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统计分组时,为了处理某些单位的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数值的情况,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这一原则称为( BC )(2012年1月)

A.“上限在内”原则

B.“上限不在内”原则

C.“下限在内”原则

D.“下限不在内”原则

E.“上限、下限在内”原则

2.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ADE )(2011年10月)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2+下限

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3.按照分组标志多少的不同

..,统计分组可以分为( AC ) (2011年1月)

A.简单分组

B.单项式分组

C.复合分组

D.组距式分组

E.等距分组

4.统计分组的作用为( ABCDE )(2008年10月)

A.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B.划分现象的类型

C.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D.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E.以上都对

5.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组成部分有( ACDE )(2009年10)

A.总标题

B.表格设计者

C.横行标题

D.指标数值

E.纵栏标题

三、判断题

1.在编制变量数列中,连续型变量只能采用组距式方式。( T )(2012年1月)

2.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之一是应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T )(2011年10月)

3.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T )(2010年1)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确定组距和组数。( F ) (2009年10)

5.在单项数列中,组数=全距÷组距。( F )(2009年1月)

6.统计整理既是由对现象的个体认识过渡到对现象的总体认识阶段,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T )(2008年10月)

7.统计分组对总体是分,对个体是合。( T )(2008年10月)

8.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T ) (2011年1月)

9.主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F ) (2011年1月)

12.横行标题一般写在表的右方。( F )(2010年1)

四、名词解释

1.分配数列(2012年1月)2.复合分组(2011年10月)

3.分配数列(2010年1)

4.统计整理(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

1.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2012年1月)

2.简述分配数列概念及其种类。(2011年10月)

3.简述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2011年1月)

4.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009年1月)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 统计从业资格证 章节习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为领导决策服务 D.进行统计调查时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A 2.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3.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自行修改 【答案】B 4.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人员只要自己不弄虚作假,对下级报来的统计资料原原本本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统计资料报送上级,就可以不对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B.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能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 C.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D.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C 5.下列各项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是()。 A.总统计师 B.统计局长 C.统计调研员 D.统计员 【答案】D 6.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7.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 C.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的,应当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A 8.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 ()。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答案】D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1.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 B.监督职能 C.执行职能 D.咨询职能 E.决策职能 2.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我国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A.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抽样统计调查项目 D.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E.定期报表统计项目 3.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问项中不符合问项设计原则的是()。 A.您家有几口人? B.您是否文盲? C.您有几个孩子? D.您的存款多少? E.您在哪儿上班? 4.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 A.交通运输

B.采矿业 C.制造业 D.建筑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不包括()。 A.花生 B.大豆 C.油菜籽 D.芝麻 E.野生油料 6.工业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的服务费用。

A.金融业 B.文化教育业 C.农业 D.邮电业 E.行政管理 7.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A.设备安装工程价值 B.建筑工程产值 C.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D.房屋修理所完成的价值 E.被修理的房屋本身价值

8.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 A.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B.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C.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D.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E.调出本单位的能源 9.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主要包括()。 A.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B.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C.盘亏的产品 D.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E.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10.企业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包括()。 A.企业信誉 B.土地使用权 C.商标权 D.长期债劵 E.著作权 11.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包括()。 A.现金 B.存货 C.无形资产

统计基础知识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C )(2012年1月)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统计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某地区历年出生人口数是一个( B )(2011年10月)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分配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2010年10)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4.累计增长量( A ) (2010年10) A.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B.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 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 D.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 5.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4月初为80万元,5月初为150万元,6月初为210万元,7月初为160万元,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C )(2009年10)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2009年10)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 7.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2009年10) A.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8.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 A )(2009年1月) A.可以相加 B.不可以相加 C.绝大部分可以相加 D.绝大部分不可以相加 10.某校学生人数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8%,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5%,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8%,则2004-2007年学生人数共增长了( D )(2008年10月) %+15%+18%%×15%×18% C.(108%+115%+118%)-1 %×115%×118%-1 二、多项选择题 1.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ABD )(2012年1月) A.序时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静态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 E.一般平均数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BD )(2011年10月) A.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2010年1)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7.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2009年10) A. 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8.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2009 年 1 月)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C ) (2008年10月) A.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2012年1月)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 (2011年10月)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A ) (2011年1月)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C.定期报表和年报 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5. 下列哪项不是.问卷调查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 (2010 年 10) B.组织方式不同 )(2010年 1) B.准确性高 C.适用范围广 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6.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 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 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 A.普查 F 列属于专门调查的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及答案(5)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及答案(5)含答案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 A、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B、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C、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D、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数 标准答案:d 2、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标准答案:a 3、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水稻产量,研究该地区的水稻生产的经验,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标准答案:a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单位进行调查。 4、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标准答案:d 5、某公司2003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2002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2002年增长了12%,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83% B、120% C、98.2% D、101.8% 标准答案:d 计划完成程度=(1+12%)÷(1+10%)=101.8% 6、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对生产活动全过程(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 (判)生产活动统计既要反映价值 ..形态。 ..形态,也要反映实物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 生产活动统计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生产活动统计单位: p147 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计算。 (一)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总产值):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之和。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 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的计算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范围一致的原则。2、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 ●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 (二)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是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 二、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农林牧副渔总产出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用(产品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 ●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末差额价值 --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劳务收入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三部分:建筑工程产出+安装工程产出+其他产出 :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其他产出:建筑业总产出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出。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出、总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出计算方法:按(结算价格)计算。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实务工程量×单价)+间接费率+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和税率●运输业总产出------运输业总产出=营运收入+服务收入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试题

C.2004年1月1日到3月31日 D.5天 26、统计数据整理的关键是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统计分组 D.编制调查表 27、将对比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A 系数 B 成数 C倍数 D百分数 28.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29、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一个()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30、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应用()符号表示 A 0 B —— C × D 。。。。。。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3、简述统计表的结构? 4、简述总量指标的种类?

