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EON的短波通信装备虚拟维修系统设计

基于EON的短波通信装备虚拟维修系统设计

基于EON的短波通信装备虚拟维修系统设计
基于EON的短波通信装备虚拟维修系统设计

短波通信系统介绍

一、短波通信概述 (1) 二、短波通信的优势 (2) 三、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2) 3.1.无线电波传播 (2) 3.2 电离层的作用 (4) 3.3 短波频率范围 (4) 3.4 短波传播途径 (4) 四、单边带概念 (5) 4.1 单边带的定义 (5) 4.2 单边带的优点 (5) 五、优化短波通信的方法 (6) 5.1 正确选用工作频率 (6) 5.2计算机测频 (7) 5.3 正确选择和架设天线地线 (7) 六、短波电台天线知识 (7) 6.1了解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7) 6.2正确选择电台天线 (8) 6.3正确处理天线价格与质量的关系 (8) 6.4常用的天线 (9) 6.4.1用于全方位通信的三角组合型全向全角天线 (9) 6.4.2兼顾全向和定向两种用途的高增益三线式天线 (9) 七、工程施工要点 (10) 7.1正确架设天线和连接馈线 (10) 7.2电台和天线的匹配 (10) 7.3正确埋设接地体和连接地线 (11) 7.4选用先进优质的电台和电源 (11) 八、短波电台的应用 (12) 9.1 近距离盲区及解决方法 (13) 小知识: (14) 一、衡量天线性能因素 (14) 二、几种常用的短波天线 (15)

一、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通信是利用波长为100-10米(3-30兆赫兹)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也称高频通信,主要靠天波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数次反射,最远可传至上万公里,如按气候、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高度的日变化,以及通信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频率,就可用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但是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电报、电话、低速传真通信和广播等方面。 由于采用大气空间及电离层为传输媒介无需投资,仅需配置短波收发信机和天线、馈线系统即可组成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通信设备较简单,机动性大,因此,可用于电话、电报、传真和广播等业务,特别适合应急通信和抗灾通信。 短波通信载频低,可用频带窄,容量不大,并且稳定性较差,所以较少用于民用通信。但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测量传播参数和自动选择最佳通信频率的高频自适应通信,不但使电报电话短波通信可随时保持畅通,而且还可以进行数据速率达4800比特/秒的低速数据通信。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 概念 长波 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 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 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 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 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 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 1.长波传播的特点 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 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 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 2.中波传播的特点 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 3.短波传播的特点 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 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

虚拟仿真实验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虚拟仿真实验解决方案 华一风景观艺术工程 2017年8月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项目背景 (2) 二、实验教学现状 (3) 三、用户需求 (3) 第二章建设原则 (5) 一、建设目标 (5) 二、建设原则 (6) 第三章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7) 一、总体架构 (7) 二、学科简介 (8) 第四章产品优势 (14) 第五章产品服务 (16) 一、服务方式 (16) 二、服务容 (16) 三、故障响应服务流程 (17) 四、故障定义 (18) 五、故障响应时间 (18) 六、故障处理流程 (19) 七、应急预案 (19)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一批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资源服务,推广普及应用。 在“十三五规划”方针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强调数理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16年,公布了中高考的新方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科目都设为100分,表示它们在义务教育与学生成长中同等重要,不再人为去区分主次,使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对每一门学科都很重重视,其中物生化实验部分占分比例为30%,高考不再文理分科。 继重磅发布此消息后,教育厅发布《关于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30分;省初中毕业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分数为15分,考试成绩计入考生中考录取总分;省理化实验操作10分。

