureFramework,简称AF)。 关键词:DODAF,C4ISR,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 DoDAF是由美国国防部的USUndersecretaryofDefenseforBusinessTransformation工作小组所制定的系统体系结构框架(ArchitectureFramework,简称AF)。其前身是 C4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s,Intelligence,SurveillanceandRec onnaissance)体系结构框架。近年来,基于DoDAF而发展出来的有:英国国防部提出的MODAF和NAF(NATOArchitectureFramework)。 美国国防部(DoD)于2004年2月颁布了《体系结构框架》的1.0版本用于指导国防指挥 1.DoDAF的演进 C4ISRAF1.0----于1996年6月推出。 C4ISRAF2.0----于1997年12月推出。 DoDAF1.0----于2003年8月推出,增加其运用范围,不局限C4ISR里,可以应用到所有的任务领域(MissionArea);同时也推出CADMv1.01。 DoDAF1.5----于2007年4月推出,特别强调以网路为中心(Net-Centric)的概念,在体系结构的描述里体现了网络为中心的概念;也推出CADMv1.5以便储存Net-Centric新概念的描述文件。 DODAF2.0----于2009年5月28日推出。 与前几版相比,2.0版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体系结构开发过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主要是提供决策数据;

单点系泊系统

第十章单点系泊系统 第一节概述 海上油田的原油输出,目前大多采用铺设海底管道或油轮驳运两种方式,而油轮驳运则需设单点系泊供停靠。油田产量稳定高产时,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当油田开采寿命可疑时(产量少、不稳定)不宜采用海底管道,因其投资大,难于回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在海水过深和环境条件恶劣时,还无法施工,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就可解决此难题。同时,无论单点系泊系统以何种类型系住油轮都可自由地绕着单点系泊转动,能使油轮处于海浪流速和风速以及风力综合造成的最小阻力位置。另外,原油运输费用随着油轮吨位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促使巨大型油轮日益增多,而人造深水港的费用高,施工周期长。因此,从可靠和经济的观点考虑,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为一种最佳选择。近50年来,为了适应海上油田的开发和深海恶劣环境条件的要求,单点系泊的技术日新月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单点系泊装置的类型增多了,技术越来越先进并纳入规范,美国船级社(ABS)早在1975年就颁布了单点系泊系统建造入级规范。国外研制单点系泊系统比较著名的公司有:SBM公司、IMODCO公司、SOFEC公司、MCDERMOTT公司等。 单点系泊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海上系泊油轮的方式。它对海上油田的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多优点,而且这种技术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归纳起来,它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作为进出口原油的深水港,供大型或超大型油轮系泊和装卸原油,能充分发挥大型油轮经济运输的优越性,而不必花费巨额投资去建设深水港。 ②海上大型油田的开发是十分复杂的,固定生产设备的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在储量尚未充分掌握之前,很难作出切合实际的技术决策,采用单点系泊装置为核心的早期生产系统,可以提早开发油田,为油田永久性开发的技术决策提供依据。 ③单点系泊装置是边际油田、深海油田及离岸遥远油田经济开采的先进技术手段。 ④可在经济上或技术上不宜铺管的海域代替海底输油管道。 ⑤能系泊海上石油加工处理厂,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气,使海洋石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71

