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倡导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不仅获得了各旅游主体的普遍认可,同时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空前繁荣。在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中,旅游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理性看待这些问题,认真查找其中原因,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操作层面和保障层面进一步思考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繁荣的旅游产业新格局、新局面。

一、政府干预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旨是,按照旅游业的自身特点,以市场为主要基础来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在旅游经济的发展实践中,有关部门对“政府主导”战略的认识,仍未从观念上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这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把“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主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规律;二是把“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主财”,由政府财政拨款包揽一切,旅游企业对政府只有“等”、“靠”、“要”,不仅束缚了自身发展空间,也失去了有利商机;三是把“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主干”,全部事务由政府投资并进行直接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给旅游企业以多种政策保护和政策优待,这

样难以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外部性特征。如果某人或某个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后果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这种危害或利益就被称为“外部性”。在经营过程中,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企业的外部性问题非常明显。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单纯的市场运作,完全受利益驱使,必然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以至于掠夺性开发,最后严重破坏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必须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和规范市场准入等措施才能实现。

旅游业的生产原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推广。以一个城市或地区为范围的城市旅游形象或区域旅游形象,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外溢效应(正外部性),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对整个城市或区域进行形象宣传乃至投资,就成为一种必然之选。二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是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先决条件。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地区,其旅游资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没有通畅安全的交通与外界沟通,显然无法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也无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应当由各级政府部门来提供。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紊乱。当市场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为的完全信息时,就会出现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旅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是滋生各种形态的旅游企业的“温床”,也是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各种不正当竞争的一个主要原因,这造成了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的极大紊乱。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二、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中的主要问题

从学理角度而言,政府部门往往把旅游产品归属到公共性资源范畴,旅游市场存在垄断和失灵的可能性;从市场角度看,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行为体,即所谓的“经济人”,政府干预应当从轻、适当和有限。政府部门认为,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下,强调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进行经济干预,可以实现旅游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这一战略的根本前提是: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旅游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随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行实施,旅游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职能的转变已经初见成效,同时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旅游行政主体不明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各行各业,同样是从事旅游业的企业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各旅游相关部门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旅游局不能替代其他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由此,导致了交叉重复管理的紊乱局面。事实上,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真正的宏观调控权力和宏观调控手段,这使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分散局面,

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二)旅游行政壁垒重重

虽然地方政府在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配置资源、协调社会力量、推动旅游开发等,但“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致使行政区域之间在发展旅游业上失去了协调、协商的基础。各行政区域之间旅游项目布局重复,经济运行带有明显的行政区域利益特征。同时,跨行政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机制,给排水、电力、交通等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系统建设,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一直难以推行。(三)行政管理责任不清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行政责任边界比较模糊,职业责任和职业风险较小,这导致政府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科学性。政府工作人员在做出错误决策后,得不到实质性的责任追究,盛行“长官意志,首长工程”。旅游业中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存在,大量的国有资产被用来交了“学费”,事后却找不到责任主体。此外,地方政府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观主体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不断出现“政府代替市场”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致使“政府行为”不仅不能对旅游业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反而限制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推进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旅游资源是社会公民共享的资源,具有公共性特点,由政府来提供最为合适。旅游业的资源配置主要依赖于市场,但市场的自由运作

会出现失灵,公众的需求、产品开发条件等要素也具有随时改变的特性,这也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从这一角度而言,旅游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范围。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政府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具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和管理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与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解除了行政隶属关系,它们直接面对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应当进一步明确“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基本原则,将管理范围从原来的旅游系统内部的直属企业,稳步有序地扩大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所有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政府部门的管理重心,应当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政策引导、市场监督、法律调控、信息咨询、关系协调和提供服务方面,其主要扮演服务者角色。

现阶段,政府部门对旅游产业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提供更加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和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和方式,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最终完善我国旅游产业的要素条件。为此,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实际原则。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存在着较为严重和明显的差异性与不均衡性,这意味着我国旅游项目的差异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应当遵循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发展模式,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公众需要,来制定合适的旅游发展战略。二是和谐原则。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联动

性和影响性都很强的交叉产业。发展旅游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无论在宏观层面上,还是在微观层面上,都要坚持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政府的有效指导和规范服务来实现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政府和市场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也不例外,关键是能否各得其所。政府应当履行市场自身无法调节的行政职能,旅游市场的运作则应当遵循国家的宏观政策,并为之所用。一直以来,政府作用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项复杂的决策选择,两者都非万能的。我国的旅游产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寻求更为合适的发展途径--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合作,应当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至少可以认定的是:无论政府的作用多一些,还是市场的调节多一些,其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了更加有效、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建议策略

在稳步推进“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尊重旅游市场本身的内在规律,实行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规避政府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足或信息丢失现象,避免决策迟缓情况;又要凭借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旅游企业的自主创新;同时节约决策成本和社会成本,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一)做好战略层面的指挥者

