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 Journal?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 No.1,2019

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工科”?

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邹?恩,何忠礼,罗漪澜,林舜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院,广州.510520)

摘?要: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支撑。高校要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要求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科技人才。从适应新经济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造和升级途径出发,以现代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改革入手,分析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应用型工程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经济;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9)01-0027-04

收稿日期:2018-12-06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7J 049);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2017K T S C X 2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8X G K 00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Q N 010)等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邹恩,博士,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授。

一、新工科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快速改变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我国提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以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都希望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能占据战略制高点[1]

。工程教育与

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互相支撑,新产业的发展要

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2]

。“大业欲成,人才

为重”,为了快速培养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工科人才,教育部高教司于2017年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并下发.“天大行动”“复旦共识”“北京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3][4][5]

。其内涵为:以立

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6]

二、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

新工科人才支撑

据央广网(2017.4.3)统计,未来十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人才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从而带来人才告急的紧迫现象

[7][8]

。电

气自动化属于信息技术范畴,人才需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新经济的发展对本专业传统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以前的专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需要的是能创新、能创业、有理论、有实践、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新经济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要求毕业生不仅会电气和自动化方面工程实践知识,还应具有跨专业的全知识融合特征;所学知识不仅能满足现有传统生产的需要,还应能在工程实践中迅速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能适应未来新科技的需要;不仅是个优秀的工科毕业生,同时还懂经济、会管理,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遇事心宽的良好人文素养。可以说,新经济的

新工科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8294287.html, 新工科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作者:李晓娜黄灵芝 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33期 摘要“新工科”人才应国家战略需求而产生。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从学生兴趣培养、培养计划制定、“走出去、引进来”几个方面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工科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8294287.html,ki.kjdkx.2017.11.025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are urgent need with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The problem how to develop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e must face. The viewpoint wit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nder New Engineering is expounded from the following facts, such as professional interest culti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going out and the talents introduction”, and so on. And problems possibly existed about the training model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model 0 引言 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优先发展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工科”人才。[1,2]因此,需要我国高校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2017年2月18日,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的召开,[3]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措施,加快我国新工科建设的步伐。新工科 形势下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生专业兴趣爱好的建立 新工科,不同的专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新兴的、新型的和新生的工程学科; [4]也可以理解为新理念、新要求、新途径,[5]还可以理解为学科专业“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工程教育“新质量”,“新体系”[6]等等,这些均离不开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创新”对于学生而言,首先他/她需要知道一件物品,一种技术、一套设备或机械等原来是什么样子,是如何运转、如何工作的,进而需要知道他们的优缺点在哪里,然后对这些优缺点进行思考,进一步考虑如何对其进行改进,这才有了“创新”的苗头,然而所有这些均需要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学生才会进行下去。那么兴趣如何而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2019-02-21 摘要:以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为例,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目标、实施过程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专家、能手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并借助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环境,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企业平台上学会工作的目的。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铁路、公路、测绘、建筑、工程监理、市政规划及国土资源等领域,主要从事野外观测、内业计算和数据处理、测量资料档案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主要能从事的岗位有:测图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控制测量技术员、施工测量技术员、工程监理员、资料员、测量仪器管理员及测量仪器市场营销员等。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土木建筑工程诸领域中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岗位需求,及时跟踪市场,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开发方面,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

最新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摘要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全面权衡会计管理问题,通过制定和改善相关制度,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会计管理问题找到了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接连两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政府率先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使用多种金融手段回收市场上流动性。频繁变动的金融政策让企业无所适从,有的企业因无法适应这种现象而倒闭。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全面权衡会计管理问题,通过制定和改善相关制度,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职责认识不清 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心目当中,会计工作的中心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记账、算账、管钱,会计的职责就是记好帐,算好帐,管好钱,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成本预算、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根本不是会计职责之内的问题。因此,在会计工作的分配上也按照传统的职责进行分配,这就造成作为掌握企业经济动向的会计被束之高阁,会计在企业当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记账员、保管员的作用,这样势必会给企业在经营策略、战略方向和规避风险方面带来严重问题。

(2)会计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尽管我国对于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法律上进行了规范,但是,在会计管理过程中,仍然有相当多的会计管理人员存在着造假和违规违法行为,这说明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企业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打白条等现象,甚至还会出现违规放贷和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大量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使会计资料严重失真,这样势必导致企业的决策、规划、管理等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的运行,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3)企业缺乏具备会计管理资质的管理人员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还普遍存在着会计管理专业人员。由于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不但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具备生产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具备认识市场、分析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正是因为缺乏具备资质的会计管理人员,才导致企业在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核算的失误,导致企业损失。 (4)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虽然已经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方式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仍然是相当传统的集权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制度还缺乏认识,甚至有的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失衡,从而引起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 2.企业外部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对企业会计管理方面的监督