kW短波通信系统的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介绍

10kW短波通信系统的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介绍 1、主要用途和性能特点 10kW短波通信固态发射机是专为基地台站设计的新一代大功率发射机,该机采用DSP技术实现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功放采用大功率场效应管放大、大功率合成技术,电源采用PS-FB-ZVS软开关技术。整机具有远程遥控接口和CAN总线接口,并具有现场可编程功能。可与短波数字化接收机、短波综合数字业务单元等组成固定式10kW短波通信系统,能实现远距离可靠通信,在恶劣电磁环境和强烈干扰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快速自动建立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通信,为数据链等应用提供短波无线数据通信。该系统关键模块可与本厂研制的20kW短波通信系统通用。 该系统主要用于短波固定台站,用于构建稳定可靠的短波通信网,遂行远程、抗干扰通信保障任务,可应用于远程通信联络。当短波通信遭遇压制干扰时,可利用系统的大功率优势直接对抗干扰,使中远程指挥通信得以顺畅。该系统同时还可以兼作干扰设备用。 2、主要性能指标 2.1 10kW短波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4.5~26MHz; 2) 频率间隔:10Hz; 3) 工作种类:USB、LSB、ISB、AM、CW; 4) 信道存储:1000个; 5) 输出功率:平均功率10kW±1dB; 6) 频率稳定度:1×10-8/d; 7) 相对音频互调产物:≤-34dB; 8) 谐波抑制:≤-70dB; 9) 载波抑制:≤-60dB; 10) 边带抑制:≤-60dB; 11) 连续工作时间:72h。 2.2 短波数字化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0kHz~29.999999MHz; 2) 频率间隔:1Hz; 3) 工作种类:USB、LSB、ISB、AM、CW; 4) 频率稳定度:1×10-8/d; 5) 灵敏度:≤0.5μV SINAD=12dB; 6) 音频响应:≤2dB(300~3000Hz); 7) 总失真系数:≤2%; V。 8) 倒易混频:≥95dB

关于UG虚拟装配技术中的Top-Down Desingn

1.关于UG虚拟装配技术中的Top-Down Desingn 2007-08-20 12:34 虚拟装配是指通过计算机对产品装配过程和装配结果进行分析和仿真,评价和预测产品模型,做出与装配相关的工程决策,而不需要实际产品作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虚拟 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虚拟装配技术作为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也越来 越引人注目。虚拟装配的实现有助于对产品零部件进行虚拟分析和虚拟设计,有助于解决零 部件从设计到生产所出现的技术问题,以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优化产 品性能等目的。 在许多世界级大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CAD)的高端主流软件UG的装配模块就采用了虚拟装配技术,即便是在产品设计的初期阶段,所产生的最初模型 也可以放入虚拟环境进行实验,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创建产品模型。使产品的外表、形状、和 功能得到模拟,而且有关产品的人机交互性能也能得到测试和校验,使产品的缺陷和问题在 当时的设计阶段就能被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 UG虚拟装配设计有自底向上(Bottom-up)设计和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两 种。其中前者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先设计单个零部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装配生成总体设计。 这种装配建模需要设计人员交互的给定配合构件之间的配合约束关系(如图a所示),然后 由UG系统自动计算构件的转移矩阵,并实现虚拟装配。然而,交互给定构件之间的配合约 束关系不仅费事,并且当构件之间的配合较多时,容易出现约束不当或约束出错等的情况。 也只有在进行装配时才能发现零件设计是否合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对零件重新设计,重 新装配,再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而Top-down的设计方式正避免了以上缺点,可以方便、 直接的进行设计。 Top-down的设计方法是指在装配环境中创建与其它部件相关的部件模型,是在装 配部件的顶级向下产生子装配和零件的装配设计方法。即先由产品的大致形状特征对整体进 行设计,然后根据装配情况对零件进行详细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是一个由粗入精的过程,多用于全新的开发过程,可以保证设计出的产品相互间有一个合理的位置。基于Top-down 的装配设计技术也与工程实际相符合,而UG的装配建模技术完全支持Top-down的设计方法 2.初学UG,现在基本功能是掌握了,但是TOP-DOWN还不是明白。有哪个兄弟能给我讲一下在UG里面常用的TOP-DOWN怎么搞吗?只要稍微提点一下就可以了,大概猜想是利用多实体的设计来提取各个零件吧,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兄弟拍砖 在装配模式下利用WAVE来做零件设计 用WAVE做就好了,想关联就关联,不想关联就去除参数 3. Top-down设计方法概述 Top-down(自顶向下)设计是一种设计思想,即设计由总体布 局、总体结构、部件结构到部件零件的一种自上而下、逐步细

