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行11A加行第107课学习笔记20131221

加行11A加行第107课学习笔记20131221

加行11A加行第107课学习笔记2013122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前行广释》第107学习笔记

科判:

二、不共内加行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戊二(行菩提心学处)分六:一、布施;二、持戒;三、安忍;四、精进;五、静虑;六、智慧。

己二(持戒)分三:一、严禁恶行戒;二、摄集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己三(安忍)分三: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本课:

一、提纲简析

别名:持戒度,也叫尸罗波罗蜜多。

次第:大乘的菩萨戒,须以小乘别解脱戒为基础,若具有七种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方有菩萨戒,否则菩萨戒便无依处。

批评:

1、个别学密的人不重视戒律,说修大圆满、大威德不必执著,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

2、净土宗的个别法师认为:只要你念佛就行了,念佛本身就具足皈依与戒律,所以不必单独受戒,戒只是佛教的一种形式。

驳斥:

1、因为在你接受灌顶时,首先受的就是别解脱戒。

2、学净土的也要以戒作基础,如《观经》云:“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所依: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众生与草木都要依地而住一样,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与善根,也必须依赖于戒律的基础,才能得以增长。

庚一、严禁恶行戒:

定义:严禁恶行戒,是指断除身语意三门所有于他不利的十不善业,就像抛弃毒药一般。

庚二、摄集善法戒:

定义:摄集善法戒,是指随时随地、全力奉行一切善事,包括微乎其微的善根。意思是要长期行持,◎取舍善恶要从“小”抓起

反问:现在人为什么造业比较多?

原由:因为他们从小没受过这种教育,根本不知道如何取舍。学校里如果没有心灵教育,孩子们就不懂得约束自己,远离善的追求,那么长大以后,只会将幸福乃至一切寄托于物质。

批评:有些人虽知道要防护大罪,但却轻视小恶,比如杀虫子、说过失、行为粗暴、嫉妒、嗔恨,认为这些并无妨害,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驳斥:《贤愚经》中云:“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出曜经》也有一类似的教证:“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

行善对境:看到路旁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也立即脱帽、恭敬右绕而行,并以三殊胜来摄持。

重视善根:个别法师和居士,长年都手里拿着念珠持咒,十年前如此,现在也是这样,这就是不轻小善。

◎小善成就大果的两则公案

1、●华杰施主出家的因缘

2、●预试七人的前世

堪为法器:你具足功德,不论听闻何种法要,都将堪为法器。

反之:不堪为法器,就算听闻殊胜的显密法要,也得不到丝毫利益,甚至反而会损害自己。

要求:作为大乘修行人,务必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并回向利益众生,这就是摄集善法戒。

庚三、饶益有情戒:

定义:从根本上断尽了自私自利心时,就应勤勤恳恳地依靠四摄,直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这就是饶益有情戒。

饶益有情:在任何一个场合断恶行善时,若以三殊胜摄持而回向一切众生。

初学者:只要发心清净,在自己闻思修行之余,也可以讲经说法去饶益有情。

己三(安忍)分三: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重点:忍辱是不容易修持的,它是菩萨的殊胜学处。

◎嗔心的严重过失

过患:嗔恨是最可怕的心态。如果被嗔恨心所转,就会导致“摧毁千劫之资”的下场。

公案:小小车祸引发血案……

连带反应:一时的嗔恨,不说摧毁多生累世的善根,当下还会引发不明智的行为。

名人名言:寂天论师说:“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调伏方法:用空性或如幻的道理调伏自心。如印度单巴仁波切说:“嗔敌乃是业力迷乱现,当断嗔恚恶心当热瓦。”

修安忍对境:安忍是在别人害你时修的,不是在你毫发无损时修的。特别是有人对你出言不逊、无辜加害时,如果你能断除嗔怒之心,定可净除诸多罪障,依此圆满广大资粮。

菩萨见地:朗日塘巴在《修心八颂》中也说,要把害自己的众生视为如意宝。

◎嗔心大不是好上师

修行不好的验相:嗔心大,绝对修行不好。嗔心的过失特别严重,一方面会毁坏善根,一方面天天让旁边的人心怀恐惧,没有安全感,这肯定不是好上师。

名人名言:单巴仁波切说:“百种贪心之业,不及一刹那嗔心罪业大。”

反问:大乘菩萨戒中,一百种贪心的罪业,还不及一刹那嗔心大。为什么呢?

