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通方言演变史

南通方言演变史

南通方言演变史
南通方言演变史

南通方言演变史

来源:季佳文Doctor的日志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南通这座美丽的城市,水光山色、风土人情、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让您难以忘怀的,恐怕莫过于难懂的南通话了。有人说,南通话是“难懂话”,还有人说,南通话像日本话,以至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将南通话调侃为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南通文化就必须了解南通地区方言。

南通方言是南通市的主要方言之一。通行于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及通州市西部石港——刘桥——平潮一线以南,石港——兴仁——观河一线以西地区,如东县新店以南小部分地区也通行南通方言。

南通方言的语音、词语和语法都是具有鲜明的特点。

官话的声调一般为4-5个,而南通方言有7个声调,与吴语大多数方言几乎一样。

因此,若是按照公认的官话标准来看,它不像官话,倒是具有许多的吴语特征。但是从吴语的主要特征来看,它也不能算是吴语。于是有人说,南通是个方言岛。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江苏省和上海市联合进行了方言普查,发现西起泰州,东至南通、如东,有一片具有许多共同语言特征的方言区(包括今泰州市、姜堰市、泰兴市、兴化市、东台市、大丰县、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大部分地区、通州西部和南通市城区、郊区)。1 960年,根据此次普查结果编写出版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一书,将这一方言区称为第3区,同年出版的袁家烨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正式将南通方言列入官话范畴,并对官话的定义作了一些调整。1986年在重庆开会讨论《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编写方针时,与会的专家对南通方言是否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即官话),经过认真的讨论,认为南通方言虽比较特殊,但仍然是一种官话。

1988年由中国方言学会会长李荣先生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前述上海市和江苏省的第3方言区正式确定为官话方言区江淮次方言(江淮官话)的一个方言片,称之为泰如方言片。南通方言和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如东方言都属于这个方言片。

泰如方言片取泰州、如皋两地地名首字命名。显而易见,它不能确切地反映方言的分布特点。1988年,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在他的《泰州方言与通泰方言研究》一书中将这一片方言称之为通泰方言。这个名称要比泰如方言片的名称确切得多,即将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修订本将正式采用通泰方言片的名称。

南通方言的词语也极有特色。许多词语在其他通泰方言中也存在,它们是通泰方言共同词语。南通方言有许多的词儿带有“儿”尾,如:伢儿、老头儿、猴儿、猫儿、虾儿、螺儿等等。这也是通泰方言的共同特点之一。但是,南通方言词语更多是其他地区通泰方言所没有的。这些词语绝大多数在金沙方言和通东方言中。南通方言、金沙方言和通东方言具有共同的源头和共同的语言特点,是近缘方言。因此,这些共同词语很可能就是它们共同的原始母方言词语。金沙方言和通东方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作为南通地区的优势方言的南通方言的很大影响,也可能有一部分南通方言的词语传入金沙方言和通东方言。但是,方言间的影响和渗透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因此,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周边的方言(包括金沙方言和通东方言)的词语为南通方言所吸收。

南通方言还有一些吴语,例如:蛮(很,相当)、结棍(结实)、小开(老板的儿子)、大好佬(大人物)、不搭界(不相干)等等。但其吴语词语并不多,很多都可能从近代上海方言中传入。

南通话的语法不像语音和词语那样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特色。普通话说“是不是?”、“好不

好?”、“来不来?”,南通话通常说“果是?”、“果好?”、“果来?”。在其他通泰方言中,一般说“格是?”、“格好?”、“果来?”,二者非常相似。

南通话有助词“的”,这也是官话语法的重要特点。

从南通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主要特征来看,南通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是它明显地具有许多吴语的特征。用著名音韵学家、方言学家鲍明炜教授的话来说,南通方言是一种“变了形的江淮方言”,亦即变了形的官话。