美国国防部DTIC-IAC概况

DTIC-IAC概况 一、DTIC概况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是为美国国防部门提供国防部和政府资助的科学、技术、工程和商业相关信息产品的最大资源中心,是美国国防部人员、承包商和潜在承包商以及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和它们的承包商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DTIC编制上是美国国防部现场活动中心之一,直属于国防部采办、技术和后勤副部长办公厅管理,由国防研究与工程局主任(DDR&E)直接领导。 (一)DTIC国防使命 DTIC认为,在技术快速变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威胁的时代,美国军事力量的技术优势确保了国防安全。技术优势背后的驱动力,是美国国防部强大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评测(RDT&E)社团。DTIC为这些社团提供履行其使命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工具和方法。一旦国家的国防受到威胁时,美国国防部的科学家、工程师、项目经理和其他人员根本不会有时间对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筛选,去发现可满足关键时刻需求的重要信息。因此,DTIC扮演创新者、领导者角色,迅速、准确、可靠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支持国防部新作出的优选决定,是保持美国国家技术优势所绝对必要的。美国国防部第3200114号5关于国防部科学与技术信息计划实施原则和纲要指示,明确规定了DTIC在美国国防部RDT&E 计划中的任务和职能。根据这一指令,DTIC负责收集、组织、检索、分析和提供RDT&E计划产生的、为其服务的或与其相关的信息。此外,DTIC必须负责向从事RDT&E工作或在国防部所属机构工作的研究人员、采办和后勤人员、作战人员、计划管理和决策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并支持其信息需求。60多年来,DTIC一直是美国国防机构范围内传播信息的重要枢纽。国防机构包括国防部人员,国防部承包商和潜在承包商,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和它们的承包商,以及国会、盟国和其他与国防有关的组织。DTIC为军事人员和研究人员、科学家、工程师、实验室和大学及时提供250个学科领域的200万份出版物,DTIC的使命是支持美国军事力量。 (二)DTIC组织结构 2004年6月4日,DTIC被指定隶属于采办、技术和后勤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之下的国防部现场活动中心(DoDFieldActivity),直接由美国国防研究与工程局领导。DTIC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DTIC设有6个处和一个由中心主任直接领导的信息分析中心计划管理部,见图1。19个信息分析中心中,10个由美国国防部主管,9个由军事部门主管。

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研究综述

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研究综述1 李跃龙,李勇 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大连(116026) E-mail:liyao1120@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7142471.html, 摘要:本文对知识管理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知识集成的概念、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现状进行了综述。由于对知识集成本身的研究时间不长,因此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形成了研究的丛林。本文通过详实的文献,阐述了知识集成的概念、本体概念及研究现状和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研究现状等多个问题和主要进展。 关键词:知识集成,本体,综述 中图分类号:TP311 1.引言 不论对知识经济持何态度,在管理领域,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Davenport 和Prusak指出科技不是能够维系的竞争优势来源,而知识的优势是可以长久维系的,因为它能源源不断地创造效益和优势。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当前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持续成长成为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在知识管理中,集成(Integrate)和应用(Apply)组织知识(Organizational Knowledge)的能力是企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1-2]。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知识不能够被集成和共享,那么它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来说价值就极其有限。因此,知识的集成和应用就成为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3]。知识的有效集成和共享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并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4]。知识集成是组织获取知识所带来的收益并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过程[5]。这表明了知识集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迄今为止,关于知识集成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知识集成最早是由Demsetz在1991年提出的,而正式提出来的是Grant,他认为企业的重要作用就是进行知识集成,知识集成为企业创造了优势[6]。 2.知识集成的定义 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知识集成的定义,本文将介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并分析他们的共同点。然后,根据我们对知识集成的理解,尝试给出一个具有知识集成主要特征的综合定义。在基于资源理论、创新管理、组织学习等理论的基础上, Wernerfelt, Barney和Penrose提出了企业知识集成的观点,他们强调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Garud和Nayyar认为知识集成促进组织不同层面知识的传授、组合和整合。通过集成和整合,专业的知识才能产生价值[7]。Conner和Prahalad, Grant, Kogut和Zander认为组织的首要作用就是为知识提供集成的意境和手段,以生产产品和服务[8]。Tiwana提出知识集成是一个项目团队通过实践将他们的组件知识(Component Knowledge)集成为在项目执行中的高层次的体系知识(Architectural Knowledge)。知识集成也经常被认为是企业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一部分[9]。Huang则认为知识集成是通过组织成员的社会交往持续进行共享信念的构建、积累和提炼的集体过程[6]。知识集成意味着知识可以在需要的地方被交换、共享、发展、精炼等[10]。因此,知识集成的概念可以从组织、团队和个人不同层面来理解。 从组织层面看,知识集成是组织为配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选择来自市场多个供给主体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672031)的资助。

