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条件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礼仪与道德两者的关系过渡到什么是道德?

讲授新课

案例探究

案例1:阅读教材34页案例回答问题

结合良心油条哥叫响全国的事例,说明人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

案例2:“丁丁现象”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案例3:阅读教材36页四幅漫画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案例4:阅读教材38页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进社会和谐

课堂演练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归纳: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什么是道德?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1)有利于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布置作业: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经济与伦理的困惑日益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从1986年开始,伦理学界就有不少同志对此进行了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相背离的论点,立即就有一些同志进行反驳,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一场广泛持久的讨论在伦理学界全面展开。许多理论工作者都发表了论文,陈述自己的意见。经济发展究竟是推动道德进步,还是阻碍道德进步?评价道德进步的尺度是什么?成为讨论中的两大主要议题: 一、关于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一)经济与伦理自然协调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尽管看到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和经济活动受着不同原则的支配,并分析了经济行为动机的自利性,但他并没有把这种追逐个人利欲的行为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他不仅承认出于同情、仁爱动机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而且也认为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也同样具有道德价值。他在《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简称法律学)中,不仅重申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认为商业的本质中有道德的基础,会对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起促进作用。 第一,商业社会打破了陈旧的传统道德标准。在过去的基督教的道德习俗中,一味地提倡“爱人如己”,要求人们具有同情、仁爱、献身的品质和精神,光把给人无酬地服务或把东西白送给别人的行为才视为是道德的和高尚的,一旦有偿服务或把东西与人交换,往往就视为是不道德的,并受到鄙视。斯密认为,这种道德评价不适合商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因为在商业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大部分是通过交换和买卖取得的,不可能无偿赠送,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求助于他人的仁慈,必须依靠互利互惠的原则。所以,商业社会的道德观念不同于基督教的绝对排斥利益的传统道德观念,它不仅认为社会领域的无私奉献的利他行为是道德的,而且也认为经济领域的为己不损人的行为也同样是道德的。 第二,商业活动培植了人们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交换作为分工、技艺和贸易的结果,不仅使人们的不同资质才能交相为用,增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而且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助协作,有利于人们的团结和友谊;交换的实现,使人们的劳动得到了报酬,就会鼓励人们勤勉,精神勃勃的工作,避免闲荡、偷懒、耍猾的恶习;通过契约完成的商品交换,就会使交易双方养成诚实无欺、守时信用的习惯,以致斯密感叹到“在野蛮民族之内,诚实是极其希罕的美德,推广诚实和遵守时间的道德乃是商业”。斯密还认为,在交易的活动中,双方为获取自己的利益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不是庸俗不堪的东西,恰是商品交换的正常现象。也正是经济人的自利动机和赚钱欲望,驱使他们注重经济效益,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并形成了勤奋节俭、改革创新的品质。 第三,商业交往造就了自由、平等、和平的社会。在斯密看来,商业是自由、平等与和平的发祥地,因为商业交换和契约是人们在平等基础上自愿缔结的结果,它排斥外在的强制和特权,人们拥有平等的地位和交换的自由;人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则使人们之间及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这种共同的利益就会使人们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而商业贸易又使每个地方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改掉不良的陋习。 亚当·斯密不仅论证了商业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且认为商业蕴含了互助友爱、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等美德。尽管斯密所说的这些美德都是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理想道德,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中常常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甚或有背道而驰的现象,也不排除斯密作为忠诚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资本主义文明的腐败方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德性、幸福与社会和谐

德性、幸福与社会和谐 以下是关于德性、幸福与社会和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与陈根法教授谈德性的价值 近日,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德性、幸福与社会和谐——陈根法教授《德性论》、《人生哲学》学术论坛”,与会者对复旦大学教授陈根法长期以来在德性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德性伦理、人生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展开了讨论。本文是作者与陈根法教授围绕“德性伦理”展开的对话。 德性源于“什么是幸福美满的人生”的追问 周: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道德现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一些人看来,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婚姻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企业道德、行政道德、环境道德等近年来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有理由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前景抱以乐观态度。但是,另一些人却为现代社会的道德现状痛心疾首, ·

