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生评传摘录

康生评传摘录

康生评传摘录
康生评传摘录

下面的故事选自《康生评传》

康生制造假案

王尊伋同志,是北京的女学生,大汉奸王克敏的侄女,因不满汉奸家庭,要求抗日,投奔延安。康生毫无根据地怀疑她是汉奸叔父王克敏派到延安的“日本特务和国民党特务”,于一九三九年四月下令将其逮捕,关押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处的黑窑里,大搞逼供信。先是三天三夜不准她睡觉,搞得她两腿粗肿,头晕目眩。并威吓说,再不承认就拿两条大蛇来放在窑洞里。当时,王不过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学生,经不住这种恐吓,就根据小说《双城记》上所说打毛衣记人名的故事和当时传说的各种汉奸活动,编说自己是王克敏派来的特务,而且编得有声有色,说什么她同敌人进行联系的密码结在毛衣的花纹里。康生明明知道,把密码结在毛衣上是完全虚假的事,然而他却到处宣扬。并把王比作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从陕甘宁边区保卫处押至枣园中央社会部,亲自组织和参加对王的群众审讯会。同年五月三十一日,康生又亲自写信给王尊伋专案组,断定“王克敏侄女与复兴社有关系”,要求“严讯王尊伋”,“使之承认复兴社”。就这样,把王从一九三九年一直关押到一九四六年。

李凝同志,是东北地下党员,一九三八年到延安。一九三九年七月底,康生竟以“走路象日本女人”,“有一件日本式的女衬衣”等理由,令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将李逮捕,硬是逼李承认“叛变投敌为特务。打人党内充当内奸”。更为荒唐的是,康生竟然在一次审判会上对李说:“李小姐!你长得这么漂亮,不当特务,谁当特务?!”

在他看来,党内斗争就是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因此,康生的公式:整风=审干=肃反,这三者之间是必然联系,是铁的规律。康生的部署是,整风开始于机关学校,把许多干部,经过群众的七斗八斗,变成谁也弄不清楚的严重问题,最后交给社会部按肃反对象处理。在他看来,整风运动就是整人运动,整不成坏人也整得你长期苦痛!这就是康生津津乐道的专业。

因此,当整风刚刚进入审干阶段的时候,康生就在自己管辖的社会部搞了一个离奇案件。事情是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发端的,曾经轰动了整个延安和边区。

社会部所属的西北公学,是康生的试点。这个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国民党统治区来

的革命青年,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其中一个十九岁的青年叫张克勤。他原在甘肃,一九三七年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后经中共甘肃工委和中央代表林伯渠同志,调到延安学习。康生认为,这是个特务的典型疑案:第一,他原在甘肃人党。甘肃党是“红旗党”,就是打着红旗搞破坏的假共产党。第二,张的父亲在兰州被敌人逮捕后出了问题。第三,张平时向领导提过偏激的意见。于是,康生突然下令将张克勤关押起来,进行审讯。对张进行残酷的折磨和斗争,威胁利诱,强行逼供,要他交代怎样当了特务?又怎样被派到边区进行破坏?不交代就受各种肉体折磨。连续几天,终于达到了康生原来设想的目的。成了康生亲自树起来的第一个特务被“抢救的典型”!康生便借这个“典型”推广他的经验。

让张克勤到“控诉、规劝”大会上去作“坦白”报告,以这个“典型”去带动、去挖掘新的“典型”!康生从这个案件得出的结论是;对国民党的特务政策有了新的估计,每个机关每个部门都会有特务打进来;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组织是靠不住的,是被敌人收买了的“红旗党”,不仅甘肃是这样,陕西、四川、河南、浙江、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省的地下党都是“红旗党”!来自这些省份的地下党员,都有特务的嫌疑,都应是审查对象!谁不这样看待,谁就是右倾。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胡宗南的一个代表团公到延安,康生借口怕内奸与这个代表接触,批准保安机关一夜之间,在延安抓了二百多个“特嫌”,进行所谓“秘密突破”。康生根本不顾客观根据和可靠材料,也不理其他同志的意见,说什么“抓起来再说,关起来审问”。

一九四三年七月,康生认为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于十五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干部大会上,作了《抢救失足者》的长篇报告。这是一篇有名的报告,曾经流传全党,至今都不会被人遗忘,因为它曾经被一代青年称为恐怖信号而臭名昭著。奇文共欣赏,我们在这

里摘引若干:

“今天的大会,是紧急时期的会议,是军事动员时期的会议。因为我们这个会议是正当着国民党以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三个集团军的主力,

以暂二十五师、六十一师、二十八师、五十三师、新三十七师、第八师、

一百六十五师、新骑二师、新二十七师、一百六十七师。七十八师:新二十四师、新二十六师、一百九十一师,及七个保安团、一个炮兵旅、一个重炮营,作为第一线的兵力,将我们边区南线紧紧包围,待令出击之时来开会的。是正当着日寇第五纵队的国特机关假造民意,要求取消共产党,

取消边区,而国民党中央社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之时来开会的。“

“现在边区的军队、边区的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因此,我们延安各机关学校更要加紧起来审查干部、巩固组织、清除内奸,这是我们目前急不可缓的任务。……”

“国特为日寇服务的事实,在延安反奸细斗争中,是不胜枚举。如:混入新四军的许遇之,破坏河南党的杜征远,破坏边区银行的肖煌,破坏自然科学院的彭尔宁等等,他们都是敌探兼国特,国特兼敌探的兼差特务分子,……”

“在三个月以前,我们在此地曾告诉过大家,日寇和国民党训练了大批侦探奸细来破坏我们,……因此,从四月十日起,我们党中央又一次的以宽大政策号召这些青年们起来改过自新,脱离特务陷讲。三个月来,经过所有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的努力,促使许多失足被害的青年接受了党的号召,起来控诉日寇与国民党杀害青年的罪恶,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四百五十人向党坦白悔过了。……使我们可能引导他们跳出罪恶的泥坑,走向新生的道路。”

“一切失足的人们!无论青年人、中年人,无论是男人、女人,无论是自觉的为敌人服务还是不自觉的为敌人服务,我们共产党中央号召你们赶快觉悟吧!号召你们再不要为敌人第五纵队服务了!”为什么共产党这样苦心的要救你们?为什么在现在紧急的时期还要抢救你们?这正是要你们做一个中国人,不要再被欺骗着为敌人服务。失足的人们!现在应该觉悟,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向共产党悔过自新,赶快脱下特务的衣服,脱下第五纵队的制服,穿上中国人的衣服,将你们所受的欺骗、污辱、损害和所做的一切罪恶彻底讲出来,共产党是欢迎一切失足的人变为抗日救国的中国人,每一个失足者变为改过者。……你们被日寇和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强奸了,欺骗了,拉你们去做了第五纵队,由于你们幼稚无知,贪名图利,贪生怕死,而走入了特务泥坑,我们共产党为使你重新作人,用了宽大政策、

