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19-2020年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19-2020年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19-2020年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19-2020年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现全体人民的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的内涵

全体人民通过和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3.怎样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帮助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内容: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和。

(2)范围: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

(3)实现途径: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同步富裕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事物发展只能是由局部到整体,由量变到质变这样一个过程。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历史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同富裕不可能使所有的人完完全全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以同等速度一起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是齐步走,齐步到终点式的富裕,而是允许有差别的富裕;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同等财富,而是以承认合理的差别为基础。所以说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富裕。

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什么?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促进城乡。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2.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1)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差距。

探究点1 共同富裕

材料一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制定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 300元(2010年不变价),加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近年来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现实利益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采取多种举措充分回应百姓对提高收入、共同富裕的期待,必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问题探究】党和政府提高扶贫标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如何理解这一根本原则?

探究点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14年3月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黄奇帆结合重庆代表团全团建议作说明。黄奇帆说,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两带一路”战略,将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协调平衡发展和东中西部的协调开放,有利于扩大内需、中西部产业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2)试述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选择题(下列1~3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4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后,全国约有6 000万工薪所得纳税人成为最主要的受益群体,受益者主要是中低收入者。新个税法的实施( )

①减少了税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③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表现④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3达州改编)据报道,我市陈方清到外地打工10年后,回老家建厂创业,取得了一些成绩。“自己富裕了,可老家的人还很穷。”于是,他专门招收当地人就业,帮助很多贫困户脱了贫。他还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10余年来他用于扶贫济困的捐款近500万元。这可以看出( )

①陈方清带动乡亲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②陈方清的行为是“先富带动后富”的表现③人们的致富都得依靠企业家的帮助④企业家都已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右边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 )

①完善分配制度②实现同步富裕③实现共同富裕④实行平均分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结合漫画,为切实解决我国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就应该( )

A.承认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有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走“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之路

二、非选择题

5.2013年12月25日,全国扶贫开发会议在北京召开,2013年中央财政扶贫投入继续大幅增加,达到394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资金安排12亿元,合计406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致力于扶贫工作。

结合材料,说说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怎样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 同时应看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只能是“空中楼阁”。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实际、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应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 江苏省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11年全村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向国家缴税85亿元,年人均收入达8.5万元。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富民。缩小收入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一目标会逐步成为现实,全体人民必将共沐公平正义阳光,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 孙店五中 李岩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听歌曲《越来越好》。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用邓小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4、生设疑,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学生针对刚才在自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2、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一题答案,并有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2)教师深度解读: 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富裕; 从范围看,是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 实现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十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

第十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 1、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P122第一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什么?P122第一段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P124第一段)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P124第一段)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25第一段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的生活。 6、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23第二段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7、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P126第一段)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原则?P126第二、三段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27第二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0、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P127第一段 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 1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经济上的最终目标P128 12、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措施)详见知识梳理或笔记 我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13、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原因)P129第一段 为了坚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和改善民生?①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角度P100②国家性质的角度P113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P104。④科学发展观的角度:P105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③和④)⑥P129第三段

【人教版】2020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2.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步精练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1) 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基于国情,同时富裕实现不了,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上看,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从实现 (3) 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升,2015年我国实现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2200亿美元以上,在政府“走出去”战略下,拥有海外工程承包、水电开发及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中国水电集团将成为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和主要受益者。这表明( ) A B C D.我国已经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解析】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与理解。海外业务的扩展是因为我 的是B选项。 【答案】 B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根本原则的是( ) A B.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C.广东省大力实施“9+2 D 【解析】 措,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1世纪初,我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知识点二:走共同富裕道路 3.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D.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穷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这说明( A ) 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义乌快速发展是因为义乌人最聪明 C.义乌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D.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 3.下列属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的有( A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环境就越恶化 A.①②B.③④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拓展内容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拓展内容 拓展内容: 1、怎样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答:国家政府方面:①深入贯彻实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②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激励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工作首位,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④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积极开拓创新。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民族素质。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尊重知识与人才。 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好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②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实践,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困难面前不退缩,寻求解决方法,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2、国家为什么要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解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

创新,没有创新,经济就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1、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应坚持哪些方针和策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请你献计献策。 答:(1)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等。 (2)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人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⑦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⑧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2)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为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会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反思-2019年文档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反思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九年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节内容,与课标“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相对应。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大板块,即: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知识整合、拓展训练。从教学实施的情况看,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得当,完成了预期教学任务,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一、可借鉴之处:? 1.1 课前备课一定得下大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像本节课由于是组内公开课,我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前搜集了 大量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图片资料、MTV光碟等。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几经修改、完善,所以上得较为成功。我想如果每一节课我们作为教者都能够精心准备的话,教学质量定会大幅度提高。? 1.2 讲授新课环节以“活动探究”方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内容。? 即:活动一:小调查――了解收入方式?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 2、你还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吗?? 活动二:议一议――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扶贫倡议?

