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航小知识:帮你混进私人飞机圈的名词解释

通航小知识:帮你混进私人飞机圈的名词解释

通航小知识:帮你混进私人飞机圈的名词解释
通航小知识:帮你混进私人飞机圈的名词解释

临云行讯: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的不断开放,私人飞机的需求将呈现巨大增长。实际上,一架飞机往往价格不菲,而众多富豪争相购买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则是效率大为提升。然而要进入这个“神秘”的圈子显然光有钱是不够的,一些圈儿里人常挂在嘴边的词,你必须得懂。

走进神秘的私人飞机圈儿

气动布局:飞机外形构造和大部件的布局与飞机的动态特性及所受到的空气动力密切相关。关系到飞机的飞行特征及性能。故将飞机外部总体形态布局与位置安排称作气动布局。其中,最常采用的机翼在前,尾翼在后的气动布局又叫做常规气动布局。

无尾飞机:不配置水平尾翼(或鸭式前翼)的飞机。它利用机翼后缘装有的“升降副翼”活动面来替代传统的水平尾翼(含升降舵),获得俯仰稳定性和俯仰操纵(升降运动)力矩。旋翼机:由旋翼(旋转桨叶)产生升力的飞行器有直升机与旋翼机两大类,前者的旋翼有发动机驱动;而后者的发动机只提供拉力,旋翼则靠迎面气流的冲击而自转,从而获得升力。近耦合鸭式飞机:无水平尾翼,但在机翼的前方另设置一对水平小翼面的飞机叫鸭式飞机,如小翼(又叫前翼或鸭翼)与机翼极其靠近,那么可称近耦合鸭式飞机。前置小翼起俯仰操纵与平衡作用(相当于水平尾翼之功能),并可产生脱体涡使机翼升力增加。是现代先进军用机常见形式。

电传操纵:指把飞机驾驶员的操纵指令从传统的机械传输变为电信号传输方式的新型操纵系统,可大大减轻重量,提高灵敏度。为可靠起见,常设3~4套以供备用,称“三(四)余度”。一般适用于随控布局飞机。。

随控布局飞机:应用主动控制技术的飞机。可利用控制技术来改善飞机性能,改善稳定性与操纵品质,减少结构重量及阻力,提高飞行机动性。具体手段有放宽静稳定性控制、乘坐品质控制、机动载荷控制、结构振动控制和直接力控制等等。常为现代军用机所采纳。

座舱盖:飞机驾驶员或空勤组在机身中的专门座舱上方的透明玻璃天盖。可以是多框架的,也可以是少框架流线形的(如气泡形)。一般均可拉开供人员出入。

悬臂式机翼:不用撑杆或张线加强的单层机翼。它无支撑物地独立架设在机身侧面,由内部翼梁承载。

平直翼:无明显后掠角的机翼。一般指后掠角小于20度、平面形状呈矩形、梯形或半椭圆形的机翼。常用在亚音速飞机上。

上反角:从机头沿飞机纵轴向后看,两侧机翼翼尖向上翘或向下倾斜的角度。向上翘时取正值。

后掠角:从飞机的俯仰方向看,机翼四分之一弦长连线自翼根到翼尖向后歪斜的角度。如果是机翼前缘线的歪斜角,则称前缘后掠角。高速飞机的后掠角一般很大。

上、中、下单翼:装在机身背部或中部或腹部的单层机翼。也称高、中、低单翼。前者多用于运输机与水上飞机,后者多用于军用机或大型喷气客机。中单翼因翼梁与机身难以协调,近几十年较少见。

张线:旧时双层机翼飞机上为上下层机翼承担一部分载荷的细钢丝,多见于三十年代前的飞机。

支柱:又叫撑杆或翼间支柱,用途同上,是上下层翼间的刚性硬式支撑杆,常有整流包皮减阻,并呈H形、V形或N形架设在机翼外侧。

展弦比:机翼的翼展与弦长之比值。用以表现机翼相对的展张程度。弦长是指一片机翼顺气流方向的“翼弦”宽度尺寸,而翼弦是指连结机翼顺气流剖面最前与最后一点之间的直线。大“展弦比”,飞机适宜作低速远程飞行。

