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知识要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七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苏伊

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冷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大洋的边缘是海,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4.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⑴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⑵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⑶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

伏不大,边缘陡峻;⑷丘陵:海拔较低,地表起伏不大,坡度和缓;⑸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海底地形: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二、主要气候类型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

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

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

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

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

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

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

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

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

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

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

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

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

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

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

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

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

叶混交林。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

欧为典型。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

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

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

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

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

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

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

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

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

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

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

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二.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人口:

1人口分布:人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未

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则很稀少。

2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就会产生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类的

需要;而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所以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

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迁移:从整个世界来看,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使世界上人口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重太大,将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2.世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

黑色人种。

⑴白色人种: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⑵黄色人种: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⑶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世界的宗教: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

三.世界的区域划分

1.世界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居第三位。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2.国界和领土:国界是指本国与领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分。目前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只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四.世界重要的海峡

1.马六甲海峡: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

系通道。

2.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3.土尔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4.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6.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

7.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

8.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9.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国家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1、概况

位置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有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五个国家

地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往东流入太平洋。形东部沿海的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因为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气

洋,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候

形成夏季风;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在东亚季风区内,根据气温、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两种气候区

东亚五国共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居民中居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就民族而论,中国是汉族人口居民多数的多民族国家,蒙古居民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居民主要是朝鲜族,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经济东部沿海一带气候湿润,平原较广,耕地多,人口稠密,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工农业、

交通、科技和对外贸易发达。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因

草原广布而使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之中

2、日本

(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组成

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

地形原是日本最大平原;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神户和横滨是我国著名的海港;境内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气候属季风气候,但海洋性特征较为明显,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森林覆盖率为65%河流河流短小,但流经山地水力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经济特点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属"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

工业分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布及原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工业区。因本国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便因利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优良港口地区

农业生

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农业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

-4-

文化特点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以兼有东西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东南亚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位置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位置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自古就是东西方各国人民相互往来的要道,尤其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欧洲、亚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业、东亚各港航线多经过这里

(2)自然环境地

地形气候

中南半岛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的形势。这些河流在下游冲积成肥沃的平

原。这些平原成为东南亚发达的农区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

季和雨季,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

获。菲律宾群岛北部也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群岛上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来较少。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候,终年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对农业生群产十分有利。马来半岛南部也属热带雨林

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有"火山

岛气候

国"之称

2、居民和经济

(1)居民

人口分布

信仰华侨

4 亿多主要居住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

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

岛个大岛的沿海平原上

黄色

人种

中南半岛居民大多信奉

佛教,马来群岛居民大多

信奉伊斯兰教

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

中的地区,总数在1600

万人以上

这里盛产稻米和热带经济作物,即,稻米,橡胶、油棕、金鸡纳、蕉麻、椰子、锡矿、石油等。

3、新加坡

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南面、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

人口和居民人口约260万,居民中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

-5-

面积小,资源缺乏,但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积极发展金融、贸易经济特和海、空航运,使新加坡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贸易港,并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点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同时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第三节南亚和印度

1、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特点

北部山地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屏立,南坡的地势逐级下降,成为崎岖而狭长的山地

中部平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平原,西起阿拉伯海岸,向东延伸到孟加拉湾。平原面积原广大

南部高原大部分被德干原所占据,其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2、两大河流以及特点

印度源出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河溉水源

恒河自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向东南,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3、热带季风气候和农业

气候类型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西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

一年分为雨、旱两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大行东点北季风,为旱季

对农业有的年份西南和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中,容易造成旱灾;生产的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造成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4、印度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江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印度的居民和宗教

人口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每年增

加的人口,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人种大部分属白色人种

宗教是佛教的发源地,现在大多数人居民信仰印度教(2)自然条件和农产品的分布

-6-

作物分布地区自然条件

水稻东北和半岛东西侧沿海地区降水充足

小麦恒河平原水源充足,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气温、降水适宜,土壤为火山岩风化而成的黑土区

黄麻恒河三角洲气候温湿,水源充足

茶叶布拉马普特河两岸气候温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3)资源条件与工业生产

地区资源条件工业中心

德干高原东煤、铁、锰等矿和加尔各答是印度钢铁、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北部黄麻人口最多的城市

西部沿海棉花、石油等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第四节中亚

中亚位于亚洲大陆中部,西起里海,东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毗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包括哈萨克斯坦,乌斯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乌斯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中亚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

位置处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湖境内河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湖泊,也是世界最大内

流湖的

里海;中部有咸海。主要内流河有锡尔河、阿姆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棉毛纺织

经济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工业都比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第五节西亚

西亚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西亚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水资源紧缺是该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西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发挥市场价格等措施,