南通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必须从南通土地的成陆、开发、移民历史和建制沿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大约从公元5世纪中、后期起,长江口黄海上开始出现一片较大的沙洲,人称胡逗洲(壶豆洲)。南朝梁简文帝承圣元年(552年),侯景兵败逃此洲,为部下所杀。隋时,胡逗洲属海陵(今泰州市)。唐初,胡逗洲属扬州广陵郡。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置盐官,隶淮南道。不久,由于军事需要,狼山成为浙江西道常州节度使管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据文献记载,唐时的胡逗洲已是一块东西80里、南北35里的大沙洲了。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时洲上即有流人以煮盐为业。所谓流人,大抵指流放人犯。初期的流人可能多来自扬州属地,后属常州管辖,流人则大概多来自江南常州,即常州、宜兴、无锡、江阴一带。因此,唐时的胡逗洲方言当时是古代常州一带的方言与早期流人的方言融合形成的一种古吴语。我们说胡逗洲方言是吴语,还可以从与胡逗洲相邻、同为古代犯人流放地的另一个沙洲——东布洲上的方言的演变历史得到启示。东布洲方言虽历经千年,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的启东和海门两市北部和通州市东部通行的通东方言,依然保持着吴语的本色,其为吴语当无庸置疑,那么,胡逗洲方言当是吴语应该也是无疑的了。只是后来由于胡逗洲(静海洲)与大陆较早地涨接,方言受海陵话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古江淮方言,而东布洲(海门岛),直至北宋庆历间(1041-1048)始与通州东南境相接,方言始终保持着吴语的特征。南通方言具有许多吴语特征,这是因为其源于古吴语的缘故。当胡逗洲方言(准确地说,其时应称静海方言)向江淮方言过渡时原有一些吴语特征仍然被保留下来。根据《资治通鉴·后梁记》和明、清通州志书记载:从唐末至五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存、姚廷圭、姚彦洪三代曾先后为东布洲镇遏使、东洲静海军使、东洲静海都镇遏使,统治静海与东洲长达半个多世纪,其军士亦多吴兴子弟,军士与家属人数有万人之多。因此,古吴兴方言必定对两地的方言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吴兴、常州两地毗连,其方言大体相近,因此,静海与东洲两地方言可能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后周显德五年(958),静海都镇升为静海军,属扬州,旋改置为通州,析其地为静海、海门二县,隶海陵郡。由于静海与大陆涨接,隶海陵郡管辖,静海人与江南人的交往日减,而与江北海陵尤其是与其毗连的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同时也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有的甚至定居在这里。海陵,作为这一带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方言自然也成了这一带的优势方言,因而对静海方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终导致了静海方言由吴语向江淮话的转化。到了元初,续有北方犯人流放到此。近代,又有许多客商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通州经商、定居,再加上通州人(南通人)与江南上海等地来往亦日趋频繁,这对通州方言及今天的南通方言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从南通方言演变的历史来看,与其说南通方言是一种“变了形的江淮方言”,倒不如说是一种“蜕变了的吴语”,是一种具有吴语底层的江淮方言。

南通地区方言十分复杂,粗略地分大致可分为7中主要方言。除了南通方言外,另外6种方言是: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如东方言、金沙方言、通东方言和海启方言。此外,与东台市、姜堰市、泰兴市接壤处,还有人说东台方言、姜堰方言、泰兴方言或这些方言与海安方言或如皋方言的过渡方言(土语)。南通地区7种主要方言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过渡方言,但通行

范围比较小,可以看作是某种方言的变体。

(一)北部三官话

北部三官话指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如东方言,通行于南通市北部海安县、如皋市和如东县和南部通州市局部地区。由于三种官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因此,有人将它们合并为一种方言,称之为如海方言(《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但这不免失之粗疏,也与习惯概念不相符。事实上,三种方言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当然,3种方言的差异远不止这些,它们原本不是同一种方言。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和如东方言分别以海安、如皋和如东3市(县)治地,即海安镇、如城镇和掘港镇为分布中心和代表点。3种方言的分界与行政区的界线并不完全一致。两种相邻方言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过渡地带。在同一个方言内部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如东县西部、通州市北部以及如皋市与泰兴市边界线如皋一侧部分地区,都有两套尖音,即z、c、s和zh、ch、s h两套声母。它们能否构成独立的方言尚有待调查。

海安、如皋和如东属古海陵。三地的方言都是在古海陵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那么,古海陵方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根据地理学家、地质工作者对本地区的实际查勘和考古研究证明:今还海安县西部和如皋市西北部约在6500多年以前即已成陆。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春秋时这一带属A国地。春秋时,吴王夫差灭邗,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间”(《国语·吴语》)。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破某城(今湖北江陵县东),郧国遗民在吴国发动下参加了复国斗争。不久,楚败吴,民随吴军东撤,后安置于今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左传·哀公十二年》:“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说的就是公元前483年秋天鲁国国君鲁哀公和卫国国君卫出公、宋国大夫皇瑗在吴国的郧地商谈三国结盟的事。公元前473年,越灭吴,都城北迁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大举向北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都有一部分人散落到海陵(时称海阳)一带,它们将吴越方言带到这里,并逐渐形成最初的海陵方言。至三国时期,曹操“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广陵十余万,皆东渡江……”(《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属于广陵郡的海陵居民亦随之内移,海陵几成隙地,海陵方言消亡殆尽。公元241年,东吴大司马、如皋人吕岱(160-256)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人口才重新有了增长。晋时陆续有一些居民从今山东等地迁来海陵,并在这一带建立侨乡或侨县。西晋末,永嘉丧乱,北方地区人口为避乱大举南迁,至东晋、南朝三百年间陆续迁至今长江下游皖南、苏北及赣北、赣中一带的江南地区。《晋书·王导传》说:“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可见移民之多。按文献记载,其时海陵一带的人口猛增几十倍。从北方流落到海陵一带的北方移民,其方言与当地的方言融合,产生了新的海陵方言,以后又陆续又陆续分化形成了今天的通泰片诸方言;迁移至今赣北、赣中的北方人与当地居民长期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以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语诸方言。以后,赣人又南迁赣东南、闽西、两广、四川等地,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方言。前边提到,南通方言(包括整个通泰方言)、赣语、客家话声母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它们都是在西晋末南迁的北方人的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缘故,它们具有共同的源头。