原由:因为自己生贪心,一般不会伤及众生,但在嗔心的诱发下,很可能导致行为或语言上对别人打骂伤害。伤害众生,正是菩萨戒中最严重的罪业。

验相:懂得安忍、法融入心的修行人,行为、语言和内心都非常调柔,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柔软;或者像米粥里加入酥油一样柔软、调和。无论何时何地,不但让身边的人很舒服,他自己也始终处于快乐之中。

公案:释迦牟尼佛不喜不怒最佳的典范……

修行差的标志:别人言词稍有不当,心中愤愤然、气冲冲,脸色也变了,进而反唇相讥,这说明正法与自相续已经脱离,是自心丝毫没有得受法益的标志。

名人名言:就像金厄瓦格西所形容的:“我们越闻思修行,我执越重,忍耐力比新肌还弱,比心量狭小的卫藏厉鬼更加暴躁易怒,这是闻思修已经颠倒的标志。”

验相:修行人的心态应该宽容,越修行越柔和,而不要越闻思我执越重。

◎修行的无误要点

名人名言: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谦虚谨慎、身居卑位、身着破衣、恭敬上中下所有的人,以慈悲菩提心作为基础,以正法调伏自相续,这才是修行的无误要点,它远胜过无益于自心的高高见解及甚深修行。”

要点:修行最根本的,是修慈悲菩提心,让心调柔。要以慈悲菩提心、以柔和的心、以谦虚的心,来对待众生。

对治方法:如果不小心起了矛盾,就好好祈祷上师三宝,息灭自己的嗔心。一旦你在修行中起了恶念,就应该马上祈祷、忏悔,尽量跟大家和睦相处,这也是菩萨的行为。

二、引用教证

1、《菩提道灯论》中也说:若具有七种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方有菩萨戒,否则菩萨戒便无依处。

2、《观经》云:“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亲友书》中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4、《华严经》,如云:“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

5、《菩提道灯论》云:“若常具余七,别解脱律仪,乃有菩萨律。”

6、《贤愚经》中云:“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

7、《出曜经》:“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

8、《正法念处经》所言:“善行则应行,不善业应舍,善行受胜乐,不善行受苦。”

9、《贤愚经》云:“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10、《出曜经》亦云:“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渧虽微,渐盈大器。”

11、《大宝积经》云:“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12、《佛子行》佛陀在经中也说:“学习大慈大悲者,要忍受他人打骂,能生如是之心者,即是我的弟

子,我是他的本师。”

13、《大智度论》云:“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杀嗔诸佛赞,杀嗔则无忧。”

14、《入行论》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15、《中观四百论》所言:“嗔恚极坚固,定恶作大罪。”

16、《正法念处经》所云:“若人修行忍,舍一切嗔恚,现在及未来,常得安隐处。”

17、《经律异相》云:“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赞叹于佛,亦无喜色。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

18、《大宝积经》中云:“具足柔软心,常乐行慈悲,若与众生语,谦下心和悦。”

19、《入行论》云:“悦众令佛喜。”

三、引用案例

1、往昔佛陀在世时,老年的华杰施主想出家,但众阿罗汉以神通观察,不见他有出家因缘,所以都不予剃度。老人伤心地去找佛陀,佛陀一观察,照见了他在久远劫前的善根:酷热的一天,一头猪被狗追赶着,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呼呼呼”地跑,不经意间右绕了佛塔一圈。当时,猪并没有绕塔的意乐,但无意中的这个善根,却种在了它的阿赖耶上。这头猪就是华杰施主的前世。佛陀因此为他剃度,他出家以后,很快就获证阿罗汉果。

也有经论中说,他前世是以一称“南无佛”的善根,成就了解脱之因。但不管怎样都说明,缘三宝所造的善业,转绕也好、称念也好,即使是无心的,也有极大果报。

有些人觉得:“我的心很乱,看佛像不一定有功德。”其实也不是。虽然你的心乱,但看佛像还是会有功德。既然无心、乱心都有功德,那么心存善念的话,功德肯定就更大了。

2、还有一个公案:昔日莲花生大士在藏地时,藏王为了观察藏人能否出家,特请静命论师选出七人测试,这就是“预试七人”。这七人中,像贝若扎纳,对佛教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那么,他们前世又有怎样的殊胜因缘呢?

在久远劫前,有七只虫从树叶上落到水中,它们随波逐流,右绕水中的佛塔七圈,以此成就了解脱之因。这即是“预试七人”的出家因缘。

我们平时绕坛城、用转经轮、念咒语,其实远远超过了小虫的发心,毕竟自己至少知道那是功德

的对境。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果报也一定是不可思议的。

3、在这个世间上,一怒之下酿成悲剧的,可谓比比皆是。2005年,辽宁抚顺有一则新闻:一个23岁的姑娘驾驶奔驰进入一小区,在路过修车摊位时撞倒一辆自行车,自己的车被刮了。姑娘很生气,下车要求50多岁的修车师傅赔偿。老师傅据理力争,说责任主要在她。姑娘更生气了,推搡着老师傅,非要让他赔钱。老师傅挥手阻拦,碰巧弄脏了她的名牌衣服。姑娘不依不饶,说车的事再说,先赔3000块衣服钱,并打电话叫来父母。

她的父母,就住在对面的贵族社区。过来以后,父亲气势汹汹,抡起打气筒朝老师傅的头上砸去,老师傅顿时头破血流。母亲则站在一旁,破口大骂那些为老师傅说话的围观者。女儿好像没事一样,一直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得意洋洋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老师傅不断哀求,但那个父亲让他必须赔钱。老师傅愤怒了,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说:“好,我赔,我去拿钱。”然后他回到贫民区的家里。回来的时候,从怀里掏出的不是钞票,而是一把利刃。他先向那个父亲捅了三刀,又捅了那个母亲两刀,最后把吓傻了的女儿拽下车来,也捅了数刀。母亲和女儿当场死亡,父亲伤势严重,胃、肠、肝脏破裂。后来老师傅自首,被判了死刑。