新经济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发展思考

新经济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发展思考 摘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需依托于土地、水、空间等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都应处于较为平衡与健康的形态下,才能确保中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尤其,房地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占用与利用,我国应做好监督与管理。且注重突显社区的绿色环保理念,并强化社区的智慧化服务功能。在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应确保房地产经济的规范化、法制化、健康态的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背景下,令我国房地产领域获得蓬勃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取巨大投资回报率的同时,也给大众的生活与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魅力中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国计民生与生态平衡问题。而房地产发展进程中,在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未对环境保护、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建立更多的思考。无论出现的空间资源大量消耗问题,还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住房问题而失去生活信心的问题,都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等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新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从宏观视野出发,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既要考虑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还需关注到大众对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维度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 (一)地理位置成为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固定资产的价格与价值。而建设的地点被确定后,将无法进行改变。从这个层面可看出,地理位置会对房地产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城市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并有着不同的政策与管理机制。即便从宏观视域出发,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也要考虑到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差异性。在制定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监管的过程中,需对房产建设的地理位置位置进行分析。做到因地制宜,而不应出现一刀切的粗暴现象。由此可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得地域特征。(二)房地产经济的增长量出现持续下降的特征。相较以往,房地产经济的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已出现放缓的特征。虽

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办发〔2014〕19号)与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精神,推进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各系(部)认真实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衔接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目标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校(园)、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根据不同专业和校 -1-

企(园)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调整阶段培养的方式和目标来促进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管理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构建具有专业特色、具备时代特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内实验实训和企业(行业)顶岗实习是关键环节。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重视学生校内实训的针对性和效果;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调研报告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调研报告 张铮 结合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课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组积极开展先期调研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策略的思考与选择的专题研究。 为深入全面了解国内工学结合人才开展情况,我们选择国内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教学改先进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以便吸收、借鉴与提高,使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起好步、走好路、从而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 一、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开展情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央地方共建的一所省属职业院校,依托国防航空国防科技企业和四川省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特征明显。 该院已实践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 (1)“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 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航空企业产学合作,在制造类专业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 该模式于2000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与四川航空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在民航服务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的“一条龙”式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该模式于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三方”合作模式 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与教育服务中介机构、数十家专业软件厂商“三方”合作,按照“提供优质服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该模式于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订单式”、“定制式”合作培养模式 先后与空军5719厂、上海泰永企业有限公司、成都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学合作,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业管理等专业以“订单式”、“定制式”方式校企联合培养专门人才。 (5)“双证制”模式 依托航空企业、建筑企业、计算机公司,基于反向设计原理,在机械、建筑、计算机各个专业开发并实施了凸显高职教育特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 集成上述各种教育模式申报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200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教改主要做法 通过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数控专业带头人等交流,总结该院工学结合教改主要做法: 1.一专业一模式,求实效 该院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时,专业带头人提出适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实践,不求模式一统,注重与专业实际情况符合,所以实效较为明显,也容易获得专业教师认同。 例如双循环工学交替形式主要在制造类各专业中实践,而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专业中,则结合飞机发动机不同型号,进行定制(按一

新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保险的未来(精)

新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保险的未来 摘要:2014年12月1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最为市场关注的是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区域做出的具体描述。本文将结合《办法》出台的相关背景,对目前中国大陆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和面临的风险,以及对未来几年内互联网保险市场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做一初步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新经济形势发展与研究 1 中国大陆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根据《办法》中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定义,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其中,“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全国性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自营网络平台”指保险机构依法设立的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是指为保险机构提供辅助服务的网络平台。 1.1 中国大陆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 2000年左右,一些保险公司及其他机构开始尝试在公司网站或其他平台上销售保险产品。2010年,淘宝网设立保险频道。2010~2012年,淘宝网规模保费年均增速10倍。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接近10亿元,超过20余家中小寿险公司的年度保费总收入[2]。2013年,腾讯财付通平台、苏宁易购等电商进入保险销售市场。 2011年,保监会颁布《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保监发 [2011]53号。