古海陵方言作为古代海陵地区的优势方言,曾对其周边地区,尤其是下瞎地区的方言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海安距古海陵方言的腹地泰县比较近,今天的海安县大部分地区曾经为泰县(治泰州)地,直到1940年始析东台、泰县、如皋3县地置紫石县,1948年改海安县,因此其方言与姜堰方言比较接近,吴语对它的影响比较小;而如皋方言受吴语的影响要大得多。元末张士诚起兵江南,明燕王靖难之乱,都有大批江南士民移居如皋。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些江南商贾及手工业者纷纷来如皋经商或避难定居,如皋方言受到吴语较大的影响。著名语言家、美籍华人丁邦新教授(如皋人)将如皋方言与南通方言作了全面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如皋话以吴语为基础,加上下江官话的部分影响而成的,所以吴

语的色彩较浓,下江官话的色彩较淡,成为这两个方言区域之间的中间方言。”(《如皋方言的音韵》)。他这里所说的下江官话就是通常所说的江淮官话,是传统概念的江淮官话,不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泰如方言。

如东方言是北部三种官话中最具吴语色彩的方言。它有7个声调,与南通方言几乎完全一样。很可能历史上有一部分通州的移民参加过如东地区的开发,当然也不排除有古海门人移居到那里。他们将通州话和古海门话带到那里,久之与当地的方言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如东方言。

(二)南部三吴语

南通市乃江淮话与吴语的交汇地。除了南通方言与前面提到的三种江淮官话方言外,还有三种吴语,即通东方言、金沙方言和海启方言。苏北地区有四种吴方言,即靖江方言、通东方言、金沙方言和海启方言,其中三种主要分布在南通市境内。

通东方言要通行于通东地区。通东是一个模糊的地域概念,它习惯上指启东市北部、海门市北部、通州市东部(东北三余地区除外)地区,具体地说包括启东市吕四港镇(包括原茅家港镇、秦潭镇)、天汾镇,海门市东灶港镇(包括原东灶乡、东兴乡)、刘浩镇(原刘浩乡地区)、包场镇、正余镇、余东镇、树勋镇、王浩镇、货隆镇、四甲镇(包括原国强镇)、万年镇(西北部)、通州市二甲镇(包括旧袁灶乡、余西乡、余北乡)、金沙镇东南部(原金余乡)和东社镇东南部(原东社乡)、三余镇西南部(原忠义乡)、五甲镇东部(原五甲乡地区)。历史上它曾是通州(南通)的一部分,因地处通州(南通)东乡,故习称通东方言。通州市东北部除通行海启方言外,也有人使用通东方言,尤其是与海门市接壤区。这个地区大多数人兼通两种方言。

金沙方言通行于通州市治地金沙镇大部分地区(东南部原金余乡地区除外)、正场镇大部分地区、东社镇西北(原唐洪乡地区)、五甲镇西北(原庆丰乡地区)和十总镇(原十总乡、二爻乡),是南通市分布区域最小和使用人数最少的方言。

海启方言主要通行于启东、海门、通州三市南部和南通技术经济开发区及崇川区狼山镇、姚港乡、任港乡沿江一带(沿江海启方言带),以及通州市东北部三余镇、海晏镇、东余乡、北兴桥镇、恒兴乡及如东县掘东地区(三余湾海启方言飞地)。海安县东北角斜镇(原角斜镇、沿口镇)和旧场镇一带(旧属东台县)也有人说海启方言(角斜——旧场海启方言岛)。通东方言是通东地区的土著方言。它是在古海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吴语。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较大的影响,因此,它具有许多的江淮官话,特别是南通方言的特征。

金沙方言是古海门方言与通州方言融合产生的方言,也可以看作是通东方言与南通方言的过渡方言。其声母具有吴语的特点,而韵母与词汇则更多地具有南通方言的特征。因此,它是一种江淮话化了的吴语,是一种边缘方言。

海启方言或称启海话,又称沙地话。它是崇明移民使用的方言,与崇明方言差异极小。二者可视为同一种方言,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看作是同一方言的内部差异。

海启方言的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是南通市最大的方言;金沙方言是南通市使用人口最少,分布地域最小的方言。三种吴语具有吴语的许多共同特征,但彼此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通东方言和金沙方言比较接近,而与海启方言有着较大的差异,金沙方言与海启方言的差异则更大。三种吴语都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差异。相对地来说,海启方言的内部差异比较小;通东方言则明显地存在着东部与西部的差异,这是因为东西之间受南通方言影响的程度不同的缘故;金沙方言因为分布地域较小,因此,其内部差异也比较小。

三种吴语之间以及这三种吴语与南通的其他四种方言之间都存在着一些过渡方言,或者叫做土语。

那么,地处长江北隅的南通地区怎么回出现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的吴语的呢?这与如前所述