边条翼:飞机机翼根部前缘向前延伸的头部尖削,呈狭长水平状的翼片。它与机身及机翼连

在一起,尤如一对大后掠角细长三角形机翼,它形成的有利涡流能大大改善飞机大迎角时的升力特性,推迟失速,是现代战斗机常用的布局之一。

机翼增升装置:机翼上用来改善气流状况和增加升力的一套活动面板。可在飞机起飞、着陆或低速机动飞行时增加机翼剖面之弯曲度及迎角,从而增加升力。常见有前缘缝翼、前后缘襟翼、吹气襟翼等等。

襟翼:见“机翼增升装置”。

副翼:装在机翼最外侧的后缘,用来控制飞机横侧倾斜与滚转运动的可上下偏转的小活动面板。

腹鳍:也称鳍翼或鳍片,是机身后腹部顺气流固定安装的刀状薄翼面。用来辅助垂尾起增强飞机方向安定性或抵消方向舵偏转后带来的滚转力矩的作用。

背鳍:又称脊翼,与腹鳍对应,是安装在机身背部,常成为垂尾前方一部分的顺气流片状翼面或管条状突起物,前者作用近似于垂尾的安定面,后者用于内部铺设电缆、油料或设备,常与座舱盖及垂尾前后连为一体。

垂尾:是垂直尾翼之简称,又叫立尾,是飞机主要大部件之一,是顺气流垂直安装在机身后上方的翼面。其前半部是不可活动的垂直安定面,起方向安定作用,后半部用铰链与前半部相连,是方向舵,控制飞机转向。

平尾:是水平尾翼之简称。是飞机主要大部件之一,一般呈水平状安装在机尾。其前半部不可活动,是水平安定面,起俯仰安定作用,后半部是升降舵,控制飞机上升下降,由铰链与前者相连。垂尾与平尾合称尾翼,也可用一组V形翼综合替代。

整流罩:将原裸露在机体外面的某一部件或装置用流线形壳体封闭包覆起来的罩子。起保护与减少阻力的双重作用。如发动机整流罩、雷达天线罩……等等。

鼓包:相对而言更加凸出于飞机外表的局部的小型整流罩,一般呈半卵形。

炮塔:军用飞机上装有一至数门机枪或机炮并可上下左右转动、且明显突出于机身外表的专用透明舱位。一般呈半球形,可人力操作,也可借助于动力装置驱动,也可遥控。每架飞机可配备1至数个,用于自卫或攻击,大多见于二战时期的中、大型轰炸机。

尾梁:在带尾桨的单旋翼形式直升机机身后段、外形变得明显细长的那一段构造。其末端装有尾翼、尾桨及尾橇。

尾撑:连在飞机机身后部或在机身两侧机翼上独立设置的直径明显小于机身的舱身构造,部分起着后机身的作用,末端装有尾翼,故又起到了力臂的作用。常见于旧时“双身飞机”的后部构造。

前三点(后三点)起落架: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移动的附件装置,叫做起落架。常见形式是三点式机轮。如果一对主要承载起落架位于飞机重心之后,另一个起落架位于机头之下,那就是前三点式起落架。如一对主要起落架位于飞机重心之前,另一起落架在机尾之下,便是后三点式起落架。前者为现代飞机所采纳,后者为旧式飞机所采纳。

吊舱:安装有某机载设备或武器,并吊挂在机身或机翼下的流线形短舱段。可固定安装(如发动机吊舱),也可脱卸(如武器吊舱)。

副油箱:除机身与机翼内原有的燃油箱外,在机体外部(偶尔在机舱内部)临时携带的辅助性燃油箱,用来额外增加航程。通常挂在翼下,呈流线形,应急时可投弃。多见于战术飞机。进气道:空气喷气发动工作时所需空气的进气通道,其入口处则为进气口。可设在机身头部,也可设在机身两侧或上、下方。

