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教材分析: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海洋的开始,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的资源是本节课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运用情景导入,把学生带入海洋环境,然后展开讲解。1、海水中的物质这一知识点,可利用课本P30饼状图展开教学。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可利用问题解决法,提出“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进行教学。3、可燃冰、锰结核的教学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现在的储量及现在的开发状况。4、海水淡化的知识,做好盐溶液与淡化后的水,滴加硝酸银的对比实验。另外,海水淡化可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海水淡化的相关技术及发展状况,其中多级闪急蒸馏法可以用网上的工艺图片给学生讲解,膜法要能与过滤操作相区别。5、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行总结。

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难点:海水淡化的方法,检验淡水的方法。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海洋中有哪些化学资源?

2、利用海水制取金属镁的过程,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海水中存在MgCl2,为什么还要先与石灰乳反应生成Mg(OH)2,

然后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

4、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形成条件,为什么被称为“未来能源”?

5、按资源属性分类,海洋资源主要分为哪四大类?

6、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7、海水淡化有哪些方法?如何检验淡化后的水是淡水?

预习学案: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提出问题:威海著名的旅游圣地刘公岛上每天需用的数千吨淡水都是利用海水淡化得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呢?

(2)建立假设:蒸馏或其他方法

(3)收集证据: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2、加入约5mL海水,加热。

3、取少量冷凝水滴入AgNO3溶液观察。

(4)获得结论:蒸馏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蒸馏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交流评价:

①为使蒸馏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②还有什么淡化海水的方法?

作业:

1、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镁属于()

A、矿产资源

B、动力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2、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馏

D、多级闪急蒸馏

3、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4、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能燃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5、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填空:

⑴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

⑵怎样检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给海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从海水晒盐这一古老而现在仍用的工艺入手,让学生感知饱和溶液与结晶两种现象,然后帮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科学性的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教材编写特点。1、海水晒盐的过程可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2、饱和溶液的概念,在学生感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归纳,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是在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基础上得出的,它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注意讲清只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4、关于溶解度曲线,点的意义是重点,但学生相当来说容易掌握,而应用溶解度曲线对溶液的状态(是否是饱和溶液)进行判断是难点,可从溶液的组成入手,攻克难点。5、降温结晶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一个应用,注意与蒸发结晶的比较。6、通过粗盐的提纯,学会物质分离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先过滤后结晶,除去可溶性杂质先用化学沉淀法或化学转化法除去杂质然后结晶,这种思维要帮助学生总结出来。

课时划分: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第二课时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

第三课时粗盐提纯

第一课时:

重点: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结晶和蒸发结晶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海水晒盐的过程。

2、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二者如何转化?

3、什么是结晶?

4、什么是蒸发结晶?

问题思考:为什么饱和溶液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

预习学案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

为(也称)。

3、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食盐?

交流和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完成P38实验探究2-2

交流和总结: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5、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6、叫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

作业: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A、是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 )

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掉5 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 g

7、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来浸洗,再滤出食盐。以下对于工业上的这种做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洗粗食盐前后,食盐水中NaCl的质量不变

B、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不会改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颗粒的大小不影响浸洗前后食盐中MgCl2的含量

第二课时:

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2、溶解度的概念如何理解?

3、溶解度曲线表达的意义?(教参P81)

4、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降温结晶?与蒸发结晶的区别是什么?适用的对象各

有什么特征?

问题思考: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溶解度的概念如何理解?

预习学案:

1、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2、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学习活动:进行实验,并填写P40页的有关问题

交流和总结:

3、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的影响。

4、溶解度是指:。

5、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

6、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7、溶解度曲线的三种变化趋势?

8、溶解度与判断物质溶解性的关系?