南通地域演变的因素有关外,还因为人口的变迁与流动。

公元9世纪后期,布洲与东洲涨接,始称东布洲。东布洲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亦为犯人流放之地。由于东布洲的形成与开发较晚,它一开始即属于江南常州管辖,因此,最初的流人当主要来源于古代常州一带。最初的东布洲方言基本上是一种古吴方言,与融合古吴方言和古江淮方言而形成的胡逗洲(静海岛)与大陆涨接,不久改属海陵郡(治今泰州市)管辖,静海人与江南人的交往日减,而与江北海陵,尤其是与毗连的如皋县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最终导致了静海方言由吴语向江淮话的转化。而东布洲(海门岛)直至公元1041-1048年间始于通州东南境涨接,在古代交通相对闭塞的情况下,岛上居民与岛外来往比较少,因而方言并未受到江淮方言的直接影响,始终保持了吴方言的特色。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大朝泛滥,吕四场被淹,三万余盐丁淹死,盐灶被迫停火,国库收入减少,于是明太祖便将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士民强迁至海门吕死,以补盐丁之不足。他们于常熟白茆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茆抽丁”。这些江南移民带来了江南地区的方言,使古老的海门方言有了新的发展。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大半坍入江中,人口仅剩下2200人,不得不裁县归并通州,成为通州的一个乡,称为海门乡,后又改称静海乡。古海门县废置并入通州后,一直为通州和后来的南通县辖地,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始析其地分归启东、海门、南通三县管辖。因此,古海门方言一直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影响,越往西受到的影响越大,最终导致了方言的分化:随县治地西迁和被迫逃亡至金沙场的海门人,因世代与说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当地人相处交往,方言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较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金沙镇为分布中心的金沙方言;而居住故土的海门人,因距通州城较远,方言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影响相对地比较小,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通东方言。

古海门地坍塌最终废县并入通州后,到了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江流回向南泓,长江北岸开始涨积。公元1706年前后,崇明人陈朝玉(1688-1761)与妻刘氏来到垦殖,带动了一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垦殖,不久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年划通州、崇明部分沙屿及通州、崇明间新涨沙,设海门直隶厅。境内人口达10483人,其中崇明人划入2958人。这些崇明人便是今天海启方言地区最早的先民。以后200多年间,续有崇明人来到海门,崇明话自此称为海门话。而今天的启东市南部大部分地区,曾是崇明属地,1928年始析置启东县,自此,那里的方言称之为启东话。海门话和启东话合称海启话或启海话,俗称沙地话。1901年,清末状元、海门籍实业家张謇(1853-1926)建通海垦牧公司,大批海门人和崇明北沙人来到今通州市东北三余地区和如东县东南参加沿海滩涂的围垦并在那里定居。他们将海门方言带到那里,最后形成了今天的三余湾“海启方言飞地”。而在今海安县东北角斜镇(原角斜镇、沿口镇)和旧场镇一带(旧属东台县),亦有一批海门人于20世纪初移民于此,形成了角斜——旧场海门方言岛。南通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沿江地带和崇川区狼山镇、姚港乡、任港乡沿江一带也有人说海启方言。东起启东,西至南通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沿江地带,形成了广大的沿江海启方言带。海门方言还随着移民传播到东台、大丰、盐都、射阳、灌云、滨海等县、市沿海地区,在那里形成零散的海门方言点或海门方言带。此外,南通沿江一带的沙地人渡江围垦常阴沙并在那里定居。后来常阴沙与江南常熟地涨接,解放后划归常熟,1961年12月析常熟和江阴部分地置沙洲县,常阴沙成为沙洲县地。1986年沙洲县改张家港市,常阴沙人成为了张家港人。常阴沙人通用的海门方言,当地称之为常阴沙话,即常阴沙方言。

通东方言、金沙方言和海启方言都是属于太湖片吴语。其中海启方言属以苏州方言、上海方言和嘉兴方言为代表的苏沪嘉小片,与同一片的其他方言比较接近;而通东方言和金沙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属以常州方言为代表的毗陵方言小片。尽管它们的源头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常州一带的方言,良种方言相对地来说,较之苏沪嘉小片诸方言更接

近毗陵小片一些方言,但是,地处苏北一隅的这两种方言,历经千百年沧桑,已与今天常州一带的方言有了很大的差异。相对地来说,他们的许多语言特征更接近南通方言。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其形成往往经历过一些复杂的历史过程。人口的扩散、地理的变迁、行政区域的变更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都可能成为导致方言歧异的因素。人口的扩散(外来移民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节日文化、红白喜事、宗教迷信、民间文艺、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称谓、禁忌,等等),生产和生活方式(职业、行业、衣食住行)诸多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在方言词语上反映出来。南通市不同方言区的人,其先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习俗和地域文化,这一切构成了南通市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南通地区地处官话与吴语的过渡地带,南腔北调的方言融合是导致南通地区吴、淮文化兼具和相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了解南通的地域文化必须了解南通方言。