虚拟现实_虚拟装配

SJTU SJTU--CIM CIM--VR虚拟现实研究与应用简介 何其昌 1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 2009.5.6 术平台 优化平台 术实验室 虚 CIM 研究所/上海市网络化制造 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 集成制造实验室 平台 SJTU-HKPU快速产品开发中心 SJTU-小糸公司快速模具联合 实验室 反求和功能样 件快速制造实 验室 反求和快速 原型制造 企业信息化单 2 上海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 务平台-上海制造热线 SJTU-UGS PLM 技术中心 元及集成技术 “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学科建设总目标: ?“三大技术”为主干 ?“三大基地”为支撑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及开发体系

SJTU-CIM-VR实验室简介|源于1999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虚拟制造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在国家985、211以及上海市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先后建成了支持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多种类型的虚拟现实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虚拟现实技术/系统仿真研发和工业应用环境。 |2005年与德国ParderBorn大学 HNI研究所成立“SJTU-HNI虚拟 现实与增强现实联合技术中 3 心”。 |团队成员: z马登哲教授 z范秀敏教授 z武殿梁博士、何其昌博 士、程奂翀工程师 SJTU SJTU--CIM CIM--VR VR实验室研究方向与领域 实验室研究方向与领域 可视化与实时仿真技术基于VR的产品开发技术 VR基础研究、通用开发平台及工具研究 软件开发平台VH TOOL ?可视化监控技术与仿真(采矿、 采油、垃圾处理、数字化码头) ?交互操作仿真(航天、纳米、电 力、驾驶、医学) ?数据场可视化(矢量场、标量场)?产品交互虚拟装配 IV AE/V AWES/DPV AE ?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仿真 ?生产线仿真与规划 ?产品设计过程的优化与仿真 4 PVRDP(并行渲染),通用虚拟手开发包VH-TOOL,碰撞检测软件包BVCD,粒子生成、线缆生成、分形几何建模等软件工具基础研究:复杂几何模型的动态生成与操作、场景并行渲染、基于网格计算分布式VR、自然交互技术、复杂场景的实时碰撞检测

