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 1134001262489 吴卫华目录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

1、家庭因素的影响

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3、经济因素的影响

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

5、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陶渊明的隐居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

三、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四、简评陶渊明

【摘要】: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统治阶级赋税徭役十分沉重。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剥削,逃往山林,以此保身。部分读书人,他们厌恶官场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也过起了归隐自耕的生活,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然。当然最具典型性的人物是陶渊明,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他在归隐后写了很多杰出的诗歌和散文,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优美。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过着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愿望。他在当时追名逐利的时风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这种品质的确难能可贵,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土大夫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陶渊明弃官归隐不慕荣利隐居田园诗

东晋时期涌现了许多诗人,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写诗或抒情,或言志,而最具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他的人格操守,修养品质,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士子们追捧、倾心仰慕。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最值得推崇的人生。陶渊明算得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重要性,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本文试从陶渊明的隐居背景、陶渊明的隐居以及他作品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简要评价陶渊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

1.家庭因素的影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渊明是他的字,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大约生活在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凤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陶渊明时,霉运早已降临。家道中落,导致了他的生活很早就潦倒艰苦,贫困不堪。他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独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溫之容。好酗酒,逾多不乱;置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租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造就了他的个性。

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他在他外祖父家生活期间看了很多书,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当时,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3、经济因素的影响

命运的不幸一直延续了他的一生(就是所谓的“老至更长饥”)。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乐观的人,贫困饥寒似乎更能磨炼他的意志。面对“饥者欢初饱”、“悲风爱夜静”的长年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能够逆来顺受,坦然固穷,展现出性格里豁达而寡欲的一面。以至于我们后来还可以再《五柳先生传》里,看到他自己来调侃自己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最后还用黔娄之妻的话来勉励,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志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

陶渊明的命运就是受着他的性格左右,而他这种性格的形成,又跟他的人生哲学密切相

关。在他的一生,他受到了“儒道互补”价值观的影响。到了生命的后期,对人生的归宿,更是演变成了听任命运的安排,讲究随遇而安。人生的所有不如意,既找不到真实的原因,又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无奈之下,只好将一切都统统归结于“命运”二字。陶渊明的宿命观就从之而来。但后来就慢慢想透了,由听天由命到乐天知命,去除了思想上的苦恼和负担,不再执着于名利及功业上——就弄明白即使是退隐不仕,也再没什么大不了,无需过分强求。这样,终于将自己从观念上扭转了过去,思想上也总算为了遁世归隐作好了思想准备。得以尽可能的解除名缰利锁的束缚。只有领悟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大道理,才能够以轻松的姿态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最大程度上、变得淡泊恬静,甘愿的离开烦器俗世,抛弃繁华竞逐,摆脱官场周旋,将自己的余生寄情于山水,怡性于田园里去。所以说他的隐居与他的性格和命运是分不开的。

5、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的隐居除了与他的性格和命运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从建安到永嘉,这一百年中,是中国政治动摇最厉害的时代,也是汉民族单独发展的最后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段内部矛盾尖锐,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寒门读书人在仕途上极难得到发展。于是一般士大夫都探讨人生真理,保性全真,以求安神立命之道。他们看破了人间的种种丑恶,对现实的制度的不满,而幻想回到原始的无争无欲的自然状态中去。他们的思想意识积极地反抗现实、批判现实,但在具体行动上,却是消极避世的。他们的学说在于解救一个的精神,反对一切文物制度,于是在个性心灵上或行动上,都可以得到自由。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魏晋人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们反对极端人生伦理化,而要求过着那种自然化的生活。他们都认为生活极端伦理的结果,只是用那些人为的制度法则,把人性压的不正常化,日趋虚伪。人的自然本性刚好与这种极端的伦理生活相反。他们认为要使人生有真趣味、真价值,必须从这种虚伪束缚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返回到真实自由的生活中去。

他们认为万物皆以无为体,一切变动都应顺乎自然,所以他们主张“因而不为,顺而不施”的无为论。又主张无私的大爱,善恶无须赏罚,恩惠无所施用。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自由的人生观,使魏晋人都喜欢离开那污浊的社会,而隐居到深山里去,因为当时的政治社会,伤情损性的刺事件太多不容易是一个人心灵平静。你纵是闭关自守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到高山深谷里去,比较容易得到逍遥自适的生活趣味,所以魏晋时隐逸的风气很盛。魏晋人的隐逸,已把传统的道德思想抛到身后,他们隐逸的目的或游览山水,经营田园,或献身宗教,修心养性,或洁身自好,净化自我。并以此来实现人格的独立和身心的真正的自由,这一思想也正是陶渊明思想中“真”的体现。正因为当时的现实社会现实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陶渊明于四十一岁毅然辞去了仅上任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二十三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他弃官归隐田园实属必然之路,自在情理之中。在他看来隐居是保存“真”的唯一途径。