汉语方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

汉语方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通常我们所说的方言更多指的是地域方言,它是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语言体系。一般国家都是官方语言与地域方言并存的。 分久必合,分久必合,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然形态,中国汉语方言就是在汉民族历史上一次次的统一分裂中形成的。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方言体系,大体上有地域方言和民族方言两个分支。从地域角度来看,有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每一种方言内部还有许多分支。从民族角度来看,主要有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语言。 我国的官话方言只要有八个区,分别是: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官话中虽然含有“北京”二字,但它并不是北京话,而是热河地区的方言。而北京话和普通话之间差异非常明显,标准的普通话其实是与东北官话十分接近的,东北官话不像北京话有那么多的儿化音和特有的方言词。总的来说,官话方言区只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其他的地域方言基本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吴语只要分布于江浙沪、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等地方,吴语的发音中含有很多古音元素,书写中也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用语。虽然客家人在我国分布很广,但客家话内部差别不大,不同地区的客家人交流起来没有太多障碍。粤方言又称广东话,在我国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分布,粤方言的使用人数已超过一亿。闽方言是我国方言中最复杂的,内部分支非常多,各个分支之间语言差异较大,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9-2020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3 分)如图所示,虽然人对箱子不再施力,但箱子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一现象说明( A .箱子具有惯性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 .弹力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的速度为( 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O 点同一水平高度。此过程中轻绳的张力( 1. 2.3 分)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3. A. B .(+1)C.v D.v 3 分)一段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O 为圆心,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上的P 、Q 两点,P、Q 两点等高,一物体通过光滑的轻质挂钩挂在绳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保持轻绳的Q 端位置不变,使P 端在圆环上 4. A .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3 分)某同学站在电梯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的 v﹣t 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

6.(3 分)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7.(3 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初速度为 v 0 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 t 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ν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分,共计 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8.(4 分)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撑杆使船离岸,则( B .5~10 s 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他所受的重力 C .10~20 s 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下降,该同学处于超重状 态 D .20~25 s 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 5.(3 分)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图为四个关于雪橇受到的 牵引力 示意图, O 为圆心,其中正确的是( ) F 及摩擦力 f 的 A .下落的时间越短 B .下落的时间越长 C .落地时速度越小 D .落地时速度越大 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 t 随v 变化的函数关系( C . A .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 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

关于论张謇对南通的影响以及南通未来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论张謇对南通的影响以及南通未来发展的调查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 南通纺织企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2014.09 实践者:南京财经大学南通纺织企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实践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实践时间:2014.07.15----2014.07.25 实践人员:李文锐,周博君,王颖玲,王婷,汤维,沈娟,宋张丹,郭光明,郭焱。 记录人:宋张丹 目录 一、赴南通常乐镇张謇故居暑期社会实践照片 二、赴南通先锋镇纺织企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三、南京财经大学南通纺织企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实践单位 四、南通纺织业存在的问题 五、南通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思路及对策 “

2014暑期实践活动 —南通常乐镇张謇故居和纺 织企业之行 策划书 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实践活动背景 江苏省南通市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纺织企业的城市,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从而拉开中国纺织业的序幕,也为南通纺织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通是全国的纺织大市,也是全国的服装大市,基于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十一五”期间,南通纺织服装业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提供就业岗位、助解“三农”问题、GDP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南通全面达到小康社会亦功不可没。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辅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南通纺织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明显减弱,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后外围经济体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印度、越南等国的同行竞争,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亏损企业数大幅上升,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等指标在全市制造业中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走弱。虽然纺织服装业依然是南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长期困扰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越发凸显。 二.实践团队名称 南京财经大学南通纺织企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三. 指导老师及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朱娟芳 小组成员李文锐,周博君,王颖玲,王婷,汤维,沈娟,宋张丹,郭光明,郭焱。 , 所有小组成员均为南京财经大学在校学生。

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和四大语类

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和四大语类 世界主要语系﹕ 四大语类﹕ 一?孤立语(Isolation) 孤立语中只有独立的音节﹐音节为最基本的语意和语法单位﹐语言中不会出现再切割的独立音素。语法的概念由不可再细分的单个音节组成﹐音节的发音基本上不会因为所处的位置和语法意义上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子是﹕汉语﹑越南﹑泰语﹑老挝和西藏语等。二?沾着语(Agglutination)

沾着语里的词语可分出独立的音节而且音节之间界限清晰﹐语法概念主要由多于一个的音节组合而成﹐音节组合会因为所处的位置和语法意义的改变而变动。例子﹕日语﹑韩语和蒙古语等。 三?屈节语(Inflection) 屈节语中的词语由音素组合﹐而且音素之间的分界不明显﹐音素组合成的概念会因位置和语法意义的改变而变化。例子﹕拉丁﹑希腊语和英﹑法﹑德﹑意﹑西和俄等语。 四?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 在多式综合语中﹐音素组成的词再组合成复合词语﹐这复合词的表达方面已经具备句子的功能。例﹕(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楚克其语(Chukchi) 。这个语种主要保留在一些土著的语言里﹐属于非常罕有的一种语言﹐所以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以下为两个‘复合词’的例子﹐让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 ta-meynga-levta-part-arkan (直译语意﹕第一–人称–大–头–痛 整体语意﹕我头痛得厉害。) man-nake-ure-qepl-uwicwen-mak (直译语意﹕让–我们(宾格) –晚–长–球–玩–我们(主格)

