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1.1.1选题目的 (2)

1.1.2选题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3)

2.1内部控制的含义 (3)

2.2 COSO框架师 (4)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3. 1 控制环境不理想 (5)

3. 2 风险评估缺失,对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不重视 (5)

3. 3信息沟通不畅 (6)

3. 4控制活动不健全 (6)

3.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 (7)

第四章加强管理的对策 (7)

4.1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7)

4.2提高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评估机制 (8)

4.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8)

4.4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9)

4.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外部监督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及时纠正企业的不正确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含义的分析,结合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内容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同时提出解决的方案。来帮助管理者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竞争环境,既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促进效率性,也降低了企业运营中资产的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COSO框架,管理

第一章绪论

1.1 内部控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成为了支撑我国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尤其在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地加大,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正确行为,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化解企业的运营风险,有利于确保资产的安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帮助企业实现盈利目标。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显得越来越迫切。

1.1.2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保护财产和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各种控制手段使财产物资得到有效的保管和使用,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的损坏,有效避免浪费、贪污、盗窃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

(二)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资料的可靠、正确性。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正确可靠的会计资料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从而作出科学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通过内部控制系统来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步骤,进行科学的责权分工,从而避免错误发生,保证了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和可靠性;

(三)有利于企业确保企业有效经营。通过有科学依据的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正确合理的分工、协调、控制和考核,促使企业人员自行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四)有利于企业保证国家对企业进行宏观的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法规,都是在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管理、控制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一)萌芽期: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时段。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制研究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到本世纪的初期在窥觊和升级领

域相对取得较大的成效,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应用、升级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

(二)成长期: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进入21世纪,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发展期:内部控制研究的新视觉。

随着对内部控制研究的越加透彻,有一些学者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学者一起讨论研究,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

1.2.2国外研究现状

(一) 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的内部控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它规定的分工方式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不能独揽权利,不能单独控制某一项活动或者业务,每项业务的进行应当受到交叉检查或者是交叉控制。(二)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 AJ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及其对管理员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1949)的报告中首次为内部控制做出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

(三) 20世纪80年代:1988年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中首次采用了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色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四) 20世纪90年代: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行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五) COSO委员会在2001年成立了企业风险管理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于2003年7月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29日颁布正式稿,COSO委员会在ERM内容摘要中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整合,将企业风险管理设定为内部控制不可割分的部分。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现象,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和真实性,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单位的经营政策的有效执行而制定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而制定的管理政策、方法还有程序。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在各级管理部门因分工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系统性的具有控制作用

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及时加以规范化、制度化,由此得出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即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2.2 COSO框架

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它是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号召研究并制定的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被大家纷纷选择为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各层次实施旨在为实现其主要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个定义现在几乎已成为中外所有教科书对内部控制的权威表述。

一个完整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由五个缺一不可的要素构成,依据企业的规模、结构的不同,企业可视各自的不同不必采用单一方式来实施这些组成要素,但所有企业都在构建内控框架时必须要及这五个组成要素: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一个组织的基调,是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基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具有直接影响效果,是公司经营及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公司的整体态度取决于该公司的控制环境状况,是所有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石。控制环境包括了员工的职业道德以及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责任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工作政策与措施以及反舞弊等内容。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对于在公司目标实现过程中将面临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在进行风险评估活动中,要认清和分析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具有阻碍作用的风险。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管理层对下级下达的指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必要措施,应当运用于机构中的所有职能部门。它囊括了批准、授权、查证、核实对照、经营业绩评价、资产保全措施等方面。

(四)信息与沟通:企业管理者将他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在经过识别后及时传递给各部门,让大家进行沟通、交流,这让员工能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信息包括了企业经营决策信息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信息。畅通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能够及时得到他们在管理、执行以及控制公司经营全部过程中所需信息,同时交换信息。

(五)监督: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可实施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的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有效的监督让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实施并发挥其作用,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控制环境不理想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统称。任何企业的控制都体现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控制环境不理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从总体上看,基本上都制订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还是不够完善,覆盖面不够广。甚至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是附属在会计规章制度中,略有涉及,并没有单独作为一种制度独立存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大部分制度属于事后控制,规章制度中并没有涉及如何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的内容,并且覆盖内容不够广,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弊端和隐患。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并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企业实际的保护作用。

