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b口报文对小区重选的研究0923

基于Gb口报文对小区重选的研究0923

基于Gb口报文对小区重选的研究0923
基于Gb口报文对小区重选的研究0923

基于Gb接口报文对GPRS网络小区重选问题的统计分析

小区重选由MS自发或者网络控制,基于MS对服务小区和临近小区的无线链路测量报告(经过C1,C2算法或者C’1,C31,C32算法决定是否小区重选),广播信道BCCH/PBCCH的NETWORK_CONTROL_ORDER定义了小区重选参数NC0,NC1,NC2,以及MS的GMM 状态决定了MS的小区重选行为。

NC0:MS发起小区重选,不用向网络报告。

NC1:MS发起小区重选,需要向网络发测量报告。

NC2:网络控制小区重选,需要向网络发测量报告。

Stanby状态MS发起小区重选,不用向网络报告。

只有ready状态的MS需要看NETWORK_CONTROL_ORDER。

●小区切换的规程:

1、同RA小区切换:当MS处于READY状态时由一个小区进入同一路由区中的另一个小区,该MS会发起小区更新规程。

MS通过发送一个任意类型的、包含TLLI的上行LLC帧给SGSN来启动小区更新规程。BSS 收到该LLC帧后,在相应的BSSGP帧头带上新小区的CGI(含RAC+LAC)给SGSN,通知其发生了路由区内的小区切换。

2、路由区更新:当MS处于READY状态时进入新的路由区,或在STANDBY状态时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超时,该MS会发起小区更新规程。

MS通过发送一个任意类型的、包含其ID的上行LLC帧给SGSN来启动小区更新规程。BSS 收到该LLC帧后,在相应的BSSGP帧头带上新小区的CGI(含RAC+LAC)给SGSN,通知其发生了路由区内的小区切换。

●小区切换的判断:

1、正常的RAU及周期RAU信息,更新用户表时检查路由区是否更新。

2、cell notification信息,即llc null frame信息,包含用户最新lacci,及tlli信息(以及不支持此种方式的手机发送的任何包含lacci&tlli的消息)

3、其他任何完整的需要更新用户表项的流程,均有可能发生了小区的切换,(例如pdp activate、deactivate、flow ctrl等消息)更新完表项后会检查小区是否切换,从而更新小区信息,上报GTPC

分析计划1:

一天内共出现29602个用户进行了完整的PDP激活过程172558-16213次。90%的激活过程都是发生在同一BSC内部的。其中39184次激活是没有数据进行的。最长激活时间为84435s,即统计时间一直在同一个激活过程内。

1Gb接口的小区重选过程

GPRS网络不存在GSM网络的小区切换只有小区重选。即MS因为无线链路质量的原因接入新的小区,MS移动到新小区也是由于新小区的无线链路质量优于原小区,MS接入

新的小区,并受到新小区的系统信息,在新小区重新分配TBF,小区重选通常要花2~3s。

小区重选对于Gb口的影响是SGSN检测到MS完成小区重选,数据业务会暂时中断,已经发给MS的下行数据如果是发到原小区的有可能由于MS尚未来得及接收而需要网络重发,如果MS路由区或者位置区发生改变,MS还要发起RAU过程,增加了信令开销。

小区重选发生在无线侧BSS内,由MS发起小区重选和BSC发起小区重选两种行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MS的GMM状态和无线配置参数如网络控制参数NC0,NC1,NC2等。

小区重选对于Gb口的影响在于MS需要通知SGSN修改MM上下文,当有用户数据(SNDCP PDU)传输时SGSN需要知道哪些报文需要重发,何时报文需要发往新的小区。PDP上下文激活后,MS可以在任意LLC帧通知SGSN发生了小区重选。

用户A发生小区重选在Gb口可以有3种方式通知SGSN:

MS在ready状态:

通过上行任意LLC帧(MS如果正在传用户数据,通过SNDCP PDU传送,如果不在传数据,发送LLC空帧),NS层携带有BVCI,BSSGP层携带有用户标识(TLLI),SGSN可以据此检查该用户PDP上下文中的上一个BVCI,如果发生变化,则视为小区发生重选。SGSN需要在BSSGP层发起Flush_LL消息通知BSC处理SGSN已经发给用户A的报文。

MS在standby/ready状态:

MS需要发起路由区更新RAU过程,通知SGSN是否RAI发生变化,主要有3种情况:

1)MS移动到新路由区后检查到RAI和SIM卡中的RAI不同自行发起。

2)MS的RA定时器超时发起即所谓周期性RAU过程。

3)B类MS(绝大多数MS)只能串行进行数据或话音业务,即打电话发短信时即使位置移动

也不能发起数据业务的GMM过程如附着或RAU,故电路交换业务结束后也需要发起RAU过程。

即RAU过程并不一定用户真的发生位置变化。

名词解释:

TLLI:用于Gb口,MS和SGSN唯一识别一个用户,在相同SGSN下与IMSI一一对应。BVCI:小区的虚连接标识,一个小区只有一个,静态分配,与小区标识一一对应。

2数据采集和解析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一个BSC下所有59个小区从2010-12-24 00:00:00开始,至2010-12-25 00:00:00结束的Gb口全部报文。

3PDP的基本分布

3.1PDP持续时间的分布

3.2有用户数据的PDP比例按PDP持续时间的分布

从上述报文数据共解析出156345个完整PDP上下文会话过程。一个完整PDP上下文会话过程是有完整的PDP上下文激活和去激活的信令报文,并且在本BSC发起会话,在PDP 上下文过程中未离开本BSC,最后在本BSC结束会话的情况。

从图上看出PDP持续时间2秒以内,只有不足5%的PDP上下文中有用户数据(SNDCP PDU),从7s开始有90%以上的PDP上下文中带有用户流量。因为PDP上下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传输用户数据,故PDP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比例可以体现GPRS网络工作的效率,无用户数据PDP上下文增加了信令开销,应尽量避免。同时,PDP用户数据传输比例并没有随持续时间增加而增加,有样本数不足的原因(PDP持续时间越长,记录数越少)。也可能是某些手机终端有自动激活PDP(非用户自发请求GPRS业务)的机制,后续可以深入分析。

3.2.1频率分布表

4Gb口小区重选相关的统计分析

4.1PDP发生小区重选的概率按PDP持续时间的分布

4.1.1小区重选概率的定义

小区重选概率是指一定PDP持续时间条件下,发生小区重选的PDP数比上总PDP数。根据大数定律,样本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频率可以近似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PDP上下文持续时间为t的PDP上下文共有n条,其中n1条未发生小区重选;则PDP 上下文持续时间为t的小区重选频率为(n-n1)/n,由于t的取值范围较宽,全天数据最大值有84435s,而t在较大时记录数很少,故下面采用不同时间粒度来展示小区概率取T在

4.1.2时间粒度为15分钟

注意到PDP上下文持续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时,每个15分钟粒度的PDP上下文数不高于100,此时由于样本数过低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故下图截取了PDP持续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情况。

可看出PDP持续时间在75分钟内,小区重选概率有一个上升过程,此后小区重选概率在80%附近波动,说明PDP持续时间高于75分钟时有80%左右的概率会发生小区重选,并不是重选概率随持续时间增长而持续增长,由于手机通常不会持续几个小时呆在同一个地方,。同时PDP持续时间在75分钟以内的PDP上下文数占到总样本数的92.7%,说明大部分PDP持续时间是较短的,下面对75分钟内的样本以1分钟时间粒度观察小区重选概率的分布。

4.1.3PDP持续时间在75分钟以内(时间粒度为1分钟)

4.1.4PDP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内(时间粒度为1s)

1分钟以内的PDP上下文进行分析(占总PDP上下文数的55.87%)

小区重选概率明显随着PDP持续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1分钟时达到峰值0.1746,即PDP 激活时间持续1分钟时,有17%的PDP上下文发生过小区变化。同时注意到PDP激活时间如果小于1s且有用户数据传输不会发生小区重选。

4.2PDP持续时间与小区重选次数的二维分布

将PDP持续时间1小时以内的PDP挑出(占总PDP数的90%),按1分钟粒度对PDP 持续时间分隔,小区重选10次以上的划分为1类(小区重选10次以上的PDP只占总PDP 数的2.8%)。横轴是PDP持续时间有60柱,纵轴是小区重选次数有12类。

可看出PDP持续时间在20分钟内各小区重选次数的成分会随着PDP持续时间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在20分钟左右,各成分基本稳定:未小区重选的比例在55%左右,小区重选1次的在

4.3PDP上下文按小区重选次数的分布

从上表看出,全天采集到的156345个完整PDP会话中,有78.2%的PDP上下文未发生过小区重选,即生命周期完全在同一个小区激活去激活。90%的PDP上下文都在切换2次以下。由于一天内同一个PDP上下文的小区重选次数最高可达271次,但由分布表看出,小区重选50次以内的PDP上下文已经占到了99.77%,图1只画出了小区重选次数50次以内的情况。PDP上下文会发生没有用户数据(SNDCP PDU)传输的情况,在所有PDP上下文中出现的比例是39184/156345=25.06%.,在没有用户数据传输时PDP上下文持续时间较短,故小区重选的概率较低,最高会发生41次小区变更。

4.4小区-时间的重选流量比例分布

4.4.1重选流量比例的定义

统计切换流量比例是为了分析一个小区C在一段时间[t0,t1]内有多大流量比例源自本小区,源自本小区,或者PDP上下文激活自t之前,但从t开始起,在本小区有多大流量比例是从其他小区切换过来的。源自本小区有两种情况,由于小区-时间的流量是由不同用户的PDP上下文中的用户流量累加而成的,故与PDP上下文激活时间t有关:

1)T0

2)T

记一个PDP 上下文过程[t0,t1],三种颜色代表MS 在三个小区产生了流量,分别记小区C1,C2,C3,矩形的面积表示流量的大小,用V 表示。故MS 在C1产生了V1流量,在C2产生了V2+v3+v4流量,在C3产生了V5+v6流量。为了将小区-时间作为一个分析样本,现在用时间粒度1将时间轴t 隔开,则按照上面的规则,对于时间样本[1,2],小区C1产生的V1应加在小区C1的未切换的流量,小区C2产生的V2应加在小区C2的切换流量。同理,对于时间样本[2,3],小区C2产生的V3加在小区C2的未切换流量;对于时间样本[3,4],小区C2产生的V4加在C2的未切换流量,V5记在C3的切换流量;对于时间样本[4,5],V6记在C3的未切换流量。

对于所有PDP 上下文过程产生的用户流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拆分,可以得到每个小区在每个时间样本上的非重选流量和重选流量。

4.4.2 时间为5分钟粒度

去除5分钟粒度缺流量的小区5个,保留54个全天均有288个5分钟的小区,故样本

4.4.3 时间为30分钟粒度

保留没半个小时都有流量的小区54个,共2592个样本。重新统计小区-半小时流量样本出现频率按上下行重选流量比例的分布。

4.4.4时间为1小时粒度

该BSC下共有54个小区,每个小区24个小时,共1296条样本

从这三组不同时间粒度的小区-时间样本出现频率按流量重选比例的分布可以看出,流量重选比例与时间粒度长度是相关的,并且小区流量有相当大比重源自其他小区,或者说是从其他小区转移过来的,这说明大部分数据业务流量不是消化在单个小区内部,而是会跨小区。小区重选对小区流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观测的时间粒度越长,越大比重的小区流量源自其他小区。

4.5PDP上下文在同一个小区驻留时长的分布

当PDP上下文跨小区时,PDP上下文在同一个小区驻留时间等价于PDP相邻两次小区重选时间间隔,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发生小区重选时,PDP上下文在单个小区驻留的时间在时间较短时波动的更剧烈,1-2s的PDP上下文占据了14%,

这里没有区分发生重选和不重选的PDP(不重选的有122301条记录),即PDP上下文未发生小区迁移也记做在同一个小区的驻留时间。对全天同一个BSC下59个小区的460521个小区驻留时间样本进行频率分布。

从上图可看出PDP上下文在同一个小区持续时间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2s这个区间。接着样本出现频率随着在同一个小区持续时间增大而逐渐减小,96%以上样本在同一个小区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90%的样本在同一个小区持续时间不足20分钟。从小区驻留时间这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MS

5后续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PDP持续时间1分钟以内用户传输比例较低的原因。

MS何时会同时请求多个PDP上下文?

SGSN发起PDP激活请求与MS发起PDP激活请求的分布

nsapi和tio都是ms分配的,都是PDP上下文的标识有什么区别?

RA type,RAI,

小区更新时有多少报文需要重传?

同一BSC内PDP激活数按持续时间+切换次数的分布,排除了从外BSC切进来和从本BSC 切出去的情况。

分析计划2:

一天内用户的PDP激活数分布

一天内用户的有数据PDP激活数分布

一天内用户的无数据PDP激活数分布

功率控制是为了保持无线链路质量的条件下提高频谱效率,节省手机电量。

2013版地铁设计规范学习

《地铁设计规范》新老版本主要差异——地下结构部分 一、总则 1、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 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老规范: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2、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二、地下结构 1、一般规定 1)强调地下结构设计应以“结构为功能服务”的原则。 2)新规范对耐久性设计规定更加详细。 老规范: 地下结构应根据环境类别,按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新规范: (1)主体结构和使用期间不可更换的结构构件,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别,按设计使用年限为100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2)使用期间可以更换且不影响运营的次要结构构件,可按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3)临时结构宜根据其使用性质和结构特点确定其使用年限。 (4)地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盾构法和矿山法隧道作出如下规定: (1)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 (2)盾构法施工的并行隧道间的净距,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 (3)矿山法区间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开挖宽度的1倍; (4)矿山法车站隧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6m~8m。 2、荷载 1)荷载分类中偶然荷载列增加了人防荷载。 2)荷载计算规定更加详细。

(1)车站站台、楼板和楼梯等部位的人群均布荷载的标准值应采用4.0kPa,并应计及消防荷载的作用。 (2)设备区荷载可按标准值8.0 kPa(注:老规范不小于4.0kPa)进行设计,重型设备尚应依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确定其荷载大小与范围。 (3)施工机具荷载不宜超过10 kPa; (4)地面堆载,宜采用20 kPa,盾构井处不应小于30 kPa。 (5)混凝土收缩可按降低温度模拟。 3、工程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提高一级。 老规范: 新规范:

锂电池充电器标准.