整体语意﹕让我们今晚打一晚的球。) 西方语言语法的发展 从语法了解西方语言 在上一篇里﹐我们已经了解过西方文字(位于欧洲上的‘印-欧’屈折语﹐在本书中定义并简称为‘西方语言’或‘西方文字’)的发展过程﹐现在我们对有关‘印-欧语系’中字母表记系统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也有所认识了。自从这一套‘希腊-拉丁’字母系统以‘完全表音’的方式定型后﹐欧洲各民族和语言都相继采用了这一套的表记方式﹐除了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增减过一些字母数量﹐这样令到字母系统更能简单准确的表记本国语言的音素之外﹐基本上西方文字的表记方式就是这样成形了。之后有关语言的发展方向﹐就主要集中在句子语法﹑单词的不同拼写这些方面。因此﹐要了解作为西方思维工具的语言发展﹐来到这一阶段后﹐我们就要把目标放在对西方语言语法的认识上﹐这样我们才能继续追溯西方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 为了认识西方的语法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西方世界中几个主要的语言。因为西方的世界不同于东方﹐她们在宗教﹑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互动性。从字母的发展可以知道﹐欧洲字母源至古希腊﹐之后经过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人改良为‘拉丁’字母后﹐再假手罗马帝国的军事﹑政治﹑宗教和文化扩张而传遍了欧洲大部份的地区。就语言在英伦列岛的发展而言﹐英格兰曾经受

海门人与张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海门人与张謇 祖国江南的青山绿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慧而又灵秀的吴越儿女。他们勤劳的先祖在这一片梦幻般的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吴越后代,这一令他们感到自豪并带有些骄傲的名字,似乎总与勤劳与精干、创造与开拓、浪漫和传奇联系在一起。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许是因为江南的山水为这些先辈的血液中注入了不甘寂寞的因子,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满足于世代衣食无忧的生活,当万里长江把上游的泥沙带入下游,在入海口沉积形成沙洲的时候,这些吴越后代捷足先登,在这个荒凉的孤洲上点燃了农耕的火种,带去了人间烟火的温情。 滔滔长江诉说着历史,也在演绎着大自然的神奇。 唐朝中后期,沙洲的涨落和连接,使这些移民后来和北岸大陆的本土人组成了一个新的行政部落,古称“东布洲”。民国元年更名为海门,意为长江入海之门。这里的人后来就自然成了海门人。 (同期声)海门市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俞茂林: “海门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正式建制于唐朝中后期。当时是一个移民县,大部分是从江南和崇明岛迁移而来的。后来由于长江的变迁行政区域也发生多次变更。至1912年复县以后,形成了现在的县域规模。北宋诗人王安石,早年曾担任过海门的县令”。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那是王安石用诗人的眼光对当年的海门所作的描述。 海门并不是那种拥有灿烂文明和古老历史文化的地方,它没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雕凿的自然景观,更没有扑朔迷离而又令人神秘莫测的人文古迹,历史留给人们的记忆并不遥远。然而,传承了吴越文明,浸润着先祖文化的海门人,有的是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他们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他们既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眷恋着脚下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更把开拓的汗水洒遍了每一个希望的角落。 沿南黄海一路北上,踏着先辈们当年的脚印寻访,我们来到了盐城市的大丰县。这里是大丰县的裕华镇。 这个镇有一半以上的人其祖先是二三十年代从海门迁来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前辈们当年来到这里兴修水利,开荒种田,发展农业生产。他们把海门人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全盘带到了这里。我们脚下的这条防浪大堤还是当年修筑的。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分)sin()3π -的值是( ) A . 12 B C .12 - D . 2.(3分)函数()f x = 的定义域为( ) A .3 (,]2 -∞ B .3 (,)2 -∞ C .3 (,2)(2,]2 -∞--? D .3 (,2)(2,)2 -∞--U 3.(3分)满足{1}{1A ?ü,2,3}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A .2 B .3 C .8 D .4 4.(3分)在梯形ABCD 中,//AB CD ,2AB CD =,E 是边CD 上的点,且13 CE CD =.若 记AB a =u u u r r ,AD b =u u u r r ,则(BE =u u u r ) A .23a b -+r r B .23a b +r r C .43a b +r r D .2133 a b +r r 5.(3分)已知5 sin 13 θ=-,θ是第三象限角,则cos()3πθ-的值为( ) A B C D 6.(3分)已知向量(2,1)m =r ,(0,1)n =r ,(3,4)p =r ,若R λ∈,()//m n p λ+r r r ,则(λ= ) A .35 B .35 - C .53 D .53 - 7.(3分)已知32 1.4a -=,32 1.7b -=,21.7c -=,则( ) A .a c b << B .c b a << C .a b c << D .b c a << 8.(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规定:比值y x r -叫做α的正余混弦,记作sch α.若1 (0)5 sch ααπ=<<,则tan (α= ) A .3 4 - B . 34 C .43 - D . 43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汉语方言八大语系

汉语方言八大语系(来自互联网) 在汉族中,因方言求同,而分为八大民系。即北方语、湘语、吴语、赣语、粤语(广府语),微语、闽南语(包括闽南、海南、潮州、雷州四种方语)闽北语和客家语八大方言语系。 一、北方语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二、吴方言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另一说以上海话为代表,以及经绍兴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南通的一部分,浙江省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三、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四、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一部分人说客家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六、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七、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八、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九、越南方言 汉语共九大语系,其中一个语系在越南,属越南方言。 汉语系(如下图分布)