二、陶渊明的隐居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很多杰出的诗歌都是归隐田园以后的作品。他赞美劳动的生活和大自然的优美恬静,幻想出现一个没有贫困与压迫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期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文风。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的《桃花源记》中就幻想出一个没压迫,丰衣足食,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

他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要数《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自传,五柳先生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在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是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这篇小传全文不到两百字,去以精辟的笔墨和略带谐谑自嘲的笔调,刻画出诗人的性格形象。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此文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合污的性格,清楚地划出一条与世俗的界限,从而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就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散文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还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这些风格都与作者隐居有关。因而在他隐居后,他的所有作品或多或少的有思想里“真”的体现。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如文中开头第一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什么叫什么,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

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霉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世,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中可以看到。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娴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人们隐隐约约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约约的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读书不是为了追名逐利的,以及他的率真、自然的性格特征。

虽然陶渊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东晋人有共同之处,但他清逸脱俗,率真自然的人格美,并不仅仅体现在他是否隐逸,这体现在他超越时人隐逸态度和生活方式。他时有悲哀,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对田园生活的真心向往。他安贫乐道,但也游赏田园之美,喝酒吃肉交友,他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做人,自由随性的耕读,思考,不为世俗而左右,

不为社会规范约束,更不为世人公认的隐士的拘限。他生活的天地完全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食,饱则鸡黎以宴客。古之贤者,贵其真也”(《书李简夫诗集后》)。所谓“真”便是隐逸态度反映出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随其本性,返归自然。因而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体现他的这些本性。

三、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归隐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这些诗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真”的追求,对自由人格的追求,返归人性自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分为抒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他个人生活经历相关。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是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杰出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品论生活。长期的农村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高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望云间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

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多彩。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墨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的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如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像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的长吁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像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的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

的令人窒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倾吐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这是陶渊明创作的主旋律。在一些诗作中,诗人通过归田后真切的生活感受,写了清净美好的大自然,写了田园美,如《归园田居》五首、《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就是其代表作。诗中那淳朴美的境界的创构,乃是和尘世中那种“车马喧嚣”的污浊相对立而存在的;表现了诗人不被名位所利诱,对门阀士族统治不屑一顾的鲜明态度。当然,只说陶诗全身“静穆”,只是歌咏田园,也是不恰当的。

陶渊明大量歌咏田园的诗篇,在自然图景与诗人情感的水乳交融中,为读者创构出天然浑成,自然隽永的艺术境界。但是,其特点都是以写意为主,以意写境。陶诗与唐代田园山水诗的区别就在于:陶诗侧重写田园生活的意趣,唐诗则着重写山水的情景。请看《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永,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独悲凄,终晓不能静。”全诗十四句,头四句,大笔落处,白描情景,因时起叹。中间四句,诗人通过自然之变易,夜眠清冷的感受引起对冷酷、黑暗现实的联想。而这四句又为下面诗人热衷追求事业“有志不获聘”的情感抒发打下基础,形成内心冷与热搏击的鲜明对照。后数句用“预”、“劝”、“掷”,人格化的形象手法,明白点题“有志不获聘”。正因为如此,使诗人终夜不得平静,无法入睡。可见此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其意境,既不是单纯的写景,也不是单纯的比兴象征,而是以写意为主,以意写境,着重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主观感受,情景高度融合,形成陶诗的风格特征。

陶渊明所开创的“自然”“平淡”的田园诗,可说自为一体,为中国传统诗歌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他的重要功绩。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史上,熏陶和影响了一大批诗人。陶渊明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把五言诗的创作推向高峰的一位大诗人。

四、简评陶渊明

陶渊明的行为和创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世人评价陶渊明也有多种说法。有人说陶渊明是在逃避,是消极遁世,秉承了老庄哲学。我则不然。其实,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

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陶渊明一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真”字。可以说陶渊明安贫乐道,辞官隐退,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

是的,他用一生,诠释了“执著”。“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陶渊明所体现出来的坚强精神和男子气概,后人应当学习。正是在意向性和意志中,他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易卜生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独自承受一切的人。在不解和嘲笑面前,在贫穷和屈辱面前,陶渊明凭着心中坚定的信念,战胜了一切,使自己的生命之花永远开在了十三月。他不顾一起,追求着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点真、一点朴实。有人说,《红楼梦》中有一句话最经典:“一天卖出三百个假,三年也买不到一个真。”这似乎已成为一个真理。然而陶渊明却仍在不懈的追求着大同社会,那个令人向往但已成为镜中花、水中月的美好社会。他的执著是多么可贵!在理想面前,他是伟大的,是赢家,虽然他的理想并没实现。在这个金钱为主利益至上的现实社会中,不懈的追求似乎更加重要。巴金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我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比尔·盖茨上大学时,对刚接触不久的某一软件产生兴趣,便退学经商,开始不懈的追求,经过二十年,他终于成为世界首富。世界创新史表明: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直接对准目标,在创造过程中,坚持信念,执著追求。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都会得到报酬的。