活塞航空发动机:为航空器(飞机、直升机、气艇等)提供飞行动力的往复式内燃机。并由它带动螺旋桨产生拉力(推力),其功率用马力表示,其燃料是汽油。装备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也可叫做活塞式飞机。五十年代之前的飞机基本上都采用这类发动机。

空冷(水冷)活塞发动机:气缸靠迎面气流冷却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叫空冷活塞发动机,气缸靠内循环水冷却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叫水冷(液冷)活塞发动机。后者需要配备一套水散热器,机构复杂,但可使机头变得较流线形。由于生存性差,军用机上较少使用。

星形:空冷活塞发动机常见的气缸排列方式,即复数气缸以主轴为中心呈辐射状径向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它们的活塞联杆共同驱动一个主轴。当气缸超过九个时,也有排列在前后二个平面上的,这叫做“双排星形”。星形气缸排列方式使发动机呈短圆柱形(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常按一字纵列型或H形双列型或双列V型纵向排列,发动机外形呈长箱形状)。

涡轮喷气发动机:又称空气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以空气为氧化剂,靠喷管高速喷出的燃气产生反作用推力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简称“涡喷”。装备该发动机的飞机即为喷气飞机。该发动机须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几大部件构成。推力用牛或千克表示。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从涡喷发动机派生而来,是一种由螺旋桨提供拉力和喷气反作用提供推力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其主要部件比涡喷多了一组螺旋桨,它由涡轮驱动。该发动机简称“涡桨”。特点是推力大、耗油省,大多用于运输机,海上巡逻机等机种。功率用当量马力表示。

涡轮轴发动机:从涡喷发动机派生而来,是一种将燃气通过动力涡轮输出轴功率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其工作特点是几乎将全部可用能量转变为轴功率输出,高速旋转轴通过减速器用来驱动直升机的旋翼及尾桨。其功率用轴马力来表示。是当代直升机的主要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从涡喷发动机派生而来,是一种由喷管排出燃气和风扇排出空气共同产生反作用推力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其主要部件比涡喷发动机多了一个风扇。该发动机简称“涡扇”或“内外涵发动机”。一部分推力靠喷管中高速喷出的燃气产生,另一部分推力由风扇推动的空气反作用力产生。特点是推力大,耗油省。常用于现代客机、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以液态氧化剂和液态燃料组成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行器和飞机的动力装置。它的推力大,不需要空气。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固态推进剂工作的化学火箭发动机,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和飞机的助推器。它的推力大,不需要空气,但工作时间短,用千克来表示推力大小(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此)。

翼展:飞机机翼左右两端最大直线距离。

机长:飞机停在地面上时,机头至机尾在地面投影上的最大直线距离(已考虑到机身的仰角因素)通常将空速管计算在内。对直升机而言,是旋翼旋转面外径与尾桨之间或前后二个旋翼旋转面外径之间的最大直线投影距离。

机高:飞机停在地面上时,其最高一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于地面的直线距离(已考虑到轮胎压缩因素和机身仰角因素)。

翼面积:飞机机翼俯仰投影面积。计算时应将机翼与机身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也包括进去,而且机翼的各活动面以收入状态为准。

翼载:机翼单位面积上所承担的飞机重量,即飞机使用状态总重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单位是千克/平方米。飞行速度与翼载之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自重:飞机构造的累计重量,也称净重。即指飞机机体结构的全部重量,不应该包括乘员、燃滑油、弹药或其他有效载重。但包括固定的机载设备及军械。

总重:飞机构造重量与乘员、燃油、滑油、弹药武器和货物等其他有效载重的总和。其中又分正常起飞重量、最大起飞重量,最大着陆重量等数种。本书中的最大总重指允许起飞的极限最大总重值。

最大载弹量:在充分利用武器挂架承载能力和充分利用弹舱容积后,攻击武器的最大携带量。此时不考虑燃油箱容积的利用率。

最大携油量:优先考虑全机燃油箱(含副油箱)尽最大可能满载后全机的燃油携带重量(千克)或容积(立升)。在此状态下其他有效载重不可能达到满载状态。

最大速度:也称最大平飞速度,指在一定高度上,飞机强度和推力所能允许达到的最大定常平飞速度。由千米/小时表示。由于随高度的变化,最大速度绝对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在此值后面标出所测量时的高度值(米)。