多体系统动力学综述

1. 绝对节点坐标法 传统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单元为非等参数单元,其使用节点处的位移梯度来描述物体的无限小的转动,但在物体发生大变形时,节点处的位移梯度已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转动变形,从而极大影响到计算的精度。 Shabana [1]提出了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ANCF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有限元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该方法将物体的单元节点坐标定义在全局坐标系下,使用节点处的斜率(slope)矢量作为节点坐标而不是节点处的无限小转动[2],不需要另外计算刚体位移与柔性变形之间的耦合,能较精确地计算大变形的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其最终推导出的多体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组(DAEs )中,质量矩阵是一个常数矩阵,但刚度矩阵将是一个非线性的时间函数。 1.1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 Shabana 首先推导出一维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模型[1][3]。在这种模型中,梁单元用中性轴来简化,如图1所示,其上面任意一点P 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表达为: 23101232320123r =Se r a a x a x a x r b b x b x b x ??+++??==????+++???? 图1 其中,x 为沿轴线的单元局部坐标,[]0,x l ∈,l 为梁单元初始长度;S 为单元形函数;e 为含有8个单元节点坐标的广义坐标矢量。 123456781102205162e []|,|,|,|, T x x x l x l e e e e e e e e e r e r e r e r ========= 1 2 1 2 304078,,,x x x l x l r r r r e e e e x x x x ====????====????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美军装备采办管理与改革

美军装备采办管理与改革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面对装备采办领域严重的“拖进度、降指标、涨费用”问题,不断推进采办管理改革,要求军方加强对采办过程的审查监督力度,颁布了《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并酝酿对信息系统采办的管理体制与运行程序实施改革。 加强对装备采办的监督审查 美国政府责任局(GAO)2009年对美国重大装备采办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审查,并于3月30日发布了《国防部部分武器项目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美军目前96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的总成本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最初预算25%,比最初确定的交付时间平均拖延22个月。 为解决重大项目“拖、降、涨”问题,美军中止了多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或削减了采购数量,并对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评估报告给出了以下主要原因:一是装备需求变更过于频繁,在项目进入采办阶段后变更系统性能需求,打乱了既定的研制计划,导致进度拖延和成本超支;二是装备技术成熟度不高,将成熟度不高的技术大量应用于装备研制与生产,是导致装备成本大幅增加和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三是装备管理方式方法不能满足装备复杂性的要求,导致项目成本和进度估算不准确,项目基线不科学;四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虽然有采办管理制度,但存在制度落实不力等问题。 改革优化采办管理制度 针对装备采办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奥巴马明确提出要对采办系统实施“强有力改革”,并积极推动相关的立法工作,美国国会两院进行了《2009年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简称《改革法》)的立法,并于5月22日由奥巴马正式签署生效。《改革法》要求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与试验鉴定力度,重组系统工程和研制试验鉴定机构,进一步加强装备技术成熟度管理,降低装备项目技术风险。 长期以来,美军系统工程与研制试验鉴定的管理都由系统与软件工程办公室负责,这与系统工程工作及研制试验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不相匹配。 《改革法》要求,在原来系统与软件工程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系统工程办公室,并成立新的研制试验鉴定办公室,负责评估美军系统工程和研制试验鉴定能力,并对采办过程中的系统工程工作与研制试验鉴定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另外,《改革法》还要求重大采办项目要将系统工程要求列入项目军事需求和合同要求,改进系统工程管理方式,在采办早期综合考虑使用保障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反复修改而造成的进度拖延、费用超支问题,并进一步加强研制试验鉴定工作。针对以往过度关注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忽视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国防研究与工程署被要求负责重大项目采办实施过程的技术成熟度评估,定期审查评估国防部重大采办项目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和集成风险,此举加大了对重大采办项目技术风险的管控力度。 《改革法》要求,将计划分析与评估局局长提升到助理国防部长级别。计划分析与评估局是美军项目成本估算与装备规划计划与资源分配管理的核心管理机构,在负责财务与审计的副国防部长(主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改革法》将该局局长提升至助理国防部长级别,这是自1965年以来国防部业务局权限首次提升至助理国防部部长级别,表明美军加强成本评估与管理控制的决心和力度,也反映出美军采办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改革方向。 同时,《改革法》要求成立成本评估与计划鉴定局(CAPA)。在重组原计划分析与评估局的基础上新成立的机构,负责对装备采办成本和规划计划工作进行评估审查。CAPA局长作为国防部高层在项目成本与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首席顾问,就采办成本与资源分配等问题,直接向国防部部长和常务副部长汇报。

