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_省略_学为例试论校地_校企合作办学模式_宋博翠 (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_省略_学为例试论校地_校企合作办学模式_宋博翠 (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_省略_学为例试论校地_校企合作办学模式_宋博翠 (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_省略_学为例试论校地_校企合作办学模式_宋博翠 (2)

收稿日期:2015-04-30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教研项目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组建模式和团队管理研究”(JGXM-BTND-201403)作者简介:宋博翠(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生命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通讯作者:崔玉东

(1962—),男,黑龙江集贤人,生命学院教授,博士,从事细胞免疫学研究。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探索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试论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宋博翠,佟春玉,崔玉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为实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垦区,校地、校企

合作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校地合作;校企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2-0013-032014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教育本科高校919所,高职高专学校1327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其中985工程学校39所,211工程学校116所

[1]

。这919所中去除39所985工程院

校和116所211工程院校,剩下的700多所大都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普遍拥有硕士点,个别学校有博士点。这些院校陷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其理想是他们大多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朝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发展,最终目标是成为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而现实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岗位已从上层向基层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和一些企业一技(一个技术员工)难求的现象并存。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找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办学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大学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与学校自身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出的高端人才对我国基础理论科学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学院在培养实用技工人才方面已经成熟,并已经达到模式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充当起中国大众化教育的角色,成为了扩招的主力军。在扩充大学生数量的同时,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难题也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这类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什么?是照搬重点综合

性大学的培养高端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迎合社会对技工的需求走职业教育路线呢?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虽不能一味向重点大学一样追求研究创新,但也不能完全职业化,而是要走立足地方办学特色的应用创新型本科。这里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论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一、定位清晰,特色办学

1.立足地方,科学、合理定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扎根在垦区,为北大荒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打造中华大粮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高校改名浪潮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依托垦区、服务垦区”的办学本色,走应用型创新大学之路,培养面向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经济社会第一线、面向应用的大学生。学校的定位就是立足垦区,面向龙江,服务全国,回报社会。

2.服务垦区,特色办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伴随农垦部成立和开发北大荒、培养退伍官兵科学生产技能所建立。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培养出学校的特质就是教学管理的纪律严格,专业设置和培育优势学科方向是面向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建校时的四

31—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8237305.html,

本文摘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个主要专业包括畜牧兽医、农学、农机、农经已经伴随着垦区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特色重点学科。垦区现代化也推动学校学科专业不断扩展,比较典型的是学校设立通用航空飞行员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明确。学校的发展深深地打下垦区的烙印,这同时也铸就了学校的特色,也形成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培养毕业生的品格,这个品格就是朴实、纪律与钻研的精神。历代的毕业生热心投身于垦区建设,推动了垦区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他们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特性形成,学校一直有“垦区黄埔”的美誉。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创新型人才就是能够引领社会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的人才。

二、校地合作是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前提

校地合作要求地方院校建立起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加强调整和建设应用创新性专业,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输送各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上,强调科研技术服务的应用性、创新性,与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合作研发项目或者提供直接的科技文化服务[3]。

1.三江学院合作办学的实践

垦区的建三江管理局为建设成为现代大农业经济强区加快了步伐,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随着对科教兴农战略认识的不断加深,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参与高等教育的意识大大增强。2011年3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达成协议,签订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联合办学意向协议书》。双方拟定在建三江管局联合建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江学院”,学院计划招生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生、村村大学生、农业推广硕士、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学院试行八一农大与管理局共建共管、日常教学管理由八一农大负责的管理形式,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八一农大三江学院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学院根据农垦建三江管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旅游等领域设置对口专业,推行作业区大学生培训计划。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合作紧密,融入了垦区建三江管局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共建三江学院培养应用人才的模式已成为垦区各管理局教育发展的样板。

2.与大庆市政府共建农业科技园区

为发挥地理优势和学校的科技优势,学校与大庆市政府共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包括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和科技园区。生产示范园区通过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特种动物繁育养殖区、水田示范区、棚室农业区以及农业科学研究。通过建设生产示范园区,让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转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是为教师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提供平台。这个园区分为农技培训、农机具展示、生物质能源利用、生物制品研制、大食品生产开发、农业部(大庆)农产品检测中心、国家杂粮中心、中加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黑龙江省西部农资技术产品交易和信息咨询中心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产业园区。园区为学生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就近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在教学区和科技园区间的转换,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基地。2012年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培育出的7个甜瓜品种和4个西瓜品种是师生在产业园区实践创新的结果。

