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以下为课堂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

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1. 找出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 (找出本文的主

旨句) 师:文章的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三军的总司令,它将统帅和制约着各段甚至各句的内容。

2. 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5分钟后)师:相信大家已经读完了课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很好!请大家齐读一下。生:(齐读)师:那么,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建筑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

师:作者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说明,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大屏幕展示):

(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首括句,合作探究文章的思路。(屏幕显示)

(1)文章第3、4、5、6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补充一点,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这

样的顺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大到小)

(2第2段的四个”讲究”能颠倒吗?第四段中的“假山”跟“池沼”的顺序能否互换?

(3)文章的7、8、9段能否调到第3段之前?(文章的第2段跟3、4、5、6段衔接紧密,是总分关系。而7、8、9段的内容是介绍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及“色彩的搭配美”。这样安排,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4)第2段能约束第7、8、9段吗?

(5)文章第7、8、9段的顺序能否互调?(交流理清顺序---整体-局部-细处主次)

(6)全文的总体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小组讨论交流文章结构总分,感悟写作方法。)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是随心所欲安排段落,而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按观察顺序一一写来,这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好多里面都有首括段或首括句,它们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制约着以后各段的顺序。为了印证我们学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梁衡的《晋祠》,勾画出文章的主旨句、首括句。重点探讨文章二、三、四、五段,并简单总结。1:文章的第二段是一个首括段,“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以后各段就是按山、树、水的顺序来写的。2:文章第四段写的是“树”,这段文字紧扣了“古老”“苍劲”这两个关键词,并且在顺序上先写“古老”再写“苍劲”。3:第五段

的首括句是第一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这一段的顺序也是按这四个词的顺序来写的。可见文章的结构都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非常严谨。

师生归纳总结:读文章找主线,理清思路是关键。主旨句是文眼,所有段落归它管。首括句、首括段,布局谋篇太重要。

(三)辨析说明方法

师:生活中不但要发现美,还要善于表现美。叶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用他的生花妙笔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展现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副画面(请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某个画面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解说。))(5分钟后,生讲生评师补充。评价:1、抓住了事物什么特点;2、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哪些语言准确。

师:我们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已经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谁能说一下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说明文阅读思路与方法”:1、抓住特点2、理清顺序 3、辨析方法 4、揣摩语言 ---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四)写作拓展

师:同学们,苏州园林以它的图画美折服了中外游客。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校园图片)师:这些照片熟悉吗?师:请你在这些

图片的提示下,说一段话,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至少2种说明方法,用恰当的语言准确介绍。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抓住了学校的特点,用恰当方法准确介绍。时间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儿,回去以后,可以将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配合映衬主总

布局

图案

我感觉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持续兴趣提供可能。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学习,不再是死板地了解每一段的说明内容,而好似一群游览的诗人在美丽如画的园林中漫步,不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锤炼了语言,而且使他们在实际的阅读与写作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目标。

1.这堂课流程比较流畅,目标突出,各环节紧凑,环环相扣,语言精练到位。重点、难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上。

2.分析文章结构顺序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里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比较详尽、到位。分析四个“讲究”时,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课外语段《晋祠》拓展练习,深入理解,学生学有所得。

但这堂课也有遗憾之处:写作拓展环节,目的是结合学校图片和课文的写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有效训练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但是,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环节。

通过反思,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营造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放飞自由心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敢于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当更多关注“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等等,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自由参与”。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疑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疑精神。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疑问的讨论研究,最终获得提高,“有疑者却要无疑,则此方是长进”。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应用恰当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精神。

苏州园林形成的原因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如果从春秋后期吴王建造离宫别苑算起,苏州园林的历史已长达二千五百年之久,在这漫

长的岁月里,造园活动持续不断,以明清两代为最盛,及至清末,苏州城内外还有大小园林二百五十多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政府对部分园林进行抢修、维护,并向公众开放。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这样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

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十一至十九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第一节苏州园林史概述

