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建筑形式现代技术功能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现代技术功能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现代技术功能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现代技术功能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使用、形式、尺度、结构以及技术上都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如何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理解来权释传统建筑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师的一项历

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美感等问题,用建筑的“原型”而非“装饰”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象征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概况

昆明市行政中心12组团位于整个行政中心的最北端,是建筑群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个行政中心占地51.8公顷,由13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呈传统园林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并按照阶梯及礼仪观念来组织设计。空间采用“三进”的传统空间层次概念,建筑形式采用了屋顶、叠涩、垂花、柱廊、基座等中式元素来组织。不同层的重檐表达了建筑群的中国礼仪设计思想,考虑到行政中心的整体设计布局形态,12组团必须在形式和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相统一,又要统领全局,成为建筑布局中的高潮。

12组团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层数4层。总长度217米,总高度40米,功能极为复杂。由1个1300人的会堂(甲等多功能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摘要 建筑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具有最为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个人的建筑学学习经历以及建筑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入手,通过研究建筑风格以及设计理念的变化,品读大师作品中所渗透的创新精神,从自身对建筑设计理解的改变上来寻求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思辨关系。 关键词:建筑功能形式建筑史大师作品

目录 引言 (4) 第1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4) 1.1 从形式起步 (4) 1.2 功能的认知 (4) 1.3 形势与功能 (4) 第2章建筑发展史上建筑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变迁 (5) 2.1 追求形式美的西方古典建筑美学 (5) 2.2 12-18世纪间西方建筑的形式美 (5) 2.3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理论 (5) 2.4 当代建筑文化的开放多元 (6) 2.5 中国建筑始终以功能为基本要求 (6) 第3章品读大师作品探究其形式与功能 (7) 3.1 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 (7) 3.2 “少就是多”——范思沃斯住宅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和野兽的物质需求。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建筑所具有的基本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对建筑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建筑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大也是最特殊的门类之一,如何恰当的处理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历来是建筑领域中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第一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1.1从形式起步 上大学前,对建筑的认知,似乎仅止于形式。印象中的经典建筑当是如同古希腊建筑那般的精雕细琢——每个单体建筑都是一尊雕塑作品,每个石头柱子都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典雅、端庄,处处透露着形式的美感。 大一上学期的设计作业,以构成作业为主,核心内容是空间认知,在限定的几十厘米见方的小空间中进行空间的穿插、扭曲和变异。那时的设计,似乎仅仅是一场方盒子的游戏,在与老师的不断沟通中,在方案的不断被毙、重做、再被毙、再重做的过程中,对建筑有了一点点朦朦胧胧的认识,然而,却依然仅止于形式。认知中优秀作品的特点,也不过是造型创意的新奇抑或空间穿插的巧妙。 1.2认知功能 对功能重要性的认知,开始于大一下学期。那时,班级有幸被抽中参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施工,当育人无数的老师反复强调:“建筑,不是玩造型。”原有的认知轰然倒塌,顿陷迷茫。 在这不断查资料,不断汇报,实地测量,反复画图,施工的半年中,我开始明白,建筑真正的美当是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建筑的价值当是决定于它对功能的满足程度,而不是什么新奇的创意或是巧妙的穿插。 我开始明白,设计当是解决问题,任何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包括施工难度、结构稳定性、美观程度、人文需求、成本等等,好的设计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理论上的完美设计则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适用、经济、美观才是今天我国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 建筑的功能问题才是建筑的核心问题; 决定建筑美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根本区别的恰恰是建筑的功能美。 1.3形式与功能 就我目前浅薄的认知,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当是了解甲方的需要,继而研究这些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各种问题,最后设计出能够尽可能多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建筑体系。美可以成为一种最终的结果,但绝不是目的。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不可分割,恰如骨与肉,骨决定其形,肉丰满其状;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根据柯布西耶的观点,人类需要的是空气、阳光、开敞的空间、运动等等,而不是建筑本身,因此,套句颇具高中政治观点的话,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大概应是:以功能为核心,形式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

