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

独联体一体化的同时,将对独联体政策的重心转向经营集体安全条约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两个机制、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合作关系,从而使俄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俄罗斯对独联体组织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机制“空转”、成员国离心离德以及美欧等外部力量的渗透和分化,独联体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因而,强化该组织的生命力和推动独联体范围内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00年1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将独联体内一体化进程的削弱、在独联体成员国外部边界附近地区出现的冲突认定为对俄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将同独联体成员国发展与俄利益相适应的一体化进程、进行有效的军事安全合作、保证独联体成员国集体边界安全等作为保障俄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3]同年6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规定:俄罗斯将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根据与独联体各国一体化的不同速度和不同水平决定自己与整个独联体的合作以及与各种次地区机制的合作,调解独联体国家的冲突,发展军事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4]这两份战略文件确认了俄罗斯继续维护独联体的存在,加强独联体一体化的战略方针,为普京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奠定了基调。

2001年11月莫斯科峰会通过的《独联体10年活动总结及未来任务》,可以被看作是俄罗斯统一各成员国对独联体存在价值和前景问题的认识、规划独联体下一步发展的努力的成果。文件认为,过去的10年表明,独联体正在成为发展多边合作的最佳形式。独联体的主要成就在于保障了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有序分家”,延续了成员国间的传统联系,促进了独立主权国家的形成。虽然独联体暂时还未能成为保障有效合作、拉近各民族和各国关系的有效机制,但是它仍有相当大的积极潜力可待挖掘。文件还对未来独联体框架内合作的优先方向作出了规划。[5]这份文件的签署表明,以俄罗斯为首的成员国将会继续让独联体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文合作的平台长期存在下去,而它所规定的多边合作优先方向则反映了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大致轮廓。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基本方面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不同阶段其优先顺序有所调整,个别阶段,如“颜色革命”后还有特定的任务。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基本任务如下:(1)推进经济一体化,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2)发展独联体成员国多边军事合作,推进独联体框架下的军事政治一体化;(3)与其他成员国一起调解领土冲突,维护独联体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发展与独联体成员国在抵御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非法贩卖毒品、走私武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合作;(5)与独联体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协调立场,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协作;(6)发展在边防、能源、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和信息等领域的多边合作;(7)改革和完善一体化机制,提高独联体的工作效率。[6]

“9·11”事件后,为反制美国在中亚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地缘政治扩张,俄罗斯加强了与独联体成员国在军事安全和经济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同时致力于提高独联体的工作效率。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展开积极的外交,试图在参与国际反恐联盟方面形成独联体国家统一的立场并组建统一的独联体反恐联盟,同时利用独联体反恐中心及其设在比什凯克的地区分支机构发展在独联体框架下的反恐合作。俄罗斯继续推动独联体国家间关于在相互贸易中向新的间接课税制过渡的程序和自由贸易制度中例外商品清单的

谈判,以便为启动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俄罗斯推动独联体机构改革,提高其工作效率,为此,2002年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出台了一整套旨在提高独联体各机构活动效率和优化结构的措施。

发端于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加剧了俄罗斯对独联体前途和自身在该地区传统地

位的忧虑,促使俄将对独联体政策的重点转向防止“颜色革命”、加强军事安全合作和发展人文合作等方面。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阻遏“颜色革命”的协作主要是在双边范围内进行的,在独联体框架下的共同举措主要包括派出独联体观察员团、向进行大选的国家执政当局提供政治和舆论支持、举行有针对性的联合军事演习等等。俄罗斯积极推动独联体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促进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利于消除和缓解贫困等诱发“颜色革命”的国内社会经济问题。鉴于人文因素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加快发展在人文领域的合作。2005年独联体喀山峰会签署人文合作协议,2006年独联体国家签署《关于成立独联体成员国人文合作基金会的协议》和《关于建立独联体成员国人文合作委员会的协议》,这些文件的实施为人文合作提供了政治、财政和机制支持。

为完善独联体机制,提高独联体活动效率,在俄罗斯的协调下独联体改革进入实施阶段。2005年喀山峰会签署《关于完善和改革独联体机构的决议》,文件规定,加强独联体国家强力部门领导人协调会议框架下的合作,提高独联体经济理事会落实有关决议的职权,在2005年底之前撤销独联体成员国军事合作协调参谋部,将其职能划归国防部长理事会秘书处等等。[7]2006年4月,提高独联体效率问题高级组成立。2007年10月杜尚别峰会通过《独联体下一步发展构想》,该文件规定:提高独联体轮值主席国、各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等机构的效率,任命国家协调员检查独联体最高机构决议的执行情况,完善独联体各机构的拨款机制以及统一预算的制订等等。[8]

普京政府的独联体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独联体框架下的多领域合作,但是仍然没能扭转独联体继续松散化和空泛化的态势。普京政府推动建立统一经济空间,重点发展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引导独联体将合作的重心向人文等领域转移等实践表明,俄罗斯已经放弃了那种大而全的独联体经济和军事一体化的想法,未来独联体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是人文社会等领域的一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独联体行将衰亡,由于它仍然具有各成员国需要的多种利用价值,同时俄罗斯和其他成员国还在积极发掘它的新潜力,可以认为,独联体作为其成员国开展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仍将长期存在。

二、俄罗斯对独联体内次地区机制的政策

1.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军事安全一体化机制,它于2002年由集体安全条约改组而成,当时其成员国为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政策主要包括:[9]