(二)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使中小企业内部治理较混乱,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这类企业在创建的初期,往往都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经营打天下的,所以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控制在其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手中。另一方面,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这类企业的所有者都会选择自己人来治理一些重要部门,凡是作为直接把握整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岗位——出纳,绝大部分的老板会启用自己的亲戚。中小企业的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密不可分,导致企业内部治理比较混乱,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

(三)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并且对企业内部控制缺乏重视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忽视对企业的内控,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2风险评估缺失,对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不重视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不重视风险体系建立。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或专职的风险评估人员,常会由于缺乏风险评估,不能有效识别分析自己已经存在的风险,造成决策失误。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上。很多中小企业不够重视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导致资金安全性没有保障。下面以西安某小型装饰公司为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这家装饰公司对于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不重视让其在经济经济效益方面损失惨重。这家公司以做工装为主一年能接到的工程不多,但是每一个工程所能得到的效益却是很大的。到了年末,对于工程款的回收同样是个艰巨的问题。如上图数据所反映的这家装饰公司在2009年工程总投入2600万元,工程款回收额比预期减少35%,2010年的工程总投入比去年增加了400万元,但是回收额同样比预期少38%,2011年工程总投入为3600万元,回收额比预期减少45%。对于工程款的回收没有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方面,同时,在挑选合作方方面的不慎重也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投标之前没有对委托方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应对委托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种种要求,对于委托方工程款的支付方式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盲目承接多个工程,以至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全部投入项目中,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周转,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这些都是对风险评估忽视造成的后果,让企业在经济及信誉双方面出现损失。

3.3信息沟通不畅

部分中小企业在信息传递方面还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导致企业内部之间及企业与外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传递信息出现严重不对称。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沟通职责不明确,不完善,沟通问题未得到高度重视,往往造成部门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相互隔阂,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二)管理信息化观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信息化,制造工艺的自动化,购买大量先进生产线和大型高精设备,却忽视了管理信息化方面,导致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率低,各业务环节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落后。导致信息之间传递和交换不畅。

3.4 控制活动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活动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把一些原本应该分离的职务由一人去担任,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会计出纳由一人担任的情况,这导致账目混乱,营私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授权审批制度不严格。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般不是没有授权审批,就是审批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一人身上。随着经济交易行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日益复杂的环境下,现有的授权审批状况是不能适应的。

3.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现象屡见不鲜。

第四章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

4.1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顺利实施。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自身企业情况,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其作为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过于简单和条文化的制度是无法对企业管理制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的,所以企业在订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制度要覆盖各个部门及人员,渗透到各项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制度的订立要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方面内容,使企业在事情一开始就能很好的,主动的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而不是“坐以待毙”等事情发生不好后果时才想办法补救。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执行“任人唯贤”的选拔制度。

改变以往经营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把人为管理的核心,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的才能和智慧,挖掘人才的潜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作性,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企业选拔人才时,应抛弃以前的“任人唯亲”的观念,执行“任人唯贤”的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业务与管理水平,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三)提高企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紧抓企业任职人员的财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定期举行职业培训,不断更新财务知

识,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的变更。同时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带头学习企业内部控制知识并意识到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企业内部普及内部控制知识,使企业上下员工重视内控并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4.2 提高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评估机制

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的风险评估,针对自身情况,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和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制度。避免在风险发生时拿不出应对措施。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必要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或专职的风险评估人员,及时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有效识别企业已存在风险,避免资金上的损失主要措施有

(一)健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管理制度,做到应收账款回收的制度化,切实解决企业间的账款和企业内部欠款回收问题。

(二)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建立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对公司客户按期、足额偿还欠款的能力与意愿的相对风险的意见。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特定债务的信用风险,为此对影响受评对象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受评对象的违约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进行了解;对客户抵押的了解,主要是了解客户拒付款或者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作抵押的资产;以及客户之前还款的记录是否良好,是否有拖欠账款不还等不良记录,以供今后是否与其发生业务往来提供参考。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以此来确定公司可以接受的付款方式。以减少资金风险,保证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三)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积极弥补损失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积极建立弥补损失的坏账准备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具体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特征、金额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各项应收账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通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有效化解企业的坏账风险,积极弥补坏账损失。一定程度保证了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4.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企业内部以及与企业外部的信息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传达和实施的一致性,企业才能协调发展。另外,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不断复杂,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而且经常需要向外部的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只有保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信息处理的正确性和信息利用的高效性才能满足企业控制和管理的需要,显然达到以上目的,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不行的,所以建立管理信息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化信

