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孙老师)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2、(孙老师)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整理)年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 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

(仅供参考)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附录ⅩⅢJ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附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控制菌检查法

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培养基处方配置的培养基均应检查。 菌种试验用菌种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或CVCC157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CMCC(B)26003或CVCC188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B)[CMCC(B)50094]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 白色念珠球菌(canidia albicans)[CMCC(F)98001] 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100cfu的菌悬液。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适应性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试验菌各0.1ml(含菌数50~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少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计最长时间下培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固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查取试验菌各0.1ml(含菌数50~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生长情况、指示剂反应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当建立兽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兽药的控制菌检查。若兽药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依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验证的菌株,验证大肠菌群检查

752015年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752015年药典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 查 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 查的要求;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 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计数方法;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 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计数培养基适用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 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 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 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菌种及菌液制备

制药企业微生物限度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表式样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一、菌液制备(需要的菌种在□内划“√”): □(1)大肠埃希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 ,9ml0.9%无菌NaCl溶液,10倍递增稀释; □(2)金黄色葡萄球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9ml0.9%无菌NaCl溶液,10倍递增稀释; □(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9ml0.9%无菌NaCl溶液,10倍递增稀释; □(4)铜绿假单胞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9ml0.9%无菌NaCl溶液,10倍递增稀释; □(5)生孢梭菌新鲜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物1ml,9ml0.9%无菌NaCl溶液,10倍递增稀释; 二、每ml菌液含菌量的计数测定。 测定方法:取稀释后的菌液1ml(剩余的菌液冷藏保存),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已经过适用性检查确正的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类别计数选用该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霉菌、酵母菌类别计数选用该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板。细菌类别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类别培养温度为23℃~28℃。细菌类别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类别培养5天。 三、检查结果:需做的检查在□内划“√”。 □ 1. 增菌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 检验标准: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结论: □ 2.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检验标准:被检培养基的菌落数与对照培养基菌落数相比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判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结论: □ 3. 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试验菌。 检验标准: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结论: □ 4. 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少量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中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指示剂反应情况等。 检验标准:被检培养基中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结论: 结论: 检验人:复核人: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与答案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3、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4、常见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 5、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小,多,快,强,广。 6、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为:空气、水、表面、人。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 A、个体微小 B、个体庞大 C、结构复杂 D、结构简单 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A、无菌 B、热原 C 细菌内毒 D 微生物限度 3、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大于 __8__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A、6 B、12 C、10 D、8 4、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

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A、最终灭菌产品 B、非最终灭菌产品 C、辅助灭菌产品 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具有强致热效应的脂多糖类物质。 A、霉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 D酵母菌 6、A级洁净区静态环境下≥5.0μm悬浮粒子的最大允许数/立方米为(20 ) A、 20 B、200 C、290 D、29 7、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A、 5 B、10 C、15 D、20 8、2010版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测限度为:为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A、 0.125 B、0.25 C、0.5 D、0.1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洁净区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ABCD) A、合理布置空间面积 B、提高设备水平 C、分设空调净化系统 D、严格控制人流物流 2、洁净区气流组织形式中单向流的特点:( ACDE ) A、空气流线呈平行 B、具有不规则运动轨迹 C、类似活塞作用 D、各流线间的尘粒不易相互扩散 E、达到净化程度高 3、药品污染热原的途径(生产过程):(ABCDF) A、注射溶媒 B、容器和设备、管道、滤器 C、原辅料 D、制造过程及生产环境 E、输液器带入 F、由于包装不严密产生热原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湖南湘大兽药有限公司工作标准文件 一、目的:为规定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P179)。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采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的质量检测。 四、责任者:理化分析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正文: 1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2.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

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微生物知识培训材料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使控制菌检查的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 二、适用范围:控制菌检查必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 1、控制菌检查方法适应性试验 1、1 供试液的制备 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试验菌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适用性试验 取相当于1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及不大于100cfu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小时。应能分别检出所加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应的反应特征. 结果判断 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供试品检查;若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 方法适用性试验。