3.依托龙江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为体现学校地区优势和特色,学校选取对外合作的对象是与黑龙江较近的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为学生提供开拓眼界文化、拓展专业知识的交流机会。2002年,我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服务大学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2007年,我校先后与韩国晋州产业大学、江陵大学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协议,旨在培养能为跨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服务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2008年我校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学院与国外机构合作进入国际市场,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中心发展过程带动食品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掌握国际农产品、食品加工标准。

三、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在全国扩招浪潮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也经历过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经验不足,以及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学校采取的策略就是更加紧密和牢固地和垦区联系在一起,与垦区及周边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把企业变成人才培养的厚实土壤和牢固根基。我们通过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方式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企业参与制定专业课教学计划

专业管理奉行市场导向原则。即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后期课程实习内容。具体来讲就是对于长期稳定接收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在确保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由它们提出需要开设的后续专业课程,将其设为专业选修课。在之后的学生实习阶段,将学生派送到这些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这种培养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合作企业应是行业中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道德,这样才会对学生有正能量的驱动,同时我们更应考虑企业的要求。

2.专业课程授课教师来源实行“双轨”制

为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学校实行一种混合教育,即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进行自由教育,在大三、大四期间进行职业训练[4]。在大三和大四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理论部分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由企业中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主讲,如聘请哈药集团高级工程师教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药厂工艺设计”等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41

jmszyxyw@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8237305.html,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学生学习期间实行专业导师引导制,即大三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来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再根据每位学生有意向就业的实习单位,从企业选择一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生产实践、毕业课题、论文写作及就业方面等进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3.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习教育是应用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亲身体验实际生产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5]。我们采用学生到企业顶岗的实习模式,和企业员工一样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通过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对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参与和熟悉。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选定的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负责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管理以及实习鉴定等。对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可以选择研究院(所)作为实习单位进行科研实习,实习期间的安排和管理由科研院所的导师负责。

如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办学已见成效。实践证明,地方高校只有结合自身优势,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供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实现高校的四大办学功能,提高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6]。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担当起大众教育的责任,努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把知识传授给广大的民众,使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张蕾,明仪皓.本科评估背景下地方高校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14,(5):25—28.[2]孙峰.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26—28.

[3]何根海,谭甲文.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61—63.

[4]王莉华,顾建民.美国高校专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90—94.

[5]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6]杨宁,周达军,吴常文,等.开展校地合作办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试论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7(7):8—10.[7]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5.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Appropriate Positioning ———A Case Study on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University-locality 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NG Bo-cui,TONG Chun-yu,CUI Yu-do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need by basing itself on reclamation region for universities-locality,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able talent cultivation positioning of 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iversity-locality cooperation;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责任编辑:朱岚)

5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日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鉴于现状。认为应该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高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直接能为企业一线服务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生产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门外,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想从学生中选拔出能为企业带来效应的直接工作者,但又不想为学生提供或很少提供相关实际的技能培训。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就业困难。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机会发展,鼓励校企结合,创办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诉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形成合作伙伴,并

能保障其正常运转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其经济实力或其他优势而凌驾于他方之上。 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续德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制造大国,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职业教育,由于资会的不足、实训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则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大中型国企没落,中小型民企有没有相关的管理单位和约束机制,对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的完全拒绝在门外,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现代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二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伤问题等)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想主要是责任不明,以往没有相应的结合模式,但现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对结合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采用现代经济的运作模式,订立合同,明确责任,责任是在义务不履行时才发生的,但义务的法律拘束力是山责任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本科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本科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在如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新的高度,因此高校的教育也都开始注重由单一课本教学走向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之中,由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始在高校之中越来越盛行。本文主要通过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来研究如何更好的改善校企合作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的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实现就学与就业的“零衔接”。 面对校企合作如何走下去这个问题,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校企合作必须要兼顾学校和企业的各自需求,努力达到共赢。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学习物流专业学生的现状。如今学生认为学好专业知识能够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但事实上企业更看重的是实践经验。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亲自上战场,熟悉物流企业内部的操作,流程,学习和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才会学以致用。 学生在学校学习大致是处于一个被动状态,那么其寒暑假在社会上实习又是怎样的状态?我们也专门采访了几位物流专业的学生。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有部分人实习只是为了一纸实习证明,但也有不少人确实是冲着实习,积累经验去的。可是近年来,随着企业招聘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看重,不少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也愈发提高。这对于平时只专攻书本知识的学生来说肯定带来很多压力。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校企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针对宁波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重点引进了达升物流、九龙物流两个大型的物流企业进入校园,探索并制定出满足学院与企业本身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校企合作机制和模式,真正从“共赢”的角度将这两个物流企业融入了校园中,也将物流专业的人才输送进了企业。下面着重对这两个合作状况较好的企业进行分析。 (一)达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科技学院与达升国际物流公司自合作起,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开设以最终留企就业为目的的“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达升班”。该院还聘请达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彬先生为兼职教授,以及不定期的邀请达升公司领导开展讲座、宣讲会、招聘会等。据统计,2012年度该院共有24名学生经过层层筛选进入达升国际物