2011~2013年,涉足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从28家上升到60家;同期客户数量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566%;规模保费收入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增幅810%,年均增长率202%[3]。 2013年9月29日,由阿里巴巴、腾讯、平安、携程等共同发起的全球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正式成立。 2014 年2月2 5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撰写的《2011—2013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发布。根据这个报告,相比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互联网保险占比达到30%左右,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收入在整个保险市场中的占比尚不到3%,仍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4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同时,保监会相关人员表示正在抓紧起草制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办法。《通知》中对可以进行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出了明确要求(150%以上,同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险公司必须明示保险产品属性,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2014年9月,许多保险公司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在第三方平台上消失。 1.2 互联网保险市场兴起的原因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人身险网销产品以万能型、分红型和投资连接型的两全趸缴产品、保险期限5~10年之间为主。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满足客户资金增值需求,相应保障责任非常微小。保险公司使用这类产品形态在设计网上销售的理财产品时,可以通过提高结算利率、降低退保费用等方法,将客户持有保单的期限降低到1年甚至1年以下,同时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以及其他同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14〕12号中,将这类产品明确为“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即第二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与累计生存保险金之和超过累计所缴保费,且预期该产品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3年(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变额年金保险产品除外。

[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具体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简单地复制照搬是行不通的,必须考虑所在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个案研究为例,阐述了在特定专业条件和行业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执行过程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专业特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背景 二工学结合的设计思路与人才培养目标 1.整体设计思路 由于古玩艺术品经营管理行业具有专业知识密集度高、从业经验积累性强、市场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不仅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以便积累经验,同时还要不断追踪热点信息,培养和保持敏锐的市场应变能力。传统的三年制人才培养路径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紧迫感,要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学习的同时,尽快熟悉和了解职业领域以及岗位技能需要,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爱好设计一个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仅仅依靠校园这个单一的环境是无法实现的,要让学生尽快“走出去”,就必须实现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联合、共同培养。 与此同时,伴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也与日俱增,如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成为众多有实力的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也开始积极联系相关院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本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充分沟通、资源共享,专业与上海聚德文化企业集团达成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专业新生入校后的前两个学年为“在校学习期”,其中一至三学期本专业方向的全部学生根据专业统一的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第四学期企业将与本方向的专业学生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书,通过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派遣各企业骨干员工前来学校授课,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岗位技能强化与项目化课程的导入,并根据课程考核的结果确定进入聚德精英班实习的人选。第三学年为“入企实习期”,根据前期考核的结果,企业从中挑选已经符合要求的学生进入企业各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其中第五学期为轮岗式实习,每位学生对全部预设岗位进行轮换式的实习,此举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轮岗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在轮岗过程中发现发掘学生的职业潜力,做到人尽其才。第六学期为定岗式实习,经过轮岗实习后根据学生的本人志愿和企业的考核结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实习岗位。与此同时,暂时未被选中的学生将继续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性专项技能提升,进一步锤炼和夯实专业基础技能,通过后续考核合格的学生还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有规范的淘汰与奖励机制,最后一个学期,企业将与终期测评合格并符合用工需求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专业与企业联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专业教师、企业高管和第三方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必要时还会增设学生代表,通过过程监督、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重视,汉语言文学是教育课程当中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汉语言文学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门创造力与想象力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教育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对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在,怎么针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来培养专业人才是当下当下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在借鉴全纳教育的先进的教学观的基础之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究,此次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生活都有个积极的推进作用。 标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引言 全纳教育是在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全纳教育的思想观念主要就是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学校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与培养。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汉语言文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与社会的关注,汉语言文学作为中文研究领域的重点学科,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佛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落后的,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端。这就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手段,使得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简单的阐述与探究。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模式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培养目模式与手段受到了考验。怎样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就是比较传统、保守。在新的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建构科学合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为社会与国家输出一大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以此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服务人民【1】。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汉语言文学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主动地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教育体制改革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内容及其广泛,涉及各种领域,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转变