短波的电波传播特点和工作频率选择

科技信息2013年第1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短波通信利用电离层折射,可以不依赖任何中继系统与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外的地方建立通信联络,短波通信按传播途径可分成地波和天波两种基本传播途径,由于电离层不断变化,使通过天波传播的短波信道并不稳定,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只有透彻认识和运用短波电波的传播特点,才能发挥短波通信的应有效能,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系。在短波电台灵敏度和发射功率、天线架设、地形地物均已确定的情况下,工作频率成为决定通信质量的唯一可选因素。本文主要就短波通信特别是短波天波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和工作频率选择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1短波的地波通信与工作频率选择 地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基本不受昼夜、季节等条件影响,因此信号稳定。地波传播时在大地产生感应电荷,这些电荷随电波前进而形成地电流。由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地电流流过时要消耗能量,形成大地对电波的吸收。地电阻的大小与电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吸收作用越明显。地波的场强与传播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远,信号强度越弱,远至一定距离,信噪比将降低到无法保证可靠通信的程度,导致通信中断。短波地波传播的噪声主要来自大气的天电和周围工业设备的电气干扰。 短波电台可利用地波传播方式在几千米至几十千米距离内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络,其有效距离主要取决于短波电台的发射功率、天线的架设方式、传播路径上的地形地物影响及使用的工作频率。鉴于频率越低,大地对电波的吸收作用越小,短波电台利用地波传播方式进行通信联络宜选用短波频率的低段(3-6MHz)。 2短波的天波通信与工作频率选择 天波是指地面发出的经电离层折射返回地面的电波。电离层随昼夜、季节、年度而变化,导致天波传播状况随时变化,直接影响着不同频率短波电波的传播。 (1)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和反射 太阳辐射使地球大气中的氮、氧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进而这些电离化的气体形成所谓电离层,其分布高度距地面几十千米至上千千米。有了电离层对于短波信号的折射作用,才使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电离层可看成具有一定介电常数的媒质,电波进入电离层会发生折射。折射率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有关,电子密度越高,折射率越大;电波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小。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随高度的增加电子密度逐渐加大,折射率亦随之加大。可以将电离层划分为许多薄层,电波在通过每一薄层时都要折射一次,折射角依次加大,当电波射线达到电离层的某一点时,该点的电子密度值恰使其折射率为90°,此时电波射线达到最高点,尔后沿折射角逐渐减小的轨迹由电离层深处折返地面。当频率一定时,电波射线入射角越大,则越容易从电离层反射回来。当入射角小于一定值时,由于不能满足90°的折射角的条件,电波将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不再返回地面。当入射角一定时,频率越高,使电波反射所需的电子密度越大,即电波越深入电离层才能返回。当频率升高到一定值时,亦会因不能满足90°折射角的条件而使电波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不再返回地面。 (2)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 当电波通过电离层时,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在电波的作用下作往返运动,互相碰撞,消耗的能量来自电波,即为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吸收效果主要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有关,电子密度越高、电波频率越低,吸收越大,反之则低。当吸收作用大到一定程度时,电波强度将不能满足短波电台的信噪比要求,导致通信中断。太阳耀斑期间,电波在电离层遭到强烈的吸收,以至接收不到由电离层反射的短波信号,造成短波通信中断。 (3)电离层的变化规律 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呈层状分布,对短波通信影响大的有D层、E 层、F1层、F2层,各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电子密度D层<E层<F1层<F2层。由于电离层的形成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结果,因此电离层的电子密度与阳光强弱密切相关,随地理位置、昼夜、季节和年度变化而变化,其中昼夜变化的影响最大。 D层是电离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在中午的时候电离程度最高,但离子很容易丢失,所以D层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这一层只是吸收电波的能量,而不反射它们。D层电离化的程度越高,吸收电波的能力越强。 跟D层类似,没有阳光照射的时候E层失去离子的速度很快,因此它主要在白天影响传播。白天电子密度增加,晚上相应减少。但是E 层不像D层那样吸收较低频率的电波的能量而让较高频率的通过,E 层可以把电波反射回地面。在晚上E层非常弱,电波都能穿透它。 F1和F2层合称为F层,F1层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F2层下午达到最大值,入夜逐渐减少,黎明前最小。对于远距离短波通信来说F层是最为重要的,F层在白天和晚上都存在,只是在晚上F层比较薄。因此F层在白天能把比较高频率的电波反射回地面,而到了晚上就让较高频率的电波通过。一般来说,在晚上可以把10~15MHz的信号反射回地面。 夜间D层消失,E层也变得很弱,F1和F2层合到了一起。由于没有D层的吸收作用,我们可以使用较低频率的无线电信号,这也是我们可以在晚上听到很多国外中波广播的原因。而那些在白天可以被反射的电波,在晚上则穿过了不够厚的F层。 能被F层反射的最高频率被称为最高可用频率。工作频率选择接近最高可用频率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低于这个频率的将被吸收得多,而高于这个频率的又容易穿透电离层。有时最高可用频率甚至降到了5MHz以下,这是由于电离层的扰动或者是F层过于稀薄。同样,太阳周期的最低点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太阳黑子可以使电离层的反射短波信号的能力增强。而太阳流又会使电离层扰动导致电磁暴,骚动的电离层会吸收电波。 (4)短波天波通信的工作频率选择 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及电子密度主要随日照强弱昼夜变化,因此工作频率的选择是影响短波通信质量的关键。这就决定了为取得良好的通信效果,短波通信的工作频率必须随电离层的变化而改变。我们应在通信距离和天线架设、地形地物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根据通信时段、气象条件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对工作频率进行调整,选择最佳频率,避开干扰频率,以达到最佳通信质量。 一般来说,选择工作频率应考虑以下原则: (1)不能高于最高可用频率 当通信距离一定时,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最高频率叫最高可用频率,通信频率不能高于最高可用频率,否则电波将(下转第88页) 浅谈短波的电波传播特点和工作频率选择 张太福韩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司令部通信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表1 时段频率 距离 500千米1000千米2000千米 0时最高可用频率 5.4MHz7MHz11.5MHz 最佳工作频率 4.6MHz6MHz10MHz 4时最高可用频率 5.3MHz 5.9MHz7MHz 最佳工作频率 4.5MHz5MHz6MHz 8时最高可用频率8.3MHz11.8MHz21MHz 最佳工作频率7MHz10MHz18MHz 12时最高可用频率18.8MHz23MHz33MHz 最佳工作频率16MHz20MHz30MHz 16时最高可用频率16MHz21MHz32MHz 最佳工作频率14MHz18MHz28MHz 20时最高可用频率9.5MHz11.8MHz18MHz 最佳工作频率8MHz10MHz16MHz 24时最高可用频率 5.4MHz7MHz11.6MHz 最佳工作频率 4.6MHz6MHz10MHz ○IT论坛○ 95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实验室解决方案设计

