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论重要知识及精选题

认识论重要知识及精选题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认识论精选与错题集

1.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蝮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队识才具有真理性④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独行快,众行远”,要想走的远,就要大家一起走,这是因为

A. 实践具有能动性

B. 实践具有社会性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具有历史性

3.长期,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

①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在推翻以往真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6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王夫之的《思向录·内篇》写道:知所不豫,行且通焉。下列观点与该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8.继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高考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已有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未来的高考如何考,学校如何教,高校如何招,引发了人们对于高考的重新审视。这说明

①高考改革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关于高考人们难以形成共识,真理具有多样性特征④高考改革的实践是人们对高考重新审视的唯一动力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9.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洗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好。英国剑桥大学微电子学博士蒂姆·摩尔博士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洗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伤头发,因为头发吸水后会膨胀,如果头发持续肿胀并慢慢晾干会导致头发角质层裂开,形成永久性损伤。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0.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在持续的改革中,国企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1.目前,全球沙漠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5,且沙漠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头号杀手。防治沙漠化,保护地球共同家园,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这说明( ) A.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活动 B. 实践具有物质性,受自然规律制约

C.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意识决定实践

D. 实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而发展

12.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测被证实。这有力地证明了()

①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②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们认识的器官

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过程来说的④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

A.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B. 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D. 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是错误的

14.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2016年2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拆除小区围墙,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

A. 意识是能动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一定不同

B. 认识有差异性,会受到主客体不同因素的影响

C. 规律是客观的,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 真理无客观性,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6.“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B.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D.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7.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最早的强调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首先就要放得开;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管得好才能真正放得开;再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服好务市场主体才能助其茁壮成。这个过程中,政策一步步完善,实践一步步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由此可见

①政策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改革的进程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我国政府具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品质④客观事物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8.在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是“深草才能没马蹄”。小华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

A. 真理总是带有不确定性

B. 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

19.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则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运动往往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但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威斯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实验显示,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们说谎与否的理论并不成立。这项研究实验证明了(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

②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科学研究实验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④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2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 正确的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3.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填补了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有助于我国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情况,提升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由此可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上世纪70年代我国鉴于人口激增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出生率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收缩等,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表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主观题

1.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2.对于微公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博友认为,微公益的最大魅力是自由,轻轻一点鼠标可以传播消息,也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有的博友却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对于微公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结合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认识论精选与错题集参考答案

1.B【解析】题目中,古代人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B。

2.B【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要想走的远,就要大家一起走,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性,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3.A【解析】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这说明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①②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是错误的;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对于传统经验要批判性继承,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4.C【解析】“是否自主招生”人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说明了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④适合题意;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总是不同的。①项错误;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5.A【解析】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项符合题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②项说法错误;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项与题意不符;

6.C【解析】海底生物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但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不会停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但不是一个循环过程,①项说法错误;认识始终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7.A【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王夫之的《思向录·内篇》写道:知所不豫,行且通焉。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①③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适合题意;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了学与思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8.B【解析】继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高考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已有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未来的高考如何考,学校如何教,高校如何招,引发了人们对于高考的重新审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②适合题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描述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C【解析】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洗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好。英国剑桥大学微电子学博士蒂姆·摩尔博士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洗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伤头发,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①③适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排除;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0.C【解析】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②③适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来源,但获得认识有两条途径:亲身实践、学习书本知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1.A【解析】防治沙漠化,保护地球共同家园,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这说明实践具

有社会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A适合题意;B、D也是实践的特征,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决定认识,C说法错误,排除。

12.D【解析】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不是人类对未来的预测,①项观点错误;研究人员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可见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项符合题意;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某一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项不合题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最终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真伪,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13.A【解析】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适合题意;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B错误,排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D是错误的,排除。

14.A【解析】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适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③错误,排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④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5.B【解析】题目中,《意见》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拆除小区围墙,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认识有差异性,会受到主客体不同因素的影响;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会因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6.B【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特征。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体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B;A不选,因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在到实践的过程,而不是由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C表述过于绝对化;D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7.B【解析】这个过程中,政策一步步完善,实践一步步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这说明改革的进程决定了政策的完善程度,我国政府具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选B。

18.C【解析】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是“深草才能没马蹄”。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适合题意,B、D是错误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是错误的。

19.C【解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眼球运动与说谎之间有任何必然的联系,眼睛转动判断人是否说谎的理论并不成立,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①③符合题意;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物质,②中的“直接改造”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20.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重视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由于立场、观点、思维能力等因素具有反复性等局限性,需要不同的认识主体相互补充、取长补短,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21.D【解析】②选项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④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题目中针对病人的发问,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没有针头的注射器,的这一事例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故①③选项入选。选D。

22.D【解析】“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适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实践出真知,但获得正确的

认识有两条途径:亲身的实践中获得,学习知识获得,B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是错误的。

23.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填补了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提升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也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有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4.B【解析】题目中,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人口国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不断的符合实际调整,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④错误,题目不是在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故选B。

主观题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不同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不同,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根据不同时代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人口总量、经济社会状况不断变化,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 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对于微公益,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认识能力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微公益是新事物,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3.①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具有无限性。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发展,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