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随堂练习: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随堂练习: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随堂练习: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随堂练习: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阅读漫画《胎儿绝不出生的N个理由》,完成1~2题。

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B.废热水的排放

C.寄生虫的大量繁殖D.重金属的排放

2.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会使湖泊中( )

①种群数量增加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③鱼类大量死亡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1.A 2.D 第1题,由第三幅图中的“老子是太湖蓝藻”可判断漫画反映的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日本水俣湾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主要是由甲基汞引起的。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 )

A.农业污染B.工业污染

C.生活污染D.杀虫剂污染

4.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3 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渗透作用

C.鳃部交换气体随血液循环

D.水中食物链

解析:3.B 4.D 第3题,这次中毒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汞,是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有汞的废物造成的。第4题,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扩大,到达鱼体时会含量很高。

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

②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

③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

④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影响上述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 )

A.流域内人口的密度B.流域内污水的排放量

C.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D.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解析:5.C 6.B 第5题,由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可知,Ⅰ~Ⅲ类水质比重南方河流明显高,所以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夏季是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径流量大,稀释污染能力强,水质较好。第6题,影响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一是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二是流域内污水的排放量。人口密度大小与排污量多少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排污量多少也不一定对应;径流的季节变化对水质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7~8题。

7.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8.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

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

C.太湖D.里海

解析:7.B 8.C 第7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可抑制藻类生长;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都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故选B。第8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A错误;亚马孙河降水量大,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B错误;太湖位于亚热带,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故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C正确;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C。

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9~10题。

9.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漏

D.港口建设

10.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热带水温降低

解析:9.C 10.D 第9题,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第10题,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浒苔也叫绿藻,其生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第二是光照;第三是营养。对水质不仅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有正面影响。绿藻发育以后,能够使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降低,它本身就利用海水里面的氮、磷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降低这些物质的浓度。

材料二近年来,青岛胶州湾海域夏季浒苔绿潮频频暴发。

材料三青岛与胶州湾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三,请简要分析青岛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请谈一下如何防止浒苔的大规模暴发?(10分)

解析:暴发的原因应从污染源、温度、光照、海域轮廓方面去分析,采取措施可从控制污染源、打捞、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1)胶州湾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较多;夏季水温较高,光照充足;胶州湾地区海湾封闭,水流较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浒苔防治的有关知识;对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推广无磷洗衣粉和餐洗净;组织人

手集中打捞浒苔;建立浒苔预警机制,及时预报浒苔发生情况。

12.河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可吸附污染物并絮凝沉淀,从而净化水体。读某河流水浊度季节变化曲线图及水中铜、铅含量与浊度关系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按污染物的性质分,江水中铜、铅污染物属于______污染,按污染物来源分,属于________污染。(4分)

(2)依据材料简述水浊度与铜、铅含量的关系。(6分)

(3)该河流水中铜、铅等重金属污染最轻的季节是________,并分析原因。(6分)

(4)简述水中铜、铅等重金属污染所带来的危害。(6分)

解析:第(1)题,铜、铅污染物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污染物来自工业生产过程。第(2)题,其关系据图分析即可,注意浊度为100°时的转折点,将二者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3)题,夏季暴雨造成河水浊度大,使水中的重金属形成化合物,沉入河底,不再以离子形式存在,因此使水污染减轻。第(4)题,重金属不仅污染水源,危害水生生物,如果引水灌溉,还会污染农作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化学生产

(2)随着水浊度增加,铜、铅含量降低;浊度低于100°时,降低明显;浊度高于100°时降低减缓。

(3)夏季原因:河水浊度大,沉淀作用强,重金属污染轻。

(4)污染河流,影响水生生物生长;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

13.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占29.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饮用的占52.1%。下图是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示意图。

结合材料,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12分) 解析:地下水来自地表水,则地表水污染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可从地下水的地位、治理难度大、影响其他水源等角度分析;要注意结合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主要来源: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农业污染(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及生活污水。

重要性: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被污染后,通过水循环会影响到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水质;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高中地理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课时安排:4—5课时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2018年高三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⑥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 (1)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环境污染概述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完整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10页,第Ⅱ卷11~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同: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第Ⅱ卷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1.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

A.5月31日 B.6月5日 C.6月6日 D.6月25日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4.“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材料:2019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据此材料,回答5~9题: 5.下列天气系统,易造成沙尘暴的是()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可吸入颗粒物的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高中地理选修1一二单元

死 亡率与出生率(%) 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5、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 、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灾害因素 8、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 、山西 B 、内蒙古 C 、西藏 D 、广西 9、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管理中心 B 、服务中心 C 、增长中心 D 、投资中心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文教区用地 1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B 、 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C 、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 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12、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五、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1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重点:本讲难点: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3.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概念(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2.分类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经典例题)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1)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2(. )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1【答案】()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2((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4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概念1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表现2(主要是植被的破坏)3)生态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一)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 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 (一)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

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必备答题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必备答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环境保护 规范就是分数!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