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1.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对立

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且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在不同的方法论的影响下,传播学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经验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唯一可靠的形式;反对抽象、思辨的原则;只有实证科学才能发现经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并能够预测和控制自然和社会过程;社会研究的逻辑是假设演绎法,假设必须由经验事实检验,理论只有被经验事实证明才是科学的。

?非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不同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非重复的,因而无规律可循,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社会现象是行动者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产物,把社会现象当作客观事物研究的实证主义倾向,实际上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2.理论的要素

1.内在一致性:理论所含的前提、命题、概念、关系等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互相矛盾。理论的逻辑一致性并不需要实证数据的检验。

2.解释力:即解释“为什么”的能力。这种解释能力不是任意杜撰的,而是要有实证数据的支持。证据越直接、强烈,其解释力就越大。一个理论的解释力大小,同时也与其所能解释的范围成正比,范围越广泛,其解释力也就越大。

3.预测力:即预示“是否会发生”的能力,这种预测能力同样不是杜撰的,而是由本理论的内在逻辑所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同时又必须有实证数据的支持。

4.可被证伪性:即要求理论的命题中必须含有两个或更多的可以被测量的概念、必须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可以被检验及否定的关系。这是区分“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如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的主要标志。

5.简洁性:在具有同样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诸理论之中,越简洁则越好。

6.启发性:理论的外延、扩展能力之一,即能够激发其它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之产生或修正。

7.组织力:理论的另一种外延、扩展能力,即能够将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的发现涵括在它的框架之内,并具上述的内在一致性。

上述七项标准中,四项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内在能力(解释力、预测力)和外在能力(启发性、组织力),而另三项(一致性、可证伪性、简洁性)则是对其能力的限制。

3.演绎与归纳

演绎逻辑:从带有普适性的理论理解出发,引出一个期望,或者一个可检验的假设。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个别,是根据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一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在传播学研究中,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逻辑: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是从个别的、单一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

归纳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

在传播学研究中,归纳的作用在于以观察(调查)到的大量的客观资料为依据,概括出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并得出理论结论。

4.研究的层次/分析单位

分析的层次越高,能使用的分析单位也越多。

个人: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研究者一般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如: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与其就业状况的关系。

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如家庭、邻里社区、班级。

群体特征与群体中的个人的特征有关,或者说群体的特征可以从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在做结论时,一般以群体为分析单位。

例子 3. 男性帮派是否比女性帮派更暴力?(性别,暴力程度)

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正式分工的,有计划建立的结构严明的制度化群体。如公司、学校、医院、媒体。

组织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在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组织多个分析单位,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实地研究中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多。如,街区、小区、乡村、小镇、城市社区特征描述;社区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可采用“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分析单位

例子黑人社区比白人社区的犯罪率更高吗?

国家

跨文化研究、最高层次的分析单位

例子:权力距离较小的国家比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更民主吗?

5.区群谬误与简化论

区群:在个人之上的群体、组织或社区、国家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特指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得到的结果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人中得到证实; 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区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或还原论: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因此在整体研究中,只取其中一部分就足够了。

用特殊的个体材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或者用比较低的(或者非区群的)分析单位来测量,而在比较高的

(或者区群的)分析单位上得出结论。

例子:三农问题:以某某村庄为例

6.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

John Stuart Mill认为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通则式因果关系:

a)“因”在“果”之前(时间要求)

b)“因”与“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变要求)

c)除了“因”之外,没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解释“果”的变化。(非虚假关系)

除非原因先于结果发生,否则我们不可以说存在因果关系。

?孩子的宗教信仰与父母的宗教信仰

7.纵向(Longitudinal)研究的主要类型

在间断或连续的多个时点上的持续性研究。主要类型有:

1、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主要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如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同样的测量方法,同一总体,不一样的样本

2、同期群研究(世代研究),对特定人口特征群体(统计群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样本属性不变,但具体个体是变化和可替换的。如:70后、80后的美国人政治倾向的改变。

3、追踪研,对同一组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如选民投票、食物偏好

8.自变量与因变量

变量variable:变量是具有两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描述现象的属性或特征的具体差别。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结果,被解释的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原因

9.概念化定义与操作化定义(理解)

概念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抽象基础上的对某类事物的一致性的认识。由对概念认识的分歧,经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以对概念的具体界定,就是概念化的过程。