(1)巩固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继2002年基希讷乌峰会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章程及其法律地位协议之后,在该组织框架内签署了有关发展和完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军事力量、集体安全体系部队与装备建立和运作程序、发展和完善成员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事经济合作的文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维和行动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方案以及其他一系列基础性文件。

(2)在主要战略方向——东欧、中亚和高加索建立次地区集体安全体系。在东欧方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根据1997年12月签署的《关于联合保障地区军事领域安全协议》和2000年7月俄白联盟国家最高国务委员会的决议组建了俄白联合部队。在高加索方向,俄罗斯与亚美尼亚根据2000年9月签署的《关于共同规划使用联合部队保障共同安全协议》建立了俄亚联合部队。在中亚方向,2001年5月集体安全条约埃里温峰会批准《关于集体安全中亚地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规定》等文件,同年8月由俄罗斯和三个中亚成员国部队组成的中亚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条约成员国拥有了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快速反应机制。

(3)进一步发展多边军事合作,争取建立该组织统一、高效的集体安全体系。该组织成员国已经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共同使用军事设施、加强联合军事力量建设、按国内价格购买俄罗斯武器装备、培训军官等领域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2005年该组织通过《2010年前及远期联合军事建设计划》,现正准备组建集体安全中亚地区联合集团军、建立联合军事系统,争取最终建立该组织集体力量。

(4)在打击恐怖主义、政治和宗教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领域开展合作。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每年举行反恐演习、缉毒演习,在打击非法移民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并采取措施提高成员国的反恐能力。

(5)接纳独联体其他成员国,扩大该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06年6月集体安全理事会明斯克会议通过关于恢复乌兹别克斯坦的成员国资格(乌于1992年加入集体安全条约,1999年退出)的决议,这一事件根本改变了中亚地区军事格局,显示了该组织不断增长的吸引力。

(6)加强在对外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立了各级定期磋商机制,在重大外交问题上积极协调立场,外交合作日益密切。

(7)发展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该组织的国际影响。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不断加强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还同联合国及欧安组织下属的其他国际和地区专业组织保持交往,并计划与北约建立联系。

在普京政府的积极政策影响下,集体安全条约克服了“9·11”事件后美国和国际反恐联盟大举进入独联体国家所造成的冲击和挑战,完成了组织升级和功能拓展,步入稳定发展的时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不仅成为俄罗斯构造周边安全带的有效工具,而且成为成员国开展军事安全和政治合作的有效平台和独联体军事安全一体化的核心。

2.欧亚经济共同体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机制,该组织成立于2000年,当时的成员国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2006

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其中。

俄罗斯对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基本政策是:分阶段地推进一体化,即经由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在共同体框架内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共同市场)。[10]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范围内已经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就同第三国贸易当中的关税及非关税措施达成了协议。现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在经历第二阶段的经济一体化,即制定共同关税及协调各国入世谈判立场。2006年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明斯克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在年内完成关税同盟法律基础文件制定的国内程序。在目前六个成员国建立关税同盟尚不现实的情况下,欧亚经济共同体决定由成员国中三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根据在共同体和统一经济空间框架内签署的协定率先建立关税同盟,其他成员国稍后加入其中。在关税同盟完全建立之后,成员国将致力于实现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部建立统一经济空间。

俄罗斯积极发展壮大欧亚经济共同体。2006年中亚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实现合并,乌兹别克斯坦完成加入共同体的程序,并签署了共同体的27份文件。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根据共同体跨国委员会的决议,对本国的法律进行修改补充,以便尽快加入剩余的10份协定。

俄罗斯支持欧亚经济共同体发展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声望。共同体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加入联合国下属的多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与世界海关组织进行合作,还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上海合作组织、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国际组织开展定期交往。

事实表明,欧亚经济共同体没有辜负俄罗斯的期望,已经发展成为拉动独联体地区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火车头,成为成员国在各领域和各层面进行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在统一经济空间的建设因为乌克兰的消极立场而放慢步伐,俄、白、哈三国将一体化的依托架构转向欧亚经济共同体之后,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显著加速,重要性日益提升。

3.俄白联盟国家

俄白联盟国家是独联体一体化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的次地区机制,它是在1999年两国签署的《关于建立俄白联盟国家条约》基础上形成的。根据该条约及其实施行动纲要,两国致力于建立拥有统一的经济空间、运输体系、海关、货币和预算的联盟国家。

[11]普京政府对俄白联盟的政策大体上可归结为:(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新的联盟型国家。普京总统主张按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何一种实施:白俄罗斯以第90个联邦主体的资格加入俄罗斯,或者按照欧盟模式建立超国家机构。[12](2)建立两国统一经济空间,以俄罗斯卢布为基础实行统一的货币。(3)实现军事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已经确立了统一的铁路运输税率,两国关税税率已经统一了约90%。[13]在联盟国家框架下的军事一体化取得很大进展,两国在联盟国家军事学说和国防法律的制订、军事建设、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边防、防空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

俄白联盟国家建设也存在诸多困难。由于俄、白两国都不想放弃独立和主权,因此难以就联盟国家机制问题甚至联盟国家宪法草案达成一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统一货币问题上依然原地踏步。

4.统一经济空间

统一经济空间是根据普京总统的倡议于2003年成立的,成员国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普京总统组建统一经济空间的初衷是:将长期游离于一体化进程之外的独联体第二大国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机制;通过联合独联体内最发达的四个国家(四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独联体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90%[14]),打造最强劲的一体化机制,带动整个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统一经济空间的目标是建立地区共同市场,采取统一的外贸、关税、信贷和货币金融政策,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15]