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8-08-20T11:08:08.2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张春卉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深,营销管理策略也在逐渐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经济的有序发展,电力企业的快速进步。 (国网冠县供电公司山东聊城 252500) 摘要:电力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深,营销管理策略也在逐渐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经济的有序发展,电力企业的快速进步。本文对电力经济在新经济形势下常见的营销管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在这一形势下,电力经济转变营销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导言 电力企业转变营销管理方式,符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提升电力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电力经济在实际发展中存在较多营销管理问题,并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对此采取有效的转变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新经济形势下电力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其本身无形,不可存储,在计量上有着特殊的规定,而且具备公用性质,因而使得电力企业在对电力进行营销的时候应该立足在这些特殊性基础上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管理策略。但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当中的经济营销策略并不尽如人意,管理层意识的薄弱、营销体制的落后等都使得当前的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营销管理意识相对比较缺乏 在电力经济营销方面,很多的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经济效应管理策略,而之前的营销策略又严重缺乏现代性以及科学性,而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电气企业的营销管理意识相对比较缺乏。现阶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电力经济营销方面依然保留着原有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观念,电力企业更多的关注电力的生产方面,而对电力的营销方面缺乏清晰的意识,直接导致电力企业经济营销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2营销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 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大,之前的电力经济营销策略已然不适用与现在的电力企业发展,然而电力企业依旧保留着原有的营销管理体制,这就导致电力企业对市场缺乏充足的了解,并不明白自身在电力市场的定位,这样就严重妨碍了电力企业得到发展。 1.3电力经济营销滞后于客户需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不断的增加,但是电力企业的用电流程过于复杂,在电力经济营销策略分析过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电力经济营销策略不能够快速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 2新经济形势下关于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的转变探讨 电力经济营销管理工作具有变动比较频繁,信息量非常大,业务面非常广并且政策性也非常强等一些特点,在新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的经济营销管理策略应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2.1市场扩张的管理策略 企业要想能够实现稳固的发展,首先这个企业必须要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也是如此,电力企业要想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给予经济营销管理充足的重视,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市场扩张的管理策略。新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在不断加强,随着而来的就是原有的电力市场被打破,因此电力的经营销售市场就会走向开放的局面,那么全新的现代化的电力营销体制便会形成。另外,在扩张经营销售市场的同时电力能源的市场也会得到扩张,这样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便会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电网也将获得不断的完善。 2. 2技术推广的管理策略 电力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新经济形势下电力经济营销管理需要做得一个非常必要的策略转变便是技术推广战略,能够是技术得到推广的方式有非常多种,其中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将电力企业的人才库进行更新,同时将原有的电力技术提升。在电力经营管理中一定需要注重对技术的提升,只有电力企业能够非常稳定并且安全的将电力资源传输给用户,满足客户对电力的要求使客户能够安全用电,这个电力企业才会得到客户的信任以及认可。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必须要加强电力企业的技术设备建设,使电力技术得到提升,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电力经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对电力信息的采集过程变得足够快捷并且及时,同时数据分析结果变得足够可靠,从而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2.3节能环保宣传的管理策略 我国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可以将立足点放在节能环保方面,坚持走节能环保的营销策略,满足现阶段客户对环保层面的需求,从而使电力企业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可,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4优化服务的管理策略 型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大,很多的电力企业开始依靠软实力来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事实证明转变服务策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对电力资源进行销售,如果能够有效的保障资源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那么客户就会对该电力企业的信任度以及满意度就会高,这样电力企业就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对电力资源的另一个优化方式就是提升人工服务水平,电力企业站在客户的角度,充分为客户着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完善企业的服务体系,使客户能够和电力企业的营销者建立非常友好的关系,那么电力企业也会得到客户的认可,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要求电力企业在实际经济营销工作中,应从用户角度出发,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策略,这样能够促使电力企业与用户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电力企业的经济营销目标也会更明确[4]。 2.5提升经济营销策略的准确性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经济营销策略的准确性,需要在制定电力经济营销策略之前,对电力市场需求和电力用户需求的变化状况进行全面

心得体会: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最新) 教育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共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群,许多省份也逐步推进专业群建设。随着高职这10年来专业群建设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国家层次、学校层次与专业层次之间出现了专业群层次,怎样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理论与实践者关注的课题。因此,笔者在分析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其优化原则及保障建议。 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与宏观层次的国家、学校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微观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下一般粗”的趋同倾向,没有体现出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其次,在模式构建方面,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并不是基于产业链新建的,而是在各专业若干年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因此在实践中要么偏重专业个性,专业