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外部之间信息的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4.4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概括而言,即经济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物资财产的保管者与使用者、与记录者要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一般可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如果上述几个步骤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中的不相容职务看具体企业机构设置,一般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人员不得兼任;

(5)银行印鉴保管职务、企业财务章保管职务、人名章保管职务分离,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二)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合同业务的全过程

(1)合同签署(或委托签署)职务与条款订立职务分离;

(2)条款订立职务与法律顾问职务分离;

(3)合同谈判职务与合同定价职务分离;

(4)合同履行职务与收付款职务分离;

(5)合同审计职务与上述职务分离

(三)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全过程

(1)批准采购职务与采购经办职务分离;

(2)询价定价职务与确定供应商职务分离;

(3)采购职务与验收职务分离;

(4)付款审批职务与付款执行职务分离;

(5)采购职务、入库登记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四)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投资业务的全过程

(1)投资计划的编制职务与投资的审批职务分离;

(2)投资业务的操作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3)有价证券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4)投资股利、利息的经办职务与会计核算职务分离

(五)直系亲属“回避”

(1)企业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职务;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企业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职务;

(3)纪委委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或下属企业的主要领导人职务另一方面,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

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各级经办人员必须

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4.5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单独设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保持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制于其他部门或管理者,保证其监督作用的有效实施。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也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

中小企业除了加强自身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

第五章结论

通过对内部控制体制的研究,结合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内容,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管理者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竞争环境,既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促进效率性,也降低了企业运营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因为我对内部控制体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中对内部控制的阐述也不够深入,仍需要老师的指点和教导,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我始终坚信“学无止境”四字真言。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沟通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科技广场》2009年第02期作者:雍俊宏;

(2)《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百花园地》2011.06 邢

玉霞、孙洪雁

(3)《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1.05 黄慧(4)《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谭伟

(5)《企业内部控制演进历程分析》[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刘胜强

(6)《内部控制理论比较研究》[N].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王文华,李斌.

(7)《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N].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11.8张键.

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doc

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真正的内部控制系统,这使得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题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法人制度不健全。在治理者任命方式上,国有企业的治理者是行政任命产生的。很多治理者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没有转变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没有接受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题目,对企业各项业务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视。有些企业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表,没有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治理者的权限和责任,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没有建立公道的人力资源治理机制,没有建立任人惟贤的人才竞争机制,这些都在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经营本钱。 (二)风险意识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进步,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并不强,这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在市场竞争中难免遭受失败。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方面,资产控制和授权控制的漏洞较大。业务流程控制指在必须遵守的标准操纵程序。一次完整的经济业务一般分为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五个环节,分别由不同部分或职员办理,以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制定业务流程,对每项经济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公道、正当、有效。有的企业传统业务流程控制比较健全有效,如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本钱用度控制、销售利润控制,但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企业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的出现,在股本交易控制、投融资方面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题目比较突出,亟需尽快制定这些方面的控制流程。有的企业单项业务流程比较公道、健全,如货币资金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等,但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此熟悉不足,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内部控制建设,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方面不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内部控制措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文件形同虚设。 (四)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一是企业治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治理,甚至将内部控制仅仅看成是财务治理部分的工作职责,未将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治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二是有的企业固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并未认真贯彻执行。三是治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分,有的未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不规范。四是在日常财务治理方面,思想工作不深进,对职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题目的对策建议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

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顺畅而又相互制约,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和一般性。一般而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兼顾灵活。除上述最基本原则之外还与下述一些基本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一)、相互牵制原则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三)、岗位责任原则 (四)、协调配合原则 (五)、系统网络原则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实事求是,因企制宜,不能照搬书本,一味追求控制,而不管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应能达到一个基本目标。 三、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五个方面着力 1.人员素质控制是关键。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

