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学校:考号:

[实验器材]

小车、细线、垫圈、双面胶(或其他能临时做起点终点记号的工具)[实验要求]

1、确定让小车刚刚动起来的垫圈数量;

2、控制变量,标明起点和终点;

3、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变化;

4、根据记录得出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监考老师签名: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整理)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辆载重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3、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途中发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慢,一辆开得很快,老师把它们录了下来。请同学看这段(视频)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交流猜想 3、那么,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择重板书。 预设的问题: (1)、可能与小车的拉力有关(板书:拉力) (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板书:车子重量) (3)、可能与地面的好坏程度有关(板书:地面) (4)、可能与小车的轮子数目有关(板书:轮子) 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 1、研究假设问题,并作出预测。引导学生讨论确定: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运动得越慢。 2、设计实验方案: 这是你们的假设,在科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正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出示小车)那么,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验证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需点拨:保持不变的是载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出下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方案1: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弹簧测力计,砝码盘和砝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 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下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小车从O点到2、3、4、5点的距离,及在2、3、4、5点的瞬时速度。 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点的过程中,合外力F(等于绳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可由下式计算: k 12(F直接由弹簧秤读出),其中n=2,3,4,5…… W,FxE,mv,0,nnknn2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 (在实验小车上先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挂钩连接细轻绳,轻绳跨过定滑轮,2 挂一个小盘,盘内放砝码。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即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几次。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0,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点,记作1,2,3,4,5,6,测量各点到0的距离x,x,x,x,x,x。 1234565(计算出打下2,3,4,5时小车的速度v,v,v,v。 2345 6(计算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的过程中合外力F(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 F)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并填入下表。 k 1 7(在坐标纸上画出ΔE——W图像。 k 数据记录及处理: 0,2 0,3 0,4 0,5 瞬时速度v/(m/s) ΔE/J k 距离x/m W/J 以ΔE为横轴,W为纵轴,做出ΔE——W图像。 kk 注意事项: 1(长木板应尽量光滑,如果摩擦力较大应先平衡摩擦力。可以在长木板下端垫木块。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练习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 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3-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 .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 ……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 关。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动能定理实验演示教学

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及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突破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题引知·要点谨记] 1.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应第1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为使橡皮筋的拉力所做的功为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必须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利用小车拖着纸带,小车匀速运动则摩擦力才算被平衡,此操作一是可通过纸带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二是可同时平衡纸带运动所受的阻力。 1.(2017·湖南四校联考)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 (1)实验时,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最终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分布的,为了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乙纸带的__________(填“A~F”或“F~I”)部分。 (3)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某位置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n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上,每次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n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 v 3 、…、v n,作出W-v图像。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版小学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二课《物体的变 形状改变以后》中的《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简略的概述。一、说教材: 本单元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二、说学情: 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平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物体形状 改变后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 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 学习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 五、说教法、。 在设计中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资源,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物体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也有了一些初浅的直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制作、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在学习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适时启发、点拨、鼓励。 2、分析归纳法: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 3、分组讨论法: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弹簧的长度 1、每次测量弹簧最上端到最下端距离。 2、等弹簧静止不动的测量。 第二步:在第1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 长度。 第三步:在第2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第四步:在第3个弹簧下挂3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图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 -W 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出W -v 、W -v 2,W -v 3、W -v 关系图. 5.实验结论 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 =12mv 2.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用W-v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v图象更加直观、明了. 1.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须测出橡皮筋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

1、小车的运动

【课题】 1.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1、小车、足球、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易拉罐、计时器等。 2、温馨提示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小车)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玩小车的? 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2、那么推或拉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吗?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游戏探究 1、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辆小车,想玩吗? 请组长领小车、易拉罐等材料,各组想办法玩小车,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各小组开始尽情地玩:钻山洞、过桥等游戏) 2、交流汇报各组的不同玩法。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总结: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4、生活中哪些的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5、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开门、关门、开灯、拉车、推车等现象。 (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1、刚才我们在玩小车过桥时,有的同学发现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3、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做实验时需要哪些材料?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先讨论一下。(出示温馨提示)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实验验证。 5、交流汇报:实验怎样做?其他组补充完善:谁测量?谁记录?谁实验?在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等等。 6、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单,老师参与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 (四)自由活动 哪个组能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1、设计实验研究使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跑得快慢的因素。 2、学生制定计划,自主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斜坡越高,冲下来的就越快,跑的就越远;斜坡越低,冲下来的就相对慢,跑的就相对近。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汇报。 2、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较高,研究结果也比较好,小车的载重量是否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课下继续探究。

小车的运动

1、小车的运动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设计控制变量试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对小车的运动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 玩具小车、线绳、米尺、秒表、垫圈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让桌子上的小车离开原来的位置。 2、交流活动所得: (1)谁能说说你们小组用的什么方法使小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学生:推或拉。 (2)刚才我们同学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离开了他原来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或拉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谈话: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只要推或拉物体,物体就能运动起来?那推或拉有什么共同点?生:必须用力。

2、也就是说,推或拉可以产生力,即推力和拉力.(板书推力拉力) 3、推力或拉力到底有什么奥秘所在呢?再试试,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来玩小车。) 4、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引发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1)提出问题: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 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预设:1、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 2、可能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 3、可能与小车所在的位置的坡度有关。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先来研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3)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垫圈的个数使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小组制定并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探究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 明确:拉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慢。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比赛活动:让小车过桥、钻山洞。 (1)让学生明确比赛要求。 (2)进行比赛。 (3)请获胜组谈经验。 明确:力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推力和拉力?