9、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即结

晶)的方法一般有结晶和结晶。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结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是: 。 2、能否改用木炭、蜡烛做燃料进行实验? ,理由是: 3、若改用其它可燃物来实验,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 4、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白 磷燃烧来测定空中氧气的含量。 (1)他们将观察到哪些现象? (2)打开弹簧夹时,水为什么会沿着导气管流入集气瓶中? (3)从这个实验中,他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4)在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你还可以得出氮气具有哪些性质? (5)如果他们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们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拓展(一)某同学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查阅资料, 获取的有关信息:白磷,有剧毒,易燃,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为40℃;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气密性良好):在燃烧匙内放入一粒白磷(适量), 迅速伸入容积为250mL 的锥形瓶中,塞紧瓶塞,导管的 另一端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里,然后把锥形瓶放 入盛80℃热水的烧杯里,能观察到 , 打开弹簧夹,又能观察到 , 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试分析该实验的优缺点: 。 拓展(二)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②小强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水,并按左下图装置重复上述①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2-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D.煤作燃料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 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海水的淡化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的淡 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621770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二)海水淡化 班级姓名 海水淡化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淡水资源的的不足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二、重点: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三、自学及练习 阅读课本P33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海水(咸水)淡化? 因为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常用方法:法 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是靠达到“沸点”而蒸发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变为液体,其过程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填空: (1)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法。 (2)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海 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冷凝水纯水(填“是”或“不 是”)。 (4)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举一例)。 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思考: (1)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进一步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如适当延长) ②可以使用冷凝剂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如在导管外壁包) ③可将收集水的试管放入盛有的烧杯中 ④可使用冷凝管 (2)怎样检验小试管中得到的冷凝水是否是淡水? 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淡水。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规模化、产业化的方法: 阅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至P34的“多识一点”的介绍,完成以下题目 第一种方法:膜法。也称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增加”、“不变”或“减少”) 第二种方法:热法 5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4404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 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的是国的化学家,并且他得出的实验的结论是。 2、根据如下图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的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文字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3)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小(小于1/5)有哪些原因: 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大(大于1/5)有哪些原因: 3、我们已知,空气的组成成分很多,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用途举例 4、纯净物的定义:;混合物的定义: 。请用括号内的“纯净物”“混合物”加以区分下列物质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①紫菜蛋汤;②冰水混合物;③新鲜空气;④洁净空气;⑤长江江水;⑥雨水;⑦蒸馏水。 5、请回答氮气最重要的几个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而氮气除了具有物理性质外还有很多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的化学性质和利用这样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有什么样的用途: 。 6、请写出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途(最少两点):。 7、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请写出三点): 。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8、氧气能够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化学性质),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 。氧气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例如从色、味、态的角度来说氧气为 气体,溶解性(对于水而言)。 9、氧气的检验操作为: 氧气的验满操作为:

二氧化碳的检验操作为: 二氧化碳的验满操作为: 10、一些物质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空气中氧气中 硫 木炭 铁丝 红磷 11、在做硫的燃烧试验和铁丝的燃烧试验的时,通常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上一些水,其中,在硫的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在铁丝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并且,除了放水外,我们也可以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一些的。 1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住木炭的坩埚钳要,目的是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如果伸入过快,会使大部分氧气逸出,使木炭很快熄灭,现象不明显。 13、请简述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 ;并请简单叙述下,它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氧化反应,我们一般根据它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我们分为和,我们已知的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金属锈蚀是属于的 ,而爆炸和燃烧基本属于。 14、关于氧气的制取,我们已知的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叫做:,它主要的原理是利用,这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15、请根据下图并结合已学知识,完善下表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初中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三、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例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例如:空气、各种溶液等 多数天然存在的物质,包括矿石、河水、海水等,物质的溶液也属于混合物。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六安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B . 我国预计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晶体硅 C .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 . “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 (2分) (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 溴、碘 B . 钠、镁 C . 烧碱、氢气 D . 食盐、淡水 3. (2分) (2018高二上·慈溪期中)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常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A . Na2SO4 B . CuCl2 C . NaCl D . AgNO3 4. (2分)常温下用铂电极电解2L含KCl和KNO3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若导线上通过了nmol电子的电量,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溶液中pH与n的关系是()

A . pH=﹣lg B . pH=14+lg C . pH=﹣lg2n D . pH=14﹣lg 5. (2分)(2018·哈尔滨模拟) 如图为EFC剑桥法用固体二氧化钛(TiO2)生产海绵钛的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在较低的阴极电位下,TiO2(阴极)中的氧解离进入熔盐,阴极最后只剩下纯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 .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 C . 通电后,O2-、Cl-均向阴极移动 D . 石墨电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6.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酸性介质中钢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随着pH升高发生吸氧腐蚀的几率增大 B . 电解水制氢比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C . 青蒿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萃取青蒿素时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 D . 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 7. (2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 B . 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备纯碱,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食品发酵剂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海水制碱》说课稿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海水制碱》说课稿 Lecture draft of seawater based soda producti on for Grade 9 chemistry of junior high school published by 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海水制碱》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盐的性质: 1.盐溶液与指示剂反应 2.盐溶液与某些酸溶液的反应 3.盐溶液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盐溶液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海水制碱》,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 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 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