转变政府部门的旅游行政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要求依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政府行政权力,从整体上建立能够满足当前和

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府职能体系。各级政府要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精心选择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在实施“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下,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点。正确发挥政府部门对旅游市场的干预作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监督者和服务者,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确立先进的旅游行政理念。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上,应充分尊重各自的自主权,不能随意横加干预,从而把平等理念贯穿于政府全部行政活动中,推动旅游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同时,把效能理念体现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行为结果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干预职能,往往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表现出来。政府部门通过制订计划以及财政、金融、税务、价格、工商管理、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持续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做好操作层面的协调者

建立完善的旅游协调体系。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边缘性较强的特点,必须给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个全行业管理的权力和手段,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旅游管理机构,解决跨行业、跨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为此,应当成立权威性更高、协调力度更大的旅游产业协调委员会,赋予它宏观指导、重点把关、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职能。改善旅游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

制,为企业竞争提供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要由旅游企业来完成,我国旅游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策略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态势直接决定了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发展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需要较大规模初始投资和需要较长建设周期的项目投资力度,发展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一个优势产业群。

(四)做好保障层面的规范者

加强旅游经济立法。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但我国旅游业的法规建设水平仍然滞后。为此,应抓紧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强化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动态监督和管理,抓住突出的市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维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产业现代化。完善行政行为的评估与监督体系。一方面,加强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行为的评估。总结、检查行政计划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揭露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政府自身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旅游行政部门政府行政过程的监督。完善行政法律监督形式,加强对行政机关外部监督的同时,切实加强内部监督,把旅游业的行政行为纳入规范化轨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保障。目前,有些地方将风景区的开发和经营权承包给企业,这虽然有利于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但政府部门不能对其经营活动引起的外部负效应放任不管。同时,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约束。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最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7个方面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业发展趋势对策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受访旅游者来说,最赞成由单位出面组织出游,亲友同事的介绍以及旅行社/旅游公司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捕获他们出游的眼球,而对于时下电视电台等媒体报道以及报刊、旅游书籍等传媒的宣传则不是特别敏感。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以上结果,第一,受访者对于单位组织出游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组织的出游基本上会占据他们以往所有出游的大部分比率,这让受访者把票投向了单位组织。第二,诚信度方面决定了媒体广告宣传的不受欢迎。从心理特点上来说,人们对外出旅游都比较谨慎,他们愿意依赖眼见为实或者周围可信赖人的亲身经历来做出决定。 (二)旅游者选择出游方式的分析 图2显示受访旅游者出游时的方式及其占比情况,与家人一起(26%),单位集体出游(23%),与朋友结伴而行(22%),这三种方式对于他们是不错的选择,而参加旅行社(19%)方式也是除上述三种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对于独自出行这种现今流行的出游方式,旅游者的反应则非常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的旅游者更愿意集体活动,因为旅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饱览秀美风景的同时,身边有亲人、朋友相伴,其满意度高。因此,受访者对独行的选择会慎之又慎。 (三)旅游者选择出游交通工具的分析

金佛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

金佛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2008年-2020年)第一部分市场概述 (2) 一、市场趋势 (2) 二、市场需求 (2) 三、需求结构 (3) 第二部分战略思路 (3) 一、金佛山旅游发展思路 (3) 二、金佛山旅游发展目标 (4) 第三部分总体定位 (5) 一、市场定位 (5) 二、形象定位 (7) 第四部分营销策略 (8) 一、营销目标 (8) 二、营销建议 (8) 第五部分媒体策略 (10) 一、投放方式 (10)

二、传播方式 (10) 第六部分产品策略 (11) 一、旅游目的地线路设计 (11) 二、旅游中转地线路设计 (11) 第七部分价格策略 (11) 第八部分渠道策略 (12) 第九部分竞争策略 (12) 方案说明 本方案是参照阿特金斯规划、重庆周边三日游市场调查、金佛山风景区可行性报告相关内容和数据,以及对重庆、四川、湖南、贵州等省市同类型景区、景点市场运作手法分析研究而提出的金佛山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由于属于公司内部交流,一些关于景区分析以及相关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不做阐述,本方案不妥之处,还望领导指正。 第一部分市场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 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

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潜力最足的国内旅游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旅游将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 2、国内旅游的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 3、国内旅游者的质量意识将不断提高,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 4、国内旅游将向企业品牌化、产品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5、我国将逐步步入“休闲时代”,休闲旅游将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热点和支柱。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入境人数可达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为%;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为%。 2006年重庆市人均GDP1610美元,呈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复合需求,都市发达经济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是呈现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的复合需求。重庆旅游市场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与启示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及对我镇休 闲产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并具有丰富的休闲度假内容,环境良好的旅游地。纵观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产业发展态势,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和确立我镇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发展及其趋势特征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从国际看,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便捷交通的出现,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随之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游度假风行全球,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如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