江南水乡,本为荆蛮之地,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就出现了最早的园林,文献可追溯的年代,即从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立国,至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在这一百多年里,寿梦、阖闾、夫差都建造了相当数量的苑囿。就从那时起,造园活动在苏州成为风气。即使是地方行政长官,只要时局稳定,经济充裕,往往也要在衙署内堆山掘池,栽花植树,还建造园墅,修缮名胜,努力开辟休闲游乐的环境。如在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修水利时开挖山塘河,便利了到虎丘的游览;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三代都“好治林圃”,“颇以园池花木为意”;宋代,苏舜钦在孙承祐别馆的遗址上构筑沧浪亭。这种风俗历经千年延续不断,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潮,黄省曾《吴风录》就说:“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琢而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抗战前,童寯来苏州作园林调查,当时虽然国势衰退,

经济萎缩,苏州少有人家再大兴土木,但著名的园林仍有十七座,“而私人宅第之附有园亭者,盖比比皆是矣”(《江南园林志》)。

一、先秦时期

春秋后期,吴王皆好苑囿,寿梦、阖闾、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山水之间,大兴苑囿,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园、梧桐园、吴宫后园、姑苏台、馆娃宫、流杯亭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苑囿。吴国贵族秋冬居城,春夏居山,田猎游赏,行乐歌舞,蓄养珍禽异兽,极尽享乐之能事。据《吴地记》记载,夏驾湖是吴国最早的苑囿,为“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凿湖池,置苑囿”。姑苏台则以豪奢繁华著称于史,童寯《江南园林志》说:“楚灵王之章华台,吴王夫差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之名,开后世苑囿之渐。非用以观象,而用以宴乐。”《述异记》记道:“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曲,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作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锺。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皆珠玉饰之。”可见其规模之宏伟、建筑之华丽。吴越争霸,夫差亡国,高台巨榭毁于兵燹,但也有遗址留存,如灵岩山上的响屟廊、琴台等,可能就是当时苑囿的一部分;再如虎丘,为吴王离宫之一,相传阖闾葬于剑池之下,绝岩深壑,茂林幽篁,有千人石、试剑石等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已有第宅园林的记载,如仲雍第十六世孙武真第宅,园中植树栽花,并筑池沼,意在招引凤凰翔集。由此推论,

当时园景已相当可观。武真宅至清初重修,名为凤池园。这一期间,见于记载的,尚有伍子胥宅、孙武子宅等。第宅园林与帝王苑囿大不相同,在满足私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主人在自己宅院中寻求自然山水之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兼具起居和游赏功能的园林创作,运应而生。第宅园林逐渐发展,特别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的嬗变,才产生了苏州园林特有的文化含义。

拙政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六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北方士族大批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于人们对老庄哲学的再认识,玄学的返璞归真思想、佛家的出世思想也盛行一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种时代思潮主导下,隐逸思想一时大炽,隐逸者既要获得山林之乐,又要不影响物质生活享受,于是便在城市中营造山林,在城市中亲近大自然。另一方面,庄园经济产业,也是六朝士族大家的主要经济形态。苏州在六朝时期出现了山水、建筑、花木俱全的第宅园林和山庄园林,标志着“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萌芽。当时最著名的是顾辟疆园,以文人士大夫的意趣为主体,在池馆泉石之间,创造了精致深远、意蕴丰富的景观。王珣、王珉兄弟在虎丘依山筑别业,颇有阴柔幽丽、清雅恬淡之致。据《宋书·戴颙传》记载,戴颙“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可见此园自然淡泊,不尚豪丽,为园主的移情之所。六朝时期的园林虽已

尽废,但其所产生的文化精神,却成为苏州园林永恒的主题。可以这样说,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发端于六朝。

由于梁武帝弘扬佛法,江南佛教兴盛,寺院林立,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少寺院多园林景观,如建于吴赤乌年间的通玄寺,寺中有园,唐人韦应物往游,有诗曰:“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又盘门内开元寺,“此寺多太湖石,有峰峦奇状者”(李绅《开元寺石诗序》)。此外,如承天寺、瑞光禅院、永定寺、云岩寺、天峰院、秀峰寺、光福寺及昆山慧聚寺、常熟兴福寺等,不但是著名的寺院,而且都具花木泉石之胜。寺院园林具有公共园林性质,供庶民百姓进香游览。