数虎图像提供虚拟仿真实验室硬件设备搭建和内容制作整体解决 方案 虚拟现实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就的重要载体。 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认识到虚拟实验室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它除了可以辅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具有如利用率高,易维护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建立了一些虚拟实验室。数虎图像拥有多名虚拟现实软硬件工程师,在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下面请跟随数虎图像一起,让我们从头开始认识虚拟现实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系统组成】: 建立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是成功进行虚拟现实应用的关键,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首先要做的工作是选择确实可行的虚拟现实系统解决方案。 数虎图像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的内在含义和技术特征,并结合多年的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经验,最新推出的虚拟现实实验室系统提供以下组成:

虚拟现实开发平台: 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都需要有一套功能完备的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平台,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硬件开发平台,即高性能图像生成及处理系统,通常为高性能的图形计算机或虚拟现实工作站;另一部分为软件开发平台,即面向应用对象的虚拟现实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平台部分是整个虚拟现实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VR场景的开发、运算、生成,是整个虚拟现实系统最基本的物理平台,同时连接和协调整个系统的其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和运转,与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因此,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部分在任何一个虚拟现实系统中都不可缺少,而且至关重要。 虚拟现实显示系统: ·高性能图像生成及处理系统 ·具有沉浸感的虚拟三维显示系统 在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中,通常有多种显示系统或设备,比如:大屏幕监视器、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器和虚拟三维投影显示系统,

短波通信系统介绍

一、短波通信概述 (3) 二、短波通信的优势 (3) 三、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4) 3.1.无线电波传播 (4) 3.2 电离层的作用 (5) 3.3 短波频率围 (6) 3.4 短波传播途径 (6) 四、单边带概念 (7) 4.1 单边带的定义 (8) 4.2 单边带的优点 (8) 五、优化短波通信的方法 (8) 5.1 正确选用工作频率 (9) 5.2计算机测频 (9) 5.3 正确选择和架设天线地线 (10) 六、短波电台天线知识 (10) 6.1了解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10) 6.2正确选择电台天线 (11) 6.3正确处理天线价格与质量的关系 (11) 6.4常用的天线 (12) 6.4.1用于全方位通信的三角组合型全向全角天线 (12) 6.4.2兼顾全向和定向两种用途的高增益三线式天线 (12) 七、工程施工要点 (13)

7.1正确架设天线和连接馈线 (13) 7.2电台和天线的匹配 (14) 7.3正确埋设接地体和连接地线 (15) 7.4选用先进优质的电台和电源 (15) 八、短波电台的应用 (17) 9.1 近距离盲区及解决方法 (18) 小知识: (19) 一、衡量天线性能因素 (19) 二、几种常用的短波天线 (20)