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Discuss form and fun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郁建宁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前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在其施工以及表现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高技派、现代主义的诞生,楼层在其尺度和空间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高度,在其形式上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混凝土钢结构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更给现代建筑在其表现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世界建筑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生活、工作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代替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木石结构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又引发了一些新的争议,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针对两者这种不可分割的主次关系本文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形式/功能/环境/气候/风格/运用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建筑概述 (3) 1.1 形式的内涵 (3) 1.2 形式的体现 (4) 1.3 功能的因素 (5)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6)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7)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7)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8)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8)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中文摘要 (13) 英文摘要 (14)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 第1章建筑概述 建筑,它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其重实、坚固的材料堆砌而成,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达到基本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必要生活设施。它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虽然是以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如果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那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外壳。因此,必须涵含丰富的内涵,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作品真正的独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在满足了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相协调,这一关系也一直是建筑本体最直接相关的问题。 1.1形式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听或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一个内容就只有一个形式,往往同一内容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相同用途的灯具其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创造与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彼此关联,共同成就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形式。建筑的形象离不开整体意识。它应具有鲜明简洁的形体,严谨的比例推敲,精细的细部处理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 1.2形式的体现 追求形式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种纷呈各异的建筑出现。例如中国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两千多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屋顶样式,栏杆花饰

五芳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五芳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竞争激烈的快餐、食品行业中,五芳斋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提到白酒,人们会立即想到茅台;提到烤鸭,人们会想到北京烤鸭;提到粽子,大部分国人会想到五芳斋。2009年度,在中国 快餐50强中,五芳斋位居排行榜第十一名;2009年,五芳斋获得嘉兴市“十佳”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荣获“最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2009年度嘉兴市本级软环境建 设先进观测点”、“商业顾客满意商品”、“商业顾客满意企业”等称号。 但是,和很多中华老字号一样,五芳斋也曾经历过衰退期。原因有: 1、缺乏现代品牌经营观念,忽视了对品牌的持续宣传和对不断 更新换代的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育,最终导致顾客群体断代,大批消费者对“五芳斋”的品牌和产品的认知日渐模糊; 2、外部环境的变化、洋快餐的大量涌进、销售渠道的限制以及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五芳斋带来了很多难题,而五芳斋显然在这方面准备不足,没有应对竞争的战略和战术准备。五芳斋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正是老字号的优越感让企业走向了失败; 3、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手段的影响。过去实行国有独资体制,在行政垄断条件下,也许能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一旦开放市场后,由于产品生产较低的技术壁垒与较小的投资规模,竞争一下子激烈起来,再加上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僵化的国有体制就很难应对如此挑战。