三、五代两宋时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唐大历十三年(778),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农桑丰稔,商业兴盛,成为全国的财赋重地,为造园活动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被运用于造园,诗画入园,诗画与园景相互融合的艺术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时园林楼阁建筑趋于精致,庭院以花木茂盛为胜,并将太湖石运用于造园。至五代,“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归有光《沧浪亭记》)。钱氏祖孙三代及其部属,极好造园,曾建园林多处。如广陵王钱元璙之南园,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说:“酾流以为沼,

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宋人王禹偁有诗曰:“天子优贤是有唐,鉴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去,乞取南园作醉乡。”从诗人的艳羡赞叹中,可以想象南园的迷人胜景。又如钱元璙子钱文奉之东庄,经营三十年,极园池之胜,奇卉异木,皆成合抱;累土为山,亦成岩谷。钱元璙子钱文恽之金谷园,高岗清池,茂林珍木,为一时胜境。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也大造园池,崇阜广水,杂花修竹,颇具山林野趣。

两宋时,江南经济发达,市井繁华。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奏立州学于南园一隅,“高木清流,交荫环酾”,为苏州书院园林的首创。至于衙署园林,则每年春天修葺一新,纵民游赏。庆历间,苏舜钦贬谪至苏州,构沧浪亭以居。宣和间,徽宗赵佶在江南组织“花石纲”,令苏州朱勔设应奉局,搜罗奇花异草和湖石名峰。“花石纲”客观上也推动了苏州的造园活动。宋代苏州的花木栽培十分兴盛,执掌“花石纲”的朱勔不仅建有面积广袤的同乐园,还在另一座养植园里栽植名贵牡丹数千株。范成大在归隐苏州之后,完成了《梅谱》《范村菊谱》等名著。这一时期,苏州的著名园林有苏舜钦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范成大的石

湖别墅、蒋堂的隐圃、史正志的万卷堂、梅宣义的五亩园以及红梅阁、藏春园等。-

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苏州出现了“标题园”,即以园名表明主人的思想意识,“宋代起,园林与文人写意画关系密切,写意画是绘画的文学化,写意园是园林的文学化”,举例有沧浪亭、隐圃、小隐堂、渔隐、乐圃等。

四、元明清时期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多借笔墨抒发内心的悲愤,于是文人画更加超然物外,以写胸中逸气。萌芽于六朝、起始于宋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院园林。苏州文人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林,有吴县光福徐达佐的耕渔轩,扶疏之林,葱茜之圃,映带前后,倪云林为绘《耕渔图》;有顾仲瑛的玉山草堂,在昆山正仪,亭馆凡二十四处,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称其“园池亭榭、宾朋声伎之盛,甲于天下”;有张士诚的锦春园,楼阁泉石之外,更将锦帆泾掘成御苑河,与嫔妃荡舟其间;更有狮子林,石峰玲珑,山峦峻峭,精巧的艺术构思,卓越的叠山技艺,可称文人设计寺院园林的代表作品,也是苏州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明清两朝,苏州手工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清乾隆时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如实状写了“商贾云屯,市廛鳞列,为东南一都会”的景象。这一时期,苏州第宅园林的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竞相造园,历三百年之久。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非别处可以企及。造园活动的普及,培养了

专业的造园人才,建筑、假山、园艺、工艺方面的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其中苏州香山帮匠人更是驰誉全国。在明代已有专门垒石叠山、种花植树的工匠,称“山子”和“花园子”,名家有张南阳、周秉忠、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他们遗存的作品,成为古典园林、古典建筑的范例。在大规模的造园实践中,文人画家也大显身手,纷纷参与筹划造园。吴门画派文人画家的参与,不但用绘画理论指导和总结造园实践,使苏州园林形成特殊的风格,并且作了理论的归纳。如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等著作,标志着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艺术体系的成熟。《园冶》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等观点,是我国艺术史上第一次对园林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造园艺术理论的著书立说,流播广远,对后世影响甚大。苏

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和造园技术,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拙政园、艺圃、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怡园、退思园等一批优秀作品,它们是中国园林的瑰宝。

基础教案 No.24

基础教案No.25

内容仅供参考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 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 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修订版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 廖星 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 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1.1观花类的色彩美。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

蜀葵、秋葵、鸭趾草、。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异色叶类有红叶李等。 2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从树干的形态来看。树干的直干型,如梧桐、泡桐、水杉、悬铃木、落羽杉、桉树等。给人挺拔雄伟之感匍匐型的有铺地柏等。丛生型的有南天竹、迎春等。 从树冠的形态来看,圆柱形的有,如塔柏、球形的有五角枫、伞形的有龙爪槐。