坦白运动、劝说运动、开大会、做报告、集体劝说、个别谈话等等多种方

法促你觉悟。三个月来,我们既怕你们执迷不悟,又怕伤害了你们的面子;安慰你,怕你伤心;关照你,怕你自杀。请问一问,你们的父母有没有这样在政治上关心过你?你们的兄弟、姐妹、爱人、朋友,有没有这样想到你的前途?当一个人向党坦白了,我们急急地将他的材料证据收起,从特务群里将他的名字除去,我们高兴他自己已经自觉了!共产党又救了一个人了!……“

“我们号召未坦白的人赶快的坦白,不要放松一秒钟的时间,失掉了这个最可宝贵的时机,将永远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已经坦白而未彻底的人

们,要重新反省,彻底的迅速的向党解决自己的问题。“

“最后,我警告那些不愿坦白的人们,我们坚持宽大政策,但宽大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点希望他们严重注意。有些人听到国民党要进攻边区,他们高兴了,他们想他的问题不要坦白了,蒋介石派兵来接他了。……我们警告那些执迷不悟的特务分子,快快觉悟转变吧!为了挽救失足青年,我们有菩萨的心肠,但为了镇压坚决特务,我们又有钢铁的意志,如果他们绝对坚决,不愿改悔,甘为敌人第五纵队服务,那我们必须以严厉办法坚决镇压之。”

“一切忠实的共产党员们……以坚决的革命精神去进行无产与非无产

的思想斗争,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去反对党内一切公开的暗藏的投降主义。以坚决的革命精神去进行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之下,将民族的、阶级的、公开的、隐藏的一切奸细清除出去。“

“延安发现了这样多的侦探奸细,所有的同志要警惕到,过去的麻木不仁及对反革命分子的自由主义,对党的危害是何等的严重!现在,要提高你们的警惕性、责任心,学会与一切反革命斗争的本事,要发挥你们最大的积极性,帮助那些愿意向党坦白的人向党悔过,挽救他们离开敌人的第五纵队的陷饼,这是你们神圣的责任”。……

康生的讲演,又是诱骗,又是高压,一会儿象个狼外婆,慈善得很;一会儿象只老虎;口沫四溅,凶得要命。把满腔热情的革命青年,弄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一串串的煽动家的辞藻,充满了数不清的阴谋家的废话!

在这个报告之后,各机关、学校,普遍地开展了“抢救运动”,到处开“抢救大会”、“规劝会”、“坦白会”。整个延安和边区,特务多如牛毛,没有任何机关和单位是纯洁的,都钻进了各种各样的“国特”、“日特”、“CC”、“复兴社”、“汉奸”、“叛徒”、“红旗党”、“坏人”等等。……康生所说的第五纵队已经打人了整个延安和边区。康生说得有名有姓,活人坦白,材料具体;讲的活灵活现,听的不知底细,真是草木皆兵,里应外合,配合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形势之危机,人心之不安,使人感到严重的恐怖气氛。

所谓“坦白”。就是突然袭击,强逼着你说假话,承认自己是特务,承认到延安搞破坏。所谓“规劝”,就是逼供,诱供,指供,软的硬的一切手段都用上,把原来设想的意图,让抢救对象自己说出来。大会、小会、个别谈、小组帮,都是为了“挖掘”特务,挖得越多,成绩越大。所谓“坦白大会”和“控诉大会”,就是康生搞的“典型引路”,用逼供信的办法,让挖出来的假特务登台报告和控诉,用来推广这种经验。

康生说,到延安来的广大青年和干部,有百分之七十、八十是政治上靠不住的,是各种各样的特务和坏人!在他的领导下,按这个指标去抢救“失

足者“!有的单位除少数人以外,几乎都成了被抢救的对象,甚至把大部分人打成了”

特务“。象军委三局电讯学校二百多人,抓了一百七十个”特务“,关中师范参加整风运动的八十八人,挖出六十二个”特务“,绥德师范挖了二百三十个”特务“,占该校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延安警卫团竟然挖出了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是国民党特务!陇东一个县,在不到两周时间,挖出了二百多人的”特务系统“!就是中央秘书处,只有六十多人,也挖出了十多个”特务“。以挖特务多少来证实康生的成绩和情报的”正确“。

这些“特务”是怎样挖出来的呢?

(四)乱斗开明地主。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有两个著名的开明士绅,一为牛友兰,一为刘少白。这两位开明士绅,有爱国心,对于抗日战争有过贡献,是我党重要的统战对象。然而,康生在土改中却把牛友兰先生揪来,对他说:你不是姓牛吗?那你就应该象牛的样子。于是指令人把牛友兰的鼻子穿了个孔,套上铁圈,拴上绳子,让其儿子牵着游街示众。沿路1 1947年9月9 日,康生在全国土地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土改与整党问题的报告》。

流血不止,影响极坏。后来,又想批斗刘少白先生,幸被中央得知,严加制止,方才未能斗成。

遭受此棒之害的,不仅数量甚大,而且其“根据”也甚为荒唐。比如,一个老工人,由于打扫领袖塑像上的灰尘,变成了“现行反革命”,被“专政”多年,因为他的手抓过座像的颈部,那姿势有“谋杀之嫌”;一张日报曾在第一版登了毛主席的像,翻过来第二版登的是一个持枪民兵,在太阳光下一看,民兵的枪央正好指着毛主席的眼睛,结果动员了成千上万的人去围攻该报社,说什么枪尖对着眼睛有“刺杀之嫌”;一个教师告诉学生领子袖子最爱脏,洗衣服要着重洗洗领子袖子,结果被关押多年,因为他所说的领子袖子最爱脏,有“侮辱领袖之嫌”;一个五岁小孩在游戏中,误把一枚像章挂到了小猫的头上,母亲不得不抱着孩子接受“革命”批斗。另外,印刷工人无意中排错了一个铅字,贫农社员不慎喊错了一句口号,机关干部粗心地把印有照片的报纸丢进废纸篓等等,都毫无例外地成了“恶毒攻击”的“阶级敌人”。

第二十七章图书文物大盗

康生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左手、右手都能写出具有特点的字体,也为人书写过不少条幅和匾额。在绘画上他为同齐白石对立,起名叫“鲁赤水”,有过作品,

也发过议论。他还是一个雕刻图章的金石家。

他对图书文物有着特殊的爱好。这里,我们不想议论他的书法和绘画以及他的其他兴趣的好坏。我们仅就他由于爱好图书文物发展到不择手段地加以攫取,而且成为著名的图书文物大盗,作些介绍。让我们看看这位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文化革命小组”“顾问”,是怎样利用自己的职权,煽动青少年去“打砸抄抢”,而自己却趁火打劫,巧取豪夺,在浩劫中发劫难财的!

