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师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研习全词,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结合注释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板书)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3、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4、“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5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6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

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哪些动作呢?(板书:看、拍、会、登)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7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正如岳飞所写《小重山》里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板书)。

(二)分析词的下片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作者写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用意呢?

心志的表白并没有使自己摆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增添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②“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

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

八、小结全词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九、板书设计:

上片: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看、拍、会、登借景抒情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

利运用典故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 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 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 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王笑语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学生理解有问题,多数学生能够感觉到与初中现代文阅读有明显区别,难度加大,且需要理解和概括提取信息的地方较多。而且在文本类文章的考核中,学生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能力欠缺。学生在这一板块中得分少。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我们的学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诗歌主题。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多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依然能力欠缺。 7 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潦草书写。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二考试后的思考 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从9班和10班学生成绩看,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次月考,从中找到差距,从而制定学习目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认真对待这次月考。作文及主观题大片空白,能看出来是没有思考或是胡乱写了一通就敷衍了这次考试。从监考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待考试的态度。所以端正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现在比多讲几道试题也许重要的多。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试卷分析 2014年7月18日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我们的学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诗意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很多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学生理解基本到位,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能力欠缺。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依然能力欠缺。 7 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潦草书写。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三高分学生及普通学生情况分析 语文最高分109分,她总分级部较好,语文保持就很不错了,。前5名语文成绩可以,希望能保持,这次语文试卷题目不很难,但学生成绩并不理想,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他们认为,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四考试后的思考 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HB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 本套测试主要考查了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内容。试卷内容完整,难度属于中等水平,但也有些题目本校学生做的十分困难,尤其是时间上有些紧迫。整体来看,题目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本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格率在69%左右。 二、试卷分析及学生情况: 1.选择题 选择题属客观性题目,整个测试情况如下表: 题号答 案 正答 率% 答A人数 占的比% 答B的人数 占的比% 答C的人数 占的比% 答D的人数 占的比% 1 B 34.1 1.4 1.9 62. 2 34.1 2 B 51.1 7. 3 21. 4 51.1 19.5 3 C 70.0 3.2 24.1 70.0 2.2 4 D 83. 5 5.1 4. 6 5.9 83.5 5 D 53.2 6.5 22.7 16.8 53.2 6 C 74.9 8.6 7.8 74.9 8.1 15 B 27.6 54.6 27.6 8.9 7.3 16 A 71.1 71.1 9.2 8.9 10.3

17 D 32.2 18.9 34.3 13.2 32.2 上表可以看出各题的考查中,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并且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的,所以这六道题目的得分率比较高。15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但正确率只有54.2%,有20%的学生选择了A,说明对“拍手称快”这一词语不理解;16题是语病题,这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平时练习的重点,但正确率只有36.1%,说明学生对于语文语法还是没有掌握;17题考查的是上下文衔接、语意连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选A的只有67.4%,明显是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这一部分的客观题,充分暴露出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平时练习的也出错,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强化。 2.古代诗文阅读 本次期末考试的古代诗文阅读题目,整体上难度不大,但学生也有失分情况。 首先,文言文阅读题目是截取必修二中的课文《鸿门宴》中的原文,是学生学习过并应该掌握的。从两道翻译题的答题情况来看,第一题明显比第二题答的好,但都是大意能写出来,个别词语像“因”、“举”、“不胜”有50%的学生没有能翻译出来,还有“因击沛公于坐”这一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能准确的翻译出来。总体来看,翻译题目的平均得分在6分左右。 其次,古代诗歌阅读的这首词虽然没有注解,作者范成大学生也不太熟悉,但诗歌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可以理解。在第8小题答题中,很多学生都能答出来“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92673

高二年级6、7班语文试卷分析 任课教师: 本次月考语文试卷难易结合,会考题与高考题穿插搭配。有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五个大题。中文言文阅读4、5、6、7题和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题,其余题目为会考题。考试情况如下: 一、总体得分情况 6班 7班 二、每个板块题得分情况 三、各版块丢分分析 1、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题选自会考题,难度不大,但是无论在平时的学习中还