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形成与分布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持续性浑然一体过渡 连续性浑然一体过度 连续性融为一体过渡 持续性融为一体过度 【答案】C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地争取乐观的前景。 ①当今教育和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病有目共睹,已经引起广泛不满和批评 ②我们不妨听一听这个“反动派”的诤言 ③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和艺术家,作者并非在进行理论的分析,而只是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了出来 了,而是遭到了来自权力和金钱的蔑视

座中美酒佳肴贵客厅里晋书宋画唐诗 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 有酒既旨每饭不忘人座饱餐过门大嚼 美酒佳肴从心所欲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上书揭发欺压百姓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县令郭揖要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敬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请根据文章二三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特点。

张謇与南通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吴良镛 南通,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也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对当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贡献。 2003年6月,时值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谨刊登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此篇力作,以弘扬张謇爱国爱乡、矢志高远的崇高精神。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为此提供了积极而完善的协助。在此特致感谢。 对于张謇先生(1853~192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他是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激于义愤,主张兴实业、办教育,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后来父病南归,脱离政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已有所涉及。近来,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1)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 (2)为什么说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3)追溯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1张謇创造性地经营南通 1.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张謇身处清王朝崩溃与北洋政府执政的混乱时代,“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 ①。张謇是一个有抱负、务实、进取的人,回归后潜心建设地方,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 ———创工厂。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修水利。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时贝龙德、瑞典海德生、美国葛雷夫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楗并举。 ———办教育。张謇言“欲雪国耻而不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 ?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 目录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编辑本段官话 概述 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 概述 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 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西地方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处于“吴头楚尾”的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关系,而赣语中至今依旧保存著一些很有特色、很常用的古吴语和古楚语词的积淀,西汉扬雄在其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不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区,该时期的江西话[span]是似吴类楚的一种独具特色、有别于周畿雅言的语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南下。据《淮南子·人间训》所载:“其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用来对付当时福建的东越与广东的南越的两支军队给江西带来了部分的中原人。 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汉朝在江西设置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因此而得名),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管辖区域遍布今江西四方。豫章郡人口由西元2年的将士35万余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7万余人,净增近132万人。在当时中国一百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53位跃居第四位。在扬州的六个郡中,由第五位跃居第一位。当时,扬州总人口的

启东方言锦集

启东方言锦集 第1句:哈特虎(意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还在那边吹) 第2句:握空(意思跟上面那句差不多拉) 第3句:康忙头(意思是厕所的意思) 第4句:污子(意思是笨蛋) 第4句:污特西西(意思是你这人精神上有病) 第5句:西跨了(骂你要死啊) 第6句:瞎扎来(你很聪明) 第7句:恩个扎资农(你是猪) 第8句:哈森光(什么时候) 第9句:资农嘎嘎(像猪一样的) 第10句:恩要切哈么(你要吃什么) (一)俗语 1、形象、动作 消地光赖在地上耍泼 板面孔放脸 腾腾转团团转 惹闹骚故意惹是生非、寻开心 舞拉痴故意打闹、调笑 调路头在路上遇见不相识的人故意开玩笑、戏闹、或作弄调笑女人煞脚跟紧急着,指追。他~追来了 煞屁股紧急着,指跟。他~跟来了 翘辫子死的讳称,贬义 勿爽气呑呑吐吐 虎拉势脸露凶色 小孩(音喊)点小时候 轧闹稝凑热闹 轧结足挤得紧紧的 吃生活挨打 吃夹档两头受气 勿登样不象样、不好看 精光条萧不穿裤子,光屁股 精赤骨离赤膊 赤脚仆倒光着脚掌 磕头仆跌跌跌撞撞,因惊吓或危急时的行为 蔫黄瘪倒面黄肌瘦 精丝无力筋疲力尽 对绷拉嘴顶嘴 斧牙拉嘴龇牙咧嘴 牵脚舞手手舞足蹈 笃屄拉牵说话吃力费劲,又结巴 鹅嘈鸭嘴七嘴八舌 跷拳捋(音勒)臂显示力量,准备大干一场