我军后勤采购与美军采办的比较与启示

我军后勤采购与美军采办的比较与启示 (2009-03-27 18:30:23) 转载 分类:军队物资采购 标签: 军事采购 法规制度 军队物资 电子化采购 后勤 美国 军事 (本文是博主近期完成的研究课题之一,并在《军队采购与物流》发表,现供博友浏览,未经允许不能挪作它用。) 我军后勤采购是指除武器和常规装备以外的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近年来,军队后勤采购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构建了总部、大单位、军以下部队三级采购组织管理体制,实行了“分段管理”,不断扩大了集中采购规模,取得显著军事经济效益,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手段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军队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带有根本性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亟待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后勤采购制度,逐步实现采购管理科学化、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保障信息化,全面推进后勤采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军和美军采购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作了一些启示性思考。 启示之一:必须健全体系完整的后勤采购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军事采购法规制度,为采购行业建设与管理提供完善的法规依据,从而有效规范采购主体行为和采购活动,实现军事采购工作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是军事采购领域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美军采办法规体系层次清晰、体系完整 美军采办现行的法规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指令、 指示等,上层法规效力高于下层,当不同层次的法规相抵触时,以上层法规为准。法律方面:直接的军队采办法律有11部,为国防采办及改革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其中,《武装部队采办法》为美国三军和国防后勤局管理采购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军事采购的基本政策和程序。条例方面:为落实法律条款的要求,国防部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比如,根据《武装部队采购法》制定了《国防采办条例》,该条例与政府采办条例合并为《联邦采办条例》,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国防采办政策、规则和实施程序等。规范性文件方面:国防部对国防采办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采办的具体行为进行了详细规范。主要有《美国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国防采办系统》等;有关采办管理部门还制定了大量规则、细则和具体标准等。美军采办法规体系纵向层次清晰,横向上体系全面、门类齐全,国防采办法规内容十分具体,囊括了国防采办相关的组织体系、规划计划、合同管理、经费管理、采办队伍、国防设施等。但在执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采办项目立项时,不同利益的组织或部门常常分别依据多种多样的法规条款打口水仗;另外,由于程序和具体标准过于琐碎,增加了操作难度,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美军采办法规制度体系简图详见附件图1)。

美国国防部简介

美国国防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DoD) ("the Pentagon") 美国国防部是关于美国军队的部门。它的中心是五角大楼。国防部的领导是美国国防部长。按照美国法,这个部长不准是军人。 在1947年,美国把美军管理中央化,把陆军和海军部组合成国防部。同时美国把空军和陆军分开,建立一个新空军部在国防部地下. 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地区将军。美国参谋不联席会议责任准管美国武器和军人准备也当总统的军事顾问,但是他们没有命令权。 国防部各下属机构 国防部由六个实体部门组成: ★国防部部长办公室 (Defense Policy Board Advisory Committee) 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 总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防御犯罪调查服务处(Defense Criminal Investigative Service) ★军事部门 陆军部包括美国陆军 海军部包括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对 空军部包括美国空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国海军天文台 ★统一作战指挥 中央司令部(CENTCOM) 欧洲司令部(EUCOM) 联合部队司令部(JFCOM) 北方司令部(NORTHCOM) 太平洋司令部(PACOM) 南方司令部(SOUTHCOM) 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 战略司令部(STRATCOM) 运输司令部(TRANSCOM) ★国防机构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美国国防部采办质量政策研究