统一经济空间成立不久,四国就制订并通过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基本措施,确定了必须通过的国际条约和其他文件的清单以及签订这些文件的时间表,解决了为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法基础提供组织技术保障和资金的问题,并计划在2005年至2006年间签订有关放开贸易、推行协调的外贸政策、形成共同的关税和统一的竞争环境以及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的一揽子条约。为推动统一经济空间的发展,俄罗斯采取了一些让步性的措施,其中包括从2005年1月1日起按照指定国原则征收出口到乌、白、哈三国的所有商品的增值税,此举大大降低了三国进口俄罗斯能源的价格,却使俄单方面承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颜色革命”后乌克兰亲西方政权的上台给统一经济空间的建设蒙上了阴影。2005年8月,在统一经济空间协议缔约国元首喀山会议上,俄、白、哈三国商定在年内签署29份三方协议、2006年再签署15份文件,乌克兰决定只签署15份有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以无意将部分主权交予拟成立的跨国机构等理由拒绝签署其余有关关税协调机制的文件。实际上,乌克兰采取了有限参与统一经济空间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着手建立三国关税同盟,“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变成了“三国统一经济空间”。

在独联体范围内还有其他次地区机制,包括中亚合作组织和“古阿姆”集团。中亚合作组织于2002年由中亚经济共同体改组而成,其宗旨是发展地区经济合作、建立中亚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为中亚五国。俄罗斯对中亚合作组织奉行参与和合作政策,俄拥有中亚经济共同体观察员地位,2004年正式加入中亚合作组织,2006年促成该组织

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古阿姆”集团正式成立于1999年,成员国为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和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退出该组织),主要任务是加强经贸联系、建立欧亚运输走廊、保障能源供应管线安全、调解地区冲突以及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内发展相互合作。“古阿姆”集团在其后来的发展中变成美国在独联体地区阻挠俄罗斯推进一体化和削弱俄影响的工具。俄罗斯主张,“古阿姆”等独联体范围内次地区机制的目标不应与独联体背道而驰,其实践活动应是公开的、在独联体发展的大致轨道上进行的。[16]

三、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政策

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合作,是俄罗斯推进独联体一体化和维护自身传统影响的重要手段。普京政府对独联体国家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4年):俄罗斯通过加强双边合作和使用打、拉等多种手段强化独联体国家的亲俄取向;第二阶段(2005-2008年):俄罗斯通过联合阻遏“颜色革命”来拉拢多数独联体国家,通过制裁在“颜色革命”后推行亲美反俄政策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来压制独联体内的离心倾向,同时着眼于长远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和平等互利原则调整与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关系。

世纪之交,由于美欧和北约加大对独联体国家的渗透,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借助于反恐合作加强与独联体各国军事政治关系,俄美在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呈现美攻俄守的战略态势。为了抵制美国在独联体地区军事政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和维护俄在独联体国家的传统影响,俄罗斯根据各国对俄政策取向及双边关系具体情况,对独联体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政策。

俄罗斯全面加强与奉行亲俄政策的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1)通过频繁的高层互访和密切的政治对话等方式,充实了与白俄罗斯的联盟关系,巩固了同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睦邻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强化了同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同盟关系。(2)扩大了在经贸、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3)深化了在军事、军事技术、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对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反俄国家采取打、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政策,力图滞缓它们疏离俄罗斯、投奔西方的步伐。(1)利用各国对俄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拉拢或打压。反俄国家大多在维护领土完整方面依靠俄罗斯的支持,此外,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在进口俄罗斯能源方面,阿塞拜疆在石油出口过境运输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在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方面,都对俄存有很大的依赖,这些需求都是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施加影响的有力杠杆。(2)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尽管反俄国家实行面向西方的对外经济政策,但是不能改变其工、农业产品主要销售俄罗斯及独联体市场的现实,俄罗斯积极通过经贸合作维持在这些国家的影响。(3)加强政治对话和互信。通过高层互访、签署俄乌边界条约、谈判解决包括刻赤海峡冲突在内的双边问题,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与乌克兰的政治关系。

对于奉行中立政策的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主要利用能源过境运输因素对其施加影响,维护俄在土的影响,并抵制美国对土的渗透。近年来,俄罗斯与土库曼斯坦在能源勘探和开采领域的合作明显扩大,俄从土进口天然气的数量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在土的影响。

“颜色革命”是普京政府对独联体国家政策的分水岭。“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主要影响在于:坚定了已经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的“疏俄入欧”战略取向,动摇了亲俄国家对于俄罗斯安全庇护可靠性的信心。“颜色革命”发生后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1)坚定地帮助进行大选的独联体国家执政当