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查 供试液的制备和预培养: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肉汤琼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定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或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如果平板上无菌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 定量检查: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和(或、、)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剂分别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微生物限度与无菌-内毒素区别

微生物限度-无菌-内毒素区别与联系 微生物检测基本就这3项了。 微生物限度:用营养琼脂、玫瑰红钠培养。洁净度中等操作台内进行(B级) 无菌:硫乙醇酸盐、改良马丁在无菌套筒里操作并培养。洁净度要求较高(A级) 内毒素:鲎试剂稀释不同浓度来判定。洁净度要求不高,D级情况下即可。 我的理解微生物泛指细菌和霉菌酵母菌等等、应该是包罗万象,各种杂菌都有 无菌则也是各种杂菌与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微生物有什么区别? 内毒素是一种热源,服用没什么关系,在注射后容易导致人体发热。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耐高温 比如说注射液产品用气接触产品,他应该用滤器过滤其他吧。用膜直径改用0.45(过滤)的好还是0.22(除菌)的好?滤膜泡点肯定要做的,高风险产品应该要最少2层滤膜吧。用了这滤膜可以不用检这3项还是要检其中项目?而且有的企业只是一年验证一下,不对气体日常可行吗? 求大神详解3者的联系与区别,各什么时候需要检这3项及为什么。 答:微生物限度针对非无菌产品 无菌和内毒素针对无菌产品。 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内毒素检验均为供试品安全性检测。主要区别是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是检验活的微生物方法,内毒素检验可以检验死去的微生物中内毒素含量。 什么时候选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主要参见药典要求,例如口服制剂选择微生物限度,注射剂和眼用制剂选择无菌检验,注射剂也需要做内毒素检验。选择不同实验方法主要依据是供试品生物风险级别和供试品用途。 例如纯化水检验中不需做内毒素实验,注射用水检验中不需做无菌实验。依据是纯化水主要用途为清洗,注射用水用途是配液,所以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风险更高,需要做内毒素实验,控制风险。 微生物限度和无菌实验用具要求无菌,内毒素实验用具要求去除内毒素。 检验环境要求 现行药典微生物限度和无菌实验均是C级下局部A级,微生物限度在超净工作

03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编码:表 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 1.验证方案起草 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 2.验证小组成员: 3.验证方案审核 4.验证方案批准 批准人:批准日期: 二、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验证目的 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 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

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 批号:批号:批号: 3.1.4培养基: 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 实验菌株的来源: 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 4.验证方法 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将上述培养物进行倍比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菌落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标准操作规程 1 制定目的 为使QC检验人员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中能规范和正确地进行检验工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非无菌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3 职责 3.1 QC负责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检验工作; 3.2 QC检验员在进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检验工作时出现异常现 象,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负载、控制菌检测超标和超趋势时要向QC 主管汇报,并照《微生物检查超标、超趋势调查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20)配合调查; 3.3 QA及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 4 规程细则 4.1 实验环境:按《微生物实验室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02), 《化验室洁净区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04)。 4.2 培养基的制备:按《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19);