锂电池充电器测试标准

目录 1范围 ----------------------------------------------------------------------------3 2参考标准-----------------------------------------------------------------------3 3技术要求-----------------------------------------------------------------------------------3 3.1使用环境-----------------------------------------------------------------------------------3 3.2外观要求-----------------------------------------------------------------------------------3 3.3供电方式-----------------------------------------------------------------------------------3 3.4充电方式-----------------------------------------------------------------------------------4 3.5绝缘强度-----------------------------------------------------------------------------------4 3.6温升----------------------------------------------------------------------------------------.4 3.7保护功能----------------------------------------------------------------------------------.4 3.8指示功能----------------------------------------------------------------------------------.4 3.9输出电压峰-峰值------------------------------------------------------------------------5 3.10输出电流峰-峰值-----------------------------------------------------------------------5 3.11防反充功能------------------------------------------------------------------------------5 3.12启动、断开电流脉冲限制------------------------------------------------------------5 4试验方法-----------------------------------------------------------------------5 4.1试验环境-----------------------------------------------------------------------------------5 4.2测量仪表要求-----------------------------------------------------------------------------5 4.2.1电压表要求------------------------------------------------------------------------------5 4.2.2电流表要求------------------------------------------------------------------------------5 4.2.3温度仪表要求---------------------------------------------------------------------------5 4.3外观检查-----------------------------------------------------------------------------------5 4.4充电方式,充电电压试验--------------------------------------------------------------6 4.5充电电流试验-----------------------------------------------------------------------------6 4.6绝缘强度试验-----------------------------------------------------------------------------6 4.7短路,反接保护试验,指示性能-----------------------------------------------------6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1.0.3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0.7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0.8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13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 1.0.15地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1.0.16跨河流和临近河流的地铁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1/100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 3.1.3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系统的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和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3.2.1地铁的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 3.3.1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同时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3.4圆形隧道应按全线盾构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4.3.7高架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架线、地面线的区间和车站建筑限界,应按高架或地面线设备限界或车辆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4.3.10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满足下列要求: 2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车辆限界加10mm安全间隙确定,但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当采用整体道床时不应大于100mm;当采用碎石道床时不应大于120mm。 4.3.11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80mm。 5.1.2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5.1.4地铁的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文物古迹保护要求、环境与景观、地形与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5.1.6地铁的线路之间及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交叉处,应采用立体交叉。 5.2.1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类型、列车设计运行速度和工程难易程度经比选确定,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5.2.1规定的数值。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版强条整理

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7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0.19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1.0.20 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 1.0.21 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 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 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4.1.19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 1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 2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 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 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

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的有关规定。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 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 7.1.3 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7.4.1 无咋道床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内和U形结构地段不应低于C35,高架线和地面线地段不应低于C40,道床结构的耐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规定。 7.6.2 采取减振工程措施时,不应削弱轨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平顺性。 8.3.5 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咋轨道线路不应大于200m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200m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50mm/年; 2 无咋轨道线路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量,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调高量,路桥或路隧交界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10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和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 9.3.10 在站台计算长度以外的车站结构立柱、墙等与站台边缘的距离,必须满足限界要求。

充电器测试标准_V1.0_2014-12-09

AC输入电压电压/频率 输入电流 (满负载时)工件频率 浪涌电流输入无载功耗额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电流范围输出纹波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倒灌电流瞬间冲击电压泄漏电流外观/实际装配标签、电源线、包装、材质 备注无Y电容,小于0.05mA 目测外形尺寸符合检验规范及规格书,最大缝隙及断差不得大于0.2mm,实际搭配手机时不出现松动和不能完全插入现象,且功能正常。目测,符合检验规范及规格书即可。保护功能其他为了能保证产品在输出端异常短路情况下不会导致着火或其他任何损坏(电气损坏及后端产品),短路电流不得大于950mA;过压保护不得大于7V,正常保护电压6.2V,当电路发生故障致使输出电压异常升高时,保护电路将会自动启动,使输出电压降低或关断输出。过流保护通电输入100VAC/240VAC(国内标准)带额定负载,充电器的负载出现持续过载,充电器应不致损坏,充电器过载保护电流≦700mA, 当过载被去除后自动恢复输出或重新上电恢复输出即可。任何时候从手机侧向充电器的倒灌电流不得大于5mA 上电时,充电器瞬态冲击电压要求控制在5.5V以下充电器测试标准 测试项目 充电器输入电压100VAC/240VAC(国内标准),测试DC输出电压5V±0.25V 额定输入电压为110VAC~220VAC,允许输入电压范围为: 100VAC/240VAC (国内标准),频率为47HZ-63HZ. 当输入交流电压220AC/50HZ时,最大输入电压应小于0.15A 输入特性 输出特性在冷开机的情况下,当输入220VAC电压后10mS内, 最大浪涌电流小于或等于25A 测试内容及参数输出无负载时功耗小于220mW DC输出 5V +0.25V DC输出 5V ±0.25V,电流≧450mA ≦200mV;测试方法:任何负载正常工作下,使用示波器带宽为20MHZ连接到充电器输出端,同时输出端并一个104pF陶瓷电容和 一个10uF的电解电容,测试读数记录即可。 当输入电压100VAC/240VAC(国内标准)范围内输出500mA时,工作频率 (输出功率/输入功率≧)60%