局赢得选举,遏止“颜色革命”。(2)通过经济和政治等多种手段惩罚反俄亲美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以对其他独联体国家产生“杀鸡吓猴”的效果。(3)按市场原则与独联体国家进行能源结算。作为俄罗斯最亲密盟友的白俄罗斯也没能例外,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由2006年的46.68美元/千立方米上涨到2007年的100美元/千立方米。(4)利用“颜色革命”因素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特别是把握乌在安集延事件后处于孤立境地的时机,与乌签署联盟关系条约,将乌拉入自己的阵营当中。(5)加强双边人文合作。俄罗斯增加独联体国家赴俄留学生的名额,在独联体国家开设莫斯科大学分校,资助出版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教科书,进而与独联体国家建设共同的科学、教育和信息空间,以便传播俄罗斯文化,培养独联体国家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亲俄情结。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政策较前更加突出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区别对待。俄罗斯视对方对俄利益的考虑程度及回应情况,对独联体伙伴国采取亲疏有别的态度。其二,经济化。俄罗斯在市场经济和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重建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并且将双边合作的重点转向经济领域。其三,“软”“硬”兼施。除了使用叶利钦时期惯用的“大棒”和“胡萝卜”,普京政府更加注重“软实力”(俄罗斯文化的吸引力、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塑造独联体地区各种机制及规则的能力)和“硬实力”(俄罗斯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的兼施并用,以维护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传统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总之,通过实施积极而务实的独联体政策,普京政府维护了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保持了俄作为独联体一体化主导者的地位,从而为俄国内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为俄大国地位的恢复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鉴于美欧等外部势力持续渗透,俄罗斯自身实力和凝聚力有限,独联体成员国存在利益分歧等不利因素,可以认为,未来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和俄主导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俄罗斯仍将努力维护独联体这个势力范围,继续巩固和扩大以俄为首的独联体军事政治联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以确保俄在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利益。

【参考文献】

[1]Основныеположенияконцепциивнешие

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и, Дцпом

аmuческuǔвесmнuк, специальноеиздание, 1993 г.《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J],《外交通报》1993年专刊。

[2]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курсРоссиис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участникамиСодружестваНезависи

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 Россuǔкаяазеmа, 23 сентяб

ря 1995 г.《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N],《俄罗斯报》1995年9月23日。

[3]Концещ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Дunомаmuческuǔвecmн

uk, №2,2000 г.《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J],《外交通报》2000年第2期。 [4]Концепця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

йФедерациии, издание 2000 год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7545665.html,.ru./dovument/decree/2000/07/-10.html.《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2000年版。

[5]Aнадитическийдоклад"Итогидеятелъно

стиСНГза 10 летизадачинаперспективу", http://www.mid.ru/ns-rsng.nsf/OpenDocument.分析报告《独联体10年活动总结及未来任务》。

[6]主要根据俄罗斯对独联体外交实践和以下官方资料总结:МИД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РоссияиСНГ: состояние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http://www.mid.ru/ns-rsng.nsf/OpenDocument;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俄罗斯与独联体:现状和前景》;Программадействи

йпоразвитиюСНГнапериоддо 2005 года,

http://www.cis.minsk.by/russian/6-04afhtm.《2005年前独联体发展行动纲要》。 [7]РеШениео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ии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иоргановСодружестваНезависи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 http://cis.minsk.by/main.aspxuid=3990.《关于完善和改革独联体机构的决议》。

[8]КонцепциядалънейшегоразвитияСодр

ужестваНезависи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 Одобрен

наяРешениемСоветаглавгосударствСодружестваНeзависи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от 5 октября 2007 года, http://cis.minsk.by/main.aspxuid=10182.《独联体下一步发展构想》,2007年10月5日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批准。

[9]主要根据俄罗斯有关外交实践和以下官方资料、官方人士著作总结:B.Д.Николаенко,《Kоекmuвнаябeзоnасносmb Россuu u

е?союзников, М:《Алъба》,2003 г.;瓦·德·尼古拉延科:《俄罗斯及其盟国的集体安全》,莫斯科:“阿利巴”出版社,2003年版;СекретариатОрганизацииДоговораоколлективно

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Основныенаправлениядея

тельностиОрганиэациидоговораоколлек

тив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http://www.mid.ru/ns-rsng.nsf/OpenDocument.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向》。

[10]ИнтервьюМинистраиностранныхделР

оссии C. B. ЛавровапопроблематикеСНГ, Соаmы. Россuu, № 11 2007 г.《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关于独联体问题的谈话》[J],《俄罗斯战士》2007年第11期。

[11]Ю. Ф. Годин, Россuя u Беоpyссuяна nуmик

еuненuю, 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шения, 2001

г, с.72.尤·弗·戈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走在联合之路上》[M],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12]柳丰华:《“铁幕”消失之后——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M],华龄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13]A. E. Лихачев, Экономuческаяunомамuя

Россuu, М.: ЗАОИздателъство《Экономика》,2006 г.с. 303.阿·叶·利哈切夫:《俄罗斯的经济外交》[M],莫斯科:“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页。

[14]МИД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Обзор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mid.ru/brp_4.nsf/0/3647DA97748A106BС 32572AB002AC4DD.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

[15]Концепция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Eдиногоэкон

омического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http://www.mid.rn/ns-rsng.nsf/Open-Document.《统一经济空间建设构想》。

[16]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俄罗斯与独联体:现状和前景》。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及其启示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及其启示

要形式。 关键词:俄罗斯 国有企业改革 启示 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都经过了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证明,经过了反复的改革探索后,前苏联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初走上了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之路。对前苏联来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地位,因此,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就是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 一、叶利钦主政时期的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 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掌权人。这个时期,俄罗斯企业的演化过程就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主要分为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过程。小私有化方式是赎买租赁、竞争性招标和拍卖等,直接目的是把国有小型企业变为私人所有,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极少,对象是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100万卢布以下的小型企业,从1992年起,至1993年底基本完成。据统计,在小私有化中,采取赎买租赁财产方式的占42.8%,商业投标占44.0%,拍卖占9.2%,股份合作制占3.9%。大私有化的方式是股份制,直接目的是把国有大型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对象是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在5,000万卢布以上的大型企业。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证券私有化”阶段(1992年7月-1994年6月),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现金私有化”阶段(1994年7月以后),通过出售已改组成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股票,有偿转让国有资产。 1 “证券私有化”阶段