4、《经律异相》记载:曾有一婆罗门,先以五百事谩骂佛陀,佛陀毫无愠怒之色;婆罗门见了很生信,又以五百事赞叹佛陀,佛陀也没有欢喜之色。由此可知,佛陀确实住于不喜不怒的境界中。

四、名词解释

1、三殊胜: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一心转绕,最后回向一切众生。

2、持戒度,也叫尸罗波罗蜜多。

3、严禁恶行戒,是指断除身语意三门所有于他不利的十不善业,就像抛弃毒药一般。

4、摄集善法戒,是指随时随地、全力奉行一切善事,包括微乎其微的善根。

5、饶益有情戒,当我们从根本上断尽了自私自利心时,就应勤勤恳恳地依靠四摄,直接成办利益

众生的事业,这就是饶益有情戒。

6、四摄: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7、忍辱:别人当面对自己拳打脚踢、强抢硬夺、恶语中伤,或者暗中说些难听刺耳的话等,我们

不但不该满怀嗔怒,反而应生起慈悲之心饶益他们。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忍辱。

8、新肌:伤口或疮口愈合时所生嫩肉。

9、卫藏厉鬼:当地一种鬼神,据说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对其稍有不满便立即制造违缘。

五、与本文相对应“引导文”内容

己二(持戒)分三:一、严禁恶行戒;二、摄集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庚一、严禁恶行戒:

所谓的严禁恶行戒,也就是指身语意三门要如毒一样断除所有对他不利的十不善业。

庚二、摄集善法戒:

所谓的摄集善法戒,就是说,随时随地竭尽全力奉行包括微乎其微善根在内的一切善事。本来世间也有此类俗话:“顺口顺手也可行善事,随行随住也会造恶业。”

因此,我们随时随地如果没有以正知正念不放逸来观察,没有认真努力地取舍善恶,甚至仅仅在游戏当中也可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罪业。如《贤愚经》颂云:“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

相反,如果我们随时随地提起正知正念而实地行持,那么随随便便中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善业资粮,甚至当看到路旁一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时,也立即脱帽、恭敬右绕而行,并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一来就成了圆满无上菩提的无倒之因。如《贤愚经》颂云:“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曾经有一头猪被一条狗追赶而转绕佛塔,又有七只昆虫从树叶上落到水中而随波逐流右转水中的佛塔七圈,也成了解脱之因。所以我们不管何时何地,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断除包括一毫一厘在内的所有恶业,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并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这一摄集善法戒实际已涵盖了菩萨的所有学处及律仪。

庚三、饶益有情戒:

正像前文中所阐述的那样,当从根本上断尽自私自利心态的时候,就要勤勤恳恳地依靠四摄直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而在初学的阶段,无论行持任何断恶从善的学处,都包括在以三殊胜摄持而回向一切众生当中。

己三(安忍)分三: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别人当面对自己拳打脚踢、强抢硬夺、恶语中伤以及暗中说些难听刺耳的话等,我们不但不该对他们满怀嗔怒,反而应当生起慈悲之心饶益他们。否则,如果随着忿恨的心态所转,就会导致所谓的“嗔恨摧毁千劫所积之资粮”的后果,《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又说:“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想到嗔恚的过患以后,我们随时随地要努力修持安忍。正如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嗔敌乃是业力迷乱现,当断嗔恚恶心当热瓦。”

阿底峡尊者也曾亲口说过:“不嗔作害者,若嗔作害者,如何修安忍?”

所以,当有人对自己出言不逊或无辜加害等等之时,我们如果能断除自己嗔怒、怀恨的心理,就能净除诸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圆满广大的资粮。因此需要将加害者看成上师一样,所说的“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也在于此。

当今时代有人说:“某某是一位好上师或好比丘,只是嗔恨心很大。”其实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怎么会有嗔恨心大的同时又是一位好上师或者好比丘的人呢?如印度单巴仁波切也说:“百种贪心之业不及一刹那嗔心罪业大。”很显然,口出此言的人并没有懂得这一道理。

作为正法真正融入相续的修行人,身语意三门就像脚踩在棉花上或者米粥里加入酥油一样柔软、调和。相反,自己成办区区善事或护持一分净戒就认为我已经如何如何了不起,相续中常常充满我慢,对方言词稍有不当便说:“他轻视、侮辱了我!”心中愤愤然、气冲冲,这说明正法与自相续已经脱离开了,是自心丝毫也没有得受法益的标志。如金厄瓦格西说:“我们越闻思修行我执越重,而忍耐力比新肌还弱,比心量狭小的卫藏厉鬼更加暴躁易怒,这是闻思修已经颠倒的标志。”

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谦虚谨慎、身居卑位、身着破衣、恭敬上中下所有的人,以慈悲菩提心作为基础,以正法调伏自相续,这才是修行的无误要点,它已远远胜过了无益于自心成千上万的高高见解及甚深修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真如本性恭敬合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