骨头冷棚①瘦得骨头凸起,②话中带刺 仄头仄颈斜伸着头和颈 饿喝囵呑饿得囫囵呑咽 眼脱愣愣因愤怒或羡慕而睁大眼睛定定地看哭作乌拉一脸哭相 拉哭拉笑一会哭,一会笑,哭笑无常 四丫仰脚四脚朝天,指人 柏肢拉脚两脚呈岔开状,指人 东厾(音笃)西掼衣、物随便乱扔、乱放 作姿作夠做作 捏骨捏髓不停地捏弄皮肉戏嘻 扭结裹结形影不离,抱成一团 瘦节伶伶人很瘦 汗珠白蒲满脸汗珠 乌吃灶鸡乱吃一通 荡发荡发不紧不慢,悠悠然走 扳眉头勿开心里不开心,整天皱着眉头 喉神发拉极着急起来 搲(音水)握厾(音笃)烂泥顽皮,耍无赖 眼睛白样样心里不服气,白眼相对 一对搭拉苏一对活宝 精光剥扭扭身上一丝不挂 无乾(音巩)托落湿全身湿透了 眼睛不不眨一眼不眨 卵(音乱)子笃摇摇行动慢慢呑呑 合扑拉一跤跌个猪啃地 掯搜摸壁甏乱掯乱摸 2、个性、气质 死促掐暗里刻薄人,陷害人 死奸毒对人十分奸刁、恶毒 好姿客态度和善、逆来忍受的老实人 地勃楞地痞,当地土霸王 杀扑命狠命、狠劲 当头呆勿吃场,人前一时发呆,无言以对洋带带言行不是正儿八经的 和乐痴言行随和,无架子,易跟人打成一片颠新鲜翻花样,换花式 颜色精神色严厉、威武,力感强烈 随随和很是随便 老孛相不务正业的人 来头丑不识相,不识事务 瞎喽嗖不该讲而讲个不停 勃勿转不开窍,想不通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也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对当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贡献。 2003年6月,时值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谨刊登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此篇力作,以弘扬张謇爱国爱乡、矢志高远的崇高精神。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为此提供了积极而完善的协助。在此特致感谢。 对于张謇先生(1853~192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他是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激于义愤,主张兴实业、办教育,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后来父病南归,脱离政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已有所涉及。近来,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1)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 (2)为什么说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3)追溯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1张謇创造性地经营南通 1.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张謇身处清王朝崩溃与北洋政府执政的混乱时代,“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①。张謇是一个有抱负、务实、进取的人,回归后潜心建设地方,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 ———创工厂。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修水利。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时贝龙德、瑞典海德生、美国葛雷夫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楗并举。 ———办教育。张謇言“欲雪国耻而不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1.2对张謇早期现代化试验的认识 今天,对上述之试验,我们可以作如下之认识: (1)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是以发展生产力为起点的 张謇认为:“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无之功”②。“我国家欲求商业之发达,必先求商品之增加;欲求商品之增加,必求原料之充足”③。“农产品为多种制造品之原料,不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启东话八级考试

启东话八级考试 选择题。 1,启东话中,“点心”是指以下哪一餐? a.早餐 b.午餐 c.晚餐 d.夜宵 2,启东话中,“牌位”和“棺材”是用来指 a,木头 b,吃食c,人d,脸盆 3,如果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讲:“你替我足足唆末,灵心记记好!”,这是对孩子的? a,表扬 b,批评c,讨好d,恳求 4,“合扑拉”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 a,四脚朝天b,向前倾倒 c,向旁边倾倒 d,蹲着 5,夏天到了,某小孩说:“我们去捉…洋三帕?和…亚似大?吧!”,其中的“洋三帕”和“亚似大”分别指哪两种动物? a,蝴蝶和蜻蜓b,蝉和蜻蜓 c,蝴蝶和蝉d,以上都错 6,启东话中的“辣沟波”和“歌叟”是指? a,游泳和船b,辣椒和臭虫 c,小河和老人 d,蛤蟆和壁虎 7,启东话中的“吧吧”和“吗吗”是称呼谁的? a,外公和外婆b,爷爷和奶奶 c,爸爸和妈妈 d,阿姨和叔叔 8,如果有人说你“sao<第二声>来咯!”,那他是说你 a,嘲人的话太多b,骂人的话太多 c,话太少 d,说话声音太高 9,今天路上见到同学,他对你说:“你今朝样色来”,其中“样色”是指? a,漂亮b,高兴 c,气色不好d,丧气 10,大人所说的“小官头子”是指? a,****官员 b,地方小官员c,小孩d,老人 11,启东话中,“面包”是指以下哪一种食物? a.实芯淡馒头 b.食品店烘制的面包 c.肉芯馒头 d.蛋糕 12,启东话中,“娘陶里”是用来指 a,母子(女)之间 b,骂人的话c,母亲的姐妹d,外婆 13,如果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讲:“你这小囡哪个能秋!”,这是对孩子的? a,批评b,表扬 c,讨好d,恳求 14,“着革日子”是指哪一天? a,大前天b,前天 c,昨天 d,很久以前的某一天 15,某小孩说:“我伲上镇去买绳糕和油炸鬼”,其中的“绳糕”和“油炸鬼”是指哪二种食物?a,脆麻花和油条b,蛋糕和油饺 c,云片糕和臭豆腐d,以上都错 16,启东话中说某人“无吃头”是指? a,某人不忠厚b,某人够朋友 c,某人有钞票 d,某人很吝啬 17,启东话中的“寄爷”是称呼谁的? a,泛指男性或女性的长辈b,男性长辈 c,过房爷 d,继父 18,如果有人说你“一落里拨伊吃虱子”,那他是说你 a,经常批评他b,难得一次对他好评 c,一进门就表扬他 d,说话声音太高 19,今天路上见到同学,他对你说:“你今朝衣裳鲜洁来,蛮喜见人的”,其中“喜见人”是指?a,讨人喜欢b,很愿意见人 c,很讨厌的d,丧气 20,启东人所说的“女客头子”是指? a,很能干的女人 b,女客人的头儿c,骂这个女人d,已婚女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