一、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通信是利用波长为100-10米(3-30兆赫兹)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也称高频通信,主要靠天波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数次反射,最远可传至上万公里,如按气候、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高度的日变化,以及通信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频率,就可用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但是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电报、、低速传真通信和广播等方面。 由于采用大气空间及电离层为传输媒介无需投资,仅需配置短波收发信机和天线、馈线系统即可组成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通信设备较简单,机动性大,因此,可用于、电报、传真和广播等业务,特别适合应急通信和抗灾通信。 短波通信载频低,可用频带窄,容量不大,并且稳定性较差,所以较少用于民用通信。但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测量传播参数和自动选择最佳通信频率的高频自适应通信,不但使电报短波通信可随时保持畅通,而且还可以进行数据速率达4800比特/秒的低速数据通信。 二、短波通信的优势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ProE链传动虚拟装配设计及运动模拟技术的应用

Pro/E链传动虚拟装配设计及运动模拟技术的应用 本文讲述了链传动的三维虚拟装配与运动学模拟在Pro/ENGINEER软件中的实现方法,并对链传动动力学模拟提出了使用专业模拟平台的建议。 一、链传动概述 链传动有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双节距精密滚子链、短节距精密套筒链、弯板滚子传动链、齿形传动链以及成型链等多种传动类型。链传动的突出特点是构成链条的元件体积小、数量多,链节节距均匀,滚子/套筒结构可以减少啮合时的摩擦和磨损,并能达到缓和冲击的目的。 链传动的运动学模拟效果对于机械总体检查、链节结构设计与改进及链节数量的配置具有重要的验证作用,链传动运动动画对于链传动机构的产品演示、项目开展与交流不可或缺。 由于链节元件小而多的特点决定了链条传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而元件数量过多使得链传动三维机构模拟在普通计算机上难以实现,巨大的求解数据量对三维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通用CAD三维软件中进行模拟链传动困难很大。本文将探讨在Pro/ENGINEER野火版环境下进行链传动设计与运动学模拟,最后推荐两个专业的链传动动力学模拟软件环境,希望对链传动用户有所帮助。 二、Pro/ENGINEER链传动三维设计与运动学模拟 链传动的设计首先要根据传动功率要求确定大小链轮的齿数、链节运动轨迹以及链节的类型和规格,通过计算确定出链节数量,为链传动机构模拟打好基础。下面是链传动模拟的构建流程。 1.步骤一 设计链传动运动轨迹,确定链节的接口长度和节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草绘曲线绘制轨道,两链轮中心线水平。该次链传动设计共20节链节(这里没有绘制大小链轮)。 图1 链传动轨迹曲线

基于CATIA的机械零件虚拟装配方法

基于CATIA的机械零件虚拟装配方法 EE (EE 指导教师:ee [摘要]:装配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装配已成为其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虚拟装配也为面向装配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传统的装配过程中, 当一个零部件与另一个零部件装配失败后, 只能返回装配结果, 重新设计, 重新生成样品, 重新用真实装配来检验。这种装配关系的滞后检验, 不但带来成本的巨大浪费, 而且完全不符合快速反应市场的需要。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 零部件如何装配加工、各零部件是否发生干涉等都能在虚拟装配环境中实现。借助虚拟装配技术, 能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了解设计结果的装配性。这种虚拟装配技术对小批量生产方式具有开发周期短、设计质量高, 开发成本低等特点。 本文分析了目前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了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流程,介绍了装配的基本步骤及干涉检查的基本步骤。论文成功的实现了基于CATIA 的装配及干涉检查,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虚拟装配;CATIA;干涉检验;约束;检查碰撞