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叶群等人,不仅是一伙反革命集团,而且是国家文物珍宝的盗窃集团。据统计,康生自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二年,先后到北京市文管处三十二次,窃取图书一万二千零八十册,占劫伙犯窃书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四,居于首位;窃取文物一千一百零二件,占劫伙犯窃取文物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仅次于林彪,居第二位。康生所窃取的这些图书文物均有单据为证。其中,有大批宋元版和明版的珍本、孤本图书,有二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有一千多年前的古砚、碑帖、书画和印章,还有三十万年前的琐据化石等,都是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品,有的还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康生侵占的这些图书文物,很大一部分是“文革”中,趁着一些老干部和知名人土被抄家的机会而窃取的。其中包括齐燕铭、邓拓、阿英、龙云、章乃器、傅惜华、傅忠谟、赵元方、齐白石、尚小云等九十六名知名人士私藏的书画。还有二十五个单位和三十一个仓库中“无主”户的查抄文物,有一些也被康生纳入私囊。

康生劫取图书文物的情景如何?下面仅举一例,便可见一斑。

傅惜华先生,“文革”前是中央戏曲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文革‘冲被迫害致死,是我国有名的藏书家。他藏书的特点,主要藏些戏曲小说方面的图书,而且以多、全、好驰名中外。其中许多是宋元版的戏曲善本,版画插图很多,异常丰富多采。因此,康生对傅惜华的藏书特别感兴趣。”文化大革命“中在”破四旧“的名义下,公开煽动打砸抢。幼稚者起来造反,抢劫者窝藏祸心!那股抄家之风刚刚刮起,康生就多次跑到文管处询问:”傅惜华的书集中起来没有“?并且一再嘱咐:“他的书一定不要丢失和分散。”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八日上午,康生得知藏书家傅惜华的书已经抄出被集中到文管处国子监藏书库,顾不得让人代劳,就赶紧驱车亲自前往。到了书库,这个衣冠楚楚的“大人物”,不顾温度低寒、空气污浊、尘土飞扬,也不怕里面是如何杂乱和肮脏,一屁股坐在一个破烂不堪的木箱上,亲自破捆挑书。尽管当时冻得喷嚏打个不停,鼻涕流个不止,但他还是那样专心致志的挑书。真象一个发现了财宝的贪得无厌的地主老财。下面就是他在这次挑书时的谈话记录:

康生:这么多书都是傅惜华的吗?

答;是,我们把其中的明刻版或较好的抄本选出来八百多种,这一大批还没有细看,估计还有不少好的。

康生:这些也可以看看(选了两捆中的四种)。我还是先看你这书单上的书吧。其中有一种书,我在四九年看见过,是东安市场刘鸣可的,那时他要的价钱太高,在那儿摆了很久,后来又还给他了。四九年以后,我又追这部书,托了很多人找这部书也没找见。现在从这个书单里见到了。

答:……可能这部书就是您四九年看到的那部书,傅惜华买去了。

康生:很可能就是那部书。他这批东西有的很好,我过去未见到过,如明刻赏心亭本《欢喜冤家》十册,明刻消闲居刊本的《拍案惊奇》十六册,明刻的《浓清快史》六册,都是很少见的。我划“〇”的要找到,划“一”的一定要找到;画“〇”的重要,划“一”的更重要。……

就这样,傅惜华的藏书经过红卫兵一抄,转而流人康生之手的时侯,所谓“破四旧”的“革命”也就完成了。在你手里是“四旧”,到我手里就为“四新”,你占有不如我占有,这就是康生的强盗逻辑!

康生的占有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条占有。这是康生在“文化大革命”前窃取文物的重要手段。

那时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占有国家文物,因而总例行必要的手续,写个借条。康生经常以“借”的名义从北京图书馆拿走大量图书,可是只见惜不见还,最后,至死未还。图书如此,文物也是如此。一九五六年,故宫博物院在太和殿展出了一方唐代陶龟砚。被康生看中,说是“借”去看看。

不仅久“借”不还,而且还将此砚编入康砚第五十三号,为康所有。这种唐代陶龟现留传下来的极少,国内外只有五件:河南上蔡县南唐墓出士文物中有过一件;日本有一件;康生处三件(包括他从故宫“借”走的这件在内)。这几方唐代陶龟砚,是说明我国砚史发展的重要文物,是无价之宝。

一九五八年,康生以编砚史为名,从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库房“借”走三方名砚。这三方名砚,是康生从文管处窃取的四十五方砚台中最好的。由于康生“久借不还”,不好人帐,国家文物局只好派人为康生办了调拨手续,归康所有了。

第二,无偿占有。这是康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窃取图书文物的主要手段。下面略举几例:(一)一九六九年七月八日,康生在文管处看到一本《百家姓》。他说:“你看这本《百家姓》很有意思,这是清朝搞的,我从前有一本,不知谁给拿走了,找不到了,这本我拿走了吧!”这样,这本清朝的《百家姓》就让康生白白拿走了。

(二)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当康生去文管处询问傅惜华的藏书是否已经抄出时,突然在那里发现一本《石头记》,他说:“这部《石头记》是八十回的改写稿子,我拿回去看看!”这样,《石头记》也被白白拿走了。

(三)一九七O 年五月二日,由康生打头阵,率领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陈伯达等人一起拥到文管处库房。他们象入了宝库,叶群和几个武夫争抢金银珠宝,康生、陈伯达则虎视着图书和文物。

他们各自抢占了一摊。他们觉得在管理人员面前,有失首长身份,于是又假表谦让,当场互相赠送。最后各自带回,归己所有。这一次,库房的图书文物,几乎被他们洗劫一空。同月,北京市文物局请康生鉴别永定门外战国墓出土的一方象牙合印章的刻字,康生说:“取走看看”,从此之后,一直没有归还。