苏州园林之植物

年03月15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soso权限: 公开?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苏州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 廖星 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 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臵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1.1观花类的色彩美。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

泡桐、等。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异色叶类有红叶李等。 2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从树干的形态来看。树干的直干型,如梧桐、泡桐、水杉、悬铃木、落羽杉、桉树等。给人挺拔雄伟之感匍匐型的有铺地柏等。丛生型的有南天竹、迎春等。 从树冠的形态来看,圆柱形的有,如塔柏、球形的有五角枫、伞形的有龙爪槐。 从树木的花、果、叶等形态来看;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春天盛开,气息豪放。梅花随小,“一树独先天下春”。玉兰树之花,亭亭玉立。合欢的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排列,花丝粉红,细长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摘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努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城市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城市园林绿化。所谓的城市园林就是将建筑物与城市绿化相互配置,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在生态园林环境中,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显现四季的环境变化,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现代园林的一种新风貌,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创造力。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经,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在建造现代园林时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顺应其发展,只

有通过绿色植物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好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植物配置给出了几点建议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研究。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原则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时并不是随意性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若与当地文化和风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不和谐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2)必须遵循色调协调搭配的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重视植物色调的相互协调,才能提高园林风景所带来的艺术感,最终为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享受。(3)必须遵循高度适宜搭配的原则。由于植物造景运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不相同,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保证植物配置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层次感、科学性和艺术性。(4)应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因此造成植物与当地环境不适而出现枯萎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成本,带来资源的浪费,还会直接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植物本身都有它的习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因此,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植适当的常绿树,与山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结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颇有天然野趣;沧浪亭大假山上亦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箬竹披坡,花木点缀,横生崇阜山林之气。 古代造园家还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的季相可以增添园林中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姿,使观赏性大大增强,是造景的常用手法。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羞欲语的月季,临风婀娜法人丁香,灿若云霞的杜鹃,垂丝如金钟悬吊的海棠,贴梗夸夸如艳株的紫荆,等等,使园林四时景色不同,怡情悦目,百游不厌。如各园林中的玉兰和牡丹,侧重表现春景;紫薇、荷花,主要供夏天观赏;枫林、桂花、菊花,构成秋景;山茶、天竺、腊梅,则为冬景。 因此,花木既是园林中的造景素材,也常常是观赏的主题。