美国国防部采办质量政策研究 莫年春 1 八十年代后期美军武器装备采办的质量目标、政策、组织体系及措施 1.1 质量目标与政策 美国国防部的质量政策及其要求体现在国防部有关指令中。1986年发布的DODD5000.1《重要武器系统采办》明确国防部的政策是确保国防部高效率地完成重要武器系统的采办,美国武装力量的作战目标要保障美国国家政策和目标的贯彻实施,并确保与DODI5000.2《重要武器系统采办程序》相一致。DODD5000.1和DODI5000.2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题分别为《重大和非重大国防采办项目计划》和《国防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1987.9.1)。关于质量与可靠性的政策和工作要求都体现在DODD4155.1《质量大纲》(1978.8.10)和DODD5000.40《可靠性和维修性》(1980.7.8)这两个指令中。 1.1.1 质量目标 国防部的质量目标是: ——获得武器装备执行任务和运行的效能,达到作战的有效性; ——保证使用者(战士)满意; ——保证提供的服务和设计、研制、采购、制造、储存、分发、运行、维护、处置的产品都符合规定要求; ——确定最低的基本要求(要求高有时不一定最合理,因为要求越高,成本也越高,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大); ——保证上述活动的成本效益。 1.1.2 质量政策 质量政策是: ——承包商对产品质量负责,政府有权拒收承包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退货、返修、更换,或执行担保条款; ——承包商对分包商的质量负责,国防部不和分包商直接打交道; ——国防部提出在质量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允许承包商在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包括采取何种工艺和设施)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使承包商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根据承包商历史纪录签订合同; ——记录出现的质量故障,建立质量历史档案和产品缺陷纠正系统; ——保证和监督承包商遵守合同。 1.2 国防部、三军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国防部长要对所有的防务活动负责。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和空军部长直接向国防部长报告质量情况。国防部内有负责采办、质量保证和提供武器系统的部门。国防部长下设一个国防部长办公室,各国防业务局(包括国防后勤局)都要向国防部长办公室报告工作。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国防后勤局具体负责实施质量保证大纲。

美国国防部21个情报分析中心

美国国防部21个情报分析中心 单位名称 所属机构 所在地位 化学战/化学和生物防御情报分析中心Chemical Warfare/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efens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CBIAC) 2113 Emmorton Park Road, Suite 200,Edgewood,MD 21040 海岸工程情报分析中心 Coast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CEIAS) 陆军工兵局水路实验站 海军工程研究中心 P.O.Box 631 Vicksburg,MS 39180-0631 化学推进情报中心 Chemical Propulsion Information Agency(CPI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Johns Hopkins Road,Laurel, Maryland 20707-6099 寒冷地区科学技术情报分析中心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CRSTIAC) 陆军寒冷地区研究与工程实验室 72 Lyme Road ,Hanover,