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西亚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以及亚、欧、非之间,所以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最大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而且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其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石油运输以海运和管道为主。

第六节非洲和埃及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

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这里的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乞力马加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

非洲的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向北经过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四海附近,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

非洲的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的最大的湖泊。

东非高原是最大的河流辐散中心,尼罗河、刚果河、赞比亚河都发源于此。

非洲的矿产资源:非洲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和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非洲南部的黄金和金刚石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南非的黄金和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矿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

南非共和国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现代化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非洲地区90%以上都是黑人,所以有“黑非洲”之称。

4、埃及

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

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为沙漠地区提供灌溉水源,创造了埃及的古代文明

苏伊士运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使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河

8000-10000千米

经济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所产长绒棉闻名世界。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其他工业部

门进一步发展

人口和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

主要城市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重要海港

第七节欧洲西部和德国

一.欧洲西部

1.海湾、半岛和岛屿

海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湾缘海有北面的北海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英吉利海峡沟通北海与大

-8-

半岛被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三大半岛

岛屿不列颠群岛和冰岛

2.平原和山地为主的地形

主要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莱茵河以东部分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部分叫西平原欧平原。平原地形呈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

主要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地山脉。位于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是本区的最高峰

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纬度

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

成因海陆

分布

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内陆深受海洋影响

地形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地区差异本区西欧平原,海洋性气候显著,往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气候逐渐显著。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河网密布,水量充沛

河流特点及成因本区多平原,降水量较多,河网较密,水量充沛,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

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

主要河流①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向东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

国际河流;②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向北注入北海,是一条航

运发达的河流

主要湖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芬兰素有"千湖之国"之称;阿尔卑斯山脉两侧也散泊布着一些湖泊,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5.居民

人口总数5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白色人种为主,是世界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

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5%。,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

6.经济

经济

地位

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3

对外

贸易

对外贸易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德国居第一位

-9-

地带工业密集地带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如地中海边的风景区和沙滩浴

场,北欧幽深的峡湾,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希腊雅典的巴台农神庙,意大利罗马的古斗

兽场和水城威尼斯,巴黎的铁塔等

7.德国

位置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

人口7900万,是欧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以德意志人为主,大多信仰基督教

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①北部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

与农壤较贫瘠,农业经营是比较粗放的畜牧业和种植业;②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

业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河谷两侧山地为森林和高山牧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是现代化工业发达的国家,机械制工业

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原来大部分工业集中在莱茵---- 生产鲁尔区,埃森、村伊斯堡等是鲁尔区的工业中心,现在南部慕尼黑周围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

首都和主要城市首都柏林,位于德国东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位于莱茵河支流美茵河畔,为德国最大航空港、重要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

第八节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北亚

范围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

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

部分

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西起乌拉尔山

麓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北临北冰洋,南抵哈

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

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之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占亚洲人口的1.2%

国家位于波罗的海沿岩的立陶宛、拉脱维

亚、

爱沙尼亚;位于东欧平原的白俄罗斯、

尔多瓦、乌克兰和俄罗斯

俄罗斯

2.俄罗斯

位置地跨欧亚两洲,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

人口1.4亿,俄罗斯族占人口的81%

-10-

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高加索山和西地形伯利亚边境的山地;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亚山地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

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河、湖最长的内流河;在西伯利亚地区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都发源于南部山地,注入北冰洋;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自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矿产有库尔斯克的铁

资源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基础好,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民用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主要

工业分布在欧洲部分,有两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工业向东发展,建设了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

业区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主要农产有小麦、甜菜、马铃

薯、向

日葵、亚麻等,谷物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

运输以铁路为主,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原有放射状的稠密的铁路网;东部的西伯利

交通和城市亚有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内河航运时间短,伏尔加河运输量较大,海洋航运因海洋封冻期很长而使航运量较小。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活斯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不冻港);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伊尔库茨克位于贝加尔湖畔,有铁路从这里通往蒙古和中国

第九节北美

1.概况

位置

和范位于美洲北部,包括加拿大和美国两国以及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可明显分为三大区:①西部高山区:由落基山等几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组成,居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山脉之间分布着宽广的盆地和高原;②东部高原、山地区:地形在加拿大境内的有拉布拉多高原,在美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这些高原、山地,海拔较低;③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南部为密西西比平原,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北部,向南纵贯东南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最长的河

河、湖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在中部大平原的美、加两国交界处,分布着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五个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美洲大陆的地中海"之称,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大,夏季雨水稍多

由于开发晚,居民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居民

白人占80%以上,还有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当地原来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2.美国

-11-

领土

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共50个州和一个特

组成区

①本土所跨纬度,都在温带;②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自然

便利;③平原面积广大,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条件航运和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⑤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人口为2.5亿人,其中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居民