在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历建平和朱自强的加入给这家老字号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五芳斋重换新生,一跃成为市场的领军者。其中原因有: 1、丰富的文化积淀。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 适中而著称的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到目前已有80多年历史。“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人。“五芳斋”粽子于1921年问世,创始人为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先生。五芳斋粽子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趋完善,口味日趋精美,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2、靠近原料产地。嘉兴自古以来就以生产优质稻米而闻名于世,是名副其实 的稻米生产基地。 3、优质企业家的正确导向。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最高管理者的领导是否正确。譬如,联想有柳传志,海尔有张瑞敏,淘宝有马云,新东方有俞敏洪。奥地利学派认为,只有以企业家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当今世界,越发达的国家一定有着更多伟大的企业。历建平和朱自强开拓思维,不把粽子当粽子做,整合各种资源,使企业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可贵的是,历建平不以功臣自居,不刻意宣传自己,不搞“一言堂”,使企业不以管理者一人的成败而兴衰。最近,被称为“夕阳偶像”的马云的几个决策失误使阿里巴巴的发展产生震荡,这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五芳斋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打造中式快餐连锁的著名 品牌,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以米制品为核心产品的,有完整产业链的中国食品领军企业。“打造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是首要目标。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重点需发展三个核心产业,即粽子、大米和米饭制品。粽子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完成全国产业布局;扩大出口;经销全国网络;销售网更密集高效;改革生产工艺,提高效率;通过资源整合,扩大产能。大米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完善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大米产业链;创设中高档大米品牌;构建长三角营销网络。米饭制品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引进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有能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适应日益多样的社会生活,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得以更为充分的体现和强调,由此,新建筑运动应运而生,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他给予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15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对于公共建筑,一间40-50 人的教室需要50 平方米左右,一个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7x7 米,6x8 米,5x10 米,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使用、形式、尺度、结构以及技术上都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如何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理解来权释传统建筑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师的一项历 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美感等问题,用建筑的“原型”而非“装饰”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象征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概况 昆明市行政中心12组团位于整个行政中心的最北端,是建筑群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个行政中心占地51.8公顷,由13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呈传统园林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并按照阶梯及礼仪观念来组织设计。空间采用“三进”的传统空间层次概念,建筑形式采用了屋顶、叠涩、垂花、柱廊、基座等中式元素来组织。不同层的重檐表达了建筑群的中国礼仪设计思想,考虑到行政中心的整体设计布局形态,12组团必须在形式和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相统一,又要统领全局,成为建筑布局中的高潮。 12组团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层数4层。总长度217米,总高度40米,功能极为复杂。由1个1300人的会堂(甲等多功能剧院),1个700人多媒体会议厅,2个300人大会议室,6 个150人的中型会议室,19个80~60人的小型会议室,6 个展厅,1个大型接见厅,1个新闻发布厅,1个信息中心和半地下室车库构成。设14 个主要流线及出入口,由19 个不同防火分区组成。 二、传统建筑的演绎 1、结构形式 传统木构建筑中采用的是“柱——梁——檩——椽”的传力结构系统,利用木材的特点,把荷载由上层较小的木构单元分“层”传递,并集中到与之正交较大的木构单元,最后出现由木构架组成的“间”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单元,这一传力系统中每“层”的构件独立,形态个性清晰。下大上小的结构形式,成功地化解了地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刻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不融合的,但是我们所有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全部来自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也就是传统文化,所以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传统中的精华在任何时代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该拿来珍惜,拿来应用,给它穿上现代的新衣,从新打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从现在往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称为传统文化。说抛弃传统文化不太可能,因为它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思想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其实,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早已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摒弃、淘汰,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都是其中的精华。 现在的设计,大体都是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设计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符合人类的需求,而这种发展积累虾类的种种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现代人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还是欣赏传统的设计的,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冥冥中它也在影响和指导着当代设计的进程,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现在,特别是中国设计需要走的道路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设计,东方风格。只有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在设计的世界里占有一定得地位。当然,中国一些当代的设计师也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着。越来越多充满中国风格的设计出现,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风愈刮愈浓。如靳埭强的水墨风格,他设计的海报大量运用中国水墨,使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意蕴,其中恰当的留白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遐想思考的空间。还有各种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也是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时代的潮流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杨明川: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读纪宝成校长“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访谈有感来源:孔子在线作者:杨明川时间:2008-12-31 点击:912 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读纪宝成校长“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访谈有感 杨明川 今天上人民大学主页看到人大新闻转载人民政协网刊登的一篇“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的文章,这又让我感到一阵不由的兴奋。这是一篇关于人民政协报对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的访谈,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接受孔子铜像谈起,谈到中国的文化传统经历的从正到反、又从反到正的过程,又谈到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思潮,再谈到国学教育的建立和创新。纪宝成校长也对记者的提问做出了明确的答复,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国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的传统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分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既面向现实需要又走向未来、发扬光大。纪校长在国学教育的建立和创新中提出了“大国学”概念,不是以复古的观念,而是结合内涵与外延、空间与时间,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范围内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作以现代的诠释,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交流和融通。最后,纪校长谈到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战略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不