群内各专业自成体系,要么偏重专业群共性,侧重核心专业自身建设及辐射作用,而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的个性。 再其次,在模式描述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少,大多仅仅为体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过程或方式,如“对接”“驱动”“结合”“模块”等。 最后,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进方面,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形成专长和品牌,各专业资源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等。 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其优化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推进五个对接的原则。一是分析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要求,推进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需求对接;二是分析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推进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推进专业群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四是分析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推进毕业证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分析 摘要: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新的经济环境逐步替代过去的旧有经营模式,社会经济形态逐步由物质经济阶段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在时代变革中,信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业时代成为变革的主要形式。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淘汰期,能否看清经济环境的变化规律,并及时调整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企业阵痛,成为了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之处。企业必须在新形势下不断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善用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优势,抓住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脉搏,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才能确保企业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新常态;数字时代;变革;理念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40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经济环境,在受到西方集体唱衰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超预期的数据引发了西方智库的剧烈反应。大量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如开足马力的火车一样高速前进。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变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企业自身原有的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市场不适性,拖累企业整体发展进程。因此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秩序,是企业发展无法避免的实际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经济环境变革,明确企业经营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充分调节企业经营与经济大环境之间的联动关系,成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不断强化企业在不同时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意义 (一)不断适应经济大环境变革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原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始“水土不服”,尤其是中央开始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去杠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几年的主体,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中央为中国经济的“定基定调”。特别在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企业通过吸引银行贷款、发放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形式,拥有大量的资金来源,催生了大量以“烧钱”为发展主旋律的空壳公司。而随着中央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管控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融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 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 1、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围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教学单元的组织实施,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校内道桥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方面建设内容; 2、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省交通厅的帮助和支持,与校内联办企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数量充足的道桥实训中心,使之成为交通部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成为全国一流的道桥实训中心; 3、为更好的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有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做为保障。计划在原有6家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8家企业和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作为校企合作单位; 4、加强实训实习条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使实训实习基地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训教学是《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路教研室在开设《公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并根据课程的需要,

建设了测量仪器室两个, 面积约190平方米,有各种测量仪器200台套组;桥设计室两个,路桥CAD教室两个,计算机150台组,有可同时供100名学生进行路线设计的设计软件相关软件。 二、课程实训实习 1、校内实习 1)学校后山实习基地 学校后山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公路勘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后山实习可使得学与用更好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 2)庙高寺实习基地 本着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结构。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在庙高寺建立公路勘测设计野外实习基地(租用土地480亩),可以模拟公路勘测野外测设5—6公里,通过庙高寺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常用方法。从而更好的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 2、校外实习 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 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实体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融入经济建设,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学院下设的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具有公路工程勘察、

简析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国际营销形势

简析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国际营销形势 导读:对电子商务背景下家乐福营销发展战略初议它的市场格局变化突出。在继续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动之下,本土和外资在这个市场上都开足了马力。本文试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切入点,对家乐福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进行电子商务发展上的研究,面对如今一个开放并且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如何来安排它的电子商务,如何准确地部署整个电子商务发展来协助家乐福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倾听不仅是要听消费者在说什么,还要倾听他们想要什么。现在,无处不在的计算和云端技术已经开始让智能设备破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做出响应。虾米或者豆瓣电台根据我们的音乐收听记录和喜好推荐音乐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天猫和淘宝在化推荐方面已经越做越好,这些通过“倾听”进行“个性推送”的技术将在新的一年从PC端蔓延到手机端,从媒体平台服务变为个人终端服务。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等国内职业院校先后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四能四会”型人才培养规格,是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概括与凝炼,“四能四会”型营销人才培养规格在高职院校具有示范性与普适性特征。然而,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各职业院校鲜有提供具体可操作的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本文拟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四能四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实施依据、结构设定和实施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六环节”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并结合重庆工商职业的实践探索,为各职业院校开展“四能四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营销应当逐渐向着持续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打造和推广自身的品牌来拓宽市场,满足消费者在购物中的心理需求[2]。例如小米手机提出的“为发烧而生”的广告语,并通过高性能的产品迅速抓住市场,遭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牢固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时通过饥饿销售的策略,提高了消费者对于小米手机的依赖性和期待程度,从而使自身的市占率得到提升。 另外,在新经济时代中,企业更加注重营销关系网的建立,加强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互利共赢为理念的战略合作关系,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索尼公司和爱立信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二者选择强强联合,共同成立品牌“索爱”,将市场中的可共享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有效的维持了企业之间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平衡。 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能够得到存活的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想要在其中得到发展空间,着实不易。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新的消费市场,例如农村市场、高新市场、旅游市场等方面,以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传统的企业营销策略之下,企业市场竞争中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打垮竞争企业,到最后无论是输家还是赢家,都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逐渐意识到了传统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 与实践 作者:邹伟文章来源: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4-9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本文结合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如下探讨。 一、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准确定位,使学院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 大东北的1953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沈阳职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她的发展历史说明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派生物”。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振兴,没有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本就不可能有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今天。因此学院定位为沈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沈阳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沈阳大中型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只有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学院的自身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兴旺和发展,才能实现学院的可持续

相关文档