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变“教师教”为“引导学”。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收集信息——比较发现、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节、达成共识。

(一)引入新课、收集信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轻松、欢快歌曲。(播放视频)

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孩子们愿意把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讲给我听?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随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引入,获取基本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信息:图上有(20)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篮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问题:跑步的人数是踢球的几分之几?

踢毽子的是跳绳的几分之几?

(二)比较发现、得出结论:

1、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操场上是有20人在活动吗?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幅图只呈现了操场的一部分,显然答案20人是错误的。

请同学猜一猜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沉思片刻后会汇报许多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2、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跳绳的小朋友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并汇报。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借助线段图用除法计算、数份数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

励。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由学习者成为研究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最简便的方法。

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一定也许会说:前两种方法书写少、计算快、用起来顺手也很简便呀!教师不要立即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思考意识;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往下进行。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实我也很欣赏你的方法,谁能把你认为简便的方法的思路说给我们听?

通过讨论的平台,让大家发现用方程解决就是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顺向思维,虽然写起来麻烦,但思考起来会更加容易。

最终得出结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比较简便。

4、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为了巩固这种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试一试,设计成两个板块:一是口答,二是笔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口答: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

①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

②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

③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

笔练:通过上述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这个月有多少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练习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练习、对比练习、拓展练习。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

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第一题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后面的两道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基本练习:解方程:

=7 =4 8x==6 =1

二、对比练习:

1、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场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习:

1、原价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内物品打折的情况,你知道打折是什么意思吗?

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鸡、鹅的孵化期分别是多少天?

鸭的孵化期是28天;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四)全课小节,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里的收获,总结在学习中的不足。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用方程解决一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你能来总结一下这类方法的一般步骤吗?(师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并总结)

2. 课件展示一般步骤: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 判断单位“1”(即“总量”)。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写答语并检验。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基本内容和领域的特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这四个部分: 一、数与代数部分 本册教材更强调通过实际情况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数的认识 1.注重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获得对大数的感受。 3.使学生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4.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 5.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展开学习。 2.精心设计观察物体等内容,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基本图形的基 本性质。 (二)图形的测量 1.在具体情境中,注重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经历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在测量过程中,理解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4.重视估测。 5.探索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变换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变换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经变换后的 图形。 2.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的组合进行图案的设计。 3.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 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中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集(珍贵资料)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 紧接着进一步提问:若人数是x时,又当如何买票划算?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引例列出了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关系。那么在不等式概念提出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类比”等式的概念,尝试着去总结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从一个低起点,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学习调动了积极。 接下来我用一组例题来巩固一下对不等式概念的认知,把表示不等量关系的常用关键词提出。(1)a是负数; (2)a是非负数; (3) a与b的和小于5; (4) x与2的差大于-1; (5) x的4倍不大于7; (6) y的一半不小于3 关键词: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至少 回到引入课题时的门票问题120<5x,我们希望知道X的取植范围,则须学习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性质的学习解决X的取植 难点突破:通过上面三组算式,学生已经尝试着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了。不等式性质3是本节的难点。在不等式性质3用数探讨出以后,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在数轴上任取两个点,用相反数的相关知识挖掘一下,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任意两个数比较是否性质3都成立。通过“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 识。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 平均分 就用(除 法)计算。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 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 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 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 0,商的末尾 不.一.定.就有几个 0。(如: 30÷5 = 6 )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 是 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 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 1; 最大的被除数 =商×除数 +最大的余数 ; 最小的被除数 =商×除数 +1; (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0除以任何不是 0的数( 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 0;0乘以任何数都得 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 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 6、笔算除法时, 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 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 判断商是几位数 ):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没有余数的除 法 有余数的除法

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 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长方形有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 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 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①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两个对称点到对称 轴的距离.相.等..。 ②画法:定点数格—找对称点—描图。 ③平移方法: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1.平移是整体移动。 2.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也可以将每一个点平移了再依次连起来) 3.画出平移后,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④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⑤有的 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⑥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 相反。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时钟在镜子中的对称,以12 和6 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即11 点在镜子中是1 点,只有12 点和6 点不变。 2.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拨算盘、升国旗、光盘的出入仓、拉开抽屉、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 方向(上、下、左、右) ①两要距离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88号)说课者,我叫陈礼贵,来自习水县寨坝镇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定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 章第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运用它进行平行四边形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知识与技能) 2)探索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 5个阶段来,完成本课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纸

刚才你们说我来画,我觉得不公平!那怎么办?对,现在换成我说你画。 把一张纸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4/7 里有4个1/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 ,是2/7 .) 谁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为什么用除法算式呢?(平均分) 及时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把一张纸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上面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交流:还有不同的涂法吗?(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 × 1/3?) (2)把一张纸的 6/7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用学生的结论验证前面两题。 指生口算。 根据这两组算式,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设计意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五、实践应用 1、比一比,算一算,看谁算得快! 23 18÷6= 76÷5= 先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写? 2、 解决问题。 (1) 一块正方形布,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文具店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文具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