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文件名称充电器可靠性抽样计划 页码共4页/第1页生效日期2010-06-27 1.0目的 规范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方法和抽样计划,确保充电器可靠性测试的准确性与规范化。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充电器的可靠性测试检验。 3.0定义 无。 4.0测试内容 4.1可靠性测试时机 4.1.1 试制的新产品(包括老产品的转厂)。 4.1.2 产品的结构、工艺材料等变更足以影响主要性能时。 4.1.3 批量生产的产品当间隔时间超过一年,又重新投入生产时。 4.1.4 出厂前检验结果与上一次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4.1.5 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半年进行一次。 4.1.6 连续生产中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4.1.7 国家质量监督抽查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时。 4.2具体检测内容如下表 序号检验 项目 标准要求 抽样 方案 检验方法 使用设备 仪器 1 额定输出 电压 标称输出电压值±0.3V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 电子负载 仪 2 额定输出 电流 标称输出电流值±50mA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 电子负载 仪 3 短路电流 值 ≤150mA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 电子负载 仪 4 无负载能 量消耗 开路状态下功率消耗< 30mW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功率计 5 插入力及 拔出力 插拔速率<12.5mm/min, 完全插入<35N,完全拔 出。 每次 20pcs 把充电器安装在插拔仪上测 试。 插拔测试 仪 6 对地泄露 电流 ≤0.25mA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 泄露测试 仪

文件名称充电器可靠性抽样计划 页码共4页/第2页生效日期2010-06-27 序号检验 项目 标准要求 抽样 方案 检验方法 使用设备 仪器 7 对地泄露电 压 ≤50V 每次 20pcs 用仪器测试。 泄露测试 仪 8 工作温度试 验 没有出现异常 每次 5pcs 充电器分别在0℃及+45℃运行, (充电工作状态下)2 h后,在保持 该温度下,测量其输出电压值及电 流值。 高低温测 试仪 9 高温试验没有出现异常每次 3pcs 充电器在(65±2)℃的环境下贮存 8h。试验完毕,在常温下恢复2h 后,按照1~7项目进行检验。 高低温测 试仪 10 低温试验没有出现异常每次 3pcs 充电器在(-20±2)℃的环境下贮 存8h。试验完毕,在常温下恢复2h 后,按照1~7项目进行检查。 高低温测 试仪 11 恒定湿热 试验 没有出现异常 每次 3pcs 充电器在(40±2)℃,湿度为95% 的环境下贮存48h。试验完毕在常 温下恢复2h后,按照1~7项目进行 检查。 高低温测 试仪 12 温度冲击 试验 没有出现异常 每次 3pcs 将充电器放进温度冲击箱进行试 验,试验条件为: 高温点:+70℃,低温点:-30℃, 每个温度点保持30min,温度转换 在5min 内完成,共循环6次。试 验后按照1~7项目进行检查。 高低温测 试仪 13 振动试验没有出现异常每次 3pcs 振动的频率范围为:10Hz~55Hz,振 幅为0.35MM,每个方向上扫频循 环次数为10次。试验完毕按照1~7 项目进行检查。 摇摆测试 仪 14 自由跌落 试验 没有出现异常 每次 3pcs 试验高度为1m(座充为0.5m) ,试 验台面厚度为20mm 的硬木板。6 个方向各跌落一次,试验完毕按照 1~7项目进行检查。 跌落试验 机 15 工作表面 温度 外壳表面温度应<40℃。 每次 5pcs 在25±2℃的温度下,充电器额定 工作2h 后,测量其外壳表面温度。 温度计 16 输出短路 试验 没有出现异常 每次 3pcs 充电器A C 端合上电源后,对输出 端V+与V-短路30min。试验后检查 外观结构、充电功能、短路电流。 试验完毕按照1~7项目进行检查。 电子负载 仪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充电器需要满足的可靠性能要求,以及其试验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及生产和出货过程中充电器样品的确认、周期性质量监控、出货可靠性能检测标准。 1.1.每个实验项目试验品数量:5PCS 1.2.项目前应对试验品做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检查结果应记录于可靠性试验记录表。 2.检测项目与要求 2.1 常规性能指标 2.1.1 线充摇摆试验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摇摆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吊重100g,角度±60°,25次/分,1000次,试验后无断线及短路异常。 2.1.2盐雾测试 a)测试区域:插脚/USB母座 b)测试条件:1.实验溶液:浓度为5%的Nacl溶液,PH值6.5-7.2;

