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2)

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2)

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2)
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2)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中国的文化里面缺少真正的表扬,特别是对孩子的表扬,有时候很空洞,有时候又觉得孩子不能表扬,怕孩子骄傲。其实表扬是一种艺术,一个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西方国家的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他们认为,对孩子的行为实行适度的赞美和表扬,能让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状态,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现在,很多家长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学习人家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坦率地说,赞美和鼓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手段。但是,也许是我们的父母自己从小也缺乏被表扬的经验,所以,简单的理解赞美或粗糙的表扬,通常会失去它的意义。

个手拿着一把伞,他的儿子一只手拿着一瓶饮料,一只手扶着座椅的靠背。忽然妈妈手里的伞掉在了地上,妈妈就说:乖儿子,帮妈妈将伞捡起来,孩子就很听话地将伞捡了起来,给了妈妈,这时妈妈又说了一句话:好孩子,真听话,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哪知道这个时候,儿子的表情突然变得愤怒。

看到此处,也许很多人会感到不解。孩子为什么会作此反应?我们能够再看看这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当妈妈手中的伞掉到地上后,并不是儿子主动拾起来的,而是经由母亲提醒,他才做到。但是母亲对这样的一个举动给出了一个评价:“天下最好的孩子。”这句话无论如何都听不到赞美,留下的强烈感觉是奚落。被提醒后的行为,而且是举手之劳,就获得一个“天下最好孩子”的荣誉,其背后的隐喻是说这个孩子基本上很傻,似乎我们对行为水平较弱的儿童,会给予这样的鼓励。不过,对普通儿童做出这样的反应无异于侮辱,偏低其价值。这些源于母亲表扬方式的不恰当,就这件事来说,也许回应一句谢谢,都会比有意的表扬更能让人接受。

因为表扬是一种工具,大人是通过这个工具获得自己想用的东西,但是使用这个工具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工具还有着一定的副作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伯格博士,以前给表扬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盲目的表扬和夸奖是一种粗暴的交流方式。

罗森伯格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你盲目的表扬别人的时候,其实在给别人下定义,尤其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给别人下定义。当你这样表扬孩子的时候,他会有一种自己被评价的感觉,他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价值感受损。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大人想鼓励孩子拖地,即使孩子拖得不干净,大人也会表扬孩子:嗯,不错,儿子,干的真好!地拖得真干净。不过,这种违心的夸奖,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遇到这种情况,与其表扬他拖地拖得干净,不如肯定孩子这种行为更有效。

由此,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表扬并不是随意的“赞美”,是需要现实依据的,并且我们建议表扬内容应该具体而不要泛泛。

比如孩子刚刚学会背诵一首唐诗,当他背完以后,这个时侯,妈妈不应该说:儿子,你真棒,你将来一定是一个诗人。最好是这么说:孩子,你刚才背诵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也能够说,孩子,你背诵的非常投入,我喜欢听你背诵。表面看来,前者的表扬和后者的表扬差别不大,但是其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前面的表扬更多注重对孩子整体的赞美,而后一个表扬则是对孩子的行为的肯定,而后者要客观很多,也容易为孩子接受。如果再进一步,对孩子的表扬还能够更具体。比如孩子刚刚昨晚一幅画,你表扬孩子说:你画得真好。就不如说:你画得很认真,我很高兴。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你表扬孩子说:你真棒,考的这么好。就不如说,你这次数学考得比以前好多了,我很高兴。总来说之,妈妈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分寸。我们所以表扬孩子,就是为了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欣赏和喜欢你的努力,但是我们也能接受你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通过表扬来对孩子实行肯定,但是我们又要避免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

其次,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用“我”的感觉,而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义。因为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用“我”的语气是在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而如果用下定义的语气,意味着妈妈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产生被定义的压抑感。比如当孩子唱了一首歌,你表扬孩子,“我觉得你唱得非常好听”,这样就比“你简直就是一个歌唱家”好得多。孩子将零食分给小朋友吃,你能够这么表扬孩子:你将零食分给小朋友,我很高兴。最好不要用这种语气: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懂事,知道将好吃的给小朋友。因为前者的表扬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孩子非常容易接受,而且没有一点压力,而后者的表扬是父母将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身上。

最后,父母还要懂得表扬的分寸和时机,在不该表扬的时候表扬,会让孩子对表扬产生麻木,但是该表扬的时候不表扬,更会让孩子失望,甚至丧失继续努力的动机。有的孩子天生渴望成功,他们努力学习,友爱同学,尊敬老师,他们内心是深处强烈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当孩子取得一些成就,或者尝试着做一些新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但是这些鼓励的话又要又分寸,不能给孩子压力。比如当孩子想学习钢琴的时候,妈妈能够说:看到你这么喜欢钢琴,我很高兴。或者说:看起来你很喜欢钢琴。

这种略带鼓励的表扬,孩子非常容易接受,而且不会有任何负担和压力,轻装上阵的孩子,也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批评孩子的艺术

——批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得到批评的良好效果,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孩子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是应该的,不过不同的批评方式,造成的后果截然不同。

孩子因为年龄小,推断事非的水平不强,自制力也比较差,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现孩子犯错后,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暴跳如雷,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对孩子一味地姑息迁就、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害的。学会批判孩子,掌握批判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批评的榜样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但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批评。批评得对,能够协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学到新的知识,还不伤害孩子。批评得不对,不但不能起到惩戒作用,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恶化了亲子关系。懂得批评的家长,轻轻一句话,就能让孩子理解到错误。不懂得批评的家长,连打带骂狂风暴雨折腾半天,孩子一句都不会往心里去。

所以,孩子犯错是天性,而家长的批评是一门艺术。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曾借助四块糖,批评一个学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年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中学的校长,一天,他正在校园散步,看到一名男同学在打一个学生,他立刻命令那个打人的同学停止,并让他五分钟后到校长室接受批评。五分钟后,陶先生回到校长室,那个学生正在小心翼翼地等着,准备接受一场狂风暴雨的批评。

谁知道陶先生并没有发怒,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他,陶先生说:“你比我来得早,很守信用,这是奖励你的。“这个学生正在吃惊,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说:“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助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也是奖励你的。”这个学生将信将疑地将这块糖也接在手中。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问了一下,你刚才打那个同学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这也是奖励你的。”那个同学这个时候已经慌了,甚至快要哭了,他赶紧对陶先生说:“校长,对不起,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打他,我错了。”陶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