因而陶渊明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李锦全,陶潜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山水田园诗欣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7)曹治邦《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

(8)《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次印刷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

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刘珍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相,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活调和的结果。 第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反映质朴的村居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恬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他的这类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素淡自然情真意远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

素淡自然__情真意远----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 素淡自然情真意远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和平县阳明中学赖伟煌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官僚家庭,只是至陶渊明时,家道中落,少年时代便是生活在贫困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归隐。后来任镇军参军,在任时间也很短。最后一次出仕是做彭泽县令,已入不惑之年,时值41岁。不过为官仅81天即辞官归田。从此隐居躬耕,过着“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的田园生活。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颂劳动,向往自由,赞美纯朴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他的田园诗平淡自然,朴实率真,洗净铝华,形成了素淡自然,情真意远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古代享有盛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此,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作一浅析。 一、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表现 陶渊明田园诗“素淡自然,情真意远”的艺术风格,可用“淡”与“真”二字概括。清淡的诗句,自然融入真率的情感,不经意创造出淡远的意境。可谓其诗虽淡,却淡中有味。正如苏轼所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其风格具体表现如下: (一)以平常景物寻常事入诗 读陶诗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淡亲切。这与陶渊明以平常景物寻常事入诗大有联系。 陶渊明厌恶官场,向往躬耕田园的隐居生活。在纯朴的田园生活中,忘却官场与尘世的烦恼,领略乡村美景,感受田园风光。春秋四季、日月雨露风霜、田园川泽村落、山郭柴门荆扉、桃李杂草桑竹、鸡犬桑蚕飞鸟……此等平常景物,陶渊明信手拈来,自然入诗,却意趣横生。所谓“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更显清淡自然。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的“丘山”、“旧林”、“故渊”、“田园”、“榆柳”、“桃李”乃自然之景;“羁鸟”、“池鱼”、“方宅”、“草屋”、“堂前”、“户庭”、“虚室”则是平常之物;至于“鸡鸣”、“狗吠”更是寻常所闻。正因为如此,被一般人所熟视无睹的农村自然景物,在陶渊明的眼中却格外动人,入诗则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夏二中任志英 内容摘要: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以及造成这一内涵原因的分析,旨在说明陶渊明田园诗何以成为古典田园诗的典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能对后来的田园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价值取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具有丰富内涵。他的田园诗表面看来虽然写的多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家生活,以及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但正是在这样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切而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热爱,而且这两种美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统一亦即田园之美,也只有这种宁静质朴的田园美才能表达其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陶渊明眼里,乡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反之亦然: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就是一种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诗歌就是田园,就是生活,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因而文学也就是人学,诗品即人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热爱和无限向往,充分体现了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所在。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采用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独特的

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那白描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现实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层》第一首: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入喧嚣终日,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深深地被其中悠悠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类似的赞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多。在这些诗篇中,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陶渊明扫复地歌咏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实际生活的痛切体验和老庄崇尚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主张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反对欺诈和虚伪,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引言 上 高中时,我们就在课本中学习了许多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从最初的《桃花源记》, 到后来的《饮酒》,再到最后的《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一路学来,他的诗中所展现的田园风光让人沉醉,他的诗中所包含的恬淡的情怀让人钦佩。他的诗中所刻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不只是我们中学生能够体会他诗歌的美,事实上,千百年来,陶渊明和他的诗作一起闪耀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其产生的影响,即使是在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的今天——依然十分巨大。 渊明其人 陶渊明(365 – 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 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 闪耀的诗篇 《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是我们在高中课本中学过的诗歌,也是陶渊明久享盛名的作品,在诗歌中,诗人抒发了对宦海沉浮的厌倦和挂印还乡的欣喜之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末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和田园景色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田园题材创作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若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相反,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作者陶渊明以他的田园诗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虽说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他的田园诗出现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审美对象发生了由内向外的转变,从本质上影响了诗歌的题材。他的诗歌由于受到道家影响,使得中国诗歌出现了哲理化这一特点。 他生活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诗人。倘若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

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本文就是从探索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着手。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

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 论文(对外汉语) 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类 专 业 对外汉语 学 号 2009473071 姓 名 王虹霞 指导教师 田小军 2010年5月30日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装 订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诗意的栖居者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要 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的体验和表现为诗意化,追求任真自然和身心自 由境界; 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民胞物与的 仁爱情怀;都是他对美的诠释。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 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诗意的栖居 装 订 线

Poetic Dwelling Persons _____Taoism 's Pastoral Poetry ABSTRACT Taoism and his poems show us a kind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ich is human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themselves. As a delegat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with high value of life,Tao’s existence appears a truly poetic dwelling which is the experience of rustic life, the freedom of mind and body, and the life of poetic.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is that live with work, good wine, nature and books , and love all nations. That is the beauty in his heart. He built a landscape from the perceptual lif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beautiful life and love. Key words:taoism;pastoral poet;poetic dwell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