5、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三、计算题: 1、已知标志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25.6%(5分) 要求:计算标准差 2、某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任务为2500万元,实际完成2850万元;利润总额计划数为800万元,实际利润842万元。要求:计算总产值和利润总额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10分)

(1)栏是;(2)栏是; (4)栏是;(6)栏是 5、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15分) 日加工零件数(件)工人数(人) 60以下 5 60—70 9 70—80 12 80—90 14 90—100 10 (1)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2)比较甲、乙两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0.5×36=18分) ⒈记述学派的代表人是和,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是,数理学派是。 ⒉统计整理主要是对进行加工整理。 ⒊分配数列包括和两个组成要素。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⒋数值平均数包括、和;位置平均数是指和。 ⒌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数列中各项指标具有。具体要求是:第一,数列中各项指标、应力求一致;第二,数列中各项指标的和应一致。 ⒍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大小的尺度,也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过程的和等。 ⒎动态分析的任务除了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等分析指标外,还可以用来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和,并用来预测现象的未来。 ⒏编制综合指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复杂总体中各要素的问题,另一个是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 ⒐等距抽样按样本单位抽选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和等。 ⒑相关系数大于1,说明现象间存在;相关系数小于0,说明现象间存在;若相关系数等于﹢1,则说明现象存在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⒈要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全部工业企业 ③每一件工业产品④全部工业产品 ⒉要了解某学校全部职工的情况,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①该校每一个职工的学历②该校每个职工的工资 ③该校全部职工的学历④该校职工的平均工资 ⒊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是() ①职工人数②设备台数 ③学生体重④学校所数 ⒋某地区在收割前随机地选取5﹪的麦田,测算其小麦产量来估计该地区的小麦总产量,之中调查属于()①普查②典型调查 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 ⒌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540 ⒍某学校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①比较相对数②强度相对数 ③结构相对数④动态相对数 ⒎某企业的税后利润今年计划比去年增长4﹪,实际增长了8﹪,则该企业税后利润的计划完成程度()①8﹪—4﹪②8﹪÷4﹪ ③108﹪÷104﹪④104﹪÷108﹪ ⒏总体中如果各单位标志值的和等于其相应的总体标志总量,若要计算其平均数,则应选用() ①算术平均法②调和平均法 ③集合平均法④三种方法都可以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练习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练习题1含答案 1.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有() A. 地点的唯一性 B. 地点的非唯一性 C. 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D. 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E. 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答案】ACE 2. 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包括()。 A. 价值形态 B. 收入形态 C. 实物形态 D. 产品形态 E. 货币形态 【答案】AC

3. 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A. 中间投入每一列的合计等于中间产品相应行的合计 B. 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C. 第Ⅱ象限总计等于第Ⅱ象限总计 D. 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 E. 中间使用加最初投入等于总产出 【答案】BCE 4 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指标有()。 A.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 B.经济增长率 C.最终消费率 D.直接消耗系数 E.资本形成率

【答案】CE 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主要方法有()。 A.生产法 B.汇率法 C.支出法 D.购买力平价法 E.收入法 【答案】BD 6.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有( )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B.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D.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E.存货按后进先出法计价

【答案】:ACDE 7.会计确认的主要标准有( ) A.可归属性 B.可计量性 C. 可计划性 D. 可靠性 E.可估计性【答案】:ABD 8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列项目中应作为本期收入的有( ) A.本期销售商品本期收到货款B.上期销售商品本期收到货款C.本期预收货款下期发货D.本期销售商品本期未收到货款E.本期预付购货款 【答案】:AD 9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支付本月职工工资 B.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5级《统计基础知识》试题(范围44-9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统计绝对数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 A.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单位总量 B.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C.总指标与标志 D.实物指标和价值标志 2权数对计算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 B.各住组距的大小 C.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3.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同一总体的不同的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单位数对比 C.总体变量值总量与总体总频数对比 D.不同总体的两个指标数值对比 4总体的标准差越大,说明() A.平均数的数值越大 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 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5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 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 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 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 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6下列总量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工业总产值 B. 商品销售量 C. 人口出生数 D. 水库储水量 7.有10个变量值,它们对数值5的离差分别是:-4、-3、-2、-1、0、1、2、 3、4、5,由此可知() A. 这10个数中有负数 B.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零 C.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 D.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5 8.假如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那么平均数 ()A. 不变 B. 减少到1/3 C. 扩大2倍 D. 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 9.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0.如果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值()。 A.也增加5个单位 B.增加10个单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某校2001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2.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1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4.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中,不用根据所有变量值计算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6..根据重复抽样调查资料,某小学一年级优秀生比例为2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例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相同 D.无法作出结论 17商品库存量是()。

第 3章 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考资料 2、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将总体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20 B.215 C.230 D.185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B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8、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9、等距分组适合于( B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 10.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D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D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3、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B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1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pdf

20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D)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2、统计整理主要是对(C)的整理。 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 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  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4、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B)。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5、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A)。 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 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7、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B)。 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 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  8、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D)。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住户调查 D.快速普查  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10、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B)。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C)。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  12、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C)两种属性。 A.历史属性 B.物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生物属性  13、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C)。 A.年内出生人口 B.年内迁出人口 C.年末总人口 D.全年离婚人数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A)。 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 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 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