2.1实验: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课例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2、计算小车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3、学习用直角坐标纸绘制v-t图像(直线类型) 4、根据v-t图像描述小车在重物拉动下的运动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将纸带系在小车上,从而小车与纸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点,求出若干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进而得出不同时刻小车的速度情况 三、实验器材 电磁计时器、纸带、小车、带滑轮导轨钩码若干、刻度尺4-6V交流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小车、带滑轮导轨钩码若干、刻度尺、220V交流电源) 四、实验步骤 1、将导轨放在实验桌上,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导轨上,连接电路。 2、将纸带与小车连接,另一端穿过电火花计时器限位孔 3、把小车放在靠近计时器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连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4、取下纸带,合理标记计数点0,1,2,3…….并在纸带一端标记所挂钩码数量 5、更换纸带,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6、实验结束,立即关闭电源. 7、测量纸带上各个计数点坐标,记录于表格 五、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记录计数点位置须估读到0.1mm 2、计算瞬时速度

3、作图规则 (1)选用坐标纸 选用直角坐标纸.坐标纸大小的选取以不损失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能包括所有实验点为依据 (2)定坐标和坐标标度 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写出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图线在坐标纸上的布局要合理,充分利用坐标纸,图像分布在坐标纸较大的面积区域.坐标轴起点不一定从0开始.(3)标点 用铅笔以”×”标出各点坐标,测量数据落在“×”的交点上.多条曲线可用“+”、“□”等区别.(4)连线 用直尺、铅笔将测量点连成直线或平滑曲线,坐标点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偏离直线过远的计数点要舍去,分析原因 注意事项 1、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2、根据打点稠密情况合理选取计数点.能够计算出瞬时速度的计数点不少于5个. 3、计数点坐标读数必须估读到0.1mm,原始数据要记录清楚,保存实验资料 4、在纸带一端标记每次实验情况,例如悬挂钩码数目,钩码质量等信息. 六、交流、思考与讨论 (1)观察运动小车的v-t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有何特点? ②经历相同的时间?t,小车的速度变化量?v相等吗?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第1课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略)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 实验步骤: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事项: 1、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 3、没有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时,也可用一块木板,然后在上面铺上毛巾代表表面粗糙的木板。 实验说明: 1、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2、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 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5-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答案] C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选C. 2.(2011·吉林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答案] D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不正确;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不正确;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

度,平衡掉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不正确;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3.(2011·汕头模拟)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 [答案]BD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 的动能即mgh=1 2m v 2,其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测量重物质量,A 不正确.当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正确,C错误.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正确.4.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A.始终是均匀的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 [答案] D [解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选D.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 两点各自的速度v A 、v B ,在这 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 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 合=F 绳S AB (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 。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 、B 。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 度公式求A 、B 两点的速度v A 、v B ;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 合与ΔE kAB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 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例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

《小车的运动》参考教案

《小车的运动》参考教案 《小车的运动》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2、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3、认识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小车的运动变化作假设性解释。2、会做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关系的实验,能分析车辆运动快慢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1、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2、探究推拉产生的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教学准备:1、电动小车、发条小车、遥控小车、橡皮筋做的小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2、厚书、多个钩码、秒表。3、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图片或录像、载重量不同的车辆行驶的图片或录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装有磁铁的小车可以用磁铁去靠近它让它运动起来,其他玩具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呢?2、生:观察思考后交流。(磁铁、发条、电池、遥控、橡皮筋、喷气、手推……)二、探究使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运动的办法。1、师: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玩具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办法?试一试,这些办法是否有效。2、生:写出有效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检验。3、师:这些办法是靠什么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它们使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4、生:交流。(靠力使小车运动,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

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三、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1、师:在一辆小车上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物体,其他条件不变,小车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实验来进行研究。2、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放上一本厚书,(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同时,防止小车滑落到地下,这实际上也确定了小车运动的距离。)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控制小车的运动。第一次在小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三个钩码,放的钩码逐渐增多,记下每次放上的钩码数及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并填好教材上的表格。3、师:在小组巡视。指导学生除了改变载重量外,其他的变量都应该加以控制,如一定的距离、牵引力一定、同样的“路面”等。4、生:从实验记录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四、分析实际生活中车辆行驶快慢的原因。1、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图,说说车辆运动的快慢还与什么原因有关?2、生:交流。第一幅图,因道路弯曲且不平,车辆运动较慢;第二幅图,道路笔直且平坦,车辆运动较快;第三幅图,货车载重量较大,货车运动较慢;第四幅图,汽车是空的,运动较快。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3.实验器材 5~6条相同规格的橡皮筋、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毫米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长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 1.数据处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 = x 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 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 2.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3.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5)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