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课时规范训练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课时规范训练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课时规范训练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课时规范训练

3-15-45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六校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

A.《百年孤独》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人间喜剧》 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解析】据材料“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题干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革命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属于浪漫主义,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8·河南安阳调研)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雨果的《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巨著,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二者的创作方法并没有同一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文学作品取材的提及,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不可能实现完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可知,两人的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答案】 D

3.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 A.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解析】《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都真实地揭露和反映了社会现实,并未迎合当时政治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非对“理想社会”的不满,故B项错误;《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故C项正确;《儒林外史》是封建农耕文明下的产物,并未反映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故D项错误。

【答案】 C

4.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是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夸张怪诞,与现实脱节,表现现代人的心理创伤,与材料“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和“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相符,故B项正确;据材料“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可知未体现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故C项错误;据材料“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可知并非反映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 B

5.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 A.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

B.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

C.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

D.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解析】苏联文学会有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容,但社会主义垄断倾向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具有荒诞性,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特点是感情充沛、想象丰富,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可知,体现了苏联文学具有了统一的民族性的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 D

6.下图中的小说塑造了土改时被枪毙、在阴间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百年孤独》

C.《悲惨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通过……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可知此应为加入神话、传说等使作品获得了魔幻般效果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悲惨世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苏联文学,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8·安徽十校联盟模拟)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解析】根据“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光色变化”“发挥光色原理”可以判断“他们”的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美术作品(强调光和色的作用),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A项错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B项错误;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故C项正确;表现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C

8.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

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唐吉老伯》 D.《格尔尼卡》

【解析】《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与题干“太写实”不符,故A项错误;《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符合题干“太写实”主旨,故B项正确;《唐吉老伯》是凡·高的印象画派作品,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与题干艺术特征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8·贵州贵阳模拟)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了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特征是( )

A.反对传统束缚和理性的压制

B.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绘

C.重在表现色彩发生微妙变化

D.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

【解析】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其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A项正确;对客观对象准确描绘是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风格,故B项错误;重视色彩微妙变化是印象画派的风格,故C项错误;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南宋山水画家描绘祖国河山,表达爱国情怀,同时保持着一种将绘画意境推向心境的创作意识。这种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做法在下列哪幅作品中得到体现( )

A.《拿破仑加冕》 B.《自由引导人民》

C.《播种者》 D.《格尔尼卡》

【解析】《拿破仑加冕》是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画面力求严谨、准确,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注重表达人的感情,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刻画和描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错误;《播种者》是法国画家米勒的现实主义作品,注重表

现社会现实,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错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现代主义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与题干主旨相符,故D正确。

【答案】 D

11.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解析】 20世纪20年代电影已经发展到“有声电影”时代,到30年代,电影技术并无明显进步,故A项错误;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到30年代看电影吃爆米花风靡全球,说明电影艺术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体现出大众化、商业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说明20世纪30年代看电影的情景,并未涉及大萧条对电影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电影从业人员的境况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借助秀兰·邓波儿推行新政

B.电影可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当时的电影主要是以经济危机为题材

【解析】罗斯福新政主要是靠政府推行,故A项错误;美国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电影是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说明电影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的电影题材,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

——摘自李倍雷《西方美术史》材料三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摘自马晓琳《西方美术史》

(1)欣赏材料一中的三幅美术作品,试就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 (1)三幅美术作品,看法和认识主要应在各个时代作品产生的原因或背景(或时代特征)、对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等层面上予以分析和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中“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可以得出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可以得出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中的“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可以得出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

【答案】 (1)示例一: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图片一: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性,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反对宗教神学统治的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图片二:19世纪末,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否定“上帝创世说”,引起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反对。图片二展示的《蒙娜丽莎》形象反映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巨大影响。

图片三: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图片三展示的《蒙娜丽莎》形象正是网络时代高度互动,信息双向传受的反映,网络时代人们宣泄个人情感、自娱自乐的表现。

(2)原因: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第二段可以看出狄更斯对于现实的关怀和批判性,从材料第三段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第二小问借鉴,注意结合其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民等多方面考虑。(2)首先明确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其次对工业革命作出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即可。

【答案】 (1)特点:直面现实与批判性;社会改良与人文关怀。

借鉴: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防范社会不满情绪蔓延;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等等。

(2)理解:“这个时代”是指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爆发;阶级对立明显,社会矛盾激化;殖民扩张加强;生态环境日益破坏。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主流是进步的。

2019上海等级考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高考历史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赣州二模)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 ) 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 B.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2.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条件下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相互厮杀而无暇进行干涉,俄国革命就很难如此迅速地 取得胜利;假如没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俄国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十月革命的胜利(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 B.充分发挥了工农联盟的巨大优势 C.首创了暴力革命的先例 D.体现了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结合 3.(2019·蚌埠一模)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 4.(2019·贵阳模拟)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 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 A.用两个政权并存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现代化 5.(2019·内江一模)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 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与工业革命进程联系紧密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 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答案 B 解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