2.实验箱温度:35±1℃,压力桶温度:47±1℃; 3.喷雾压力:1.0±0.01kg/cm2 ; 4.喷雾时间:12H。 c)测试结果:试验完后,被测试物体表面不可有腐蚀及生锈现象,具体判定标准见《盐雾实验标准》 2.1.3拉力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1.0kg持续时间1分钟,无断线。 c)测试结果:充电器不可有断路等电性能不良。 2.1.4 接口插拔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USB母座 c)测试要求: 1)插拔力8-35N,无负荷状态下15次/分1000次。 2)试验后检查充电器母座的外观和功能,无接触不良现象。 2..1.5高温贮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6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低温储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2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跌落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跌落架 c)测试要求: 1)从75cm的高处向水泥面自然落下6次,无结构损坏、功能异常现象 2.1.7恒温恒湿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湿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40℃±2℃,适度90-95%,中放置12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8老化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地铁设计规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地铁设计规范》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Several problems in "subway design specifications " is discussed 胡建国陈宏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 CHINA railway tunnel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摘要本文主要就《地铁设计规范》中几个涉及到的公共区防火分区、紧急疏散、扶梯跨变形缝等条文规定进行理解分析,同时给出个人见解,希望能引起同行在该方面的 探讨,促进规范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 Abstract Common area fireproof subarea , emergent dispersion , staircas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everal is dealt with mainly right away in "subway design specifications " stride over the deformation crack waiting for article regulation to be in progress understanding analysis , give individual out view at the same time, hope can arouse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go along in that aspect , boost a norm going a step further definitely to relevance problem. 关键词地铁设计规范防火分区划分紧急疏散计算扶梯跨变形缝 Key word, Subway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fireproof subarea is divided, Emergent dispersion secretly schemes against, The staircase strides over the deformation crack 前言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于2003年8月1日执行,本规范为地铁设计的主要规范之一。笔者从事地铁行业设计工作多年,一直仔细阅读《地铁设计规范》,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有歧义或是值得商榷的条文。笔者对该部分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及提出个人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 公共区防火分区的划分问题 1.1 问题由来 《地铁设计规范》○1中关于公共区防火分区的划分问题,在以下三处谈及到,但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 (1)、在《地铁设计规范》第146页的19.1.10中: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应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他部位的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能大于1500m2。地上车站不应大于2500m2。 (2)、在《地铁设计规范》第401页的19.1.10的条文解释中:地下车站防火分区的划分,参照日本东京都营地下铁道10号线和横滨市《地下铁道防灾设备设计标准》的规定:除站厅、站台公共区外,以不超过1500m2使用面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在《地铁设计规范》第288页中:本条规定“主要管理用房应集中一端布置”,是便于采用有效的消防措施。一般而言,地下二层车站的防火分区划分:站厅公共区和站台层为一个防火分区;站厅两端的设备、管理用房各为一个防火分区。 1.2 理解分析及个人意见 关于公共区防火分区的划分问题,在规范中共三处提到,但每处或是存在歧义,或是互相矛盾。现对每一条进行分析: (1)、第146页中的“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既可以理解为“地下车站的整个站台区域(含两端的设备管理用房)和站厅层公共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地下车站站台层公共区和站厅层公共区”。此条文对车站站台具体范围阐释不明确,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 (2)、第401页中的“除站厅、站台公共区外”很明确的解释为“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为一个防火分区”。 (3)、第288页中的“站厅公共区和站台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却有着很明确的另一种解释。 笔者参与了南京、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等地的地铁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就发

充电器测试流程指导

深圳市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 1.目的 规范测试步骤及测试内容,明确测试方向。 2.性能参数标准(参照承认书内容) 1.额定输出电压 2.额定输出电流 3.USB 口输出空载电压± 4.接负载10欧时USB 输出电流500±50MA 5.在输入电压230V 时通电瞬间电流≤30A ,正常工作电流≤150MA 3.检测步骤 一、阻然检测 检测工具:酒精灯、镊子、点火机、手套、口罩、干粉灭火器。 检验方法:用点火机将99%纯度的酒精灯点燃再将检验品被点燃后在10秒钟内自然熄灭(其中PCB 板材不燃烧)则为合格品,否则判不合格 二、三极管检测 检测工具:9600A 三极管多功能筛选机。(暂无此设备) 检验方法:参照规格书要求 三、线材检测: 检测工具:剥线刀具、酒精灯、游标卡尺、摇摆试验机。 检验方法:先用剥线刀具将线材包皮剥掉并数出线芯的总根数是否相符,再将线芯置于酒精灯外冉上烧 检验线芯材质;用游标卡尺量测线材的直径是否与规定数相符 四、拔插寿命检测: 检测工具:自制一个10欧的电池空载带载测试架 检测方法:输入电压220V 时,空载时(即把充电器放到测试架上),用数据线拔插USB 头50次。测试 该充电器,要求参数符合承认书要求。 五、自由跌落测试 检测工具:可模拟用户将产品进行自由跌落于水泥混泥土上 检测方法:将产品由1M 的高处自由跌落于混凝土水泥地面,分别将产品的6个面不同状态跌落,每个 面2次共跌落次数12次。 六、寿命冲击检测 检测工具:自制一个10欧的充电器空载带载测试架。 检测方法:接负载(即按下测试架的按扭)10欧时(假负载)充电7天,要电流电压参数指标符合承认 书的要求,且充电器不能太热 七、外观检测 检测工具:目测 检测方法:充电器表面应无划伤、流痕、毛刺、裂痕,无明显缩痕拖花等成型缺陷,及其它机械损伤, 皮纹应均匀一致。摇晃充电器,充电器内部应无晃动感;有清晰的型号和安全等标志,标 贴尺寸、位置、内容与要求无异;上下盖装饰线宽度小于0.35mm ,段差小于。 文件名称:充电器测试规范 文件类型:流程 归属部门:总经办 文件编号:AF-Ⅱ01-001 适用人员:全体员工 文件编制人 审核 审批 发文时间