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如拙政园有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荫路曲等,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沧浪亭有闻妙香室、翠玲珑、藕花小榭;狮子林有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修竹阁;艺圃有爱莲窝、渡香桥、香草居、耦园有藤花舫、储香馆;退思园有水香榭、菰雨生凉轩、桂花厅;怡园有锁绿轩、金粟(桂花别名)亭、藕香榭、碧梧栖凤,等等。这些以花木命名而别具匠心的景物,无不体现出园林主人高雅情趣,又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因此成为人们游园时必到的景点。 二、园林中的古树名木 由于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一般较大的园林有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苏州产生了如诗如画的古典园林。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文化内涵之丰,不仅独步江南,而且誉满中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苏州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园林凝结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作为人类环境创造的杰构,如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立体的画,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说起苏州园林,莫过于平淡简远疏朗错落的拙政园;庭院相属变化无穷的留园;草木郁茂三面环水的沧浪亭;奇峰异石玲珑多姿的狮子园。 苏州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明正德四年(1509)解职归田的御史王献臣所筑,取晋潘岳《闲居赋·序》中“筑室种树”、“灌园嵩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遂名“拙政”。后历经20余主。现呈东、中、西三园合一格局。全园占地约70余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中部为园林主体,建筑皆面水而筑,水木明瑟、疏朗雅致,体现出明代园林的艺术风尚。主厅远香堂前“一池三岛”,意境缅邈;水间、飞虹、旱船、书房、幽斋,庭院深深,迁回曲折。北寺塔借人园,为借景妙构。北岸边丛篁叠翠,芦苇摇曳,野趣横生。 西部主厅呈鸳鸳厅形式,面山临水;池北假山上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高低错落。池边有留听阁,阁中悬松竹梅挂落,池南北两端建塔影亭、倒影楼和水廊,光影浮动,景色绝幽。 东部曲水萦绕,风阜起伏,绿草如茵。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天泉亭点缀其间,疏朗闲适。 拙政园以山明水产、景色自然的水乡风貌,被誉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 说起了拙政园自然少不了同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留园,留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乾隆时归刘恕,改名寒碧山庄;后为盛康所得,取“长留天地间“意,易名留园。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诗歌,留园就是散文。 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湖石……折回身,踱步到“绿阴水榭”,盛夏就来了。盛夏带着绿阴就来了。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 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从探春的“清风池馆”出发,走过“涵碧山房”,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荷花厅”。然后访秋,顺着长廊渐次升高——“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真州东园记》)”——这是欧阳修的句子。在阵阵清风里,没有坐进“闻木樨香轩”,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闻木樨香轩”的话,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听得到月宫里桂子轻轻滴落的声音。 “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遥遥相对,一个春天,一个秋天,时间沙沙而去,历史沙沙而来,遥遥相对的“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一部春秋,谁来解读? 从“闻木樨香轩”往高处望去,是用来赏雪的“可亭”,碰巧遇到银桂飘落,也是可以以花代雪,也是可以陶庵梦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的周边的植物如何配置是个大学问,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古典园林中由于园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北京皇家古典园林,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的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帝王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是很相宜的。这些华北的乡士树种,耐旱耐寒,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树姿雄伟,堪与皇家建筑相协调。颐和园、中山公园、天坛、御花园等皇家园林均如此。颐和园前山部分的、筑庄严对称,植物配植也常为规则式。进门后二排桧柏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株盘槐规则地植于小建筑前,仿佛警卫一般,为了炫耀“玉堂富贵”、“石榴多子”等封建意识,园内配植了白玉兰、海棠果、重瓣粉海棠、牡丹、芍药、石榴等树种,而迎春、蜡梅及柳树是作为报春来配植的。 各种花园的植物配置美式庭院: 草坪、灌木、鲜花。美国这一新生的民族,在北美的新大陆上对自然表现出了人类儿童般的天性,率真、自由,他们在与自然交流中如游戏般获得快乐。在对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中了解自然、融入其中。美国人在自然风景和园林中是很快乐的。丰富的自然:森林、草原、沼泽、溪流、大