(四)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六日下午,康生陪同江青到文管处去进行劫掠。

其间,江青两次提到康生送她的端砚和墨如何好,要求康生帮她选定藏书用章的篆体字。这次,又白拿走,批文物。

(五)考古学家陈梦家收藏的中国文宇学的重要著录,被查抄后,送到北京市文管处。康生得知后,将大部分书籍取走不还。

(六)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继珍藏的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一年写给他的亲笔信,“文化大革命”中,也被康生强行取走,至今下落不明。

(七)一次,陈伯达从文管处劫走一件价值昂贵的青金石山子,康生得知后坚持也要一件。当时文管处库存已无此物,只好从外贸部门用一千三百五十元高价为他购进阿富汗青金石花瓶、青金石原料石山子各一件。康生分文未给就由他的老婆曹轶欧取走了。

凡此种种,正是康生认为“文化大革命”中应当“革”文化之命的一个注释。

第三,廉价占有。这也是“文化大革命”中窃取图书文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宋拓汉石经,据传是蔡文姬之父蔡邕书写。国内仅存三件,是异常珍贵的文物,而康生仅付十元就取走了。又如,黄庭坚真迹“腊梅三咏“,也极其名贵,价值数千元,康生仅付五元取走。再如宋画院仿赵干起蛟图,价值千余元,康生仅付一角钱取走。此外,康生还掠走历代铜印及鸡血、田黄等名贵印章达四百多方,其中包括稀有汉代陈宫、董永等名人铜印,也有现代陈半了、齐燕铭等私人印章,康生都以一方折价五分钱到五角钱掠去。

一次,文管处给康生所要的图书文物作价略高了一些(实际上比国内最低估价低得多),康生很不满意。他通过其秘书指责文管处对中央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感情”,说什么“你们还让康生同志吃饭不?”在这种威胁下,只好随其自便,愿付钱由他,不愿付钱也由他,象征性付点以示购买也还由他!在康生看来,只要他看得上的,就应向他进贡,就

象当年他家的佃户理应向他家进贡一样。所谓付款,无非是想掩人耳目,说明他是买来的而不是白拿的。

据统计,康生用象征性付款的手段,所攫取的图书,按国内市场最低估价也得八万六千三百二十八元,而康生仅付二千三百六十四元,占估价总数的百分之三;所攫取的文物,按国内市场最低估价也得七万四千八百二十七元,而康生仅付二百五十二元,占估价总数的千分之三。这就是康氏的等价交换!无怪乎康生对文管处的同志说:“我不怕欠帐!”原来,他知道每件图书文物的真正价值,他所窃取的图书和文物,若在国际市场出售,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件都成百万富翁!”由此看来,康生不仅是一名盗窃犯)而且是一名投机倒把犯。

第四,掠夺占有。

“文化大革命”前,大庆出土了一块三十万年前的玳瑁化石。这是研究地质的珍贵资料,根据国家法令,应为国家收藏,但康生分文未给理为己有。不仅如此,他还挖空心思地要工艺美术公司将这块化石做成砚台盖,并另外精选珍贵材料配制龟形砚身。一九七〇年初,康生通过北京市文管处催促北京工艺美术公司赶紧完成他在“文革”前交做的瑞溶化石龟形砚台。于是,工艺美术公司雇用了一百四十四个工,从山西开采了两方大紫石,因断层大多,未做成。最后,又从石家庄买了一块香油磨石才做成龟形砚身。前后一年完工,耗资八百余元,而康生仅付四元了事。取用化石,分文不给,攫为己有,砚台加工费和无以计算的运旅费用都由国家负担。

这些占有方式,对康生来说,就是将国家的和私人的图书文物,统统纳入他的私库。这本来是明明白白的“归私”,而且是“归康生之私”,然而康生却亲自雕刻方印名曰:“归公”和“大公无私”。著名藏书家赵元方的书上,本来已有“赵元方藏”的印章,康生却又盖上了“归公”、“大公无私”、“康生”三枚印章。邓拓同志的许多书籍文物,本来有“邓”字标记,康生却将其撕去,同样打上“归公”、“大公无私”、“康生”三枚印章。可见,康生的所谓“归公”和“大公无私”,就是将别人的东西或国家的东西掠夺为康生所有,只要归康生所有了,就叫“归公”,就叫“大公无私”。

康生在他掠夺的一部二十一史的扉页上对“归公”二字作了一个说明。

他说:“此为明万历刻本二十一史,全书四百五十七册,完整无缺。曾流入日本田藩文库,后又归于国内,可谓物归原主矣。为使善本古籍不致流入外国,或被销毁散失,乃于工余之时,加以搜集拼凑装修,借以休息,并准备将来统交党中央图书馆保存,故印一‘归公’章,以示无私也。”康生这段自白,真象婊子立牌坊!明万历刻本二十一史,本是我国珍本,现从国外返回,无疑仍归国家所有,这里怎么能显示康生的“无私”?!明

明是抢劫犯,却谈自己“无私”,康生所说:“准备将来交党中央图书馆保存”就是说,他是物主,是二十一史的所有者,所谓“物归原主”就是归还于他,而党中央图书馆仅是受康生之托于将来代为“保存”而已!事实上,在康生断气之前,二十一史一直在他这个“物主”的手中。

通过康生贪得无厌的侵吞国家、集体和别人的图书文物的事实,使我们真正领会了康生长期以来叫得最响的所谓“革命”一词的真正含义。原来他所说的“革命”,就是变国家、集体、别人所有为康生私有。

三,四顶帽子:“叛徒”、“内奸”、“工贼”和“特务”。

康生认为,只批判刘少奇提出和推行了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还不能满足林彪、江青的要求,于是战斗便向“纵深”发展!什么才是头号敌人?