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为线索,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本文针对内部管理的企业层面与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 策分析。 关键词: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发生着越来越深入的变化。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简历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管理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层面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发展,则其自身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必须不断增强。在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之一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途径既适用于国有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当前正蓬勃发展的广大非公制企业。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管理,同时也囊括了企业的采购、人力、计划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间发挥着组织、协调、调控的综合作用。优秀的企业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在现有经营模式上得到平稳、高效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先进思想,从而帮助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然而,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起步较晚,管理投入不足,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各企业间并未形成一套程式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现状在为不同企业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形成。这些错误的企管模式的长期存

(完整版)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以及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合理分权;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适应。 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当不完善,存在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试图运用专业的知识探究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一、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即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做到管理工作专门化。这样,既能保证统一领导,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弥补了领导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做出决策。但是,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在财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印章分管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 制原则”均未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没有建立,会计、出纳 及财务审核一切工作均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的财务报表及进行的一系列财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偷逃税款,为国家的宏观控制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与领导有关,领导本身就缺乏法制观念; 2、与组织结构有关; 3、与制度体系有关。从而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会造成管理脱节,产生漏洞。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的融合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融合在企业高效运作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规范运营,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通过介绍内控发展的历程、它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一扇实现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融合的创新发展之窗,来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提高一体化体系管理的水平,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初级阶段:内部控制系统理论(1936至20世纪80年代末)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着力于保护资金安全及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后者着力于提高经营效率和确保既定的管理政策。这一理论是内部控制的外延得到拓宽,也是其内涵更加丰富。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 (二)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理论(1988年至1992年)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局限性在于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纠错防弊上,内部控制的范围的目标也显得消极和狭窄。也正因如此,才使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观点的提出是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首次使用“内部控制结构”一词,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确定内部控制结构包含3个要素:控制环境、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领域。同时,考虑到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不再细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 (三)最新成果:整体框架理论(1992年至今)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颁布其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部描述内部控制的报告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1994年,该委员会又对报告进行了增补。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简称三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由相互关联的5个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人是诸多环境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即使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还包括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等等。 (2)风险评估。在变化万端的环境中,任何单位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对风险的了解和估定是必须的,建立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机制,发现、甄别、分析、管理、控制风险也是必须的。重要的前提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从整体上和单个层面上制定与不同作业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

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doc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文章围绕此问题展开,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的执行状况,提出完善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由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和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完成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明晰各部门权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单位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了管理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辅以财务控制,以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2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2.1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益,在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下,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特定环境,利用内部控制实施、评价系统完善企业决策、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

业经营管理符合战略要求、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2.2 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顺利执行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帮助业务部门进行调整与纠正,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2.3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通过对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提供可靠及时、准确而完整的内部管理信息和对外披露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劳动活动及业绩的监控,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2.4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规避、合理降低各项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 2.5 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

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双元控制主体矛盾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主体原因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主体、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使内部会计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联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双元控制主体矛盾性导致内部控制存在漏洞。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制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但实际上,所有权往往是缺位的或虚拟的,经营者实质性拥有了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置权,明显地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力,形成“该控制的控制不了,能控制的不愿控制”的局面,其结果则会产生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 (一)内部控制的所有者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使内部控制弱化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但由于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则成为虚拟的控制主体,其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 (二)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事实已经证实,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只要企业发生一小点的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治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但现实情况是员工培训已经步入了“恶性循环”。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前言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数量大,体积小,广泛分布,在就业渠道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创新能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化的今天,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是要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第二,内部资源的有效协调。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只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了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之上的,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相对不完善,主要体现为:局限的客观环境、滞后的评估系统、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薄弱,控制系统不全面,管理系统缺乏控制等等。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国际和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现如今企业的发展就是将怎样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作为首要条件,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企业的竞争中。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在并不完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竞争力是不够的,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的企业必须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因此,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存在特点 (一)中小企业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基本解释 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较小,人才储备较少,设备较为落后,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不足,主要以小经济体为主,顾称为中小型企业。这样企业通常可以由单一的人或一小部分人,其雇佣人数与营业收入皆不多,因此业务主要是企业主的直接领导,基本没有外界干扰。 2、主要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就越来越多,其发展迅速是由于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超强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四大特点: (1)市场规模较小,机构简单,对市场较为敏感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它没有较为繁琐的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根据市场的变化,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为敏感,能够很好的调整发展战略,企业效率较大型企业有明显的优势。 (2)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更简单,即运营商、所有者、管理员三位一体的产权关系。尽管一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大多数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化。 (3)企业变动率高,寿命较短 由于中小规模企业基本都是由个人、家族或少数合作伙伴创立,再加上其规模小、资产有限、内部控制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加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较为困难,福利待遇较少,往往不能够对人才进行储备,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故其会计机构的设置也相当简单,会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一人多岗现象相当多。此外,企业主直接参与企业管理,通常缺乏正式的商业报告制度。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投资信息也相当有限,有些小企业还是停留在手工记账上。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简要介绍 1、什么是内部控制 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升值;以及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会计信息的可靠、实用;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统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