操作化:仅仅有概念的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还不够,还必须根据抽象定义演绎出相互联系的、可以具体操作或测量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

这些能够反映或者至少能够部分反映概念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被称为操作化定义或对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涉及对某些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取的程序、方法的详细说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一个理论概念或者抽象概念建立一套在经验上可以把握、观察或可以询问的指标的步骤。

10.分辨系数的计算

1.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

2. 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

3. 计算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的平均分

4. 这两个平均分相减,所得出的就是这一条陈述的分辨力系数。

11.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含义:信度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强调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二、效度要求:两部分的项目的确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

含义: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类型:1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2.准则效度/实用效度3.构造效度/建构效度/理论效度

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与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实验中

内在效度:是否存在虚假因果关系;

外在效度: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测量中

内在效度:一组指标对一个概念测量的有效程度,指标是否足够;

外在效度:一组指标对于一个概念的测量是否适用于其他群体。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效度必须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没有信度的效度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

任何测量都必须有效度,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信度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12.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抽样分布

1、含义: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它显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变化趋势:平均数的范围将逐步缩小,相同的平均数会相应增多;全部平均数的分布向总体平均数集中。

中心极限定理

在一个含有N个元素且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总体中,抽取所有可能含有n个元素的m组样本组合。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将是一个随n愈大而愈趋于具有平均数μ和标准差σ/的正态分布。

这一定理说明:当n足够大时(通常假定大于30),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其样本的平均数所构成的分布都趋于正态分布。

13.方差(variance)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方差:将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加以平方,然后求和,再除以数据总次数,最后所得的商。

标准差:是总体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

度。

14.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特点

(1)单峰、对称。其平均数(mean )、众数(次数最多的值,mode )、中位数(其两边的样本数相同)都相同。 (2)全部样本平均数的平均值正好等于总体的平均数;全部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则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 。

(3)正态分布曲线两端降低,但不会接触底线,即x 值与均值的差异越大。

(4)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一定区间的面积反映该区间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全部面积恒等于1。

15. 概率抽样的基本类型

(1)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 抽样、户内抽样 16. 非概率抽样的基本类型

(2)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17. 样本规模的估计

一、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它指样本中所含个案数的多少。

t: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标准正态分布(u=0, SE=1) e :抽样误差

S :总体标准差;p:总体的百分比, 0.5表示总体的异质性最大。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估计的精确性

置信区间越小,样本规模要求越大;置信度越高,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

抽样误差越小,样本规模要求越大。 2、总体的规模和性质:

一般而言,总体规模越大,样本也越大;但是当总体到达规模之后,样本量的增加并不与总体规模的增加保持相同的速率。在一个趋向无限大的总体中,样本的增加是比较小的。 总体异质性程度:异质性越高,样本越大。

3、抽样方法: 在同等条件下,总体代表性程度最高的是分层抽样方法,其次是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代表性程度较低的是整群抽样法和多段抽样法。如选择后者,需要增加样本。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18. 定性研究的基本特性 1. 自然主义

定性研究的数据资源是现实的情境,研究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工具。

只有在事件发生的情境中去看待时间,才能最好地理解它。定性研究经常探讨人们是在什么地方、在何种状况下、如何形成特定的观念和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哪

些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产物。 2. 描述性的数据。

定性研究收集的数据是以话语、图片的形式展现的,而不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数据包括访谈记录、田野笔记、照片、录像带、备忘录和其他资料。 没有什么事情是微不足道的,每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当每个细节被考虑到的时候,描述是一种成功的数据收集方法。

定性研究的书面写作相当重要,既是在记录数据,也是在传递研究发现。

3. 关注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关注结果或产出。 研究过程 动态变化的过程 原因形成的过程

4. 归纳法

收集数据或证据不是为了证明或否定在开展研究之前所持有的假设,而是把分类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提炼。

漏斗式的研究思路:先有数据,后有理论。 19. 问卷设计的常见问题(理解) 开放式问题: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1.答案类型无法穷尽,且需要知道答案的丰富性时。

2.需要受访者直接表达意见时。 ? 开放性问题难以整理和编码,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 要求受访者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表达水平 ? 要求访问员具有较高的访谈技术 ? 访问时间长,无法进行大规模调研 封闭式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填答方便 ? 节约时间

? 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受访者和访问员要求不高,适用于大规模调研 ? 缺少弹性 ? 难以获得深入的资料,对意见、价值观念、动机等研究不易深入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及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太多的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明确,不能含糊。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一个问题中询问了两件以上的事情。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使被调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也就是说,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因为人们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9、问题和答案要协调:不能答非所问。