什么帽子才是头号敌人应戴的帽子?积康生之经验,头号敌人应戴的帽子就是:“叛徒”、“内奸”、“工贼”和“特务”。于是就把这四顶帽子扣在刘少奇头上了!怎样扣法呢?只要想得出,就能扣得上,这是康生的拿手戏。

康生采用诱供、逼供办法,制造了这个前所未闻的奇冤。

为了给刘少奇扣上“叛徒”的帽子,康生曾三次派人去强迫安子文同志出来作证。第一次是一九六七年四月。受派人对安说:如果你写个能证明刘少奇是大叛徒的材料,马上就可以去钓鱼台和中央首长谈话,车子就等在门口。安问:“这位中央首长是否就是康生?”受派人答:“是”。安说:“我在中央组织部工作了二十一年,也没有听别人讲过刘少奇是个大叛徒,从未见到有哪一份材料说过刘少奇是个大叛徒”。这样把来人顶了回去。第二次是一九六八年春天。此时,安子文同志已被关进监狱。受派人找到安说:“证明刘少奇是叛徒的第一功已有人立了,现在你能立第二功,对你也有极大好处。”又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也清楚。这里既能进来,也就能出去;你难道就不愿和自己的老婆孩子亲人团聚吗?”安回答说:“我不仅想与亲人团聚,还更想为党工作,可是我不知道刘少奇是叛徒的事,有什么法子?!”结果又一次把来人顶了回去。第三次是一九六九年党的“九大”前夕。来人说:“你如能证明刘少奇是个大叛徒,绝不会亏待你。当然,继续当中央组织部长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做个委员还是可以的。”安回答说:“我的确不了解,如果我了解,我在中组部工作时早就讲了。以后,你不要再问这事了”。再一次把来人顶了回去。向押在狱中的人逼“证明”,你写了就“立功”,你不写,你就是叛徒!当时听了复杂,现在看来简单,令人难于接受的是,康生以“共产党”的招牌去干反动派的勾当!

康生还伙同江青、谢富治指挥“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大搞刑讯逼供,制造伪证,诬陷刘少奇、王光美是“叛徒”、“特务”、“反革命”。一九二九年在沈阳奉天纱厂罢工事件中,×××曾同刘少奇一道被警察局拘留。

因为没有查出他们与纱厂罢工事件有关,他们都被取保释放了。历史事实

就是这样。然而,江、康一伙却硬要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为此,于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将×加以“隔离审查”。在康生的直接导演下,专案组成员轮番批斗,强逼硬压,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交代问题,不达目的,批斗不止。这样一连搞了七天,×××违心地讲了被捕叛变的假话。

但是过后很快反供了。先后写出推翻假供的申诉二十份,一再说明这个交代,“都是编造的,并没有事实根据”。可是,专案人员强迫他当场撕毁了其中五份,并警告说:“再对一九二九年叛党问题提意见,就以现行反革命论处”。

丁觉群曾于一九二七年同刘少奇同志一起搞过地下工作。为了取得刘少奇一九二七年“被捕叛变”的“证据”,江、康、谢等人下令将丁拘留起来令其交代。丁觉群就于一九六七年九月三日如实写了:“刘少奇和我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找不出这种关系?……我不能欺骗党,乱谈一气。”他在另一份材料上写道:“他(指刘少奇)在省工会工作,我在市党部工作,除了工作接触以外,没有特殊关系。现在刘少奇还没有死嘛,可以对质嘛。”

当然这种交代,是不会使他们满意的。因此,威胁、利诱、欺骗、恐吓,千钧压力一齐落在丁觉群的身上。丁在经受不住压力的情况下,说了违心话。但是第二天他就写了反供声明,说:“这些都是假的,昨天你们追了,所以我才说”。九月二十五日,丁又写信说:“为了批倒批臭刘少奇,我这个文件是打破事实的框框写的”。

本来设专案,应当是从调查入手,取得真正可靠的材料,然后得出应有的结论,可是康生、江青、谢富治领导的专案不是这样。他们是结论在前,专案要按照结论去找去编符合结论的材料。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预见得正确。他们预想刘少奇是叛徒,就一定是叛徒。他们为了定刘少奇是特务,竟然决定在王光美身上打主意,他们认为只要把王光美定成“美国特务”,刘少奇也就成了“美国特务”。可是,不管怎样逼供、诱供,还是搞不出证据来。专案组只好做贼心虚地说:“基本上可以断定”王光美是“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一个特务”。对此,江青看了仍不满意,特令康生另行改写。尽管康生手中没有任何证据,但他还是将“基本上可以断定”,改为“根据现有材料证明”,王光美不仅是“美国特务”,而且是“日特”、“国特”。王光美的结论证实了,刘少奇的结论也就轻而易举地不证也“实”了!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七日,即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炮制完成

的前夕,康生又写信给江青,说刘少奇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卖国贼、大汉奸,并由此推断说:“我觉得他这样早,这样久的作潜伏的内奸活动,似乎很早就受到帝国主义的特务训练的。”丰富的想象,特有的才能,抓叛徒,叛徒出,挖特务,特务在!刘少奇就这样被打成了“叛

徒“、”特务“、”内奸“和”工贼“。

随着他们对刘少奇同志所罗织的罪名不断增多和加重,进而采取了最为疯狂最为残忍的精神折磨和人身摧残。一九六七年七月十八日,他们擅自决定在中南海召开批斗刘少奇、王光美大会,并指令专案组在批斗会的同时,冒充“造反派”,混到群众中去抄刘少奇同志的家。在批斗会上,。他们不许刘少奇同志讲一句话,强迫他低头弯腰。更加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八月五日的批斗会上,他们还揪着刘少奇同志的头发,强迫他抬头照像。

一个国家主席,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打得鼻青眼肿。他脚上的鞋子被踩掉了,只穿着袜子,被人推来搡去,脖子上挂着画有绞索和“红卫兵”的笔尖及拳头的漫画。经过这种严重的摧残,刘少奇同志的腰部伸不直了,右腿瘸了,只能双手撑扶着走廊蹭地移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造成了历史性错误,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这还不算,他们还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把“随时可能发生突然死亡”的刘少奇同志押送开封监狱。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刘少奇同志折磨致死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简要经过。

五、“相面”论。

一九六七年四月,康生在一次接见内蒙古代表时。凭空诬陷王逸伦同志是“特务”。他说:“我不认识王逸伦,但是在一次自治区党委会议上,我见了他,在见的中间,使我一看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共产党,而且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一些表现,他的做法,他的一些神态,……总觉得这个人象个特务”。由于康生的这种特殊感觉,就“一见定案”了,这样就把王逸伦同志关押了六年,直到一九七八年底才得到平反。一九六七年七月三十日,康生接见河南各派群众代表时,又信口开河地说:“文敏生貌似忠厚,内藏奸诈”,“实际是刘少奇、陶铸在河南的代理人”。经过康生这一“相面”,文敏生同志也被关进监狱,遭受了种种折磨。

一九七五年七十七岁

一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四届人大在京举行。康生因病未能出席。但仍被大会选为主席

团的二十三位常务主席之一。会议结束时,继续被大会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五月,把外交部的唐闻生、王海容两同志叫到病床前,询问毛泽东同志批评“四人帮”的具体内容。唐、王转述后。康点头沉思,没说什么话。