仅要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独特的外在魅力,更要在价值层面推介我们的文化思想观念,作为国际文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这一点,纪校长甚至谈到了自己成长历程中受到的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何其之大。 在这次访谈中,对中国人民大学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首先提到了孔子研究院的成立。孔子研究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举行了一系列校内外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在此不作赘述。近日,孔子研究院正在做关于筹备下一届孔子文化月活动的问卷调查。最后一道题目:关于下一届孔子文化月活动主题建议。据校内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议主题与其他任一建议主题所占比例相比约为10: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大家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正如纪校长所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被调查者甚至提出了具体的结合方案,为传统文化的弘扬献计献策,表现出作为传承主体的积极态度。在与被调查者以及平时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大家对“传统”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很多人是把“传统”与“现代”作为二个完全相对立的概念来看,即使提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议,也是站在传统与现代本是不相关涉、完全隔绝的立场上。更有甚者,则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用的疑问,将传统与现代绝对地对立起来。什么是传统?传,即流传。在《王力古汉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7170400.html,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作者:福克纳高飞 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在对《我弥留之际》细读的基础上,从小说内容和文学模式两方面,梳理出小说的传统特性,从女性意识的拓展与小说手法的革新两方面,概括出小说的现代性,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传统;现代;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verts the stereotype of the binary conflicts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proves that under the coat of modern forms, what really matters is the traditional content from within. As I Lay Dying, on one hand,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 in the novel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nd literary patterns; on the other hand, it generalizes the modernity from the wid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of expressive means. It concludes that,Faulkner’s As I Lay Dying is a perfect embodiment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Key words: tradition;modernity;Faulkner;As I Lay Dying 一引言 “传统”与“现代”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对立命题,许多人简单片面地认为传统与现代水火不容,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二者犹如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依存,互为依靠,对立而又统一于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文学的发展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角力中得以发展,在这二者之间相互背离又互为依靠的张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成就文学的经典。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为一个处在二十世纪文学变革时代的作家,他既是美国南方传统文学的代表,也是现代派的杰出文学大师,他将现代主义的方法与传统文学结合后,改用现代主义的形式来表达民族和传统的精髓。《我弥留之际》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正是这样一部颠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在更高层面上达到二者融合的一部文学经典。 二、传统性的承继 众所周知,作为每一位处在特定时空的作家,其写作无可避免地受到当下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反映时代的脉搏,记录时代的变迁。《我弥留之际》正是这样一部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一部杰出小说,在它奔涌的意识流下,流淌着作家所承继的古老而悠久的文学传统,作家力图用古老的文学传统重新架构现代美国社会生活。 福克纳经常自称“乡下人”或“农民作家”。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通过这些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乡村人物的塑造,福克纳表达了自己对美国南方深沉的乡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113T02Z04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改卷教师: 学号: 084774525 姓名:得分: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摘要: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建筑空间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与现代作文900字完美版

传统与现代作文900字 现在Appstore或应用商店里的应用软件类别层出不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无疑是共享软件中运用最广泛的。ofo等共享单车的出现,制造自行车的工厂的订单像雪花一样多。可是售卖自行车的商家却要遭遇倒闭的危机。到底是自己买车还是用共享单车?有人选前者也有人选后者。家用自行车存在很多bug(问题),即使上了锁的自行车也有可能会被偷盗,造成财产损失,存放成了一大问题。另外自行车损坏后要经常维修,增加了维护成本。共享单车虽然可能不是能随时找到,而且还有一个被恶意破坏的问题。但是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的出现提供便捷的服务,所以共享单车会逐渐取代家用自行车。 网络购书还是实体书店,这也是个问题。淘宝无疑是现在最方便的购物软件。女性中至少80%的人用淘宝购物,当然包括购买书籍和杂志,因为省时、方便、价格低。可是书店,对于书虫级的人来讲是类似于人间天堂的地方,现在大量的书报亭被拆除,所剩寥寥无几,书店就显得更加珍贵。在书店可以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书籍,还可以在店里看书,淘宝却不可以。去趟书店,就相当于寻一次宝,有些书你可能不知道,可是在书店逛逛可能就发现了。还有,书店的那种可以让人沉下心来读书的气氛,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网络购书和实体书店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书or网络文学?本人是提倡书的。一杯茶,几本书最好是那种最经典,耐读的书。你完全可以一段时间沉浸在作者所制造的文字当中。完全不会被其他东西打扰你的阅读时间。从世界第一部触屏手机(SimonPDA)。发展到现在的iphone、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都能连接互联网,并能操作各类软件,包括各种阅读软件及流行网络文学。可是一些网络文学读过一遍就再不想读了。可是书不一样,你可能会把一本书读五六遍还想再读。这就是书的好处。读一本好书可能是一场旅行,一次冒险,也可能是与智者之间的一次谈话。我不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垃圾文学,有也许网络文学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认为书和网络文学是可以共存的。 在这个信息繁多的时代,我们不能否认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能用几句话来概括接受信息的方法,而自从信息传入网络以后,接受信息的方法变得层出不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_特吉巴欧文化中心浅析_图文(精)