是考试时候都是学生难题。 2、古诗文阅读。这一题是高考题,难度较大,但是并不是无从下手,从考试情况来看比较不理想,很多同学抱着部分句子翻译不懂就丢弃的心态或者是瞎蒙的方法去做题。 3、默写题。这一题按照高考模式命题,两题2选1,有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审题,两题都做但是第一题比较难,第二题相对要容易些,按照改卷要求两题都做看第一题,所以比较可惜。 4、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一题是高考模拟题,内容较简单,属于人物传记类,多选题大部分同学能得4分,但是对文章内容分析及理解做得不好,知识点混淆,问表现手法答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甚至是说明顺序。 5、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属于会考水平,但是很多同学审题不认真,导致成语题做错,语言表达题五分得分的人占三分之一,审题不细心。 6、作文。作文是个多角度作文,但是好多同学依然没有把握好主题,内容假大空,更更有甚者抄阅读题。文体四不像。 四、下一步教学调整 1、重视积累,如诗歌、字音、成语、字形不能放松。 2、加强文言文阅读,重视文言实词积累,及虚词应用分析。克服畏难情绪。加强诗歌鉴赏能力训练。 3、语言表达题,见的比较少导致遇到题目的时候就茫然了,所以还是要多多训练。 3、写作训练要强化,多阅读好多作文,多借鉴好的文章的写法。 高一年级12班语文试卷分析 任课教师: 这次月考按会考标准出题,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与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积累与运用、写作。试题相对较为简单,尤其是诗歌鉴赏题,考的是必修3二三单元的内容,范围小难度也小。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的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新翰高中紫枫叶 高考语文卷包括三个部分:阅读、语言文字基础题和写作,各大题分值分别是70分、20分和60分。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高考题中的重要性。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写作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必然不在话下;能写好作文,阅读亦肯定不会差。故两者的学习可以齐头并进,同步提高。今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总体来说,除了“语言文字运用”稍有变化之外,其它题型和去年基本一致。 一、阅读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三种: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论述类阅读,三道选择题,9分。文本内容常是和传统文化、哲学、心理、社会现象等有关的较深奥论述文。所以要应对此类阅读,不但需要考生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的差别,还需要良好的文字概括能力与较强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2、文学类文本基本出自名家作品,一道选择题,两道分析题,15分。今年的文学类文本出自著名作家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文本不难看懂,但要真正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全面立体地分析赵一曼女士的形象,明白作者所使用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那么仅仅看懂就远远不够。考题需要考生从文本的每一细节中去体会人物的风采,认识英雄在当下的现实意义等等,需要考生较强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3、实用类文本与当下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题, 12分。引用《人民日报》、《自然》杂志和《参考消息》的文字,来展现中国科技的发展、经费投入及中国研究团队的贡献。除了要多关注当今时事,了解国事天下事,我们也需对文本的大段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提炼,最终组织文字答题。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月考工作反思) 语文备课组张玉桥 一、试卷命题的反思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方法,体现试卷的模块测试与阶段测试的特点。 2、难度适中,选择填空都比较容易,重在体现新课标要求,对有关知识与能力不作拓展与提升。 3、考常见题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养成关注课本、关注平时的好习惯。让那些认真学习、能按常规学习的同学感受到课本习题、课堂例题及平时练习的导向作用。以上三点我们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三、存在问题与教学反思 1、审题不到位,未能紧扣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比如第17题学生考虑“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未能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说明学生虽然学了向量,但没有牢固形成相关知识体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不能引起有益的“条件反射”,暴露出学生在平时的解题中没有真正掌握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思路、没有真正领会方法,平时可能是在应付作业,模仿解题,一知半解。