校企联合办学实施方法

校企联合办学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 形式的“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接、校长与厂长对话”,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办学模式改革和教师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办出特色和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三、我校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办法 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校企联合办学的先例,经多年探索和总结经验,学校校企联合办学将从以下几个模式进行:1.“订单”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将使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挂钩,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 企业顶岗实习待就业,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观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这一模式需处理好技能等级鉴定训练课题的问题和学生管理问题。 3.“学习”模式: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助互利关系。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见习、实习基地,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和生产设备为学校教学服务。安排学完理论基础课班级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 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 四、工作步骤 1.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8月1日前)。学校成立由专人负责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制订出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此项改革,作为浙江省首批开展“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试点工作学校,已先后在绍兴、宁波、嘉兴开班,累计培训数百名企业员工,成效显著。 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浙江卧龙电气、宁波金田集团和新昌轴承行业协会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谈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属于广义校企合作的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以培养学员和学生的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将在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内容 1.吸收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专业邀请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为本专业提供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工作,如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确定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联合,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探寻校企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本着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甲、乙双方就资源共享、科研交流、学生实习等方面,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甲乙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且: 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牌匾,乙方在甲方挂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牌匾。 甲乙双方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合作: ①社会需求调研和课程设置;②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③质量考核与控制;④学生学业标准拟定与考核;⑤就业服务与指导;⑥毕业生跟踪调查;⑦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与乙方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

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两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4、委派教师与乙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 5、为乙方员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6、负责基地牌匾的制作,并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双方的知名度。 (二)乙方 1、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并为甲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4、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指导实习过程。 5、配合甲方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和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核。 6、根据乙方需要选聘甲方毕业生就业,并为甲方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提供方便。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初定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它 1、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另行签定补充协议。 2、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可依法追究违约方责任)。

校企对接 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马忠香 一、实施背景 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与趋势。2013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三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首先开展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工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训一体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另外,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对接职场环境,创设实训基

校企合作办学采用的培养模式是什么

校企合作办学采用的培养模式是什么? 答:学生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工作需求为研发和教学出发点,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路径,采取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进合作方主持开发的CDIO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努力造就移动互联网企业急需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软件外包人才。 采取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习、生活,在三年级嵌入企业专业课程,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四年级在青岛软件园区或指定园区实习实训基地学习、生活(第七学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第八学期推荐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与企业无缝对接。 4. 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移动开发方向)专业相比一般专业为什么学费偏高? 答: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移动开发方向)合办专业主要投入如下: (1)课程改革及授课教师培养。我校将引进合作方IT实训课程体系移动智能开发方向课程,使之与原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以创新我校移动智能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届时合作方将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案例、实训课程以及教学教法培训。

(2)教学过程的外聘专家指导。合作方将充分发挥其校企对接桥梁作用外聘教师专家、有移动智能开发项目开发经验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对教学过程部分课程进行支持。 (3)教学过程协作体系实施。合作方将根据实际合作教学情况派遣专门技术人员,从学术教学、教质管理、实习实训、就业对接等多方面全程协助我校进行人才培养。 (4)标配机房等专业基础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移动开发方向)对开发环境、外文版软件、相关设备等都具有特殊要求,需要建设专用机房及专门购置相关软件。 (5)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我校将与合作方共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包括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实训场地、软件工厂和专家指导老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和学生实训实习以及学生就业对接等。 (6)大学生就业综合网络平台建设。联合共建大学生就业综合网络平台,以实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与就业员工之间的网络交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7)其他投入。需要引进合作单位案例和实训课程的知识产权,需要配合合作单位不断根据软件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研发新的案例和实训体系,并由合作单位高质量推荐学生就业。 5. 学生毕业后颁发那里的毕业证书?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一般定位于基层,中小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很多的中小企业招聘时都希望招聘的对象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是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因为企业自身培训花的时间比较长,成本也高,而且还要担心培训完之后是否会跳槽。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阐述了教育改革下所产生的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意义,思考

目录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1) 一:为什么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 二: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怎样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 1、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4)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计划 (5) 3、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职业化 (5)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 (5) 1、校企合作的现状 (5) 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6) 3、缺乏沟通和交流,合作关系不对等 (6) 四:怎么解决校企合作中所产生的问题 (6) 1、不断完善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运行机制 (6) 2、转变传统的合作理念 (6) 五:小结 (7) 参考文献 (7)