1992年叶利钦依靠以盖达尔为代表的“青年改革家”推行“休克疗法”以推进俄罗斯经济转型。盖达尔等人在实行休克疗法的同时,推行了证券私有化,以期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1992年10月1日至1993年1月31日期间,俄联邦政府向每位俄罗斯公民发放面值为1万卢布(按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32美元,或相当于俄职工4个月的工资)的私有化证券。每位俄罗斯公民不分年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等都有权获得一张私有化证券。在这4个月内,大约有1.44亿人,即俄罗斯人口的96%,领取了私有化证券。私有化证券免费分发;证券与企业资产价值都用卢布表示,但证券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完全脱钩;证券是无记名支票。但是,半年以后就因紧缩政策引起的社会阵痛和议会强烈反对导致休克疗法被放弃,年底盖达尔也下台。紧缩政策的结束,银根的放松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内部一些人士力主重新评估国有资产,于是在1993年中后期大幅调高了国有资产价值,但私有化证券的价值却没有相应调高,导致了私有化证券相当国有资产的大幅贬值。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人的阻力,私有化证券的产权兑付工作不断拖延,绝大部分证券的兑付工作都是在国有资产价值大幅调高以后完成的。另外,由于信息不畅、交易不灵,还有部分证券作废了,根本没有兑付。据统计,自1992年12月至1994年6月的交易期中,共收回私有化证券11,639.5万张,占证券总分发量1.44亿张的80.8%,有将近1/5的私有化证券未被使用而作废。在这期间,用私有化证券分掉的资产总值为2,848.69亿卢布,其中有2,003.82亿卢布(占70.3%)是在最后5个月内按大幅调高后的估价分掉的,共用去证券6,971.2万张,占所使用证券总数的60%。这意味着只有一小部分私有化的资产维持了原先资产与证券的正常比价,而绝大部分证券都是以大幅调高了的资产估价成交。也就是说,原先预计的证券与资产的正常比价被大大压低,证券大幅贬值。据统计,1993~1994年,俄一共建立股份公司23,400个,发行股票18.24亿股,其中,向职工分配的股份占总股份的42.9%,公民用私有化证券购买的占

俄罗斯真相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真相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灾难”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对于俄罗斯及乌克兰最近几周的混乱局势,经济学家们通过调低经济预期作为对此混乱局势的反应。以下五张图表显示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图表1显示,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目前对俄罗斯2014年消费物价上涨(即通胀率)的预期高于几个月之前的预期值,而目前对俄罗斯GDP增长及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则有所降低。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导致俄罗斯本国金融市场混乱及资本外流,这两个因素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图表2显示,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近期大幅上涨,即近期卢布大幅贬值。虽然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卢布贬值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汇率的波动与俄罗斯近期股市大跌及借款成本大幅上升的走势相关联。

图表3显示,俄罗斯股市近期出现大幅下跌。

图表4显示,俄罗斯借款成本近期出现大幅上升。所有这些市场混乱因素使得俄罗斯央行在3月6日上调了基准短期政策利率,即便晚些时候利率可能降低,但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举动仍然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赫尔辛基Danske Bank经济学家及策略师弗拉基米尔(Vladimir Miklashevsky)表示:“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导致个人消费大幅削减、固定投资持续下降,并且使得俄罗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严重损害俄罗斯经济增长。我们将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之前的2.6%下调至1%,考虑到如此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甚至认为新的预期值也可能太过乐观。” 图表5显示,近几个季度以来,俄罗斯资本外流加速,并且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已不再足以弥补资本外流,成为卢布走软的结构性驱动因素。虽然图表中未包括201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考虑到近期的市场混乱形势,俄罗斯资本外流很可能更明显。俄罗斯央行原本希望通过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及抑制资本外流,但并没有很成功地实现目标。另外,标准普尔近日将其对俄罗斯BBB主权评级展位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花旗集团近期也将其对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预期值从2.6%下调至1.0%。

中国、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调整中的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独立初期的“亲韩疏朝”、“重南轻北”、对韩“一边倒”的政策 俄罗斯极力发展与韩国关系,但是与朝鲜关系一度处于冷淡状态。这一时期,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远不如前苏联时代。 原因:在俄罗斯看来,冷战结束后,朝鲜已经失去了它作为前苏联在东北亚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前沿阵地的价值;俄罗斯政府制定并执行亲西方政策,极力显示其与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性;通过全面发展与韩国的双边关系,维持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寻求韩国对其倡议的东北亚安全计划的支持;吸引韩国资本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因此,俄罗斯独立初期俄朝关系的恶化是难以避免的。 表现:政治上,俄罗斯领导人主张“在意形态上的纽带已经断绝”;经济上,俄罗斯先后取消了对朝鲜的各种援助,并要求俄朝贸易应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币结算,这对外汇不足的朝鲜打击很大。1991年由于两国贸易完全转向现汇结算,俄朝贸易额减少70%,俄罗斯停止了前苏联时期对朝鲜实行的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政策。俄朝两国的政治关系也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从1991—1994年,只有几名副部级官员访问过朝鲜。1993年俄罗斯对1961年签署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单方面做出解释。俄罗斯放弃了对朝鲜安全的无条件保障义务,如果朝鲜自己决定采取某种冒险行动,则军事援助条款不能生效。朝鲜的核计划最初是在苏联的科学技术帮助下实施的。在1993—1994年朝鲜核风波期间,俄罗斯站在美韩立场上对朝鲜施压,决定完全冻结与朝鲜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虽然俄罗斯独立初期十分重视发展与韩国的关系,但俄韩贸易规模实际上并不太,重要性也远不如冷战时苏联与朝鲜的经济关系,加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受到很大削弱,所以总的来说,96年以前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是远不如前苏联时代的。 修复恶化的俄朝关系,实行“稳韩就朝”战略,出台“南北等距离”外交政策,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积极参与者”角色,而非“旁观者”。 即在维持和发展俄韩关系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修复和发展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并日益表现出在半岛南、北之间推行某种平衡的“等距离外交”的意图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积极参与者”角色,而非“旁观者”。 原因:朝鲜核危机进入紧张阶段,俄国遭到有关方面冷落;,俄朝之间的贸易额急剧下降;俄罗斯独立之初推行的亲西方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俄朝关系恶化更使俄罗斯在半岛事务中的影响力化为乌有;感受到美国的威胁,想要积极参与朝鲜半岛事务,进而推动在东北亚建立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多边机制,利用俄罗斯的军事优势,保持其在亚洲的大国地位,重新恢复其世界大国的影响;俄韩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韩关系又出现微妙变化。 表现:尽管俄韩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但其规模有限。俄韩和中韩贸易数额相差甚远。,在处理如朝鲜半岛核危机和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等问题上,韩国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俄罗斯的倾向,更使俄罗斯对韩国心怀不满。1998年7月发生的俄韩互逐外交官事件,便可看作是关系恶化的一个例证。 1996年4月在平壤召开了俄朝政府间经贸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第1次会议,1996—2000年两国签署了21项政府间和部门间协议。俄朝关系开始走出死胡同。