部分学生甚至无从入手,此类问题还有第18题的求等较为普遍。 2、运算能力不够,对计算器产生依赖,在数学的规范表述,等价转化,逻辑推理上也存在不足,这一些都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倍加关注。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问题解决”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考虑怎样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加解决。应当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数学作业的三个功能: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察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引导学生在写作业前先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题目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 我的发言分四块: 一、本次月考情况分析: 这次语文试卷满分中150分,均分是94.71分,其中11班100.85分,12班是100.93分,1~10班均分为93.51分,其中最高均分是95.78分,最低均分是92.20分,10个班差值为3.58分,除两个实验班各班语文水平相差无几,势力均衡。取得如此成绩,都源于我们组同仁的不懈努力,虽然有四位老师刚刚参加工作,但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新颖,教学有活力,都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我们组员同在一个办公室,除了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外,有问题随时集体讨论,有争论就请教高二、高三的同行。 二、语文教与学现状 现在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更难,要让学生学习难,要让学生学语文更难,语文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语文学科也就成了尴尬的学科。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要长期积累,但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听、说、读、写的能力低,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记笔记,课后不做语文作业,仍抱着初中学习语文的态度,何况我们面临这届学生是二流学生甚至三流学生。 在此,恳请班主任要在班上宣传:…重视语文学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语文作业。 三、为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今措施如下: 1、继续加强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精讲精练,课上语文老师制造亮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2、继续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任课教师: 本次月考语文试卷难易结合,会考题与高考题穿插搭配。有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五个大题。中文言文阅读4、5、6、7题与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就是高考题,其余题目为会考题。考试情况如下: 一、总体得分情况 三、各版块丢分分析 1、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题选自会考题,难度不大,但就是无论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就是考试时候都就是学生难题。 2、古诗文阅读。这一题就是高考题,难度较大,但就是并不就是无从下手,从考试情况来瞧比较不理想,很多同学抱着部分句子翻译不懂就丢弃的心态或者就是瞎蒙的方法去做题。 3、默写题。这一题按照高考模式命题,两题2选1,有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审题,两题都做但就是第一题比较难,第二题相对要容易些,按照改卷要求两题都做瞧第一题,所以比较可惜。 4、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一题就是高考模拟题,内容较简单,属于人物传记类,多选题大部分同学能得4分,但就是对文章内容分析及理解做得不好,知识点混淆,问表现手法答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甚至就是说明顺序。 5、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属于会考水平,但就是很多同学审题不认真,导致成语题做错,语言表达题五分得分的人占三分之一,审题不细心。 6、作文。作文就是个多角度作文,但就是好多同学依然没有把握好主题,内容假大空,更更有甚者抄阅读题。文体四不像。 四、下一步教学调整 1、重视积累,如诗歌、字音、成语、字形不能放松。 2、加强文言文阅读,重视文言实词积累,及虚词应用分析。克服畏难情绪。加强诗歌鉴赏能力训练。 3、语言表达题,见的比较少导致遇到题目的时候就茫然了,所以还就是要多多训练。 3、写作训练要强化,多阅读好多作文,多借鉴好的文章的写法。