微生物计数用的商品化预判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4.3 稀释剂的制备:称取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4.63g,置1000ml三 角瓶中,加纯化水1000ml,摇匀,加热溶解,于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备用。 4.4 微生物计数法:适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按《微生物计数方法适应性确认》(文件编号:)。 4.4.1 供试液的制备(经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 4.4.1.1 取样:按《取样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26);一般 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 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 4.4.1.2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 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4.4.1.3 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 pH 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 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 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4.1.4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pH 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 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如0.1%(ml/ml)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 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 系列稀释。 4.4.1.5 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 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 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 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控制菌检查原理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控制菌检查及原理 一、大肠埃希菌 1.菌体特性 大肠埃希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菌体细胞 两端钝圆,为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胞大小为 1.1~1.5×2~6.0 μm。 周身鞭毛、运动或不运动。能形成荚膜和微荚膜。 最适生长温度37℃,可在15~46℃生长。最适pH 为7.4~7.6。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 小时后,形成菌膜,管底粘液状沉淀,培养物有粪臭 味。 在伊红美兰琼脂(EMB)平板上,典型的菌落 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扁平,低度凸起,光 滑湿润。也有呈粉红色、无金属光泽、中心紫色的 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MaCC)平板上,菌落扁平、圆形、光滑湿润。呈桃红色、微红色或菌落中 心桃红色。 2. 生化实验原理 (1)MUG试验 97%的大肠埃希菌含有β—葡萄糖醛苷酶,可分解4 —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酸,生成的4—甲基伞形 酮在366nm紫外灯下产生蓝白色荧光。

(2)靛基质试验(I实验) 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靛 基质(吲哚)。靛基质无色,不能直接观察,加入靛基质试 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产成红色的玫瑰靛基质。 色氨酸酶活性的最适pH为7.4~7.8。pH降低,靛基质产生减少,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弱阳性反应,故培养基pH应为7.4~7.6 。因产生靛基质的细菌都能发酵糖类而产酸,增加培养基的酸度,不宜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此试验。 (3)甲基红试验(M) 肠杆菌科细菌均可发酵葡萄糖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培养基pH值下降,最初可使甲基红指示液[变色域pH4.5-5.4(红→黄)]变色而呈现阳性反应。但继续培养后,产气杆菌能将两分子的丙酮酸脱羧生成一分子的中性乙酰甲基甲醇而使培养基pH值上升至5.4以上,使甲基红指示液变为桔黄色(甲基红试验阴性)。而大肠埃希菌则继续产生大量的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琥珀酸等,保持高氢离子浓度,故甲基红试验为阳性反应。 2CH3COCOOH→2CO2+CH3CO〃CHOHCH3 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 (4)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V-P) 此项实验主要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和产气杆菌这两种细菌在分解葡萄糖后的进一步反应。大肠埃希菌于产生丙酮酸后,丙酮酸进一步分解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产气杆菌可使丙酮酸脱羧变为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丁二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控制菌有哪些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控制菌有 哪些 GMP管理文件题目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编码:页序/ 总页 1/1 制定审核批准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化验室一、目的:为使控制菌检查的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二、适用范围:控制菌检查必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 1、控制菌检查方法适应性试验 1、1 供试液的制备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1.2 试验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1.3适用性试验取相当于1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及不大于100cfu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小时。应能分别检出所加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

应的反应特征. 1.4结果判断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供试品检查; 若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山GMP管理文件题目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编码: 页序/总页:2/2 方法适用性试验。 1.5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查供试液的制备和预培养: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肉汤琼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1.5.1定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或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如果平板上无菌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 1.5.2定量检查: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0.1g、0.01g和0.001g(或0.1ml、0.01、0.001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剂分别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方案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方案 1.试验目的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本次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适合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控制菌检查。 2. 试验方法 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进行试验。 3.试验材料 3.1 培养基

3.2 菌种 3.3 仪器 XXXXX水平流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XXXXX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XXXXX电热恒温培养箱(30~35℃)、XXXXX生化培养箱(20~25℃)、XXXXX气浴恒温振荡器 3.4 稀释剂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4.试验过程 4.1菌液制备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0.1ml含菌数为不大于100cfu的菌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4.2 适用性检查 4.2.1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取大肠埃希菌菌悬液各0.1 ml分别接种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35℃条 件下培养24h,进行促生长能力检查。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各0.1 ml接种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35℃条 件下培养24h,进行抑制能力检查 4.2.2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取大肠埃希菌菌悬液各0.1 ml分别涂布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35℃ 条件下培养24h,进行促生长能力和指示特性检查 4.2.3 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取乙副伤寒沙门氏菌菌悬液各0.1 ml接种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35℃条件下培养24h,进行促生长能力检查。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各0.1 ml接种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35℃条件 下培养24h,进行抑制能力检查。