阅读教材第93页资料,分组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2、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活动三:理论探究――共同富裕? 1、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呢?? 2、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怎样的?? 3、观点辨析:到200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其中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活动四:思考感悟――重奖科技工作者带给我们的思考? 感悟:1、看教材94页图片,从两幅图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是什么?? 活动五:探究讨论――小严创业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教材第95页小严材料,思考:? 1、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2、小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3、小严创业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4、结合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成长都有哪些有利条件?? 通过五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到了教材的合理使用与课外教育资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 《走共同富裕道路》 孙店五中 李岩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听歌曲《越来越好》。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用邓小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4、生设疑,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学生针对刚才在自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2、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一题答案,并有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2)教师深度解读: 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富裕; 从范围看,是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 实现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专题《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专题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忆忆教材知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热点7:调整个税起征点和农村扶贫标准 【看看热点材料】 20 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约合355.6美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相较于2009年的年人均收入低于11 96元的标准,新标准提高了92%。 2011年12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 1—2020年)》发布。这是今后十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练练回答问题】 一、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利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赋负担,有效调节居民收入,是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力举措,对刺激居民消费和拉动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个税起征点调整是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坚持怎样的分配制度?在分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有哪些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 1.深人推进扶贫开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四、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加快发展,除依靠国家的帮扶外,还应作出哪些努力? 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人才;等等。 热点8: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保障房建设全面推进

第10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案

第10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一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理解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预习引领】 (一)了解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我国的所有制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二)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确立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三)了解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1.国有经济 (1).含义: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2.)形式:有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等。 (3.)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4)分布的领域: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石油、冶金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2.集体经济 (1)含义: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2)地位:我国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分布的领域:农业、工业、服务行业等各个领域 3.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和作用 范围: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时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作用: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地位、作用 1.成分: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 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大力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的生活 【精讲释疑】 分析说明题 九年级学生小明为了解二十多年来家乡的变化,对同村徐某进行了访问。以下是他的部分调查结果: (一)徐某的发家致富史:(二)徐某的感慨:在调查访问中一卜明听到徐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能发家致富,多亏了党的政策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把表格中的A、B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2)A、B存在有什么作用? (3)徐某说:“我能发家致富,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你认为是党的哪些政策能使徐某发家致富?(至少写出两条) 【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制结构如下表 上表表明该地 A.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改变 B.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已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D.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 A.公有制比其他所有制形式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由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和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C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 D.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编写人:赵淑萍审稿人:同轨教师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2、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预习导学】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2、 3、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_____。在分配中,既要提倡______又要落 实;既要反对_______又要防止_________。 5、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6、个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探究】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活动一】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析: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曾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①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活动二】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指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到底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到底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同富裕

时政专题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同富裕 一、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材料二: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12月1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发布。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三次针对扶贫制定的国家级规划。 材料三: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报告提出,在2012年工作中,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惠民生的措施。 材料四: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第三件事情,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情,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材料五: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3月5日,“校车安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二、教材知识链接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社会主义本质即共同富裕。 4.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监督权 8.青少年应树立社会责任感 9.富民政策 10.党的工作宗旨、执政理念

共同富裕

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朱继东时间:2012年6月04日 09:141873次浏览2条评论47次顶【内容提要】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的“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秽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之一。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9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揭示了为何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 虽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但曾经有较长的一段时期,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如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被不少人淡忘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两极分化现象的强烈关注和担忧,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有所呼,党有所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那么,共同富裕为何会成为时代最强音之一,我们为何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同富裕大旗呢?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9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自从家庭、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产生后,人类社会便出现了贫富差别以及由此而来的剥削压迫现象,消除贫富差别、过共同富裕的“等贵贱,均贫富”生活,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坚持不懈的朴素思想和追求目标。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追求“均贫富”斗争的序幕,尤其是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对贫苦农民所说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更为后世所传颂,再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制定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朝田亩制度》描述了贫苦群众想象中的共同富裕社会,就连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设计的也是一种共同富裕社会。而从1921年建党以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90年来就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而不懈奋斗,一直把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1.中国共产党创始者从建党之初就开始追求实现“共同富裕”