俄罗斯著名人物(普京)

俄罗斯著名人物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统帅有苏沃洛夫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 .列维坦列宾 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梅德韦杰夫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1975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分配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985年至199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 自1990年起--任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然后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1991年6月--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主席,自1994年同时兼任圣彼得堡市政府第一副主席。1996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监察总局局长。 1998年7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自1999年3月起同时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1999年8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总理)。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5 月7日就职。 2004年3月14日,再次当选。

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 2008年5月7日起--“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弗拉基米尔·普京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 已婚,妻子是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芙娜·普京娜,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生于1985年)和卡捷琳娜(生于1986年)。 普京的经典语录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月7日已经离任。在他领导国家的八年时间里,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为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 "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会下雪的" --"在岸上你们可以享受明媚春光,这时候在山上还是冬天呢。六个星期还是七个星期以前,我在那儿滑过雪,而且我知道,真正的降雪是有保障的。"(2007年7月,普京在危地马拉游说国际奥委会投票支持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时的讲话) "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

俄罗斯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俄罗斯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王殿华 劳动力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具有劳动所需身体和精神能力人口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现存和潜在劳动力的总和,也是人口构成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部分。 正是因为劳动力把人口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及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又是社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俄罗斯,人口减少已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1]。据俄人口专家预测,未来数年,俄罗斯人口还将继续减少,到2005年将减少780万人,总人口将只有1.414亿;2006~2015年总人口还将减少2 000万;在人口构成中,年轻人所占比重愈来愈小,老年人则日益增大。由此可见,在俄罗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已成为严重匮乏的资源。 如何保证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客观地评价现有的劳动力资源,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俄各地区面临的劳动力资源问题。 一俄罗斯劳动力资源的现状 劳动力人口受一定的年龄限制,它是一个变量,通常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的生理特点所决定。对法定劳动年龄的限定,世界各国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都有各自的规定,但大部分国家都把15岁作为法定劳动年龄的下限,把64岁作为法定劳动年龄的上限,居于15~64岁之间的人口,被称为劳动力人口。在俄罗斯,劳动力资源的年限为:男性44年(从16~59岁),女性39年(从16~54岁)[2]。 表1 俄罗斯劳动人口年龄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俄罗斯统计年鉴》及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字整理。表2 俄罗斯从业人口的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同上 表3 俄罗斯各经济部门从业人数结构分析(%)

独联体

独联体:一个正在消失的现实 发表于 2009-06-02 11:10:28 类别:时事观察 5月11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接受俄罗斯“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宣布,格鲁吉亚已经无可挽回地永远退出了独联体,现在欧盟是其自然的伙伴。 其实,2008年奥运会期间爆发俄格战争后,格鲁吉亚旋即退出了独联体。此刻重申“无可挽回”,让俄罗斯人真正意识到,靠独联体笼络前苏联共和国的美丽梦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确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独联体“独”字凸显,“联”字不存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的简称,是苏联解体时由多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25日,苏联正式解体。 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除了作为整体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并名列金牌榜首位外,并无让人印象深刻的作为。 在对这个组织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各种文件中,1995年叶利钦总统的概括最为简明扼要,直指要害: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适当位置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以巩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建立的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中的领导力量的地位。 国际上,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实力为支撑,俄罗斯相对西方的衰落使得独联体“独”字凸显,“联”字不存。 在独联体国家内部,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西方势力的不断渗透,成立之初就被称为“断了把的手提箱”;由于多数协定无法执行,只是一纸空文,该组织也被讥讽为“空谈俱乐部”,并数度濒于分崩离析的边缘。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3年后,格鲁吉亚也选择离开。 对于独联体的窘境,俄罗斯忧心忡忡。面对西方的咄咄逼人和独联体的松松垮垮,俄罗斯重申审视如何保持它对这些前苏联共和国的控制力。 2008年2月的独联体峰会上,普京总理毫不含糊地表明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第一优先”,梅德韦杰夫总统也说,俄罗斯“除了发展和独联体国家的友好关系和长远合作关系外,别无选择”。 官方表态显示了俄罗斯对前苏联共和国无比忠诚的态度,实际上,莫斯科的政治精英心知肚明,独联体国家不是他们的固定资产。他们明白,独联体国家作为俄罗斯缓冲国或卫星国的现实不会持久。最近,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和国防政策理事会(Council for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发布了一份报告,把独联体称为“正在消失的现实”。 格鲁吉亚的离去,正是独联体“消失”的重要一步。萨卡什维利总统说:“格鲁吉亚认真地退出独联体后,我希望并且相信,这是无可挽回的。我们不应该悬在空中,我们应当处在某个地方。对我们来说自然的伙伴、自然的空间就是欧盟。” 欧盟东扩、北约东扩,美国搞“颜色革命”,并推出旨在分化、瓦解独联体的“大中亚计划”,可以说,格鲁吉亚不是第一个脱离独联体的国家,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 李兴耕 2011-02-04 15:53:51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2期 【摘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普京第二个任期治国方略的新特点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 【关键词】普京;治国方略;可控民主 【作者简介】李兴耕,男,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32 【中图分类号】D85; 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 (2004) 02-0028-05 普京在2004年3月14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以71·2%的得票率蝉联俄联邦总统。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真正的“普京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普京在新的总统任期内将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普京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其在第一任期内的实践