认为我们处于一个道德缺失、世风败坏的危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讲道德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规范,而遵循规范则是为了维护或实现自己的某种功利目标。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有现实的根据,分歧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可能是对“道德”一词本身的不同理解。您对此是如何看的? 陈:的确,从人们对道德现状的两种不同看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道德”,一种是现代道德,另一种是传统道德。现代道德只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利害冲突的场合以及对规则的信守。在这里,道德的实质和基础是规则,道德的价值只在于它的功用。所以,看到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道德规则,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遵循这些规则,很多人就认为这是一种道德进步了。而另一些人之所以并不如此乐观,是因为他们感到,讲道德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道德不应当仅仅涉及外在的规则以及对这些规则的信守。这就是一种对道德的传统理解。道德实质上就是追寻美满人生的一连串不间断的活动,是塑造人格、升华人性、提升生活品格和人生境界。 周:从传统到现代,道德的基础和实质就曾有一个从“德性”到“规则”的转变过程,而且这种转变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著名道德哲学家麦金太尔出版了《德性之后》一书。“德性之后”意味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遗落了传 ·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课道德就是人生发展、社会与谐的重要条件学习目的与要求: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与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就是人生的必修课。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就是人生的必修课 4、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5、高尚道德推进社会与谐 教学难点: 1、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与谐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并用。 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俗等来维系。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就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尊严与荣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与谐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 要求我们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与公共场所,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讲诚实、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要求我们与她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要求我们保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要求我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在为人民服务中,包含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二)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注重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 迫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摆到重要位置,努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为民、富民、惠民、安民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民意为先,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作风 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谋划工作的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年初研究 全年工作之时,首先进行民意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 此基础上提出思路和措施。同时,通过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等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 行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把解决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是我们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从群众的所想、所急、所 需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通 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并把它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组织党员干 部定期到基层特别是到贫困农村和困难企业调查研究、蹲点挂职;实行工作联系点制度, 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都负责联系一个社区、村庄或企业;推行信访代理制,建立 领导公开接访、网上信访等制度,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人民群众是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济南市委、市政 府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推行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在政府 网站设立“市长专页”、“市长信箱”、“群众之声”网页,在市属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政务监督热线”栏目,在全市范围开展“泉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讨论,广 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民生为重,认真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就业、教育、社会 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 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实施有利于就业的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创业项目扶持等措施,改善就业创业环境;以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为重点,着力

和谐促发展(和谐社会演讲)

和谐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促发展.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有这样一则寓言:雨过天晴,一株牵牛花,攀附着壮健的松树旺盛地生长起来,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牵牛花看到自己美丽的颜色,就整天夸耀自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娇艳,最高贵的名花.有一天,松树实在无法忍受,就对牵牛花说:"朋友,请不要炫耀了,看看你是依靠什么才长大的吧!你既不能独立生活,又经不起风吹雨打,即使衣服穿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住你的软弱." 我想,如果说烟草行业是一株"牵牛花"的话,那么,国家烟草政策和专卖制度就是一棵"大松树",烟草行业这株"牵牛花"再漂亮,也离不开这棵"大松树"的扶持.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近年来反复强调:"烟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以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更不能以烟谋私,非法牟取个人利益.","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不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迟早会导致社会的谴责,群众的不满和消费者的抛弃!在烟草行业走向联合重组的大势下,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一点成绩和利益,更不能像牵牛花那样,认为成绩是自己的,而应该顺应潮流,集中力量,依靠国家专卖这棵大松树,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国家,离开社会,离开广大消费者,任何行业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只有融入到社会这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之中才能生生不息,繁衍壮大.对烟草行业来说,其生存,发展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靠国家,依靠社会,依靠广大消费者.如果说国家利益,消费者的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4、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5、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教学难点:

1、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并用。 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等来维系。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尊严和荣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场所,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讲诚实、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活作风,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在为人民服务中,包含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如何诚信经营并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经营和谐社会 08年,是中国精彩的一年,无可伦比的奥运会带给中国无限欢乐,但08年的中国也祸不单行,大家还沉浸在512地震死去的人们的悲痛中,尤其是整座学校垮塌而失去生命的成千上万可爱的学生们,人们还没有忘记之前的菌甲素案致人死亡事件,以及之前轰动全国的奶粉致婴幼儿大头娃娃事件,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事件尚未平息之际,三鹿奶粉事件又惊现出来了。 三鹿奶粉被测出含大量三聚氰胺,就为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所谓“质量”以及企业个人的利益。可他们却不曾想过,这一切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多大。“三鹿”乃是中国最大的奶粉品牌之一,亦是广大国人最信赖的奶产品,于是广大家长都购买这三鹿奶粉。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30多万婴幼儿不同程度患上结石病,还有少数因此夭亡。三鹿集团称,三鹿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是由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表示,生产的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并不是在生产环节发生。由于目前对三聚氰胺的监测没有标准,因此三鹿集团也没有监测。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原奶因为被大量抢购导致价格上涨,这使得许多厂商放松对原奶质量的把控,同时也给这些少数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是三鹿集团问题,是奶农问题,还是监管部门问题?这,并不确切,还有待查实。 我国近几年奶粉增长较平稳,因为经济水平提升以及家长对子女投入加大,使得婴幼儿等配方奶粉增长较快。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然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不法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在奶粉这事至关重要环节上添加三聚氰胺。不法经营者因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当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一些不和谐因素。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诸多现实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这方面,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尤其应当以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正确地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从消极方面影响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相反,如果笼统地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词语和其实对之不甚了了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等等,在大众传媒上作声调高亢的空泛议论,则是颇为不妥的,是