初三政治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初三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一、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10课《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认知水平,采用了交流、阅读、讨论、合作、互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在开展情景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归纳推理的能力、辨证分析的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实际和生活实际,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功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知道“手拉手”工程、“希望工程”在帮扶贫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理解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⑵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遨游。 ⑵教给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养成“一分为二”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

一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千古向往,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 在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大同”的思想,孟子提出过“仁政”的思想,荀子提出过“富民”思想,墨子提出过“兼爱”思想。在周代,曾提出过“保息六政”的治国安民方针,即“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在历次农民起义中,还鲜明地提出过“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 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矛盾的逐步暴露,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想。这种思想直接源自于对资本主义财富占有和社会产品分配极度不公的批判,主张“伦理公平”,即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上普遍公平,人们需要进行劳动,并取得财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是19世纪初出现的三大空想家,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构想、塑造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向了巅峰。圣西门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未来合理制度的设想和实业制度取代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还以工人阶级代言人的姿态,宣告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傅立叶则详尽地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名叫“法朗吉”的未来社会。这是一个有资本家也有工人,有富人也有穷人的和谐社会,人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将在集体劳动中消失,所有的人都会在追求人类幸福这一共同目标下团结友爱。欧文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试验。空想社会主义不仅代表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和意愿,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并且为此义无反顾地舍弃了一切,包括金钱、权力、优裕的生活、显赫的爵位,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第一次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合理性,第一次为人类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劳动、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恩格斯曾指出: “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使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野,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乌托邦”式美妙描绘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指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产品实行按需分配。由于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和按需分配的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将得到极大的满足。因而,没有剥削和贫富悬殊现象,人人劳动,共同富裕,也就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剥夺剥夺者”,消灭资产阶级剥削制度,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遗憾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能够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后来,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认真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设想,他们把实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

复习教案:第4单元情系祖国 主备教师:蔡守立总第 10 课时 复习内容: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课标解读: (三)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二、网络构建: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走进经济生活 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原因 国有经济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纵观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地位 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体现 了解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分配制度:具体内容;实行原因;重要意义 谈谈家庭收入按劳分配原则:含义与因素 其它分配方式:本质与形式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富民政策的制度因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感受富民政策 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部分先富 产生收入悬殊、先富后负的差别的原因 手拉手献爱心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主要原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的内容 共享经济关注社会保障 繁荣成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心系西部发展 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具体要求 三、经典回眸: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 1、(06苏州)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 ) A、它们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B、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 D、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06遵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宏观调控的管理机制 C、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6长春)现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 )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资分配 [二]、体验探究关注生活 材料链接:(06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亿万农民和广大农村大地 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 二十字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十一 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 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请你探究: (1)“三农”指的是什么?(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中央为什么要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3)结合材料一:请你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中的“乡风文明”提几条好的建议。 (至少两条)(2分) 附录答案:(1)农业、农村和农民。 (2)①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②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分)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即可得1分),答具体方面也可以:加强农村的文化设 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开展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四、拓展训练: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6分) 1、(06株洲)在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 ( ) A、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B、由我国的人口状况决定的 C、由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决定的 D、由按劳分配原则决定的 2、(06绍兴)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 速,尤其是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民营经济近年来实力不断增强,以拥有全国500强民营企 业41家,全省100强中占了37家,由此带来了全市经济的起飞。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A、民营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应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应毫不动摇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自由发展 3、(04黑龙江)2004年1—4月份,黑龙江省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合计 5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达457.4亿元。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在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长远意义,同时,对理解和谐社会、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也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 2、水平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促动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理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同时,懂得走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而做到这些,就要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历炼,在生活中成长。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四个尊重”的内容本身就是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必须了解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水平,形成觉悟的基础。 2、(难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共同富裕的过程和内容”,这两个知识教学点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理解有难度,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当前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将其定为难点。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国策有不同水准、不同侧面的了解。但这种理解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学生正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但对我国的分配制度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理解不清楚,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动力和精神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很有必要对学生实行这方面的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强理解性。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⒈事实引入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