调整,故C项正确。 3.(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4.(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 (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1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7297524.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7297524.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 鸦片战争 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 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 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 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 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这表明①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②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③中英战争得必然的,禁烟运动则加速了这场战争的到来④禁烟运动的发生是必然的,中英战争的发生是偶然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通商口岸增至五处,但是据资料统计,战后中英贸易并没有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①战后鸦片大量输入的合法化②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③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性④法美日益增长的竞争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在中英《南京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进口鸦片为合法贸易,但在“赔款”条款中补偿了英商销毁鸦片烟款600万元,这表明清政府 A.默认鸦片进口为非法 B.默认鸦片进口为合法 C.对鸦片进口的性质模棱两可 D.寄希望于中英两国日后解决鸦片问题 12.1849年,英国在对华外交官阿礼国上书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这说明①英国对中英贸易现状非常不满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蓄谋已久的③清政府没有认真履行南京条约④英国企图突破南京条约诸约的束缚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外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江苏D.浙江 1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①英法同俄国正进行克里米亚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一触即发③英法美俄四国携手联合侵略中国④沙皇俄国获得最大权益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5.《扩充洋务十条》载:“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商在华关税优惠 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C.海关人员崇洋媚外 D.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16.《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B.洪秀全是农民运动领袖,不可能领导实施C.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无法实行D.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17.高度评价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坚决抵制外国的侵略 B.痛斥清王朝统治的吏治败坏C.倡言社会改革以摆脱危机D.开探求域外新知之先 18.《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的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19.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著作有①《四洲志》②《海国图志》③《康輶纪行》④《瀛环志略》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因为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21.19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以民族利益为重B.厌恶西方列强支持太平军C.对西方列强疑虑、恐惧D.准备实行贸易保护 22.《天津条约》诸条款中,清统治阶级最难以接受的是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加南京等为通商口岸③外国人入内地游历传教④赔偿英法巨额战争费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8 3.0 中等阶级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85 32.0 劳工阶级31 11.6 A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2.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约100家工厂……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3.(2019·合肥调研)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他国家 比重13.4% 4.6% 14.5% 37.7% 29.8% B.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 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

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5.(2019·乌鲁木齐一模)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这一自发经济现象首先兴起于英国当然有其社会人文因素。他们的依据是英国( ) A.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市场需求的增长 C.科学技术的大突破D.君主专制的削弱 6.(2019·宜宾一模)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7.(2019·惠州调研)1720年英国政府通过《泡沫法案》,明令成立公司须经“议会或国王授权”。1825年,《泡沫法案》被废除,公司成立条件放宽。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的盛行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垄断资本的出现D.政府权力的削弱 8.(2019·合肥一模)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 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 9.(2019·汕头一模) 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表(%)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10.下图是英国1600-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一、五四运动(1919年) (一)背景 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 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二)导火索 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 1.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四、北伐战争 1.条件 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3.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五、国民大革命的结局——失败 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2.标志: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 六、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 周恩来、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

中考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 一、世界古代史民主法制的进程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雅典(古希腊)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伯利克里);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理论思想基础 1.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思想解放。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四.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 1.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用改良的方式改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制推进历程 1.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民主建国时期 (1)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曲折发展 1966年,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五、民主法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六、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要求,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练习题: 1、活动主题:感受“民主与法制” 步骤一:回顾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代替以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1689年,英国颁布了,确立了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在美国,(历史人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3)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著名的(历史文献),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颁布的,第一次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步骤二:反思中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5)什么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古代中国和希腊文化比较

古希腊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比较 古希腊科学技术 (1) 非功利性 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中一贯主张“经世致用”,仅仅将科学技术视为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与此相反,古希腊科学技术体系则具有鲜明的“为科学而科学”的非功利性色彩,这一特点在古希腊前后期是一以贯之的。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部分地继承了古希腊的这一传统。 欧几里得是希腊化时期的数学巨人,正是他总结了当时的数学成就并使之体系化,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几何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关于欧几里得,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位青年向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刚学了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得学了几何学有什么用处,欧几里得不满地对仆人说:“给这个学生三个钱币,让他走,他居然想从几何学中得到好处。”这则故事具有象征意义,这说明整个古希腊一直十分强调科学的非功利性。 (2)理论性强,体系完整 古希腊科学技术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成功地将数学运用在几个科学领域,进行定量分析,重视事物的抽象与一般,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系列科学概念和原理、命题。古希腊这种逻辑数理型科技模式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容易透过现象把握到事物的本质,通过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正因为如此,古希腊才能在自然哲学、数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我国古代除墨学有关于逻辑学的只言片语外,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学体系,学术发展与民族心理相互影响,使我国古代对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未予重视,而只是突出发展了形象、直观思维的方面;而古希腊则开创了逻辑学,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就已经建立起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还被西方称为“逻辑之父”。因此在整个古希腊时期,科学家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 中国特点是: (1)与封建社会同兴衰; 从封建社会开始,我国就形成了政府功能强大而社会功能弱小的特殊社会结构,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和各级官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使我国逐步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观念,在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一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甚至现在都能看到它的痕迹,为官者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社会地位都高高在上。与此同时,我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始终没有形成尊重科学、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全体公民被划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位居九等,仅在乞丐之上。由于官和儒的巨大反差,导致厚官轻儒的“官本位”观念产生,知识分子中则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思维定势,能否做官、官大官小成为判断为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对读书人选择奋斗目标起了非常不好的导向作用。而在古希腊乃至整个近、现代的西方,尽管同样存在官民差别,但并未形成象中国如此严重的“官本位”观念,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样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 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2019年海南)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 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3.(2019年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4.(2019年全国卷Ⅱ,第41题第1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参考答案: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5.(2019年江苏,第22题)(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 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分析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

人教版2019-2020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第一部分 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 (1)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 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二是田地的形式。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当时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简述刘秀的用人政策及其目的。 刘秀实行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用人政策。东汉初年,刘秀认为他的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封建的典章制度,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可是他们往往又自恃功高,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刘秀封其中功劳最大的360多人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刘秀很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他认为这些人既熟悉封建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与时浮沉。所以就多方访求,重礼征聘。刘秀实行这一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能“总揽权纲”,加强中央集权。 6简述《史记》的内容及其意义。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全书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65万字。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