NH 03755-1290 国防部混凝土技术情报分析中心 DoD Concret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CTIAC) 陆军工兵局水路实验站 P.O.Box 631,Vicksburg, Mississippi 39180-0631 软件数据和分析中心 Data & Analysis Center for Software(DACS) Rome 航空发展中心 RADC/COED Griffiss AFB,NY13441-5700 国防部核情报与分析中心 DoD Nuclear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DASIC)Kaman 科学公司 Tempo部 816 State Street,P.O.Drawer QQ Santa Barbara,CA03102-1479 战术武器制导与控制情报分析中心 Tactical Weapon Guidance & Control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GACIAC) IIT研究所 10 West 35th Street,Chicago, IL 60616 液压工程情报分析中心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HEIAC)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一、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一)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这些问题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因素众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各问题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且往往存在矛盾的关系,例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 许多问题如投资效果、环境污染、信息传递等有较长的延迟,因此处理问题必须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出发。许多问题中既存在如经济量那样的定量的东西,又存在如价值观念等偏于定性的东西。这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得新的方法有了产生的可能。于是系统动力学便应运而生。 (二)J.W.Forrester等教授在系统动力学的主要成果: 1958年发表著名论文《工业动力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次介绍工业动力学的概念与方法。 1961年出版《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一书,该书代表了系统动力学的早期成果。 1968年出版《系统原理》(Principles of Systems)一书,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969年出版《城市动力学》(Urban Dynamics),研究波士顿市的各种问题。 1971年进一步把研究对象扩大到世界范围,出版《世界动力学》(World Dynamics)一书,提出了“世界模型II”。 1972年他的学生梅多斯教授等出版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一书,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世界模型III”。这个由罗马俱乐部主持的世界模型的研究报告已被翻译成34种语言,在世界上发行了600多万册。两个世界模型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1972年Forrester领导MIT小组,在政府与企业的资助下花费10年的时间完成国家模型的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长波的内在机制,成功解释了美国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和实际利率同时增长的经济问题。(经济长波通常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时间为5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 (三)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年代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四)国内系统动力学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其中杨通谊,王其藩,许庆瑞,陶在朴,胡玉奎等专家学者是先驱和积极倡导者。二十多年来,系统动力学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飞跃发展。我国成立国内系统动力学学会,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主持了多次国际系统动力学大会和有关会议。 目前我国SD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企业管理、产业研究、科技管理、生态环保、海洋经济等应用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二、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而正是这个结构成为系统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三十年十年来国内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作者目前知识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综述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本不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正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生存的重要资源。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数量分布2014年11 月20日,利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得到以下统计结果(见表1) 。 表1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篇数年度分布 年份数量(篇)比例(%) 2014 175 5.27 2013 212 6.38 2012 189 5.68 2011 259 7.79 2010 252 7.58 2009 309 9.29 2008 280 8.42 2007 256 7.70 2006 263 7.91 2005 223 6.71 2004 208 6.26 2003 216 6.50 2002 141 4.24 2001 145 4.36 2000 102 3.07 1999 59 1.77 1998 16 0.48 1997 3 0.09 1996 1 0.03 1995 1 0.03 1994 2 0.06 1993 0 0.00 1992 1 0.03 1991 0 0.00 1990 2 0.06 1989 0 0.00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 战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报告全文【本刊讯】美国国防部网站7月14日发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报告,全文如下:序言 网络空间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世界各地的个人和团体都能借助网络空间彼此联系、相互结识和组织管理。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从亿跃升至20亿。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增加,网络空间将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商业部门利用网络空间交易商品和服务,在转瞬间实现全球的财富转移。在推动其他领域贸易活动的同时,网络空间自身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网络空间催生了新的企业部门、科技进步、自由言论传播,以及新的社交网络,这些新事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原则。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运作,依赖网络空间、工业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但它们却极易遭到破坏和非法侵入。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银行金融、运输、通信以及国防工业基地等。 美国防部和政府其他部门依赖网络空间履行职能。这种依赖显而易见,国防部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个设施内,拥有万个网络和700万台计算机。国防部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军事、情报和商务活动,包括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以及各种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 军队和国家在网络空间领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与网络安全的不完备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网络化系统、设备和平台数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络空间日益融入国防部赖以完成其使命的多种能力之中。当前,许多国家致力于非法侵入国防部保密和非保密网络,一些国外情报机构已经具备了破坏国防部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非国家行为体日益威胁侵入和破坏国防部的网络系统。我们确信,大量针对国防部网络系统的恶意行动尚未被发现。