巡航速度:飞机在巡航状态(指可以持续进行的速度、高度等参数基本不变的一种比较经济的飞行状态)下的平飞速度。一般是最大速度的70~80%,用此速度飞行常能飞出最远距离。

实用升限:飞机能维持平飞的最大飞行高度叫升限,内分理论升限和实用升限。实用升限是爬升率略大于零的某一定值(对喷气飞机而言取5米/秒)时所对应的最大平飞高度。

转场航程:飞机尽最大可能携带燃油后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此时并不优先考虑其他有效载重的载重量。此种状态适用于飞机非作战远程转移。

作战半径:飞机起飞后,飞抵某一空域,并完成作战任务后飞返原起飞机场所能达到的最远单程距离。也称最大活动半径。它小于二分之一航程。

最大续航时间:飞机耗尽其可用燃料所能持续飞行的时间,一般是指用巡航速度作经济航行所达到的数值。此值常成为海上巡逻机、侦察机、预警机的考核指标。

爬升率:在一定飞行重量和一定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飞机在单位时间内上升的高度,常用米/分·秒表示。也可用爬升到某高度耗用掉多少时间来表示。如在理论海平面的大气密度和压力下达到的爬升率,叫海面爬升率。

悬停高度:直升机上升率为零的理论静升限(最大飞行高度)。由于直升机近地面飞行时有“地面效应”,所以悬停高度应说明有无地面效应,两者数值不同。

M数:气流速度与当地声音传播速度之比,亦称马赫数或马氏数,是衡量空气压缩性的最重要参数。当飞机以音速飞行时,可用M数=1表示,超音速时M>1。同样一个M数,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飞行速度值。现代战斗机最大M数可大于2。

通用航空飞行员临云行私人飞机学飞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7558078.html, mnhedhdh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试验周期长。 2、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3、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 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栽培条件的效果。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结果重演性、结果可靠性、条件先进代表性、目的明确性 三、单因素试验的处理数就是该因素的水平数。 四、例如:甲、乙、丙三品种与高、中、低三种施肥量的两因素试验处理组 合数是? 3因素3水平的处理组合数是? 多因素试验的处理数是各因素不同水平数的所有组合。 五、如进行一个喷施叶面肥的试验,如果设置两个叶面肥浓度,对照应为 喷施等量清水。 六、简单效应的计算 N 的简单效应为40-30=10 在N1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38-30=8;在N2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54-40=14。 七、平均效应的计算 P的主效(8+14)/2=11; N的主效(10+16)/2=13; 八、互作的计算 N与P的互作为(16-10)/2=3或(14-8)/2=3 九、田间试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1、系统误差影响试 验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2、准确度受系统误差影 响,也受随机误差影响;精确度受随机误差影响。3、若消除系统误 差,则精确度=准确度。) 十、小区面积扩大,误差降低,但扩大到一定程度,误差降低就不明显了。 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来降低误差。小区面积一般在 6-60m2,而示范小区面积不小于330m2 。 十一、通常情况下,狭长小区误差比方形小区误差小。 小区的长边必须与肥力梯度方向平行,即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一般小区长宽比为3-10:1,甚至达20:1 十二、何时采用方形小区?(1)肥水试验;(2)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 十三、一般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相应增多,可设3-6次重复; 小区面积较大的试验可设2-4次重复。 十四、将对照或早熟品种种在试验田四周,一般4行以上。目的?(目的是防止外来因素破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十五、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征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为0。 2、离均差的平方和最小。 十六、【例3·1】在1、2、3、…、20这20个数字中随机抽取1个,求下列随机事件的概率。 (1)A=“抽得1个数字≤4”;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重复:重复某个研究以检验或者证实或者质疑早前的研究发现。 2.理论:对与某特定生活方面相关的观察的系统解释如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社会分层、 政治革命等。 3.变量:属性在逻辑上的归类。“性别”这个变量就由男性和女性两个属性组成。 4.属性:人或物的特性。 5.自变量:该变量的值在分析中是不受质疑的而且被当作给定的。自变量被看作是原因 或是决定变量的因素。 6.因变量:该变量被假定是依赖于或是由其他变量也就是自变量引起的。 7.个案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是事件 的所有原因。 8.通则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 或者事件的原因。 9.归纳:在这种逻辑模型中普遍性的原理是从特定的观察中发展起来的。 10.演绎:在这种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 11.范式:用以指导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或框架。它不仅形塑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些事物。冲突范式指引我们以某种方式来看待社会行为,而互动主义范式则指引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来看待社会行为。 【宏观理论、微观理论、早期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冲突范式、符号互动主义、常人方法论、结构功能主义、女性主义范式、批判种族理论、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12.宏观理论:一种试图理解制度、整个社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等“大图景”的理论。 13.微观理论:处理个人或小群体的社会生活议题。 14.假设:关于经验事实的可检验的特定期望它遵从更为一般性地命题更为一般地说 它是关于来自理论的事物的本质的期望。 15.操作化:走出概念化的一步。操作化是发展操作定义的过程,或是对在测量变量时所用到的精确操作的说明。操作化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变异的范围,自己的研究是否需要测量变量的全部变异;(2)变异的两极 16.操作定义:根据对观察进行分类的操作而做出的具体的、特定的定义。 17.零假设:与假设检验和统计显著度检验相关的假设,该假设认为正在被研究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18.利益收敛:大多数成员会支持少数人的利益,只有当这些行为也会对多数成员有利时。 19.知情同意:这种规范要求,基于自愿参与的原则而进入研究的对象,必须完全了解他们可能受到的危害。 20.匿名:当研究者和读者都不可能将回答和回答者对应起来时这个研究就可以说达到了匿名的要求。