浅谈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小型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3) (一)小型企业的特点 (3) (二)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4) (三)金盛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5) (四)金盛公司内部控制的重点 (6) (五)从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情况的不足 (6) 二、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7) (一)从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情况看有以下不足 (7) 三、解决方案 (9) (一)对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 (9) (二)金盛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10) (三)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分类进行研究和设计 (10) 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质量评价 (11) 四、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浅谈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以金盛公司为例 席贺晶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小企业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长久课题。目前,我国许多大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我国的小企业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中,虽然有各种管理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但大多数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促进我国小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实践就显得十分紧迫。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金盛公司是甘肃省金昌市本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研究金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和实践,对于改善目前金盛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研究我国其他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字:小企业;内部控制;现实意义 Showing small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JinSheng company in as an example Xihej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mall problem has become a worldwide long-term task. At present, many large enterprise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but in China the small businesses in the unceasing deepening reform,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management malpractice increasingly exposed for small businesses, but mos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recognition is vague. This article choos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gansu province JinCheng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安然事件”《萨班斯法案》内邵环境企业文化权责分离财务监督会计监努激励与约束 论文摘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秋序和社会,y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i 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

2021年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

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 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提要本文从国内外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建议 美国安然、世通和施乐的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公司关键人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问题。鉴于此,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方面实施严刑峻法。2004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国际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颁布了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2004年中航油事件、2009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无不显示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正日益成为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一家健康的公司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COSO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的框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测”。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其他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问题。 2、风险评估不足。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运作的前提,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应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为出发点。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化导致企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愈来愈高,企业均应认真评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不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对今天和明天过于自信乐观,以至于盲目扩张,再加上风险规避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率的识别、分析、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差。比如,“中航油”因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的事件等。 3、控制活动不严谨。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不仅是行政单位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还是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科学方式和重要内容。笔者在近几年的审计中发现,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并引发了不少贪腐案件,需要加以重视。 一、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制度建设。一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少内控制度仅包含了一般规章制度,如报销审批控制,未全面系统地整理汇编,造成同类事项的评判缺乏制度基础。二是制度缺乏后续优化机制。不少内控制度出台后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和监管部门要求整改事项,没有从制度层面深思自查,仅就事论事,造成部分问题屡提屡犯。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少制度是出于应付目的,未考虑实际操作,制度遵照执行起来有难度;有的领导意见凌驾于制度之上,往往形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的内控弱化局面。 (二)没有正确决策。一是决策范围未明确。议事规则中列明的范围较笼统,实际把握上认定标准不一,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最终由分管领导拍板决定。二是决策程序不到位。部分决策事项讨论前未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决策过于草率,缺乏科学性。三是决策过程记录不规范。部分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未形成会议记录,有些单位虽有记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能完整反映讨论过程、表决情况,导致决策的责任人难以确定。 (三)没有准确划分岗位职责。一是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准确定岗,部分事项存在遗漏、责任推诿现象,如历史遗留事项的处理,审批后管理等。二是分工不合理。部分不相容业务由同一人处理,如资产管理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房产的招租、出租管理及收租都由同一人经办,既加大了个人舞弊的风险,也导致疏漏不能及时被发现。三是不注重岗位能力的配备。部分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如财务人员由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担任,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部监督不力。一是不重视跟踪执行。如对未能按合同办理的事项,没有报告机制及惩罚措施;验收时敷衍了事,导致后续支出频繁。二是不重视内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