Virtual assembly of mechanical parts based on CATIA ee (ee) Tutor: ee [Abstract]: Assembly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 design process , benefits mature mouth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 virtual assemb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 the virtual assembly design for assembly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approach.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assembly of a component with other components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 the only return to the assembly results , re- design, re - generated sample to test , re- use the real assembly . This assembly between the lag test , not only to bring the cost of enormous waste, but does not meet the rapid response to market need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 spare parts how to assemble the processing, the various parts of intervention can be implemented in a virtual assembly environment . With the virtual assembly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 design stage to understand the assembly of the design results . This virtual assembly technology for a small batch has a short cycle of development , high quality of design , low cost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rtual assembly technology , and summari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virtual assembly , the basic steps of the basic steps of the assembly and interference checking . A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CATIA - based assembly and interference checking in the Paper, and finally ,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 [Keywords]: virtual assembly;CATIA ;interference test ;constraints ;checking the collis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引言 (1) 1.2内外虚拟装配环境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 1.2.1 虚拟装配的发展现状 (1) 1.2.2 干涉检查的发展现状 (3)

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7625478.html, 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费玉婷李建龙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22期 摘要虽然短波频率资源较少,且不具备稳定的通信质量,但是短波能够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并且在通信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基础设施和中介。除此之外,短波設备的体积较小,具有较强的机动性,且不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低,即使是面对特殊的环境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在无线通信中发挥作用。在物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短波通信传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民航、紧急通信和军事应用领域等。 关键词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关键技术 引言 受到通信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短波传输的速率也日益增加,短波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短波通信不需要借助基础设施和中继设备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通信,因此短波通信系统在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通信行业应当重视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展并科学的应用其关键的技术手段来推动行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 国内短波通信现状 短波通信可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通信。在军事领域,远程通信主要分为两类: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然而,如果遇到特别危机的情况,卫星系统可能无法稳定的运行,那么这就需要发挥短波通信的作用,相比之下短波通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抗扰动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正是因为短波通信具有这样的特性才使得其在军事领域的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较为复杂,常出现自然灾害,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环境来说传统的通信方式无法稳定有效的运行。短波通信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且耗费较低,因此,在民用通信中也经常会运用到短波通信系统。我国在使用短波通信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点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这主要是因为点传递式的通信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以及复杂的现场环境下有效地实现通信。另外,例如在抢险和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利用点传递式短波通信将地震灾区的情况传递到地震灾后的指挥中心。此外,由于点传递式短波通信的传播速度较慢所以无法在紧急的情况下得到应用[1]。 2 短波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分析 ①协议体系结构。对于短波组网技术来说,其核心的内容就是能够兼容各种短波电台组网的短波协议栈结构,且对于传输体制来说也有重要的作用。提出协议栈结构以此来制定短波通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张文建,焦梓实,杜亚维,王晋涛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河北保定071003) 摘 要:在阐述虚拟装配技术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描述了虚拟装配技术的现状及未来,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虚拟装配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虚拟装配;装配工艺规划;装配过程仿真;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TP205 文献标识码:A 虚拟装配技术是将DFA技术与V 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个与实际装配生产环境相一致的虚拟装配环境(Virt ual Assembly Environment,VA E),使装配人员通过虚拟现实的交互手段进入VA E,利用人的智慧直觉进行产品的装配/拆卸操作,用计算机来记录人的操作过程,以确定产品的装、拆顺序和路径。像许多新兴学科一样,迄今为止,虚拟装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虚拟装配的理解。其一般定义为:无需产品或支撑过程的物理实现,只需通过分析、先验模型、可视化和数据表达等手段,利用计算机工具来安排或辅助与装配有关的工程决策。虚拟装配是一种将CAD技术、可视化技术、仿真技术、决策理论及装配和制造过程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技术加以综合运用的技术。 1 虚拟装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根据目前的理解,虚拟装配发展至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虚拟装配理论的提出阶段,第2阶段是各研究机构在各自实验室复制、建立虚拟装配系统的阶段,第3阶段是各研究机构对虚拟装配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目前国外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3阶段。 国外对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政府及工业界对其支持力度比较大,加之研究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因此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德国Fraunhofer工业工程研究所虚拟现实实验室较早地进行了基于虚拟现实的装配规划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他们开发的第一个虚拟装配规划原型系统获得了1996年慕尼黑计算机展览会的最佳系统奖。该系统可以通过虚拟人体模型在虚拟环境中交互式地进行装配操作。在用户交互的基础上产生装配前趋图,并进行装配时间和装配成本分析。通过对真实装配环境的模拟,规划者在进行产品装配规划时,能够综合考虑装配特征和其他装配条件(如装配空间的制约、装配零件供应以及必需的装配工具等)对产品装配的影响。 美国Washington州立大学VRCIM(virt ual re2 ality and comp uter integrate manufact uring)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 IST合作开发的虚拟装配设计环境VAD E(virt ual assembly design envi2 ronment)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虚拟装配系统。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成一个用于装配规划和评价的虚拟环境来探索产品制造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能性。VAD E在SGI Crimson TM工作站上实现,立体视觉由HMD提供(分辨率可达800×600),设计者手的移动由Ascension公司的Flock of Birds TM进行跟踪,所得信息用于控制虚拟环境中虚拟手的位置,手指和手腕的运动由Cyber2 glove TM数据手套监控,而Tactools TM反馈系统用于在手指尖处产生触觉反馈。在这个虚拟装配系统中,设计者可以对公差进行评估,选择最理想的装配顺序,生成装配/拆卸路径规划以及观察最终结果。近来,VRCIM实验室在VADE系统中集成了快速上肢评定算法(The Rapid Upper Limb As2 sessment,RUL A)进行装配过程中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他们在VADE系统中集成一个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和体形进行调整的参数化人体模型,通过与真实人体相连的6个跟踪设备,对该模型进行跟踪,为RUL A提供输入数据。在进行装配作业时,系统可以对人体模型的姿势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尝试多种不同的姿势以及装配过程,根据分析结果找到最佳的工作环境布局。 德国Bielefeld大学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将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基于构造工具箱(Const ruction K it s)的概念,建立了一个虚拟装配系统(COD Y Virt ual Const ructor)。所谓构造工具箱是指在制造领域中可重复使用的、具有多重功能的标准零部件结构库。COD Y是一个基于知识的、三维交互式虚拟装配系统。它允许 ? 9 1 ? 《新技术新工艺》?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 2007年 第1期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