湖;草地、灌木、参天大树,构成了广阔景观,美国人把它引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要把它引入城市,甚至建筑中。 地中海式庭院: 常见的植物有仙人掌、多肉植物和棕榈树,还有针叶类植物,此外无花果和葡萄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棚架 ---地中海庭院的典型特征之一,可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叶子花、凌霄和白色茉莉花都是地中海庭院的经典植物。 现代风格庭院: 植物能够娶到柔化坚硬的建筑材料的作用,垂直高大的植物在结构和形象上效果非常好。在现代风格的庭院中经常运用高大、狭长的线条来同低矮的具有雕塑风格的植物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可选用竹子、新西兰亚麻、丝兰及肉质长生草等 水际植物的配置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

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作者:林玉良兰海峰林知远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5期 摘;要: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園林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于世界,以拥有耐人寻味的思想体系和诗画般的艺术风格见长。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都有其独特的选择方法。本文主要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植物配置的特点及植物配置的方式,阐述了苏州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起到的启迪性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苏州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因其造园技术和艺术水准而举世闻名。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一个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整体来说,植物的配置对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苏州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的影响,在植物生长造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苏州园林在建造时运用了不拘一格的手法,使得苏州园林以景取胜。在植物的选择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的传统方法,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去过游人都流连忘返。 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苏州一贯有“园林之城”的说法。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把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画面。苏州园林根据古人的实际需求采用住宅和园林合二为一的建造手法,可以观赏、可以游玩、可以居住。它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它所反映出的物质内涵和想要传达给后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都值得我们为之惊叹。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 (一)苏州气候对植物选用的影响 苏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且多雨,四季分明,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这些显著的气候条件都为苏州园林植物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江南地带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降雨量较为丰富,气候温暖适宜。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能够进入苏州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根据记载,苏州园林中的树木类、观赏花卉类和藤萝类植物就有100多科250多种。 (二)地方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常规树种价格表园林绿化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原则,本文就具体分析一下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后再说一下在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枝。 一、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功能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只要达到生态功能才能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不能忽视生态功能这一原则。园林绿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美化市容功能,净化空气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还有防护和减灾的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物进行配置,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2、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都是有限的,经济条件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条件,不论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高是低,都会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并且保证园林绿化中所有的植物都发挥着绿化城市的作用,也确保植物的配置是最佳的。经济原则的特点就是花费做少的金钱,来达到最大的价值,城市的经济水平会影响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方案有很多,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会选择最经济的方案,经济原则不仅考虑设计过程中的经济还考虑后期对园林的管理也要满足经济原则,后期的管理会有养护费用的支出,经济原则是既考虑前期的投入也考虑后期费用的支出的,后期费用的支出主要是指植物的修剪、施肥等费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选择一些有寿命长的,生长速度中等的,容易打理的、生命力顽强的等特点的植物,还要注意保证群落的多样性,则可以降低后期的管理费用。 3、艺术原则 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观赏性。植物配置不是把绿色的植物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在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大的可能把植物的绚丽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沁鼻的芳香表露出来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二、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设计中的地区差异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环境作为基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韵味都不同,其所包含的地域气息也不一样。如北方地区和苏杭,不同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气质,一个辉煌磅礴,一个景色秀丽。北方地区建筑尽显其规模宏大;南方的苏州园林却又有小家碧玉的特点。北方的园林设计对色彩运用淋漓尽致,而南方却相对于淡雅很多。所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的园林设计都具有自己独特地方式和特点。 2、植物的挑选 挑选植物应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植物的生态习性、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按照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和它的艺术形式去选择植物。地域决定了植物的种类,什么样的地域功能就应该选择种植什么样的植物,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域允许种植树木样的植物种类,在选择相应的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

我所看到的景观设计的美丽瞬间 苏州古典园林—城市中蕴藏的咫尺山林 摘要:一步一景自然山水写意宅院合一内涵融入 中国的园林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园林体系,堪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不但荟萃了自然山水之美,而且荟萃了各种艺术美和人工巧思,堪称是一切艺术品中最大型的综合艺术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依照其风格可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前者以颐和园为代表,豪华富丽,规模宏大;而后者可以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典型,精巧素雅又玲珑多姿。世界遗产委员 会对苏州古典园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的评 语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 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 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古典园林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当得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一美誉的。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和发展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 秋时期,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晋代宅园“土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树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已开始形成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风格。唐代造园,楼阁精致,欣赏运用太湖石,咏景吟石诗文风行,诗画园景相融。五代至宋,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进一步相互渗透,对后世的写意山水园林建造产生重大的借鉴意义,如钱氏吴越国孙承祐的南园。明清时期,苏州成为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也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苏州最多时有园林27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处。 而苏州之所以会成为江南园林私家园林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有许多方面

旅游景观赏析苏州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旅游景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因其精美卓越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艺术,文化 0.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和表现的重要思想开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1.苏州园林介绍 1.1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黄省曾《吴风录》)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而这在苏州的社会演进中,始终未曾或缺。苏州自春秋吴国在此筑城建都,于城市选址合理、规划适宜,加之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未受到大规模战乱的影响而衰落或移址重建,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城市位置和格局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又使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园林发展具备了稳定和坚实的基础。从有关的史志统计,自春秋吴国营建宫苑以来,著名的苑园可以千数,而且广泛分布在吴地城乡,至于仅凿一池、点数峰、莳栽几株花木的府宅小院,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再发一些植物方面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

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0902 张仁达2009305200204 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化适地适树 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一、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 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 苏州属于中亚带向北亚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全年四季分明,冬寒夏热,但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是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5.7 ℃. 2、苏州的植被的观赏植物资源 通过对苏州城外一个次生林的研究得知苏州的乡土植被有:常绿阔叶林,主要以山毛榉科、樟科、山茶科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以映山红、六月雪、紫金牛、继木等为主;落叶阔叶林,主要以老鸦柿、卫矛、山胡椒等为主;针叶林,主要以马尾松、刺柏和人工营造的杉树林;竹林。 3、适地适树的园林景观 清人陈扶瑶《花镜》中说: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因此在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中,有些景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创造的。陈从周在《续园论》中说:“牡丹香花向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