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氨碱法制纯碱; 二、纯碱的性质。”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一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 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 (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是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4.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冰块的熔化C.水果的腐烂变质D.钢铁的生锈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坩埚D.蒸发皿 10.在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经测定含有氮气7.8L,则该容器的总体积( ) A.6L B. 10L C.8L D.30L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C.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会分解出氧气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1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 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⑥ D. ①③⑤ A.燃放鞭炮 B.海水晒盐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5.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碳素墨水 C.酱油 D.冰水混合物 E.汽水 F.干冰 G.新鲜空气 H.稀盐酸 I.生铁 J.碘酒 K.矿泉水 L.食醋 M.液态氧 N.石油 6.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7.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9.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11.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12.2013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其中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 石灰乳 ①②③ ①MgCl2+Ca(OH)2=Mg(OH)2+CaCl2 ②Mg(OH)2+2HCl= MgCl2+2H2O ③MgCl2通电Mg+Cl2↑ 二、海底矿物 煤、石油、天然气、 1、化石燃料: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2、金属矿物:“锰结核”锰、铁、镍、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 三、海水淡化 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减压下,水的沸点降低,产生瞬间蒸发。海水淡化结晶法 膜法 第二节海水“晒盐” 三、粗盐的提纯(学生实验中讲过) 过滤 (固体不溶于液体) 混合物的分离蒸发溶剂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 结晶 (固体溶于液体 ) 冷却热饱和溶液 即降温结晶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2) (1)NaCl+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2)2 NaHCO 3 △ Na 2CO 3+ CO 2↑+H 2O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用途: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 用途一定得看噢 ) 用途: 二、纯碱的性质 1、纯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的的作用 纯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2)、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3)、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Ca(OH)2+ Na 2CO 3= CaCO 3↓+2NaOH 工业制氢氧化钠 (4)、与氯化钡的反应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2、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酸、铵盐溶 盐酸盐中银不溶(氯化银不溶于水) 碳酸盐溶钾、钠、铵 硫酸盐中钡不溶(硫酸钡不溶于水) 碱中钾、钠、钡、钙溶 3、盐的性质 (1)、与指示剂的的作用 纯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2)、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①化学方程式 Fe+ CuSO 4= FeSO 4+Cu 现象: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u+2 AgNO 3=2Ag+ Cu(NO 3)2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a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 b 、这里的盐必须为盐溶液 c 、K Ca Na 除外 ③波尔多液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来盛(波尔多液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 Fe+ CuSO 4= FeSO 4+Cu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那么第二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助到你。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1、... 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那么第二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助到你。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 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

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点燃

高中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一、氯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刺激 性气味,有毒。 2、化学性质: (1)制备:①工业制法:2NaCl+2H 2O2NaOH+ H 2 ↑+ Cl 2 ↑(在阳极生成黄 绿色的氯气,阴极生成氢气)阴极阳极 ②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Cl2↑十2H2O (2)与金属:2Na+Cl22NaCl 现象:剧烈燃烧,有白烟(NaCl小颗粒)生成。 Cu+Cl2CuCl2 2Fe+3Cl22FeCl3 (3)与非金属:H2+Cl22HCl (4)与水:Cl2+H2O=HCl+HClO 注:HClO 的性质: ①弱酸性:酸性比H2CO3还要弱; ②强氧化性: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用作漂白剂和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 ③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见光受热可以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 所以久置的氯水中含有H2O分子和H+、Cl-、OH-离子,相当于稀盐酸。 新制氯水中含有H2O、HClO、Cl2分子和H+、Cl-、OH-、ClO-离子。 (5)与碱溶液的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 O 2Cl 2+2Ca(OH) 2 =CaCl 2 +Ca(ClO) 2 + H 2 O(制漂白粉) Ca(ClO) 2+CO 2 +H 2 O=CaCO 3 ↓+2HClO(漂白原理) Ca(ClO) 2+2HCl=CaCl 2 +2HClO (6)与其它卤素: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Br 2 + 2NaI= 2NaBr+ I 2 (氧化性F 2 > Cl 2 >Br 2 > I 2 还原性I—>Br- >Cl->F-) (7)Cl-的检验: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原理: AgNO 3+ NaCl=AgCl↓+NaNO 3 ) 二、溴、碘 1、物理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 0.0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迁移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记化学方程式,欢迎翻阅。... 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迁移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记化学方程式,欢迎翻阅。 (一)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色固体)的燃烧 1)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2)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3)注意: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淡黄色固体)的燃烧 1)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3)注意:实验时,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且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银白色固体)的燃烧 1)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发红热,不能燃烧。 2)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3)注意: a.铁丝要事先打磨; b.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产物将瓶底炸裂。 (二)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1)氧气的助燃性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的比较 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