(1)机能学基础性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实验: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小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所有内容全部采用人机互动的虚拟仿真操作来完成,同时配合动画演示,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知识。 我们以大小鼠和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举例说明: 《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介绍了大、小鼠在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基本操作,通过虚拟操作的演示和互动,把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表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该虚拟实验,熟悉大小鼠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掌握实验的重点。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 大小鼠的捉持主要采用动画演示的形式,生动体现了捉持的要点。 大小鼠的固定,又分为徒手固定,固定板固定,头部固定以及固定器固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固定方式,对大小鼠进行固定。 大小鼠的分组与编号;分组演示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取得随机数字后分组。编号着重介绍了背毛单色标记法。 常用给药方法的虚拟操作:灌胃法,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部分采用透视或同步放大局部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学习以上的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用麻醉方法的虚拟操作:通过虚拟实验——吸入麻醉和腹腔注射麻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麻药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大小鼠取血的虚拟操作:分为摘眼球取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穿刺取血法,心脏取血,腹主动脉采血法。 大鼠处死方法的演示,脊椎脱臼法,急性失血法,麻醉致死法,气体窒息致死法,击打法。 大鼠主要脏器摘取:学生可动手摘取虚拟大鼠的主要脏器,可掌握各主要脏器的位置和摘取后的性状。 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内容包括: 家兔麻醉方法,颈部手术包含颈部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筋膜、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降压神经分离等内容,家兔腹部手术包含回盲部肠系膜分离术、输尿管插管术、膀胱插管术等内容,家兔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 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线要求尽量高架。 天波传播 天波是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传播主要用于短波远距离通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