在许多的教育改革研究文献中,有很多学术语是交替使用的,我们经常见到的教育改革纲要有:变革(change),革命(revolution),革新(innovation),改进(improvement),改革(reform)等。 意思是教育改革也如同国家革命,它的结果可能是进步的(教育改进),也可能是退步的(教育退步)。但是教育要发展,它本身只能靠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却还是文凭这张薄纸,站的高一点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应该就有很大的收获。 而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生毕业之后仅靠一张文凭也很难人才市场上找到一份工作。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同时,采取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而且,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成功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效。职业教育在强调学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技能,因此对学生采用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同步的教育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因材施教,“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执教模式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崭新道路。 一:为什么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基于市场和社会需要为目标导向的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重构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协议培训联合办学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鹰潭邮政管理局校企合作方案 甲方: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乙方:鹰潭邮政管理局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中职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 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 更大空间,以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鹰潭应用工程 学校(以下简称甲方)与鹰潭邮政管理局(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 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 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在鹰潭邮政管理局公司挂牌设立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就业实习基地”,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在鹰潭邮政管理局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 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订单班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资源,

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乙方可以提供甲方的晚会活动的赞助等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乙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订单班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推荐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订单班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订单班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应甲方需要,乙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甲方挂牌设立“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教学点”,采取“函授”模式组织鹰潭地区快递服务公司成员赴学校进行学习工作,为乙方员工的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劳动力转移培训:乙方以“招工就业”、“边工作边学习”形式吸纳劳动力资源,并与甲方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企业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2、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3、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4、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5、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

目前我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各位领导、老总: 首先,对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我校,借此机会我简要地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校由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工贸职业高级中学合并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系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2011年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的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8名,其中拥有高、中级职称教师150名,双师型教师63名,技师资格教师42名。现在全日制班60个,在校学生2067名。近年来,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开设数控、机械加工、电子电工、信息四大类10个专业。建有车工、钳工、数控、机电、电工电子、财务电算化等现代化实习工场和综合工业化自动控制、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专业实验室。 张家港市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圈热点地区,主要聚集了冶金、纺织、机电、化工、轻工、建材、服务七大经济行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为全面掌握我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寻求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高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我们立足我市“五大区”(张家港保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扬子江化工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重点走访调研了一百多家涵盖了世界五百强、省骨干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省新兴产业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基本了解了我市主要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围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体制、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专业建设,让学校专业更贴近产业升级的需求 我校成立了由企业人事干部、技术骨干、教研室领导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及咨询委员会。每学期确保活动一次,认真分析我校专业建设、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知识的传授重点,提升技能培训的等级要求。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我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修订并完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我校还深入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明确各专业重点培养目标,合理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努力使我校专业与产业,学生的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重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技能更贴近企业生产需要 我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分别在永钢集团、海陆重工集团、长力机械集团、张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2006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长期定点维修的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社会汽车维修工岗前岗后培训4期120人;接收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有23人。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

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

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法》规定,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经 **(下简称甲方)与 ** (下简称乙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内容 项目名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合办专业方向: 招生对象:专科层次,文理兼收; 合作形式:采用“2+1校企合办专业模式”,第一、二学年,学生在甲方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教学以甲方教师为主,乙方老师为辅;第三学年,学生在**公司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实训,并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合办专业的招生以乙方为主,双方合作完成。乙方负责推荐学生就业。 二、合作期限 1.合同期限: 若双方继续合作,需在本合同届满前两个月协商续签合同。 2.协议签订后,双方应按约定履行各自义务,不得擅自变更内容。若确需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后实施。 3.如双方在约定期限届满前决定终止合作,提出动议方必须保证

已招收学生的教学计划及实习进度等合作内容在符合本协议约定的条件下完成。 4.遇国家强制性法规、政府指示等对协议内容做出新的限定,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双方协商解决。 三、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招生 (1)负责配合乙方完成合办专业及专业方向申报、备案。 (2)负责为合办专业提供国家统招计划内招生指标(文理兼收),每年人。 (3)负责审核并确定招生宣传内容,支持配合乙方在高中、网络、媒介上对本合作项目的真实宣传。 2.管理(教学管理、业务管理、学生管理) (1)负责组建专业共建合作项目的管理团队,参与项目的管理、教学质量监督。 (2)负责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相关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认证等,供双方进行教学活动。 (3)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由乙方培训后根据教师考核方案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进行聘任,承担乙方负责的课程教学任务,并享受对应岗位乙方课酬待遇,课酬由乙方承担。 (4)双方共同组建学生管理团队,甲方牵头,乙方协助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对本专业学生,甲乙双方共同管理,责任共担。 (5)负责对合作项目的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合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