八月,再次把唐闻生、王海容叫到病床前,一面表白自己“没有叛变”,另方面又说“江青、春桥历史上都是叛徒”,并让唐、王将江、张的历史问题转告毛泽东同志。

十二月十六日,病死,了此一生。但其反革命面目并没有随其死亡而被揭露出来,相反,在讣告中还戴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三顶桂冠。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信息工程学院0604班刘运琦 三国 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 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 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 北方后,作玄武池训 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 措施,随即于建安十 三年七月出兵十多 万南征荆州(约今湖 北、湖南),欲一统 南北。时孙权已自江 东统军攻克夏口(今 武汉境),打开了西 入荆州的门户,正相 机吞并荆、益州(治 成都),再向北发展; 而依附荆州牧刘表 的刘备,“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为谋士,以 其隆中对策,制定先 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古诗赏析全

八·古诗词鉴赏 *诗歌赏析答题基本方略: 1. 把握标题,翻译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 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 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一)手法: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方面 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28字书法诗词作品

28字书法诗词作品 28字书法诗词作品欣赏: 28字书法诗词作品1 28字书法诗词作品2 28字书法诗词作品3 毛笔书法入门:笔法介绍与运笔技巧: 一、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

(秘史)历史上真实的芈月

如果您喜欢这份辛苦收集整理的历史文档请下载保存吧 电视毕竟是电视,只能让真实的历史尽量保持框架,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历史上的芈月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这样的戏剧化,但是,她的政治头脑,以及政治心计,治国才能使秦国变得强大却是不可否认的 芈月在秦国后宫等级低并非楚国公主 在昨晚首播的剧情中,芈月是楚威王宠爱的庶出小女儿,一出生就被称为“霸星”,长大后作为嫡公主芈姝(秦惠文王王后)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 “在《史记·秦本纪第五》以及《史记·穰侯列传》中,曾有对芈月的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赵树国介绍说,芈姝的历史原型是秦惠文后,但是据历史记载,秦惠文后并非楚国公主,而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真实的芈月也不是楚国公主,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芈月的母亲曾经改嫁,她有两个弟弟,姓氏不同,一个叫芈戎,一个叫魏冉。《史记·穰侯列传》中的穰侯指的就是魏冉。” 芈月为什么被称“芈八子”?据记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子”是其中地位较低的等级。芈月进入秦后宫,生了三个孩子,但是直到秦惠文王去世时,她也始终位居人下。 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 晚年时,昭王曾引用魏人范削弱宣太后的权利,以后魏冉的权利,夺回真正的王权,从此可见,人们对于权利的贪婪,即遍昭王已经成年已经可以独立朝政,但是魏冉和宣太后依然不愿意放权。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芈八子母子们的命运更是急转直下。她的一个儿子嬴稷被送到燕国当了人质。芈月又是如何成为太后的呢?赵树国介绍说,这要从即位的秦武王说起。秦国尚武,而秦武王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跟人比试力气。有一次,武王与人玩举鼎游戏,一个失手大鼎落下压断了自己的腿,秦武王就这样悲催地死了。武王无子,国人迎立质于燕的芈八子之子稷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王。芈八子则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因为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后主政,以国舅魏冉为将军。自此,芈八子迎来了在秦国呼风唤雨的下半生。 在剧中,芈月是联合自己的情夫义渠君,才将儿子推上了王位。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芈八子则是联合其他各国,并借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将自己远在燕国的儿子迎立为秦王,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之强。 秦宣太后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她成为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而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同时,她也让秦国走出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1 八字书法作品2 八字书法作品3 八字书法作品4 八字书法作品5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区别于其它艺术类型,因其雅俗共赏性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吸引人们揣摩和欣赏,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日趋信息化、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与飞速发展,汉字的书写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国人对书法艺术越来越生疏,甚至发展到不会写字的地步。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前提是文字,而离开文字的学问慢慢变得机械而枯燥,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书法艺术传播正是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书法艺术传播的市场化来保护书法文化?这是值得深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大众传媒引领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主流,净化书法艺术创作环境,让人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书法艺术欣赏者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营造良好的书法

艺术生存环境,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书法艺术的发展,要拓展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挖掘艺术与科学合流的价值,实现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关系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

历史上真实的沙家浜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对剧本进一步修改,剧名改为《沙家浜》。历史中真实的“沙家浜”也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郭建光原型叫夏光 戏中,郭建光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那么,这个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是谁呢? 这里不能不提起革命前辈夏光。夏老是湖南省武冈县人,1926年刚满17岁,就在家乡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进入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被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新四军,1938年重新加入党的组织。抗战初期,曾任陈毅同志率领下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第三支队第6团作战参谋、江抗五路参谋长等职,1984年从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1982年5月,曾任江南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的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史工作会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也确有此人,他的名字叫夏光。”沪剧《芦荡火种》的原作者文牧也说,革命前辈夏光同志就是剧中郭建光的生活原型。 谁是阿庆嫂 《沙家浜》中“智斗”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常演不衰。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庆嫂其人呢?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芦苇荡是“沙家浜”的原型,常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就是一个,而且也是开茶馆的。 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当地人,有胆有识,他和妻子陈二妹一起,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1年7月,陈关林不幸被捕,同年11月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今年88岁的陈二妹,仍然住在常熟市董浜镇,如今正幸福地安度晚年。 “胡传魁”其人 在《沙家浜》中,胡传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草包司令。现实中的胡传魁是不是这样呢?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叫胡肇汉,和戏剧中的人物性格正好相反。胡肇汉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他是湖南岳阳人,兵痞出身,1926年担任国民党保安特务团团长。1939年春,新四军东进江南,袭击虹桥机场日军,炸毁鬼子飞机,声威大振。胡肇汉脚踩两只船,连忙与新四军联合。 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胡肇汉发生动摇,他在投靠国民党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胡肇汉的便衣短枪队经常幽灵似地出没于阳澄湖水域,对我新四军不断骚扰,成了东路抗日部队的心腹之患。这时的胡肇汉已堕落成为与人民为敌的政治土匪。 1950年9月15日深夜,匪首胡肇汉等28名顽匪潜伏到上海准备进行破坏活动时,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1950年11月28日,苏南苏州行政区人民法院宣判胡肇汉、王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历史上唯一的女相,真实的陆贞