对社会情绪的一种误导。再如对与此有联系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评价。十*大提出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社会各个新阶层在 内的“****建设者”的概念,但目前在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写作者”那里,已几乎不提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简单化的两分法来概括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状况,所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并将二者对立起来,甚至以此作为对人划线的善恶标准。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在于:真实而不是歪曲地反映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起相反作用的,究竟是哪一种看法?是关于****建设者的分析判断,还是那种简单化的两极对立的看法?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很难,进入必须对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真正进行攻坚的阶段以后,中国的改革尤其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很难,当要素市场上积累、集中了几乎一切深层次体制障碍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尤其难。当前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都与这种困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和市场化,进而怀疑、否定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的那些议论会再次多起来,有些来自境内,有的来自境外,同声相应。随之而来的,是在意识形态上会再次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双管齐下,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外部约束。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群众参与中养成。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它取决于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中国国民,应积极主动践行文明主导先行精神,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公民。自觉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道德观念新发展新需求紧密融合,逐步改变自己与现代文明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崇尚文明、道德、礼貌、卫生、秩序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宣传教育中促进。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强化国民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座谈、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开展、典型树立等方式深化国民文明素质培养理念。紧紧抓住影响

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 姓名:王慧敏学号:20072336008 摘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促进社会和谐

6.2 促进社会和谐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 2.贫困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 ) 3.过激行为是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 ) 4.我们遇到矛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理智来化解矛盾。( ) 5.“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 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体现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极其向往的是( ) ①孔子的“和为贵”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墨子的“兼相爱”④庄 子的“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经济与牺牲环境之间的矛盾 B.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 3.下列问题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我国还有4()()O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解决②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突 出③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④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②增强解决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 ③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④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B.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C.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矛盾 D.社会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6.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同等富裕②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③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历史证明,宣传思想战线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任,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坚持创新,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便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发展方向。可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11(12))-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11(12))- 醴陵陶瓷花炮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一年级汽车修理专业 科目内容第三类道德课课时教案模板是生活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新知识和技能课时的过程和方法从道德知识(特征和分类)到道德规范(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1。特殊的社会伦理、职业伦理、理解人类道德的要点和分类)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从共性到个性:中国认同基本道德准则,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并认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2.美国家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基本道德标准是道德和社会道德教学总目标的普遍道德要求。家庭美的主要内容是理解道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个人道德对一定的收养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特定群体提出的道德要求。自觉满足公民的需求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在学习各种道德准则时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习体现了知识、信念和实践的学习路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信念-道德行为(1)公民基本道德的教学重点(2)社会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难点(3)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人生必修课(4)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探讨,阅读分析,案例分析,小组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教具和课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自身的一些经历都与德育的有效性有关,如多元价值观对社会学习状况分析的影响以及学生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整合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达到德育课的

学习目的教与学课程结束后(内容不能少于150字),提出了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建议[创设环境激发兴趣],让教师开展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研究问题从“丁丁现在结合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①:每个人的形象”扩展到思想现实。学生列出以下哪些标准?然而,争论的问题是:经过准确地判断、分类和归纳,争论的问题①:说到爱国主义就是歌唱更高的生活现象,这概括为五大主题。这与我无关。我只想把它做好。提问:(幻灯片)工作辩论话题2:太多的礼仪话题2: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守法的,礼貌诚实的,现代人想要自由,公民应该诚实、团结、友好、随意。勤奋、节俭、自强和专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贡献是什么?一些?辩论主题3:我自己做事情,我是否团结并不重要。这是我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必须依赖的。自我完善是没有用的。辩论问题4:多劳多得,问公民应该遵守的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吃的能力,奉献的观念已经通过了道德规范学生讨论的基本要求,列表最后,它是什么?3.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的教师和案例中的学生共同总结了社会公德,并总结出以下五条 2:谢和罗颖珍 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助人为乐、爱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 查询公物、保护环境、团结问题1:谢遵纪守法。 延信和罗颖珍体现了什么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体现的家庭伦理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社会公德。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自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孟子曾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

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只有这样,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这一中国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我国必将长治久安!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均见《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277页)。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误是,过多强调它们在管理、统治上的意义,实际上主要反映的是掌握和运用权力者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主流法意识,应该调整立场,站在权利主体和权力主体中间,以根据宪法实现权利-权力平衡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并保证公权力的运作。就自然属性而言,权力的物质载体是公共机关,权利的物质化的载体则是相对于公共机关的私人,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公民等社会个体。以此,权力和掌握权力者,权利和享有权利者,虽然是构成对立统一的政治社会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按照属性而言,前者天然处于强势,后者天然处于劣势。所以,法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对“四个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 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缩小,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阶级成员将逐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我国农民队伍迅速分化,他们中有的成为农民工,有的成为智力型职业者,有的则成为集体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要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当前特别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从国际经验看,最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中间社会阶层占多数的社会。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标准,我国家庭财产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以每年1%的比重增长,呈加速成长态势。1999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为15%,2003年达到19%,预计到2020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望达到40%。二是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作用。公民社会是指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民间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等。公民社会的健全和完善,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目前,我国民间组织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各种社会团体14.2万多家(含基金会900多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4万多家。这些民间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广泛的积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团体的发育还很不健全,法制还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 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共同理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 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