运动训练历年名词解释

历年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组成部分 6、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9、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0、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1、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3、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5、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17、适宜负荷原则:是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0、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1、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前者称心理负荷,后者称生理负荷。 22、运动训练方法:是指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生物统计学 (2)

生物统计学 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 统计方法来认识、分析、推断和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科学。 2.总体:具有相同性质或属性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它是指研究对象的全 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5.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6.集中性:资料中的观测值从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 7.离散性:是变量有差离中心分散变异的性质。 8.变量(变数):指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或差异特征的数据。 9.常数:表示能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 不变的。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称为参数,也称参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 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11.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称为统计数,也称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数, 例如用x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12.效应:通过施加试验处理,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称为效应。效应是一个相对量,而 非绝对量,表现为施加处理前后的差异。效应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 13.互作(连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互作也有正效 应(协同作用)与负效应(拮抗作用)之分。 14.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 近的程度。 15.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 的程度。 16.随机误差(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试验中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随机误差越小,试验精确性越高。 17.系统误差(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条件控制不一致、测量仪器不准、试剂配制 不当、试验人员粗心大意使称量、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出现错误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只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作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8.试验误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条件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 实值之间的偏差,来源于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管理措施、试验条件等)。 19.数量性状:是指能够以计数和测量或度量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 20.质量性状: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 21.次数资料:由质量性状量化得来的资料叫做次数资料。 22.试验:是对已有的或没有的事物加以处理的方法。 23.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用来阐述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一系列定律的总称。 主要内容: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越小。 24.泊松分布: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地发生在单位空间或时间里的稀有事件 的概率分布,也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25.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 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原理,经过一定的计算,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手打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或检验。 5.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7.定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的表达。 8、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②. 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 ③. 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 景中去 ④. 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 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⑤. 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必考章节 1.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是指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像和思考的产物。构成理论的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

(完整word版)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 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 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 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 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 理论” 7.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 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 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的 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