1·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在1999年12月30日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提出了振兴俄罗斯的战略任务。他指出:“这个战略应依据市场和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好的经验,并且只能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实施;实施时既要保证政治稳定,又不能使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生活水平下降。”他强调:“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些话表达了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任务[1](p6)。他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进一步提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所有决定,所有行动都只服从于这一点”;“俄罗斯应成为,并一定会成为具有发达公民社会制度的和牢固民主的国家。俄罗斯应成为,并一定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将是一个有着精良装备的机动的武装力量的强国。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可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 2·第一任期内普京治国方略的实施重点。普京治国方略的实施经历了不同阶段。他在第一任期内的施政重点是整顿和调整,首先要消除叶利钦执政时期实行“休克疗法”留下的严重后遗症,维持政局稳定,恢复遭到重创的国民经济,同时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担任总统四年来,初步克服了叶利钦时期的混乱局面,保持了基本的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200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7·3%,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车臣问题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朝着恢复秩序跨出了重要一步。在200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普京全力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决定性胜利,成为新一届杜马的多数党。在总统选举前夕,普京出人们意料地突然宣布解除四年来一直担任总理的卡西亚诺夫的职务,并任命弗拉德科夫为新总理,接着对政府进行大幅度改组。普京在当选总统后向全国公民致词时保证,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希勒尔?蒂克廷译者彭晓宇 2012-10-20 20:55:13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希勒尔?蒂克廷,英 译者:彭晓宇 彭晓宇,中共中央编译局。 内容提要: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后来就是一些银行家和一位《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克列普尼克夫遭暗杀,最近一位克格勃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公然杀死,著名的批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