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南太平洋中的岛国———新喀里多尼亚的首都努美阿,设计者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阿诺。这个作品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建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建于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现代技术和当地传统文化间高度协调统一的典范。 一、背景与地理气候 1.历史背景 新喀里多尼亚原是法国属地,当地的卡纳克人和外来统治者冲突不断。随着斐济等地的独立,卡纳克人也爆发了一次次的独立运动。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法国政府不愿放弃该属地,于是双方在1988年达成妥协的协议,推迟独立,共同成立“卡纳克文化发展委员会”,旨在振兴卡纳克文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国帮助建设一座卡纳克文化中心。 1991年,法国政府举行国际设计竞赛,皮阿诺的作品以其地域、生态的完美统一,从17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特吉巴欧文化中心于1998年落成,皮阿诺也因此作品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建筑 奖。 2.地理位置与气候 新喀里多尼亚岛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气候温和,12月~3月为雨季,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 23℃。所在区域气候炎热潮湿,常年温差较小,盛行稳定的东南信风,另外,11月~3月会盛行一些飓风。建筑的基地选择在位于新喀里多尼亚首都努美亚东部的Tina 半岛。文化中心(见图1 正好处在一个被热带仙人掌覆盖着的山甲上。而这个山甲正好位于一个咸水湖(环礁湖和海洋

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付瑶(1971—,女,四川万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特吉巴欧文化中心浅析 摘要:皮阿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设计者通过考察当地的历史文脉,挖掘、利用 当地的传统建筑样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用现代技术表达传统意象,设计出极具象征性的建筑作品。同时,采用一系列的通风等高技术手段,达到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创造出集传统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建筑。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传统建筑,这个作品会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特吉巴欧;现代技术;传统意象;高技术;生态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付 瑶,管飞吉 文章编号:1673-1387(200801-0014-05 第10卷第1期 2008年1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2008 Vol .10,No.1

论建筑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论建筑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摘要:当期,建筑设计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逐渐开始同世界接轨,其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作为整个建筑设 计的中心,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建筑设计的方向一直被建筑工 程长期的引领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的提高,传统的建筑形式 已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为此,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建筑设计中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以供业界人士作为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形式;关系 前言:在建筑设计的传统设计中,建筑工程多样化的标准要求很高很广泛, 但是却多建筑形式不够重视,只是一带而过,没有重视建筑形式的艺术感和美观度。然而,在社会经济文化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审 美标准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建筑来说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就要求建 筑设计师在对建筑工程设计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建筑形式的创新和科学合 理的设计。 1建筑功能与形式的重要性 并不是一味的迁就。相应地,旧的形式就要给功能新的选择机会,让它自己 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1.1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建筑功能加以关注,并在外形的基础上, 对技术和功能方面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不要只在形式上进行停留,因为建筑的 目的是对人们全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建筑并非是一件艺术品,最终要的是实际 的功能。建筑在实际的生活中都有相应的功能价值,但是,人们却对实用价值不 容易发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工程能的使用价值很高,这也是建筑的最基础 功能。不管是哪种建筑物,一旦没有了使用价值,存在就毫无意义了,而建筑功 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然而,随着需求的日趋增加,会对建筑的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样而言,使得建筑形式逐渐落后于功能,从而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出现了隔阂。鉴于此,对于建筑形式而言,其应变能力和 调节功能一定要强,才能够将原本僵硬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缓和,使其逐渐变得默契。若两者的关系持续保持僵局状态,这就要重新寻找新的建筑形式与它相适应,而不能一直迁就。同时,旧形式需要为功能提供新的选择机会,使其能够主宰自 己命运,并不可一直按自己的意愿进行。 1.2建筑形式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是功能最好的体现,然而,我国建筑设计的原则 是要在经济上美观大方。当前的建筑形式,在实际的发展中,对少都会受到一定 的阻碍,而形成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它,使其在 建筑中的价值充分被体现出来。众所周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仔细 的检查,并深入研究形式和功能,使之默契值能够上升,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就现在而言,由于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建筑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加之,对建筑形式形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很难分清主次。若单凭建筑功能而对建 筑进行设计,那显然是不行的,想要实现建筑最佳的设计,就需要综合考出来各 种因素,使其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关系 2.1与环境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 完美答案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李庚其课程评价 返回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考试(20)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单选题开始 1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是以下哪位名人的座右铭?()(1.0分) 1.0分 A、左宗棠 B、孙中山 C、张之洞 D、曾国藩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2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1.0分) 1.0分