(完整)高中语文试卷分析(2)

高中第二次诊断考试 语文科试题分析报告及阅卷总结 一、试题总体特点 (一)一诊二诊两套试题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互为补充,从总体上体现了对高考考试内容和重点的考查。如语音考查,一诊考试重点在形声字中容易误读字的考查,本次考查的重点则是形近字中容易误读字的考查;文言文阅读一诊考试是对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考查,本次则是对传记作品的考查;诗词鉴赏一诊是对单首诗歌阅读的考查,本次则考查了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现代文阅读科技文阅读一诊考查的是社科类阅读,本次则考查了自然科学类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一诊考查了小说阅读,本次则考查了散文阅读。语言表达,一诊考查了观点阐发、标题拟写和课内语段仿写,本次考查的重点则在语言连贯、观点提取和读图表达。总的来说,两套试题体现了不同的考查重点,从整体上体现了语文高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试题在选材上注意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特点。语言运用的考查的选材注意体现时代性这是高考试题中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在本次试题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医疗改革”“谷歌事件”“三网融合”“低碳经济”“上海世博会”等新闻热点和焦点问题都出现在了试题之中,这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长度稳定,难易基本适中。 全卷字数在7000字左右,与近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的长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难度把握得较好,全卷21题中,80%以上的1题,分值3分;70—79%的3题,66分;60—69%的6题,26分;50—59%的4题,24分;40—49%的2题,12分;30—39%的2题,13分。20%—29%的2题,6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0.50—0.65之间的分值共50分,除区分度较小的作文外,占总分值的60%,多数试题的难度在0.55—0.60左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试题是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的。 二、各大题具体评价与分析 第一大题:命题材料的选材大多取材于教材和常见的易错词语,特别是语音、文字、成语运用体现了引导对平时教学应该重视教材和常见易错词语的导向,在成语的运用和病句辨识中特别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如“柏林电影节”“元宵晚会”“医疗改革”“三网融合”“谷歌事件”等最新时事都进入了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要注意时时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引导,这与当前高考语言基础考查的选材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大题:命题材料是一篇科技论文,是一篇关于“新能源问题”的讨论,是一篇典型的科技类文章。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特点的把握,文意的分析、信息的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大题:选文为《宋史》中的一篇人物传记,题目设计上体现了教材中典型文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实词的积累(“徒、折、目、亟”等都是教材中要求归纳的词语)和重点虚词(“而、若、也、因”均是考试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文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课内外的结合,这四个虚词加上一诊考试中出现过的四个虚词,占到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虚词的三分之二。文意的考查题较好的体现了对句意概括、文意的理解两个方面。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选取的语句典型,其中蕴涵了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多个考点。诗歌鉴赏题,选取了唐诗与宋诗的比较阅读,在考查点的分布上与一诊形成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整体;一诊侧重词语表达效果的考查和情感表达分析,二诊则侧重在写法与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名句名篇的默写题体现了诗文结合和高考记忆性背诵和理解性背诵相结合的两个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在背诵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的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结合高考题型的考试卷。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整份试题,从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四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成语、病句、语言表述、知识点覆盖率高。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映成辉,考题涉及理解、分析、运用三个层级的考测,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 但在试卷的命题上排版上不合理未结合高考答题卡设计,不利于学生适应,也不利于教师阅卷。 二、学情分析 这届高二学生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本届高二年级共有5个班两个重点

班,三个普通班,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为80分,所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说,这次考试的古诗词名篇名句是需要理解诗歌才得以完成。现代文阅读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嵩素之母”》,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但二十五分的的现代文只得十三分左右,原因在于对于12题审题不准。反而做小说的同学比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更高。 作文方面,写得比较好的是《致学》、《老以律己》、《目标之花》、《座右铭伴人前行》、《百行“铭”为先》、《漆黑中的一点洁白》。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 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3、不会答题。 4、学习方式不对。 5、基础薄弱。 6、不会写作文。 二、存在问题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重点考了字音的考查,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别,句子衔接。涉及到的考试能力要求包括:识记、理解和表达、应用。这一大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能答对2题以上,最好的是全部答对。 第二大题是第二大题是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隋书》,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等综合能力。从答题情况看来,这一题也答得较理想,4道选择题中学生普遍能答对2—3题,还有同学拿到满分。8分的翻译与断句题最高拿了6分。诗歌鉴赏比较简单,考的是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学生能体