锂电池充电器标准

锂电池充电器测试标准 目录 1范围 ----------------------------------------------------------------------------3 2参考标准-----------------------------------------------------------------------3 3技术要求-----------------------------------------------------------------------------------3 3.1使用环境-----------------------------------------------------------------------------------3 3.2外观要求-----------------------------------------------------------------------------------3 3.3供电方式-----------------------------------------------------------------------------------3 3.4充电方式-----------------------------------------------------------------------------------4 3.5绝缘强度-----------------------------------------------------------------------------------4 3.6温升----------------------------------------------------------------------------------------.4 3.7保护功能----------------------------------------------------------------------------------.4 3.8指示功能----------------------------------------------------------------------------------.4 3.9输出电压峰-峰值------------------------------------------------------------------------5 3.10输出电流峰-峰值-----------------------------------------------------------------------5 3.11防反充功能------------------------------------------------------------------------------5 3.12启动、断开电流脉冲限制------------------------------------------------------------5 4试验方法-----------------------------------------------------------------------5 4.1试验环境-----------------------------------------------------------------------------------5 4.2测量仪表要求-----------------------------------------------------------------------------5 4.2.1电压表要求------------------------------------------------------------------------------5 4.2.2电流表要求------------------------------------------------------------------------------5 4.2.3温度仪表要求---------------------------------------------------------------------------5 4.3外观检查-----------------------------------------------------------------------------------5 4.4充电方式,充电电压试验--------------------------------------------------------------6 4.5充电电流试验-----------------------------------------------------------------------------6 4.6绝缘强度试验-----------------------------------------------------------------------------6

地铁设计规范版强条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 1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 2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 3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的有关规定。 4.7.4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4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 7.1.3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7.4.1无咋道床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内和U形结构地段不应低于C35,高架线和地面线地段不应低于C40,道床结构的耐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规定。 7.6.2采取减振工程措施时,不应削弱轨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平顺性。 8.3.5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咋轨道线路不应大于200m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200m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50mm/年; 2无咋轨道线路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量,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调高量,路桥或路隧交界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10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和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 在站台计算长度以外的车站结构立柱、墙等与站台边缘的距离,必须满足限界要求。

新版地铁设计规范(给排水内容)

13 给水与排水 13.1 一般规定 13.1.1 地铁给水设计,必须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并应坚持综合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13.1.2 地铁给水水源应优先采用城市自来水,当沿线无城市自来水时,应和当地规划等部门协商,采取其他可靠的供水水源。 13.1.3 地铁排水系统,除生活及粪便污水应单独排放外,结构渗漏水、冲洗及消防废水和口部雨水等可以按合流排放,但厕所生活及粪便污水的排放,必须符合当地和国家现行排水标准的规定。 13.1.4 给排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应根据运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排水设备,应按自动化管理设计。 13.1.5 地铁金属给排水管道及有关设备,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

13.2 给水 13.2.1 给水系统用水量定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为30~60 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为2.5~2.0; 2 冷水机组的水系统的补充水量为冷却循环水量的2~3%; 3车站公共区域冲洗用水量为2~4 l/m2?次,每次按冲洗1h计算; 4 生产用水量按工艺要求确定; 5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9章的有关规定。 13.2.2 给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 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水质按工艺要求确定。 13.2.3 给水系统的水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用水设备和卫生器具的水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 生产用水的水压按工艺要求确定; 3 消防用水的水压应符合本规范第19章的有关规定。 13.2.4 地铁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结合市政给水系统等因素确定,一般按下列情况选择给水系统: 1 为保证人员饮用水的水质,地铁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分开的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管宜由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但生产用水可和消防或生活给水系统共用。 2 当城市自来水的供水量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要求,而供水压力不能满足消防用水压力时,应和当地消防及市政部门协商设消防泵和稳压装置,不设消防水池。 3 当城市自来水的供水量和供水压力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则应设消防泵、稳压装置和消防水池。 4 如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采用独立的给水系统,不应和生产、生活及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13.2.5 管道布置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版地铁设计规范(给排水内容)