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 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 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 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14.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 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5.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 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6.运动训练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 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7.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 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区群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性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PPT) 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它意味着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的到的结果似乎也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体中得到证实,也就是说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书本) 【中观理论】 【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程度。(PPT)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效度越高,即表明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器所要测量的特征。(书本) ·【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PPT)【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然后用简单随即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没层中抽取样本元素。(书本) 又称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PPT) 【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他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在同一个因果关系链中,中介变量既是相对于自变量来说的因变量,又是相对于因变量来说的自变量。原来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中介变量相连接的。(书本) 【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他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书本) ·【抽样误差】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偏差,而偏差是由于样本与总体不一致造成的。(书本) 【结构访问法】又称标准化访问法,完全按照事先设计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化问卷进行的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操作规范,措施周密,程序严格的访问方法。(书本) 【总体】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被称为与元素,全体研究对象被称为总体。(书本)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PPT) 【简化论】指的是研究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PPT)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整体等于部分的总和。可以把社会现象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几个面,企图用其中一个方面的特征解释和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强调自己解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意识到社会现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书本) 【实验研究】本质特征在于对研究的控制。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然后观察其他变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整理后)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2003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 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 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内容和负荷。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 行动。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 2004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系统训练原则:系统地不间断地坚持从事运动训练,并有序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有序地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技术风格: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训练课结构:所谓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2005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是运动成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大全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 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 A 在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于是则定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积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积事件。 互斥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互斥。 对立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必有一个事件发生,但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独立事件:指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毫无关系。 完全事件系:指如果多个事件A1、A2、、、、、、An 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则称事件A1、完全事件系A2、、、、、、An 为一个完全事件系。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之和,P(A+B)=P(A)+P(B)。 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 伯努利大数定律:设M 是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 ,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 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 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 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 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 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 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 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 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 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 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 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10、解释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 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11、横剖研究: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12、横断面:指由调查对象的各种类型在同一时点上所构成的全貌。 13、纵贯研究: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做纵向研究。 14、趋势研究:一般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5、同期群研究:对在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6、追踪研究: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7、回溯研究:一种与追踪研究相似,即要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但又只作一 次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样的,而现在又起了那些变化的研究方法。 18、统计调查:一种定量化的调查方式,它是从许多单位中收集多个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 并利用这种可对比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以便对调查内容做更深入的定量分析。19、实地研究:也称“实地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是深入 到调查现场,利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少数单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调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9运动水平(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2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3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5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的、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8区别对待原则: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9直观教练原则: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0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1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2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3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24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25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6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生物统计学最新复习题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 5.在标准正态分布中,P(-1≤u≤1)=() (已知随机变量1的临界值为0.1587) 6.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确定,Y是随着X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称为(),Y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D A A、总体平均数 B、自变量 C、依变量 D、样本平均数 2、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D A、产品合格数 B、抽样的样品数 C、病人的治愈数 D、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B C A、12 B、10 C、8 D、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A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变异 B、同一 C、集中 D、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A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两组以上 B、两组 C、一组 D、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0、01,此差异是:B A、显著水平 B、极显著水平 C、无显著差异 D、没法判断 7、生物统计中t检验常用来检验 A A、两均数差异比较 B、两个数差异比较 C、两总体差异比较 D、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B 性的代表值。 A、变异性 B、集中性 C、差异性 D、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A 为前提。 A、肯定假设 B、备择假设 C、原假设 D、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B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 D 事件。 A、不可能事件 B、必然事件 C、小概率事件 D、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 A、40 B、30 C、20 D、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0.96,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D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归纳与演绎:科学要运用归纳和演绎两套逻辑体系。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 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结论,而演绎则相反。 2.假设检验逻辑:波普提出的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 服两者的局限性。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 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 4.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 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 5.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 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6.个案研究: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 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 7.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一般与实地研究相联系。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的观察,而 且多采取无结构观察的形式。 8.间接观察:是通过某些中介物来观测调查对象;这类似于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即 分别通过直线和折线来确定某一点的确切位置;并比较各种不同途径的结果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包括两种类型: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9.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问):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 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 10.深度访谈(临床式访问):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盗、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 动机和情感资料所做的访问。后广泛运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 11.信度与效度:信度是指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有稳定地测量到 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是对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而言的。 效度是正确性的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制的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效度是任何科学的测量工具必须具备的条件。 12.调查研究: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从调查对象收集资料, 并通过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13.问卷法: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 方法之一。 14.测量: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环节,实证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与测量。在社会 研究中,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