会人物的情感,对画面的描述也比较到位,6分的题目较多同学能得5分。默写题都是出自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学生基本能背出来,但错别字依然比较严重。 第三大题、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第一篇阅读学生在选择题方面做得较好,但问答题基本没得分。本人认为这是这张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且出得不够理想,不是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而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第二篇阅读考的是新闻,这道题非常契合必修五的内容,但学生对专业术语把握不够,且不能很好理解题目要求,体现出理解能力偏低。 第五大题是语言表达题。这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趋向,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从中体现出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表达能力较差。 第六大题是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本以为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写的一个话题,但实际情况却不断提醒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任重道远。在写作中,离题、错别字、语言不通顺、立意不深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今后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要重视、要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提高得分。 2、加强审题意识和答题的规范指导。课上和训练讲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先要求把题目读懂,涉及的考点是什么,要回答哪些知识要点,分几步来回答,回答的规范语言应该怎样表达。 3、加强作文指导。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作文指导,多进行一些升格作文的修改训练,减少或消灭错别字。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只有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彪角中学高三月考(3)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教研组 一、试卷分析 高三月考(3)语文试卷的命制形式采取的是高考模式,共计18小题,满分150分。试题命制紧贴高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考查形式,适中地高考的难易程度。涉及的题型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要考察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七大能力:经典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分析文段的能力,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概括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次所用的试题,可以说是一份质量较高、准确把握了高考方向的试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高三月考(3)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全年级最高分理科121分,文科128分,最低分理科71分,文科70分,平均分理科文93分,文科为97分。从试卷作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该识记的内容没有记住。名句默写题,满分为6分,可得满分的人很少,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了0分,学生的平均分为4分。例如:文言文阅读第4题,考察到了“从”字的含义,“从”的使动用法,在必修一课本《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一句有体现,可有一般的同学因为不能熟记课本内容而导致此题错误。 2、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高。首先,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使得他们的阅读速度不高,有的学生在考后对我们说,光现代文阅读他就做了将近40分钟。一篇只有500字左右、设置了三个客观选择题、满分为9分的现代文阅读竟然花费了40分钟,得不偿失。导致后面的题没有做完。其次,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鉴赏这些题,学生根本读不懂文本意思,不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能准确把握文的主旨,导致答客观选择题正确率不高,答主观简答题无从下手,胡答一起。 3、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低下。第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小题让学生阐述严复教育救国的内涵并结合文本分析。这一题要求学生在