洁净区微生物及卫生知识培训试卷答案(普通版)

洁净区微生物及卫生知识培训试卷 日期: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20×2分) 1.微生物包括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真核生物,其中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 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微生物计数法和控制菌检查法。 3.本公司微生物室常用的灭菌方式是湿热灭菌,灭菌条件有121℃×15min和121℃×30min。 4.供试品需氧菌总数计数检测需要一般在30~35 ℃培养3~5 天,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一般在20~25 ℃培养5~7 天,工艺用水的需氧菌总数计数检测需要一般在30~35 ℃培养不少于5天。 5.环境监测状态有:空态、静态a 、静态b、动态。 6.洁净室(区)温度应控制在18~26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 7.消毒液配制区域:根据使用区域,一般区直接在使用地点或清洗间配制,洁净区在清洗间配制。 二、判断题(5×2分) 1.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化妆,但可以戴戒指和项链。(×) 2.消毒可以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而灭菌只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3.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同时繁殖也快,适应性强。(√) 4.洁净区中的所有操作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 5.不锈钢托盘擦拭的非常光亮,因此它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三、名词解释(5×2分) 1.cfu:Colony-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2.灭菌 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3.洁净室(区) 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4.无菌操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围成品、辅料、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 容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4.2菌液制备按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使用。 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附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为更好应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附录×××)、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附录×××)及非无菌药品 微生物限度标准(附录×××),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非无菌药品中污染的某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药物活性降低,甚至使药品丧失疗效,从而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在药品生产、贮藏和流通各个环节中,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GMP的指导原则,以降低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非无菌产品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及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可用于判断非规定无菌制剂及原料、辅料是否符合药典的规定,也可用于指导制剂、原料、辅料的微生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指导生产过程中间产品微生物质量的监控。本指导原则将对标准和方法中的特定内容及标准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1.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受控的洁净环境是指不低于GMP现行版要求的D级洁净环境。 2.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如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及中和剂,在确定其能否适用于所检样品及其用量时,除应证明该试剂对所检样品的处理有效外,还须确认该试剂不影响样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的检出(即无毒性),因此无毒性确认试验的菌株不能仅局限于验证试验菌株,而应当包括产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 3.供试液制备方法、抑菌成分的消除方法及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应尽量选择微生物计数方法中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所选用的方法应避免损伤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对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供试品,在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 4.对照培养基系指按培养基处方特别制备、质量优良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以保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质量。对照培养基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制及分发。 5.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此时更高稀释级供试液的确认要从低往高的稀释级进行,

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

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记录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报告 一、目的: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二、内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三、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杆菌【CMCC(F)4410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 (B)50094】、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生孢梭菌【CMCC(B)64941】. 四、方法: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法();综合法()(依据《中国药典XX版》二部微 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实验) 五、验证方法: (1)试验组取 ml供试液及ml(50~100cfu/ml)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依相应控 制菌检 查法进行检查 (2)阴性菌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验证大肠杆埃希菌、大肠菌群、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检查法时的(本文来自:小草

范文网: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阴 性对照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菌检查法时的阴性对照菌采用大肠杆埃希菌。阴性对照菌不得检出。 六、试验记录: 七、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学验证实验证明,采用稀释法();培养基稀释法(); 薄膜法();综合法()阳性代表菌株验证实验均符合要求, 故该方法适用于 复核人:试验人: 年月日 篇二: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 简述 控制菌检查是用于检查某些特定微生物,规定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由于控制菌为一次性报告试验结果,故应注意方法的有效性确证(方法验证或阳性对照)、实验过程保障和结果确证,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既要避免漏检造成的假阴性结果,又要避免实验室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控制菌检查中,涉及实验室监控菌株的分离鉴定、样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