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难点是使学生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二、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 2、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除法的验算: 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176×6 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1584÷6 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 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 、平移的特征: 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9、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①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

买文具说课稿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2013年北师大版数学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对本节内容的讲解,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图形的平移以及学习了《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线的判定,对“平行”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教学习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另外 两条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用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与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在记忆和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怎样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北师大五年级下分数除法练习题

北师大五年级下分数除法练习题 五年级分数除法练习题 51、美术班有男生20人,是女生的,女生有多少人, 6 552、甲铁块重吨,相当于乙铁块的。乙铁块重多少吨, 612 33、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已经吃去600千克,正好吃去,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4 14、汽车厂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辆,已知8月份比7月份增产。7月份 9生产汽车多少辆, 15、小兰的邮票比小军多24枚,这个数目正好是小军的。小兰和小军各有多 少5枚邮票, 6、长跑锻炼,小明跑了1500米,小红跑了900米。小明跑的是小红的几倍, 小红跑的是小明的几分之几, 27、一种电脑现在比原价降低,正好降低800元,这种电脑原价多少元, 15 38、一条彩带,用去15米,正好是剩下的,剩下多少米,全长多少米, 5 119、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正好是60页。第 65一天看了多少页, 10、小明今天上午练了100个字,下午练了140个字,今天练字的个数相当于 昨 2天的,小明昨天练了多少个字, 3 1111、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 34修2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312、一辆汽车小时行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5

1213、四年级有三好学生30人,是全年级人数的,四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 的。69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5314、小明从甲地去乙地,小时走了15千米,正好走了全程的。甲乙两地相 34距多少千米, 315、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小时行了60千米,照 4 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7316、原来做一条裙子用布米,现在只要米。原来做900条裙子所用的布, 105 现在可以做多少条, 117、一条路已经修了,再修复600米正好修完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6 318、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没有修的还有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4 2219、粮店有150袋大米,第一天卖出,第二天卖出第一天的。还剩下多少袋, 53 二、根据算式把题目补充完整; 1某小学五年级150名学生,。四年级学生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120?150 2、某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四 4年级有学生多少名, 100? 5 3、某小学五年级200名学生,。四 4年级有学生多少名, 200× 5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古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第 1 页共 4 页)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的特征:围绕中心转动。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1 一共有多少 说课稿

一共有多少 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的内容。“一共有多少”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1的问题是“手中有几支铅笔”,通过把左右手中的铅笔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说和数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主题图2的问题“有几只熊猫”,有3只在吃竹子, 2只在玩耍,一共有几只。通过学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认识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第二板块“摆一摆,算一算”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1个桃子图片,再摆3个,一共是几个?摆2朵花,再摆2朵花,一共是几朵花?摆4只小鹅,再摆1只,一共有几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 第三板块安排试一试练习,一是通过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车?一共有多少小鸟?加深学生对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就是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二是说一说,通过四组图计算1+4=?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第四板块教材安排了“练一练”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进行说一说和动手摆一摆,加深学生对“加法就是合在一起的计算”的认识,来进一步巩固加法算理。 教学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2,被除数的分子是 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5、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 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⒉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1、只要是平均分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就有几个0。(如:30÷5 = 6)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 ...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1.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 ①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 ....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 ②画法:定点数格—找对称点—描图。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一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一)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一)》(教科书55~56 页)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1、纸片。2、彩色笔。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7/8 4 / 1 1/6 2、举例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3、揭示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想不想学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法,你们喜欢吗? 二、探究新知 1、涂一涂,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1)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边说边画阴影)提问:把4/7 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指、涂一涂)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板书:4/7 - 2 = 2/7 ) (2)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2、算一算,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分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2)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 - 2= 2/7吗?(在小组内先交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 占位。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笔算除法顺序:判断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5.除法验算:用“逆运算”验算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6.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7.①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③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④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8.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 ①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如:被除数÷3=商……余数,最大的余数是2; ②最小的除数是“余数+1”,如:被除数÷除数=商……8,最小的除数是9; ③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如:被除数÷5=6……余数,最大的余数是4,最大的被除数是5×6+4=34; ④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如:被除数÷5=6……余数,最小的余数是1,最小的被除数是5×6+1=3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2课时《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婕竞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P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经历“化”过程。

4.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直到现在,老师还忘不了上一节课的情景,尤其忘不了同学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下的决心,让老师越来越坚信,我们班永远都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上节课老师表扬了开学以来我们班进步较大的同学,其中进步最大的是……等三位同学,大家再来为他们鼓掌。老师说要奖励这几名进步的同学,看,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图)下面咱们就来给这三位同学分蛋糕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1)师:老师用这个长方形来代替蛋糕,我把它平均分成7份,××的进步最大,咱们把蛋糕的七分之三分给他好吗?把剩下的七分之四平均分给××和××,一个人能分到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 汇报:(为什么要这样涂,一个人能分到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师: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刚才,我们把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七分之二,能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