娅也被暗杀。 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外交政策 【摘要】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新生的俄罗斯改变其对外政策,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前期,苏联一改冷战时与西方的对抗,采取“新思维”的政策。在叶利钦时代后期,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亲西政策,采取“多极化”外交政策。普京执政时代又将国家对外政策调整为“大国实用主义”。本文将介绍以上提出的三种主义。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外交政策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开始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建设,以及调整俄罗斯外交的进程。本文将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 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新思维”外交政策,借以助苏联逐步摆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军事政治扩张等因素而背负的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实施,表明戈尔巴乔夫回归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传统的以西方为重点、与西方合作、获取西方认可的外交方针。“新思维”外交政策的成果颇为可怜:1987年签订《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但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极作用:对东欧放任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纷纷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 叶利钦前期基本上延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亲西方”政策,寻求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盲目地迎合西方。叶利钦政府所主张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范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将俄罗斯建成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社会。(2)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发达的市场经济。(3)回归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其途径是建立与西方的伙伴关系,加入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机制——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七国集团等2。(4)获取西方国家与国际组织的1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Подред.A.п.цыганкова,п.a.цыганкова,Российскаянаука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1994年以前,叶利钦听说圣彼德堡市长恰布索克有一位 精明强干、勤于政务、忠诚可信的副手。但这位年轻副手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经常迟到。他就是富有个性的普京。 1994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叶利钦接待完到访的英国女皇,应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参观圣彼德堡市的一个狩猎场。圣彼德堡市陪同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但一位个子不高、身穿迷彩服、手持猎枪、一副军人仪态的人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那人拿枪的姿势与人不同:自信、坚决。叶利钦悄悄询问身边的礼宾局局长:“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市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哦,记得,听说过。”叶利钦马上就想起普京了。 中午,叶利钦没有回去用餐,而是在林中支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准备边吃午饭边谈工作。一个多小时过后,突然发生了一件谁也料想不到的事:一头野猪从山坡丛林突然跑出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头野猪腰圆体大,双眼冒着逼人的凶光,众人惊慌失措。当时,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桌子下面,随行的十几个人纷纷钻到桌子下面找眼镜,只有普京和叶利钦的随行保镖反映最快,两人一齐举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野猪应声到下。后来检查证明,击中野猪心脏的,正是“总慢半拍总爱迟到”的普京,是普京打死了野猪。大家再次坐下来,频频为普京这位狩猎高手举杯。这次狩猎场遇险,更加深了叶利钦对普京的印象。叶利钦对普京第一次直接接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深刻认识:他是一位“刚强的、不妥协的人才”。叶利钦当时就得出结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从1996年8月起,普京在叶利钦的计划下,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安全局局长、总理,总统。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陈生洛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外交政策上也继承了原苏联解体前一味地向西方倾斜,在国际事务中追随和配合美国的方针政策。然而,从1991年底原苏联解体到1993年底俄罗斯新议会选举的两年时间内,俄罗斯不仅在国内政策上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见效甚微,在国际事务中,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威望大幅度下降,俄罗斯不仅完全失去了原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连一般大国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以1993年底的新议会选举为标志,在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潮流冲击下,俄罗斯大幅度地调整了其对外政策,为维护其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俄罗斯外交上的这些重要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做一简要的考察和阐述。 一、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国际事务中从与西方尖锐对立、全面对抗转向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密切配合和合作,想与西方大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图谋共同主宰世界。叶利钦甚至提出,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尽管俄罗斯一直向西方大国挥舞橄榄枝,西方国家也一再许诺对俄罗斯提供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然而说得多,做得少。相反,西方国家不仅乘俄罗斯内外交困之际,在传统的热点地区,如中东,极力排斥和缩小俄罗斯的影响力,还利用新的矛盾和冲突向与俄罗斯利益悠关的东欧、巴尔干、高加索地区渗透,力图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俄罗斯由此而认识到,尽管它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某些西方大国仍然把它看成是潜在的敌人,仅仅在意识形态上溶入西方,并不能消除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民族利益方面的所有分歧,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俄罗斯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俄罗斯在北约问题上不再一味地迁让西方国家,奋起而进行抗争。自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以后,俄罗斯一直认为北约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应像华约组织一样立即解散。然而,西方国家认为,冷战虽然结束,俄罗斯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了保护西欧的安全,北约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而北约扩大的方向不是别的,正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东欧。这意味北约意图将其势力的影响向东扩展几千里,直到兵临俄罗斯城下。这样一来,西欧的安全固然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俄罗斯的安全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北约东扩的计划一提出,俄罗斯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先是在1994年底拒绝签署俄罗斯与北约执行和平伙伴关系的军事合作计划,尔后又宣称,俄罗斯有可能不履行前苏联与西方签署的《欧洲常规力量裁军协议》,俄罗斯将增加其南部和西部的常规力量部署。时至1995年秋,面对西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俄罗斯明确表示,它将联合独联体有关国家采取相应的反措施。俄罗斯的这些反应最终能不能阻止北约的东扩还很难预料,但目前至少迫使西方国家放慢了北约东扩的步伐。 其次,积极介入波黑事务。自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战乱以来,俄罗斯一直保持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的态度。巴尔干地区对俄罗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俄罗斯之所以采取这种冷漠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危机重重,无暇顾及,一方面是不愿在此问题上与西方发生冲突,引出事端,当然也有塞尔维亚人在战场上始终占据优势这一客观因素。然而,从1994年初,俄罗斯开始介入波黑事务,先是强烈反对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后来又对美国试图取消对波黑穆斯林族的武器禁运主张给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顾志红 早在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就把解决贫困问题列为国家面临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在2010年以前消除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贫困现象。在2005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以金融行业的职工为例强调解决贫困问题的紧迫性。可见,贫困问题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俄罗斯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之势,而且贫困人口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2004年贫困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1倍。俄罗斯政府减少贫困人口工作难有成效的一大障碍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严重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一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 (一)2004年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是月收入低于2376卢布的人群。根据这一标准,2004年俄罗斯的贫困人数约为2550万(占总人口的17.8%)。与2003年相比,贫困人数减少了13%(380万人)。但是,官方的这一数字还不能全面反映出俄罗斯贫困化的实际清况。首先,这一数字没有反映出贫困人口中的年龄构成。2003年,在极度贫困人口中有65.2%的人具有劳动能力(从19一59岁)。而且这一比例从1999年开始呈稳定上升之势。同时,有1/4的贫困人口是16~30岁的壮劳力。其次,过去我们认为,俄罗斯的贫困人口主要是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但实际上,55岁以上的妇女和6o岁以上的男人只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1%(2003年)。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领取养老金人群的生活必需支出减少,或者有灰色收入,所以这部分人还不是俄罗斯赤贫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俄罗斯穷困人口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在某些联邦主体,贫困已成为普遍现象。 例如,在印古什共和国,有83%的居民(2003年)生活在政府划定的贫困生活线以下。而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贫困人口只占当地总人口的8%。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人口中有一大部分居民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他们随时可能滑向贫困人群。如果把贫困线提高5个百分点,那么,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就会增加19.7%。 虽然政府不断给居民增加工资,但是俄罗斯职工2004年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仍然只是1991年的89.8%。也就是说,俄罗斯人现在的实际货币收入还没有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另外,42.2%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属于贫困人口。这一数字反映出俄罗斯官方与民间对贫困的理解有差异。 (三)目前,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居民收入不平衡。这是引起社会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在俄罗斯总人口中10%的最有保障的人群的收入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9.8%。同时,在俄罗斯人口中10%的最低保障人群的工资收入仅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我们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提高工资的政策主要受益者是高收入人群。 2004年,俄罗斯lO%的富人的收入比10%的贫困人群的收入高出13.8倍。2003年这一差距为13.5倍,2002年为13.3倍,而1990年仅为3.4倍。2003年年底,莫斯科10%的富人的收入高出10%的穷人的收入51倍。秋明州的收入差距为21倍。全俄平均收入差距为133倍。 二俄罗斯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