《陆贞传奇》电视剧让大家知道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官,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在北齐时期,她是一位位居一品的女相。 此女真名是陆令萱,电视剧的改编总是比真实的历史更加浪漫可爱。电视剧中陆贞和王爷高湛还有一场美好的爱情,现实中,陆令萱早有一子,且因丈夫犯事,母子两人没入宫廷为奴。陆令萱被分到了长广王高湛宫中,两人关系实为主仆,并非恋人。 后陆令萱成为高湛之子高纬的乳母,在高纬继位为皇帝之后,可谓开启了陆令萱的时代。高纬昏庸,且无比信任乳母陆令萱,因此陆令萱此时在朝堂上获得了较大的权利。 在当时的朝堂上甚至甚至能够和当时的胡太后分庭抗礼,显然胡太后的心机不能与陆令萱这个以罪臣之妻出身的女人比肩,后来胡太后淫乱后宫被发现,皇帝高纬震怒,胡太后被幽禁。 胡太后被幽禁之后,陆令萱一党的臣子向皇帝举荐陆令萱为皇太后,很难说这不是陆令萱的授意,毕竟只要做了皇太后,就真的是到了权力的顶峰,然后身为皇帝的乳母,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称后的计划并未成功,陆令萱之能够有如此之成就,就在于她的不放弃,她认高湛的一个妃子为干女儿,然后成功的坐上了“太姬”的位置,“太姬”为一品,位列长公主之上。仅在皇后和皇太后之下,皇太后被幽禁,权利亦被瓜分和瓦解,不足为惧。

之后陆令萱在朝堂之上弄权达八年之久,北齐的所有奸臣都在她的麾下,可想而知当时朝堂的乌烟瘴气。陆令萱入宫后的一生都在权利斗争中度过,在北魏攻打北齐之时已经72岁,一个女人把持的朝堂,她又没有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当时的国家一片混乱,很快就土崩瓦解,陆令萱见国破,自刎而死。 如果说电视剧《陆贞传奇》描述了一个女人玛丽苏的传奇一生,那么真实的历史告诉你何为血腥诡谲的权利斗争。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床:指井台。②疑:怀疑,以为。③举头:抬头。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题解:杨万里(1127—1206),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着名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文】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篇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篇 28字书法作品欣赏 28字书法作品欣赏1 28字书法作品欣赏2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 28字书法作品欣赏4 28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一、书法作品技巧与欣赏常识 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它本身的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便可找到书法欣赏的途径。 1、书法作品欣赏需要反复地观赏玩味 书法欣赏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就必然要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相传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竟然流连忘返,不能自己。他先是站着看,然后坐着

看,最后索性睡在碑下,细细看了三天才离去。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括本书对著名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玩味之中才能获得。 2、书法作品欣赏的能动性 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袁昂《古今书评》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徽”......。这些形象的描述,显然都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如果欣赏者仅仅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那就根本谈不上书法美的欣赏。再者“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动的势,今只静静的形势,今只静静地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象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沈尹默《书法论丛》)这说明,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视觉形象才有可能与动觉结合起来,使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要想通过书法欣赏来写水平,也只有依赖于这种积极的能动的欣赏才能实现。 3、书法作品欣赏带有主观色彩 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的语句。曹操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一个大奸贼,大坏蛋,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其实,人们对曹操的了解是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获得的。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诈多疑的典型形象。出于文学,形象刻画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响,小说里的曹操给人留下了敌对和可恶的印象。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典型,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借黄祖之手杀害曾帮助自己解粮草之危、韬略满腹又恃才傲物的扬修的举动揭露他的奸诈和卑劣行径;通过描写曹操的梦中杀人以防随时的不测来表现其生性多疑、欺诈;通过借督粮官之首以平众怒定民心来渲染曹操的诡诈和残忍。特别通过描写其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然后竟声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心性刻画其忘恩负义和残忍无情。 作者还通过曹魏集团的内部关系来刻画曹操对人才的迫害。文中的曹操为了罗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诱和胁迫;对于已经到手的人才,又大抵充满猜疑和欺诈。一些谋士对曹操事业的发展殚精竭力,屡建奇功,可当他们对曹操的愿望有所忤逆时,曹操便“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不久或赐死或借他人之手杀害。似此宅心,小说中多所描绘。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 可以说曹操奸险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已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只能说罗贯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太成功了。那么历史上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他养成了任性妄为,放荡不羁的性格,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但是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了机智警敏,随机应变的能力,能辨别人才,更有笼络人心的能力。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们都有雄才大略,能驰骋神州大地,创经世之伟业,而我觉得曹操更胜一筹。可是,曹操由于当时的形势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俗语说,“成者王,败者寇”,历史永远是写给胜利者的,况且《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的内容不可尽信,小说有时会加入作者的主观因素。 治国之能臣!二十岁时曹操就被举为孝廉,开始步入仕途。他在洛阳任北部尉时,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他是太平盛世中治理国家的能臣,更可以看出他有非常的能力。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一年级】下册: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0、《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 1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精品文档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1 20字书法作品欣赏2 20字书法作品欣赏3 20字书法作品欣赏4 20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一、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以及中国现代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 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如果是书写大幅字,笔划粗大,可用小笔沾墨抹上大笔上,使水墨相间的层次更多。?

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红色娘子尚健在的王运梅(由其外孙女马世菊转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他们的讲述回顾了当年这支英雄队伍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赤色娘子军”到女子特务连 1961年,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风靡一时,剧中的琼花和十岁便与“木头人”结婚的连姐一起参加娘子军的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告诉记者:“电影是艺术作品,跟真实的人物有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军成员的经历,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当时的娘子军中就没有嫁给‘木头人’的女战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个。”电影中并未介绍娘子军的成立经过,这支队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乐会县妇女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的队伍,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后勤和宣传工作。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并没有枪械、服装等武器,还不是武装队伍。”1931年5月,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见到布告后纷纷报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运梅。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王运梅回忆说:“当时家里很穷没饭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书读或参加红军,我也想这样,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娘子军。”顺利入伍后,部队给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还都剪了短头发,周围人都称她们为“红军哥”。“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报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筛选出了一百名左右的报名者,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穷苦农村家庭。”中共琼崖特委将“赤色娘子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阿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把拐杖当作步枪,敬礼、拿枪、托枪立正,一套动作下来看上去仍然十分标准。”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生下的小孩在行进途中不幸去世 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剿,女子特务连在撤退途中遭遇如何?这在电影中并未详细展现,王运

小学阶段所有古诗词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③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④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 一带。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和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 以叫天门山。 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 国,所以叫楚江。

20字毛笔书法作品

20字毛笔书法作品 20字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20字毛笔书法作品1 20字毛笔书法作品2 20字毛笔书法作品3 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一、起笔 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 1、起笔的角度 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 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变化太丰富,不能一一列举,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2.起笔的藏露 《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