20. 霍桑效应

2

2

2e

s t n ?=2

2)1(e p p t n -?=

霍桑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

名称。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善,使满足感和生产力都提高了。比如,车间照明条件改善后,生产力得到提高。

但是,当研究者把车间灯光转暗后,生产力仍然得到提高。

与其说是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得生产力提高,还不如说是实验本身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21.实验的效度问题(理解)

内在无效度:实验结论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验本身。在任何时候,只要实验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造成内在无效度。

内在无效度的来源:

历史。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或者研究对象的个人经历干扰了受试者的看法。

成熟:在实验的前测和后测之间,实验对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成熟及其带来的变化。或者实验过程中感觉到的厌倦、疲劳、无聊、饥饿。

测验:反复测验带来受试者对于实验的熟悉。

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精确度带来的误差

统计回归:受试者的选择趋向极端,结果可能不是来自刺激。如选择数学成绩极低的被试者。

选择的偏误: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时的偏差。

实验的流失:受试者的离开、退出。

实验处理中的传播与模仿: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的沟通,实验组把实验刺激相关的内容传递给控制组,产生相互影响。

自暴自弃:控制组有时候会产生剥夺感,认为自己受到差别待遇,而停止参与研究

补偿:控制组的成员经常被剥夺某种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要为他们提供某种补偿。如医学实验中对控制组的护理格外细致。

补偿性竞争:被剥夺了实验刺激的控制组成员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自我补偿。

外在无效度:实验法的结论无法推论到实验室以外的社会世界。

这也是实验法最大的问题:其所思考的因果关系过于简化、施加剌激与测量方式过于人工化。

在目前国内外社会学很少使用实验法,国内的社会科学中也只有心理学比较常使用。

1.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

置信度: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也成为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和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置信度反映的是推论的可信度或可靠性;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推论的准确性。2.基本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在单组前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控制组。在给予实验组实验刺激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单组后测设计由于缺少前测,所以不易于阐述因变量在经过实验刺激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它多应用于因变量在实验刺激之前不言自明的情况中。

2.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这种实验模式的基本假定是:自变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因变量的前测Y1和后测Y2的差(D=Y2-Y1)来分析。

3. 经典实验设计

?1、含义:也称古典实验设计,是最基本、同时又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它包括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自变量、因变量、前测、后测,以及随机指派,故又称双组前后测模式。

4. 所罗门三组设计

?为了控制前测和外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标准实验中,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主要受到前测和实验变量的影响,控制组的后测结果因为没有实验变量的刺激,主要是受到前测的影响,由前测和实验变量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附加影响,称为相互作用效用。

?办法:为了控制前测的影响,所罗门三组设计增加一个控制组,这个组没有前测(用实验组和控制组1的前测平均成绩来代替),只有实验刺激和后测。

5. 所罗门四组设计

?所罗门三组实验虽然控制了前测对实验的影响,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排除其他外来变量的影响。

?方法: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个控制组,使之既无前测,也无实验刺激,只有后测。

6、完全随机实验

适用条件: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水平(p>=2)。

基本方法:把被试随即分配给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基本假设(assumption):被试是随机分配给各个自变量水平的,被试之间的差异在各个自变量水平之间也是随机分布的,在统计上无差异

随机区组设计

除了考虑实验变量的不同水平之外,还考虑实验单位在重要的外来变量上的差异。

3.关于定性研究的常见问题(理解)

1. 定性研究的结果具有概括、推广的意义吗?

概括性:一项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超出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情境的限制而具有普适性。

定性研究者不关心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概括性,更关心他们可以将概括性的理论用于哪些情境和研究对象。

如果他们认真地研究某一情境或研究对象,其他人的工

作需要验证它如何符合事情的一般规律。即使对非正常类型的描述也是有价值的,因为理论不得不涵盖所有情况。

2. 如何看待研究人员的观点、成见和其他偏见,以及它们对数据产生的影响?

定性研究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3. 研究者的出现会不会改变被研究者的行为?

观察者影响(海森堡影响)

定性研究人员试图在一个自然、融洽的环境中,与被研究者进行互动。研究控制得越多,进行得越唐突,研究人员对其方法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4. 定性研究与记者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记者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收集和分析数据。

记者的采访和田野工作往往无需理论支持。

记者的写作多在呈现事实,少在分析解释。

5. 两个独立的研究人员,研究同一个情境或研究对象,他们会得出相同的研究结果吗?