B、争地位 C、争名 D、争利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3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出自()。(1.0分) 1.0分 A、《尚书》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4 关于老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1.0分 A、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 B、老子生于公元前551年 C、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使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5 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离不开下列哪个人的帮助?()(1.0分) 1.0分 A、袁术 B、荀彧 C、许攸 D、张郃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6 以下著作与作者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1.0分 A、贾谊《过秦论》 B、班固《至言》 C、陆贾《新语》 D、曹错《贤良对策》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孙子认为,在“道、天、地、将、法”这五个因素中,()应排在首位。(1.0分) 1.0分 A、天 B、法 C、道 D、将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8 管理从()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1.0分) 1.0分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9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人是()。(1.0分)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 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论述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 刘敏 摘要:在现代化的时代虽然有各种思潮的冲击,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然而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最好的当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他们的设计是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看待,既注重功能主义又强调图案装饰性和传统与自然形态的重要性,是简约而非凡,功能至上,人性化的设计。所以把传统设计中的精华部分与现代设计的东西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使艺术家和设计师,产生各式各样的遐想,并让人领悟到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的浩然正气,也体味设计思想的种种内涵。 关键词:传统设计、现代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民族性、功能主义、自然、人情化、借鉴、结合。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各种艺术思潮对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 有些人看待传统时,很大一部分都会形容其是老观念、老封建、老思想。这样使得我们研究传统设计时只停留在一些表象的东西,例如把传统设计只规定为是与传统手工艺息息相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认为这种思想是非常片面的。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1]所以传统设计不只与传统手工艺相关还与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相关。而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联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活动。[2]其内涵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设计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并探索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理性设计原则和抽象的表达形式,具有典型和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用文化连续性观点辩证地了解传统与现代,寻找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活力点,而不是简单地在批判或继承之间做出取舍。对于东西方文化问题所蕴涵的根本问题,即本土文化价值与现代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保存本土的生活方式与创造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二者能够共存吗?所以如何更能体现设计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就自然而然成为设计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 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最好的当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设计思想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五个国家,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这几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外界相对隔绝,而且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手工艺传统非常盛行。所以这个地区的设计家们比较着重传统风格,到了二十世纪初期,现代产业终于在北欧确立,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影响北欧的设计哲学。于是,一种将本土的手工艺传统与现代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发展起来,这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北欧风格。北欧是一个均富的社会,北欧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以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来炫耀,而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人只是陈旧的贵族社会、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陋习。北欧的设计是邀请人们参与,突出包容性、公众性、参与性,英语中所谓的“inclusiveness”,而不是贵族性的排斥性、独占性(英语中称为“exclusiveness”)。他们在公众性的前提下,再突出设计师的个性,使成为人人能够拥有的设计,这种对设计的平和心,真是伟大。他们生活在一个典雅的、自然的、美好的设计国度中,所以在北欧,好像很难看到平庸的东西,你会发现所有的人对设计的基本认识水平都要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高,北欧人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看待,也就是形式、功能、材料、色彩、肌理、耐用性能、造价水平这几个内容是和谐的、平衡的。他们认为德国、荷兰、俄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那种现代主义设计,其实缺乏人性感,因此自己探索出一套自己的现代主义设计语汇来,通过自然材料、人性化的色彩、丰富的材料肌理、良好的功能结合,同时也兼顾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手段,自成一体。民主化设计的本质,使人们对设计本身的美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