单点系泊系统方案

单点系泊系统系泊锚:海底系泊锚可采用吸力锚、大抓力锚、桩锚等形式。 系泊退:采用悬链线的系泊方式,以FPSO为中心呈放射状 布置,由锚链、缆绳、配重块等部件构成。 水下基盘:只设置1套水下基盘,用于海管与柔性立管的 连接。 旋转轴承:与FPSO连接的旋转轴承必须能使FPSO进行360 度的自由旋转。 旋转接头:预留未来周边油田并入增加设备的空间。 光钎滑环、公用滑环。 2、查找并学习相关的单点系泊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单点系泊系统悬链腿系泊系统(CALM):依靠悬链效应来产生恢复力; 单锚腿系泊系统(SALM):依靠浮筒的净浮力来产生恢复 力; 转塔系泊系统(STP):CALM系统的不同类型; 固定塔式系泊系统(FTM):依靠缆索的弹性来产生恢复 力; 软刚臂系泊系统(SYM):依靠重力势能来产生恢复力; 悬链腿系泊系统(CALM):如下图所示。它使用一个大直径(约10~17m)的圆柱形浮筒作为主体,以4条以上的长垂曲线锚链固定在海底基座上。浮筒上部是一个装有轴承可旋转360度的转台。中心部位的流体旋转头,下面连接着水下软管和海底输油管汇,上面连接着漂浮软管并通向油轮。油轮是用缆绳系泊在浮筒转台的桩柱上。 CALM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它的组成部件除旋转头和软管之外,都是常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简便、造价低廉。缺点是要求海底地貌平坦,浮筒的漂移、升沉随环境条件的恶劣而增长,这将使水下软管过度挠曲而易于损坏。在持续摇荡期间,工作艇难于靠近,给维修保养工作带来不便。

单锚腿系泊系统(SALM)可以分为带立管和不带立管两种形式,带立管SALM 既适用于浅水区,又适用于深水区,如果用于深水区,则锚链下端需连接一段有输油管的立管,立管上头与锚链铰接,下头铰接在海底基座上。立管可在任意方向摆动。流体旋转头安装在立管顶部。流体旋转头以上的所有部件都可以转动。不带立管SALM有一个细长的圆柱形浮筒,通常直径约为6~7m,高度约为15m。浮筒下面用锚链拉住,锚链的下端固定在海底基座上。由于浮筒具有正的剩余浮力,所以锚链始终保持一定的力。海底基座是以承受浮筒的正浮力和最大系泊载荷为条件的。锚链与浮筒之间、锚链与海底基座之间,都用万向接头相连接;这种结构能使整个浮筒和油轮围绕系泊中心转动,而无需在浮筒上面安装轴承和转台。输油管路不通过浮筒,水下软管与漂浮软管合为一条,直通油轮。下图为不带立管SALM。

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综述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摘要: 回顾了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特别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在宏观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领域、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在基于主体的建模,心智模型、制订动态决策与学习,组织和社会的进化等理论领域和模拟软件等技术领域系统动力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动力学研究趋势。为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系统动力学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了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 首先评述了系统动力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 然后从预测、管理、优化与控制3个方面对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着重从装备规模优化与控制、装备保障过程控制、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与控制、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作战行动指挥模拟等方面,分析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我国军事、武器和战略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最后指出分析装备价格及其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是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探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寿命周期费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究体系、研究综述、应用现状

引言 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方向日益扩展,在处理工业、经济、生态、环境、能源、管理、农业、军事等诸多人类社会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像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与经济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作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分析与研究[1]。这为系统动力学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一、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1986年国内成立系统动力学学会筹委会,1990年正式成立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1993 年正式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30多年时间里,系统动力学经过杨通谊先生、王其藩教授、许庆瑞教授和胡玉奎、陶在朴、贾仁安等一代代专家学者的积极倡导和潜心研究,取得了飞跃发展。 至今,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几乎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其中,水土资源、农林、生态领域,宏观、区域经济、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