给排水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 中国给排水工程师的网上家园;中国水行业企业商务信息发布的有效平台 编辑部:info@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业务部:market@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技术部:tech@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

给排水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 13 给水与排水 13.1 一般规定 13.1.1 地铁给水设计,必须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并应坚持综合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13.1.2 地铁给水水源应优先采用城市自来水,当沿线无城市自来水时,应和当地规划等部门协商,采取其他可靠的供水水源。 13.1.3 地铁排水系统,除生活及粪便污水应单独排放外,结构渗漏水、冲洗及消防废水和口部雨水等可以按合流排放,但厕所生活及粪便污水的排放,必须符合当地和国家现行排水标准的规定。 13.1.4 给排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应根据运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排水设备,应按自动化管理设计。 13.1.5 地铁金属给排水管道及有关设备,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

给排水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7978051.html, 13.2 给水 13.2.1 给水系统用水量定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为30~60 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为2.5~2.0; 2 冷水机组的水系统的补充水量为冷却循环水量的2~3%; 3车站公共区域冲洗用水量为2~4 l/m2?次,每次按冲洗1h计算; 4 生产用水量按工艺要求确定; 5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9章的有关规定。 13.2.2 给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 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水质按工艺要求确定。 13.2.3 给水系统的水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用水设备和卫生器具的水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 生产用水的水压按工艺要求确定; 3 消防用水的水压应符合本规范第19章的有关规定。 13.2.4 地铁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结合市政给水系统等因素确定,一般按下列情况选择给水系统: 1 为保证人员饮用水的水质,地铁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分开的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管宜由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但生产用水可和消防或生活给水系统共用。 2 当城市自来水的供水量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要求,而供水压力不能满足消防用水压力时,应和当地消防及市政部门协商设消防泵和稳压装置,不设消防水池。 3 当城市自来水的供水量和供水压力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则应设消防泵、稳压装置和消防水池。 4 如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采用独立的给水系统,不应和生产、生活及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13.2.5 管道布置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车站生活和消防为分开的给水系统时,车站内生活用水宜设计为枝状管网,由城市自来水管引出一根给

充电器检验规范标准

发 行 章: 深圳市众和盈电子有限公司 ShenZhen ZhongHeYing Electronic ., Ltd 充电器检验规范 文 件 编号: WI-QDM-019 拟 案 单位:品 管 部 充电器检验规范 制定 日期 修订 页数 内容说明 页次 版本 总页数 核 准 拟制 2013.08.0 9 --- 新版发行 A0 8 申忠平

充电器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QDM-019版本:A0 编写日期:2013-08-09页次:3OF8 6.0 检验条件 6.1 光照强度:控制在 800~1200LUX 左右(100W 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 面 100~110cm) 6.2 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90°(保证各个面的缺陷均能被看到) 6.3 检视距离:产品与眼睛的距离为 30~35cm(检验者裸视视力优于 1.0) 6.4 湿度条件:温度 15~35 度;湿度 20%~75% 6.5 目检时间:每面(指正面、下部、右侧、上部、左侧、反面)检查时间不超 过 2S 6.6 外观检验步骤要求:正面→下部→右侧→上部→左侧→反面 7.0 缺陷代码对照表 代码名称(单位)代码名称(单位)代码名称(单位) 深(高)度D直径(mm)DS距离(mm)H (mm)N数目(个)S面积(m㎡)L长度(mm)W宽度(mm)

7.1 线状缺陷 缺陷 表面 允收 总计允 分类 分类 宽度 长度 间距 个数 收个数 1≤L≤2 2 MIN W≤0.05 显示区 2< L≤3 0 MAJ 2 直线 形及 0.05<W≤0.1 0.5≤L≤1 1 1<L 0 MIN MAJ 曲线 1≤L≤2 2 MIN W≤0.05 形等 2< L≤3 1 MAJ 一级面 2 线状 0.5≤L≤1 1 MIN 0.05<W≤0.1 缺陷 1<L 0 MAJ 如划 1≤L≤2 3 MIN >20 伤、 W≤0.05 2<L≤3 2 M AJ 熔接 二级面 3<L≤4 1 3 MAJ 线、 0.5≤L≤1 2 MIN 0.05<W≤0.1 纤维 1<L≤2 1 MAJ 丝、 痕迹 0.05<W≤0.1 2< L≤3 4 MIN 3< L≤4 2 MAJ 等 三级面 4<L≤5 1 4 MAJ 充电器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WI-QDM-019 版 本:A0 编写日期:2013-08-09 页 次:4 OF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