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100万,旧金山、洛杉矶是华人最多的聚居区。近几十年来,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大量农产品输往国外,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地区生产专门化,形成几个农业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

现代化程度很高,是世界上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工业可分为三大地区。①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最早发展的地区。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有大量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工业平原肥活。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主要工业城市有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首都华盛顿、中部工业和交通中心芝加哥等。②南部地区:是美国新兴的没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③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州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

第十节.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范围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两部分。①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②

和国

南部:南美洲。现有33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家智利是本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

主要岛屿和运河西印度群岛由1200多个岛屿组成,散布在加勒比海上。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国。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大陆南端相望。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

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绵长、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属美洲科迪勒

地形拉山系南段。南美洲大陆东部,高原和平原相向排列,其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气候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气候湿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比较广阔;干旱地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

①矿产资源: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等,

自然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②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③渔业资源:资源秘鲁附近是世界著名的渔场。④动植物资源:红木、乌木是珍贵木材。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等是独特的动物

2.居民和经济

-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 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文物古迹,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地域性(3)变化性(4)观赏性⑸定向性⑹永续性和易损性⑺非凡性 ⑻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分为:①地文景观类②气象气候类③水域风光类④生物景观类⑤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分为:①古迹和古建筑类②现代建筑成就类③休闲求知健身类④购物类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15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把后两项填在图上: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016年考试大纲) 1.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016年考试大纲)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2020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

2020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说到高一地理必修一,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整理

亚洲 注释:第一节.亚洲 一.位置、范围: 1.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东北侧。 2. 80°N~10°S 170°W~60°E 最北侧:切柳斯金角,北地群岛最南侧:东帝汶 最东侧:白令海峡最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3.亚欧两洲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 其海峡、地中海、爱琴海亚非界限:苏伊士运河、红海、曼的海峡、 亚丁湾亚洲大洋洲界限:帝汶岛、澳大利亚之间的海面亚美界限: 白令海峡 4.东亚:蒙古--- 中国--- 朝鲜--- 日本--- 韩国--- 东南亚:越南--- 老挝--- 缅甸---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文莱--- 柬埔寨--- 南亚:印度--- 孟加拉---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斯里兰卡--- 克什米尔(地区) 西亚: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叙利亚---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卡塔尔---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中亚: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北亚:俄罗斯等) 5.地跨亚洲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 疆地跨亚洲非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6.面积:4400万km2占亚欧大陆80% 二.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1.半岛、岛屿: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库页岛、日本岛、朝 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2.边缘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黑海 3.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

旅游地理(知识梳理)

[要点梳理及重点探究] 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二、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业——媒介。 旅游者

一.旅游活动设计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A.精选观赏点位 (1)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2)角度: (3)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事例:寺庙与塔 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E.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F 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旅游业 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

2、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A、消极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②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③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④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②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③造成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④对旅游地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和破坏 B、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2)旅游推动了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 C、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法律法规建设 工程管理措施 旅游项目评价 旅游环保教育 旅游资源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9、太阳的外部结构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月相(29.32日)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日本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二、日本(oneP82、twoP104)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我国东面的岛国,东临太平洋, 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北滨鄂霍次克海。 经纬度注意:135°E和140°E35°N和40°N穿过(2)范围:其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地形:①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才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其最高峰 ②日本太平岩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③日本多火山、地震,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 和“地震国”,富士山便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5)资源:日本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 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铁矿石: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木材: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 2、经济特征 (1)工业(加工贸易型经济) 原因: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家用电器、电子、造船、汽车、机械、 化学、钢铁、纺织、电力 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 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 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农业 ①海洋渔业发达:最大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 居世界首位。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②种植业单产高: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 机械,发展水利。实行集约化生产,科技 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蔬菜、畜产为日本农业三大部门。 3、主要城市和贸易 ①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②筑波为新兴的科学城。 ③京都和奈良为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④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 (2)服饰:和服与“洋”服并存 (3)建筑:和屋与“洋”房并存 5、发达的交通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 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 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 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 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 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 万人口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 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 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 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 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 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 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 结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016年考试大纲) 1.旅游资源的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带动作用。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016年考试大纲)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风景名胜区 (1)位置:风景区位于我国省南部。 (2)景观特征: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自然景观的成因: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的地质地貌景观。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你都知道中国地理的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民工潮。

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二)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课程内容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 第二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空间竞争 第四章旅游交通 第五章旅游的区域影响 第六章主题公园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第一节旅游地理学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1、闲暇(leisure):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recreation):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 3、旅游(tourism):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 旅游:人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三、旅游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四、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旅游学: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属于旅游系统 第二节旅游者 一、旅游者 1、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a,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