?信度

?不同的理论视角会建构起不同的研究。

?两个研究人员研究同样的情境,可能会收到不同的数据,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两项研究可能都是可靠的。如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则需要质疑其中的一项研究。

6. 定性研究中的效度是指什么?

研究概念的准确性

7. 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不认为自己在收集人类行为的事实,因为人类行为太复杂。其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经验,使用经验主义的观察法,通过人类行为的具体时间,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定量研究则是为理论提供查证,阐述人类行为的动机,并进一步预测人类的行为。

8. 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方法,哪一种更好?

没有最好的方法。好方法取决于你想研究什么。研究人类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要与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保持一致。望远镜/显微镜

4.测量层次

(一)定类测量

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是一种基本的分类系统,应当注意分类的穷尽性和互斥性。常用数字代表类型,但数字并无数学意义。如性别、所有制性质、宗教信仰(二)定序测量: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能够反映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别。如教育程度、满意度、组织规模的大小

(三)定距测量:不仅具有类别和等级的特征,可以确定现象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但其表示的零点不具有绝对零点的意义。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如温度、智商、年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四)定比测量:具有绝对零点,可以确定现象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如收入、出生率、离婚率、身高、体重

定比测量可以转换为定距、定序甚至定类测量。如年龄、收入

使用区组的方法分离由被试的个体差异、实验环境、时间因素等引起的变异,使之不出现在实验效应之中。适用条件:研究对一个自变量(p>=2)感兴趣,但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控制的外来变量;自变量与外来变量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首先根据外来变量对被试作测验,然后按成绩分成不同的区组。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区组的选择方式亦可不同,但都应遵循“区组间差别越大越好,区组内差别越小越好”的原则。

?再把实验条件随机分配给各组的被试,每个区组被试的人数应该是p或p的倍数。

7、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设计使研究人员得以在统计上控制两个不相互作用的外来变量并且操纵自变量。

一个外来变量在横行表示,另一个在纵列表示。每个外来变量被划分为一个相等数目的区组或级别(p>=2),自变量也同样被分为相同数目的级别。

?过程

1.选择一个拉丁方阵的标准块

2.随机化行

3.随机化列

4.将k*p*p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方格中,接受安排好的实验处理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是为了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并且为了消除前测引起的影响和减少工作量,一般都运用无前测的设计。

5.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事件和观察对象行为的直接察看,收集和记录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的一种方法。有些行为常常包含一些人们难以觉察的习惯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能比其他资料收集方法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而且观察具体行为时也记录了一定的场景,并能直接与研究客体接触,从各方面加以观察,更有助于验证、校正和表述假设。

观察法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假设和观察标准,事先有严密、系统的设计和记录。但是观察法所用的时间较长,对研究人员有严格的条件要求,需有良好的素质,丰富的调查经验等。

观察法是指资料搜集技术之一种方法,而非指研究策略(如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故观察技术可配合实地调查法、个案法、实验室实验法,或实地实验法。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访谈法

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

应用范围:调查的主题较复杂或很敏感;被访者的居住地点很分散;存在“伙伴压力”

非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问、全结构式访问

焦点小组讨论

焦点小组调查法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与一个小组的被访问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常用于当话题比较宽泛时,研究者试图通过小组中不同参与者多元化的观点彼此激发,以便了解不同的观点时。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个体,或以一个组织为对象,进行研究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或问题,尤其强调对于事件的真相、问题形成的原因等方面,做深刻且周详的探讨。