露锋 藏锋 3.起笔的轻重 《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轻起笔 重起笔 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 《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 如“志”的第一笔横画以及“俯”的第一笔撇画。 二、收笔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 1、顿收 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 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

盘点世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秘事件

盘点世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秘事件 盘点世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秘事件 一、澳洲圣母像显神迹流泪 一尊在泰国购买的圣母像竟流眼泪,数以百计的信众涌往拜圣像。虔诚天主教徒帕蒂鲍威尔8年前以150澳元在曼谷一家宗教商店购买了这尊圣母马利亚像,最近她发现神像的眼睛流出散发玫瑰香味的油类物质。 鲍威尔说第一次发现圣像哭泣是2002年3月19日,但当时她不肯定这是否一个只有她本人才能见到的神迹,直至神像在复活节再次流泪。连当地教区神父在内的无数目击者面前。 -天天诡事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7642852.html,-最诡异网站- 圣母像流泪 复活节以来,数以百计的人已经到过鲍威尔的家朝圣。鲍威尔在家里设置了一个圣坛,供奉这尊圣母像。后来更作出了科学检查,发现不是骗局,而流出的哭水不断,更有重病人仕摸过圣母像离奇痊愈。 二、耶路撒冷哭墙“流泪”揭未世先兆? 以色列圣城耶路撒冷在2002年7月出现极之不寻常异象,著名哭墙的一块石块竟流出泪水般的水渍。犹太教士称,一些朝圣者发现哭墙的石块流出水滴。哭墙流出的水滴至今已浸湿了1 0厘米乘40厘米面积的城墙。 耶路撒冷哭墙流泪 那些水滴是由哭墙男士朝圣区右边中间的一块石块流出,其位置接近女士朝圣区的分界线。哭墙流出水滴一直持续了,圣殿山的管理官员已知此事,那些水滴可能由管理官员装设的一条喉管流出。但有专家指若是正常滴水,不会不被蒸发,而且亦不扩散,实在是谜。 一些犹太教的神秘教派更指,在他们的典籍中预言,若哭墙流泪的话,是世界未日的先兆。考古专家一个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指“这不像是水迹﹐看来是植物的分泌物”。 但当中没有解释为何其它一样有植物的石墙没有水迹,也不知道水迹不蒸发保持长方形之原因等等,专家都无答案。

史上最全小学初中必考古诗大全共60页

一年级(上) 《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部编版一年级(下)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部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登鹳雀楼》(必背★)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1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2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3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4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中国书法的变革已经到来 近几百年来,书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临帖还都是欧、颜、柳、赵,评价的标准还是“笔笔有来历”,连书写的内容也还是唐诗宋词。书法的目的、性质、形态、评价等等都沿袭过去,一陈不变。书法从头到尾、从内而外,完完全全是过去的书法。这也造成了当前书法水平楷书不如唐,行草不及明清,隶篆赶不上秦汉的尴尬局面。那么,为什么近几百年来,书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 一是由于文字一直以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以文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便成了少数人的闲情逸致,所以,缺少群众基础就是缺少书法发展的动力。 二是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文字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是齐头并进的,所以,书法艺术在文字书写规则之间徘徊,书法更多的表现为文字笔画的规范性,局限于笔画的书写上,没有脱胎

成为蕴含情感审美的文字线条艺术。 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几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常用汉字都能识会写,而且,在我们周围,高中生、大学生比比皆是。同时,中国汉字发展至今也基本完善。今天,书法的发展已是万事俱备、水到渠成。但是,在墨守成规的书法艺术领域,即使有觉知者对书法的发展呼唤呐喊,也奈何不了这种思想的痼疾。虽然出现过类似现代书法的探索,并热闹了一阵子,但它只是一种不同视觉的尝试,而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承继。也曾出现过类似“广西现象”书法创新,但它启发大家的仅仅是包装意识,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刻骨铭心的沉淀。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不禁要问:书法还要不要发展,书法还能不能发展,书法怎样发展? 其实,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要发展,发展是无止境的,书法也不例外。书法发展只是迟早的事。书法的发展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然而,我们面对似乎是山穷水尽的书法,如何披荆斩棘开劈出一条既有群众基础,又能表现书法真谛的发展道路? 从书法历史纵向角度来探究,从艺术的横向来比照,从审美的艺术性来分析,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大众基础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老百姓看不懂书法,不是书法高雅不俗,而是书法艺术长期病垢的表现。书法艺术一定要让群众化较少的时间就能初步看懂书法,而且越看越想看,越看越要看。其次,中国汉字是世界上特有的具有形象意义的文字,这是我们伟大、悠久、丰富、灿烂的国宝,书法艺术应该运用、提炼、深化、表现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年少守寡却垂帘听政几十年

前一阵热映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 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 有其人呢? 在史书上的记载,拓跋浚的原型叫拓跋濬,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 李未央的原型是拓跋濬的皇后——史书中只记载了她姓冯,而没有名字。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拓跋氏自称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 国时的魏国,故以此名国号。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他的皇孙、太武帝拓跋焘(《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皇爷爷)率领魏军经过近20年征战,终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政 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历史上的李未央原型冯氏是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她的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之后拓跋氏攻打北燕,冯氏家族受降归顺于北魏。之后冯氏就进了宫做了婢女,就是这个时 候她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的乳母常氏。常氏也是官宦之后, 也是因罪充公为奴,同样的经历,让她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心中自然充满怜爱之情。所以,9岁的冯氏就与11岁的皇长孙拓跋濬有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

拓跋濬(440年—465年),就是《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原型。拓跋濬年少时聪明敏达,宅心 仁厚,深受皇爷爷拓跋焘的喜爱。拓跋濬12岁这一年,公元452年三月,宫中发生了一场变故。太监中常侍宗爱谋杀拓跋焘,东平王拓跋翰也被他秘密处死。尔后,宗爱立南安王拓跋 余为帝(也就是《锦绣未央》中吴建豪扮演的角色),同年十月,拓跋余又被宗爱派人杀死。 因为宗爱残暴无度,连着杀害了两位皇帝,于是众人就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拓跋 濬在12岁的时候,就即位当了皇帝。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位皇帝。当了皇帝,拓跋濬自然也忘不了青梅竹马的冯氏。他把冯氏选为自己第一个妃子。 之后冯氏被册封为皇后,做了皇后的冯氏,本来就性情温和,便担当起太子的养育之责,将 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 公元465年,25岁的拓跋濬在做了13年皇帝后因病去世,冯后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 拓跋濬去世后,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操纵政权,垂帘听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文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