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旅游度假区也呈现全面大发展趋势,如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目前世界比较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有6个,即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 从国内看,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特别是1995年“五一”双休日假期的启动,以及1996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旅游主题年”活动,旅游度假区获得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明确将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要在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将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外资建设的度假区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增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扩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模”;“把集中力量抓好海南热带海岛海滨度假地的建设作为全国开发旅游度假产品的重点”;“把青海、甘肃、新疆、黑龙江建成暑季度假旅游的新的热点地区,分流东部海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

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1,2]。它现在正面临着六大机遇:第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第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机遇;第三,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第四,借鉴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机遇;第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第六,假日经济的机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机制、品牌创建与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战略定位 1.1 实施“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 这是贵州人民的明智选择。这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治穷先治愚”,大力提高贵州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贵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贵州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发展旅游产业等,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带动”是手段,通过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与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借鉴外地的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1.2 后发制人 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对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如

果只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走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经济道路,势必重蹈高投入、低产出,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恶性循环,继续处于落后的传统经济境地。因此,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旅游业要以知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历史定位,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实施以人才为本的旅游科技创新战略,以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的旅游开放带动战略,以资源、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跃式大发展。 后发展地区,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敢为天下先”,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只有通过创新体制与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与人才等问题。想当年,深圳特区、海南省成立之时,吸引了多少人才,形成迁移大潮,势如“孔雀东南飞”,不就是因为人们看中了其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再如浙江省的温州、义乌、永康等地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也就是因为其具有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因此,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对于后发展地区的贵州省来说,尤其重要。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后发制人,就必须与东部地区广泛合作,借鉴其改革开放的经验,应用其已经取得的成果,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后来居上。我们承认,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教育。但后发展地区经济条件不优越,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来发展教育,更何况今天的教育投入,不可能马上转变为区域的经济产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落后地区为何教育投入严重滞后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于社会经济后发展地区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后发展地区要后发制人,就是一句空话。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企业管理战略)传统旅游企业发展之惑

传统旅游企业发展之惑 旅游业务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业的结合,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整个旅游行业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传统旅游企业,包括组团社、代理商;旅游产业链企业,包括航空公司、酒店企业、景区景点机构、交通运输企业、保险企业、旅游用品企业等,都积极发展内部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构建自身业务模式。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在这一垂直领域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具有前瞻性的传统旅游企业,更是把旅游和互联网的结合定位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业务模式。 具体说来,旅游行业的业务模式归纳为下述几种形态: 以携程、易龙、途牛为代表的B2C大平台业务模式,依托对网站的推广,获取巨大用户访问流量,以网络预订与呼叫中心预订,产生交易收入,获取供应商渠道佣金。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电子商务收益模式。这类企业随着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对供极大的资源控制力、价格杠杆力,同时逐渐向下游建设自有资源、并参与传统旅游市场竞争,如携程控股如家、汉庭酒店,并向旅游度假延伸;途牛未来成立自有旅游公司或兼并旅游公司。 以乐途、51766为代表的门户型业务模式,依托丰富的线路、资讯,获取用户流量,通过广告产生收益。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媒体收益模式,继承了互联网最本质的商业价值。 以同程网为代表的综合互联网业务模式,既打造旅游垂直门户,又同时发展B2B业务、B2C业务,既获取交易收益,又获取媒体收益、增值收益。 以去哪儿、酷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垂直搜索业务模式,依托企业技术能力,获取网站内容,并形成高细分用户访问量,这类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体收益模式。 以宝中旅游、易游天下为代表的平台型B2B2C业务模式,依托B2B系统整合资源,依托B2C网络平台集中运营、线下加盟门店承载服务,形成资源与产品力、渠道营销力、规模化交易收益及其他增值收益。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线上结合线下的整合服务模式,未来也具备向上游建设自有资源,不断强化资源和产品控制力。 以国旅、中旅、青旅为代表的综合业务模式,既具备丰富的自有资源、自有产品,又具备规模化的渠道;既具备虚拟网络,又具备实体网络。这类企业,已经不再是因循传统旅游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驻马店天中旅游度假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西南隅,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驻马店市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发源地之一,周氏、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发祥地;盘古开天地、重阳节、梁祝爱情故事、董永七仙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是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省治安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西部,东临驻马店市主城区,南接乐山、金顶山、云蒙山,西望老河水库、板桥水库,北与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是“驻马店市的后花园”。 第二部分项目开发条件分析 一、机遇优势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文化健身、旅游等服务性消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会服务业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出现一个大的增长。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老百姓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欲望将越来越强,不只满足“吃有肉,住有楼”,还希望能有闲钱搞旅游,这种旅游休闲的消费欲望和逐渐增强的消费能力,将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发展最迅速的组成部分。驻马店天中旅游度假区具备生态旅游的各项特点,即旅游地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规划及景点设计符合基本生态规律(即设施“生态化”)和文化传统具备原始、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2010-01-02 23:05:26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现在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发展,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

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争取我旅游客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吸引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也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