田野研究

研究者到研究对象所在之地,与其共度一段时间。收集需要的数据。

研究者一方面要融入被研究者的世界,另一方面要保持与被研究者的距离。

他们试图从研究对象身上学到东西,但是不一定要仿效被研究者;他们可能会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但是参与是有限的,绝不会在研究对象中争取声望或地位;他们会在情感上与研究对象产生共鸣,但同时也会保持反思的态度。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2、性质特征:(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三、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 4、三角形的中线 注: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 5、三角形的高线必为线段四、多边形 1、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 2、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注:多边形的外角和并不是所有外角的和。 4、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多边形每一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是对顶角,n边形就有2n个外角。 第八章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 m n m a a a+ =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n m a a= ) ((m,n都是正数) ? ? ? - = - ). ( ), ( ) (,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当 一般地 n a n a a n n n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n m n m a a a- = ÷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0 (1 0≠ =a a,如1 100=,(-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 - ( a≠0,p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精)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题型 单选(30 x 1 =30 多选(15 x 2 =30 简答(4 x 5 =20 材料分析(2 x 10 =20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 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及其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六,党的建设理论。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一、别再和难题“较量” 在后期复习阶段,复习的管理很有学问,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越临近考试,更宜学生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二、攻克薄弱环节 家长或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三、打好“纠错战”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总之,期末复习是升华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学生要细心指导,攻克薄弱环节,争取向审题多要2分、向规范多要2分、向仔细多要2分、向心态多要2分,使每个学生总分都有提高。 语文: 一、以课本为基础 1、要认真地把课本通一遍,把该掌握的字、词、段等基础知识打牢。 A把易错的生字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训练;B重点多音字;C背诵段落复习检查;D古诗、积累运用的背、写。 2、进行归纳整理。如把学过的人物进行总体概括;把学过的修辞归纳总结;把学过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 3、拓展。如古诗,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作者、类型等都是拓展的方向。写春、夏、秋、冬、送别、怀乡等古诗。成语归类练习。写景、写人、含数字、动物、相近、相反词等。 二、分题型进行练习 不能撒大网,要抓重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注重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三、作文练习 注重类型训练。注意题材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多写生活作文、社会作文、问题作文。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名言、古诗、警句、歌词等,做到语言训练和知识运用相结合。注意作文题目的设计训练。 数学: 第一,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1、本章学习要求 1.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2)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1.2 功率二极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和主要类型。 2)功率二极管额定电流的定义。 1.3 晶闸管,要求达到“掌握”层次。 1)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 2)晶闸管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含义。 3)电流波形系数k f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晶闸管导通和关断条件 5)能够根据要求选用晶闸管。 1.4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GTO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参数。 1.5 功率场效应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场效应管的特点,基本特性及安全工作区。 1.6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IGBT的工作原理、特点、擎住效应及安全工作区。 1.7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简介,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有关晶闸管电流计算的问题: 晶闸管是整流电路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在进行有关晶闸管的电流计算时,针对实际流过晶闸管的不同电流波形,应根据电流有效值相等的原则选择计算公式,即允许流过晶闸管的实际电流有效值应等于额定电流I T对应的电流有效值。 利用公式I = k f×I d = 1.57I T进行晶闸管电流计算时,一般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知晶闸管的实际工作条件(包括流过的电流波形、幅值等),确定所要选用的晶闸管额定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要点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 同音字、音近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重点词语 丁冬百花齐放说话朋友春天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笑声叫声 多少到处处处很忙 5 要求会背的是《柳树醒了》、识字一以及古诗两首 一下第二单元知识点 1、易错的生字: 扫:最后一笔横不能出头。真:中间有三横。关:最后一笔是捺。 写:“写”的偏旁是“秃宝盖”。看、着:两个字的下半部分是“目”。 妈、奶:注意“女字旁”最后一笔“提”不露头。放、收:注意“反文旁”的写法。气: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去:上面一笔为竖。亮:和“高”区分开。 2、形近字、同音字 看(看书)奶(牛奶)画(书画) 着(看着)妈(妈妈)话(说话) 太(太阳)收(丰收)午(中午)合(合唱)爸(爸爸) 大(大山)放(放手)牛(黄牛)和(和平)爷(爷爷) 4、重点词语: 父母太阳认真完全 5、词语搭配 ABB: 红rùn rùn pàng hū hū白花花亮jīng jīng màn tūn tūn lǎn yáng yáng 6、反义词假(真)收(放)开(关) wǎn(早)笑(哭)来(往) 7、课文会读 一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李、秀、香:三字中第四和第五笔分别为捺。 定:第四笔是横。总:上面是倒八字头。 连、远等走之底的字要注意走之底要一波三折。 以:最后一笔是点。级:右半部分第一笔是丿,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最后一笔是捺。 同:第三笔是横。更:撇要顶住最上面的横。 净:右边中间的横要出头。专:竖折钩是一笔写成。 2 常见偏旁归类: 辶:连远送过边进道选 口:唱听叶吓叫吃呀呢哪 木字旁:桥树朵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治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何时、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七大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7、何时、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十五大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10、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11、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对象: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