月考试卷分析教案

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师:梁晶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纠错,找出导致做错的原因; 2、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典型题进行讲解,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3、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教学过程: Step 1、 (一)、成绩分析 (二)、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出题范围是Unit1-3的知识,以基础题为主,难题所占比例接近百分之十,满分12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做题不够细心,做题不会思考。 (四)、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记忆性错误 2.知识性错误 3.粗心大意 4.理解性错误 Step2、学生自查与自主纠错: 自己能处理的问题在试卷上改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试卷上做好标记。 Step3、互动与交流: 针对试卷上的错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致错原因。并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在反馈纸上,写清题号。(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 Step4、做题技巧指引 (一)1.直接理解性题目:(1)、通读全文所叙述的重要事实答出;(2)、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语义理解性题目:要对有关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进行准确、立体的理解。 3. 细节和事实的考查:抓住事件发生的(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How)经过(Why)原因(Conclusion)结局通过这些环节,去分析,理解或计算得出结论。 4.归纳概括性题目:1、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科学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理解、获取文章中内隐的信息。 此类题目涉及文章的标题(title)、主题(main idea)、结论(conclusion)、结局(end)等。 5.逻辑推理性题目:(1)、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2)、联系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应从情节所提供的基本事实出发,寻找一定规律,如:时间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作为推理根据) (二)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第四题 (一)典型错例 该题平均得分约16分 13题平均得分7分。(1)采分点为“固”“而”“见”以及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固”大部分同学能译成“本来”,但个别同学译成“固然”。“而”有些同学没译成转折关系或没有翻译。“见”大部分同学未译成“被”。最后一句话大部分同学语意弄反了。得分在2~3分。 (2)采分点为“固”“一”“齐”。“固”大部分同学翻译正确,但有个别同学译成了“才”“所以”,还有一部分同学未把“一”“齐”看成意动词。得分在2.5分。 (3)采分点为“重”“殆”,文从句顺为1分。“重”可译为“慎重”“不轻易”“重视”。但很多学生译为“施重刑”,部分同学把“不轻易”写成“不轻意”。得分在2分。 14题平均得分5分。(1)多数同学能答出“比喻手法”,仅有个别同学能答出“比兴手法”,多数同学分析也比较恰当,能点出“屈原的怨恨深重”。得分在3分。(2)这个题学生答的和答案有点出入,多数学生的答题模式是先答出画面,再答出手法,然后答诗人的感情,这样的就给了3分,多数得分在2~3分。屈原形象和语言的特点,几乎没有学生提到,所以得满分的很少。 15题得分在4~5分。错在把“衰”写成“哀”,“祚”写成“ ”,“偃”写成“揠”,“而”写成“则”,“举世”写成“世人”,“变”写成“辩”。 (二)应对措施 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答题步骤。 3、默写重在准确、多强调动笔。 第五题 (一)典型错例 16题①博客是……的群人。②博客是……的网络载体。③漏掉“以网络为载体”这一重要信息。 ④很多同学没概括博客特点。 17题①友情是大地上流淌的小河,清清的,充满大地的生机。 ②友情是大地上发芽的小草,青青的,充满春天的气息。③友情是一盏明灯,它为我们的人生之路照亮,使我们的内心充满光明。 18题②改为“望评析”“望赐教”“望批改”“望略读”“望细读”等。 ③改为“偏好”“习惯”“吟诗之雅趣”“情趣”。④改为“望你给斧正”“自己不能订正”等。(二)错因分析 16题①重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原文材料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博客”的定义,二是“博客”的特征。很多同学只概括了“博客”的定义,而没有概括“博客”的特征。②有的同学没有读懂材料,平时没有接触过博客,所以答题时认为“博客”是一群人或一种工具。 ③组织答案时出现病句。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这次的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结合高考题型的考试卷。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整份试题,从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四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成语、病句、语言表述、知识点覆盖率高。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映成辉,考题涉及理解、分析、运用三个层级的考测,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 但在试卷的命题上排版上不合理未结合高考答题卡设计,不利于学生适应,也不利于教师阅卷。 二、学情分析 这届高二学生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

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本届高二年级共有5个班两个重点班,三个普通班,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为80分,所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说,这次考试的古诗词名篇名句是需要理解诗歌才得以完成。现代文阅读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嵩素之母”》,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但二十五分的的现代文只得十三分左右,原因在于对于12题审题不准。反而做小说的同学比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更高。 作文方面,写得比较好的是《致学》、《老以律己》、《目标之花》、《座右铭伴人前行》、《百行“铭”为先》、《漆黑中的一点洁白》。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 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3、不会答题。 4、学习方式不对。 5、基础薄弱。 6、不会写作文。

教师的语文试卷分析

教师的语文试卷分析 导语: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语文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的非常成功。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在参加的考生中最高分为101分,最低分为6分,其中以80----90分的居多,较往常相比确实有点难度。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拼音的正确读法、病句的修改、古诗文名句默写、运用、名著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汉字书写。这一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规范抄写而是要求学生从多个词语中选择拼音、写法正确的一项综合性较强。 2、病句修改注重与课本接轨,既考查了对文本的熟悉

又巧妙的考察了学生的修改病句的知识。 3、名句填空。第1----4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第5题和第6题是理解性填空还是比较简单的,也容易得分。最后一个是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有新意的是加进了对现代文名篇名段的考察,体现了中考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4、名著积累。名著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语言的运用与其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二得。 5、语言运用题。这道题既联系了实际,又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学生要想选对须仔细思索。 阅读 1、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延续了传统的比较阅读,选择了《爱莲说》与《岳阳楼记》进行比较阅读,在题型的设计上也是由易到难,由课内的知识识记到课外的理解运用。特别是第7小题前面考文题后面考作者有一定的迷惑性。第10题在文言文中考察了修辞的作用,可谓巧妙。美中不足的是如能在题中加“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就更严密,更完美。例外忽视了文言文的阅读节奏这个知识点。 2、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